第一篇:韩非的政治思想
韩非的政治思想
王建振
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在吸取批判前期法家相关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上把法家政治思想推向了新的更深理论高度。从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立场看,韩非可以说是君主专制统治理论的设计大师,理论大师。他的理论回答了如何组织、实施国家权力,包括对政权的组织形式,行使政权的原则、方式及具体的技术细节等都做了深入详细的探讨和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
韩非认为,君主是绝对的中心,君主利益是最高利益,权力由君主发出,经由亲近大臣、朝廷百官,到各级地方官吏,像网一样层层扩展开去;民众都被网罗之中,所有官吏都只是网上的一个扭结,只有君主臵身局外,是权力之网的控制着。韩非首先声明:君主利益高于一切,是君主至上论和君利中心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述了这一思想,“国者,君之车也”。
在君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君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则是君主的私有财产;在君臣关系上,臣下必须无条件绝对服从君主的利益,一切妨害君主利益的臣下,都必须清除。他不厌其烦的作了细致的阐述,比如规定官吏不能兼职,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便于君主和上级随时根据有关法度加以考察和监督;同时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工作,绝不可越俎代庖,同级对上级负责,使之相互提防,以免朋比为奸。
在君主和民众的关系问题上,韩非认为,民众存在的价值就在于
能为君主所利用。臣民只有有利于君主,才有存在价值,否则应该统统扫除。《韩非子〃六反》说“君上至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韩非进一步解释道,君主“喜欢”唯命是听和卖力效死的臣民,当然这种“喜欢”不是因爱而致,相反恰恰利于君主位更尊势更强。
在专制权力的行使方面,韩非认为,只有将“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着使用,才能巩固君主统治,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韩非任势、用术、行法,即以势为凭借,唯我独尊;以术为手段,统驭大臣;以法为工具,网罗天下。行使专制权力,君主首先要假势制定法律,《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的作用就是告诉百姓,什么应该去做,什么不应该做。只有在法律的约束指示下,全体百姓才能有统一的行动,才会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行使专制权力,君主要懂得驾驭群臣的秘诀,韩非所讲的术是维护君主专制的驭臣之方,君主是唯一的“产权人”。他的这种主张是基于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定位后产生的,他把君臣关系视为虎狼关系、买卖关系,所以除了讲考课监察方法之外,更多的要讲阴谋诡计。怎样使用“术”呢?韩非指出,君主应该把自己装扮的高深莫测,使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厉害,有多深;君主对臣下装聋作哑,以闇见疵,使臣下手足无措;离间群臣、臣臣关系禁绝朋党比周现象;故意说错话,做错事,用以检验臣下是否忠诚等诸多用术之道。这些用术之道客观上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维护了君主的权威。韩非为强君主之权势,对于君之臣严
格规定了许多措施,诸如,限制分封割据,去臣兵权、财权、人权和刑赏之权等。
在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方面韩非特别向统治者推荐奉献了两件法宝:刑和赏,君主必须牢牢控制住刑和赏的权力。韩非将这两件法宝看做是君主控制臣民的根本手段。刑是铁鞭子,是硬东西;赏是金龙头,是软东西。软硬结合。两手都要抓。他解释道,人都是畏惧刑罚而欢喜奖赏的,君主以此硬软两手利诱威逼,臣民就会服服帖帖地为君主效力。君主行赏罚要掌握分寸,倘若赏罚无度,就会失去效用。他用一个例子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有一次韩昭侯令手下人将他用过的一条裤子收藏起来,大家都很纳闷,问他为什么不随便赏赐给哪个人,韩昭侯解释说,我不是吝啬一条裤子,只是不能开无功受赏的先例,不能破坏既定的规矩。君主行赏罚要讲诚信,就是信赏必罚。该赏的一定赏,该罚的必须罚。韩非在刑赏两者关系上强调以刑罚为主,且刑罚还必须是轻罪重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立法的目的,才能震慑社会的奸邪,才能实现社会的有序状态,也才能强化中央权威,巩固专制统治。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第二篇:韩非经典语录
韩非经典语录
韩非经典语录1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程颢程颐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我从来不曾有过自我怀疑。我从来不曾灰心过。
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
5、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9、如果您喜欢《韩非子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1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1、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1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3、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14、第部《韩非子》韩非(战国公元前-前)
15、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1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7、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1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9、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0、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21、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22、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韩非
2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24、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
25、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2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7、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2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
2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3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32、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33、先秦诸子中,孔子让我读到一颗仁爱之心,以和为贵孟子让我善养浩然正气,平治天下墨子让我涌出一腔热血,救助苦难韩非让我看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让我初识艺术人生观荀子让我读到科学进取心。
34、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3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FOT
3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37、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3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
39、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过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
40、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4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44、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4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46、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47、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48、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4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50、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管子形势》把亲戚朋友看得轻,把国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到公忠方面去。——张君劢《立国之道》私仇不入公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儿子从宦,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清梁章钜《古仕进》婚姻勿贪势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韩非经典语录2
1、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3、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事在方,要在中央。韩非
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
7、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管子形势》把亲戚朋友看得轻,把国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到公忠方面去。——张君劢《立国之道》私仇不入公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儿子从宦,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清梁章钜《古仕进》婚姻勿贪势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8、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0、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1、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12、所以韩非首先就说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了。”
1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14、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1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6、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韩非子《显学》
1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19、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20、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21、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3、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2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2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26、接下来,韩非从各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道如果你自认为自己的计谋很高明,”
2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2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29、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3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32、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3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4、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3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6、法与时移,而禁与治变。《韩非子.心度》
37、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38、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
3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0、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
42、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韩非子·守道》
43、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44、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45、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46、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47、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48、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5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韩非经典语录3
1、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韩非子
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3、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4、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
5、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韩非子《韩非子》
6、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7、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9、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10、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韩非子蠹》)
11、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2、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1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14、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15、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8、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19、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立志”
20、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2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2、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
23、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24、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韩非经典语录4
1、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ue004莎士比亚事以密成,语以泄败。ue004韩非子
2、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接下来,韩非从各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道如果你自认为自己的计谋很高明,“
4、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6、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8、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9、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
10、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12、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
1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1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5、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16、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17、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1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1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2、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23、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韩非子
2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25、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6、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7、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0、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集注·喻志》
31、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2、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33、对此时机韩非进一步解释道等到历经了很长的时间之后,国君对游说者有了印象加深了了解看清了游说者的人品感知了游说者的才能等等”
34、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35、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36、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3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8、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韩非子
39、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0、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41、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4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3、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4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第三篇:韩非名言集锦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
2、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韩非
3、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
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
5、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
6、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8、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
9、矜伪不长,盖虚不久。——韩非
1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
11、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
12、明主之道,明于公私。——韩非
13、祸难生于邪心,邪心生于可欲。——韩非
14、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
15、治民无常,唯法为治。——韩非
16、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韩非
17、远水不救近火。——韩非
1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
19、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
20、人处疾则贵医。——韩非
2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韩非
22、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
23、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
24、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韩非
25、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韩非
26、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
27、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韩非
28、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
2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
30、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韩非
31、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
3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
33、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韩非
34、一家二贵,事乃无功。——韩非
35、治民者,禁奸于未萌。——韩非
3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
37、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韩非
38、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
39、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韩非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
41、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
42、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
43、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韩非
44、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
4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韩非
4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
47、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
48、巧诈不如拙诚。——韩非
49、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
50、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
51、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52、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处世则乱。——韩非
53、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
54、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
55、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
56、不劲直,不能矫奸。——韩非
57、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
58、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韩非
59、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
6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61、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
62、敏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
6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
64、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
6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
66、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
67、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
第四篇:韩非小论文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2014级大一班 傅江唯 2014050101077
【摘要】法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里的一个重要流派。韩非,一个集荣耀与悲剧于一个焦点的学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他的法治思想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之处,但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关键词】法治思想;韩非子;现代社会
韩非的法治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法术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在国家的权力结构上,他主张实行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操法术势三柄、以之驾驭臣下和统治人民,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奠定了基础。即使到了今天,借鉴和吸收他的法治思想的合理成分,对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势、法、术方面,韩非子明确宣布,势、法、术三者都是帝王手里的工具,“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势者,胜众之资也”(《韩非子•八经》)“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韩非子•人主》)。三者缺一不可。韩非把三者合为一体,并多有发挥,与前辈相比有新特点。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法、术、势
(一)法,依法治国。法”是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法是君主判断是非功过,推行赏罚的唯一标准,是君主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否实行法治是决定一个国家强弱的关键。法是由君主制定的,强制人民百姓执行,凌驾于人百姓之上,百姓必须以它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进而符合法律要求。韩非还主张对百姓要实行严刑峻法,采取强硬的手段对违反法律的人严厉惩处,这在当时那样一个群雄纷争的社会下具有它现实的功能意义。韩非子“以法为本”的主张得到现实的实践,成为当代的主流思想。韩非子还强调“以法为教”,也使我们更加懂得,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二)术,统治手段,观点是功劳全归君王,责罪皆为臣下。是君主贯彻法令,防止篡权,实现法治的一整套方法、策略和手段。韩非人为,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君主按照臣下的才能任命适当的职位,按照官吏的职责和实际效果来考核臣下的政绩,再按照臣下的政绩运用赏罚二柄,通过掌握对臣下的职位升降和生杀大权来控制群臣。“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另一方面,术是君主深藏不露,用来统御群臣的权术和手段,即所谓的“帝王心术”。这种观点虽然在当今社会是十分片面不可取的,但是在当代中国中的法治建设、干部监督、行政管理领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变为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如对被管理者要进行业务考核,要让其名符其实;对工作有成绩的给予褒奖,对工作不称职的给予责罚;在干部任免上要从基层选拔。韩非子说“使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对于保证管理者的质量至关重要。
(三)势,势,即是指权势,统治权,是实施法治推进行政的前提保障,可以理解为国家权威。无论在专制时代还是民主时代,国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权威都是必须肯定的,否则政出多门,言出多家会导致混乱。我们国家正在深化改革,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搞活我们的经济,这就有可能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某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于统一的政令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致使中央的许多符合中国人民长远利益的法律、政策贯彻不下去,最终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使老百姓对国家的权威性提出疑问。“势”解决的是统治地位的合理合法性问题和巩固加强问题,这正是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存在的问题。从一切以人民出发的重心去思考,通过巩固自身地位而巩固人民所享的成果,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国家的威信,以便使法律得以贯彻实施。
二、整合法、术、势三者关系
法、术、势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关系图。其中势位于三角形的顶端,法、势分别位于下端两侧。势位于此结构图的顶端,所以势为法、术实施的依据,或者说是条件。
故曰:1:势强则法重,势弱则法轻。2:势重则术多,势轻则术乏。反过来,通过法、术运行之后输出的结果就是强势。因此,势与法、势与术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强化的循环结构。也就是,势能够推行法的实施以及具有变幻多端的术,通过二者自有体系的运行之后产生的能量强化势。强化的势又进入下一个对法、术的强化过程。
法与术之间的关系,则是由于二者在运行过程中导致的弊端而带来的。法之弊在于法愈密则吏权愈重,这一点与韩非提出的强化君权相矛盾。术之弊在于前后相悖、新故相反,民不能措其手足。因此,法的空隙需要术来补足,而术的反复则需要法来平衡。因此,法与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支撑的互补关系。
三、其法治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韩非死后,崇拜他的学人把他的作品,集成一部书,命名《韩非子》。赢政和李斯
虽然杀了韩非,但却接受了韩非的全部思想,建立他们的日益扩张中的帝国;即使到了今天,借鉴和吸收他的法治思想的合理成分,对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发扬韩非“以法为本,以法为教”的精神。当今中国要走法治之路,要建设法治社会,就必须把法律放在第一位,崇尚法律的至上性。要建立法治社会,首先就必须要有法,且必须是良法。我们必须把“法”放在首位位置,用法律教化人民,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辅之以权威和手段,保证我国的法治建设稳步发展,最终实现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将韩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赋予新时期的内涵。在今天的中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落实得还不够,而且说是很不够,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些干部,不树立好人民公仆形象,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大搞特权化,特殊化,其实,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因此,在我看来,法治的基本涵义应是指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它实现了对社会关系基本领域的全面控制和调整。几千年来的法治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理性的重温和发扬韩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对韩非关于平等的理念及其实践予以重新阐述,将韩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的历史局限性抛开,从而提炼出一种既富有现代精神的平等话语,对我国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之路是大有裨益的。
(三)发扬韩非“法一而固”与“因时制宜”的主张,完善法律体系。时代在不断变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对缺失的部分应当补充制定。同时,又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地完善立法,来保障人民的权利,促进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要求,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四)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我们要理性的批判继承他的法治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科学的法治理念,不断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为国民生活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法治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田田.韩非子政治思想与社会整合
[2] 李芙蓉.韩非子政治思想体系初探——法、术、势关系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 [3]韩非:《韩非子》,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版.
第五篇:韩非之道德观
韩非之道德观
韩非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有些论者据此便认为,他唯法为务,完全否认道德的作用。其实,韩非在主张以法治国的同时,认为道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是从他那个时代的治国原则和方略上说的。道德不作为治国的原则,但可以作为治国的辅助。韩非说:“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五蠹》)显然,这既突出地反映了韩非的法治思想,也体现出他对道德在治国作用中的认知。韩非在强调厚赏重罚、信赏必罚的同时,主张用“誉”、“毁”来辅助赏罚,即是用道德的力量来促进法制的施行。
韩非的根据是:其一,毁誉与赏罚合则赏罚更有效。他强调:“明主之道,赏必出乎公利,名必在乎为上。”(《八经》)奖赏的目的是鼓励民众和官吏去做事,因此一定要给予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荣誉也一定要给予替君主效劳的人。另一方面,“赏誉同轨,非诛俱行”(《八经》),即赞誉和奖赏一致,贬斥和处罚同行。对奖励的行为以荣誉相辅,以示肯定和提倡;对惩罚的行为以恶名相加,以示否定和杜绝。在韩非看来,如果法律支持的得不到道德上的称誉,那么奖赏将起不到鼓励人们守法的作用,如果法律反对的得不到道德的谴责,那么惩罚将起不到禁止犯罪的作用。“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
其二,毁誉与赏罚相悖则乱。“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贵轻物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夫吏之所税,耕者也;而上之所养,学士也。耕者则重税,学士则多赏,而索民之疾作而少言谈,不可得也。……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之疾战距敌而无私斗,不可得也。国平,则养儒、侠;难之,则用介士。所养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养,此
所以乱也。……是而不用,非而不息,乱王之道也。”(《显学》)在韩非看来,受到奖赏却得不到舆论的赞誉,而得到赞誉的又不是为国家出力的人,那就会发生混乱。在《六反》篇中,韩非列举了对国家无益却反而受到社会舆论赞赏的六种人: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学道立方, 离法之民也,游居厚养, 牟食之民也,语曲牟知, 伪诈之民也,行剑攻杀, 暴憿之民也,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真正对国家有利的六种人则是:赴险殉诚,死节之民也;寡闻从令,全法之民也,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嘉厚纯粹,整谷之民也,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这种“赏者有诽,不足以劝,罚者有誉,不足以禁”(《八经》)的状况,起不到鼓励和震慑的作用。
韩非对君主的道德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君主起码要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要圣明,要作“明主”。在韩非看来,能真正实行法制的君主只能是有德行的君主。他希望有像尧舜那样的贤明的君主:“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安危》)第二,要重视民心。在韩非的心目中,民心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天时”。他说:“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功名》)禁令能先治本的才有效,用兵能服民心的才能胜,圣人治理民众,因为先治本,所以能强大;因为先服心,所以能取胜。第三,立信立德。韩非强调“信”为君主必具之德,是维护统治的必要手段。在韩非看来,君主是政令的发布者,君主守信,才能树立威性,做到令行禁止。君主对人民诚信无欺诈,是安定国家、实现富国强兵的关键之一。“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安术:……七曰有信而无诈。”(《安危》)韩非认为,君主的信用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外储说左上》)。
韩非认为,官吏是君主的帮手,在治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韩非看来,臣子应具备如下之德:其一,公正廉明。韩非指出:“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外储说左下》)要求官吏严以律己、正直无私,不避权贵、严格执法,尽臣子应尽本分。韩非提出大臣
应秉公荐才,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外储说左下》)。韩非认为,如果官吏都能公正廉明,那么国家就能呈现出清明盛世的情景:“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利,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八说》)其二,要有所长。韩非盼望有贤臣,认为没有贤臣就治理不好国家。他心目中的贤才是指有能力的法术之士。其人格素质:在价值目标上,以“公义”为宗旨,“去私心行公义”;(《饰邪》)“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饰邪》)。在处世态度上,既有变故革新之精神,又有刚毅正直之品质。在办事作风上,能明察与实干,反对华而不实、言行不一,“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孤愤》)。其三,忠诚务实。在韩非看来,为人臣必须具备“忠”的品质,并且应当把为君主“尽忠”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忠”的内涵:一是绝对的忠,不允许有丝毫的犯主。“忠臣之事君也”,“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忠孝》)为臣应当“北面委质, 无有二心。”(《有度》)二是臣对君之“忠”是“公忠”,是天下“公义”,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三是“忠”应当符合“法”的要求,“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南面》),“尽力守法,专心事主者为忠臣。”(《忠孝》)由此,韩非把尊君事主的主张发展到了极致,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忠孝》)。这一思想后被发展为“三纲”, 使“忠”的思想成为封建道德的重要内容,成为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政治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