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岳霖《论道》
金岳霖《论道》
乍看起来,金岳霖似乎与“国学”相距甚远。不是么?这位“西学”(逻辑与知识论)功底甚好的哲学家不仅以研究分析哲学见长,写了洋洋七十万言的《知识论》,而这种分析研究的方法向来为中国传统国学之异数。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印象。《知识论》虽然讨论的是西方近代以来“时髦”的“知识论”问题,但要知道,他的“知识论观点”,其实是深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的,比如说他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而他的生活方式的奇特与人生态度之脱俗,正如冯友兰所说的那样,与其说是追求“时尚”,不如说更多地是魏晋名士派头的。而假如再深入观察一下,可以发现,他强调哲学家的学问与他的人格合一,这种看法不仅相当传统,而且不折不扣是中国式的。
然而,真正体现金岳霖的中国情怀的,还是他的《论道》一书。
金岳霖在谈到《论道》的写作构思时说:“关于道的思想我觉得它是元学的题材。我现在要表示我对于元学的态度与对于知识论的态度不同。研究知识论我可以站在知识底对象范围之外,我可以暂时忘记我是人。凡问题之直接牵扯到人者我可以用冷静的态度去研究它,片面地忘记我是人适所以冷静我底态度。研究元学则不然,我虽可以忘记我是人,而我不能忘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不仅在研究对象上求理智的了解,而且在研究底结果上求情感的满足。”(《论道·绪论》)这段话表达了金岳霖对于形而上学的见解。这种对于哲学的看法,可以说是真正接续上了中国哲学的传统。虽然对于形而上学的理解是中国式的,然而,对于形而上学问题的探究方式,却是中西合璧或者说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的。这种中西合璧的方法,也就是他所说的“旧瓶装新酒”。
今天,再回过头来看《论道》,可以发现:它的方法论意义要远大于它的哲学观念 的意义。就哲学观念来说,它是以新实论为依归的,将宇宙本体——“道”视之为“式—能”。这可能是沿用了西方新实在论者关于共相,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因”、“质料因”的提法;这种哲学观念仅只是哲学史上的一种见解,并且在今天看来并不十分新鲜。然而,金岳霖在这本书写作过程中自觉运用的“旧瓶新酒”方法,却断然不会过时,并且到今天愈来愈显示出其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而从方法论上看,对于中西哲学的融合,不是采取“新瓶旧酒”,就是采取“旧瓶新酒”。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其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因为“旧瓶”与“新酒”的关系,容易被理解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形式与西洋哲学的内容的关系。说到对于传统哲学的继承,要继承传统的有价值的思想观念,这一做法容易理解,怎么说还要继承或者采纳古人的名词或者术语呢?其实,从诠释学的观点看,任何名词与概念的使用,都不仅仅是形式或工具意义上的,而具有实质性与本体论的含义。就是说,一旦使用某个名词或术语来表达对于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就必然会由于这个名词或术语的使用而带有某种认知上的“前见”,从而影响甚至制约到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从这种意义上说,“旧瓶新酒”其实也就是“新瓶旧酒”。它们两者不能截然划分,而是在方法论上相互补充或平衡。然而,作为哲学方法论的类型,我们发现,这二者的确又有很大的区别。就是说:“新瓶旧酒”更多强调的是对于传统哲学内容或观念上的继承的一面,只不过这种对于传统的实质性继承考虑到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采取了新的路与形式;而“旧瓶新酒”恐怕更多地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于外来思想观念的吸取与接纳,而为了更好地吸收外来思想观念则必须使它能与传统相衔接。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构成中西文化交汇与碰撞这一大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与环节。也正因为这样,《论道》一书与冯友兰的《新理学》一样,应当被视为当代“新国学”的经典:它们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的现代转型来说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
第二篇:国学论道
『国学论道』[国学经典]一个老者读出来的《道德经》,老子是我国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生前是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年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一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一是2500年来人们不断地在研究它,更为神奇的是,我听一位老者说,2012年后我们将会读到一本更为神奇的道德经。我曾经向这位老者请教,2012年后会是怎么个神奇法?老者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老者给我说了几句,令我当时是五雷轰顶,那叫一个震惊呀!这是三年前的事了,因为当时老者在向我透露时一再交代我时机不到,不可让外人知道。所以三年来这个秘密一直压在我的心底,很少向外人透露。现在想想再有两年就是2012年的12月*日了,我再三恳请老者,老者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今将老者三年前告诉我的一部分话,告知天下,坐等2012年验证。希望能引起2012吧高人们的指点,说白了我对老者的话只是震惊,还真不完全理解.第一次“老子是怎么说的道生万物呢?”
老子原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传统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是“无”,“道”生“有”“有”生“万物”这里的有及是“一”,“一”生“二”,“二”生“三”注这里的“三”不是指的数字三,在古代三可以代表很多。“一”是阳,“二”是阴,阴阳和合生化万物,也就是“三”生万物了。
万物,负阴,而,抱阳,很多人都容易理解错,这里代表的是万物阴阳之气和合,才能朝气蓬勃,生生不息。也说明了万物是离不开阴阳的,缺少阴也不行,缺少阳也不行。人也是一样,头乃阳,对立脚为阴。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二次、老子说的道的内容是什么吗? “道可道,非常道”,地球人都定论了的“道可以说,但道是说不清楚的”,这个还要叫我回答。我为了想嘲笑他,就反问他:“老子道德经第一句话不就说了嘛,‘道可道,非常道’,怎么这还会有错?”不料老者笑笑说:“是呀,这个当然又错了。年轻人,不要不服气,第一次我就告诉你,不要尽信书,你却总是不喜欢自己思考。人云亦云这不是智慧。”。老者说“其实老子的道的内容很明白的写在他的书里,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
老子原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传统的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者的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三次我去老者家里,是主动去提出我的困惑的。我见了老者就问他.我说:“老师傅,你这种奇怪的读道德经的方法,我发现你为什么总是把一些分开的字放在一起读呀?这有什么作用吗?”这次老者很慈祥的告诉我说“老子的思想被人为地分割几千年了,是有人故意把他分开,故意迷惑人,现在时代变了,我又把他接起来,这是天意,我告诉你了,五年后你自然会明白的。”我又问他,“你一句什么判断是人为的对老子的话分割了?”他说“是老子告诉我的。”这我当然不相信了。他看我一脸迷茫的样子,就随口说出一段老子的话。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者说“在这里老子告诉了我万物的变化全在一个【复】字。年轻人,记着,只有反反复复的思考,一切自然会明白。”听到一个复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顿感如醍醐灌顶,这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转变对老者的看法。
传统的读法是这样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诉我上边那句话,还告诉了我一句具有颠覆性的话,就是【有无不可相生】。他说“有无是不可相生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有生于无。人要是把有说成无,或者把无说成有,那就是明明在撒谎,正是因为这样,人类道德才沦丧。”我说“可是,道德经明明写着有无相生的呀!”他愤怒的说“这是个弥天大谎。老子的话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我就问他“那么老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他开口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呜呼!这又一次颠覆了我的传统观,我经常读的道德经都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我第四次去找老者,是想和他随便聊聊的。没想到这次我们话谈到投缘时,他帮我解开了一个读道德经最大的困惑。那天他问我,“老子心目中的圣人应该怎么处事?”吃了前几次的亏,这次我不再顺口出言了,我说“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处无为之事什么意思,是叫人做呢还是不要人做?你给我解释解释好吗?”他说“现在给你解释也没有用,还是你没放下那本经书。我还是老样子,先告诉你一句话,你回家自己琢磨更好。”
接下来老者就说他的观点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是这句话又让我迷糊了几十天。但后来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到我醒悟了以后,我还把这句话用我的企业的管理上,我的收效明显改观了不少,有时真的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者告诉我这么多话,就这句话我感觉我是理解了。也是不枉我这几年的迷迷醒醒吧。在此,我代表读到这个故事的所有的朋友向这位“疯癫”的老者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传统经书“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者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五次我们相见,是在我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
这次我记忆最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记得那是我们第一次谈话后的第二年的冬天,天下着大雪,我独自一人坐在我的办公室,当时公司正在上一个项目,我正为资金紧张而发愁,远远地就看见雪地上一个满身白雪的人正从院子里朝我办公室走来,近了一看是老者,我诧
异万分,赶紧推门去迎接。“我来看看你。”一见面他就说。
待坐定,老者看看我,我当时真的是诧异的不知如何开口。因为老者自我们相识以来从没到过我厂。简单聊几句后,老者直入正题,说:“我今天正好路过这里,顺路看看你。你什么也不要说了,知道你现在正在扩大规模,我想再送给你一段话,会对你有用的。”我知道老者的脾气,什么也不要问他,每次只管听就是了,反正他不会害我。下面是他那天说的话,当时真可以说是五雷轰顶。
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原文是这样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后来我自己横横心,管他“乎”是虚词还是通假字,我是硬着头皮以“呼吸什么什么能量,就能怎么怎么样”的意思勉强自己去理解老者的话。不过还真的管用。后来不到半年,我把自己当时又上马的那个项目给砍了,因为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严重拖累了我的专项业务,使我企业脱离了良好的经营轨道。这正应验了老者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上第二个项目本想盈利更多,结果拖累了主业,看来还是我这个当家人心太贪所致。自认倒霉吧。事实证明,好在我及时砍掉了第二个项目,一门心思的经营我的专项,企业很快又步入了正规。现在想想都害怕,玄哪!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做事必须专心,因为心虽然大,但每一件事都在心里占据一个相应的位置,事与心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事情。以前我只知道外国的科学家都很了不起,个个都是专家,自从那次以后我才从老者的话语里体会到,原来2500年前的老子就向我们提出专业之重要的呼唤,可惜没人能懂!呜呼哀哉!
接下来这一次我与老者的见面和交谈,有点意思,说白了简直是太可笑了。这是一次在市面上的一次偶然巧遇。那天,太阳特别好,我开车走在大街上,偶然发现一个身影,仔细一看却是老者,我赶紧给他打喇叭,让他上了我的车。上车时只见他把一个东西先放在我的车上,我仔细一看,是太上老君像。后来在车上他告诉我,那天是专门出门请老君像的。还告诉我说他刚刚从道德经里一句话,是说明“万事万物都是像的化身,就是像掌控一切。”我一听又有新词了,赶紧问“说来听听,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他就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一句下面的话:“不治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听了以后我差一点没有笑出来,我以为这次是什么好东东呢,原来他把“象帝之先”的“先”字给扔掉了。他说,你还先不要笑,这可是他刚刚体会到的,还说这一点上就连他自己也迷了几十年。我晕,这次令我吃惊的倒不是他告诉我这句话,而是第一次听说他也会为一个问题迷惑几十年,这次对我来说很搞笑。这一次我们的谈话就像是他在和我探讨问题。他先问我“我想听听你对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理解。”
我就把老子关于天之道和人之道的那一章背出来然后先谈了我的看法。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是道德经的原文。我是这样解释的。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这样做,反而越是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道的创造总是利于万物,而不是去伤害它们。开悟的道者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去与人相争。
老者听了以后好久没有说话,脸色有点铁青,么非他不满意我的解释吗?良久,老者长叹一声,说“看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真的是太固执了。还得三年呀。”看样子老者是真的不满意我的说辞。我们这个打着替天行道的说辞他还不满意,我也郁闷了。我说:“老人家,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还是说说你的看法吧。接下来他说的这番话令我陷入了沉思中。老者说“小伙子,你说的大部分都对,就是在天之道和人之道这一点上,你还没有领会到位。”顿了顿,他接着说“我的理解是老子的用意并非是这样,而是告诉人们,天之道是钢强之道,天是容不得一切多余的事物,天会毫不留情的去损毁有余,同时天也包容一切不足的事物,天会给一切不足的事物保留发展的空间;而人之道则是柔弱之道,人需要不断的减损自身的不足,把不足转化为有余奉献给大家,而能够创造有余来奉献大家的是那些亲近道并去探索道的人。天和人是道的两股力量,人在消耗不足而天在补给不足,同时人又在制造有余而天又在销毁有余,天和人两股角色各行其道,四股力量相互协和,以维护一个共同的道的永恒。人如果一味的褒扬天之道,那是意识进入了误区,人如果不断的诋毁人之道更是进入了误区的意识。人类提倡替天行道是千古错误的认识,人类本该大行人之道,人天各行其道才是正道,才能真正达到“天·道·人”三者的合一。”我已是哑口无言。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透漏给大家一些比较好理解的谈话。这次不记得是第几次见面的谈话了,老者向我透露了他关于老子对美丑善恶的看法的话,同样极大地震撼了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 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这里令我吃惊的是老者把道德经第一章里最后一句话“众妙之门”放在了这段话的首句,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句话同样雷人吧。但这段话的意思那天老者并没有吝啬,给我解释了一点点,这里我也说给大家好了。老者说,这句话里要领会两个关键的字“矣”和“已”,他解释说,“矣”是“了”的意思,表示完成时态 ;“已”是后来,过了一些时间的意思,已故就是后来明白以后。总之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奥妙之门是天下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家的行为是美还是恶,行动结束了大家立刻就会知道,而大家的行为是善还是不善,是要等到行为结束后后来大家醒悟了才知道的。简单地说,就是说明一个“美丑易辨,善恶难识”的道理吧。虽然我对他的这个断句还持保留态度,但是这一段话我很听得进去,真是说到我的心窝子里了。不管那么多这一点上我是佩服他老人家的。
下面这次谈话的内容,更雷人,可以说是颠覆我对于传统观点看法的一次谈话,这里提醒大家做好被雷的准备然后再往下看。不过我当时的感觉是,虽然很雷人,可是很令人兴奋。这句话仿佛解开了套在我头脑里的一把无形的枷锁。那天老者问我,你还记得老子的三宝吗?这个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我也是按照太上老君的三宝做事的,还能忘了。我顺口就来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说“我给你纠正一下,你自己比较吧,哪个好用用哪个。”一听要纠正,我立马来了精神,心想他这次不会再来个雷人的话出来吧。果不其然,看来每次老者都是不雷人的话他不说。诸君听好了,下面就是他的雷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还告诉我说,老子这三宝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第三宝。看来雷人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有心人慢慢体会吧。
还有一次的谈话,我要感谢老者,他的信息对我重新认识老子的一句名言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我最喜欢的老子的一句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前只是喜欢的不得了,但领会的并不深刻。这次在老者的指点下我醒悟了,感谢老者下面的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各位会问我,这你为何要感谢老者呀,这是老子的原话嘛。可能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句话和我们传统的话有个地方发生了变化。请看传统的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者变化的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传统的说教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次我没有惊奇的原因是,老者的话使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句外国名言;“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论。”以及“过犹不及”的道理。“正正”的意思说明了“正虽然是好的,但正之再正就未必是好事。”这也正好揭示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论断。
我不说了,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琢磨吧。
在这里我向大家先透露一点老者教我如何体会他的话的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免得大家抱怨老者只指点我,不指点你们,显得我小家子气,在此声明,本人并不吝啬,只是过于愚钝,很多地方搞不明白,还指望和大家共同学习呢,呵呵。下面这是一次老者教我如何理解他这些火星话的一个例子,大家请看。老者说“小伙子,对于‘圣人处无’这四个字,你可能不理解吧,那么你试着和老子说过的另外一句没有争议的话放在一起来体会,也许你就会明白些什么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这句话没有什么争议,这里老子说的是‘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那么未有和未乱是不是都是尚未发生呢?这是不是就是‘无’呢?”慢慢的我就逐渐领会一些了。虽然到现在还不是全明白。但我不着急,这不离2012年12月*日还有两年来吗,会明白的。呵呵。
http://tieba.baidu.com/p/959517938?pn=1 6#回复 作者:骑在墙头
回复日期:2011-9-14 22:13:00
顶起
8#回复 作者:hzhhdnj 回复日期:2011-9-15 8:16:00
确实有意思。呵呵„„第一次听人这样解释道德经的。看看其他高人是怎样反驳的。顶起。第一次离楼主这么近哦。
9#回复 作者:苏一先
回复日期:2011-9-15 10:24:00
古代的书都是没有标点的,怎么读就看个人修为了。今天的人用标点未必是好事。
10#回复 作者:zunzunrok 回复日期:2011-9-15 13:09:00
弱弱的问一句,这位老者,是有其人,还是你想借老者之名,发表你个人观点。
11#回复 作者:德克司机
回复日期:2011-9-15 17:08:00
领教了 12#回复 作者:易唯一
回复日期:2011-9-15 19:22:00
苏道友贴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可以冲击正常人的思维,让我们学习老子又多了一个变化,好事.13#回复 作者:lanyun2488 回复日期:2011-9-15 20:08:00
国学讲坛,每晚8点半开始讲课,如果你对国学有一定兴趣的话,欢迎加入本群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经史子集、四书五经、释儒道,诸子百家,如果你在哪方面比较有心得,欢迎来群讲课!群号:105988913。欢迎加入.14#回复 作者:uponcn 回复日期:2011-9-15 21:02:00
兼听则明
15#回复 作者:zcb99125 回复日期:2011-9-16 10:39:00
!!!!!!!!!
顶你
16#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16 17:27:00
看看也不是什么坏事。
17#回复 作者:豆腐干的发泄
回复日期:2011-9-18 0:54:00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看春秋时期同一时代的书,句读是怎么玩的?
我想问这位老者断句的方法,思路。
别的书用他的方法,思路能读下去吗?
18#回复 作者:豆腐干的发泄
回复日期:2011-9-18 1:12:00
韩非子·解老 可以说时代上最近道德经解释,句读偏离得最少,给老者断断看。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真者慎之固也治家者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资有余故曰修之家其德有余治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余者益众故曰“修之乡其德乃长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曰修之邦其德乃丰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故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修身者以此别君子小人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故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奚以知天下之然也以此
19#回复 作者:豆腐干的发泄
回复日期:2011-9-18 1:57:00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曰修之身其德
自导自演译,人,没有愚蠢和聪明的,都知道取舍恬淡平安祸福的原因是来源于偏爱和恐惧外物,当受到偏爱和恐惧后会变的混乱,一句句译可以译下去,但最后文章说个什么我也不知道了。
我的思路就是看字乱编。
20#回复 作者:玄天散人
回复日期:2011-9-18 9:42:00
看了 想说 无话能说 21#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18 14:06:00
好
22#回复 作者:望月怀远1969 回复日期:2011-9-18 14:12:00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23#回复 作者:鬼谷幽林
回复日期:2011-9-18 19:36:00
有点意思。。。。。24#回复 作者:清灵空明
回复日期:2011-9-18 20:12:00
学习了。。
25#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20 22:16:00
道,是一条隐藏的准绳,虽然看不见,闻不着,摸不住,但她无时无处不在,准绳的一边是可,一边是非;
道,就像一堵看不见的高墙,一面是对,一面是错。全凭自己感悟。
26#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20 23:16:00
道生阴阳。生正一和负一,生正义和邪恶,负阴抱阳,冲气为和。正一和负一融合,就是零。零,就是圆,圆就是圆满。
忽然间,一扇窗户忽然间从李玄心中捅破这个时候,李玄忽然明白,无论到底谁对谁错,有些事情,不一定就非得按照常理去思考。
-1+1=0
-2+2=0
-3+3=0
-万+万=0
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你明白了吗?
27#回复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2011-9-21 12:07:00
关于道德经的解文断句,苏先生口中的老者无疑是正确的。而“豆腐干的发泄”关于韩非子的论述则断文有误。此段文字应该如下断句:
人无(此处当按无论讲)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谓之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为人子孙者,体此道,守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真者慎之,固也。
28#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21 16:06:00
看看
29#回复 作者:了风无息
回复日期:2011-9-23 2:00:00
@苏一先 2011-9-14 20:24:00
下面这次谈话的内容,更雷人,可以说是颠覆我对于传统观点看法的一次谈话,这里提醒大家做好被雷的准备然后再往下看。不过我当时的感觉是,虽然很雷人,可是很令人兴奋。这句话仿佛解开了套在我头脑里的一把无形的枷锁。那天老者问我,你还记得老子的三宝吗?这个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我也是按照太上老君的三宝做事的,还能忘了。我顺口就来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
我一直找不到“不敢为天下先”理论证据。三曰不。这样理解,感悟。多谢了!
30#回复 作者:苏一先
回复日期:2011-9-23 7:46:00
@zunzunrok 2011-9-15 13:09:00
弱弱的问一句,这位老者,是有其人,还是你想借老者之名,发表你个人观点。
-----------------------------
是有其人。不是我个人的观点。中国民间有高人啊。其实发这个文章也是为了打破人的一个思维定势。
31#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23 8:43:00
人之治,虚。
其心实,其腹弱;
其志强,其骨常。
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
为也为无,为则无。
32#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23 20:45:00
hhh 33#回复 作者:凌风聆天
回复日期:2011-9-24 8:42:00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又为何执着于道德经?
山水是道,你我是道。道在乎心,凌于天地。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34#回复 作者:宇宙小尘埃
回复日期:2011-9-27 10:10:00
老者变化的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传统的说教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传统的只有一个“善”啊?
35#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27 19:33:00
这个老者的故事是愚者所述,还望各位大侠发表高见。
36#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9-27 19:34:00
善复为妖;”
传统的只有一个“善”啊?
有失传的嫌疑。
37#回复 作者:几人归去几人来
回复日期:2011-9-28 11:31:00
我已经搞不懂楼主到底是做什么的了
38#回复 作者:仲尼之叹
回复日期:2011-10-3 20:14:00
解释的很好 飘过 39#回复 作者:我和菲菲
回复日期:2011-10-3 20:38:00
天人各行其道,快哉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40#回复 作者:我和菲菲
回复日期:2011-10-3 20:40:00
天人各行其道,快哉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41#回复 作者:雨落苍生
回复日期:2011-10-3 20:54:00
走火入魔
42#回复 作者:雨落苍生
回复日期:2011-10-3 20:57:00
这老者就像街头那些码师,拿笔来划划拉拉,就能搞出个规律来。
43#回复 作者:净心遍寰宇
回复日期:2011-10-4 12:29:00
标记一下。我还真没看懂 44#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10-6 19:51:00
慢慢看
45#回复 作者:开始懂了58 回复日期:2011-10-14 10:28:00
走火入魔
46#回复 作者:求学哥
回复日期:2011-10-14 16:17:00
不错 不知道原帖在哪里!47#回复 作者:谢林翰
回复日期:2011-10-14 19:31:00
@开始懂了58 2011-10-14 10:28:00
走火入魔
-----------------------------
你这个行为很不好。放这样的图,让别人什么看下面的呢。一跳一跳的。
48#回复 作者:开始懂了58 回复日期:2011-10-15 9:37:00
回复第47楼(作者:@谢林翰 于 2011-10-14 19:31:00.0)
@开始懂了58 2011-10-14 10:28:00
走火入魔
-----„„ ==========确实不好,实在不好意思!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49#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10-21 15:24:00
看看
50#回复 作者:我的娱乐精神1 回复日期:2011-10-22 15:46:00
不到深处不知难,好法,支持。以人为本也好。开拓了思维。
51#回复 作者:反观内照
回复日期:2011-10-23 21:17: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
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所?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呵呵,一笑!
52#回复 作者:愈坠摇摇
回复日期:2011-10-28 18:54:00
顶一下吧,不顶不行啊。哈哈。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53#回复 作者:想去西藏了
回复日期:2011-11-2 23:57:00
学习54#回复 作者:北地梵音
回复日期:2011-11-4 12:19:00
病的不轻!
55#回复 作者:tytomz 回复日期:2011-11-12 22:41:00
一一,二二,三三,老子是结巴?切.56#回复 作者:随心论世间
回复日期:2011-11-13 16:07:00
恩,高人出民间,还真没错。
我只想说的是,道法万千,不离其宗。
书法有智,不离其变。
57#回复 作者:法度有缘人
回复日期:2011-11-13 16:50:00
受教了!虽然我本人愚钝没读懂,但我坚信老者一定不是什么疯子,他所说的一定不是什么疯言疯语!
58#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11-14 19:34:00
@法度有缘人 2011-11-13 16:50:00
受教了!虽然我本人愚钝没读懂,但我坚信老者一定不是什么疯子,他所说的一定不是什么疯言疯语!
----------------------------
赞同。
59#回复 作者:醉梦引
回复日期:2011-11-14 22:20:00
标点本是人为 当初老子亦是勉强留下道德经 说不定就是故意留下玄机 防泄天机 看来我要重新去看一下道德经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60#回复 作者:悟本从真
回复日期:2011-11-15 9:23:00
这样断句还真有意思,算是另类解读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61#回复 作者:楚之智
回复日期:2011-11-15 10:55: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的来的断句,和原来的诗句的意思基本上就不同了。
清明时节天上下着细雨,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你来我往,大家都没这细雨淋的像断了魂一样.行人借问酒家,“酒家,你可看见哪里有放牛的孩子啊?”酒家抬抬手,远远地指向杏花村。
这样的意境是说明了,在一个雨天里,路上一群人在向一个酒店的老板问一个放牛的孩子,共同寻找一个丢失的放牛娃。结果是酒家指着杏花村,说杏花村里有一个放牛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意境在于述说这样一个事件,在一个雨天里,路上一群人在向一个放牛的孩子问哪里有一个酒店? 结果是放牛娃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杏花村里有酒家。
两种断句,读出两种意境,结果问的对象和要寻找的对象都相反了。
62#回复 作者:鬼谷幽林
回复日期:2011-11-21 23:20:00
建立个群---《易》--爱好者之群:91678286。
欢迎所有喜欢《易》以及各类古典书籍的朋友们加入。。63#回复 作者:zunzunrok 回复日期:2011-11-30 13:11:00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管哪一种,只要有助于自己的思辨,我觉得就是对的。楚兄以为呢?
64#回复 作者:chandrj 回复日期:2011-12-1 22:50:00
道德经好深奥!
65#回复 作者:qingtingmi1989 回复日期:2011-12-7 17:41:00
想收藏没懂怎么弄
第三篇:《金岳霖先生》学案
《金岳霖先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熟记文中的基础知识。
2.学习通过选取生活琐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认识金岳霖先生的精神品格,学习他的治学精神。
4.品味本文于平和冲淡之中寄寓深厚感情的语言特色。
二、基础知识梳理
1.熟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呢()帽麂()皮毡()子逻辑()盲()肠 .....
演绎()汜()水跳蚤()鳏()寡称()职 .....
兴()奋枯()燥细菌()...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当提熟巷
3.给下列各组加点的形近字注音
逻辑()即()使麂()皮 ...
开门揖()盗既()然麋()鹿 ...
稽()查迫不及()待凤毛麟()角 ...
缉()拿急()不可待..
纳()闷细菌()必然 ...
木讷()绿草如茵()毕竟 ...
方枘()圆凿 .
4.解释下列词语
自得其乐:
深居简出:
出风头:
东张西望:
熙熙攘攘: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近义词辨析
一直 • 始终
(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
(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例如,“大雪一直下了三天。”/“我一直等到十二点。”/“从他走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来过信。”
(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例如,“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不齿 • 不耻
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不以„„为耻。
品味 • 品位
品味:品尝;仔细体会;(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位:官阶;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到的水平。
受权 • 授权
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如,“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
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
修养 • 休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如,“他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
休养:休息调养。如,“休养生息”。
6.文学常识
①汪曾祺(1920—1997),现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寂寞与温暖》等,散文集《浦桥集》《塔上随笔》等。其获奖作品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描写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土人情、习俗民风,富有地方特色。
②沈从文(1902—1988),中国现代作家。(详细内容参考《边城》)
③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民主战士。(详细内容参考《荷塘月色》)
三、课阅读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述了金岳霖先生的哪些生活琐事?请从文中找出来,加以概括。并思考一下,这些生活琐事表现了金先生怎样的特点?
2.为什么在写金先生的外貌特征时要插叙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两人的穿戴?
3.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几处加以简要分析。
4.本文在剪裁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5.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称chèn称职称愿连连称许称体裁衣
B.和hé和谐和睦曲高和寡和衷共济
C.散sǎn散步散落散兵游勇散装饼干
D.冠guān衣冠树冠冠冕堂皇冠状动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熟练枯燥深居简出谈吐才华
B.频繁演绎混然不觉熙熙攘攘
C.感慨逻辑甚为得意一愁莫展
D.毡子夹袍满腑经纶名副其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出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请原谅。
②王浩的学问,原来是金先生的。
③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与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作品的。
A.尊敬师承品味B.尊重师承品位
C.尊重继承品味D.尊敬继承品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植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B.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可最后终于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
亭。
C.狄更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运用夸张手法写焦煤镇的环境,展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D.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这份报告专有论述。..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B.等我们来到音乐厅,里而已是万头攒动、济济一堂。京城的观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D.大连万达战胜了浦江制铁,无独有偶,鲁能泰山也战胜了现代恐龙,中国足球逢韩必....
败成为历史。
6.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我们抱着非常同情的心搞了这次调查。
B.那辆刚买来的面包车,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
C.商品包装的进步本无可厚非,但消费者要买的真正是商品本身,而不是包装。
D.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在上星期获得圆满成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7.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们科技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B.电视推出了众多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等等。
C.大哥来信说,近来故乡农村出现“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D.“唉!”老吴叹道,“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要找这个不愿留名的好心人,那不是大海捞针吗?”
8.仿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例句: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他们只会穷兵黩武,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1)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与仿写参考答案
5.A(“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精华;“济济一堂”比喻人才聚集;“堑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示自己的才华或本领,多指青少年;“无独有偶”指的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成对儿,多含贬义)。
8.(1)他们只会坐井观天,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
(2)他们只会试尝辄止,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
第四篇: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
《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抓住外貌、言语、举止、所作所为等细节描写,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体验文中大量的“闲笔”,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加深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金岳霖先生天真、率真、真诚的品格,体会汪曾祺先生对金岳霖先生和西南联大教授的崇敬之情和怀念之情。
2、感受西南联大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浓厚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1、通过抓住外貌、言语、举止、所作所为等细节描写,并对其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金岳霖先生天真、率真、真诚的品格,体会汪曾祺先生对金岳霖先生和西南联大教授的崇敬之情和怀念之情。
2、感受西南联大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浓厚的校风、学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位教授他智商绝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自己姓金!”多么有趣的一位教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有趣的教授。(板书课题: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简介(金岳霖(1895-1984),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创立了清华大学哲学系。)
如此以为满腹学问的大学者却在打电话的时候突然就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我们不禁好奇地想问金岳霖先生是怎样有趣的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的汪曾祺去看看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里?
二、整体感知
(一)、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汪曾祺写了金岳霖先生哪些“有趣” 的事?
1、样子古怪:呢帽、姿态、眼镜、黄夹克
2、问答幽默:提问、回应方式
3、对专业独特见解
4、对话式的教学方式
5、行为举止古怪:抓跳蚤、斗鸡、比水果大小
(二)、讲了金岳霖先生这么多“有趣”的事,从整篇文章看,你觉得金岳霖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明确:天真:古怪的样子
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
同教授孩子比水果大小
坐三轮车“接触社会”
率真: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
幽默的答问
对话式的教学
讲座时抓跳蚤
追问:有人说:金岳霖抓跳蚤的动作体现了魏晋名士扪虱而谈的风度,你认同么? 明确:学生各抒己见
真诚:林徽因死后,他还为她过生日。
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
明确: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文段: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先生本性率真、坦诚、善良与正直,珍视朋友。他一生未娶,用一颗纯净的心,爱着一代才女林徽因。他爱得坦荡,与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好友,好邻居。金岳霖先生那颗真纯爱着的心,值得人们敬重,梁家的后人都以尊父之礼待他,亲切的称“金爸”。
“有一年”,这一年是什么时候?正是金先生去世的那一年——1984年,他九十岁,那一年,距离林徽因去世,已经整整二十九年。望着白发苍苍的他,在座的所有人都红了眼眶。这就是这份情感的厚度、纯度和重度。全都系在简单的话语上——“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总结:通过学生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率真、真诚的金岳霖,生活上不拘小节,学术上满腹经纶,重情重义,为人有趣。
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中说“金岳霖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提到“金岳霖先生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世俗”。
青年批评家王晓渔谈到“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顽童哲学家’,不管在别人的回忆文章还是他自己的回忆录里,他都是一个‘天真汉’的形象”。
三、鉴别赏析
(一)金岳霖先生并非是唯一的一位有趣的教授,“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文章当中还写了哪些有趣的教授?(闻一多、朱自清)
(二)文题是《金岳霖先生》,但作者为什么还用许多的笔墨来描写其他的教授?能否删去?
明确:金先生不另类,西南联大对教师的仪表要求其实是很宽松的,当时正是国难时期,物质条件相对困难;更主要的是西南联大的宽松氛围不只体现在衣着仪表上,学术研究与争
鸣是很正常的事,对教师的个性也是持很大的包容性的。西南联大具有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浓厚的校风、学风。有了这样的背景,这些学者们才个性张扬,才很立体化。西南联大也培养了很多杰出人物: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
作者有“抛砖引玉”的意图,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教授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缩影,他身上折射出了诸多在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共同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所以汪曾祺提到“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写写”。
四、小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金岳霖先生的至纯至真、至诚至真正是西南联大教授的一个缩影。当日军的铁蹄践踏疆土,学术的种子仍在重压下悄然崛起,西南联大文人学者的铮铮傲骨,在贫穷困窘中闪射的精神,感动着至诚至真的汪曾祺。随着时光的沉淀,留在心中的是西南联大文人学者身上天真、率真、真诚、求真的精神,这就是汪曾祺想着力表现的吧!
五、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样子古怪:呢帽、姿态、眼镜、黄夹克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
问答幽默:
对专业独特见解
对话式的教学方式
行为举止古怪:抓跳蚤、斗鸡、比水果大小
第五篇:《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
单县五中王晓光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描写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金岳霖先生学高德更高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导入课堂:(时装秀)
模拟金岳霖先生形象,神态、语言。(打电话)
有一次他给他的朋友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自己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我叫啥”。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那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大家猜出我演的是谁了吧。你们怎么知道的?
他就是现代作家汪曾祺笔下的岳霖先生,他痴迷于学问,竟达到如此忘我的境界。我们要感谢作家汪曾祺,是他的这篇回忆性散文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生活中的金岳霖,使“金博士”在我们心目中不再那么遥远。那么,就让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吧。“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幻灯片)
三、作者介绍:(幻灯片)
汪曾祺:(1920-1997)中国现代作家,江苏高邮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分会理事。
他的短篇小说《受戒》获北京文学奖,短篇小说《大淖记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四、检查预习:(幻灯片)
1、字音提问同学读,齐读。
2、加强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积累。
五、文本研习:
通过前面的介绍,现在我们了解了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博士、学问家,那么生活中的他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金岳霖先生。
1、第一段总领全文,这一段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个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幻灯片)
明确:“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既然金岳霖先生有趣,那么让我们看看他首先是什么有趣?(幻灯片)明确:(1)样子有点怪(第2段)——呢帽、脑袋、眼镜、皮夹克(侧面描写)、走姿,让人莞尔。
(2)师表形象有趣:(从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写金先生有趣,让学生记下有趣的具体的人物形象特点)
(第3段)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诙谐幽默。(第4段)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机智风趣。(第6段)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率真可爱。
(第7段)对话式教学——和王浩的随堂交流,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第9段)讲“小说和哲学”——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坦诚直率。
讲着讲着,出现了个小细节,把金先生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是什么细节描写:“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一连串的动作,甚为得意(看你往哪跑),不拘小节。
那么一位教授、博士、大学问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动作呢?明显不和他的身份啊,为什么会有跳蚤呢?(跳蚤生活在脏、乱、差、潮湿的环境中)。其实这都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此时,插入对背景的介绍,链接视频。
插入图片,联大大门,旧教室。
闻一多、华罗庚两家共14口人,在一间阴湿的、只有16平方米的偏厢房里共同生活了将近一年多,人均占有空间不足1.2平方米。闻一多一家住屋子东头,华罗庚一家住屋子西头。雨天到来的时候,两家孩子一起把脸盆、漱口缸、饭碗集中起来,抵挡雨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由于社会**,薪金微薄,有一次,一名乞丐在大街上追逐朱自清先生乞讨,朱先生被纠缠得无可奈何,便回头甩了一句话:“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那位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便走。
听到金先生的话,我们笑了;想想他的处境,我们懂了;看看当时的中国,我们痛了。无论政治多么黑暗(闻一多的话),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不泯良知,坚持教书育人,坚守文化阵地。他幽默风趣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伤痛。(幻灯片)
(3)单身生活有趣:
明确:
1、(第10段)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模拟,不是单纯的养宠物,简直就成一家人了,读到这里我总会涌起一阵阵的酸楚,有趣的背后是不是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凄凉呢?),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2、(第12段)写他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逛王府井大街“接触社会”——人虽老而心性依然自由活泼,热爱生活。
小结:从上面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一位古板的老学究,而是个随意自然、机智幽默,率真可爱、不拘小节,童心未泯,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人。(幻灯片,齐读)
3、金先生不但“有趣”还“有情”,体现在哪里 ?(幻灯片)
明确:(1)(第5段)林国达游泳淹死了,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诚挚浓郁的师生情。
(2)(第11段)林徽因死后,给林徽因过生日——高尚圣洁的爱情观。
林徽因是谁呢?让金先生如此牵挂。(幻灯片)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一代才女,风华貌美,金先生对其也是倾慕已久,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思成夫妇结下了深厚友谊。
金先生给林徽因过生日合适吗?评价一下他的这种做法。(讨论、提问)明确:体现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深深思念,深厚纯洁的友谊。
也许有些同学会疑问,这不是三角恋爱吗?可他们却不是一般的三角恋,你爱我,我爱你,你又爱他,爱的稀里糊涂,爱的争风吃醋(模拟:①姓梁的,你敢和我决斗吗?②姓金的,你是第三者插足,破坏我们的和谐家庭。)
他们都是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其实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有一次林徽因郑重地对梁思成说:“我痛苦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沉思良久说: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幸福。”后来,林徽因把事情告诉了金岳霖,金先生答道:“思成能这么说,可见他真正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
大度的背后,可以想象他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抉择。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的重情。
注意他的语言: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才”(为什么不提前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我在北京饭店请客,大家都来啊)字可见先生态度之郑重与神圣。“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去“林”而单以名呼之,寥寥八字,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却道尽了爱的真谛。遥想先生当年,已是白发苍苍、年老垂暮,如此言行,可谓情之深,意之浓。
谁也无法剥夺一个人爱与被爱的权利,金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这份神圣的爱一直埋藏在心底,作为自己一生当中的一份美好的珍藏。相对于世俗的低级和庸俗,金先生对于爱情却表现的如此高尚而圣洁。(高尚圣洁的爱情观)
4、金先生不但有趣、有情,还有才,体现在什么地方?
(1)(第8段)教出来的学生好——王浩,国际知名学者,(写的是王浩呀,不是写的金先生啊,衬托手法)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2)(第13段)治学精深,著作不多。(学问高,属于略写,下面我们稍微详细的了解一下金岳霖)(幻灯片)
金岳霖(1895—1984),浙江人,生于湖南省,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中国哲学第一人”。16岁入北京清华学堂,19岁考取官费留学生,25岁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金岳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5、这就是金岳霖先生,他既有趣,又有情,还有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作者用来概括金先生形象特点的那句话?(幻灯片)
明确: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文中有关金岳霖先生的事情零零散散,但金先生那学识渊博,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形象却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这也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尤其文中的细节描写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也选择一个人,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来展现他们的形象。
六、课堂练笔:(有时间当堂练,当堂评)
要求:①符合人物身份。(有时间就展开一些)②运用细节描写。③五分钟以内,100字左右。
七、课后作业:
1、整理课堂探究练习,完成课后延伸练习。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搜集西南联大名人成就和感人事迹。
八、结束语:
这样我们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也一一解决了课堂探究部分的问题。本文中金岳霖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非凡的人格魅力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我写了一小段话,作为今天讲课的结束语,并以此缅怀金岳霖先生。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炮火轰鸣,眼前浮现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我们忘不了义薄云天、一身正气的闻一多;
我们忘不了温文尔雅、一丝不苟的朱自清;
我们同样也忘不了您,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金岳霖先生。
您不泯良知、甘于清贫,用微笑面对生活的苦涩;
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用责任诠释生命的价值;
您终身未娶、始终不渝,用高尚演绎动人的真情;
您博闻强识、治学精深,用智慧播撒科学的种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红旗迎风飘。
您那学高德正、诚挚天真、热爱生活的高贵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冒着生活的风雨,前进,前进,前进,进„„
(情感目标)
谨以此课献给德高望重的金岳霖先生,向金岳霖先生致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