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哈姆雷特.
浅谈《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比较熟悉的一本剧作品了,以前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一遍了,也看过很多相关的影视作品,像是那个电影《哈姆雷特》以及中国的那个类似于《哈姆雷特》的《夜宴》。所以对这个比较熟悉了。
本学期选修了《西方戏剧选讲》,所以又重新读了一遍《哈姆雷特》,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即使是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读也是不同的哈姆雷特。
首先我说一下哈姆雷特的大概故事情节吧。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读书时,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雷特,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通过父亲的鬼魂,叙说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为父报仇,这时叔父国王克劳狄斯,开始对哈姆雷特产生了怀疑。在大臣波洛涅斯的策划下,利用其女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雷特两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前去打探,都被哈姆雷特识破。哈姆莱特利用剧团在宫廷演戏的机会,准备杀死国王。结果他误杀了情人奥非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疯癫自尽。国王乘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计用毒剑刺死了哈姆雷特,该剧的结尾,哈姆莱特、国王、王妃、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其中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卖傻等情
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与动作可言,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群中间,几乎和他们休憩相关,祸福与共。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几百年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有莫测高深的光辉典型的人物形象。
要充分认识和正确评析本剧的中心人物,必须全面照顾他的性格和环境相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
实际上,哈姆莱特的尴尬在于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比坦特鲁斯更难堪饥渴,比西绪弗斯更枉费心力.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给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红嫩绿的昂贵的花瓶里.”在哈姆莱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相反而又相成,以致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密致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一下,其实哈姆雷特这种人他或许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人,哈姆雷特的变化过程也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反思,是任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的。当我们在幼年、童年、没有踏入真实的社会中的时候我们是无所畏惧的,所谓的“无所知无所畏”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时候的我们,这时的我们还不知道江湖的险恶,不明白人世的纷杂,我们只是想仗剑天涯,煮酒江边。我们尚还年幼,我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还年轻。
当我们慢慢长大的时候,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我们能够看懂一些世事无
常,我们能够理解一些人生的无奈与悔恨,我们开始明白的太多太多。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极力的思考,去感悟,我怕们会有一点的伤心。但是我们在这个时候是比较敏感与心萌动的时代,也仍然保留着童年时代的那颗童心,对有些事情仍然抱有美好的憧憬,当事情的结局不如自己的梦想之中或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是自暴自弃,那时周围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的丑恶与讨厌,让我们觉得个社会、世界是特别的残酷,认为自己太无辜有想逃避现实的念头。
当我们经历了一些残酷的事情之后或之时,我们开始变得世故,变得有些畏首畏脚了,我们怕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存在,我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甚至是自己,人生对我们来说他扯淡,人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遭难的过程,我们开始变得犹豫,到头来只是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有时我们错过了机会反而还会给我们自己找借口以此来摆脱我们的内心的失望与空虚,更会以此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无奈与清白。在我们考虑不周全或鲁莽的无奈的行动失败之后仍然还会给我们自己找种种的借口以此来完善自己的面目,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反而到头来只会弄巧成拙。
其实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莎士比亚用自己的笔写出了我们最最真实的存在,莎士比亚用一个哈姆雷特写出了我们所有人最脆弱也最可悲哀的一面,所以他成功了。
《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经典对白如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独白是哈姆雷特王子发现母亲和叔叔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且两人早有奸情之后的。此时的他痛苦、疑惑,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自杀更好,可又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所以在这段独白里,他非常犹豫,思考着是该“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是应该“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也就是活着,忍受生老病死和人世的不公;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And by opposing end them?),也就是自杀,一了百了?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哈姆雷特的内心是极其不平静的,到底是为父报仇还是就此罢休?到底是选择这样忍气吞声苟且卑贱的活下去还是捍卫真理,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也就是到底是生存还是灭亡?
《哈姆雷特》是产于中世纪后期,对于社会颠倒混乱的批判,呼唤理性回归,建立新的社会道德与人文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符合当时文艺复兴的思潮。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虽然他在剧中一出场就是一个身著黑衣、一脸肃穆的忧郁王子,但“剧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个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的快乐王子,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世界倏然改观: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践登王位;父母亲的爱情理想又
为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纷纷向新王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仅仅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难就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使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严峻的现实中,他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人文主义者过于推崇个人的力量,这使得王子哈姆雷特看不起一般民众,嫌弃“一个平民也敢用他的脚趾去踢痛贵人的后跟了。”尽管国王曾经担忧哈姆雷特在民众中的威望,海盗也给了他应有的尊重和帮助。但哈姆雷特不可能“堕落”到像雷欧提斯那样率领暴徒攻打王宫,在暴徒的山呼万岁中登上王位。因为,这距离他心目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太遥远了。只有到了十九世纪,我们才看到如雨果、狄更斯等伟大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下层平民百姓攻打王宫、教堂、监狱的情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文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在于“人”!高贵文雅,纯洁优美,勇敢坚强,兼具热情和理智,拥有平等和尊严。但在残酷的现实中,人性是那么邪恶,那么卑鄙;那么脆弱,那么善变;那么孤独,那么……“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但忧郁的哈姆雷特毕竟没有丧失人文主义对“人”这个“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信念,而且为这个永恒的信念献出了生命。这个信念就是我们一代代人活着而且奋斗的理由。
然而哈姆莱特的行动和语言表明了他是一个刚强的热血青年。在与鬼魂对话时说:“赶快告诉我,让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一个“飞“字,说明了他的复仇心切。”如果我不去剪除这一个戕害天性的蟊贼,让
他继续为非作恶,岂不是遭受天谴吗?表明了他的复仇决心,哈姆莱特对自己的复仇速度是不满意的,他曾多次责备自己行动的迟缓,“啊,复仇!——嗨,我真是个蠢材。”“鬼神都在鞭策我的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得的了。”这些自我责备说明了他复仇的决心和急切的心情,一个柔弱的人是不会对自己进行自我谴责的,哈姆莱特的自我剖析正说明了他的刚正不阿,剧本最后的比剑一幕,哈姆莱特早就看穿这一阴谋,但是他能够坦然看待这一切,他说:“我们不要害怕什么预兆,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只有一个勇敢者才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一个柔弱者怎么能够看得开这些呢?
总之,哈姆莱特不是一个软弱、犹疑者,各种原因使他的复仇行动一再拖延,各个方面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思想者和刚强者。最后就让我说说莎士比亚这个人吧: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对文学界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难怪他的朋友、著名的戏剧家本〃琼孙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2011级预防三班佘波
学号:11312087
2012年4月27日
第二篇:哈姆雷特范文
《哈姆雷特》阅读练习题(教案)
一.填空题
1.落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3.《哈姆雷特》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该剧有三条复仇情节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为主线,因而本剧又名《王子复仇记》。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雷特和奥菲莉亚之间的不幸爱情;哈姆雷特与霍拉旭之间真诚的友谊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雷特友谊的背叛;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
4、哈姆雷特提出了一个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本剧最为大家熟知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5.哈姆雷特最终与雷欧提斯比剑中毒后,和弑君夺位的野心家克劳狄斯同归于尽,王后则误饮毒酒而死。
二.判断题
1.“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对男女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肯定。(错)
2.克劳狄斯对王子的疯病充满怀疑,于是派出哈姆雷特曾经的朋友去打探虚实,但哈姆雷特从未当他们是朋友,当面拆穿了他们的谎言。(错)
3.看了《捕鼠机》后,克劳狄斯煞有介事地跪地忏悔,哈姆雷特从他背后经过却犹豫不决,错过了最好的复仇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对)
4.剧本最后写到哈姆雷特潜回王宫,路经墓地时,听见两个掘坟人的对话,从这段对话可以反衬出贵族的道貌岸然。(对)
5.当看到掘坟人扔出一个骷髅, 哈姆雷特想:不论他或她生前是富贵或贫穷,是好人还是坏蛋,死后只好给人们当木头一样抛着玩.说明他已看破红尘,看透了生命的无常。(对)
6.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是出于父仇子报的封建观念,而不是出于铲除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错)
三.选择题
1.下列有关《哈姆雷特》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哈姆雷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杀死叔父,并最终在宫廷决战中中毒剑身亡的故事。
B.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故意装疯,疏远了心上人奥菲利亚,后来又误杀了奥菲利亚的哥哥,以致痛苦中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
C.《哈姆雷特》全剧共五幕二十场。最后一场全剧达到高潮:哈姆雷特中了剑毒并用毒剑刺中了篡位的叔父,王后也误饮毒酒身亡。
D.哈姆雷特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复仇悲剧,而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了的性格悲剧。而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下面是对剧本《哈姆雷特》情节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姆雷特为报父仇,为了“重整乾坤”,同以克老迪斯为代表的宫廷集团展开一系列斗争。
B、哈姆雷特面对整个封建集团,他势单力薄,孤军奋战,不得已才装疯卖傻,斩断情丝,以免使自己的恋人卷入复仇的旋涡。
C、剧本通过对宫廷腐朽生活的描述,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权和新兴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D、剧本真实的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矛盾,突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9、有关莎士比亚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
B、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大都是悲剧。
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李尔王》。
D、莎士比亚的悲剧深刻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10、有关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奥菲利娅眼里,哈姆雷特曾经是个高贵而伟大的人,奥菲利娅为他的发疯而深感痛惜和伤心。
B、人的尊严和理性是哈姆雷特的追求,作者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
C、哈姆雷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把这种探索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因而他的探索总是个体行为,没有取得他人的支持。
D、来自宫廷的过大的压力迫使哈姆雷特放了复仇的愿望,从而变得忧郁厌世,最终发疯。
二、阅读训练:
?
(一)阅读下列段落,然后回答问题: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①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②;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③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奥菲利娅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11、对①处“生存还是毁灭”中的“生存”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B、甘于久困于患难之中。
C、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D、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
12、②处的“这个缘故”指的是:()
A、要是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自己的一生,那么谁都不愿意忍受人世无涯的苦难。
B、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C、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D、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
13、③处的“所不知道的痛苦”指的是:()
A、在烦劳的生命的压力下呻吟流汗。
B、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C、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D、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
14、对这段独白所体现的哈姆雷特的性格形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段独白揭示了哈姆雷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个性。
B、造成哈姆雷特软弱迟疑性格的原因是:一方面,克劳迪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势力非常强大,哈姆雷特想“重整乾坤”面临着重重困难;另一方面,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常把探询社会出路转变成摆脱个人的精神痛苦,体现了他身上的局限性。
C、哈姆雷特想“重整乾坤”,但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预感到自己无法胜任历史的使命,因而精神上变得极端痛苦。
D、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热衷于空想,对从事社会实践则不太感兴趣。
15、奥菲利娅来此和哈姆雷特见面的原因是:()
A、受克劳迪斯等人的欺骗,来此探听哈姆雷特是不是真疯。
B、奥菲利娅自己也很想知道,哈姆雷特病成什么样子了。
C、因为哈姆雷特疯了,奥菲利娅来和他解除恋爱关系。
D、想利用自己在哈姆雷特心中的特殊地位帮他恢复原状。
(二)阅读下列这段文学评论,然后回答问题:
如果说古希腊悲剧可以称作是一个把身居高位的人引向死亡的异乎寻常的灾难的故事,那么整个莎士比亚剧作中,人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灾祸是不可避免地来自人们自己的行动,而这行动的起因则是由他自己性格决定的,所以有人说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哈姆雷特》就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哈姆雷特作为剧中的悲剧主人公,其性格是相当复杂的。这性格的突出表现就是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他的犹豫,他的忧郁,他那穿透力极强的想象力,我们都可以活生生的感受到他的独特。世界上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但一百个人眼中却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不正说明他鲜活复杂的个性吗?在世人的眼里,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①自己却认为:“我的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丧服、难以吐出来的叹气、象滚滚江流一样的眼睛、悲苦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的情绪„„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姆雷特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使他具有了强烈的个体自主意识。而这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悲剧的诞生。
强烈的个体主体自主意识推动西方悲剧主人公追求较高层次的境界或是维护自己心目中和谐的伦理理想②。哈姆雷特起先是个乐观的王子,对世界和人类的美好希望,对朋友和下属的平和仁爱,对事物的敏感和寻思,他曾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智慧上多么象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父亲没死的时候,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父亲的突然去世和母亲的迅速再嫁,而且嫁给一个杀父仇人,他心目中的人伦理想破灭了。“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一个快乐王子最终成了忧郁的复仇王子。他该如何行事?他犹豫,动摇并驻足于无尽头的思考,此时似乎表现得意志薄弱。他骂自己:“我真是个蠢材!我的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象个一个下流女子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的了!”他的个性不允许他这样犹豫下去,别林斯基说:“哈姆雷特本性是坚强的。他那辛辣的讽刺,刹那间的忿怒,他和父母谈话时的狂暴的语言,他对叔父的傲慢、鄙视、和毫不隐讳的憎恨──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精力和博大的心灵。”哈姆雷特最后知道了永远活在犹豫怀疑之中是不可能的,“生存还是毁灭”必须择其一。是苟活在这混乱象监狱一样的世上,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他犹豫过,徘徊过,但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了他所钟爱的美妙理想。
(节选自《悲剧之现:张扬或内敛——<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中的悲剧精神比较》作者萧云疆)
??、①处所引用的这句话,在原作中是谁说的:(?)
A、克劳迪斯B、奥菲利娅
C、波洛涅斯D、乔特鲁德
17、作者认为哈姆雷特是性格悲剧的典型,原因是(多项选择):()
?、哈姆雷特性格是相当复杂的,突出表现就是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
B、哈姆雷特总是追求较高层次的境界或是维护自己心目中和谐的伦理理想。
C、可是父亲的突然去世和母亲的迅速再嫁,而且嫁给一个杀父仇人,哈姆雷特心目中的人伦理想破灭了,一个快乐王子最终成了忧郁的复仇王子。
D、哈姆雷特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复仇的使命,杀死了杀父仇人。
18、②处哈姆雷特“追求较高层次的境界,维护自己心目中和谐的伦理理想”体现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划分下面这句话的句子成分:
他那辛辣的讽刺,刹那间的忿怒,他和父母谈话时的狂暴的语言,他对叔父的 傲慢、鄙视、和毫不隐讳的憎恨──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精力和博大的心灵。
20、对这段文字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分析了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种种矛盾冲突,指出他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
B、这段文字分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发展的历史,指出他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了他所钟爱的美妙理想”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
C、这段文字分析了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的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个性的生成原因。
D、这段文字着重分析了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但一百个人眼中却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第三篇:哈姆雷特读后感
读《哈姆雷特》有感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选择和告别。
呱呱落地时,告别的是母亲温暖的子宫;异地求学时,告别的是无比熟悉的家乡;坚守正义时,告别的是人性的丑陋与邪恶。当哈姆雷特举起了想要复仇的剑时,他便与过去的天真纯洁做了彻底的告别。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在彷徨和无奈中选择了独自前行,也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当生命被仇恨裹挟,当命运遭遇背叛,当他善良单纯的灵魂在幽暗的宫殿里受尽煎熬时,哈姆雷特选择找回真相,选择不顾一切,选择殊死斗争。在杀父仇人面前,哈姆雷特是清醒的;在屈辱生存和复仇的夹缝中,他也是清醒的。
他也曾是天真少年。在“这个上帝创造出的世界”面前,哈姆雷特没有任何心机,灵魂一尘不染。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悲痛到怀疑人生,所以当叔叔在宫廷里摆上盛大的婚礼时,他会身着黑色丧服,似鬼魅般出现在一片暖色调的喧嚣中。在见到父王鬼魂后,他得知了真相,又在戏中戏中证实了叔叔的罪大恶极,如此沉重的打击更加加剧了他对宫廷乃至整个社会的失望和迷惘。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他的愤怒使他扬起了手中的利剑,但人性的善良让他又倍感彷徨。是复仇,还是去谅解?他似乎没有做出选择。这样一个被罪恶充满的世界里,让他这样一个自身也不能免于罪的人去复仇,是不可能实现所谓正义的,哪怕只是世俗意义上的正义。虽然他知道,出于荣誉和伦理,他必须复仇。一再显现的鬼魂也不允许他无限拖延下去,但他心里从未把杀死克劳迪亚的行为与正义联系起来,甚至对复仇的使命感到恐惧和憎恶。复仇是无法逃避的命运,却是无意义的。无论选择哪一种,一切都不会再回归从前。活着是一种痛苦,但对死亡又怀着绝对的畏惧,这个无法逃避的难题背后,使更多难解的隐喻。由于他找不到一种坚定的正义信念支撑自己,才导致他对未来的看法变得极度悲观,最终还是在毒剑和毒酒的刺痛下做了最后的抉择。皇后乔特鲁德的悲剧性在于她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身不由己。老国王被暗杀她本无罪,作为女人,她面临着两种抉择,在被黑暗包围的宫闱中孤独守寡,随时有被陷害的危险;或是寻找新的依靠,重新在象牙塔顶尖站稳脚跟。而作为一个母亲,为保儿子哈姆雷特周全和他的王位继承权,她就只有一个选择——在男性社会里委曲求全百般迁就。她对哈姆雷特的柔情是真挚的,她真切地希望儿子能留在自己身边,她为儿子的突然疯癫而心急如焚。当克劳狄斯劝她放下毒酒时,她却从容地说:“我要喝的,陛下,请您原谅我。”这句带着悔恨与对儿子歉意的回答不禁让人有些心疼。柔弱而勇敢的皇后,面对哈姆雷特的斥责和侮辱,面对自身的道德空虚,无言以对的背后是难以启齿的悔恨。她的人生不是在决定自己的喜或悲,而是在无数种不幸中,被动地选择了一种阐述的方式。
奥菲丽娅的选择最让人惋惜,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社会地位的不均,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庸品。她们没有自我,没有理性,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尽管奥菲丽娅和哈姆雷特彼此深爱,但她从来都没有做出过自由选择。任何事情都要汇报给父亲和哥哥,还要听从父亲安排来欺骗心爱的人。这个未经风霜的少女受不住情人的疯和父亲的死这一连串打击,于是也含着痛和遗憾回归了大自然,带着诗意死去。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选择的游戏。一群对抗命运的人,始终逃不过命运的铁拳,没有什么能够被改变,这种发自内心的嘲讽般的无奈,依存于所有人身上,也许这才是人类最大的不幸之处,只有当死神的阳光投射在他们冰凉的尸体上,那一刻,便是真正的理想和解脱。
命运既可以让你拥有阳光般的温柔,也能够使你像魔鬼一样狰狞可怖。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看清脚下,做好选择,过好余生。
第四篇:《哈姆雷特》论文
《 哈 姆 雷 特 》
课程名称:莎士比亚戏剧选读
授课教师:胡文成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2班 学号: 20120157 姓名: 赵鹏鹏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班
20120157赵鹏鹏
选题:
有众多评家把哈姆雷特迟迟下不了决心为父雪仇归咎于他天性的软弱、忧郁或所谓的“恋母情结”,而这些最终成为酿成他个人悲剧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观点在何种程度上削弱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Some critics have attributed Hamlet’s hesitation to avenge his father to his weak character, his melancholy or his Oedipus Complex,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is personal tragedy.To what extent, does such an opinion weaken the profundity of this play?)论文:
哈姆雷特的悲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悲剧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其性格因素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认为造就哈姆雷特如此性格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所以性格因素并不是全部。而且我认为莎士比亚这样安排哈姆雷特的形象也是巧妙的一笔,软弱、犹豫的性格恰恰是对社会不满的反应和无奈。“性格因素酿成哈姆雷特个人悲剧”这样的观点不仅没有削弱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反而会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这样就会使《哈姆雷特》更加有内涵,可读性更强,反而增强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
要清楚为什么哈姆雷特的会有这样的性格和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首先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写作背景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在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
第二部分:故事梗概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班
20120157赵鹏鹏
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欲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抵消,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罪孽多半是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的,这样还算是报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 …”从这一段哈姆雷特内心的争斗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的犹豫和懦弱,也可以看出中世界宗教色彩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还是比较强的。哈姆雷特的叔父,当今的国王,克劳狄斯,位居国王的地王,再加上他是一个狠毒、奸诈的小人,杀他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他对哈姆雷特已经起了疑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戒心会越来越强,更有可能找个机会除掉哈姆雷特,而哈姆雷特错失了这个绝好的报仇机会,为本局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2.报仇方式的不当
由于当时的环境所迫,导致哈姆雷特过于谨慎,杀父之仇只有他和两个好朋友知道,而他的复仇计划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我个人认为,哈姆雷特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王子的身份和自己父亲生前的一些人脉势力,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回王位、保护母亲,之后再寻找机会除掉克劳狄斯为父亲报仇,效果可能会更好。即使使用暴力的方式,也应该像挪威的福丁布拉斯一样,组织自己的军队,形成自己的势力,这样才能与奸诈的克劳狄斯相互抗衡,才有机会为父报仇。而哈姆雷特选择“一对一”单挑的方式报仇,对手是国王,是个奸诈的猛虎,而哈姆雷特阅历还浅,身上心里的压力又巨大,这样的方式实在是以卵击石。3.报仇对象的奸诈
克劳狄斯设计杀兄夺嫂,用想尽办法把王位揽入怀中,想办法利用雷欧提斯除掉哈姆雷特,可见这是一个无比狠毒、奸诈的小人。而哈姆雷特年纪尚轻,阅历尚浅,两个人完全不在几个起跑线上。克劳狄斯位居国王的位置,保卫甚多,想出掉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在哈姆雷特设计演出戏剧之后,克劳狄斯对他的戒心更加强,正面报仇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英格兰王啊,丹麦的宝剑在你的国土上还留着鲜明的创痕,你向我们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2班
20120157赵鹏鹏
谋,暗算与残杀,这些是违背哈姆雷特善良纯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复仇的使命所必须的。处在人生中花样年华的哈姆雷特本应该享受王子的荣华富贵和恋爱的甜蜜,但是现在他背上了沉重的复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满仇恨,整个人也变得郁郁寡欢,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渊。
这些种种的不幸和苦难都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表达了莎士比亚的强烈不满和愤懑。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形象,就是想把社会的黑暗和丑陋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把社会怎养扭曲人的天性表现的更加酣畅淋漓。
总而言之,我认为“性格因素酿成哈姆雷特个人悲剧”这样的观点不仅没有削弱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反而使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得到了提升。
第五篇:哈姆雷特读后感
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语,它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一词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读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就会有亚里士多德的感受,感受到的是悲剧的美丽与伟大,莎士比亚所塑造的每个人物每一幕都那么每句话都有着戏剧的崇高。
这复仇的火焰源起于国王的阴谋。克劳狄斯国王为了争夺先王的王位、王冠与王后,竟不念手足之情将毒药倒入先王的耳腔,谋杀了先王,得到了一切。国王所编的谎言使鬼魂迟迟不能消散。于是,哈姆莱特王子决定替父报仇,安息游荡人间的鬼魂,因为他多次错过机会,最后虽然杀死了国王,却也死在了同样是替父报酬的雷欧提斯的剑下。
爱情的忠诚与背叛或许是复仇的另一大因素。哈姆莱特也曾想大声唤醒这个背叛了父亲的王后,让王后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错。在击剑中,她代饮毒酒而死去。王子虽然在复仇的时候曾让奥菲莉娅万般伤心,然而,在心上人即将下葬的时候,他也曾止控不住心中的悲伤,伤痛不已。即使是复仇的不得已也不能掩盖王子对奥菲莉娅的忠诚、纯洁的爱!
从罗森克兰兹与吉尔登斯吞反复无常的探密与告密中,足以见证这两位从小与哈姆莱特王子一起长大的朋友是如何利用他们与王子之间的交情来换取国王与王后的嘉奖,或是加封爵位,或是赏赐珍宝,而得到的一切有一份真诚的友谊中的信任重要吗?霍拉旭虽是个军官,但却在哈姆莱特将要面对未知的危险,对话鬼魂的时候不撇下王子一个人逃走,而是尽自己的力量拉住王子。复仇时他始终没有违背对哈姆莱特王子许下的诺言,只字不提所看到的一切。在哈姆莱特临终之前,他也曾想喝下剩下的毒药,与王子共长眠„„哈姆莱特与霍拉旭之间虽是军臣间的忠心耿耿,但更多的是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心中的那堵友谊之墙!
波洛涅斯有一对拥有高尚美德的儿女,然而他自己竟是如此得虚伪,为讨国王、王后的欢心,他不惜出卖女儿的珍贵爱情,他在国王、王后与王子之间油腔滑调,故做媚姿,最后因偷听王子与王后的对话,惨死在哈姆莱特王子的剑下。他的爱管闲事与虚伪不也折射出人性丑恶的一面吗?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哈姆莱特是什么人?
毫无疑问,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王子。但他同时又是威赛克斯的化身,他是疯子、是死神,是思想者、是实干家,他是厌世者、是伤感派才子,是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