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3:3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范文模版)》。

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范文模版)

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要,分值也越来越大。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望而却步,摇头叹息,不知如何是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在教学实践中,以《课程》为蓝本,以考试为纲,以自主学习为经线,以诵读拓展激趣为纬线,竟然收到良好的效果。激趣的方法如下:

一、诵读琅琅上口,提高记忆效率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读文言文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很多时候,我和学生都陶醉在书声中,忘记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那优美旋律的朗读声,构成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尝试断句分段,学习其乐无穷

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环境相去甚远,古人当时又未断句分段。这几年考试,对文言文的标点又相当重视,我在课堂上加大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就把无标点、无分段标志的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标点、分段,然后与课文的标点分段比较异同,并且只要言之成理,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保留。如在给《桃花源记》标点时,有学生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断句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课文的断句比较,这位学生的断句有道理,也合理,并可见学生在用脑思考,自己在琢磨,读懂了文言文。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思考独立性,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学习方法避免了老师的全堂硬灌,学生的死记硬背,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自主阅读交流,加强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明,学习积极性也高涨。老师的条分屡析应该由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代替。让学生具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改变了过去由老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老师传授的是学生想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为自己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也锻炼了胆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四、辅助以多媒体,拓展学习环境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如《病梅馆记》一课,课文本很长,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文言文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能够化文字为形象,化机械为生动,化困难为容易,化繁为简。

五、学习方法汇报,示范力量无穷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更注重方法的引导,并且方法的介绍不只由我越俎代庖,我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实践中来,切实可行,很有示范性。学习的方法列举:有归纳总结法:学过一个单元后就应该对文言文的知识作小结,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之、者、于、以、而)概括,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知识就系统化、科学化,便于复习、应考。有自出试题法:把文言文的知识用习题加以整理,编成一道一道的题,清晰、醒目,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复习,并通过试题提炼出重点、难点、考点,对知识的梳理更有条理。大致的题型是:字音字形字义、句子的翻译、大意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分析、朗读的节奏把握等方面,多角度理解课文。出好试题后,全班交换做题,起到了知识的补充、交流作用。积累名句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到优美的句子,有警示意义的句子就摘抄,积累写作素才,这样一读多得,其乐无穷。

让文言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作者:陈昭平

时间:2010-12-23 7:38:37 来源:陈昭平原创

人气:140

“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很显然,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经。相对于现代文教学而言,文言文教学有两个不同层面的目的:其一是作为手段的古汉语知识和解读文言文的技能的教学,其二是以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和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塑造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为终极目标的教学。

然而,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受高考设题、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目的认识偏颇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文言文教学只注重文言词义和句法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能力不强,更严重的是学生的文学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很大限制。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兼顾两个不同层面的教学目的,把握好导入、朗读、翻译、鉴赏四个教学环节,使文言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一、导入: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由于文言文阅读存在着语言障碍,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注重设计导入语可以有效地营造学习的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试列举常见的几种。

1、借助名家评价。

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不乏名家的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名家评价为教学服务。如学习《陈情表》可介绍苏轼的评述:“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学习《归去来兮辞》可引欧阳修的评述:“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适当引述名家的精彩评价,可以有效地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2、讲述作者的轶闻趣事。

如学习《兰亭集序》可顺势讲讲“入木三分”成语的由来,王羲之酷爱鹅、墨池练字等故事,定能使学生兴趣大增。学习《滕王阁序》可适当介绍王勃创作此文时满座皆惊的千古佳话,既烘托了王勃的才华横溢,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诗歌。

如学习《鸿门宴》时,先介绍几首吟咏项羽的诗歌,李清照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的是赞美,而杜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王安石“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则观点相左,然后告诉学生这些诗写的虽是项羽乌江自刎的史实,但这一结果却与“鸿门宴”有极密切的关系。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方法当然不只这些。但不容置疑的是,巧妙的导入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文言文确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诵读:增强文言语感,进入美的境界。

“新课标”指出:“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仍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然而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重练而不重视诵读吟咏的现象,教师满堂的讲解排挤、取代了诵读这一传统的好方法,课堂上缺乏琅琅书声,气氛沉闷枯燥。对于诵读与讲解,徐世英先生的认识是深刻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分析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寄寓着作者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被课文所吸引,进入文章所营造的美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在诵读状态下,人脑的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等各部分会趋向活跃,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会逐渐趋向有序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朗读作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朗读,粗解文意,不误读,不增减,不重复,不颠倒,以达到“文从字顺,自然上口”的要求。其次要做到熟练朗读,读时语气贯通、节奏分明、句读清晰、抑扬顿挫。最后力争做到表情朗读,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朗读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以诵读来提高文言语感,体味文章美感,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三、翻译:合作探究学习,切实提高能力。

文言语句翻译受高考设题影响,能引起所有教学者的重视。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由教师包办串讲,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文言翻译能力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该加强,教师应着眼于做好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工作,把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作为比教给学生文言知识更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加强预习,量化任务。

学生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预习整篇课文是不现实的,可以把一篇课文进行分解,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或几个段落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整理文言基础知识资料,项目可以是生字注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疑难问题等。

2课堂宣讲,订正补充。

课堂上各组派代表进行宣讲,将本组的预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和补充。每次上台宣讲的同学不断变换,以便使人人都得到锻炼。疑难问题课堂讨论解决。

3、教师总结,纠正偏差,激励正确。

这样做把教师从琐碎而吃力的串讲中解脱了出来,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以教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的弊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语意推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如学习《虎丘记》,文中“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声若聚蚊”一句中的“呕”字课本没有注释,学生能很快推断为是通假字“讴”,即“唱歌”之意。《逍遥游》一文中有“„„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一句,对句中的“乎”字,有的同学认为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有的同学认为是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经过讨论,多数同学认为“乎”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找不出类似的句子,还是以作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为宜。

这种学习方法在开始阶段需教师的精心指导与严格督促,但形成习惯后其功效自不待言。

四、鉴赏:提升思维品质,领悟人文精神。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尖锐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无文。”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的应试观念。“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因此,文言文教学更需关注“文”的教学。

“文”的教学,角度可大可小。

1、可以是词句的品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一些词语很值得玩味。子路“率尔而对”表现出其直率豪爽和自负轻率的性格,孔子的“哂”则含蓄表露出其既赞赏子路志向远大又批评子路出言不让的复杂心态。品味这些语句,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思维品质。

2、可以是文章写作目的的探讨。

《六国论》一文中对六国破灭的原因有好几方面的归纳:有割地的,有派刺客行刺的,有受挑拨而排斥名将的„„作者为什么惟独注重分析“弊在赂秦”这一观点呢?针对宋王朝对当时外敌侵扰实行屈辱妥协政策的现实,可以更深入理解作者选择“弊在赂秦”这一观点为的是针砭时弊,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议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特点。

3、可以是文章写作思路的分析把握。

教读《陈情表》一文可以讨论四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紧扣题名“陈情”二字就可以串起整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4、可以是单元的总结归纳。

学完《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可以组织学生比较讨论游说的技巧和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

“文”的教学,既要使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技巧之高妙,更要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之美。学习《屈原列传》要让学生懂得忠于自己的祖国,追求高洁的操守是神圣的;学习《报任安书》要让学生理解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有忍辱负重的精神,学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要让学生明白孝悌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总之,文言文教学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有琅琅书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塑造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目的。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讲究方法,使文言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作者: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严晓燕

时间:2010-11-14 20:08:37 来源:once918 转发

人气:173

[内容摘要]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学习。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传统串讲模式、反复诵读、对话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虽有可取性,但篇篇如是,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生厌,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首要的是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来打动读者。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好比经冬的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枯黄与衰败,可并不曾死亡,相反,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只要经过春雨的滋润,经过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春阳之后,它便马上蓬蓬勃勃起来,郁郁葱葱成一片片醉人的翠绿。文言文也是如此。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呢?如何寻找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一缕春风、一片春阳呢?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的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笔者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注重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不能“重言轻文”。

传统的串讲模式偏重于对字词句的讲解,“重言轻文”。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语的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文言文的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不断反复,逐步深入地理解过程。经典的文言文之所以能历经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除了语言的凝练美和音韵美,还在于它传承着一种崇高的思想情感,而这种思想情感又会反过来丰富语言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美在对仗工整的语言,更美在蕴涵于字里行间的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使整句话读起来慷慨激昂,朗朗上口。

第四、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

文言文中或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闻名于世的典型人物形象,或是淋漓尽致地传达了作者自身复杂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总而言之,他们的作品中都有一个“人”,这个“人”今天我们看来是古人,可昨天他们是一个个眨巴着眼睛喘气儿的、有喜有乐敢哀敢怒的活生生的“人”。

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却感受不到这个“人”,或者对这些“人”的感觉总是平面的、干瘪的、飘忽游移、捉摸不定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让这个“人”的脚实实在在地踏在那个他的时代里。因为我们不理解他们生活的历史,不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所以我们不懂为什么会发生“捕蛇者”的悲剧,不懂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不能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让这个“人”立起来,让“他”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心跳,感受到他的气息,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方法便是通过对作品背景、相关历史知识和作家经历的介绍,把这个人物还原到他本来的生活中去,让他在他原本的生活中鲜活起来,让他充满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这个“人”。

课堂上,学生不仅感受到这些具有独特个性、具有不同风格的“人”的风采,而且还可以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这些文化巨人的心灵交流。学习《岳阳楼记》时,学生将本文与范仲淹的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联系起来,畅谈自己对范仲淹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捕蛇者说》时,假设自己就是柳宗元,听到蒋氏的悲惨遭遇,你会产生哪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堂应该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而我们却往往在支离破碎的字词与段落间虚耗着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

第五、汲取古老智慧,更要推陈出新。

文言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责,我们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之外,更要学习用现代眼光审视文言文,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看待历史、看待古人,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行为”切入,透过人物的行为来概括人物的“形象”,评价人物的精神,并从现代视角来看待现实中相关的问题。以《晏子使楚》为例,晏子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大义凛然,不卑不亢,机智地挫败了楚王的阴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的机智善辩、从容不迫,卓越的才华,更能感受到他的爱国护国深情。从他身上,我们领悟到要勇于维护捍卫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我们更加敬重孙天帅,更加敬重罗雪。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个现代外交家应具备这样的素质:爱国的思想,良好的修养,善辩的口才,应变的能力,渊博的知识,勇敢的气概,不卑不亢的精神等等。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思想”入手,古代圣贤的许多主张是十分可贵的,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去评价,使古代思想精髓为现代人所用。

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认识到“磨难造就人才”,“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意识到要居安思危,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

文言文——古老的文字、古老的文化,可古老并不是意味着衰朽。所以,让我们洒下春雨、吹起春风、撒下春阳,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篇:高三作文题目举隅:

高三作文題目舉隅:生命傳統文化的省思溝通青春記事冷靜與冷漠校園流行風二十年後的我。暑假記趣。我最敬愛的老師。

10廣東2005作文題目:以紀念為題作文

11上海卷作文題:文化生活三個鏡頭的影響

閱讀一下提示,根據要求作文:

近年來,在課堂教學之外,以下現象也大量進入我們的視野,請看一組社會廣角鏡——

鏡頭一:武俠小說風靡了幾代讀者,其實以俠為人格理想,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精神傳統;言情小說則往往將花樣年華與感傷情感交織在一起,這都是作品吸引眾多青少年讀者的原因。

鏡頭二:中學時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學子的生活,幼稚與成熟,青春與成長,追求與迷茫,是一種難解的情結,在校園的綠草地上總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卡通、音像製品、韓劇、休閒報刊及時裝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對當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審視和辨析。談談它們對你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

文章字數不少於800字,不要寫成詩歌。

12天津2005作文題目:留給明天

13黑龍江以《位置與價值》為題寫一篇作文。

14重慶卷作文題:自嘲

以“筷子”為題,寫一篇說明文(10分)

以“自嘲”為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15江蘇2005作文題目:鳳頭豬肚豹尾

話題作文:古人常用鳳頭豬肚豹尾來形容寫作,意思是開頭要精彩亮麗,中間要充實豐富,結尾要響亮有力,小到學習生活,大到事業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以此為話題,寫篇800字以內的文章,題目自擬,不要寫成詩歌或劇本,文體不限

16浙江卷作文題:一枝、一葉、一世界

話題作文:唐詩曰: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宋詩說:春色出牆來“一葉飄 1

落而知秋 一葉勃發而見春”。尋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請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作文。

遼寧卷作文題:今年花盛去年紅

17湖南卷作文題:跑的體驗

先走好,還是先跑好,根據跑的體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18山東卷作文題:雙贏的智慧

皇帝要建宮殿,召集百將,木匠和石匠暗中競爭,木匠責備小徒弟,小徒弟不平,將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進貢的木材,這樣木柱就短了一塊,木匠和徒弟都面臨殺頭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辦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塊東西,石柱凸起一塊,將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並且石匠的這種方法形成了一種新的建築風格,沿襲下來。以“雙贏的智慧”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19福建卷作文題:一個圓圈(看圖作文)

兩幅圖:一幅是標準的圓形,周長小,面積大,比較穩定。一幅是帶有棱角的圓形,周長大,面積小,比較多變。根據這兩幅圖自擬題目。900字以上

20四川卷作文題:忘記與銘記

21湖北卷作文題:談談對人生、事物的看法

詩人對孙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選自王國維 ————談談對人生、事物的看法。

體裁不限。不少於800字

22江西卷:關於“臉”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第三篇:常用语句错字举隅

常用语句错字举隅

飞扬跋(拔)扈

班(搬)门弄斧

可见一斑(般)

自暴(曝)自弃

英雄辈(倍)出

并行不悖(背)

民生凋敝(蔽)

遮天蔽(避)日

大有裨(稗)益

刚愎(腹)自用

明辨(辩)是非

辩(辨)证法

脉搏(膊)微弱

赤膊(博)上阵

按部(步)就班

部(布)署已定

令人恐怖(布)

惨(残)无人道

残(惨)酷无情

酒中掺(渗)水 扬长(常)而去

天崩地坼(折)

清澈(彻)见底

称(趁)心如意

相辅相成(承)

墨守成(陈)规

驰骋(聘)疆场

一张一弛(驰)

一筹(愁)莫展

相形见绌(拙)

川(穿)流不息

签字盖戳(戮)

戳(戮)穿阴谋

义不容辞(词)

拼拼凑凑(揍)

出类拔萃(粹)

鞠躬尽瘁(粹)

披星戴(带)月

以逸待(代)劳

殚(惮)精竭虑

虎视眈眈(耽)

稍事耽(担)搁 投机倒(捣)把

这倒(到)不错

中流砥(抵)柱

玷(沾)污清白

横渡(度)长江

欢度(渡)春节

堕(坠)落腐化

咄咄(拙)逼人

三番(翻)五次

(翻)复无常

翻(反)云覆雨

浪费(废)金钱

奋(愤)发图强

破釜(斧)沉舟

原子辐(幅)射

入不敷(付)出

认识肤(浮)浅

感人肺腑(府)

英雄气概(慨)

卑躬(恭)屈膝

贡(供)献巨大 一鼓(股)作气

灌(贯)输知识

明知故(固)犯

发扬光(广)大

性格粗犷(旷)

步入正轨(规)

行踪诡(鬼)秘

阴谋诡(鬼)计

貌合(和)神离

随声附和(合)

和(合)盘托出

曲高和(合)寡

万事亨(享)通

宽宏(洪)大量

声音洪(宏)亮

哄(轰)堂大笑

气烘烘(哄)

闹哄哄(烘)

侯(候)门如海

精神涣(焕)散

惨绝人寰(环)

病入膏肓(盲)富丽堂皇(黄)

张皇(慌)失措

心灰(恢)意懒

言谈诙(恢)谐

浑(混)身是胆

融会(汇)贯通

迫不及(急)待

既(即)然如此

即(既)使如此

杯盘狼藉(籍)

丰功伟绩(迹)

模范事迹(绩)

不计(记)其数

嘉(佳)宾满座

艰(坚)难困苦

革菅(管)人命

直截(接)了当

情不自禁(尽)

事过境(景)迁

兢兢(竞)业业

不胫(颈)而走

针灸(炙)疗法 前倨(踞)后恭

龙盘虎踞(据)

相距(矩)不远

规规矩矩(距)

狙(阻)击敌人

面面俱(具)到

绝(决)对服从

千钧(钓)一发

工程竣(峻)工

热炕(坑)头

不卑不亢(抗)

刻(克)苦耐劳

坑(吭)害好人

空(恐)前绝后

脍(烩)炙人口

功亏一篑(匮)

腊(蜡)梅盛开

味同嚼蜡(腊)

陈词滥(烂)调

无耻谰(滥)言

可做蓝(篮)本

篮(蓝)球健将 书声琅琅(朗)

大多雷(类)同

利(厉)害得失

变本加厉(利)

再接再厉(励)

厉(励)行节约

火中取栗(粟)

劳动锻炼(练)

军事训练(炼)

一枕黄粱(梁)

寥寥(廖)无几

书写潦(了)草

浏(流)览一遍

手榴(溜)弹

煤气泄漏(露)

机密泄露(漏)

惨遭屠戮(戳)

戮(戳)力同心

高官厚禄(录)

庸庸碌碌(录)

语无伦(仓)次

脉络(胳)分明 漫(满)山遍野

无礼谩(漫)骂

风靡(糜)一时

望风披靡(糜)

甜言蜜(密)语

漠(莫)不关心

墨(默)守成视

观摩(磨)教学

碑帖临摩(摩)

呕(沤)心沥血

打架斗殴(欧)

金瓯(殴)无缺

无独有偶(隅)

坚如磐(盘)石

如法炮(泡)制

披(批)沙拣金

嗜酒成癖(僻)

纰(批)漏百出

艰苦朴(扑)素

前仆(扑)后继

风尘仆仆(扑)

星罗棋(旗)布

修葺(茸)一新

感情融洽(恰)

恰(洽)如其分

乔(巧)装打扮

提纲挚(携)领

顷(倾)刻之间

罄(磐)竹难书

卑躬屈(曲)膝

为国捐躯(驱)

怙恶不悛(俊)

入场券(卷)

尚待商榷(确)

却(缺)之不恭

当仁(入)不让

矫揉(柔)造作

孺(儒)子可教

耳濡(儒)目染

含辛茹(如)苦

歃(插)血为盟

赡(瞻)养父母

礼尚(上)往来

喜上眉梢(捎)

稍(少)纵即逝

挑拨是(事)非

首(手)屈一指

授(受)予奖章

军事部署(暑)

不辨菽(黍)麦

肆(肄)无忌惮

到处传诵(颂)

毛骨悚(耸)然

鬼鬼祟祟(崇)

走一趟(淌)

(淌)水过去

列出提(题)纲

金榜题(提)名

恬(括)不知耻

铤(挺)而走险

如火如荼(茶)

深为惋(婉)惜

痴心妄(忘)想

枉(妄)费心机

互相推诿(委)

甘冒不韪(讳)

从中斡(干)旋

运筹帷幄(屋)

戊(戍)戌政变

定期会晤(悟)

雨声淅(浙)沥

月明星稀(希)

条分缕析(拆)

全家迁徙(徒)

瑕(暇)瑜互见

自顾不暇(遐)

名闻遐(暇)迩

向(想)往光明

举止安详(祥)

吉祥(详)如意

骁(饶)勇善战

通宵(霄)不眠

直上重霄(宵)

歪风邪(斜)气

不屑(宵)一顾

睡眼惺(醒)松

学识修(休)养

气喘吁吁(嘘)

申酉戌(戍)亥

一切就绪(序)

栩栩(诩)如生

寒暄(喧)客套

喧(宣)宾夺主

徇(殉)私舞弊

循(寻)序渐进

揠(偃)苗助长

偃(堰)旗息鼓

举行宴(晏)会

湮(淹)没不闻

此系赝(膺)品

敷衍(演)塞责

杳(沓)无音信

异(-)口同声

打躬作揖(辑)

演绎(译)归纳

不可思议(义)

苦心孤诣(旨)

一劳永逸(易)

贻(遗)笑大方

大学肄(肆)业

绿树成荫(阴)

绿草如茵(荫)

一望无垠(银)

化学反应(映)

反映(应)意见

式样新颖(颖)

优(忧)柔寡断

良莠(秀)不齐

记忆犹(尤)新

怨天尤(由)人

手头宽裕(余)

滥竽(芋)充数

向隅(偶)而泣

始终不渝(遇)

逾(渝)期作废

元(原)气大伤

世外桃源(园)

断壁颓垣(桓)

缘(沿)木求鱼

销赃(脏)灭迹

口干舌燥(躁)

心浮气躁(燥)

鼓噪(躁)而进

读书札(扎)记

不眨(贬)眼

敲诈(榨)勒索

压榨(诈)平民

改弦易张(章)

通货膨胀(涨)

动辄(则)得咎

举世震(振)惊

仗义执(直)言

出奇制(致)胜

掷(抛)地有声

莫衷(宗)一是

满脸皱(绉)纹

招摇撞(装)骗

梳妆(装)打扮

惴惴(揣)不安

缀(掇)句成文

呱呱坠(堕)地

弄巧成拙(绌)

真知灼(卓)见

恣(姿)意胡为

故作姿(恣)态

恶意诅(咀)咒

编纂(篡)字典

遵(尊)循教导

和蔼(霭)可亲

安(按)装机器

唉(哀)声叹气

黯(暗)然消魂

说明:括弧内的文字为容易混淆的常用错别字。

第四篇:探究字源,释疑解难——中学文言文字源教学法举隅

探究字源,释疑解难——中学文言文字源教学法举隅

江西省萍乡市萍乡中学 刘鑫

中学文言文教学,字词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古今词义的巨大变化,很多字词如果不从字源(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的角度探究清楚、分析透彻,就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领悟,如下面几个例子:

1、“乖”

“乖”字在古文中经常有“背离、违背、不和”之义,如“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王充《论衡·薄葬》)、“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李朝威《柳毅传》),这和现代汉语中表示“顺从、听话”之义的“乖”简直大相径庭。何以如此?不妨来看看最早的“乖”字长什么样,这是小篆中的“乖”字字形,是不是形似左右二人背向而立?因此“乖”字的本义就是“背离、违背、不和”,而“顺从、听话”不过是后起之义罢了。

2、“比”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里的“比”字并不是现在我们通常理解的“比较、较量”之义,而是“紧靠、挨着、相邻”的意思。这是因为最早的“比”字就是两个同向右方侧立的人紧紧挨在一起、靠在一起之形,表示两人前后紧靠、挨着、相邻之义(注意“比”字和“从”字字形和字义上的区别:“从”字为两人同向左方侧立,后一人紧随前一人步伐前行之形,所以是“跟从、随从、顺从”之义)。

3、“因”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句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这句话里面的“因”字是“依靠、凭借、借助”之义。我们先看 “因”的甲骨文字形“ ”,再看金文字形“ ”,最后看小篆字形“ ”。从上述三种字形看, “因”是个会意字,从“囗(wéi)”“大”,“囗”是“围”的古字,“环绕”的意思;“囗”中的“大”是“人”的意思。那么,“因”就像是人被环绕,可见“因”的本义是指人坐在车席子之上。那么由“因”的本义,可以引申为“依靠、凭借、根据”的意思,也就是上述例句中的“因”的意思。

4、“元”

有次考试,问“(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句中的“元”字作何解释。虽然根据语境不难判断“元”就是“头颅、脑袋”之义,但“元”字何以有此义,就必须探究一下“元”字的字源了。“元”是个指事字,由下方的人形符和上方的指事符构成,表示人体最上方的部件,也就是“头颅”“脑袋”,因“头颅、脑袋”在人身体的最上方、最顶部,由此就引申为其他事物的开端、起始,如“元旦”(每年一月一日,一年的开端、起始)等,又因“头颅、脑袋”在人体中起着协调指挥其他部件的重要作用,所以又引申为“首领、统领”的意思,如“元首”(政府首脑、国家统帅)等。

探究字源不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些字词的前身今世,还能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和易混字。

先看一组近义词:原人教版教材第一册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有 “行”、“步”、“走”、“趋”四个近义词,具体句子是:

例1: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例2:(触龙)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例3:触龙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例4:(触龙)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句1中“行”的意思为“(正常)走路、行走”,句2中的“步”的意思为“(慢步)走路、行走”,句3中“走”的意思为“(大步)快走、奔跑”,例4中的“趋”的意思为“(小步)快走、前进”。同样是“走路”,为什么四个字会有意思上的细微差异?

我们从字源的角度看看这几个字的不同:

“行”,甲骨文写法是“ ”,字形像十字街道的样子,其本义就是“街道,道路”,属名词义,读作“háng”。而“行”做动词时,由名词义引申,读作“xíng”,意为“在街道、道路上直行”,即“(正常)走路、行走”。例1中“行”即为此义。

“步”,不管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它的字形都是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叠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即为“双脚交替迈步而行”,即“(慢步)走路、行走”。例2中“步”即为此义。

“走”,金文写法“”,会意字。上部像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的脚趾,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所以“走”的本义是“挥摆双臂奋力奔跑”。可见例4中的“走”是用其本义。

至于“趋”,现在看来是形声字,从走,刍声;但从字源看却是会意字,左右结构。左为“”(快走、奔跑),右为“”(以手拔草,引申为收割庄稼)。可见本义为“庄稼成熟时迅速抢收”,含“想快又不能快”之义。例4中“入而徐趋”中的这个“趋”字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病足的触龙望见太后之后,想快步走过去而又无法走快的情形。

再看一组形近易混字:“既”与“即”。“既”表示已经开始,而“即”表示将要开始。由甲骨文里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同样是一人一锅食物。“既”()是人屁股和后脑勺对着食物,所以表示吃完了要离开;而“即”

()是人面对着食物,表示将要开始吃,可说是就餐。所以《烛之武退秦师》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既”是表示“已经”,而《诗经·卫风·氓》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即”则是表示“就要、将要”。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够从字源的角度把字义解释清楚,不单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字的本义,还能使本来呆板的文言文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1]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九州出版社)[2]林成滔《字里乾坤——汉字文化畅谈》(中国档案出版社)[3]陈炜湛《古文字趣谈》(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五篇:语文公开课开场白举隅

语文课开场白举隅

语文宏路中学黄武源

【摘要】开场白,开门巧见山,巧妙的开场白,是整堂课的调味剂,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开场白的种类和技巧。分别是自我调侃法、图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创设情境法、联系生活法。

【关键词】语文开场白方法

近几年来,我曾先后到许多学校开过和听过不同级别的语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这些类型的课它处于较大的公共场合,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是第一次见面。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处在公共场合的拘束感,都导致了学生的紧张感,而学生的这种紧张感将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极大的障碍。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呢?我认为跟教师的开场白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开场白能够吸引学生或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反之,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这里我通过切身的经历归纳几种公开课的开场白,与大家共飨,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自我调侃法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与学生只有几公尺的距离,但心理距离要远远超过空间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与学生的交流就越难。而要打破这堵隔膜之墙,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精神优势、先扩大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把学生先镇住,使他们神经拉得很紧。例如一次参加教师教学比赛,参加比赛的老师大都是名师或各校的骨干,而我当时只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为了能镇住学生,我是这样开场的:“我不是名师,但是我比名师还牛。”一下子把学生惊住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方法效果较难维持长久,因为事后聪明的学生难免会产生不佩服你的上当之感。鉴于此,我又接着说:“我牛在我拥有牛一样的精神,勤干苦教,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这时学生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我们还可以降低自己的精神优势,让学生放松,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思想上或在感觉上,情感上与你相通。例如有次上课,我是这样跟学生开场的,大家都说我是教学上的“智多星”,其实我不过是脸上多长几个痣而已。我在毫无联系中找到一种暂时偶然的联系,以冲淡学生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也表现了自己对一些优点不以为意的态度,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图形导入法

用简笔图形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中,生活中,为人等方面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兴趣高涨,往下继续学习的欲望也更强。

三、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放松心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次到校外开公开课,我与学生做这样一个智商测验的游戏。让学生鼓掌,时间限制在10秒之内。我对学生说,如果你在10秒之内鼓掌在60次及以上,那你的智商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在10秒之内鼓掌在30次,那说明你的智商是正常的;但是你的鼓掌是10次以下,请记住,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学生听说是智商测试,都在这10秒钟时间内拼命的鼓掌。结束后我提问学生鼓掌的次数,没有一个说鼓

掌在30次以下。接着我又对学生说这其实是纯娱乐行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却反映一个问题,关于自己的事情,大家都会拼命,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关于别人,像我站在这里这么久,却没人为我鼓掌。(学生这时很用力地鼓掌),大家报以这么热烈的掌声,这只能说明你的想法和老师这时候产生的共鸣,但并不说明老师授课的效果,真正的授课我们现在开始。

还有像我们在讲授《再塑生命》时,可以让学生做盲人摸象的游戏。教授《我的母亲》时可以跟学生一起听《感恩的心》,并共同来完成《感恩的心》的手语游戏。

四、创设情境法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象等制造一个美妙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片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业生从视觉、知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象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五、联系生活法

在授课时,老师应尽量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课堂内容充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说。

在教授《狼》时,我联系当时电视热播的《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先归纳电视剧中狼的性格特征,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说:“一说到狼,大家都情不自禁与电视剧中的灰太狼,欣赏他的那种疼老婆,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却经常听到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对狼不良的评价,那到底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跟着柳宗元一起来走进《狼》,看看在柳宗元是想为狼翻案呢?还是继续在狼身上抹黑呢?”接下来就与同学们一起去寻找狼的性格特征,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自然课堂效果也不错,也达到的预定的目标。

还有一次,到一所农村中学听课,一位开课的老师讲的是作文课,他是这样子开场的,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大家可能有见过这样的一种现象,我们农村几乎是每家每户都会养一两头牛,牛的喂养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圈养,就是主人用一根绳子把牛固定在一个地方,这样牛的活动范围就是以绳子为半径的范围,它能吃到的草也就是这么多,还有一种放养,就是让牛自由地再山上吃草,主人在一旁看就行了,放养的牛可以选择草肥的地方觅食,可以不受绳子的限制。同学们,牛吃草时时这样,我们平时写作文亦是如此的,圈养可以使我们的思维的受到的限制,我们写作文跳不出这个圈子,而放养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的发散,可以从多角度的进行选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千篇一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发散思维”作文训练,让我们的思维一起发散吧!

当然,新授课开场白的形式远不止这几种,在施教过程中具体该采用怎样的措施,则需要教师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运用,随机应变。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拨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授课的老师,请设计好你的开场白!

下载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学习方法举隅(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议论文审题实用技法举隅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

    初三小作文举隅

    初三小作文举隅 ——以学习《邓稼先》一文为例 一、我们也应有谨慎求实的作风 学了《邓稼先》一文之后,最令我感动的是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面对作者关于寒春是否参加......

    导游欢送词举隅(精选)

    之一: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的行程到这就基本结束了,非常开心与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我希望我给各位带来过的开心和欢乐,以后会让你们想起这还有一位你的朋友----小胡导游。我想......

    大语文教学方法举隅五篇范文

    ·大语文教学方法举隅 ••••••• 大连市开发区第一中学 张锁应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爱因斯坦讲:“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举隅范文合集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举隅 摘 要:在思维导图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思维导图运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并从影响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效果的内外因素和思维导图......

    文言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方法 一、多朗读文言文语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

    名人读书方法举隅[5篇模版]

    名人读书方法举隅 作者:刘旭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11-26 9:15:26 俗话说得好:一窍不得,多走几百。这充分说明方法很重要。方法对一件事情的成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导游欢送词举隅】导游欢送词[5篇范文]

    导游欢送词举隅之一: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的行程到这就基本结束了,非常开心与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我希望我给各位带来过的开心和欢乐,以后会让你们想起这还有一位你的朋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