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哥的作文:兄弟故事

时间:2019-05-13 07: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哥哥的作文:兄弟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哥哥的作文:兄弟故事》。

第一篇:关于哥哥的作文:兄弟故事

关于哥哥的作文:兄弟故事

摘要: 哥哥的眼神里总有忧郁,妈妈说哥哥在想他的亲爸亲妈,我想也是,于是走在大街上时我总在想着如何能遇上哥哥的亲爸亲妈。然而,失望终于这样地伴随着我们长大了„„

哥哥是妈妈捡来的孩子,在屋后的山上,那时哥哥已有七八岁的样子,脏兮兮的衣服,恐惧着的眼睛,不安地看着我和刚出世的妹妹.我们的家并不富裕,相反,贫困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哥哥的到来对于爸爸的生计无疑是个重大挑战。哥哥正在长身体,一顿饭可以吃下两碗,许是过多了挨饿的日子,生怕吃了这一顿再没有下顿,所以疯吃的样子至今想起来依然让我心悸,难忘怀。爸爸想要儿子,却不喜欢哥哥;爸爸喜欢我,却又不喜欢妹妹,因为他想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就够了。可是,老天偏偏这样子安排,所以爸爸只喜欢我。而哥哥,到底是我和妈妈哀求着爸爸留下来的。

哥哥的眼神里总有忧郁,妈妈说哥哥在想他的亲爸亲妈,我想也是,于是走在大街上时我总在想着如何能遇上哥哥的亲爸亲妈。然而,失望终于这样地伴随着我们长大了。

我到底没有遇到哥哥的亲爸亲妈。

有哥哥的感觉真好!因为有了哥哥,我的童年充满欢乐,哥哥很疼我,带我出去玩时对我很照顾,因为有了哥哥,我不怕那些大小孩们欺负,尽管哥哥因此常挨同伴们的拳头,和爸妈的责备,可是,哥哥依然像山一样护着我,哥哥用他瘦弱的身躯为我支起了一片天,我爱哥哥。我幻想有一天能做他的媳妇。哥哥长大了,妈妈让他读书了,可是哥哥竟不争气,勉强读完初中就不要再上了。妈妈无奈,让他学手艺,哥哥手很巧,做什么都来得快,十五岁便可以自己缝得出一条裤子,可是,哥哥却受不了爸爸冷冷的眼神,自作主张,下了村里的小煤窑。哥哥是勤苦的,一双手打拼着找来了媳妇,长相不错,嫂子说他喜欢哥哥的勤快,还有哥哥的眼睛。看着哥哥的新娘,我很不开心,嫉妒得要死,哥哥是我的,怎么可以被别人抢走?

读书的日子里,哥哥时不时会给我一点点小钱花,在我的眼里,哥哥是我一生最可以信赖的人,可是,如今我所信赖的哥哥竟要弃我随她了,我悄悄地在嫂子新婚的被褥上打着叉叉,又悄悄地撕了他们几张新剪好的喜字,妈妈不知是谁干的,还生气得骂了几句,千刀杀的!也许,正是我的那几剪,冲了哥哥的喜,嫂子过门没多久,便疯了,尽管后来证实了那是他们家族的原因,我还是无法排遣内心的愧疚。

哥哥婚后不久踏上了求医问药的途路。在大家的眼里,那时的哥哥已然长大,好多事情可以自己承担,自己处理了,哥哥的肩膀有力地挑起了嫂嫂和那个家。其实,嫂嫂是贤惠善良的,病好的时候,她像姐姐一样地待我们,说话甜甜的,这也许就是哥哥不忍丢开她的原因吧。哥哥努力地劳作着,舍不得误班,闲暇时便到处打听治嫂子病的偏方,也只有在买药的日子里,哥哥才会

“休息”两天,去或近或远的地方,用自己顶着星星赚来的几个血汗钱换取价格高昂的药材。

因为我的读书,家里的钱很紧张,爸妈帮不了哥哥,哥哥也帮不了爸妈,因此家的空气窒息而郁闷,幸亏有嫂子,让家中偶尔会有一些笑声,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爸爸对哥哥已不再如前一样地讨厌与翻白眼了,可是经济的困顿,终究是家庭悲哀的根源。

我终于毕业了,嫂子的病却越发加重了,因为生了两个孩子,固执的哥哥拗不过可怜的嫂嫂,他们坚信孩子不会有事的。可是,孩子究竟是烦人的,一烦,嫂子的病就容易犯,看着他们一家人的惨状,上了年纪的爸妈也曾为此难过得掉泪。

村里的小煤窑是不安全的。大家都在担心,却又依然一天天地下去,出来,带着侥幸的镣铐点着到手的几张大钞。哥哥的生活一天天困顿,因为太辛苦带来的病痛开始袭击他的身体,三十出头们的人像个小老头一样,脸上布满的沧桑让我每每见到他时,总是悲哀迭起。哥哥,我用心爱着的的哥哥,他太辛苦了!

我可以资助哥哥了。公司效益不错,尽管我赚得不是太多,但是可以为哥哥出点力,我很开心。看我也带着孩子回来了,哥哥会马上跑出去给小外甥买许多好吃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在他的孩子眼里,是多么的陌生。

哥哥也爱我,只是他没有说出口。

天开始冷了,大家都在忙着加衣服,我也穿上了新买的羽绒服。

窗外开始飘雪花了,孩子嚷着要出去堆雪人,那双清澈的眼睛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哥哥。

哥哥已经中年了,不再拉着我的手在雪地里跑了,哥哥已经忘了当时是如何在我手上轻轻地呵气了。

哥哥只知道如何卖力地砍炭,在摇摇欲坠的深井里卖力地寻找好的煤层,并在狭窄的巷道里在最舒服的位置以最轻巧的方式掘下大片的煤来,换取孩子长大的费用,和嫂子疗疾的药钱。

哥哥的生活一片混沌。

2002年,是魔鬼猖獗的一年。在这一年,小煤窑、大煤矿夺取了无数颤抖的生命。哥哥,在这一年,也随魔鬼去了,去时有无数的生命陪伴,噩耗在祖国的大地上流传,哥哥的尸骨在事故了生后几天才找到,瓦斯爆炸时,哥哥无法逃离,看着血肉模糊,的尸体,我找不到哥哥的眼睛,哥哥的脸已经不成样子,想象着出逃时哥哥的仓皇无助,我无法感觉,哥哥,我爱的哥哥,就这样地随风散了,没有和爸妈说一句话,没有来得及和嫂嫂交待一声药还可以吃多

久,就这样走了。哥哥的孩子正在成长中,妈妈的眼里充满叹息,爸爸伸出他老年了的手臂拉过两个孩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苦命两个字。

第二篇:莱特兄弟的故事

莱特兄弟的故事

威尔伯〃莱特生于1867年4月16日,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生于1871年8月19日,他们从小就对机械装配和飞行怀有浓厚的兴趣,从事自行车修理和制造行业。莱特兄弟原以修理自行车为生,兄弟俩聪明好学,从1896年开始,他们就一直热心于飞行研究。通过多次研究和实验,他们很快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飞机操纵这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必须装上某种能使空气动力学发挥作用的机械装置。他们按照这一想法,在基蒂霍克沙丘上空对载人滑翔机进行了几度寒暑的试验之后,他们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奥托〃李林塔尔试飞滑翔机成功的消息使他们立志飞行。1896年李林塔尔试飞失事,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飞机的平衡操纵上面。他们特别研究了鸟的飞行,并深入钻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关于航空理论方面的书籍。这个时期,航空事业连连受挫,飞行技师皮尔机毁人亡,重机枪发明人马克沁试飞失败,航空学家兰利连飞机带人摔入水中,等等,这使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

莱特兄弟却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从1900年至1902年期间,他们除了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之外,还自制了200多个不同的机翼进行了上千次风洞实验,修正了李林塔尔的一些错误的飞行数据,设计出了较大升力的机翼截面形状。滑翔机的留空时间毕竟有限,但假如给飞机加装动力并带上足够的燃料,那么它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起降。于是,兄弟俩又开始了动力飞机的研制。莱特兄弟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不久,他们便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然后成功以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他们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这架飞机的翼展为13.2米,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两副两叶推进螺旋桨由链条传动,着陆装置为滑橇式,装有一台70千克重,功率为8.8千瓦的四缸发动机。这架航空史上著名的飞机,现在陈列在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内。

“飞行者”号是一驾普通双翼机,它的两个推进式螺旋桨分别安装在驾驶员位置的两侧,由单台发动机链式传动。1904年,莱特兄弟制造了装配有新型发动机的第二架“飞行者”,在代顿附近的霍夫曼草原进行试飞,最长的持续飞行时间超过了5分钟,飞行距离达4.4千米;1905年又试验了第三架“飞行者”,由威尔伯驾驶,持续飞行38分钟,飞行38.6千米。第一次试飞的那一天,天气寒冷,刮着大风,首先由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飞机进行飞行,留空时间12秒钟,飞行36.5米。在同一天内,飞机又进行了3次飞行,其中成绩最好的是哥哥威尔伯〃莱特。他驾驶飞机在空中持续飞行260米。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飞行者”1号进行第4次试飞,地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鹰镇基蒂霍克的一片沙丘上。第一次试飞由奥维尔〃莱特驾驶,共飞行了36米,留空12秒。第四次由威尔伯.莱特驾驶,共飞行了260米,留空59秒。1906年,他们的飞机在美国获得专利发明权。

莱特兄弟飞行的成功,最初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与承认,直到1907年还为人们所怀疑;反而是法国于1908年首先给他们的成就以正确的评价,从此掀起了席卷世界的航空热潮。他们也因此终于在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威尔伯.莱特于1912年5月29日逝世,年仅45岁。此后,奥维尔〃莱特奋斗30年,使莱特飞机公司成为世界著名飞机制造商,资金高达百亿美元。奥维尔.莱特于1948年1月3日逝世。

第三篇:兄弟之间的故事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常言又道:“憨老大,精老二,调皮捣蛋是老三„„”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兄弟之间的故事,有的情深义重,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则令人啼笑皆非„„

卖香屁

从前有两兄弟,父亲宠老二而轻老大,去世前,给弟弟留了两头肥牛,只留给哥哥两条狗。哥哥想了个法子,耕地时在地的两头各放一个饭团,当两条狗看到饭团,耕地时便像公牛一般快。

弟弟听说了,觉得很奇怪,就要求哥哥把狗借他用几天,善良的哥哥答应了。可弟弟是个既吝啬又恶毒的家伙,不懂得在田头田尾放上饭团,所以那狗也就一动不动。弟弟一气之下把狗打死了,之后还把尸体扔到山沟里。

有一天,哥哥上山为妻子采药,无意间在一条山沟里看到了两条狗的尸体,非常伤心,但也很无奈,就把尸体背了回去,葬在自家房前。

过了一年,那狗的坟上居然长出了一簇茂盛的竹子。哥哥砍了两根,编了一个竹篮,挂在堂屋门前。

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路过的飞禽总会在竹篮里留下一颗蛋。弟弟听说后,又非常嫉妒,就把哥哥的竹篮偷来,挂在自家门前。可是,所有路过的禽类,都只给他拉一堆粪便留在篮子里,这让弟弟非常生气,一把火把竹篮烧了。

哥哥听说,伤心难耐,他在留下的灰烬里发现了两颗略微烧焦的蚕豆,就吃了。然后他来到了集市上,因为先前吃了两颗蚕豆,便忍不住放了个屁,不料这屁竟有一股奇香。不少达官贵人听闻,觉得新鲜,纷纷前来看稀奇,还赏了哥哥很多金银和布匹。

弟弟听说了这件事,又开始嫉恨哥哥了。他也效仿哥哥,烧了一把蚕豆吃了。到了集市上,他就大喊:“卖香屁,卖香屁。”可是,当他放了个屁时,把所有人都熏坏了,愤怒的人们只好把他赶出了集市。

兄弟打虎

从前,山里有兄弟二人,各有一身好拳脚。有一段时间,村里常发现有老虎出没,村民惶惶不安,于是兄弟俩商议上山打虎,为民除害。

这天,两人拿着钢叉和铁棍上山埋伏。时近黄昏,一阵冷风吹过,一只老虎从密林中闯了出来。老二年轻气盛,拿起钢叉,冲着老虎迎了上去,顿时惹得老虎抖起虎威,“嗷”的一声,跃起前腿,居高临下扑下来。老二不失时机,把钢叉对准老虎的脖子叉上去。老虎被叉在半空,前腿乱踢。这时,老大急忙用铁棍打折老虎的前腿,老虎便不能再抖威了,兄弟俩趁机双双举起铁棍和钢叉往老虎身上猛打乱刺。不一会儿,老虎就断了气。

从此以后,兄弟俩就以打虎为生,日子过得颇为顺心。一晚,老二向妻子讲起了打虎时和哥哥如何默契配合。妻子听后很不以为然,觉得丈夫出力多,和大哥平分得利实在不合理。

弟弟经不起妻子的怂恿,也认为自己吃亏了。就这样,夫妻俩打起了小算盘。

隔天,老二夫妻俩没叫大哥,悄悄拿了家伙上了山。埋伏了一阵儿,终于等来了一只老虎。老二拿起钢叉熟练地与老虎周旋几下,就把老虎叉了起来。可老二妻子见到老虎胆战心惊,站都站不稳,差点没昏过去。老二看到妻子没法帮他,心里也发慌了,就大声呼喊救命。他心里明白:如果不能把老虎前腿打断,就难得虎口余生。

正当危急之际,只见他的大哥拿着铁棍赶来了。原来,老大一早找不到老二夫妇,钢叉铁棍也不在,预感大事不妙,急忙抄小路赶上山,当看到人虎相持的架势时,老大赶紧挥动铁棍,把老虎的两条前腿打折。老虎趴下死了,老二也无力地躺在地上喘大气。

经此教训,老二的妻子再也不敢搬弄是非了,“打虎亲兄弟”这句话就流传开了。

爱撒谎的两兄弟

从前,有兄弟俩都喜欢撒谎,不同的是,弟弟的鬼主意更多些。久而久之,别人看穿了他们,都不愿与他俩来往。

有一天,弟弟对哥哥说:“咱兄弟俩撒谎成瘾,别人都不相信我们了。听说前山有个清水潭,只要去那儿洗个澡,就能戒除恶习,我们不如到那里去洗洗澡,洗去撒谎的习惯。”

哥哥点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兄弟俩来到水潭边,弟弟先脱下衣服,顺手从衣袋里摸出几块肉干,捏在手中,然后跳进潭里,潜入水中。

过了一会儿,他上岸来,摇头晃脑地嚼着肉干。哥哥见了,好奇地问:“你从哪里得来的肉干?”

弟弟回答说:“海龙王正在宴请宾客,见我去了,便赏给我这些肉干。味道非常特别,不知是什么龙宫珍味。”

哥哥听后,也脱衣跳入水中,谁知用力过猛,他一头撞在水里的石头上,碰得鲜血淋漓。哥哥好不容易浮出水面来,弟弟见了大吃一惊,连忙问道:“怎么回事,你的头怎么破了?”

哥哥愣头愣脑地回答说:“或许是龙王嫌我去得晚,命虾兵蟹将打了我一顿!”

家丑不可外扬

家里有两兄弟,哥哥在外从商,弟弟在家读书,弟弟学问虽长进不大,却仗着自己粗通文墨,喜欢到处卖弄,经常用一些虚词,以增加文气。

有一次,他写信给哥哥,讲述家里的情况。当时,邻居家死了一个人;市场上肉价上涨得厉害;他的嫂子怀孕,即将分娩,由于家里人手不够,所以新雇了一个佣人。

上一页12下一页

他给哥哥的信却是这样写的:“邻居家死了一个人,其肉卖至一百七八十钱一斤。家中新雇一个佣人,所以,嫂嫂的肚子又大了。”

由于他加进了“其”和“所以”这两个虚词,信的文气虽然增加了,意思却完全变成了丑闻、绯闻。

憨厚的哥哥读完信,大惊失色,急忙回信说:“家丑不可外扬,人肉岂容乱卖?”

勤俭匾

传说古时候,有个老汉日子过得挺好,乡亲们都佩服他有办法,纷纷登门求教。老汉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朝正屋墙上的一块朱红匾指了指,这匾上写着“勤俭”两个大字。乡亲们明白了,原来“勤俭”两字就是老汉过好日子的办法。

后来,老汉得了病,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我死后,你们兄弟俩要照匾上的字过日子。”不久他就死了。

转眼兄弟俩长大成人,由于不团结,就分了家,他们分家可真彻底,一家分一间偏房,连正屋中间也打上竹笆,抹层泥,一家一半,匾也隔成两半。哥哥住东边,只能看见匾上的“勤”字;弟弟住西边,只能看见匾上的“俭”字。兄弟俩没有忘掉父亲的嘱咐,只是老大光顾“勤”字而忘掉了“俭”字;老二光顾“俭”而忘了“勤”。

老大夫妻俩起早摸黑,上山种田,成天忙忙碌碌,手脚不停。屋前鸡兔,后塘鹅鸭,栏栅里还圈着肥头肥脑的大猪,架上豆角棚上瓜,收得也不少,可是他们不注意节俭,大手大脚,一开春,米桶肉罐就空了。幸而还没有碰上荒年,要来个荒年可怎么得了呀!老大夫妻俩总是闷闷不乐。

老二夫妻俩计算着吃又计算着穿,从不浪费一点儿。身上总是穿着补补缝缝的旧衣裤,连巴掌大的布片片也都缝起来做裤衩穿。吃的又是什么呢?该吃稠的喝稀的,该喝稀的喝口汤,连一小块盐巴颗粒也砸开分几颗吃。可是他们俭而不勤,一到开春,米桶肉罐也都空啦,所以夫妻俩也总是闷闷不乐。

一天,舅公走来一看,哎哟哟,不对不对!怎么每个人都耷拉着脑袋呀?一问,哦,原来都发愁呢。他想了想,不觉哈哈一笑,把四个人拉到门口,指着正屋中间的匾说:“勤是摇钱树,难填无底洞;俭是聚宝盆,没余聚不成。勤俭兄弟匾,一字不能少,要勤又要俭,团结家业盛。”

两兄弟一听,连连称是,两妯娌也羞得满脸通红。于是舅公领着大家拆去隔墙,把匾洗刷干净,安放好。从此,兄弟俩齐心合力,既勤又俭,日子越过越好,后来人们就把“勤俭匾”称为“兄弟匾”了。

黑天送米

某村有两兄弟,成年后分别娶了媳妇分了家。时逢灾年,虽然两兄弟都过着半饱半饥的生活,但他们却很和睦,从不吵架。

秋天到了,哥哥称了一下米,心想:我的粮食不多了,一共只有十袋,但弟弟还要少,应该帮助他。

天黑了,哥哥背了一袋最好的米,向弟弟家走去。路上,他遇到一个人,不过由于天黑,看不清是谁。哥哥把米背到弟弟家里,放下了米,又急忙回家,准备再给弟弟背一袋米去。当哥哥回到家里一看,却搞糊涂了。他原来有十袋米,刚才背走了一袋,可现在还是十袋,一袋都没有少。他来不及多想,又背上一袋,向弟弟家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一个人,但因天黑,看不清面孔。哥哥回到家里,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他的十袋米,现在还是十袋,真奇怪!“要是这样的话,我给他背两袋去!”哥哥自言自语。

于是,他又顺着熟悉的小道,到林子另一头去了。这时,月亮出来了,照亮了小路。当哥哥刚走到半路,看到迎面又走来一个人,这人也背着东西。当那人走近时,哥哥认出来了,原来是自己的弟弟!

哥哥问:“弟弟,这么晚了,你还要上哪儿去?”弟弟反问:“哥哥,你这么晚到哪里去?”

两兄弟马上明白了,大家高兴地笑了。原来弟弟也决定帮助哥哥,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他们在同一时间互相给对方背米,所以哥哥的米才一直没见少„„

老二行医

有兄弟二人,老大饱读医书,成了医生,老二聪明却不学无术,只能种地糊口。

老大给人治病,总是被主家好酒好菜招待。老二呢,终日粗茶淡饭,爱吃不吃。

老二觉得不公平,就对哥哥抱怨道:“你不用出力,却净吃香喝辣的。我呢?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累个半死,也混不上口好吃的。”

老大说:“你眼馋,下次再有人求医,你去。”老二说:“去就去。”

第二天,果然有个人家的媳妇难产,来求医生。哥哥也有点怵难产的,就问弟弟:“你去?”

弟弟一声不吭,跟了来人就走。

老二到了病人家,看了产妇一眼,说道:“这个好治。”

病人的婆婆说:“快请先生开方。”老二说:“你们去拿一面锣来就行了。”

弟弟拿着锣,悄悄来到那产妇的窗外,冷不防“当当”地敲起来。产妇受了惊,一抽搐,婴儿竟生了下来。主人家大喜,连忙烫酒炒菜,让老二吃了个酒醉饭饱。

再说老大在家,心想老二去了也是白搭,人家过一会儿肯定还得回来另请他。谁知等到日落西山,只见弟弟骑在马上,由人家送了回来,而且喝得红光满面。

哥哥心中又惊又纳闷,连忙问弟弟是怎么看的病。老二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老大不明白:“敲几声锣能治了难产?”

老二洋洋得意地说:“你想想,连大人听到热闹都想往外跑,何况是小孩!”

上一页12下一页

The following error occurre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Please check the URL or contact the webmaster.

第四篇:五指兄弟的故事

五指兄弟的故事

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个家里吵个不停,原来是五指兄弟吵个不停,他们互相比本领,都夸耀自己本领最大,还说自己是天下第一。

这时,一个圆溜溜的皮球高兴地跑过来说“切!既然你们说自己本领最大,那谁可以把我举起来呀?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能!”。

首先上场的是大姆指,他自信满满地说:“我虽然是你们中最矮最胖的,但我是最壮力气最随感的,哼!我不信我抬不起它!”

拇指的话招来一阵嘲笑,不服气的是食指,他不服气地说:“你没试怎么会知道你能抬起来呢?”

“哼!一会儿你就知道了!”大拇指生气地说,:“你算什么东西,不就是一个废物!”

他先热身了一下,然后他用尽浑身力气把皮球抬了起来,可皮球太滑了,一抬起来就滑了下去。大拇指只好垂头丧气地下来了。

轮到食指了,他看完大拇指的表演后灵机一动:大拇指失败了,那我一定要成功!我自有妙招儿,嘻嘻嘻„„

他自告奋勇地上去了。他活动活动身子,表演个小品,就准备举皮球了。

他使劲一抬,“哎呀!”皮球再次落地。食指愁眉苦脸地下来了。

无名指指指点点地说:“你们真没用,真是猪一样的兄弟(而不是队友),哼!就看看我的表演吧!”

他轻蔑地走了上去,还耍帅了一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到正事了,他抬了一下,“呀!”,大家立刻往无名指那里看,大家流了一滴汗,原来是皮球又丢了下来。

最后,到小拇指了。

“咦!小拇指到哪儿去了?”食指惊讶地说。

“对啊!”其余的手指一起说。

大家一起找呀找„„终于小拇指出来了。

“小拇指你去哪儿了?”大拇指惊讶的说,“你是不是藏起来了?”

“对啊!你是不是藏起来了?”

“对呀,对呀„„”

“行啊,你们不要吵啊!我„我„我„„”小拇指低下了头。他想:大拇指他们都抬不起皮球,何况我呢!他越想越没自信。

最后,大拇指的一句话鼓励了他,他说:“你不试一试怎能知道是抬得起还是抬不起呢?”

小拇指鼓起勇气把皮球抬了起来,可调皮的皮球又滑了下来。

“对了,中指没试过呀!”食指才刚想起中指还没试过。

“对!”

“没错!”

大家议论纷纷,怎么他没有上台呢?

“我„„我之前在睡„睡觉,嘻嘻!”中指结结巴巴地说。

“什么!”大家惊呆了。

“嘻嘻,对不起了!”中指不好意思地说。

说来迟,那时快。没等他说完,他已经去抬皮球了。皮球还是滑了下来。

“要不你们一起试试能不能抬起我?”皮球高兴地说。

五个手指齐心协力地把皮球抬了起来。皮球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抬了起来。

“太好啊!”大家高兴地说。皮球也默默地笑了。

第五篇:他是陈寅恪的哥哥一群人的兄弟(范文)

他是陈寅恪的哥哥一群人的兄弟

“他是陈寅恪的哥哥、鲁迅的好基友、齐白石的提点者,也是他自己。”.::.1923年正月里一个普通的冬天假日,北京史家胡同24号院门口来访者络绎不绝。凌家大宅画室在等待着它的客人。凌叔华几十年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金色太阳殷勤地晒在画室纸窗格上,淡墨枯枝影子投在北平特有的银粉墙纸上,似乎是一幅李成的寒林图画在一张唐笺上一般幽雅。”那次来访的画家有: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王梦白、萧泉、齐白石、金拱北、周养庵和一个美国女画家穆玛丽。这是凌叔华“小姐家的大书房”沙龙聚会中的一场,却是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这些老画家普通的一场画会。今天史家胡同24号院已经成为了一个胡同博物馆,那场画会上的参与者均已作古。他们的风采余韵却存于不远处的中国美术馆。纪念陈师曾诞辰140周年的“朽者不朽”展览正在那里展出,囊括了陈师曾二百余幅画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厅入口

展览位于美术馆五层和六层,四层展区分为四大板块:“人文风俗”以《北京风俗图册》为主体,营造街景穿梭的观感,并遴选陈师曾其他人物画;“山川逸兴”集中展示陈师曾的山水画创作面貌,展场中间以相互借景和层层穿透的方式呈现其多组庭院写生与诗意山水小品;“朽木生花”展示其传世最多的花卉作品;“才艺博通”以文献、实物、图片喷绘或多媒体投影展出其书法、篆刻、漫画、画铜、笺画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六层展厅则以“沙龙雅集”为主题钩沉陈师曾生平、交友、著述,部分还原陈师曾与民国初年文艺界往来的艺术交往圈。展览掠影

走出美术馆,我们来看看陈师曾的“非艺术”日常。· 世家子弟也会被歧视 ·

右二陈师曾,左二陈寅恪,中间为祖父陈宝箴,祖父膝前为陈师曾儿子

1876年,陈师曾(陈衡恪)出生于湖南镇筸辰沅永靖道事署(今湖南凤凰县)中。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弟弟陈寅恪,舅舅俞明震,均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以今人的说法,他也算官三代、世家子弟。

陈师曾五岁丧母,后,祖父、祖母接过养育他的责任,晚上祖母搂着他睡觉,白天祖父教他识字训诂,陈三立写“老人顾视笑语,争寄于衡恪”。七岁到十岁,陈师曾便可以作檗窠书,丹青、诗文都已不错,祖父常常拿其作品向来往的宾客自夸。很多年后,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陈三立为自己的儿子撰写行状,说“余父忘其溺爱也”。陈师曾十五岁跟随尹和伯学画,交往请教的是著名画家胡沁园、王湘绮。相对应的,齐白石三十七岁拜王湘绮为师,四十五岁长沙拜访尹和伯,学习宋人杨补之双钩画梅之古法。而这些大家,陈师曾年少时已经开始与他们交往、深受其益。这是世家子弟的好处,近水楼台先得月,书、画、文的熏陶无处不在。世家子弟也会被歧视。江南陆师学堂时期,学堂总办是俞明震,陈师曾的舅舅,当时他寄住于此,虽然是读书人,与矿路学生一样都穿便服,但是却得了一个外号“官亲”。这并不是一个好称呼。直到矿路班毕业,选送日本留学,陈师曾也跟着自费出去,这个歧视才被消除。陈师曾留日时戏装照

陈师曾如何看待“世家子弟”这个称呼已不可考。但是陈寅恪曾在《乙酉冬卧病英伦医院》提过,他专门作序回忆当年与兄长陈师曾东游日本,上海遇到李提摩太,是李氏点评“君等世家子弟,能东游,甚善!”故诗中及之,非敢以乌衣自况也。这应亦是陈师曾的一个态度。: 古道热肠求画必应 : 陈师曾为人冲和散淡,古道热肠,不然教育部时期也无法与鲁迅做那么长时间的朋友。或许这一点还体现在他做齐白石的艺术推手、外人求画必应上。周作人开玩笑说是“大家都想慢慢再揩他的油”,但是那也得是那个被揩油的人乐意。陈师曾日本留学回来后曾在南通师范学校任教,王个砥曾经回忆过这段时期的陈师曾,“我堂兄调之曾经在师范学校里当过苦学生(就是不出钱的学生)。他告诉我说:陈师曾先生曾在该校执教,教的是博物。教课之余,作画吟诗,弄石自娱。向他求画的人很多,他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有人求他画一大幅,他两手从笔筒中抓起两支大笔,双手同时挥洒,片刻之间,一幅水墨淋漓的大葫芦就画好了。调之也得到过他书写的一张条幅,我看到过,那是一张写得比较工整的条幅。”

北平时期,索画人多,他倒也不吝惜。曾经为许寿裳绘墨笔芭蕉,“此清凉绿天荫,底或可为喘汗奔走之人作片时栖息地也。”

上海美专筹建新校舍,美专董事王一亭提议组织“古今名家书画展览会”,以售书画的收入作为建筑费用,得董事会采纳。以校长刘海粟的名义向海内名流张謇、郑孝胥、高剑父、陈师曾等致函征集作品。

陈师曾一口应承,“贵校事愿意极力帮助。请寄六吉棉料(四尺,即劈开寄来。)单宣纸(缶老常用此纸,价廉物美。)来,定即与梦白协力涂抹。”

展览中的《读画图》亦是涉及公益的一幅。画题中提到当年叶玉甫等人集京城收藏家所有,在中央公园展览七日,每日更换,共六七百种,收取的门票费用赈京水灾。陈师曾将现场记录了下来。此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此展览方拿出来。《读画图》纸本,设色,87.7cm × 46.6cm··· 文人风骨眼看底层 ··· 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里肯定文人画的价值,认为文人画必须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者具,或许这也是他世家子弟处。从祖父当年参与戊戌变法,这个家族对底层、对国家的关怀促他有一种责任感。看到这样的人来画《北京风俗》便一点儿也不奇怪了。《北京风俗》绘制的全是底层百姓,乞丐、掏粪工、洒水人、卖烤白薯的妇女、大街上专门收弃婴尸骸的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视角朝向普通人,这是陈师曾的可贵之处。

当然他的艺术手法也是上乘的,不仅是技法好,亦是擅观察。周作人曾专门撰文《陈师曾的风俗画》:年轻时,陈师曾和鲁迅同在北京教育部任职,经常邀集二三友人到绒线胡同西口的清真饭馆去吃牛肉面,从东铁匠胡同斜穿马路过去,路途没多远。一次,正好有结婚仪仗经过,陈师曾甩开大家,独自跟着花轿,一路跟一路看,几乎与执事相撞。鲁迅伙同他人开口便挖苦他,说师曾心不老,看新娘子入迷了,陈师曾并不辩解。事后,大家看到陈师曾画的《北京风俗图》,图中有吹鼓手、打执事。鲁迅等人这才明白他追花轿的用意。展览中《北京风俗图》之一:玩鸟

在此次展览中,《北京风俗》位于中心的位置。里面有一幅是一位丐妇,她蓬头垢面,衣服破破烂烂,裹着小脚,右手拿着布帚,左手拿着香烛,追着洋车乞钱。着笔处曲尽贫民情状。内里极热,或许才是大家都喜欢陈师曾的原因。:: 北京足迹鲁迅基友 :: 陈师曾出生在湖南,祖籍江西义宁,幼年、童年时期跟随祖父、父亲迁移。祖父担任湖北按察使时,他们曾长居于长沙,居住在唐朝刘蜕故宅中。祖父官署后有大园子园,有梅百余株。后又曾居于南京头条巷。

早年日本留学,最著名的室友是鲁迅。归国后于南通任职,寓居古刹通明宫。荒坟老木,杳无人烟。小楼三楹,陈师曾与其第二任夫人汪春绮居之。楼中,瓶花炉篆,超然绝俗。南通时期,他常往返上海,参加画会。

1913年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短暂任职,认识杨昌济(毛泽东岳父)。当年又去北京,任职教育部编纂,非官职。直到1923年继母病危,他返回金陵(南京),后染病。继母去世后,他又雨中市棺,一病不起,不及两个月便也撒手人寰。匆匆四十八年,陈师曾的北平时期是他的黄金十年。初来北平,曾居住在西城的亲戚家,后来居住在朋友张棣生新华街居所里,屋前有一棵老槐树,陈师曾称其“槐堂”。鲁迅当年有一个著名的笔名“俟堂”,便也源于此,据许寿裳讲当年鲁迅请陈师曾刻印:你叫槐堂,我便叫俟堂罢。当然俟堂还有它意,不便多述。槐堂

直到1920年仲夏,陈师曾方搬离槐堂,前往西城的裤子胡同。1949年,陈寅恪一家离开清华园,去了大嫂家居住。不知那时陈师曾的遗孀是否还居于此?陈师曾与鲁迅当年均在教育部做事,工作地点便是清政府学部。鲁迅带陈师曾去吃的和记牛肉面馆位于绒线胡同西口拐角处。估计是下班后,鲁迅一班同事去吃饭,顺路又去铁匠胡同溜达,才见识了陈师曾追花轿的趣事。有意思的是,1918年春节前,鲁迅、周作人、陈师曾、齐如山也曾去和记小聚。不知是不是那次他们曾聊起过往陈师曾的趣事,被周作人听下记录下来。1918年北大画法研究会成立前,陈师曾闲暇时间与鲁迅逛琉璃厂、见面的时间比较多。之后,鲁迅的重心放到了《新青年》,写文章。而陈师曾也更多地参与画会,包括陈半丁、齐白石、刘海粟、李毅士(画有《长恨歌画意》,今年NB亦有它)等等。在之后的岁月里,陈师曾的画家朋友圈还曾扩充到梅兰芳,教他画画。但是鲁迅却对“梅郎”并不感冒,李毅士很多年后绘制《长恨歌画意》,鲁迅还写过文章点评其人物屋宇器物,实乃广东饭馆与梅郎之流耳。大概是嫌其名不副实也。

《长恨歌画意》NB内页图

陈师曾1923年农历八月初七去世。那时他当年的好友鲁迅也遭遇着人生变故。1919年8月鲁迅和家人搬到新买的八道湾胡同11号。1923年8月,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鲁迅搬走,租住砖塔胡同84号。那年鲁迅日记里关于陈师曾的记录有两则:一则是陈师曾继母去世,鲁迅赙两元。一则十二月十二日,鲁迅得师曾讣,赙两元。

虽然五四前后的岁月里,两人渐行渐远,但是两人的友谊并没有彻底完结。陈师曾病逝后,故宫博物院编印《师曾遗墨》十辑,陆续出版长达两年,鲁迅逐期购买,直至购齐。鲁迅还保存有一张陈衡恪亲自撰文书写的《陈衡恪继妻王梅未墓碑》拓片。这是鲁迅的风格,外冷内热。

1933年,陈师曾去世十年。鲁迅与郑振铎编选的《北平笺谱》印行,序言中鲁迅专门提到陈师曾: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

陈师曾北京行迹当然不止于此,法源寺会齐白石、崇效寺看牡丹、约友爬八达岭古长城、谒明成祖陵等等,还有开头提到的凌家大宅。除了与鲁迅的交游,陈师曾游走、组织各种画会。“那时的画会,大都由几个收藏家,书家,画家折柬相邀,地点多是幽雅的园林与寺院。人数常是十余人,茶余酒后往往濡毫染纸,意兴好的,画多少幅,人亦不以为狂,没有兴趣作画,只管在林下泉边,品茗清谈,也没有人议论。”他们以各种名号组织雅集,为荷花庆生可以,苏东坡寿辰也是名头。

凌叔华在《回忆一个画会和几个老画家》详细叙述了有陈师曾、齐白石等人参加的一次画会。陈师曾艺术年表里,显示1922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陈师曾、齐白石一行人刚刚举行完庆祝苏东坡八百八十五周年的“罗园雅集”,雅集上,王梦白写一猪,陈师曾以竹补之,用东坡“宁 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事。而不到一个月后的,凌家大宅里的那次画会里,陈师曾专门为竹与猪配上了诗。凌叔华写: 几分钟后,肥猪画在竹子下走,陈师曾抢过笔来题字,大家围拢来看。只见他写道:“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亦不俗,莫如竹笋烧猪肉。”

王梦白擅长画猪,文章里开头,陈师曾久不见梦白,便吆喝“你这几天怎样又不到咸肉庄坐着哪!我打发人找了你几回都找不到,有几个德国人一定要我请你给他们画几只猪。”原来王梦白天天去梅宅,听戏,教梅兰芳画画,他的朋友便开玩笑:我看梅兰芳光学画画梅花、兰草也够了,何必巴巴的要学画什么牛羊,别把他自己沾染上猪肉味儿倒是不雅致。凌淑华

这是如梦的画会。不论这次画会是否与罗园雅集为一场,他们都已渐行渐远。凌叔华在《回忆一个画会和几个老画家》中说:我常想,师曾如再活二三十年,以他优越的诗书画根基加上他的好学,他是必然成为一代大师。他死时还未到五十岁,但吉光片羽已很为士林艺术界所珍惜了。

她曾经畅想有一天安安静静地重新坐在她北平的小画室内,会很愿意为这里几个老画家每人写一篇稍有风趣的小传。但是一切都已经不可能。凌叔华是在担架上被抬回来的(编注:1990年春天,弥留之际的凌淑华被担架抬回史家胡同的旧居)。那时她的胡同变成了幼儿园,孩子拍着手迎接着这个不认识的老人。胡同已非旧日模样,但名字没有变。朽者不朽,他们的画、他们想传递的东西还在。:·: 师友之间朽者不朽 :·: 陈师曾去世后,只剩下一百多幅画。他的朋友把画拿出来卖,打算凑起万把块钱的样子作为他家庭的善后。梁启超拜托徐志摩帮着询问,徐志摩给自己的大伯写信,劝其出钱购买几幅作品,“他画意与笔致,我觉得他是最有胸襟的一个画家。” 梁启超说:无论何种艺术,不是尽从模仿得来,真正不朽之价值.全在个人发挥创造之天才。此种天才。不尽属于艺术方面,乃个人人格所表现。有高尚优美的人格,斯有永久的价值。试看过去美术家,凡可以成为名家,传之久远.没有不是个人富于优美的情感。再以艺术发表其个性与感想。过去之人且不论。如今有此种天才者,或者甚多,以所知者论。陈师曾在现代美术界,可称第一人。凌叔华写:清癯有学者风度,虽在日本留学甚久,却未染日本学生寒酸气。虽是士宦人家生长,父亲又是有名诗人陈散原,但是他的举止言谈都很谦和洒脱,毫无公子哥儿习气。谈话很饶风趣,他的故事很多,大约书也是他读得最多。吴昌硕刻印:朽者不朽。这都是陈师曾。陈师曾自画像

但又不全是陈师曾。他与继母接连去世,陈散原老先生为他们撰写的墓志铭、行状都极其克制。他与陈寅恪之间也并未留下更多的文字资料。但是有一个画页是跟陈寅恪相关的。1913年他曾作花卉山水册页八开,其一为挪威海峡之景,款题:“庚戌六月弟寅恪游挪威海峡,是时盛夏,犹有积雪,因以影片寄观,临写于此亦当卧游。衡恪记。” 这应是兄弟日常?

陈师曾如何看待自己呢?或许1922年他曾经做的那一个梦最有代表性。他在《偶述》里写,某一天与李藻荪聊天,谈起他的老师吴昌硕。当时吴昌硕七十九岁,比陈师曾大三十二岁。如果陈师曾到吴昌硕的年纪,画作会怎样。当晚,陈师曾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似乎给他看一个册子,上面记载着年岁,生死簿般,有他的年谱。但是翻到七十三岁上,却写着“天池物化”。天池是徐渭的别号,难道自己会也是寿止七十三岁?第二天去到另外一个朋友罗复堪那里,他的朋友翻检《画史汇传》,发现徐渭卒年七十三。这个梦是否是巧合呢?陈师曾写诗自陈:书画诗文自等差(自注:青藤尝自谓其书第一、诗

二、文

三、画四),奇情信道有天池。吾今游艺将何次,七十三年或可知。七十三年亦自喜,墨池游戏即天池。君之第四吾之一,博得头衔老画师。

徐渭书诗文画亦是俱佳,陈师曾也是,只是陈师曾的四个排名并非如此,或许到得那时会画第一,博个头衔老画师。可惜命运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1923年九月十七日,陈师曾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截至12月20日,我们都可以去中国美术馆看陈师曾的画。“朽者不朽”展览现场文字:刘杰摄影:张航 李惟祎.::.读库笔记本《北京风俗》(陈师曾册页,文人画,烟火气)开本大小:160×200毫米页数:160定价:35元

*从下周一开始,可在展览现场购得《北京风俗》《长恨歌画意》两本NB

下载关于哥哥的作文:兄弟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哥哥的作文:兄弟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故事:两兄弟爬楼(范文模版)

    故事二:两兄弟爬楼 一对兄弟家住在80层。他们旅行回来,却发现大楼停电了!兄弟俩背着大包小裹非常发愁,俩人商量决定无论如何也得回家,于是开始爬楼。爬到20层时,他们觉得累了。哥......

    365夜故事(一)_兄弟三人

    从前有兄弟三人,一同出外去找活儿干,他们来到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口。这家的主人是一个又矮又胖的富人,他挪动着两条短腿来到三兄弟跟前:“你们从哪儿来?闲坐在这里干什么?”老大说:“......

    兄弟的故事(小编整理)

    2007年09月20日19:04 SMG《真情实录》 SMG《真情实录》2007年9月18日播出“谁是我的儿子”,以下为节目内容。 家住浙江宁波的男孩陈吉今年开学上初三了,按说面临升高中,学习的......

    兄弟之间的约定故事

    约定的意思大概是经过商量而确定的事,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世界上的事本来就没有什么确定,否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兄弟之间的约定故事,兄弟之间的约定故事1放长假前,我......

    哲理故事:扁鹊三兄弟

    哲理故事:扁鹊三兄弟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

    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故事

    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故事 舜为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故姚姓,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舜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

    《采集故事的兄弟》读后感作文 (精选5篇)

    大家对格林童话可能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故事是从哪儿来的,《采集故事的兄弟》读后感作文。我从儿童百科全书里却找到了答案,他们采集故事时是很辛苦的。现......

    不准打我哥哥故事

    刚上小学的年纪,每到放学,我总喜欢拖着弟弟,偷偷摸摸溜到国小的沙坑玩沙。有一天,在这个有欢笑有汗水的沙堆中,发生了一件令我毕生难忘的事。那是一个比我高一个头的小子,大声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