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育践行和谐价值观
培育践行和谐价值观
郭齐勇 张志强 《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2日07 版)
●万物产生的基础本来就是“和”,发育产生后,“和”作为万物的本性内在于万物之中。
●儒释道传统无不主张身心的和谐,这是中国人所致力追求的高明境界。●“和”包含了宽容、妥协,但“和”绝不是庸俗的、无原则的滑头主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次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和谐”作为第一层次核心价值观而提出,其实是继承、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仁爱”、“民本”等精华,反映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这也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等理念和思想精华,完全可以为今天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发挥积极作用。
“和”是万物产生的基础
和谐,简而言之,就是“和”。所谓“和”,是在肯定事物或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存在的前提下,使矛盾、对立的诸因素、方面统一起来,其要点是尊重差异与保存个性。西周末年,史官史伯就说过:“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和”的内涵进行表述,它明确区分了“和”与“同”的界限。“和”是保留差别与多样性的统一,“同”则是简单抽象的同一性。不同、差异是万物生存、发展的基础,简单的同一则不可能产生出任何新的东西。世界不可能单一化、同质化。以同裨同、以水兑水,不可能出现、长养万物。人世间需要各种人、力量、声音的并存共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济相生。“和”的观念中蕴含有开放性与包容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使用不同的人才,协调不同的方面与力量。道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人、物、我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即整体的和谐、物我的相通。佛教华严宗有“六相圆融”、“一多相摄”的命题,同样表达了与“和”相类似的智慧。可见,传统儒释道诸家均认为,天、地、人、物及人与人之间,是“相成”、“相济”、多样统一的关系,彼此相接相处,形成一整体圆融、动态流衍的世界。
“和”在中国文化中,又被表述为“中和”“太和”等概念,具有世界观、境界论、本根论的意义。《中庸》明确表述了“和”的哲学意涵和价值意涵,使之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德川流,小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周易·系辞下》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先秦儒家集大成者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可见,“和”既是万物必然要遵循的“达道”,也是万物得以“生”的本源依据。《周易·乾卦》进一步阐述了“和”的境界论意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护持万事万物的各自本性,使之按照自己的本性发育、壮大,使万物不相悖害,各循其轨道,相依相待,就能够达到“保合太和”之境界,即整体和谐、生生不息的高明境界。北宋思想家张载则从本根论的角度论述“太和”的重要性:“太和,和之至也,未有形器之先,本无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太和”是“和”的极致,是万物的本根和开端。万物产生的基础本来就是“和”,发育产生后,“和”作为万物的本性内在于万物之中,并没有消失,这种情况就叫做“太和”。
“和谐”理念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融合中形成的民族性格
事实上,以“和”“中和”“太和”为主要意涵的“和谐”理念,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性格。展开来说,理解“和谐”理念的向度大体有如下方面:人与自然天地的和谐。中国文化对于天地万物有一个整体全面的看法。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天人是相贯通的。人的内在的道德性是天赋的。中国古人讨论了人与自然之天地,与山水、草木、鸟兽、虫鱼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尊重天道天命,认为,天、地、人、物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系统,它们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处于一个充满生机的洪流之中。中国传统智慧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古代的礼制包含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法令,尤其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中国的人文精神不与宗教、自然相对立,它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即人文、宗教、自然的统一。
各族群、民族之间的和谐。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多样化的发展中逐渐统一的,在五千年甚至更长时期,多地域多族群及其语言、文化、宗教不断融合。现代中国及其文化更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产物。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融合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合万邦”“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文化理想,成为维系协调各民族的纽带与润滑剂。
人与人的和谐。这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人的各种现实关系和人所处的且无法摆脱的社会习俗、制度、伦理规范、历史文化传统都必须得到尊重。个体人不要成为片面的人,必须正确处理与群体的关系及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中国哲学传统中有“成己”与“成人”、“立己”与“立人”、“己达”与“人达”之论,在“己”与“人”的关系上,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一贯主张“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和谐共生、共育、共融的关系。
身与心的和谐。这是指每个人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在自我的关系问题。在人与内在自我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哲学家认为个体生存的意义世界与个人身心的涵养有很大的关系,身心和谐可以帮助人在生命与心灵上都处于健康状态。中国传统哲学家很看重个体的生存品位与品质,很重视人文的熏陶和修养。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优游、涵养、陶冶于礼乐教化之中,提升每一个人的品位。道家、佛家也主张身心神形的合一与超
越,建立起各自所特有的修养论、境界论。儒释道传统无不主张身心的和谐,这是中国人所致力追求的高明境界。
发掘我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对于当下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
求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谐理念,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国与国之间关系、协调国内区域发展、培育文化的多样性,提供精神资源和价值理念。从国际来看,我国近些年来提倡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认同,它提升了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威胁论”。从国内来看,我国近些年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既从大局出发,又考虑到各区域不同的经济特点和地理区位,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也是“和而不同”理念的体现。
和谐理念,可以为协调国家和人民、公民与社会、个人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和事务中所出现的矛盾,提供方法论意义的启示。解决冲突与失衡、悖反与对抗的情形,需要以“和”解之。“和”包含了宽容、妥协,但“和”绝不是庸俗的、无原则的滑头主义,不是要否定、抹杀差异和矛盾,而是从大局出发,寻找事物能够和谐共处、发挥其最大效用的条件及平衡点。
和谐理念,有助于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形成好的风气、氛围与公序良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民主法治,促进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是主体,政府及官吏是服务者。所谓“政通人和”,其实是先要公正,有公正才有“人和”,有“人和”而后才能“政通”。政务是否公开透明,是能否“政通人和”的前提。
培育践行和谐价值观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成员公德与诚信意识薄弱等,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培育和践行和谐价值观,需努力做到:
首先应从道德层面做到内化于心。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强调构建和谐的邻里、社区、同事、上下级关系,发展健康的社区、公司、学校、机关文化。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应高度重视家庭和睦,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树立孝亲尊老爱幼的道德意识;夫妻之间应有包容之心,互相尊重,共同履行好家庭责任。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应自觉地提高法律与公德意识,做到权利、责任、义务与利益相统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遵守社会秩序与规范,做有仁爱恻隐之心与感恩包容之心的文明人。
其次应从制度层面做到固化于制。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各种社会关系,人们的权利和义务,都要由法律来规范和确定;应建立协调社会矛盾的各种机制,努力发展各种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构建“小政府、大社会”,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保障民意畅通,还权于民;要建立完善的预防腐败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整饬吏治;调节收入分配进程,应秉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注重调节官民、劳资、公私、义利关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享有和市民一样的权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帮扶弱势群体;积极构建网络文化监督机制,引导健康的网络舆论,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和社会风气;积极探索建立和谐社区的模式,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有效地发挥社区组织的协调功能。
最后须从实践层面做到外化于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民族间的和谐,必须从我做起,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安全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珍惜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一些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不能因私利而破坏了子孙万
代的栖息之地;自觉地过低碳生活,例如使用环保购物袋购物,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出门多使用自行车、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拣,树立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意识;作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人员,应自觉推行办公信息化,节约纸张。政府公务员应逐渐减配公车,推行公务餐,减少公务应酬;节约粮食,物质生活上不与他人攀比,制止奢靡之风,自觉抵制奢侈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多参与社区义工及民间环保、爱心、公益性组织的活动。爱护我们的永恒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第二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文章开头让我们大家一起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联系起来;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联系起来;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提出“三个倡导”;2014年2月12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公布,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随着时代背景发展对“三个倡导”内容更进一步的深化。
从上述时间轴上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紧跟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这也是社会发展不同时期所必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引领社会思潮的需要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譬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所崇尚的个人主义、个人权利至高无上,往往导致对内的民族对立冲突和对外的极度扩张侵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强调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有助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社会化的问题,譬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这些社会思潮的出现也是我们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原因。
2、凝聚社会共识的需要
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只有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国际社会最前沿。
3、凝结社会正能量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我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取向。富强是经济价值目标;民主是政治价值目标;文明是文化价值目标;和谐是社会价值目标。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选举、坚持民族决策、坚持民主管理、坚持民主监督,保证当家作主的权利;文化是文化价值的目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保障基本的文化权益有助于我们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追寻的盛世之道。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上的规定,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取向。教育公平、分配公平、竞争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切实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的公众取向。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下:维护国家统一、忠实于民族整体利益、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弘扬敬业价值,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诚信经营等。
中央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要求,2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尊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同时总书记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三是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刘云山同志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指出: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抓好《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落实,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同时指出了六点要求:一是把握好核心价值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二是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三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四是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五是党员干部要引领带动;六是将其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刘奇葆同志在《人民人报》发表署名文章《在全社会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在全社会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着眼于释疑解惑,在理论武装工作中宣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讲育、座谈会、标语等多种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让群众弄懂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2、着眼于凝心聚力,在主题宣传引领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集体性的读书交流、文艺活动等引导大家一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3、着眼于潜移默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他的形成需要一点点的学习,深化,加强的过程,因此决定了宣传活动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4、着眼于示范引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要做好模范榜样的作用,对于好人好事要做好宣传,引导大家学习。同时,作为群众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分认识到榜样的作用,积极主动的向榜样看齐。
5、着眼于虚功实做,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似抽象的理论,只有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体现到他的深切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培养人的意识和观念的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一定要坚持不懈的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着,必浚其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旗帜和根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目标和力量源泉,持久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心、化为行,就能固其根本、浚其源泉。
第三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小我”做起
漳县一中
崔应芳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本文主要从教师及学生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
价值取向
价值准则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12个词,共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 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作为教师,应该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限于基础教育,还应该深入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可以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社会活动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里;网络、校园文化、学校周边人文环境,都可以使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中。因此,注重实践教育、开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建设有情操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需要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课程,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培育核心价值观便无从谈起。为此,必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作为学生,应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行动上。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四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总之,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 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验,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作者:崔应芳
女
汉
甘肃省漳县一中教师
联系号码:***
邮箱:953122566@qq.com
第四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我们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形势下面对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最后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当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培育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握好这目标、取向与准则三者的关系是每个公民养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础,而只有从这两条出发,才能达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个体的前进目的、奋斗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可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毛主席的话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激励我们每一个青年人积极向上,奋勇拼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没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没有了方向的支撑,国家怎么才能进步呢?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如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社会中,如何去影响别人,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我们要牢牢树立社会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落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面对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古语云:“论先后,知为先”。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我们又怎么能在实践中切实践行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仍是首要任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应到学习上就是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大学生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对于同学的一些错误言行要善意的加以提醒,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例如,有少部分大学生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作为同学,应该友善提醒,尽力劝阻。
最后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当中。“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只有在实践的大浪淘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会不断发展更加完善。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做到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离开寝室之前确保水电都已经关闭,爱惜粮食,做好寝室清洁卫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志愿服务的机会,大学生应该明确志愿活动不仅仅是应付志愿证上那几个工时,更重要的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深入心中,切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如半年一次的义务捐血,主动打扫寝室卫生等。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刻不容缓,我们必将一马当先!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强。信念是一种精神,它能在逆境中给人希望,在困难中给人力量,它能让人超越自我,更能让国家繁荣富强;信仰是一种指引,它能在黑暗中给人光明,在迷茫中给人方向,它能让人昂首阔步,更能让国家开拓前行;信仰是一种鞭策,它能在失败时给人信心,在痛苦时给人鼓励,它能让人不屈不挠,更能让国家顽强屹立。正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应该培育、践行的信念。大学生是社会的引领者,民族的开拓者,更是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具有青春活力,我们引领社会风气,我们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促进时代快速的发展,因此,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再铸辉煌,让我们在祖国的建设中努力拼搏,在社会的发展中坚韧开拓,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我们最值得骄傲的青春。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姓名: 马健杭
党校学号:201657202095
第五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
策
划
书
主办:院团委 承办:材控
123/124班委
一、活动名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
“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活动背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四、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自身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时使同学们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更深层的认识。在主题班会中让同学们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爱国主义青年。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4年5月15日
地点:汇贤楼某教室
六、活动参与对象:
材控123/124班全体成员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在班级QQ群,班级人人中宣传此次主题班会
2、确定一名主持人
(二)、活动进行
1、下午1:30班委到达教室布置场地2、1:40召集全班同学到达教室,由主持人致开场词,主题班会开始。
3、由主持人对此次活动进行详细说明
4、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关于主题进行讨论
5、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6、宣传委员负责在会上拍照便于以后总结
(三)、活动后期:
1、活动照片进行展示
2、总结出一份详细的主题班会报告
3、班委针对此次活动进行讨论,找出不足之处便于以后改进。
八、经费预算:
矿泉水:2*24=48元
九、注意事项:
1、注意会场纪律,不要嬉戏打闹
2、结束之后安排人员打扫教室
材控123/124班委
201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