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时间:2019-05-13 06: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第一篇: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学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2013年5月23日下午,兰辉同志在下乡检查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工作途中,于北川县漩坪乡不慎坠崖,因公殉职,享年48岁。

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我们要向兰辉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以兰辉同志为榜样,真真正正做到服务于民。不用有什么壮烈的事迹,也不用有什么伟大的成绩,只要做到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埋头苦干、夙夜在公,让兰辉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存。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坚持做群众的雷锋热

线;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把人民群众时刻装在心上;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2013年11月18日

第二篇:当好老百姓的贴心人

当好老百姓的贴心人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每当这首经典老歌萦绕耳畔的时候,我总是不经意地在心里问自己:我最亲爱的老百姓,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很多次面对话筒,都不曾有今天的心情,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在这里,我终于有机会,有勇气说出自己深思已久的心里话----我拿忠诚铸警魂,撑起公安事业的蓝天,托起百姓平安幸福的明天!

是的,我们是人民的公安,人民的公仆。我们头顶国徽,身着警服,我们是最平凡但却又不平凡的工作者,我们把陪伴家人的时间割舍,隐藏住身体与心灵的疲惫;我们在街头巷尾间工作,将每一个微笑都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我们坚守着,纵然有太多苦累,太多辛酸,也一如我们的前辈们一样继续前行,因为人民需要我们,国家需要我们!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新时期,新阶段,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职责。面对这沉甸甸的担子,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尖锐问题,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公安民警迫切需要一种强大力量时刻支撑和激励我们,这种力量就是忠诚的力量,是的,就是忠诚!

是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

忠于中国共产党,因而政治坚定,上令下行; 忠于祖国,因而舍生取义,无畏无惧; 忠于人民,因而竭诚服务,一心为民; 忠于法律,因而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在打击犯罪斗争的一线,我看到了一种担当,是以生命和荣誉为至坚利器,捍卫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担当;

在巡逻防控的战线上,我看到了一种守望,是以脚步丈量,无论清晨还是深夜,日夜默默行走,披星戴月坚韧的守望;

在社区警务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警民鱼水之情,是走入百姓生活之中,化作润物细无声之涓流滋润身心,心灵相通的鱼水之情。

近年来,一次次深刻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特别是“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让我深刻地体验到了党的先进性;同时,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心系群众,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点点滴滴,更让我经受了灵魂的洗礼,也对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就是群众的心,就是党的灵魂!

爱民的赤心是我们公安干警的情怀,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公安战线的普通民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当好百姓的贴心人,一定要时刻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金色的盾牌,守卫着千家万户,严格的纪律,锻炼着坚强队伍......”就让我们伴着这首豪迈的人民警察之歌,撑起公安事业的蓝天,与百姓共谱平安幸福的美妙乐章!

第三篇: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横畈镇黄金法同志事迹材料

黄金法,生于1951年7月,1972年参加乡镇工作,1990年3月至2002年8月担任横畈镇副镇长,分管农业工作。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主要分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老黄在学校里学的是花卉苗木专业,平时也喜欢侍弄花卉苗木。九十年代中期,花卉苗木价格飙涨,老黄适时引进花卉苗木规模种植,横畈镇被评为“浙江省十大花卉苗木之乡”。根据横畈低丘缓坡多的实际,他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雷竹,建立了竹笋基地9000多亩。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老黄在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党委政府把这块重要工作交给了他。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老黄总是一家一家的跑,全镇大小164家十小行业都跑遍了。在整治过程中,一些经营户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老黄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008年,横畈镇承担了十小行业整治试点工作,老黄更忙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横畈镇十小行业的整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横畈镇也被评为“杭州市十小行业整规先进单位”,个人也多次被评为“杭州市级食品安全先进工作者”。

繁重的工作累坏了老黄的身体,2009年,老黄被确诊为肺癌早期,做了肺部切除手术。可仅仅休息了半个月,他又出现在单位里。2010年,为了推进工业平台建设,横畈镇实行超常规一线工作法,老黄被派到了工业平台指挥部。当时党委政府领导也考虑到老黄身体差,但平台建设少不了他:一是他对二轮承包情况熟悉,哪里一只池塘、一块山头承包给谁他都了熟于胸;二是他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三是业务精通,牵涉到评估赔偿时他最有发言权。老黄也主动请缨:自己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让我发挥点余热吧,就是把老命赔掉也值得。就这样,老黄就像年轻小伙子一样,早上爬山钻林搞丈量,晚上登门入户做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征地丈量组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丈量任务,为平台推进作出了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横畈镇创建“省级十小行业示范乡镇”已进入攻坚阶段,老黄又扑在了创建工作中。

第四篇:像孔子那样做教师-《论语新解》

2014-2015学第二学期师德活动月学习材料

像孔子那样做教师 ——《论语》新解 李 亮 周 彦

经典阅读永远都不会太迟。对经典的解读也从来都不缺乏、不拒绝新鲜的视角。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装有自己的《论语》。身份不同,站位不同,眼中的《论语》也必定不太一样。我们站在普通教师、日常教学的角度读《论语》,亦有别样的心得和收获。

做一个真实的教师

《论语》虽是经典,但各篇章对话之间并无上下一贯的系统联系。然而,正像李泽厚先生所说,读罢全书,却仍然可以见到一个“相当完整的生动印象”,那就是孔子。透过《论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师。他有爱憎,不做好好先生。后世的人往往只关注儒家的中庸,于是遇到事情便选择不置可否,谁也不得罪,成为一副世俗的嘴脸,林语堂称之为“超脱老滑”。

孔子不是这样的,他有自己的爱憎。子贡问他,君子也有憎恶吗?(《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二十四章,以下注作 17.24)他说有。他憎恶讲别人坏话的人,憎恶自己下流却毁谤向上的人,憎恶勇敢而不懂理智的人,憎恶专断而执拗的人。有憎有恶才有活生生的人的情感。

他会着急,急了还会发誓。一次孔子拜会了南子,据说这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于是招来了子路的不悦,孔子急得发誓说,我如果做了坏事,老天会惩罚我!老天会惩罚我!(“天厌之!天厌之!”6.28)。一个老师被冤枉或者被怀疑了,想自证清白又没有太多的证据,情急之下的发誓,多么诚实,一点也不装腔作势。

他经常会被学生批评和质疑。子路首当其冲。老师见南子,他不高兴;孔子在陈国断了粮食,他也带着嘲弄的语气质问孔子:君子也有毫无办法的时候?(15.2)老师要去做官,他又颇有微词(17.5)。看来,孔子的学生可以对他说不,可以不高兴!

他还会发牢骚。他曾抱怨没有人知道自己,没有人起用自己,因怀才不遇而抑郁感叹(14.35);面对现实他也会有悲观的情绪,用凤凰鸟来比喻当时天下无清明之望(9.9);他还会前后矛盾,既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4.30),又公开埋怨“莫我知也夫”(14.35)。如此不悉数列举。足见,孔子其实并非如后世,尤其是宋明理学描绘的那样超凡入圣,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平常人,在学生的眼中,他也不是高大上,并非一个所谓高尚完美的至圣先师,他可以被挑战,可以被诘问,甚至可以被指责。为师者,就应当如孔子那样做个真实的老师。

真实的老师是自信的老师。过于看重自己的形象,唯恐一个真实的自己撑不起教师这个角色,生怕有什么问题会让孩子瞧不起。这样的老师,究其原因恐怕是缺乏人格自信、文化自信。一颗为孩子着想的心也容许有各种犹豫、疑惑、焦急、无奈、后悔,但充满自信的老师能够开放应对,越是藏着掖着,有所顾忌,就越会背负沉重的思想枷锁。孔子无疑很自信,自信到能够允许和接受学生的批评,这种批评看来也并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尊敬。

真实的教师还是一个生动的老师。自己生动,也能让学生生动。一个教学技艺精湛的老师也许可以用语言感染孩子,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更应该用整个的身心来教育孩子,他即是教育,他就是教材。一个生动的教师,最大的感染力就来自于身教。严格点说,应当是只有自然的身体力行,没有刻意的为人师表。自然状态的表现也许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绝不仅是“子曰”而已,他的整个人就是教育的最大资源。看看他的学生,哪一个不生动呢?子路性格爽直,子贡聪明灵活,曾点谨慎迟缓。孔子固然喜欢沉默不语、勤奋好学的颜回,但他也一样喜欢时不时质问他的子路,宁愿与他“乘桴浮于海”,也喜欢“不受命”的子贡,甚至对曾被他批评为“朽木”的宰我也有过称赞。学生性格的发展,最为突出的价值就在于对人的丰富心灵的尊重。人的心理结构各异,具有无限丰富可能性,唯有引导他们各自生动地成长与发展,个体精神的自由才有基础。我们共享文化的传统,但却可以有个体的发展与创造,这本身就是丰富生活的应有之义。如果教出的学生千人一面,那是教育的失败。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徜徉

孔子和弟子的一些对话,两千多年以后读起来也并不觉得枯燥,启发、诱导、批评、反诘、叹服、悲悯、无奈,异常丰富的情感蕴含其中。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老师重视营造问题情境,善于提问,也善于解答学生的问题。从教学论的视角看,“问题意识”是《论语》中特别值得驻足和回味的教学现象。

孔子常常用问题来回答学生的提问。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启发。子游问“孝”,他反问子游,如果“孝”只是赡养,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2.7)?子夏问“孝”,他反问,不给父母好脸色看,仅仅让年长的先吃酒饭就是“孝”吗(2.8)?子路问如何侍奉鬼神,什么是死,孔子反问不能侍奉人,怎能侍奉鬼?不懂得生,怎懂得死?(11.12)老人家没有直接回答,给出的问题就像是提示,是拐杖,学生借助这些问题思考,就能自己得出答案。

孔子似乎不怎么喜欢帮学生“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学生留下点问题。比如,子路问“政”,孔子说就是自己带头,大家努力,子路没听明白,要求老师多讲一些,孔子补充说,不疲倦(13.1)。再比如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再问如何是“知”,孔子说了解别人,樊迟还是不懂,孔子继续解释道,“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还是没弄明白,但似乎孔子并没有继续解释的意思,樊迟自己出来之后请教了子夏才把问题弄清楚。看来孔子也并不急于通过一次的讲解就彻底解决学生的问题。

孔子还喜欢追问。老师追问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子张问如何做到“达”,孔子反问,你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就是在国家和宗族中有名气,他告诉子张两者不一样,然后才开始进一步的解释(12.20)。相比较而言,孔子更多的时候喜欢等着学生追问。子张、子路、司马牛、冉有都追问过孔子。最为典型的是子张的追问,孔子的每一个回答中,都有他不明白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链条式的追问:“如何可以搞政治?”“什么叫五种美德?”“什么叫施恩惠但不花费?”“什么叫四种恶行?”一个接一个地追问,最后终于把问题弄明白了。

从这些饱含“问题意识”的对话中,我们不难梳理出几条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特征。

第一,思考比答案重要。我们通常认为,学生来请教,当然要给出答案,高明一点的老师也许会给出寻求答案的方法,总之要让学生带着疑问来,还要带着疑问走。老师的角色规定就是解疑,但孔子似乎不这样想。他也适当地解疑,但他更在意问题,不仅不刻意追求解答得天衣无缝十全十美滴水不漏,还抛给学生更多的问题去自己思考,看来老人家觉得让孩子一直保留着疑问更有必要。

第二,无论是提问还是解答,老师的语言简洁、不啰唆,不担心学生听不懂。老人家三言两语,子路听不明白很着急,非拉着老师让他多说一点。这是多有意思的场景!想想我们说很多,求着压着强迫着孩子听,可孩子呢,并不感兴趣,还很反抗。孔子倒好,就像一个“懒汉”,你问一句,我冒两个字,你再问一句,我再冒两个字,很少见到那种学生不问或不想知道的时候,他对着学生左叮咛右嘱咐的。这样的简洁,学生的理解反倒有了更多的空间。

第三,要让学生追问。这是孔子与学生的问答里最精彩的地方,也是与今天我们看到的师生对话最不相同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课堂里,老师追着学生问,精彩的是老师的提问,因为那似乎显示了老师的水平;学生精彩的是回答,是猜中老师想要的答案,是能够让听课老师响起掌声的回答。孔子好像倒没这样认为,他通常懒得去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等着你一步一步问下来,但是你再往下问,问到关键的地方,难点重点的地方,老人家也会滔滔不绝,说个痛快,说到你明白。

往深处琢磨,我们似乎还能触摸到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一些理念。(1)学问学问,不会问岂能叫学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很重要,老师要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余地,一下把答案和盘托出,学生就没有了提问的需求。(2)学习应当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是老师追着逼着你、勉强让你学,而应当是自己“求学”。本末倒置,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讲得再多再好恐怕也不行。(3)老师解答的意愿要和学生求知的意愿相吻合。急急忙忙地把答案和盘托出,一下讲得太多,学生想听吗?唠叨的老师是不是反而会败坏学习的兴味呢?(4)老师的解答要合乎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知道自己在哪儿,老师的解答才有意义。

孔子的那些问题之所以美妙,就在于能触发思考,在于对知识的探求,在于求知的满足和不满足。问题,不正是一条通往美妙教学世界的路径吗?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教育智慧

孔子的教育教学就在日常生活、教学之中发生着。他不仅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善于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艰深的道理,哪怕是他所极力推崇的一些深刻的理念,在他看来,也无一不是可以落实在饮食、睡觉、绘画、穿戴、走路上。所以孔子的教育很有生活气息和感觉。我们今天把生活当作一种教育资源,似乎还不够开阔,生活能给予教育的启示远不止这些。

首先,孔子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宰我白天睡大觉,被老师批评“朽木不可雕也”,并进而得出要听其言观其行才可。颜回身居陋巷,生活得很快乐,孔子称赞他有贤德(6.11)。固然,他们生活的方式不同于现在,但孔子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应该不仅仅是出于生活之便,而是基于学习、生活、人生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今天,却日渐被老师们遗忘。

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就是专门化、精细化,教育从社会总体生活中分化出来,又进一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几个板块。老师精力有限,面对几十个学生,只能关注到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甚至只能关注到上课听懂了没,作业完成没,考试考好了没。如果有孩子成绩出了问题,那一定是课上没认真听,下课没好好复习、预习。这些当然都有可能,但很多时候,学习出了问题,病根却在日常生活中。想通过提高学习的强度来“治疗”学习的问题,有时收效甚微,有时南辕北辙,更有时适得其反。

比如,你可能只留意一个孩子晨读时没能把昨天的古诗背熟,却未必会想到昨晚他的爸爸妈妈大吵了一架闹着要离婚,他到现在也静不下心来背书而处于惶恐之中;你留意到一个孩子上课思想开了小差,在无聊地把玩手上的橡皮,却未必想到他刚才下课与同桌闹了别扭,正盘算下课如何打破僵局。有些孩子一个阶段成绩突然下滑,你简单地以为他被什么游戏分了心,却未必在意他其实是想借助游戏逃避现实里的什么问题,而如果背后的原因不被及时发现,“成为一个不愿学习的孩子”就会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到后来他也认为自己真的爱上了游戏,放弃了学习。在这样一些时候,我们就需要教育的眼光,而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的视野里。孩子的生活是完整的,我们的教学只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教学的问题都有生活的关联。我们单指望在学校课堂将一个人塑造完成,是很难的。在现实条件下,我们

要尽可能地关注一些特殊孩子的生活,他们生活中缺少的关爱,遇到的问题,都会以某种形式在学习中传递出来。借用经济学的术语,教育是“嵌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结构之中的,我们的教育面向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某一门学科的成绩,就好像孔子对子贡、子路这些弟子的教诲,早已超出了“学问”的范畴而直指人生。学生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学习才会有健康的态度。

其次,孔子重视日常经验的教育意义。这从学生的评价里能够看出。子贡说,老师讲诗书礼乐我们能够听到,老师讲人性天道我们却听不到(5.13)。因为孔子很少谈大题目,少用大字眼,强调从近处、从实际、从具体言行入手。不是不讲大问题,而是不直接讲,不把问题弄得很高深。李泽厚先生一言以蔽之,“道在伦常日用中”。颜回也评价过老师,他说老师的引导与教诲,发掘了他的才能,好像能够高高站立起来了,但想要继续跟着前进,又感到还有许多未知(9.11)。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孔子用敬神的玉器来比喻子贡(君子不器),既褒其才能之高雅贵厚,又贬其发展不够全面(5.4);“好学”就是不追求饮食居所的优越,做事勤勉说话慎重,接近有德行的人来匡正自己(1.14);用先有白底,再有绘画,来表示内心情感的“仁”是外在体制的“礼”的基础(3.8);用麻布来纺织帽子就是礼制(9.3);如此等等,都是用日常的经验来阐述大道。这样的思维方式、论述方式有着实用理性的思想传统,但发掘日常经验的教育价值,却是教育智慧的体现。智慧有时就表现为一种跨界的眼光,发现学习与生活、社会与自然中原本看来毫无关联的事物间的潜在联系。这是一种直观的思维,整体的思维,区别于分析的、逻辑的思维形式。如果后者更具有科学倾向,前者就更具有艺术或者美学倾向。这种思维方式对今天解决生存、社会等世界性问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自然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人类从中整体地划分出来,个体又从类中划分出来,教育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划分出来,各个学科又将教育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总之,孩子往往无法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课堂上、书本中的观点与公式联系起来。结合生活的教育,不是生硬地把生活拉进课堂,在课堂中讨论几个现实热点,仿佛这就是生活化了,重要的是从生活中实践、体验、领悟知识,同时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再次,孔子的教育常常融化在师生日常的聊天中。他和学生的一些对话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聊天,不仅聊日常的话题,朋友的话题,聊天的氛围也很生活化。

孟懿子问如何是“孝”,孔子说“不违背”。樊迟替孔子赶车时,孔子就对他说,孟懿子问我如何是“孝”,我说“不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制来侍奉,去世了按礼制安葬和祭祀。(2.5)学习就发生在这些日常的聊天之中。

一次颜回和子路在旁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谈谈自己的志愿呢?子路的志愿是与朋友分享的豪爽,颜回是不夸耀的居敬持志。子路反过来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愿,孔子说,使老一代安心,朋友一代信任,年轻一代关怀。(5.26)聊志向,也要相互说说,别只听学生说,学生也很想知道老师的志向呢。这种日常的聊天具有一种拉近心灵的效果,什么是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高高在上,抛个问题给学生,然后在一旁听孩子讨论,再怎么低下身来,也没有平等的情味。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的聊天,将教育化在这些日常的语言中,才更接近教育的本真。

如果说,孔子的这些聊天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话,那就是教师的在场,即讨论与对话中“有我”,有教师的存在。换言之,讨论的主体是“我们”,而不是单单的“你们”;是我们一起交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老师来听听你们有什么想法。

孔子也受到道家学说的影响,说如果主张行不通了,就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跟随我的大概是子路吧,子路很高兴,孔子马上提醒道,子路比我还勇敢,但只是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5.7)与学生交流自己面对困境的想法,也随机点出子路的粗犷鲁莽。

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比较厉害,子贡说,哪敢与颜回比,他闻一知十,我才知二,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师不必贤于弟子倒是其次,把自己也放进去和学生比较一番,该有多大的气魄。

孔子更时常拿自己说事。既有自我谦虚的评价,比如不敢称自己圣与仁,觉得自己只是诲人不倦而已(7.34);也有极力的辩解,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什么隐瞒吗?我没有什么不对你们公开的(7.24);也有对自己的剖析,觉得自己一以贯之(15.3),也觉得自己努力实践做一个君子,但还没有达到(7.33)。而最为经典的对白,就是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侍坐,师生五人畅谈理想的场景。孔子不仅没有否定其他几位的志向,也表明了自己的理想与曾点相同(11.26)。孔子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敢于向学生表明立场。

我们常说孔子懂得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来问仁,问孝,问同一个问题他都能给出不同的建议,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是从老师的角度上来看的一种惯常的看法。如果反过来想,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呢?孔子的学生也一样很了解孔子,也许在学问上还难以企及,但他的脾气、兴趣、志向、爱好、憎恶,统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学生面前,包括在朝廷上的唯唯诺诺(遵守礼节)和被隐士质问时的无言以对。

教育的场域里,在师生相互的眼中,彼此都应当在场。我们提倡“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看”,这是人本取向的必需,其实还少了一半,就是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也应当成为一个饱满而丰富的人。

正是借助了这些因素,孔子没有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什么教育教学的资源,而是就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教育。他没有刻意为之,却饱含教育的智慧,更暗合了教育中的一些亘古不变的规律。

作者单位:李亮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彦系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文中所列《论语》篇章原文:

17.24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 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15.2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2.20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2.5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5.3 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1.26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第五篇:群众的主心骨 老百姓的贴心人

群众的主心骨 老百姓的贴心人

我县白河乡芝麻家村优秀党支部书记班友全先进事迹

本台消息:

【导语】在我县白河乡芝麻家村有这样一位普通共产党人,他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在灾后重建中,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全村安危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使芝麻家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他就是白河乡芝麻家村党支部书记班友全。

【正文】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全村农房不同程度受损,机耕道全面瘫痪,为了实现“原地起立”、“发展跳起”目标,班友全带领全村人抓住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不仅将异地重建新址选于九环线旁的松林坝,还将群众意愿与发展趋势有机结合,既突出民族特色又体现其科学性、规范性,确定了按照“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彰显特色”的思路进行规划,充分考虑游客参与的可能性,尽量为旅游功能的导入提供发展空间,着力为发展旅游业作准备。

【正文】重建过程中,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班友全带领村级班子及时发动群众修房造屋,(加上他如何带领群众重建)掀起一轮轮自力更生、重建美好新家园的高潮。

【同期声 班友全(主要讲述如何地震灾后如何重建,做了哪些工作,然后看到的取得的成绩,再苦再累也值得,主要突出奉献精神)】

【同期声 村民(以一个村民的角度来讲述班友全为芝麻村灾后重建所作的贡献,主要是赞扬)】

【正文】2010年5月,芝麻家村精品旅游村寨建设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州检查验收组的验收。建成的芝麻家村房屋外观风貌极具藏家特色,内部装修却是现代化风格,藏式建筑,藏式庭院,藏族文化气氛浓郁,成为了以安多藏族为主,集旅游、休闲与民俗文化特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藏式新居、安多藏寨、安多藏族民风民俗,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同期声 游客()】

【正文】在芝麻家村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同时,班友全又开始琢着怎样更好地管理集体这个“大家”。在他的倡导下,办起了“党支部园地”、“村民之家园地”,村务、党务、财务及时公示、公开。同时,建立了监督制度,将评判权交给群众。坚持重大事项由村“两委”集体研究并经村民大会讨论。还成立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卫生保洁、自来水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等规章制度,保证大小村“事”有人监督有人管,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目前,芝麻家村群众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大大超过震前水平,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同期声 村民(大意就是在班友全的带领下,全村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正文】(芝麻家村接待游客和收入数据)

【正文】对于芝麻家村的未来,班友全充满了希冀,他说如今芝麻家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经从灾难中走出,浴火重生展翅高飞,迈步走向新的征程。(他说后面也可以变成班友全的同期声)

下载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

    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 在全区首届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深情地说,次仁同志是一名以身殉职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新时期民族干部的模范......

    兰辉学习心得

    为民、爱民的人民公仆 ——记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 兰辉,一个来自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普通干部,他的事迹却在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他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团县委书记,再一步步干......

    兰辉观后感

    兰辉观后感 兰辉>观后感(一) 一年后我们再见《兰辉》,是艺术的再现真实地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兰辉,坦荡、朴实、勇于担当;热情、知性、乐于助人是我认识几十年的兰辉留在我心中最......

    兰辉先进事迹

    兰辉先进事迹 篇一:学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总结学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总结 一直以来,总以为教师是最受人尊重敬仰的,教书育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但听了兰辉同志的事迹后......

    兰辉观后感

    《兰辉》观后感 ------李警 7月14日下午,我参加了联社组织的用生命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兰辉》的影片观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学习兰辉同志恪尽职守、敢为善成的实干作风。......

    兰辉观后感

    《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 ——生命的奉献《兰辉》观后感 王小勇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最终还是为了群众、造福群众,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兰辉同......

    兰辉先进事迹材料★

    兰辉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为民 爱民 一生不变的公仆情怀 ——追记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 兰辉,人如其名,他有着兰花一样的品格,把太阳一样的光......

    兰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兰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兰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学习兰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兰辉同志生前系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今年5月23日下午,带病工作的兰辉同志在下乡检查道路交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