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与人生观后感
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教授的演讲《哲学与人生》无疑是令人难忘又发人深省的,他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对哲学、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哲学是什么?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接触的并不多,意识里觉得它是一门学科、一种思想,或者是一种智慧。中国历来将从古至今的智者成为“哲人”,可哲学到底是什么呢?孙正聿教授讲到,哲学乃是“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当今社会,很多人以为只要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已经足够了,其实不然,在真正人的意义上,若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科学,能使我们成为某种特殊的人,也就是“专门人才”;而学哲学,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接下来孙教授从哲学与人生出发,从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解说,谈了一下自己的体会。分成三个问题具体地来谈,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存在。那么人生也是自然。人自然而然地生,自然
而然地死。然而,从自然当中生成的人,它恰好超越了这个自然,孙教授对“人的五个无法忍受”的阐述中表明了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同时又把生存和生活做了对比,生存是一种无意义的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命活动。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我们青年人只有热爱生活、积极创造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人的人化,人使自己成为人。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动物是一代又一代的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人是一种教养,而教养源于教育。这就是受教育的意义。所以我们最应当珍视的就是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这是我们作为人能够成为现代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人的世界,有限世界的超越。神话的世界是自然世界的超越。宗教的世界是世俗世界的超越。艺术的世界是无情世界的超越。伦理世界是小我世界的超越。科学的世界是经验世界的超越。而哲学的世界是有限世界的超越。每个人所拥有的世界,同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理论、修养是密不可分的。故而一个年轻人必须得有两个修养,一是文学修养,二是哲学修养。一个大学生没有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肯定不会有一个完整的美好的人生,因为只有有了文学修养和哲学
修养,有一种真实的审美的境界,才有这样一种最强烈的理性之美。有了这样两个修养,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才是丰富多彩的。
哲学作为一种终极的存在,应该作为我们人生的标准和尺度。只有用哲学的角度有系统的反思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的做到“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才能拥有真正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提问: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我们学习哲学,能够:
1.培养智慧 :通过学习哲学,可以增长知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发现真理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经过认真的探索,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的同学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用所学哲学基础理论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思考人生、得到领悟、发现真理。
3.印证价值:哲学往往能够通过思考得出一定的规律甚至是真理,利用这些规律,往往能够获得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所以学习哲学是可以印证最后的结果的。比如老人说头一天的傍晚有彩霞,第二天有天气会比较好,这个是一种规律,是生活常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中的哲学。大家可以印证一下,绝大多数的时候真的是这样的。
(二)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哲学都在讨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板书)
教师活动: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个笑话“保安是最懂哲学的人,因为他们每天都思考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你做什么?你要到哪里去?”保安是否真的是哲学家?哲学是从何而来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发言。
教师点评:实际上,保安不见得就是哲学家。但是保安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所接触的人比较多而且复杂,所以对所谓的“哲学”应该比其它的一些人所感悟的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保安是懂得一些哲学的。但在另外一方面,多数保安的“哲学”多是类似于“明哲保身”之类的东西,在这个角度上就不能认为为他们懂哲学,甚至可以说这是在歪曲哲学。
但是这个笑话也告诉我们:对于同学们来说,只要细心观察,仔细品味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其差别只是对哲学的认识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我们国家的成语典故中就包含了很多的哲学寓意: “拔苗助长”---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要处理三个关系:
A.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打雷不能躲在树底下、地震泥石流中人要如何逃生、自然环境的恶化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等等);
B.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我在这个社会中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中对病人的责任、遵守法律的怎人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我的行为是否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等);
C.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学习、家庭、事业、情感)。而哲学就是人们在处理这三大关系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活动:在改造三大关系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通过思考,追问许多为什么,在这些思考中,有一些问题就带有哲学性质。比如有同学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哲学的思考。
远古的人们仰望星空,产生了很多疑问,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它们的交替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打雷和闪电?怎么样才能打到更多的猎物?等等),这些爱思考的人们就是我们说的“智者”,这些“智者”经过思考,得到了很多思考的结果,慢慢形成了不同的哲学体系。所以说,哲学是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具体知识,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一部分人有时间有可能对世界的一般问题作理论探讨的时候才产生的。
因此,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一直伴随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哲学产生后对具体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板书)
(一)我国哲学史源远流长,涌现出许多的哲学家(板书)
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佛教禅宗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释、道三家影响深远。近代引入并发展了西方哲学,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主要的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远远走在历史的前沿。
孔子、老子、孟子、毛泽东、胡适、冯友兰等等
(二)哲学对我们有什么用?(板书)
1、因逻辑分析而言行条理。作为方法论哲学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们条理化思维、讲话和行为的能力。
2、因反思活动而思想深刻。作为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哲学以批判性思维为己任,思索时代、现实、社会以及个人的局限性,使人们的眼睛不断投向更加理想的境界,因而哲学能够拓展人们的视野,从而提升人们独立或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人们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
3、因辩证思维而头脑灵活。作为提倡辩证思维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可以帮助你在变化无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基本的方向和立场。
4、因憧憬理想而满怀希望。作为根本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为人类以及为每个人的存在、生活、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根本。、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作为文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6、因理性信念而品格坚毅。作为思想中把握了的时代,哲学历史观能够帮助人们通晓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有了规律性的认识,人们就往往具备科学而坚定的信念。
7、因追求智慧而生活豁达。作为爱智慧的思维活动,哲学尽管不能垄断智慧,但却是爱智慧的代表,它可以帮助你摆脱无谓的烦恼。
(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板书)
课本《写在前面》Pⅲ 苏格拉底和几个学生的故事
“人生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这句话充满了哲理。我们说,哲学就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一个人的一生就好比一条路,要走好人生的路,就需要哲学这个老人,在我们遇到困难、感到迷茫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人和事,我们对这些人和事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我们熟悉并不等于真正的认识。哲学就是要对这些人和事打破砂锅问到底,探索出个究竟,探索出个所以然来。懂得了这些世界、人生的大道理,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再去解决那些具体的问题,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了。
所以,哲学对我们的同学们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每一个人一生至少需要一次哲学的沐浴。当我们学会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世界这类大问题的时候,大家就是真正的进步和成熟了。
三、怎样学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板书)
(一)《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特点(板书)Pⅶ
1.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作为知识的载体的基本线索。2.以分析解决中职学生最切要的人生问题作为主题和落脚点 3.用哲学引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4.既注重哲学基础知识和人生哲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有注重贴近学生,面向学生的人生实际问题
这门课程的前身是《哲学基础知识》,侧重点在与对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虽然其中也会穿插案例、讲解等内容,但相对于目前的这本教材,在方法论问题上谈得比较少。而《哲学与人生》是为我们中职学生量身定做的一本教材,它既包含丰富的哲学基础知识,有从同学们的学习、工作、就业等多个角度,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具体有效的解决同学们面对的很多具体、实际的问题,帮助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学会担当、学会成长。可以说,这本书将哲学这个高深的学问和人生的具体问题极其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
(二)如何学好《哲学与人生》课(板书)
前面我们讲了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还讲了我们这本课本的特别之处,那么有同学可能就会问了:“怎么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这个文题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要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后面我们讲到的很多课程,在学习哲学基础的同时,都会有具体的、贴近同学们实际生活的案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推动自己成功的主要动力。
第三篇:理想与人生观后感
理想与人生观后感
梦想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被消磨掉了,当有人问我的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有什么理想?我肯定回答不出来,不是没有想过,是在思考过后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算自己的梦想?理想?儿时天真的我们也许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告诉家长想当老师,当科学家,当发明家„„我不知道还有几个人任然在坚持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还在一步一步的实现它,即使过程困难,时间缓慢还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它。
许多成功人士,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有今天的辉煌。张海迪正因为有理想,才谱写了生命的赞歌;邓亚萍虽然个子矮,但她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最终成了一代乒坛皇后;袁隆平为了让人民不再挨饿,励志当农业学家,成了中国乃至全世界闻名遐迩的“杂交水稻之父”„„这些成功人士无一不是从小就有了远大的理想,并且都有所成就,我从心底对他们产生了敬佩之情。
近日阅读《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实现理想的条件.这为我以后在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持之以恒向着理想的方向不断努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理想,就是合理的想象.理想既不同于幻想,也不同于空想和妄想.理想是有计划性行动的一种思想观念,是需要逐步去实施的心中蓝图.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可以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要树立理想并不断实现理想,因为理想关系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的人生,就像是推动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志存高远,如以天下为己任的孙中山;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敌人的死亡威胁,仍高呼“共产党万岁”的李大钊;在狱中写就《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把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雷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些可歌可泣的先人为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做出了榜样,引领着我们年轻一代为理想而努
力奋斗终生.如果说理想是船,个人条件则是桨,损坏的浆就像人的短处,不及时更换修补,就可能给远航带来危险,只有“长处”这把坚固的桨才能支持理想的远航.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条件、能力,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理想的途径,在人生之路上更加顺利地远航.从口吃者到雄辩家的德摩斯梯尼、笃信马列主义的邓小平、中华民族类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等等,他们能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理想的途径.对我们青年人来说,要实现理想,靠的是实践,靠的是坚持,靠的是意志,靠的是勇敢,靠的是勤奋.然而,实现理想的道路向来就不是轻松的,达到理想和目标往往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为理想而奋斗,需要的是付出,付出的有汗水,更有坚韧.拿破仑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拿破仑当年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他率领军队以万夫不当之勇攻城略地,甚至打败了“神圣同盟”军队的武装干涉,这与他这位主将性格与行为中那种毫不动摇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密
不可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在祖国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在这个集体中努力成长,要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共青团员的标准,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而
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克思有理想,才会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贝多芬有理想,才会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出伟大的音乐;牛顿有理想,才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鲁迅有理想,才使锐利的思想穿透历史的天空,化作永恒;周恩来有理想,才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些伟人都是因怀抱理想而在实践奋斗中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许我们会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才会有自己真正的理想目标,即使那样我们还是可以来实现它,如果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信念与精神汇集在一起朝这个目标努力前进。那么才会成功,让我的路走得更长更远!
人的一生就是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存活,当理想已在你的心中不复存在的时候,那么,你的生命也将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把握住现在所拥有的理想,就是把握住了现在的生命!
第四篇:英文电影观后感,与人生相关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飞屋环游记》——爱与梦飞行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
座位号:
《飞屋环游记》——爱与梦飞行
雨的舞步总是千变万化:淅淅沥沥的小雨慢慢落成哗啦哗啦的大雨,大珠小珠落窗前。说来也怪,这样的下雨天居然也有人放烟花,听着烟花飞升、绽开、降落、无声……这与人生又有何区别呢?烟花虽然清楚绽放的瞬间也就意味着泯灭,但它仍旧无怨无悔。它始终坚守着前世的梦,今世的愿——为那安静的夜空增添奇特的旋律。和着滴答滴答的雨声,夜色多么迷人呀!
一个不爱说话但对飞行很有兴趣的小男孩Carl,遇到直爽有点男孩子气但同样热爱冒险的Ellie,两人一见如故,从朋友到爱人到夫妻,过着不富裕但很平静的生活。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巧妙
展现了Carl与Ellie简单幸福的日子:
那纯真的对白,忠贞的邮箱,变换的白云,透明的储蓄罐,无数的领带,待续的日记,一起作着一个属于他们
共同的梦,那就是把自己的家安放在南美洲一个名为“天堂瀑布"的神秘
地方。然而,人生不会尽如人意,每次当他们要启程的时候,总有这样那
样的事情阻碍了他们的脚步,Ellie
去世后,他们的房子也面临拆迁,年
迈孤独的Carl坐在藤椅上用岁月雕
刻的大手抚摸着妻子的遗物,当Elli
e的音容笑貌只能在记忆中回放,当
空荡的房间只有Carl的叹气声回响。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最残忍的事就是看到物是人非,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深爱的人,与自己相濡一生的人,与自己有共同梦想的人。或许有人会说:人都不在了,谈梦想岂不是笑话?Carl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眼中,他与妻子是一体的,他要实现他们共同的梦想。妻子的肉体虽然不在了,但她一直都在自己身边,与他一起追梦。
所以,无数只承载梦想的气球将七彩木屋缓缓托起;所以,旁边的高楼大厦也佩服着木屋的勇气;所以,上天派Russel这个机灵可爱的小天使来填埋他内心的孤寂。那千万个色彩华丽的气球啊,是飞翔于空中的信念,是永不坠地的真爱。这不需要疯狂的想象力,只需要不放弃的决心。追梦,总是兴奋的;现实,也是残酷的。这注定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义无反顾地坚守彼此的梦想。
人们无法总在生活的现实中放纵自由,却仍无可救药地向往那美好的未知世界。即使那个世界未知且险阻重重,人们仍无畏地执着,这是一种天生的本能。那个世界被定义为梦想,那个追寻的过程却经常称为飞翔!
飞翔,多美好的词语,那似乎是自由的终极追求。但飞翔的动力是什么?有趣的是,恰恰就是梦想本身,有一个梦想就有一个气球,有一万个梦想就有一万个气球。气球足够多,就有足够的动力升腾空中,遨游飞翔!
寻梦,最难得的是如何坚持。当看着Carl疲惫的身躯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拖动着木屋,眼神却一如往常坚定,谁会忍心不希望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历经重重磨难,身体上的考验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信仰就一定不会被打倒。但如果信仰破没了呢?当Carl得知儿时的偶像Chaers造假,杀死许多无辜的人,却只是为了一只濒临灭绝的大鸟,是为了他自身的名利时,Carl很失望。同时他也很坚强,理智的他意识到只有珍惜现在,才不会在今后的人生中有所遗恨。所以,在最后的抉择中,胆小的Russel为了营救大鸟铤而走险,Carl也为了Russel最终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
想,他放弃了寄托自己
一生梦想的七彩木屋而
挽救了Russel的生命。
我们相信:Ellie在天堂
也会为他这个选择鼓掌!
梦想已经启航,终
点在哪里并不重要。但
童话总是以美好结尾,断了线的木屋落到了仙
境瀑布的旁边,和着瀑布的歌声映衬出最美的夕阳。即便不是这样一个结尾,这种对梦想执着,对爱情的坚守也早像令人神往的陷阱瀑布那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浪漫,这种勇气回味无穷。
Carl的一生也告诉我从容的人生哲学: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Carl没有得到与心爱的人相扶到老,没有得到圆梦的喜悦,但他学到了权衡得失,学到了如何去给予,如何去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过去,展望未来,但最重要的还是把握现在。过去再美好也化为云烟,未来再美好也无法触及,我们每个人真正能掌控的只有现在。
有多少人在年少,在即将走出校园前时怀揣着伟大的理想,崇高的梦想;有多少人步入社会,历尽坎坷感受到了梦想与现实的悬殊跨度;有多少人试图去找寻曾经失落的梦想,有多少人为梦想才刚刚起步就嘎然而止;有多少人曾经骄傲的宣称:“我有一个梦想”,又有多少人为之黯然神伤:“别跟我提梦想,戒了”。
梦想很轻,现实很重。人生就是历险!很多人放弃了,但总有人一直在坚守着,一直坚守的人,即使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仍是值得我们最为尊重的人,也是值得我们为其一生骄傲与赞颂的人。
就趁现在,坚守一个梦想……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第二框题。第二单元主要讲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观点:联系、发展和矛盾。学好本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对第一框题的内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延伸,另一方面也为完成本单元最终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从理论上看因为已经有了前四课作为铺垫,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学好本课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自卑观念比较强,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不能做到勇敢地去面对,大多数是采用消极躲避的方法。所以他们是非常渴望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顺境和逆境,应该怎样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顺境和逆境,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比较强的。
承接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从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个维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体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感悟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运用目标: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也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点。侧重学生的感悟体验,以及对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重点是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设计意图: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它应用到人生中去,所以这一观点应是本课的落脚点,掌握此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哲学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自觉运用哲学指导行动,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顺境逆境。难点:
1、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设计意图:
1、难点依据:从现实来说,中职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不善于创造机会,抓住机遇。如何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逆境和挫折,使逆境和挫折成为前进的动力,在教学上有比较大的难度。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2、难点依据: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有自卑心理,所以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积极地对待逆境和挫折,在教学上也是有难度的。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五、教法、学法分析
承接语: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1.探究法 2.讨论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歌曲导入:《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以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又重走近风雨…… 提出探究问题:这首歌的歌词包含着怎样的哲学道理?
设计意图:运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热烈的求知欲。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一方面回顾了上一节课的哲学知识,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同时也为我们接下来的讲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讨 《一位职校毕业生的成长经历》
小组讨论:
1、找出小伟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他的成长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2、结合他的成长经历,你能说出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吗?
3、谈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境遇?你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结合这个案例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顺境和逆境,关键是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以他们身边的案例,来告诉他们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如果我们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从而教导学生顺境的时候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时要不懈奋斗。从而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讨。表格归纳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情感升华,行为引导
1、播放视频:美国半截人励志演讲
2、向学生讲述SHE成员slina的故事。请学生思考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以及结合90后学生都知道而且比较感兴趣的明星话题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去思考,讨论。
主要是结合90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让他们看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顽强的意志,坚定信念,积极向上,永远不要不放弃生活的目标和希望
(四)、结尾点题,画龙点睛 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设计意图:最后励志歌曲大合唱,一方面可以再次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歌曲中来领会本课的精神。
(五)评价反馈,增强自信
1、通过总结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
3、通过描述性语言和自评、互评的过程使教与学的效果有比较具体的认识与体会。总之,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帮助他们自信地投入学习,进而步入社会。这也是新大纲、新教材所倡导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