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读书报告
把握哲学之美,点燃心中神灯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重要性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是 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帮助我们理解世 界,也帮助我们认识我们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关键词 哲学之美 神灯 领悟 实践 大学生
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同时,我阅读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读本》 以及《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这两本书。《辅导读本》收录了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和学 者的优秀作品,其思想深刻,既有冷静的理性精神,又有让人感念的人文情怀,是我们在轻 松的阅读中学习到有益的知识,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哲学的 邀请》就像是一封进行哲学思考的请柬,是一本趣味盎然,晓畅易读的哲学入门书,对于帮 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文科生,至高中开始接触哲学至今,已有三年。高中时代,在高考总指挥棒的 指引下,学习哲学的唯一目的便是应对考试,从未试想过哲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懵懂的我 闯入了哲学的世界,却只是停留在对哲学文字的背诵上。升入大学,对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 学习使我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说,是大学所获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是我顿时 醒悟:原来哲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使我们的生(可以让我们更好认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活更加美好。哲学就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哲学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因 为它是一场思想的冒险,它敞开自己,始终在路上,恰似无尽的人生。①哲学可以带给我们 不一样的看风景的心情,告诉我们看世界,想问题的不同路径(角度也许更好)。作为一种内 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东西,哲学总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 到自己成长的动力,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哲学会赐予我们明辨是非的眼睛,它是指引我们 前进的神灯,将我们引向正确的(不恰当)思想港湾。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 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 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 之路,它渗
透到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辅导读本》以及《哲学的邀请》的阅 读,我深刻地体会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扯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哲学 才差不多),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反思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的人生,关 注周围的世界,企盼人生的幸福(哲学是一种哲学人格和哲学学理的统一,怎么被你说得那 么庸俗,还企盼人生的幸福,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现存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揭露和批判的批判 精神和勇敢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即为哲学人格)。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 对自然或人生中(人与世界的关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时,我们便已置身于哲学中。哲学并不 仅仅是一门学问,它渗透于我们每个人内在精神生活当中。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和 困惑,哲学虽然不能提供现成“答案”,但这些问题和困惑都可在哲学中得到理解或将得到 理解。(不敢苟同,哲学家还有搞不懂的事呢)只要我们放下“哲学王”的架子,使哲学走 进生活、贴近生活,而不是像黑格尔式的哲学那样沉溺于抽象思维王国中进行哲学思辨,那 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极大兴趣。对哲学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哲学之美需要我们在实践 中加以体会并把握。在对于《辅导读本》和《哲学的邀请》的阅读中,我也进一步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以下就我体会最为深刻的几点进行论述。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必须一切从实际 出发。正如《狼桃的故事》一文所述,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认识的源泉。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 著名文章《实践论》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② ①《哲学的邀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 月版 第 213 页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辅导读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2 月版 第 158 页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 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能一味地投身于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我们必须 一切从实际出发,即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身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法学是一门 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性科学,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只有通 过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正确把握法学专业的真谛。其他的各类科学的学习亦是如 此。二: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动性,必须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两者是辨证统一的。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在于主体选择不能与历史的发展的总趋势背道而驰③。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脱离客观 规律办事,进行学术研究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这是我们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关键。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发挥能动性,敢于挑战,敢于突破,敢于 创新。总而言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 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事物通过质变,产生新事物,又开始 新的量变相互转化。正如《爱因斯坦与相对论》所揭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真理的得出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必 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重视量变的积累,把握量变的趋势,抓住质变的良机。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 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 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邓小平同志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中指出,各地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路线,这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各地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提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正如名家所言:人最难战胜 的是自己,我们必须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不能一味地盲 目跟风。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上都太机械了,不过太多不用改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我收益颇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犹如“鼓手” 和“吹号手”,振奋了大学生的精神,鼓励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赋 予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进力量,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马哲吧就是对外在世界和自身的批判,怎么激励我家老婆的生活热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我们生命中的神灯,指引我们明辨是非(什么是是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书报告[推荐]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主标题 :把握哲学之美,指引我们前进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 系电 话:
指 导教 师:
填 表日 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0年10月31日
填写说明
把握哲学之美,指引我们前进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帮助我们认识我们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之美;实践;矛盾;大学生。
正文:
在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阅读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以下就我体会最为深刻的几点进行论述。
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认识的源泉。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著名文章《实践论》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能一味地投身于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即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身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性科学,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只有通过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正确把握法学专业的真谛。其他的各类科学的学习亦是如此。
二: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两者是辨证统一的。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在于主体选择不能与历史的发展的总趋势背道而驰。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脱离客观规律办事,进行学术研究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这是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发挥能动性,敢于挑战,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总而言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事物通过质变,产生新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相互转化。正如《爱因斯坦与相对论》所揭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真理的得出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重视量变的积累,把握量变的趋势,抓住质变的良机。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邓小平同志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中指出,各地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路线,这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各地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提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正如名家所言: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我们必须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不能一味地盲目跟风。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五: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
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也有主次之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也就不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旦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方法论: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就必
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看问题要分清主次,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时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能放任自流,不加控制。防止它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通俗说法有:抓本质、抓主流、看形势,识大局等。
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求我们要抓重点抓关键
复杂事物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二者的关系及方法论:二者都有是讲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二者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内容,主要矛盾中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抓主要矛盾的一般说法有: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抓主线、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
学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我们应该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均衡论,又要反对一点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我收益颇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振奋了大学生的精神,鼓励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赋予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进力量,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我们生命中的神灯,指引我们明辨是非,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辨证地看问题,不断地提高自
身的理论素养,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让哲学在现实和理想之间为我们撑起一片广阔的天地。是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向我们展示整个世界的本质特征,使我们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能正确认识自己,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去充分显示和扩展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当我们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美,它便会给我们带来思想的收获,灵魂的震撼和行为上的指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它通过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和实践,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把握哲学之美,点燃心中的神灯,照亮前进的路程,在求知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民出版社,1995年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1月版
孙其昂 叶鸿蔚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辅导读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版
毛泽东:《实践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
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是第一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客观世界是人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自我理解:人产生的为主观,非人产生的为客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时代精
神的反应,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四、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二者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联系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以前就有唯物主义、有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为人名服务、与时俱进、共产主义
所谓原理是指:①概念的含义
②概念之间的关系
③理论意义或方法论意义
在答题时有两个答法: 【① ② ③】或【① ③】 物质 = 客观 = 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 辩证法:全面、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的物质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意识的含义: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 先有物质后产生意识且物质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意识是人独有的 =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否认物质犯唯心主义错误 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错误 运动 = 变化 = 过程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否认相对静止犯相对主义诡辩论错误 实践最大的特点是创造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 意识在内容上客观在形式上主观 本原:世界万物有他产生最后复归于他。
唯心主义的错误有:否认客观、实践 第二章
(一)唯物论总结
五观:物质观(4)、意识观(5+15)、运动观(6.1+6.2)、时空观(6.3)、规律观(14)五系:物质和意识的的辩证关系(8)
实践与人的辩证关系(10)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1-12)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6)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关系(18)两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7)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3)一原理:世界物质统一原理(9)
第二章
(二)唯物辩证法总结
一个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实质与核心(25)
两个特征:普遍联系(的特征19-20)与永恒发展(的特征21-22-23)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26--30)
质量互变规律(31-32)
否定之否定规律(33-34-35)
辩证思维(认识)四对方法(39):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五队范畴(24【1--5】):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六个环节:5对范畴 + 整体与部分(事务联系和发展的6个环基本节)主客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主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增强能力:学习辩证法的目的是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章 认识论总结
认识论的前提:区分主客体(1-2-3)
认识论的基础:实践(4-5)
认识论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7-8)
认识论的过程:两次飞跃,无限反复(9-10-11-12-13-14)
认识论的结果:真理与谬误(15-16)
认识论的标准:实践(17-18)
认识论的好坏:价值(19-20-21-22)
认识论的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自由(23-28)
第四章 唯物史观总结(1-2-3-4-5)
一个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运动规律(5---8)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运动规律(9---12)三对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特性(13---16)
统一性和多样性(14)
必然性和选择性(15)
并进性和曲折性(16)四个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28---37)
社会历史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29)
人的本质 = 劳动 + 社会关系(3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32-33)
杰出人物或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特殊作用(34---37)五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7-18)
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20-21)
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22-23)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24)
科技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5-26-27)
第五章、第六章合起来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懂得四个一,学会三个二。手中就有钱,有钱就投资。资本十三论,政经就搞懂。懂得四个一:
一个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
一个规律:价值规律(8)
一个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9)一个理论: 学会三个二:
二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2)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手中就有钱:货币(6-7)资本十三论:
劳动商品论(15-16)
生产两重性论(18-19)
不变可变资本论(22)
资本积累论(27-28-31)
资本循环论(32)
资本周转论
(33)
资本主义工资论(35)
平均利润论(36)
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论(40---44)
剩余价值论(20---26)有机构成论(28-30)社会再生产论(34)
矛盾危机论(38-39)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原理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1、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原理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原理
四、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3个原理)※原理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原理二:真理的属性原理
世界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原理
三、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认识运动规律)原理
世界观: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3个原理)※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世界观: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不是无能
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原理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①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统率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制约整体;整体制约部分;有时,关键的部分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③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部分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使整体的发展。
原理
3、系统优化的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二)发展观:(7个原理)原理
1、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原理2: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观: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我们应反对用静止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原理3: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原因)
世界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原理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
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原理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
世界观: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原理
6、辩证否定观原理
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原理
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创新的意义: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三)矛盾观:(7条原理)
※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世界观: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
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方法论: 要一分为
二、全面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原理
2、矛盾的特殊性
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原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要遵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从特殊性中总结出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解决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原理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世界观: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这一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原理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世界观: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原理
6、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
世界观: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原理
7、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一分为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历史观部分原理(3条原理)※原理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 从客观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原理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世界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方法论: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原理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路线。
反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第二部分:价值观与人生观部分原理(4个原理)
※原理一: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人的价值原理)
世界观: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
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 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中创造价值。※原理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世界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凡是符合发展规律,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三: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世界观: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和奉献。人生价值实现还需要主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即: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方法论: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原理四: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世界观: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