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吸烟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关于吸烟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1问题的提出
自从有一种东西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切似乎都变了,变得一片浑浊。他是什么?它就是烟,烟,这个无情的黑手一次又一次的伸向人们,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给夺去了。一根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烟其中可包含了上千种毒素啊!于是,我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方法
①查阅有关的书籍。
②上网浏览调查情况和整理
一.吸烟的害处:
1.失去听觉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较早失去听觉,吸烟者患中耳炎的机会较非吸烟者高3倍。
2.心脏病发
吸烟令心跳加速,增加患高血压和血管闭塞的风险,导致心脏病发及中风。
二.吸烟而死亡的人:
因吸烟引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的占吸烟患病死亡的45%。因吸烟患食道癌、胃癌、肝癌、结核、猝死和缺血性心脏病而死亡的,占因吸烟患病死亡的5—8%。全国仅1990年就有60万人死于吸烟患病,推算2002年因吸烟患病死亡的人将达到85万4 结论
烟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死于吸烟的达8000人。牛津大学癌症研究所皮托(Richard Peto)教授指出:“经常吸烟的人中三分之一将死于这一嗜好,其中一半人只能活到中年”。在发达国家中,吸烟与肺癌死亡人数的85%有关,与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总死亡人数的75%有关,与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25%有关。据统计,英国平均每4个吸烟者中有1人死于肺癌,中年死亡者中1/3死于肺癌和吸烟引起的心脏病。研究显示全部癌症患者发病的1/3与吸烟有关。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水平在戒烟第三个月后,开始从肺组织内下降,直到戒烟5年后才能达到不吸烟人的水平。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 亚硝胺、钋
210、镉、砷、β-萘胺等有致癌作用, 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吸烟时,香烟烟雾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与唾液一起进入消化道。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协同作用下,损伤正常细胞, 可形成癌症。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烃、烯烃、羰基化合物、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他们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1. 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2. 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3. 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4. 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5. 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6. 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第二篇: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组员介绍:
组长:胡依依 PPT制作:胡依依
问卷调查:周雅雅
李塞纳
陈浩云 论文:陈帅 叶冬冬 陈青青 李丹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人几乎都有爱耳机的喜欢,也很喜欢戴耳机听音乐。但是长时间带耳机对耳朵有什么危害呢。关键词:耳机 耳朵 危害
问题来源:现在的学生基本都很喜欢带耳机听音乐,上学时候带,放学也带,睡觉带,逛街也带,那么耳机对耳朵就真的就没什么影响吗?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带耳机,在学生群体里尤为显著哭天喊地流行乐和声嘶力竭摇滚乐的学生,还有许多好学的学生为了快速提高英语听力,白天用耳塞也就罢了,睡觉前也要戴着耳塞听英语,这种做法精神可嘉,但对听力的损伤让笔者感到担忧。实际上,临床数据也证明,学生在听力受损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意
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耳机对耳朵的危害!
(二).研究对象、工具、过程和方法 研究对象:众多青少年
研究工具:电脑及文献资料 和问卷调查 过程和方法: 1.设计问卷,选择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在各个学校发放问卷。利用节假日在街上发放问卷表。我们小组分为两批来发放问卷表选择不同时间。
2.实地调查,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学校中利用午休时间在学校中调查。访问同学们对于耳机对耳朵有什么影响及看法。3.文献查阅:通过网络、新闻报纸查阅相关资料。
(三).结果与讨论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我们希望青少年减少使用耳机,合理使用耳机,知道耳机对耳朵的害处。
(四)结论与感想
结论:
耳朵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随身听、MP3、手机的问世,为我们听音乐、听故事、听新闻、与人通话带来莫大的便利;有了电视耳机,我们更是可以在家、在飞机上、在病房里随意欣赏电视节目,而不必担心干扰他人。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耳机、手机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由耳朵的帮手变为耳朵的“杀手”。在今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到来前夕,我们就请医学专家讲讲如果何正确使用耳机、手机,不使听力受到损伤。
人们对噪声的认识始于一个半世纪前。初期是发现铁匠打铁的敲击声能引发耳聋和耳鸣;此后,战争又使人们进一步注意到噪声会对听觉产生影响;在纺织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纺织工人耳聋的高发生率更深入证实长时间接触噪声可能造成耳聋,随后人们开始注意在接触噪声时采用棉团塞于外耳道来预防耳聋。
一种严重公害,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与休闲的环境中。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音乐是人们喜欢的悦耳的声音,随着科技的发展MP3走入生活,深受音乐爱好者和青少年朋友的喜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们佩戴耳塞式耳机的机会多了,甚至对它产生了依赖。殊不知,不科学地使用耳机收听音乐,也可能对我们的耳朵形成潜在的威胁。例如,有些年轻人经常在睡前戴着耳机收听音乐,并于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整宿都没有关机,强大的或较轻的但持续性的声音长期刺激人耳,可能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并造成耳蜗内负责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最终导致耳鸣和噪声性耳聋。还有人长时间用耳机收听MP3或随身听,因过分追求音响效果而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将音量调得过大,听的时间过长,这样就好像是把一个噪声的发生源放置在自己的耳朵上,超强的声音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听觉系统,使我们的耳朵长久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之下,久而久之即可使得一部分人听力下降,出现噪声性耳聋。有人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喧闹的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戴着耳机欣赏音乐时,往往会因外界声音干扰妨碍听清信号,而将声音调得很大,甚至旁边的人都能听见并且觉得很吵,而收听者自己还不查觉。特别是在听摇滚乐、流行音乐时也有许多类似现象发生。
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用耳机,而是说要学会科学地使用。收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耳机要选择质量佳、杂音小、音量可自由灵活调控的,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况可及时调整;2.音乐声强最好能控制在80分贝以下,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一旦声响超过85~90分贝即超过了国家制定的噪声防护标准,应视为噪声;3.戴耳机收听的时间不应过长。每个人对噪声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人群中约有5%为噪声的易感者,此类人群应特别注意噪声防护。发病早期的轻度噪声性耳聋在及时摆脱噪声环境之后症状多会很快消失,我们称之为暂时性阈移;如果听力在2~8周内仍无明显好转,则可能发展为永久性阈移,听力恢复的希望较小。由此可见,对于噪声的防护意识、噪声损伤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是噪声性耳聋预防及康复的关键,熟悉其临床表现亦可帮助我们防病于未然。
耳聋早期的基本症状是耳鸣、耳聋,部分人可伴有眩晕症状。大约80%以上的人在发病早期只有耳鸣症状,并无明确的耳聋,但听力检测可于听力图4000Hz附近发现„V‟型切迹,随着病情的发展6000Hz、8000Hz,甚至语言频率的低中频区域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此时有些病人会感觉特别怕听到大的声音,严重者听到强声即感觉耳内疼痛,一旦发觉自己有上述症状就应立刻脱离噪声环境,摆脱噪声刺激,同时去专科医院检查和治疗,争取尽早恢复听力。
是我们接受信息与人交流的重要器官,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耳朵。
我们接触的有很多种耳机,我们经常接触的大多是入耳式耳塞、传统耳塞、头戴式耳机和音响。但是入耳式耳机是对耳朵影响是最大的。还有一部分用户指出,入耳式耳塞因为漏音少,所以能得到更加震撼的低音,但这种刻意提升某个频段的声音讯号对我们耳朵造成的损伤会更大,我们可以先看看人体耳朵的结构示意图:耳朵要想听到声音,自然界的声波先必须通过耳廓和外耳道传入到鼓膜,首先引起鼓膜震动。
耳朵结构示意图
在中耳膜 腔内与相联结处有三块听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声波经过这三块骨头再把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并且与感受声音频率的毛细胞相连,感受高频信号的毛细胞在耳蜗的底部,感受低频的毛细胞在顶部,毛细胞可以把这种声波的震动转化为电子 信号,产生神经脉冲,并沿听神经将声音的信息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声音,最终完成“听”的过程。
刻意提升高频或低频的声音信号其实是一种高能量的声波,这种声波引起耳蜗内的液体振动时,会过度刺激毛细胞,长时间的刺激就会引起毛细胞死亡。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毛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会较难听到,前期表现一般是注意力不集中,听力轻度下降,就是一般俗称的“耳背”。久而久之,听力就会严重下降,甚至会引起不可修复的听力丧失。
二、入耳式耳塞的其他危害
经常使用入耳式耳塞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成为细菌滋长的温床。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头晕等症状,遇此情况应到医院就诊检查,请医生治疗。长期使用入耳式耳塞的慢性刺激还可能使得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关于入耳式耳塞是否比传统耳塞具有更大的危害性,笔者曾在编辑部里做了一个集体讨论,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一个严峻的话题:那就是入耳式耳塞更容易诱发交通事故!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隔音性能好:这一入耳式耳塞的优点在交通情况复杂的街头很可能成为潜在的致命威胁,因为人对环境的感知除了视觉之外,听觉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重要。
三、注意用耳习惯远离危害
其实,不止是入耳式耳塞,传统耳塞、头戴式耳机、音箱等一切声音回放设备,如果不注意控制音量,同样会引起听力受损,为了大家的听力健康,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1.聆听各种音源时,首先把音量调节到刚刚能听清楚的位置,随后稍微调节音量至自己耳朵感觉舒适的程度,建议设置为不超过最大音量的50%。2.强烈建议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杜绝使用耳塞、耳机等设备。3.使用耳塞、耳机时,不仅音量要适中,还要注意间隔休息,最好每隔半个小时就休息一次。
四、享受生活远离危害
如果出现耳鸣、轻度听力下降、重听以及耳朵稍感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积极到医院进行检查,了解听力是否受到损伤。早期听力的改变是可逆的,如果积极治疗还有恢复的可能,但是如果听之任之,继续使用耳塞、耳机、过高的音量很容易导致听力的不可逆的损伤。希望大家能注意用耳卫生,不用或少用耳色、耳机。科学的享受话聊、音乐和人。经常见到晨练的人们戴着耳塞型耳机在听广播,在校园内也可见到学生边走或边骑车戴着耳机在听音乐。在公共汽车上见到年轻人听着摇滚乐声音很大,甚至连邻座都能听到声音。这样长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机能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我国科技人员经过研究,对平均年龄在二十三岁左右的受试者,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机1小时、1-2.5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听阈差异。他提示使用耳塞型耳机可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特别是在高频区4000赫兹以上明显大于低频区。而使用耳塞型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也有学者报道,常在噪音环境中可引起4000赫兹听力首先下降。
在人们的内耳中有耳蜗器官,学者认为由于长期过量的刺激,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害,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提醒大家一下,在您有高音调耳鸣出现(如蝉鸣、汽笛声、金属声等),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治,对防止耳聋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耳塞型耳机不要长时间、高音量,以防止发生噪声性听力下降
近年来,在一些戴耳机听音乐的青年人中听力减退的情况已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口即被耳机紧紧堵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而损伤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
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力减退,人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心理障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
为此,用耳机音乐应注意减小音量,以柔和不刺耳为宜,而且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有关专家建议:成人每天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青少年因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每天不宜超过1~2小时,以间歇收听为宜。
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耳机!
成员收获
在高中我们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社会调查,从确定组员到确定调查对象到全副武装进行开题报告,到一起设计问卷、提意见,进行社会调查,再到现在将要进行的中期报告,我们经历了很多,重重困难也让我怯步过,但是最终被我们共同团结毅力的心所征服,相信成功会离不远!
—— 陈帅
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要结束了。这是我们最后一个课题研究,我觉得成功还是不成功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很多人了解了耳机对耳朵的危害的目标。我希望我们以后仍能做可以利于他人的课题。
这次的课题也让我明白了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我们这组才有了这么丰富的成果。
—— 李赛纳
经过一个学期多的时间,从开题报告到调查问卷研究到中期报告,我们的课题报道开始走向尾声——终期报告。
这说长不长断不断的几个月了,我们小组从对的疑惑逐渐清晰、了解,然后收获。在这个渐循渐进的过程中,课题开始成长,茁壮成熟,这期间我们的也包含着我们的汗水。我们的团结,我们的艰辛,我们的力量。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迎接我们的任务将会更重大,但我们会坚持不懈,用齐心、团结一起手拉着我收坚定不移的完成每一个挑战。
——周雅雅
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通过这次研究,希望这些时能相对减少,能够对视频制式只是的宣传有所注意。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尽管大家都是最后一次,却都很努力的去做,做问卷、ppt、解释PPT还有其他。尽管在这之前我们缺乏经验,好胡须我们也有不足,不过,这一次将是我们宝贵的经验。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问卷,如何统计问卷,如何一步步深入研究。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我们也团结协作,尽全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我们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陈青青
从开题报道到中期报告再到终期报道,我们组经历了很多。设计调查问卷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题,也许是因为经验不足的缘故,我们老是碰壁,但是我们都很好的通过了这一关。我们自己设计,自己编制,我们取得了成功。在分发调查问卷的时候,我们怕出一些状况。比如:被调查的人不愿配合我们的工作或拒绝我们;在调查期间还会提出一些很刻薄的问题,都会使我们感到很郁闷。但是还有许多人会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还是很认真的填写我们的问卷,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我们还是很感谢那些填写我们问卷调查的人。
在这个期间,我们大家都很集体做事,这体现出我们之间的和睦。我们完成的速度很快,大家都希望越好越快的完成任务,这增进了为我们集体之间的感情啊!我们各自的心中都有这个重要的“家庭”啊!看着她们那么辛苦的,我真是于心不忍啊!—— 组长
第三篇:关于吸烟的危害的研究报告
关于吸烟的危害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一包香烟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可为什么人们还要吸烟呢?特别是中学生吸烟的现象更是屡见不凡,为什么?对此我对吸烟的危害做了科学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关于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2.了解吸烟的危害。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什么是香烟
香烟,是烟草制品的一种。制法是把烟草烤干后切丝,然后以纸卷成长约120mm, 直径10mm的圆桶形条状。吸食时把其中一端点燃,然后在另一端用口吸咄产生的烟雾。香烟最初在土耳其一带流行,当地的人喜欢把烟丝以报纸卷起来吸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士兵从时的鄂图曼帝国士兵中学会了吸食方法,之后传播到不同地方。大部份的香烟成份之中并不单只有烟草。生产商通常在香烟内加入大量不同的添加剂,目的是控制烟丝的成份和质量,防腐,以及改变燃点时烟雾对吸食者所能产生的感觉。有些香烟加入了丁香,目的是令吸烟者的口及肺部出现少量痳痹,从而产生轻微的快感。部分低价香烟会直接加入丁香的提取精华。有些香烟的烟丝经过很多的特别处理。在烟叶最初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尘状的碎烟草。这些烟草尘会被收集然后再造成为香烟内的成份。香烟到最后都会成为灰烬大量香烟头除了添加剂外, 烟草, 尤其是粗糙的加工, 对人体伤害十分明显。香烟里的化学物质
虽然主要是干烟草但是是经过化学处理又加了很多添加成份。燃点香烟的烟雾含约4000种化学物质, 很多是有毒物质(toxic),引致异变物质(mutagenic)及致癌物质(carcinogenic)。不同牌子不同产地不同盒不因一批香烟含量各异。2.吸烟的危害(1)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吸烟者如同时接触化学性致癌物质(如石棉、镍、铀和砷等)则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将更高。烟叶烟雾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经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代谢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体内该羟化酶浓度较不吸烟者为高。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者喉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十几倍。膀胱癌发病率增加3倍,这可能与烟雾中的β-萘胺有关。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
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但其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异常起着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
据报告,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最终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四、归纳与总结
中国的人到底怎么了,吸烟成为青少年追求的潮流,为什么?是中国的社会问题,是家庭问题?还是中国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过于重视文化教育而淡漠了思想的教育.现在烟民越来越低龄化,家庭中父母的吸烟,不健康的生活,疏于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意味的提供物质,对身体,心理的危害是极大的:社会中老一带的烟民,社会中青少年结交的不良社会青年,对青少年的诱导更是导致吸烟率的高发:当今中国教育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扫除了许多轻壮年文盲,但思想教育的程度原员小于文化教育,由于这样引发青少年吸烟,甚至犯法的几率大了.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方向的引导尤其重要,在家庭中父母首先要做到不吸烟,加强对孩子正确引导:社会中人更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引诱青少年走进迷途:国家更应该加强思想教育的力度,制定更强硬的法律去制约,牵制.对于成年人自己更有引以为戒,不应该继续吸烟,吸烟危害巨大,不仅对自身造成身体上的危害,多少人因为吸烟而患上各种疑难杂症,后悔一辈子,痛不欲生,而且还队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身心健康的危害,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放下手中的、香烟让我们幸福医生,让吸烟这种恶习不在蔓延。
第四篇: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研究报告
高一《综合实践》
关于吸烟有害健康调查
研
究
报
告
研究人:王美萍尤亚 杨景
2012年9月16日
关于吸烟有害健康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某中学学生的吸烟情况的调查,了解了该中学学生的吸烟状况,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2、调查对象:某中学的部分学生。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该学校的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共100份。
三、调查问卷的内容:
关于吸烟内容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你是否吸烟?()
A、是B、否
3、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
A、小学B、初中C、高中
4、是什么原因让你拾起第一根烟?()
A、好奇B、学大人C、朋友建议或唆使D、其他原因
25、您是否意识到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A、是B、否
6、您现在吸烟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A、一种习惯B、是一种享受
C、缓和心情D、其他理由
7、您平均一天吸几根烟?()
A、一根B、两根C、三根D、五根及五根以上
8、您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吸烟?()
A、郁闷时B、孤单时C、疲劳时D、其他原因
9、在校园里,您的同学怎么看你?()
A、自豪B、无伤大雅C、反感D、其他看法
10、您尝试过戒烟吗?()
A、有B、无
11、您是怎么看待二手烟的?()
A、反感B、劝阻C、无所谓
12、您认为吸烟最大的坏处是什么?()
A、有损自身健康B、经济上的损失C、影响到其他人
13、您是否赞成公共场所吸烟?()
A、赞同B、不赞同C、无所谓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问卷发放情况:发放100份,填写收回100份。
2、数据问题及分析:
吸烟的男性人数为:48人;吸烟的女性人数为:2人。
3、初次吸烟阶段人数:
小学:4人;初中:20人;高中:26人。
4、每人每天吸烟量:
一根以上,五根以下:45人;五根及五根以上:5人。
5、吸烟原因:
好奇:25人;学大人:10人;
朋友建议或唆使:5人;其他原因:5人。
6、是否想过戒烟人数比:
想过:90%;没有:10%。
7、对二手烟的态度人数比:
无所谓:26%;反感:34%;劝阻:40%。
五、结论及建议:
从此调查看,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及青少年的保护。全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吸烟,我们祖国的未来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第五篇:2009 关于吸烟的危害的研究报告
关于吸烟的危害的研究报告
(20090430初二(5)班)
指导:陈丽娜
全世界每年有三百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烟草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控制吸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消除烟害不但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历史潮流的必然。
我国是一个吸烟大国,全世界的烟民有12亿人,中国就占3个亿,这支庞大的烟民队伍,不但有男有女,也有老有少,从城市到农村,从天南到海北,都有人在“喷云吐雾”,他们不但污染大好的环境和新鲜空气,而且也在危害周围不吸烟的人群。
目前,我国烟民以2%的速度递增,尤其令人忧虑的是青少年和妇女吸烟率呈上升趋势。据专家预测,照此下去,到2025年,我国每年将有200万人过早死于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吸烟可能成为21世纪的瘟疫。不仅如此,吸烟还会引起火灾、家庭纠纷、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
消除烟害,不但是世界性趋势,也是我国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控烟步伐,并取得了成效。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势头,是免受烟害的重要举措,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香烟的主要成分:
尼古丁 : 香烟烟雾中极活跃的物质,毒性极大,而且作用迅速。40-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与氰化物同样的杀伤力,能置人于死地。尼古丁是令人产生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之一。
焦油:在点燃香烟时产生,其性质与沥青并无多大差别。有分析表明,焦油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
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
一氧化碳:吸烟时,烟丝并不能完全燃烧,因此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心血管的血氧供应,促进胆固醇增高,也可以间接影响某些肿瘤的形成。
放射性物质:烟草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其中以钋210最危险。它放出α射线。除了上述有害物质之外,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还有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另外烟中的金属镉、联苯胺、氯乙烯等,对癌细胞的形成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吸烟习惯的形成:
大家一定要吸烟主要是外界环境的影响:
1、好奇。对于大多数吸烟的青少年来说,开始只是出于好奇,常听人说:“饭后一支烟,快乐像神仙”,便想亲自去体检其中的滋味。
2、模仿。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成人或同伴的影响,吸烟者那种潇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
3、交际的需要。在中国,吸烟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
4、消愁。有不少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以后,便借抽烟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消除一切烦恼。
5、提神。吸烟上瘾之后,人们发现烟具有一定有兴奋作用,而生理上的烟瘾使得抽烟成为一种习惯和享受,许多吸烟成瘾的人不吸烟就无精神,而一抽烟,就精神焕发,思路大开。
6、显示自己的成熟。在许多青少年眼里,抽烟是一种男子汉的标志,是成熟的标志。为了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而选择了吸烟这种方式。
吸烟的危害:
吸烟的害处是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使许多人都忽略了它的严重性和致命性,这也使许多人在不明究竟、不存戒心的情况下开始吸烟,待到日久成习,欲罢不能,己是大错铸成,后悔莫及了。
吸烟有害,的确有害。吸烟的害处多不胜数,其中主要有:
1、损害身体
人间有三大“杀手”,这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世界。此三症为:癌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即脑溢血或脑血栓,可导致中风瘫疾。)吸烟使血质变坏,血液变浓,血管硬化和血管内径变狭,又普遍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是造成以 上三大病症的主要成因。吸烟可加深人身多种癌症的发病率,而患肺癌者更十之八九是吸烟客。若患了以上各病,重则夺命在即,轻则绵延多年。如多种癌症和中风,都是痛苦无比,康复困难,断送了患者一生的健康和幸福。而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短5至8年。
2、浪费金钱
吸烟上瘾,吸烟量不断增加,吸烟的费用也与日俱增。日积月累,这就成为一笔很大的开销。本可用于正途的钱,如增加营养,添置衣物,教育开支等,都要缩减,甚而是放弃了。
3、污染环境
室内吸烟,烟灰四散,污染空气,谁在现场谁受害。室外吸烟,烟头遍地,破坏了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所以,无论是在哪里吸烟都是污染环境,乏善可陈。
4、引发火灾
吸烟是人为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烟头火种落地可导致房屋烧毁、工厂爆炸和森林失火,造成生命、财产和天然资源各方面重大的损失,而这些损失是应该可以避免的。只要不吸烟,就可以避免很多火灾了。
5、破坏资源
种植烟草的很多土地不能同时移做它用,这也造成其他农物的减产香烟包装和烟叶烘干需要木材,森林砍伐以供其用,不但是浪费了资源,更恶化了江河上游水土的流失,破坏了整个环境,加深了旱涝灾害致祸的程度。
6、败坏风气
烟酒当道,纸醉金迷,社会的善良风气受到破坏,社会的败德乱行得到鼓励,这岂是人间之福。
我们要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一般吸烟者对吸烟有害的种种害处大多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的。他们要维持自己无法戒除或不想戒除吸烟习惯,就不会对吸烟有害做深入切实的探讨。惟有吸烟者对吸烟有害在认识上迈进一步,他们才会兴起戒烟念头,最后走上戒烟成功之路。
正所谓:吸烟有害,害在哪里?百害丛生,祸端四起。
“吸烟有害健康”早已成为世界各国风行的广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欧美许多国家都已经严格实行了公共场所部分禁烟的措施。随着吸烟的危害愈来愈明显,而且得到科学的验证,“一切公共场所必须禁烟”的举措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禁烟状况明显滞后,令人忧虑。实施禁烟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程,除了制定各种必要的法规条例之外,尤其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须知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提高全民族的健
康素质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大陆几近全民吸烟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