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

时间:2019-05-13 14:2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

第一篇: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

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

在全区首届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深情地说,次仁同志是一名以身殉职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新时期民族干部的模范。这是对次仁同志的充分肯定,也是向全区广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西藏的区情特殊,但对干部的要求是与全国一样的。在某些方面,在西藏工作的干部可能要付出更多。所以,只要我区所有干部都像次仁那样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新西藏爱人民群众,全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能持续稳步地推进。

只有爱党爱国,才能主动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作为党员,不吃透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精神和决策部署,工作就没有针对性;作为干部,不掌握国家的法律和措施,工作就不可能做到位。次仁就是因为怀着一颗忠于共产党、热爱祖国的心,才能自觉主动地在学习中提高、在工作中锻炼。党的政策熟记在心,做起工作来就能条清屡晰;国家的法律和自治区的条例了然于胸,处理事情就能于法有据。在次仁心中,党与国家都是至高无上的。

只有热爱社会主义新西藏,才能倾情于这片热土。次仁是党培养起来的新西藏的干部,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新西藏的主人。就是因为对社会主义新西藏无比的热爱,才使他矢志为新西藏贡献毕生精力;就是因为对这片热土太倾情,才使他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不止。全区干部在这方面都要向他看齐。如今,在雪域高原,社会主义新西藏已把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就是把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得更加美好。

只有热爱人民,才能深情地为民办事。次仁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因为他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人民群众。他爱这片土地,也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了爱,才有发现与践行,发现的是群众的需要,践行的是一名党员当初的誓言。心里装着人民的人必然被人民装在心里。今天,从接触过他的人的那一汪汪深情的泪水里,映照出的是他对人民的一往情深。

次仁同志是广大干部中普通的一员,也是新时期民族干部的模范。说他普通,因为在生活中他与其他同志并无二致;说他为楷模,因为他为民着想为民做事是一贯的,而这又是每个干部都要具备的素养。

斯人虽去,精神永存。值得欣慰的是,今天,数以万计的驻村、驻寺干部正踏着他的足迹前行,无数爱国爱教的僧尼正在为和谐模范寺庙的创建尽心尽力,各族群众正受次仁同志的感染和影响为西藏更加灿烂的明天而奋斗。

关于追认次仁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

(2012年4月17日)

次仁同志,男,藏族,中共党员,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人,1959年生,曾先后任日喀则地区仁布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南木林县检察院检察长、南木林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次仁同志于2012年1月29日凌晨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病逝,年仅53岁。

次仁同志是我区政法系统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是全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他讲政治、顾大局,主动请缨到寺庙管委会工作。进驻寺庙后,不顾疾病缠身,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与爱国爱教僧尼交朋友,积极组织开展以爱国爱教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六个一”活动和寺庙“九有”工程,真心实意地为寺庙和僧尼办实事、做好事,教育引导寺庙僧尼做爱国守法的好僧人,为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一名以身殉职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新时期民族干部的模范,是全区广大驻寺干部中的典型代表。(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根据次仁同志生前一贯优秀表现及其为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突出事迹,自治区党委研究决定,追认次仁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

自治区党委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向次仁同志学习,学习他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的坚定立场,学习他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学习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克服苦难、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各级党组织要把向次仁同志学习活动同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开展好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关爱爱国爱教僧尼、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做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副主席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时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的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我区发展稳定的新局面,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用生命书写忠诚

——追记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次仁

本报记者 王杰 陈志强 见习记者 杨晓娟

他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广袤的土地;他是一座丰碑,高高地耸立在壮美的雪域高原。

三十载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临退休之际,仍然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满腔热血洒在了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生命续写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他,就是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次仁。

“驻村就是要多为百姓办实事”

2011年2月,全区开始实施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区、地、县各级各部门纷纷组织工作组,驻村入户,帮助基层解决困难谋发展。次仁得知这一信息后,主动请缨,要求前去驻村。

大家都吃惊了:“他一个老同志,又身体不好,能行吗?”他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坚定地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老党员,对基层工作熟悉,理应为组织分担一份责任。”组织上拗不过他,安排他担任南木林县达那乡达那村驻村工作组组长。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次仁就告诉自己,“基层无小事,群众无小事,在基层工作,一定要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达那乡达那村北面有一条河,是全村的生命之源,村民的日常饮水、生产灌溉都靠这条河。但在雨季,肆虐的洪水常常威胁着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一到下雨天,村里就要组织青壮劳力,准备沙袋,昼夜守在河堤上,防洪抗洪。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群众的安全就是我们的责任。”次仁专门请县水利局专家对河段进行了勘测,又一次次跑县里,协调各部门解决3万多元的经费。

眼看时间已经进入4月,雨季就快到来了,次仁在村里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大家打响一场抗洪保卫战,一定要在雨季到来前把防洪堤修好。

人心齐,泰山移。在次仁的组织下,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仅用5天的时间,就在达那村曲尼桥和拉康桥之间建起了一道长达230多米的防洪堤。防洪堤修好没多久,一场暴雨袭来。看着昔日肆虐的洪水被管控住,村民感慨道:“多亏次仁书记啊,幸好他帮我们修好了防洪堤,不然后果不敢想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件件实事得到落实,一个个问题顺利解决。半年的时间里,次仁带领工作组,为村里修建了防洪堤,组织村民定期整治村容村貌,改选了村委会班子,重新接通了远程教育网络„„半年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村里的面貌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党员不挑重担,谁来挑”

2011年10月,次仁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选择,受命担任热拉雍仲林寺管委会主任。

听到这个消息,周围的同事都劝他:“驻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你年龄不小了,身体又多病,长期在寺庙里工作,身体恐怕吃不消,还是跟县委领导申请换别人吧。”次仁笑着说:“县委决定派我到寺庙工作,既是对我个人的极大信任,也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从驻寺的第一天起,次仁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驻寺工作,次仁决定先从制度建设做起。他带领驻寺干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出“寺务公开”、“民主管理”等一整套寺庙管理规章制度,白天广泛深入征求僧众的意见,夜间加班加点修改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套既符合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又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呈现在大家眼前,得到了地区有关部门和寺内僧众的肯定,并作为样板推广到其他寺庙。

调研中次仁发现,作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拉雍仲林寺,居然没有寺庙围墙,就暗自担心起来,“寺里有这么多的珍贵文物,万一失窃,那可是国家和寺庙的重大损失。”当了解到是因为没有修建围墙的经费时,次仁立即找来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第二天,他就向县里和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要求立项修建寺庙围墙。

热拉雍仲林寺与318国道仅隔着一条雅鲁藏布江,但一江之隔,却让寺庙的交通非常不方便。次仁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如果能打通寺庙通往大竹卡雅江大桥的道路,那就能把寺庙同318国道连在一起,让寺庙的交通更便利,方便僧人出行,也便于游客游览。今年初,在次仁和寺管会的多方协调下,南木林县政府领导专程到寺里进行调研,并已同意了这条5公里长的公路建设项目。

自驻寺以来,次仁勇挑重担,带领驻寺干部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不久,热拉雍仲林寺就改变了以前有灯不亮、有水管无水的状况,实现了“九有”工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僧人的心坎上。

“明年我一定好好陪你们过年”

作为寺管会主任,次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寺庙和僧人身上。

僧人罗追热桑生病住院,共花去治疗费8000多元。在报销了4000多元的医疗费后,剩下的4000多元罗追热桑再也没法偿付。次仁了解到情况后,又积极同县民政局协调,解决了剩余的4000多元医疗费用。

罗追热桑知道后,来到次仁的办公室,握着他的手,流着泪说不出话来。次仁安慰他说:“寺管会就像僧人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出了事,哪有不管的道理?”

67岁的西热平措住的僧舍,一角已处于快要倒塌的边缘,寒风从墙缝中吹进来,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是僧人们连住的地方都这么破,还谈什么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僧人心中。” 次仁亲自到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经费,又带人到附近的采石场和采沙场,买来石头、河沙,同寺里僧人一起动手,花了10多天时间,把危房重新进行了整修。看着修缮一新的僧舍,西热平措感动地流出了热泪:“次仁主任,你就是我们的亲人啊!”

为了顾全“大家”,次仁不得不舍弃了“小家”。儿子多布拉前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从小立志做警察的他报名参加了日喀则地区的警察考试,但第一次考试却差了0.9分。作为父亲,次仁为此非常着急,但因为工作繁忙,实在是顾不上,只能经常打电话叮嘱儿子,多学习、多复习,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2011年底,当儿子打来电话告诉他,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考试上线时,次仁流出了高兴的泪水。

后藏藏历新年前,看着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妻子忍不住给次仁打来了电话:“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的东西也都准备好了,你就抽个时间回来,全家一起过个年吧,家里人都盼着你回来呢。”

次仁却说:“这边很多工作才刚开个头,还有很多事儿急需做呢,实在是没时间回去。而且,这是我驻寺的第一个年,应该和寺庙的僧人一起过。明年吧,明年我一定好好陪你们过个年!”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承诺竟永远无法兑现了!

1月29日凌晨6时,无情的病魔夺走了次仁短暂的生命,时年53岁。

次仁,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像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雪域高原的“老西藏”一样,把他的一切,献给了后藏大地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

第二篇:像孔子那样做教师-《论语新解》

2014-2015学第二学期师德活动月学习材料

像孔子那样做教师 ——《论语》新解 李 亮 周 彦

经典阅读永远都不会太迟。对经典的解读也从来都不缺乏、不拒绝新鲜的视角。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装有自己的《论语》。身份不同,站位不同,眼中的《论语》也必定不太一样。我们站在普通教师、日常教学的角度读《论语》,亦有别样的心得和收获。

做一个真实的教师

《论语》虽是经典,但各篇章对话之间并无上下一贯的系统联系。然而,正像李泽厚先生所说,读罢全书,却仍然可以见到一个“相当完整的生动印象”,那就是孔子。透过《论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师。他有爱憎,不做好好先生。后世的人往往只关注儒家的中庸,于是遇到事情便选择不置可否,谁也不得罪,成为一副世俗的嘴脸,林语堂称之为“超脱老滑”。

孔子不是这样的,他有自己的爱憎。子贡问他,君子也有憎恶吗?(《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二十四章,以下注作 17.24)他说有。他憎恶讲别人坏话的人,憎恶自己下流却毁谤向上的人,憎恶勇敢而不懂理智的人,憎恶专断而执拗的人。有憎有恶才有活生生的人的情感。

他会着急,急了还会发誓。一次孔子拜会了南子,据说这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于是招来了子路的不悦,孔子急得发誓说,我如果做了坏事,老天会惩罚我!老天会惩罚我!(“天厌之!天厌之!”6.28)。一个老师被冤枉或者被怀疑了,想自证清白又没有太多的证据,情急之下的发誓,多么诚实,一点也不装腔作势。

他经常会被学生批评和质疑。子路首当其冲。老师见南子,他不高兴;孔子在陈国断了粮食,他也带着嘲弄的语气质问孔子:君子也有毫无办法的时候?(15.2)老师要去做官,他又颇有微词(17.5)。看来,孔子的学生可以对他说不,可以不高兴!

他还会发牢骚。他曾抱怨没有人知道自己,没有人起用自己,因怀才不遇而抑郁感叹(14.35);面对现实他也会有悲观的情绪,用凤凰鸟来比喻当时天下无清明之望(9.9);他还会前后矛盾,既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4.30),又公开埋怨“莫我知也夫”(14.35)。如此不悉数列举。足见,孔子其实并非如后世,尤其是宋明理学描绘的那样超凡入圣,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平常人,在学生的眼中,他也不是高大上,并非一个所谓高尚完美的至圣先师,他可以被挑战,可以被诘问,甚至可以被指责。为师者,就应当如孔子那样做个真实的老师。

真实的老师是自信的老师。过于看重自己的形象,唯恐一个真实的自己撑不起教师这个角色,生怕有什么问题会让孩子瞧不起。这样的老师,究其原因恐怕是缺乏人格自信、文化自信。一颗为孩子着想的心也容许有各种犹豫、疑惑、焦急、无奈、后悔,但充满自信的老师能够开放应对,越是藏着掖着,有所顾忌,就越会背负沉重的思想枷锁。孔子无疑很自信,自信到能够允许和接受学生的批评,这种批评看来也并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尊敬。

真实的教师还是一个生动的老师。自己生动,也能让学生生动。一个教学技艺精湛的老师也许可以用语言感染孩子,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更应该用整个的身心来教育孩子,他即是教育,他就是教材。一个生动的教师,最大的感染力就来自于身教。严格点说,应当是只有自然的身体力行,没有刻意的为人师表。自然状态的表现也许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绝不仅是“子曰”而已,他的整个人就是教育的最大资源。看看他的学生,哪一个不生动呢?子路性格爽直,子贡聪明灵活,曾点谨慎迟缓。孔子固然喜欢沉默不语、勤奋好学的颜回,但他也一样喜欢时不时质问他的子路,宁愿与他“乘桴浮于海”,也喜欢“不受命”的子贡,甚至对曾被他批评为“朽木”的宰我也有过称赞。学生性格的发展,最为突出的价值就在于对人的丰富心灵的尊重。人的心理结构各异,具有无限丰富可能性,唯有引导他们各自生动地成长与发展,个体精神的自由才有基础。我们共享文化的传统,但却可以有个体的发展与创造,这本身就是丰富生活的应有之义。如果教出的学生千人一面,那是教育的失败。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徜徉

孔子和弟子的一些对话,两千多年以后读起来也并不觉得枯燥,启发、诱导、批评、反诘、叹服、悲悯、无奈,异常丰富的情感蕴含其中。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老师重视营造问题情境,善于提问,也善于解答学生的问题。从教学论的视角看,“问题意识”是《论语》中特别值得驻足和回味的教学现象。

孔子常常用问题来回答学生的提问。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启发。子游问“孝”,他反问子游,如果“孝”只是赡养,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2.7)?子夏问“孝”,他反问,不给父母好脸色看,仅仅让年长的先吃酒饭就是“孝”吗(2.8)?子路问如何侍奉鬼神,什么是死,孔子反问不能侍奉人,怎能侍奉鬼?不懂得生,怎懂得死?(11.12)老人家没有直接回答,给出的问题就像是提示,是拐杖,学生借助这些问题思考,就能自己得出答案。

孔子似乎不怎么喜欢帮学生“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学生留下点问题。比如,子路问“政”,孔子说就是自己带头,大家努力,子路没听明白,要求老师多讲一些,孔子补充说,不疲倦(13.1)。再比如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再问如何是“知”,孔子说了解别人,樊迟还是不懂,孔子继续解释道,“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还是没弄明白,但似乎孔子并没有继续解释的意思,樊迟自己出来之后请教了子夏才把问题弄清楚。看来孔子也并不急于通过一次的讲解就彻底解决学生的问题。

孔子还喜欢追问。老师追问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子张问如何做到“达”,孔子反问,你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就是在国家和宗族中有名气,他告诉子张两者不一样,然后才开始进一步的解释(12.20)。相比较而言,孔子更多的时候喜欢等着学生追问。子张、子路、司马牛、冉有都追问过孔子。最为典型的是子张的追问,孔子的每一个回答中,都有他不明白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链条式的追问:“如何可以搞政治?”“什么叫五种美德?”“什么叫施恩惠但不花费?”“什么叫四种恶行?”一个接一个地追问,最后终于把问题弄明白了。

从这些饱含“问题意识”的对话中,我们不难梳理出几条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特征。

第一,思考比答案重要。我们通常认为,学生来请教,当然要给出答案,高明一点的老师也许会给出寻求答案的方法,总之要让学生带着疑问来,还要带着疑问走。老师的角色规定就是解疑,但孔子似乎不这样想。他也适当地解疑,但他更在意问题,不仅不刻意追求解答得天衣无缝十全十美滴水不漏,还抛给学生更多的问题去自己思考,看来老人家觉得让孩子一直保留着疑问更有必要。

第二,无论是提问还是解答,老师的语言简洁、不啰唆,不担心学生听不懂。老人家三言两语,子路听不明白很着急,非拉着老师让他多说一点。这是多有意思的场景!想想我们说很多,求着压着强迫着孩子听,可孩子呢,并不感兴趣,还很反抗。孔子倒好,就像一个“懒汉”,你问一句,我冒两个字,你再问一句,我再冒两个字,很少见到那种学生不问或不想知道的时候,他对着学生左叮咛右嘱咐的。这样的简洁,学生的理解反倒有了更多的空间。

第三,要让学生追问。这是孔子与学生的问答里最精彩的地方,也是与今天我们看到的师生对话最不相同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课堂里,老师追着学生问,精彩的是老师的提问,因为那似乎显示了老师的水平;学生精彩的是回答,是猜中老师想要的答案,是能够让听课老师响起掌声的回答。孔子好像倒没这样认为,他通常懒得去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等着你一步一步问下来,但是你再往下问,问到关键的地方,难点重点的地方,老人家也会滔滔不绝,说个痛快,说到你明白。

往深处琢磨,我们似乎还能触摸到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一些理念。(1)学问学问,不会问岂能叫学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很重要,老师要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余地,一下把答案和盘托出,学生就没有了提问的需求。(2)学习应当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是老师追着逼着你、勉强让你学,而应当是自己“求学”。本末倒置,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讲得再多再好恐怕也不行。(3)老师解答的意愿要和学生求知的意愿相吻合。急急忙忙地把答案和盘托出,一下讲得太多,学生想听吗?唠叨的老师是不是反而会败坏学习的兴味呢?(4)老师的解答要合乎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知道自己在哪儿,老师的解答才有意义。

孔子的那些问题之所以美妙,就在于能触发思考,在于对知识的探求,在于求知的满足和不满足。问题,不正是一条通往美妙教学世界的路径吗?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教育智慧

孔子的教育教学就在日常生活、教学之中发生着。他不仅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善于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艰深的道理,哪怕是他所极力推崇的一些深刻的理念,在他看来,也无一不是可以落实在饮食、睡觉、绘画、穿戴、走路上。所以孔子的教育很有生活气息和感觉。我们今天把生活当作一种教育资源,似乎还不够开阔,生活能给予教育的启示远不止这些。

首先,孔子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宰我白天睡大觉,被老师批评“朽木不可雕也”,并进而得出要听其言观其行才可。颜回身居陋巷,生活得很快乐,孔子称赞他有贤德(6.11)。固然,他们生活的方式不同于现在,但孔子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应该不仅仅是出于生活之便,而是基于学习、生活、人生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今天,却日渐被老师们遗忘。

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就是专门化、精细化,教育从社会总体生活中分化出来,又进一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几个板块。老师精力有限,面对几十个学生,只能关注到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甚至只能关注到上课听懂了没,作业完成没,考试考好了没。如果有孩子成绩出了问题,那一定是课上没认真听,下课没好好复习、预习。这些当然都有可能,但很多时候,学习出了问题,病根却在日常生活中。想通过提高学习的强度来“治疗”学习的问题,有时收效甚微,有时南辕北辙,更有时适得其反。

比如,你可能只留意一个孩子晨读时没能把昨天的古诗背熟,却未必会想到昨晚他的爸爸妈妈大吵了一架闹着要离婚,他到现在也静不下心来背书而处于惶恐之中;你留意到一个孩子上课思想开了小差,在无聊地把玩手上的橡皮,却未必想到他刚才下课与同桌闹了别扭,正盘算下课如何打破僵局。有些孩子一个阶段成绩突然下滑,你简单地以为他被什么游戏分了心,却未必在意他其实是想借助游戏逃避现实里的什么问题,而如果背后的原因不被及时发现,“成为一个不愿学习的孩子”就会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到后来他也认为自己真的爱上了游戏,放弃了学习。在这样一些时候,我们就需要教育的眼光,而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的视野里。孩子的生活是完整的,我们的教学只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教学的问题都有生活的关联。我们单指望在学校课堂将一个人塑造完成,是很难的。在现实条件下,我们

要尽可能地关注一些特殊孩子的生活,他们生活中缺少的关爱,遇到的问题,都会以某种形式在学习中传递出来。借用经济学的术语,教育是“嵌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结构之中的,我们的教育面向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某一门学科的成绩,就好像孔子对子贡、子路这些弟子的教诲,早已超出了“学问”的范畴而直指人生。学生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学习才会有健康的态度。

其次,孔子重视日常经验的教育意义。这从学生的评价里能够看出。子贡说,老师讲诗书礼乐我们能够听到,老师讲人性天道我们却听不到(5.13)。因为孔子很少谈大题目,少用大字眼,强调从近处、从实际、从具体言行入手。不是不讲大问题,而是不直接讲,不把问题弄得很高深。李泽厚先生一言以蔽之,“道在伦常日用中”。颜回也评价过老师,他说老师的引导与教诲,发掘了他的才能,好像能够高高站立起来了,但想要继续跟着前进,又感到还有许多未知(9.11)。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孔子用敬神的玉器来比喻子贡(君子不器),既褒其才能之高雅贵厚,又贬其发展不够全面(5.4);“好学”就是不追求饮食居所的优越,做事勤勉说话慎重,接近有德行的人来匡正自己(1.14);用先有白底,再有绘画,来表示内心情感的“仁”是外在体制的“礼”的基础(3.8);用麻布来纺织帽子就是礼制(9.3);如此等等,都是用日常的经验来阐述大道。这样的思维方式、论述方式有着实用理性的思想传统,但发掘日常经验的教育价值,却是教育智慧的体现。智慧有时就表现为一种跨界的眼光,发现学习与生活、社会与自然中原本看来毫无关联的事物间的潜在联系。这是一种直观的思维,整体的思维,区别于分析的、逻辑的思维形式。如果后者更具有科学倾向,前者就更具有艺术或者美学倾向。这种思维方式对今天解决生存、社会等世界性问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自然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人类从中整体地划分出来,个体又从类中划分出来,教育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划分出来,各个学科又将教育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总之,孩子往往无法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课堂上、书本中的观点与公式联系起来。结合生活的教育,不是生硬地把生活拉进课堂,在课堂中讨论几个现实热点,仿佛这就是生活化了,重要的是从生活中实践、体验、领悟知识,同时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再次,孔子的教育常常融化在师生日常的聊天中。他和学生的一些对话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聊天,不仅聊日常的话题,朋友的话题,聊天的氛围也很生活化。

孟懿子问如何是“孝”,孔子说“不违背”。樊迟替孔子赶车时,孔子就对他说,孟懿子问我如何是“孝”,我说“不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制来侍奉,去世了按礼制安葬和祭祀。(2.5)学习就发生在这些日常的聊天之中。

一次颜回和子路在旁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谈谈自己的志愿呢?子路的志愿是与朋友分享的豪爽,颜回是不夸耀的居敬持志。子路反过来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愿,孔子说,使老一代安心,朋友一代信任,年轻一代关怀。(5.26)聊志向,也要相互说说,别只听学生说,学生也很想知道老师的志向呢。这种日常的聊天具有一种拉近心灵的效果,什么是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高高在上,抛个问题给学生,然后在一旁听孩子讨论,再怎么低下身来,也没有平等的情味。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的聊天,将教育化在这些日常的语言中,才更接近教育的本真。

如果说,孔子的这些聊天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话,那就是教师的在场,即讨论与对话中“有我”,有教师的存在。换言之,讨论的主体是“我们”,而不是单单的“你们”;是我们一起交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老师来听听你们有什么想法。

孔子也受到道家学说的影响,说如果主张行不通了,就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跟随我的大概是子路吧,子路很高兴,孔子马上提醒道,子路比我还勇敢,但只是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5.7)与学生交流自己面对困境的想法,也随机点出子路的粗犷鲁莽。

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比较厉害,子贡说,哪敢与颜回比,他闻一知十,我才知二,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师不必贤于弟子倒是其次,把自己也放进去和学生比较一番,该有多大的气魄。

孔子更时常拿自己说事。既有自我谦虚的评价,比如不敢称自己圣与仁,觉得自己只是诲人不倦而已(7.34);也有极力的辩解,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什么隐瞒吗?我没有什么不对你们公开的(7.24);也有对自己的剖析,觉得自己一以贯之(15.3),也觉得自己努力实践做一个君子,但还没有达到(7.33)。而最为经典的对白,就是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侍坐,师生五人畅谈理想的场景。孔子不仅没有否定其他几位的志向,也表明了自己的理想与曾点相同(11.26)。孔子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敢于向学生表明立场。

我们常说孔子懂得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来问仁,问孝,问同一个问题他都能给出不同的建议,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是从老师的角度上来看的一种惯常的看法。如果反过来想,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呢?孔子的学生也一样很了解孔子,也许在学问上还难以企及,但他的脾气、兴趣、志向、爱好、憎恶,统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学生面前,包括在朝廷上的唯唯诺诺(遵守礼节)和被隐士质问时的无言以对。

教育的场域里,在师生相互的眼中,彼此都应当在场。我们提倡“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看”,这是人本取向的必需,其实还少了一半,就是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也应当成为一个饱满而丰富的人。

正是借助了这些因素,孔子没有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什么教育教学的资源,而是就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教育。他没有刻意为之,却饱含教育的智慧,更暗合了教育中的一些亘古不变的规律。

作者单位:李亮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彦系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文中所列《论语》篇章原文:

17.24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 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15.2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2.20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2.5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5.3 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1.26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第三篇: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像兰辉那样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学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2013年5月23日下午,兰辉同志在下乡检查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工作途中,于北川县漩坪乡不慎坠崖,因公殉职,享年48岁。

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我们要向兰辉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以兰辉同志为榜样,真真正正做到服务于民。不用有什么壮烈的事迹,也不用有什么伟大的成绩,只要做到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埋头苦干、夙夜在公,让兰辉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存。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坚持做群众的雷锋热

线;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把人民群众时刻装在心上;

学习兰辉同志,我们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2013年11月18日

第四篇:欧珠次仁论文

制约农村德育教育的因素与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首要的内容之一。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球人类的重视和关注。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而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各个学科教学来完成的。作为社会之窗的学校,更应该越来越重视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设和实施。在这种高要求高严格的形势之下,我们农牧区很多学校在如何优化学校德育机制,如何提高德育质量等问题上,有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采取了有效的途径。但作为农牧区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本人认为从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到具体的实施制约其正常运行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费不足、资源缺乏是农牧区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大障碍

虽然很多农牧区学校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实施方针,在现有的经济条件和资源下,不同程度上建立学校德育室,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德育教育管理力度,但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当今社会,开设思想道德课,建设学校德育室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实际德育需求。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时,认真考虑到农牧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资费和资源保障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大德育教育的经费投入。并积极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式,努力打造学校德育教育基地,互联网上建立德育资源库。除此之外,还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把学校内部德育资源拓展到学校、社会、家庭的大资源。从而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观念落伍是农牧区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最大隐患

由于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我们还没有从单一的育人评价模式转化为复合型、多元化、实际性、科学化的育人评价体系。

育人工作之所以步履艰苦,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学校没有落实好素质教育及教育方针政策、不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而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制度往往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什么实施德育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我们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大多数人的认识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认识水平上。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却被忽略了。

2、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纯粹的灌输、喋喋不休的讨论、翻来覆去的提问,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浪费了,以至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割裂开来,结果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3、由于活动教学的过于形式化。一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德育教育仅仅是花拳绣腿,搞搞形式而已,从而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缺少师生互动,学生难以将在课堂上形成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4、农牧区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不及市区家长。他们很少关心学生在学校里的道德思想和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等,乡镇学校就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教师也只能抓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就从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到社会、家长对学校的看法上,都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育人为本的思想。针对上述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学校有必要采取切实 2 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其的德育功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可行性强的德育评估机制。如上分析,“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制度和观念是制约初中政治课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摈弃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新的、可行性强的有关学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机制,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从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

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3、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知行统一。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所获得的道德认知是肤浅的、被动的,很难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学习”,促使每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实现知行统一。

4、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性。

在学生周围、课堂内外,存在丰富的德育资源,如果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并整合这些资源,将能更好地发挥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育人是隐形又艰巨的任务,不会短期内出现明显的成绩,使教育观念形成恶性循环,德育教育得不到成效。育人工作就成了文件和口头上的事儿,得不到真 3 正的重视。

三、规范化管理是德育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育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和宽松的环境。学校德育工作相对滞后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以迎接新的挑战,根据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陆士桢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四个全新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引导当代青少年正确进行人生价值目标选择——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等因素导致社会意识的多样化,意识形态冲突长期存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向多元化转变。引导、帮助当代青少年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学校以主体班会的形式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影响青少年,从而有效地规避青少年因价值目标选择错误带来的风险。

第二个挑战。帮助当代青少年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往往以成败论英雄,以物质论成功。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好多人的成功目标是物质与现实的,但事实表明人生的终极满足是精神的满足,快乐充实地生活远比成功痛苦地活着重要。为了避免孩子们在今后物质化的社会中迷失自己,我们必须抚慰孩子孤独的灵魂,帮助他们从小打下精神家园的基础,培养孩子们坚定的信仰和完善的人格是当代义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个挑战。第三个挑战。培养当代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传播方式由过去的权威、组织、精英说话向大众化、草根化快速转变,主流转播的权威力、影响力在下降。道德教育也必然从过去的单向性、强制性向自律性转变。所以,如何按照道德教育“三贴近”的原则,改进德育工作,围绕社会现实和青少年的需求寻找教育主题,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在实践、体验、创造的 4 过程中培养当代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第四个挑战。提高个人的公民素养——权威社会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新格局。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转变态度开始,用平等包容的价值理念看待当代青少年,相互审视。尊重教育主体(活的、有发展性的、唯一的、不同的个体;有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从理解出发接纳当代青少年,改变德育工作方法。自觉地由限制行为、传授观点向启迪学生心灵转变是我们面临的第四个挑战。

这些新的挑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要有所行动。当前农村初中流行一种不好的思潮“只要成绩好,一切不重要”、“长大了能找到工作,就是有本事”。社会赋予教育过多的功利化,比成绩、比升学率、比时耗。一个字“累”。老师累、家长累、学生累。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管理人员要有弃繁就简、去粗存精的眼光和胆略。不能把德、智、体、美、劳同步发展的优良传统给丢了,忽视了个人全面发展对智育的深刻影响。一个人只有和谐发展了,精神才能自由。

国家根据当前教育发展需要出台各种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学校德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投入,并得到了相应的成效。但育人工作依然是我们长期面对完成的重要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许多偏远农牧区的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没有得到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支掌,对孩子在学校的事情不管不问,而学生真正有问题或犯下错误时把所有责任推卸到学下和老师。这种不和谐的推卸导致学校和老师承受极大的压力。

教师不是圣人,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疏漏现象和不足之处。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但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之之处。因此社会、学校、家长都理性地对待问题,用科学性、建设性的理念,制定有效的、规范化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共同担负应有的责任,完成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和怎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全校师生的精神状态。师生无所追求,精神萎 靡,就会没有活力,死水一团。德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向上的潜在精神,转化为生命的原始动力,鼓励学生追求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不能沦丧为职业教育的学前基地。我们要加强农牧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在德育工作的主体上把现有的学校上独角戏改变成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德育规划从现有的短期行为和只重口号不重落实改革成长期性,转移到落到实处、重实际的管理过程行为之中。只有这样“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思想得到真实的效应。

拉孜县中学德育室 欧珠次仁

2013年4月24日,

第五篇:西藏拉巴次仁先进事迹

雪山深谷飞鸿雁 绿衣使者递真情

----拉萨市邮政局投递局投递员拉巴次仁同志申报全国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拉巴次仁,男,藏族,党员,1981年参加工作,现年49岁,现任拉萨市邮政局投递局投递班班长。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普通又平凡的邮政投递工作联系着千家万户,传递着人间真情。29年弹指一挥间,29年已是人生奋斗旅程的大半个春秋。29年来,他累计行程58.46万公里,投递邮件574.20万件,投递报刊2296.80万份,从没有漏投、错投和用户申告的现象。拉巴次仁同志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邮政投递工作上,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农牧民致富信息,科技知识,及时传送到群众手中,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1994年,他被邮电部、农业部、人民邮电报、农民日报社等四部门授予“全国百优乡邮员”荣誉称号,2004、2006年被评为拉萨市邮政局“先进工作者”,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拉萨市邮政局“优秀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被自治区总工会评为第三届全区劳动模范。

一、政治过硬 维护稳定 率先垂范

拉巴次仁同志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亲眼目睹了自民主改革以来雪域高原发生的沧桑巨变。历史的变迁,让他深深的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西藏,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振兴祖国。因此他对中国共产党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政治上、1 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一大是大非面前,拉巴次仁同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发挥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08年,拉萨突发“3.14”事件,这给拉萨邮政投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把握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深入揭批**集团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确保社会局势稳定。拉萨市邮政局果断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成立了应急投递邮件突击队,与分裂破坏分子展开了一场了无声息的战斗……。在那个特殊的时刻,拉巴次仁同志带领他的应急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增加投递频次,由原来的二个投递频次增加为四个、五个投递频次。累了,就着邮车休息一下;饿了,拿出自带的干粮吃上一口,就这样硬是将一封封邮件、一份份党报党刊送到客户手中,用自己的汗水乃至生命延续着这条拖不垮的邮路,给广大用户传递了党和政府声音。

1998年,拉巴次仁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从此,他感到自己担负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并把勤奋学习,提高自我素质,奉献企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常常说:“现在西藏的发展很快,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如果放松了学习就容易落伍,思想境界不高,行动上就容易出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他总是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自身思想建设的首位,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复揣摩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精髓所在。同时,他还积极带领班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2 舍小家、顾大家,心系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集体的事抢着做,带动其他职工为企业增量创收,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爱岗敬业 服务三农 无私奉献

在西藏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农牧区邮政投递线路长,乡邮员工作环境艰苦。拉巴次仁同志担任的乡邮投递段是我市乡邮路线最长,乡、村、居民点、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最多的一个乡邮投递段。目前有52个党政机关,11个部队,1个乡,3个村委会,17个村(850户)。日均投递里程56公里;日均投递报刊2200份、信件包裹等550余件。以前他所投递的乡邮路线上全靠骑自行车,乡邮路是颠簸不平的,有的路段不能骑车,就只有推着自行车步行来进行投递,在遇到下雪或下雨天就更难走了。但是邮件要及时送达到用户手中,于是他只有在凹凸不平的乡邮路上艰难地扛着邮件,一步一步的行走,投送邮件报刊,汗水不时的洒下,但他不畏艰险,辛勤劳动,常年累月、风雪无阻地把邮件和报刊送到农牧民手中。他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可贵的敬业精神,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布致富信息,为推动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做贡献”。有一年下大雪,拉巴次仁拿上汇款单和现金就朝北淀三村五保户次仁家走去,这条邮路是全乡最长最陡最难走的。途中,他翻山越坳,一脚浅一脚深、艰难地走了整整1个多小时才到达了北淀三村。当他把钱一分不少地交到次仁手中时,这个老人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谢 3 谢”两个字都是磕磕巴巴吐出来的。送完后拉巴次仁就马不停蹄地连夜往回赶,投送其他邮件,保障了两个乡的邮政通信顺利畅通,回到家里已是晚上12点多钟。

在藏区,由于藏族人的名字都取相同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给信件投递带来很大的麻烦。但他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去问,从村里找到地头,再找到牧场草地,把一封封“死信”救活。有一次,一封寄到蔡公塘乡次诺林村达瓦的信件,该村就有7个叫达瓦的人,他只有挨家挨户的问,多方查找后终于找到了收信人。多年来,他累计处理“死信”达200余件,使“死信复活”,充分体现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树立了邮政企业良好的形象。拉巴次仁同志负责的投递用户,大都住在山坡、山上,交通只能靠走路,又不通电话,人们生活必需品很缺乏,拉巴次仁的邮包就成为了藏民们的小药箱、针线包、小杂货铺。一次次帮乡亲带的东西多了,邮包也就从一个变成了三个、四个,重量也增加到了三、四十斤。为了方便用户用邮,他还随车携带邮票、信封、电话充值卡等日常用邮物品,随时为用户提供服务。

“只要用户有需要,我们的邮路就延伸到哪里”。这是拉巴次仁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当地乡村群众,驻军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表扬,他的真诚服务得到了用户的信赖。

平凡的工作岗位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平凡但却无悔一生。在一次录取通知书投递期间,因为分发人员疏忽,把原 4 本属于江苏东路投递的一件特快通知书错分到拉巴次仁的段上,作为有着多年投递经验的拉巴次仁深知上学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他带上通知书,沿着投递路线走去。每到一个小区见人就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在夜晚九点多钟把通知书送到那位考生的手中时,那位考生的父母热情地挽留他吃晚饭,看着考生充满喜悦的笑容,拉巴次仁说的话很实在:“虽然我最怕投高考录取通知书,但是最希望多些人考取。他们能上学,家乡就有希望了。”在回家的路上他才发现已骑出自己邮递段5公里。这样的事例在他的身上举不胜举。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局里组织的各项专项营销活动,先后在“贺卡、报刊、思乡月、代理航空机票”等专项营销中,为企业创收增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统计2009年为企业创收达5万余元。

三、刻苦钻研 内强素质 严格管理

投递体制改革后,成立了投递局,拉巴次仁也当上了班长,成为了一名基层管理人员。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协助科长合理组织作业,完善管理,改善服务,他经常跟段检查,走访用户,对用户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处理,解决投递服务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实现了早报早投,包裹直投到户的要求。他是一名优秀的邮政员工,却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他选择了事业,他时常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家庭, 妻子体弱多病,繁重的家务都靠他妻子承担, 为了拉巴次仁同志的工作,妻子一直默默地支持他的事业,每到农忙季节,家里没有劳动力,只能靠请人帮忙,而拉巴次仁同志自己为了能把邮件及时的送达到用户手 5 里而顾不上家里的事情,甚至在他母亲去世那天也没有能见上最后一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无怨无悔地行走在自己的邮路上,从未请过一天病事假,也从来没有因为家事过重而影响工作。作为班组管理人员的他,不仅将班里的管理工作做的井井有条,还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带领班组人员学习业务,落实规范化服务标准,进一步拓宽自身的服务视野,积极提倡“想用户所想”的思想观点,要求自己从用户的角度来发现邮政投递工作的不足并及时整改。对于用户的查询投诉,认真落实受理、处理工作,及时回复,坚决把用户的查询、投诉处理到底。路远的、疑难的、用户投诉的,拉巴次仁同志都自告奋勇地抢在前面去处理。酷暑难当的大热天,汗水沾湿了衣襟,口渴难忍,头晕打转他从不言语;数九寒天,冷得人牙直打颤,他却从没怕过;感冒发烧38.5 ℃ ,他把诊断书往口袋一揣,像常人一样挺着干,从不作声;有时一天干上九、十个小时,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从不叫累。作为班长的他,在班组里处处为人着想,从无怨言,虚心向同事学习,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出班前坚持清洗邮车,归班后及时对车辆进行检查和保养。为了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了本职工作上,他积极苦练业务技能,努力提高投递服务水平,多次在局里组织的业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拉巴次仁的言行在职工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所在的投递局先后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拉萨邮政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在投递管理工作年年一个新变化,每年一个新台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凝聚着拉巴次仁同志多少辛勤的汗水。

累年如日,就这样,拉巴次仁同志在投递员这个岗位上奋战了二十九个年头。辛勤劳作,默默耕耘,义无反顾,不争名利,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邮政事业,为信报流向千家万户奉出最诚挚的爱。他经常说:要向战友、师兄王顺友同志学习,看了王顺友同志的事迹,感到他不愧为我们乡邮员的楷模,比起他所走的邮路的险恶,他所付的艰辛,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我要加倍努力工作,要为热爱的邮政事业奋斗终身,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希望,为西藏邮政事业多作贡献,再添光彩。拉巴次仁同志犹如一只不倦的鸿雁,在漫漫邮路上,用爱心和热情谱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拉萨市邮政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二日

下载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像次仁那样做名合格干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仁家园业主公告1

    致名仁家园各位业主: 我们名仁家园小区已经于2014年4月由全体业主通过推荐和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根据物业管理区域的规模,本小区业主委员会由五名委员组成。当选的各......

    《梓州教苑》第四期像孔子那样做教师赵祯定稿

    孔子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圣贤,每当听到他的名字就肃然起敬,总感觉中国几千年才出那么一个,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像孔子那样做老师》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真实的孔子形象,又让......

    如何做一个(名)合格的行政助理(精选)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如何做一个( 如何做一个(名)合格的行政助理 合格的行政助理 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0 年 11 月 12-13 日深圳;11 月 12-13......

    酸甜苦辣—次仁措姆(学生作文)

    酸甜苦辣 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坎坷,而我们要用一个踏踏实实的脚步来把它踩平,让路更宽广,更舒适。 我们的高中生活仅剩下两个月之多,在这三年的高中生活里,陪我们一起走过的人很......

    两个办法(索朗次仁)(5篇材料)

    “两个办法”学习心得 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学习《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和《问责管理办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明白违规的严重性质,澄清违规就要问责的认......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次仁桑珠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次仁桑珠) 次仁桑珠、男、于1961年2月出生于聂荣县永曲乡,小学文化,从1974年至今一直从事乡村基层卫生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

    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这一岗位是平凡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你也就选择了平凡。然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这些语句却常常用......

    做合格干部心得体会

    做合格干部心得体会 做合格干部心得体会习总书记曾提出关于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一个信仰、两个字、三句话、四个人、五条标准”,简概括为好干部的“12345”。未必每个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