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

时间:2019-05-13 07: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

第一篇: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

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

选自:《语文报·教师版》2008年总第144期

作者单位:湖南永兴县高亭中学王礼平

所谓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了文章标题的一部分内容,再由写作者根据有关要求把文章标题填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填题是一个关键环节,填充一个字一个词,貌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填题,实质上是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

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部或广扩,等等),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迷”的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即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题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个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势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

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题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要义,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命意。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兔、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偏。

四、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地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因体力不支而落后,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信心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

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初读后为之一震。这,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学生面对《我生活在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可作比较: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彩。

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看到《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能扣住“滋味”的深层含义挖掘,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

六、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第二篇:半命题作文如何填题

半命题作文如何填题

王礼平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9年第3期

所谓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了文章标题的一部分内容,再由写作者根据有关要求把文章标题填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填题是写好半命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填充一个字一个词,看似简单,但其中颇有奥妙。填题,实质上是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阔,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即本文宏旨。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题作文,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

《在 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势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明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题作文,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描,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

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多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兔、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偏离题旨。

四、填题,要切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半命题作文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体力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是讲究填题的深加工。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 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而且题面的新与俗还制约着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意,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其实,半命题作文的填充技巧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一二,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作文时多加揣摩,拟出精彩的作文标题。

第三篇:半命题作文的填题技巧

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的区别

及半命题作文的填题技巧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半命题作文:

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综观历年各地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

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1.要易写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要确定体裁。

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 裁和写作对象。3.要内容健康。

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 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命题作文特点: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的区别: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出作文题目让作者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一篇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命题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作文能力。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图画)材料。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首先提取关键句和关键词语。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1.重点分析“题眼”。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

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 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命题作文的写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

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

《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

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

纵观近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历年的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填补题目。那么,如何填补半命题作文的标题呢?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

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

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

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 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

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

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

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高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 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 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 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

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

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

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 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

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

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

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附:

例文一:

从此,我不再任性

任性,是一头倔强的公牛,横冲直撞;任性,是脱缰的野马,狂傲不羁;任性,是无法束缚的风,随心所欲。任性会迷蒙我的双眼,让我看不清妈妈那慈爱的面容。

酷夏,气温表上的水银一格一格攀升,我的瞌睡也一点点加剧。终于有一天早晨我睡过头了,不幸的是叫我起床的妈妈也正与周公相会。我望着可爱的蓝天白云,心情却无比糟糕,任性地认为自己的晚起,是妈妈贪睡的缘故。而在我大吵大叫时,妈妈地欲言又止的样子,又让我固执地认为她是想推卸责任。冲动这魔鬼让我昏了头,我早饭也不吃,生气地一甩门,头也不回地走了。隐隐中,身后有一束目光追随着我,直到拐弯,直到过马路,直到„„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严重的脑力消耗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所在。就在我饿得前胸贴后背时,突然发现书包中多了一盒饼干。在我狼吞虎咽后,心中却毫不领情,固执地认为这是妈妈应该做的,谁让她不喊我起来呢!可是心中却随着胃的膨胀温暖了不少,心中的阴霾也逐渐散开、消逝。

在太阳任劳任怨地躲到山后时,我回到了家,去完成那些无尽头的作业。秒针一格一格地飞快地旋转,我的笔尖也龙飞凤舞地在纸上跳着芭蕾。直到秒针的声音听得让人厌倦时,我才勉强写完了作业。走出房门,却看见妈妈半靠在沙发上,头歪在一边,已然睡得很熟了。我轻轻地叫醒了妈妈,问她怎么不进去睡。妈妈却淡淡地说:“你不睡我也睡不着呀。”刹那间,妈妈的话吹散了我脑中的郁结,我一切都明白了,妈妈是为了我才睡眠不足,而我,却像一个任性的陀螺,将她的爱意飞旋得老远,直到这一刻„„

望着妈妈疲惫的眼神,我这般的懊恼,懊恼自己的任性,懊恼自己的愚笨。我想,我的心中不会再有公牛,不会再有野马,也不会再有狂风。从此,我不会再任性。

例文二:

从此,我不再沮丧

寒风只能摧残花儿的身躯,却无法摧残花儿的意志。

——题记

秋,降临了,在不知不觉中。

心灵的秋天亦已降临。夜晚,坐在灯下看书,想起昨天一塌糊涂的英语考试,我不由抑郁满胸。还是索性出去走走吧。

月色黄昏,漫步在乡村小路,一片荒凉。萧瑟的秋风吹在身上,啊,好冷,真是。诗人言:“自古逢秋悲寂廖。”我看此话不假。秋风扫落叶,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简直可摧毁一切。“愁”字不就是“秋上心头”吗?古人的造字确定巧妙,正如我此刻的心情。

前面曾是一个花坛,现在却一片荒凉,遍地残枝败叶。它们虽“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却“没有香如故”。它们已变为枯黄色,被风吹得到处飘零。原来争奇斗艳的盛景早已不在,半点遗红留翠也不见影踪,悲夫!

我只觉得我、落叶、残花,现在是这样相似,遭遇已是不言而喻了。

心情郁郁,悉不思归。前面以往茂盛一时的梧桐已斑痕累累,孤苦伶仃,往日枝繁叶茂的风貌何在?昔时显赫一时的威严何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的诗此刻竟暗合了我的心境了。现在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唉,现在恐怕连我也说不清。

回想昔时我的英语成绩,我是何等荣耀!我是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的头儿,可好景没能长久,骄傲使人落后,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真正含义,也尝试了它的威力。当它向我袭击时,我不知所措,完全垮了,变得不堪一击,想爬起来但两腿无力,想匍匐前进却又不甘心。

老师的冷落,寒了我的心,我掉进了一个黑漆漆的深渊,我还能东山再起么? 前面是一些已被寒风杀败的残草,它们已枯,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生机,只是默默等待“东风已绿瀛洲草”之时,而不思进取,哀哉!

喔?那是什么?凑近一看,几簇淡黄的野菊花在风中微微晃动,正顽强地同秋天作斗争。

我被震撼了,惊呆了,我以往还不知道有这处花如此坚强,在瑟瑟寒风中傲然挺立,坚信成功就在眼前。面对野菊花,我在深思:野菊花如此,那,我呢?我还能畏难不前吗?我还能甘愿落后,甘愿当一名小卒,当一片陪衬着鲜花却自以为是默默无闻的绿叶么?

不,绝对不可以!一次挫折算什么,怎可居人足下。人人当绿叶,谁当红花?人人当铺路石,谁成高塔?

气流顺畅了,天空晴朗了,圆月变亮了,心胸开阔了。

我匆匆地回到家,将宗璞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写进了书的扉页。从此,我不再沮丧,我会笑着去迎接生命给予我的一切。

例文三:

从此,我不再渴望阳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我寂寞地站在人生的道路上。

风夹着雨,张牙舞爪地向我打来。天阴沉着脸,在天地之间演绎着它的霸气,不断地咆哮着。

我忧伤地望着前方,迷茫的未来,让我惶恐不安。别人都早早远去了,惟独我,止步不前。

回首自己的过去,到处是荆棘和陷阱,一座座高得不见顶的“书山”黑压压地立在路上,一条条深不可测的“学海”之流断在眼前。千辛万苦,万苦千辛地熬过来,怎料得远方还是阴暗„„ 太阳,出来吧,我需要你的阳光,温暖的阳光!

然而,四面只有风在吼、雨在怒!

既然如此,我干脆停止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是不变的,梦想离现实太遥远了,可望不可及。

于是,我任由风吹雨打,依旧颓废地坐在一旁,抱怨阳光不来温暖我的哀伤,独自叹息,闭眼擦掉现实„„

迷梦中,忽然传来一声石破天惊的怒吼,“眼泪决不能洗掉命运!”我在梦中找寻,鲁迅,在激励自己在文学路上顽强不屈地走下去。我惊叹,表示出自己的敬意。“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又是一个人在向天立志。那是贝多芬,同耳聋之疾作誓死抵抗。我默然,开始反对自己的言行——人就这么被打倒了吗?

我反转过头,惊讶地发现,朱元璋不满于乞丐的命运,硬是写下了大明的辉煌历史;张海迪不屈不挠,在轮椅上绽放出成功的光彩;海伦·凯勒更是坚毅,创造聋盲哑人事业能成的奇迹„„

太多太多,我却不知。回省自己软弱地呻吟着阳光的出现,不是太幼稚、太可笑了吗?对,人可以遇到挫折倒下,但不能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可怜地巴望着成功唾手可得。如果居里夫人如此的话,还有那些元素的产生和诺贝尔奖的归属吗?

拍拍尘土,我站了起来——阳光虽美,但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自己才是追逐者。渴望阳光是懦弱者的乞求,惟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辉煌未来。

从此,我不再渴望阳光。目光坚毅地追求更美的未来,更加稳健地奋斗出一片人生的天地。

例文四:

从此,我不再放弃

山太高,太陡了,我还没有爬上一段路,就已经大汗临漓,口里不断地喘着粗气,不行,太辛苦了,看见上面还有一段陡峭的山路,我便觉得头晕目眩。本来我是想去看看泰山的雄伟壮观,想亲身体现一下它那美丽的风景。机会实现了,泰山的确是很美,山路两边都绿树成荫,小鸟也买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美丽的蝴蝶飞来飞去,它那美丽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

可是我却再也没心情去观赏那美丽的景色了,嘿!早知道是这样,我就不来了,干脆下山吧!看现在,有的人还不断地向上爬,有的就拖着疲倦的身子,向山脚走去了。

我正想转过身向山脚走去,突然一只小鸟从我头上飞过,我的目光注意着它,“啪”的一声掉在了台阶上。原来这只小鸟的翅膀受伤了,伤口还渗着血,此刻,它还不断努力地拍打着翅膀,它飞起来了,但过了一会儿又重重地爹倒在台阶上,就这样,它不断地飞起来又跌到,重复了很多次。奇怪的是,她跌倒了那么多次也没有停止努力过,没有放弃过。

我的心在那一刹那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弱小的生命在遇到困难时努力地去克服。而我遇到小小的困难就要放弃。曾记得妈妈带我去溜冰,我每次都会滑倒,摔痛屁股,就因为这样,我放弃了,从此就没有再去溜冰了。

是啊,不只是鸟,人也是要这样,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困难与折磨,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就会得到新天地,美丽的朝霞就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无限风光在险峰,想到这里,我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例文五:

从此,我不再寒冷

“哦,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到中雪,你注意点,别弄感冒了。在学校不比在家,感冒了,也只有自己照顾着自己。”妈妈边放下手中的东西边叮嘱我道。

我忙点点头,不耐烦地看着母亲,嗔怪她的啰嗦。妈妈显然意识到了,笑着摸摸我的脑袋,转过身,走下车去。车子正欲启动,妈妈忽然转过身来,慌慌张张地丢过一袋东西,便跌跌撞撞地走下车去。车开了,我回头一看,妈妈还站在原处,不停地朝我挥着手。外面的风非常大,妈妈那好看的发型此时已不成样子,随着狂风恣意地翻腾。我的心不禁猛地抽搐了一下。

我忙转过脸,默默地打开妈妈刚刚放下的东西。噢,是一条围巾,我翻了翻,还有一双手套。我拿起手套,竟从里面滑落出一张小纸条,妈妈那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天冷了,注意身体。

妈妈的这句话如那春日里的一道阳光,使我全身温暖无比。我捧着那手套,心中满是感动。

我抬起头,视线早已模糊,眼前又浮现出了与妈妈相处的那一幅场景:我坐在台灯下,写着作业,妈妈突然走过来,坐在我身边,抬起头,发现妈妈正满眼慈爱地望着我。沉默了半晌,妈妈突然说:“你冷不冷,我给你拿个电暖器来吧!”我忙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手中拿着个红色包裹,右手提个电暖器。我正欲脱掉鞋子,母亲却抢先了一步,小心翼翼地帮我拿下鞋子,又将它放到电暖器上。做罢,又将那包裹递给我:“拿着吧!为了你做作业拿着方便,我将热水袋缝在了里面。应该不冷了。”然后妈妈才满心欢喜地走开。

想起那时那景,此时我已是涕泪而下。

望着窗外,寒风疯狂地席卷着大地,路上的行人东倒西歪。我戴上母亲编织的手套,全身暖洋洋的。因为有了母亲的爱,这个冬天我不再寒冷。

第四篇:半命题作文技巧(模版)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对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妈妈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感悟8—1 > 8 》、《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五、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的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又如,以《人生路上____多》为题写作时,大家拟的题目不是《人生路上朋友多》,就是《人生路上坎坷多》。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半命题作文《我____,因为我____》,有位同学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题,但这位同学在文章里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第五篇:半命题作文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对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妈妈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感悟8—1 > 8 》、《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五、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的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又如,以《人生路上____多》为题写作时,大家拟的题目不是《人生路上朋友多》,就是《人生路上坎坷多》。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半命题作文《我____,因为我____》,有位同学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题,但这位同学在文章里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下载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举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社旗城郊二中殷明奇 半命题作文要写作成功,首先补题是关键。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入为主,给读者留下......

    半命题作文技巧指导

    半命题作文技巧指导 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对于考生来说,由于选择空间的扩大,这种题型将有利于自己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的......

    半命题作文指导技巧

    半命题作文技巧指导 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对于考生来说,由于选择空间的扩大,这种题型将有利于自己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的......

    半命题作文技巧点拨

    半命题作文技巧点拨 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对于考生来说,由于选择空间的扩大,这种题型将有利于自己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感......

    2014年中考作文备战技法点睛:半命题作文的填题技巧(最终版)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技巧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

    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范文模版)

    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

    高三作文题目举隅:

    高三作文題目舉隅:1 生命 2 傳統文化的省思 3 溝通 4 青春記事 5 冷靜與冷漠 6 校園流行風 7 二十年後的我。 8 暑假記趣。 9 我最敬愛的老師。 10廣東2005作文題目:以紀念為......

    常用语句错字举隅

    常用语句错字举隅 飞扬跋(拔)扈 班(搬)门弄斧 可见一斑(般) 自暴(曝)自弃 英雄辈(倍)出 并行不悖(背) 民生凋敝(蔽) 遮天蔽(避)日 大有裨(稗)益 刚愎(腹)自用 明辨(辩)是非 辩(辨)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