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生平全记录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7:3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恩来生平全记录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恩来生平全记录读后感》。

第一篇:周恩来生平全记录读后感

《周恩来生平全记录》读后感

李恒志 081165007 旅游管理

说明:《周恩来生平全记录》 中央文献出版社 江明武2004-01-0

1周恩来已经逝世34年了,至今读他的传记还是带给我那么多的感动。在我心中,周恩来是第一个可以堪称完美的人。也许在许多人的心中,周总理都是完美的。当看到这部书的结尾的时候,我深深地被为他感动了。也许最能说明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的就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了。“四人帮”的压制丝毫没用,千千万万的人自发地到天安门广场进行悼念活动,自发地为总理送行,情不自禁地为他流泪痛苦,联合国为他降半旗,世界各国都为他悼念„„也许这些是最能评介周总理一生的贡献和人格魅力的了。

读完这部书以后,我受到了不少启发和鼓舞。我甚至有了彻夜不休以学习的冲动,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相信只有周总理才能那样孜孜不倦地奋斗一生。我们去山水大酒店参观的时候,酒店的总经理对我们说了一句给我印象很深的话──勤奋到让人感动,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周总理就是这样让人感动的,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是不休不止的,从职位和权利上来说,他完全可以谋求个人利益,用不着这样劳累自己,但是也许他这一生早就注定两袖清风了。因为他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写下了一句他一生奉行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突然想起这句话,终于理解了他能走到这一步是注定的事,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定好了这个伟大的目标。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是为了自己而努力,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是为了人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知道了一个人的目标直接决定这他一生的高度。

这部书还告诉我,要学会去分担责任,因为一个人的责任越大,他就越重要。而且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周总理在国家“文革”期间,并没有随大流去闹革命,也没有完全苟合毛泽东的路线,而是坚持搞国民建设,他心怀着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

令我感动的还有周总理那种无私贡献和俭朴的精神。据统计,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联合国秘书长曾经说: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财产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在联合国银行里竟无分文的存款;中国有四亿多的人口,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竟无一个自己的孩子。这种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呢?为了祖国社稷,他不顾个人身体的健康,带病工作。1974年病了两个月之后,还是坚持主持召开国庆大会,让到场的人都感动了。

我同样钦佩于他一生的际遇。6岁离开故乡,南开学校毕业后又去日本,还去欧洲勤工助学,加入共产党,回国当黄浦军校的政治部主任,领导过无数的运动,然后又是几十年的戎马生活,然后就开始为新中国鞠躬尽悴了。这是多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阿!

周恩来有着非常完美的人格。

首先他对名和利的态度很淡然。比如,他到江西苏区后,当时,他在党内的地位明显地比毛泽东高。一九三二年七月,中央局提议由周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他当即两次提出:这一提议事实上让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前线无事可做,而且使自己这个中央局书记多头指挥,应该由毛任总政委。十

月,在宁都会议上,大多数人突出地批评毛泽东的左倾倾向,再一次决定把毛召回后方,由周恩来负战争领导总责。周再一次提出毛的经验、长处和兴趣在于军事,坚持在两个办法中选一个,由周负责,毛助理,或者由毛负责,周监督。总之是要毛留在前方。他对名利是那么淡然和理性阿,他知道自己的用武之地,不会对权利患得患失,因为它的才干和人格魅力足以让所有的倾服。他一生的没有任何积蓄,也没有什么财产,死后连骨灰也撒向大地──个国家总理,连骨灰也奉献了,能不令人感动吗?

再者,周总理向来身先士卒。记得红军到达四川后,因为国民党特务已提前向民众宣传红军的‘恶行’,所以解放军没有粮食来源了,长途跋涉的红军都很劳累,这时有人提出了大家一起搓稻谷的主意,于是周总理就先搓起来了,别人都劝他去忙自己的事,他却说:”同志们都很累了,如果我不带头搓怎么行呢?“后来大家都被周总理的话感动了,很快就把稻谷搓完。在延安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下大雨,有一个窑洞崩塌 了,周总理听到声音就就马上赶过来,自己拿上铲子就开始挖,知道最后一个同志被挖出来他才停止。周总理向来是起带头作用的,所以他能够成为一个有威望的领导。

还有他远大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在**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一直抱着这个伟大的报负前行。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盖现在的人,总要有个志向。平常的人,不过是吃饱了,穿足了便以为了事;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

周总理除了具有完美的人格外,他一生是在不停地贡献的,是人民的公仆。他把他一生的时间都献给了革命和建设,而且是不求回报的。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所以能够中流抵住,力挽狂澜!

首先他从上南开学校开始就着手写作和编辑,很多份杂志都是他来领导主办的,比如《觉悟》,《赤光》,《少年》。自从东渡日本以后,就开始接触学生运动,回国以后就开始领导学生运动,后来还领导了无数的工人运动和南昌起义。后来还以“伍豪”作笔名发表了很多的文章,通过言论来做斗争。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为了建立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充分利用自己的外交才能去和蒋介石谈判,不卑不亢,最后终于使国共合作能够完成。为了国共合作,他还要到国民党去任职,忍辱负重。为了民族的利用,他自己在所不辞。

带文革的时候,他殚精竭虑护精华,终于使很多老革命家保存了下来。为了不使这些老革命家被红卫兵伤害,他要苦口婆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只许文斗不许武斗,要把心思放在生产建设上而不适革命,到工厂最能参观不要干扰正常的生产„„把革命家们接到中南海去主,防止他们收到迫害。当时“四人帮”的力量是那么强大啊,但是周总理却依然坚持在正义的一边。

也许邓小平的复出是周恩来晚年做得最重要的事了,这一步直接决定了中国几十年后的发展。当时的“四人帮”为了争夺权力,进行各种阻挠,周恩来又得不到毛泽东的支持,所以工作难度非常大,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不过他是带病工作的。那是他已经查出身体染上癌症了,但是他没有停止下来治疗,而是为了斗争拖延着。他知道自己一旦有片刻的喘息,也许“四人帮”就更进一步了。知道最后四中全会上宣布邓小平来接班的时候,他才放心的接受治疗。他把自己的健康看得不那么重要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抱病在1974年国庆庆祝会上发表祝酒词了,短短的祝酒词却被十几次的热烈掌声打断,他带给人们的不止是感动,更是震撼。

当然,周恩来带给我们的感动还有很多很多,一言难尽。

也许最能评判他的一句话是“中国的总管家”了。鞠躬尽悴,死而后已。在那苦痛的岁月里,他说:“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逝世后,人们怎么能不怀念他呢?

第二篇:学习周恩来生平有感(定稿)

学习“周恩来生平”有感

是谁在少

年,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

是谁为救国,高举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之旗? 是谁求团结,道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爱国呼吁? 是谁逝世后,造就了十里长街悲情弥漫的感人场面?

是他,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从小立志救国救民,发奋读书,为寻找真理渡洋蹈海,矢志不渝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最忠实的公仆;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兢兢业业,在布满荆棘,充满坎坷的征途中,不计较个人的权力地位,利益得失,荣辱升降,始终顾全大局,为党为国,为人民而奋斗不息,一往情深地奉献自己!

是他,我们的大管家,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以前自己对周总理的印象是粗浅的,只知道周恩来是个好总理,是个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大人物,通过学习我对周总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是它让我对周总理的崇拜和敬仰得到升华.周总理远比我想象的伟大的多„„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国破家亡,山河离碎之际,便怀有“重整山河,复兴祖国”的远大志向.我便不禁对比起自己来,莫说少年时便有雄心壮志,就是现在,我似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走那一条路,以后何去何从,我想,我是该对自己的人生又一个规划了,应该给自己定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

国仇家难,从小便教育了周恩来。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他是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而后来自觉参加革命的。

古人云,有志者事竞成!通过了解周恩来青年时候的事情,让我明白了,立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让人励志不息,勇往直前.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何等的抱负,何等的气魄!正是这团激情燃烧的烈火烘焙着他那颗赤热的心,让他一路走来,自强不息.作为大学阶段的我们,风华正茂,意气丰发,面对着花儿般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何理由不奋斗,不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定位.虽然有时候有些彷徨,有些无奈,但一旦有了目标,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再变得空虚乏味,漂渺不定,而是充实,生活因多了一个持续前进的动力而丰富多彩.只有像周恩来那样早日定下目标,坚定不移的奋斗着,探索着,打拼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才能让我们的家园腾飞.“只有先做到羽毛丰满,将来才可能高飞致远”,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为了谋求振兴中华之法,周恩来早年便踏足日本,正是在那里,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深入学习了解,寻求到了救国的希望。辗转游寻,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周恩来以后的人生,便是踏上了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中国的振兴和昌盛而奋斗!

春种秋收,劳者必定有所收获周恩来早年立志救国,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注意军事问题。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组建革命军队,宣传革命思想,解决了建立军队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东征、北伐,提出并参加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可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领导人。

随后,周恩来便奋斗在革命的最前线,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共产党自身建设中,到处都留下的他身影,数十年的斗争,数百条的生命,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恩来早年立下大志后,便投身于其中,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我想,如果我要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的话,定然也要向周总理学习那种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直前的精神,同时,必定还有付出无限的努力,这样,我才能有所收获。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经在他的诗篇中写道: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散在人间;

血儿滴在地上。

为了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周恩来已经付出一生的大半年华。现在,政权在手了。他在党和政府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又将经历多少艰难曲折,在祖国土地上滴下多少心血!

战后的中国可谓是千疮百孔,一片狼藉,而且当时的中国极度贫困,科技落后,怎样建设新中国,这是摆在领导人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这个内忧外患之际,周恩来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依然站在了建设和发展国家的最前线。对内,调整政策,发展经济,改革制度,扫清余孽;对外,和平建交,互不侵犯,抗美援朝,走向世界。

对于周恩来的品德更是让我敬佩不已。文化大革命进入到1967年,随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林彪,江青他们在党内攫取的权力更大了,他们更加感觉到周恩来是他们实现政治野心的最大障碍,于是更加迫不及待地要打倒周恩来,搬掉他们的“绊脚石”,于是处心积虑,居心叵测地发动了“伍豪启事”。这令周恩来内心汹涌如海。1975年9月20日,病危中的周恩来进行第四次手术,在进入手术室之前签署了一份重要的文件,用他那颤抖的手在录稿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注明了签字时间和环境,而后,周恩来大声说道:“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正义的声音冲出北京医院,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上空,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久久回荡,震撼着亿万人民的心灵,这是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一个为国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人民公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恶势力的痛斥,对自己人格尊严的捍卫。

一代伟人周恩来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在北京逝世了,这是一个举国哀痛,天下缟素的日子,他终年七十八岁。有一家外国报纸宣告:“全世界都哀悼他的去世,因为他是一个罕有的受人爱戴的人”,他赢得了他的朋友和敌人的尊敬。

也许,你曾抱怨出生在落后贫困的山村家庭;

也许,你曾迷茫人生而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也许,你曾对这自认为无望的生活失去信心;

也许,你曾在艰难困苦面前倒下并不在爬起„„

但是,当你了解周恩来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有的生的勇气,活的希望。周总理在那战乱中也不忘救国图治,挺身为民,我们又怎能被这些小坎坷所阻扰呢?

同时,你定会学到为人处事之道。古之王者,皆顺应民心,以德服人,而周总理,更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而得到的全国人民以及世界群众的肯定。

李清照曾说过“生当作人杰”。张曼菱这样解释:人杰,须有顶天立地的人格,百折不回的气概,有宠辱不惊的气质,有洞察穿透历史的慧眼巨智,有为别人之不能为,敢当别人之不敢当,承担天下大任的铮铮铁骨,一句话,具备有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所积淀的高尚品质。周恩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拥有站在高处的心气,是一个壮志凌云的男子汉。

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特别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周总理一样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付出艰辛而刻苦的努力,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拼搏,务真求实,团结协作,奋斗创新,为建设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而战斗!

第三篇:《地球之最全记录》读后感

《地球之最全记录》读后感

安顺市第五小学一年级(3)班董天一

小朋友你们一定想知道《地球之最全记录》吗?我在里面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呢,《地球之最全记录》读后感。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最小的还没有一只黄蜂大,只有2克重,最大的不过20克。它的蛋也是最小的。最高的山、最大的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动物方面的知识,我知道并认识了最大的老虎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东北虎,它是从林之王。还有最聪明的、最笨的、最臭的--。还有很多很多,我知道了这么多的世界之最,小朋友快来看看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安顺市第五小学一年级(3)班董天一

当我看见有这样一本书静静地放在那儿,却被书名深深地吸引住了,是什么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打开一看便舍不得放下,虽然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是书中主人公'海伦。凯勒"的学习奋斗精神所感动,读后感《《地球之最全记录》读后感》。海伦在一岁多的时侯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以后她的耳朵、眼睛听不见、看不见。当她慢慢长大以后,她很想看阳光、花朵、小鸟,但这些对于海伦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可在家庭教师'安妮、沙莉温、梅西''的出现后她开始变得一天比一天好。她学会了盲文,还学会了打字。开始并不顺利,老师要在她的手上反反复复地写好多遍,海伦才能记得住一个单词。有的时候她很厌烦也会发脾气和我一样。但是她还是努力坚持下来最后进入了哈佛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了学识渊博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国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并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我一定要学习海伦这种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聂耳生平读后感

聂耳生平读后感

---10100530208 沈雁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另外由赵丹主演的影片《聂耳》在1959年上映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部电影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成春堂药店。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在药店的楼上,原名紫艺。不久,父亲死了,药店由母亲经营,殷实的聂家开始中落。在幼年聂耳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算完账后,叹气,发愁。聂耳曾暗许心愿:今后一定要“让母亲过好日子”。他到上海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屡屡提到“汇钱”之类的字眼。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让小聂耳着迷。蔡锷功成名就之时,聂耳还是黄口小儿,但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蔡将军云南首义讨袁护国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习武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十六岁那年,聂耳终于憋不住了,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投考黄埔军校不果,又被军队遣散,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观》的中学作文中,聂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会从事宗教、哲学和科学的行当。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最好是出国,行路读书,增长见识,学术上有所建树。最后挣几个钱,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他还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将是自己隐逸的首选。

待到年长几岁也就是中学毕业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后,聂耳又写了篇《我之人生观》,他的学生腔明显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学工科,研究点艺术,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聂耳来到上海,举目无亲,托人帮忙在“申庄”采购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员的工作。谁知“申庄”在昆明的总部云丰商行因为偷税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关门。聂耳失业了。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刊登在《申报》上的招生启事引起聂耳的注意。每月能挣十元津贴,还管吃住,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聂耳忐忑不安地进了考场,因为紧张而发挥得一般,但却被主考官黎锦晖录取了。

明月歌舞剧社的前身,是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剧团。这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性歌舞团。阵容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拥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丽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国名噪一时。聂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练习生。

七八个人一间的狭小宿舍,练琴时得站在墙角,但聂耳却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帮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张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电影拷贝,得到一百元报酬。一百元啊,离开大家庭以来他还从未拥有过这么多的钱,聂耳的心狂跳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邮局给母亲邮去一半。另一半,买了一把小提琴,还有两本乐谱。这把普通的小提琴,从此为聂耳的生活增添了华丽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艺是聂耳的专职小提琴老师。于是,人们常常看到师徒二人认真地矫正指法,“错了”,“又错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时断时续。“小老师”与聂耳同龄,平常为人很随和,教琴却毫不马虎。十九岁的聂耳,刚刚摸琴,连乐谱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对位、和声,“小老师”有点急了。但聂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师。“一定能学会,”他对自己说。吃罢晚饭,大家都结伴去逛“四马路”,到“大世界”看杂耍,聂耳却一声不吭,躲进房间练琴。他要完成自己的业务指标:一天至少“恶补”七个小时的琴。

“拼命三郎”聂耳很快出名了。其时,电影和戏剧往往裹挟在一起。一套演员班底,一会儿在舞台上演话剧,一会儿又聚集的水银灯下。这样做,虽出于制片商节省成本的策略,客观上却锻炼了演职员。比如王人美在电影《风云儿女》中除饰演女主角之外,还要唱主题歌。拉小提琴的聂耳,也要时不时上场扮个什么卖油炸臭豆腐的小贩;或者涂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矿工。他善于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尽人皆知。1959年,赵丹在电影《聂耳》里出演聂耳时,还不止一次地谈及当时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滩演艺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孙瑜、卜万苍、金焰、郑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丽珠、赵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观名人,聂耳才体会到什么是“风头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于此只为谋生的聂耳,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泼,天真,十九岁的聂耳是个孩子王,身边总围着歌剧社的小演员们。做游戏,输了,孩子们起哄,聂耳乐颠颠地耸动着两只耳朵。大家不满足,“耳朵先生,再来一个嘛!”聂耳又“秀”了一下。

聂耳最爱看电影,而且每遇动情之处必哭,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这个习惯常被朋友们当做笑料,他自己却觉得再自然不过。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时,聂耳与他的同乡、上海泉漳中学的教员李生萱来往很频繁,此人即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艾思奇,聂耳因此对哲学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和向往。

“一·二八”以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中共提出在文艺界发展党员,壮大左翼力量。年轻活跃的聂耳被列为首批培养对象。培养和联系人是上海左翼剧团联盟负责人田汉,后来介绍聂耳入党的也正是田汉。但在聂耳目前保留下来的十多万字的日记、文章、书札里,关于田汉的描述却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至多用“很好”这样的字眼笼统地表示一下。勤写日记和书信的聂耳,逢“田”何故谨慎规避?令人不得而知。当然,在田汉的眼里,聂耳最初只是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追求革命的贫苦学生,两人阅历、资历以及性格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田、聂二人在音乐创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聂耳的处女作《开矿歌》是两人合作的开端。后来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则是两人合作的巅峰。

电影《风云儿女》剧本刚刚完稿,编剧田汉被捕了。聂耳见到导演夏衍的第一句话是:“《风云儿女》谁来作曲?”第二句话就是:“我来写吧,田汉也会同意的。”自信与笃定溢于言表。狱中的田汉果然同意了聂耳的请求。很快,聂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聂耳到日本后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东京附近的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死,年仅23岁。

当时,由诗人郭沫若在日本写了一首诗,以志纪念;1954年云南省重修聂耳墓,郭沫若又撰写碑文;同年,日本藤泽市修建聂耳纪念碑,碑铭也由郭沫若题写。聂耳生前与郭沫若是否有交往,我们并不清楚,但作为田汉的密友,因为田汉的缘故,郭沫若关注聂耳是十分自然的。只是,为什么不是田汉呢?由此推想,尽管聂耳和田汉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友”和“搭档”之间,笔者更倾向于从后者的角度考量两人的关系。聂耳提起田汉,总是恭恭敬敬地称一声“田老大”。

1934年4月1日,聂耳加盟由英国人经营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当时在上海十分出名。初进“百代”,聂耳只是音乐家任光的录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为音乐部副主任,这是因其一目了然的才秉。“百代”老板大气地对聂耳说:不管你是谁,你做什么,只要你能做成,有影响,有效益,你就尽管去做。

聂耳“拼命三郎”的劲头又上来了,抄谱,作曲,演出,开研究会,一刻都不消停。他是如此兴奋而忙碌,以至连写日记的时间都没了,整整七个月的“百代时期”,临到末了他才粗略地写了一篇“总结”文字。在这篇注明“四月四日”的日记里,亢奋中的聂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赞许”、“批评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为电影《渔光曲》、《桃李劫》、《大路》创作的音乐作品。

忙碌中聂耳最用心力的是国乐队,业余演出时这个乐队也称“音乐社”。乐队很小,只有几个基本席位,成员都是往来较密切的同行,每礼拜开两次夜工,因为是同人性质,大家的兴致很高。乐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乐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实验。聂耳根据云南等地民间乐曲改编完成《山国情侣》、《昭君和番》等四首民乐作品,都是交由音乐社首演的,现场与报章的反响让他和他的朋友们兴奋不已。

今天,辞典里有关“聂耳”这一词条,在“《国歌》的作曲者”后面通常都会加上一句“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百代”就是聂耳“新音乐”的实验室。

人生的价值往往成就于一个瞬间,一个阶段。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聂耳作为一个音乐家的标志性作品,但他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说过:“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

那一年,碰见熟稔的朋友,聂耳总会半真半假地发几句牢骚:忙!真忙!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话刚说完,一转身他又忙得像个陀螺,从乐队转到合唱队,从合唱队转到摄影棚——因为他正在筹划歌剧《扬子江暴风雨》。若干年后,夏衍回忆当年情景时,曾长叹再没有能像聂耳这样“抢”着干事的人了。1934年,聂耳真的特别快乐,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完全变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艺圈,聂耳曾一度很沮丧;但这一年,他恢复了惯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后,新世纪的第一个新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当地许多社会名流盛装莅临。音乐厅的气氛出乎意料地好,每一曲终了总有热烈的掌声。聂耳在“百代时期”编创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厅里静极了,丰沛的个性化的旋律流淌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声提前响起。一时间,作为听众的笔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包括聂耳。这次音乐会上还演奏了聂耳在“百代”期间主持改编的另一首新民乐《翠湖春晓》,同样以那充满民族个性色彩的优美打动了异域的听众。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已被国际音乐界视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作品。

聂耳,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聂耳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的辉煌。《义

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不幸正逢聂耳去世,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响彻了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这首歌,并在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每年的国庆节,聂耳谱出的乐章都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亡逝于异国的英灵。

第五篇:徐悲鸿生平读后感

他,出生在江苏宜兴屺亭,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他就是徐悲鸿。

我们都很敬佩他,因为他在美术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我们敬佩他。因为他拥有高超的画技与天赋。但又有谁去深究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俗话说的好,成功都是努力的回报。徐悲鸿也不例外。他早年出生在江苏宜兴的一个贫困家庭,跟随父亲徐达章四处流浪。但他父亲是个私塾老师,徐悲鸿也就耳濡目染,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爱上了诗文画画。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他没有丝毫放弃,而是更加痴迷于画画。

徐悲鸿一生经历了无数坎坷,无数风雨,无数磨难。但他没有放弃绘画。走南闯北,时时刻刻都拿着画笔。他在幼年就立下了志向?——发扬中国美术,将中西方艺术融为一体,并未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抗战以来,他四处游走,当日本鬼子的枪指着他时,他也不屈服。当日本鬼子给她好处让其为他们服务时,徐悲鸿也没有被诱惑。他还卖掉自己珍藏的画来支援中国军队。是一个爱国人士。

他拥有这顽强的意志,完成了举世明篇---《巴山汲水》,《愚公移山》等篇幅巨著。每一张都十分精美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力量,一种鼓舞。他最擅长画马,他画的马给人典范。为我国美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一生很不平凡,值得我们怀念,但我们所怀念他的不能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功,他的举世名画,我们还应该记住他的精神——他勇往直前,不为苦难而沉沦。他刻苦求学,愿为艺术事业呕心沥血。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愿为培养人才孜孜不倦。

他——徐悲鸿,不仅仅是我们美术事业的领导者,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榜样!

下载周恩来生平全记录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恩来生平全记录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恩来读后感

    读《周恩来传》有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这句话现在时常被用来勉励新一代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周恩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书报告首先来谈下我选《周恩来传》这本书的原因。在第一次看到老师推荐的阅读数目参考的时候,我选了《共产党宣言》,但是之后扫阅后觉得宣言文字深奥,思想较为深......

    周恩来传记读后感

    “他智慧过人,会说六国语言;他重情重义,与结发妻子不弃不离,共度一生 ;他品德高尚,勤俭节约 直至临终之际国际银行里没有一分存款 联合国官员为之震惊·······"近日,我读了......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1976年1月8日九时五十七分,一代伟人在病榻上离我们而去了,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

    《周恩来传》读后感

    读《周恩来传》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这句话从我懂事起就一直伴随着我成长,而我对于周总理的认识仅仅在于他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位总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虽然......

    《周恩来传》读后感

    马克思作业 《周恩来传》读后感 从来没有哪个人如他这般令我不能自拔,一个近乎完美的伟人,让我恨不得早生一百年,只为一睹他的风华绝代,我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史上的一个......

    《周恩来传》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周总理的了解只是课本上的一些只言片语,现在看了《周恩来传》才得以真正的了解一个比较全面的周总理。 从书里可以知道,总理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从儿时便立下了“......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终身奋斗的一生,少年周恩来读后感。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人民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