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周边生活环境整治方案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学校周边生活环境整治方案
为了打造校园周边良好的环境卫生秩序,还广大市民一个清爽,整洁的城区生活环境,针对西河东路技术学校周边,流动摊贩沿街叫卖,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和突出问题,我们执法一片区【一中队】将对校园周边进行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整治方案向局领导做具体汇报。
一;在整治前,由我们执法人员,对校园周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逐一填写并发放限期整改书,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自觉停止违规行为,禁止在此处摆摊设点,在发放整改书的同时,加大对摊贩做好市容市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商贩在明白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之时,心中能形成一种法律意识,从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建立错时管理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为长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照片区责任划分和定点,定位,定人,定岗的管理办法,派出执法人员,对该处进行常态化管理,如早上8;30,执法人员到现场,予以巡查,并对该处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劝导,纠正,中午11;30-12;00,下午5;00后,派出执法人员与车辆,对该处进行疏理,在工作中,力求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防死守,不留死角。
三;严管严控,严格管理,坚持平时和迎检一个标准,确保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四;不定期组织人员和车辆,对西河东路技术学校周边,进行集中整治,并根据校园周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早上,中午及下午不同的整治时间段,从而真正做到校园周边环境卫生秩序的巩固,提升。
文章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二篇:学校周边交通的整治方案
学校周边交通的整治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治理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缓解学生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状况,有效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结合我县“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夏季大会战”和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坚持严管治理、人文治理原则,开展大宣传、推动大教育、营造大氛围的“治理”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改变出行理念和习惯,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提高群众出行满意度。
按照“畅通、有序、安全、文明”的工作目标,加大校园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家长、教师、学生的文明出行、遵守交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有效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解决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期交通堵塞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
针对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和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乱点、违法行为高发点、拥堵多发点等重点路段,依法查处校园学生无证驾驶机动车、电动车及周边车辆超员超速、酒后驾驶、假牌假证、无牌无证、违法停车、闯红灯、人行横道不让行人等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一)加大管理力度,维护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一是各中队要科学合理调配警力,针对学生每天上学和放学的重
点时段、重点路段,建立动态科学的勤务制度,落实警力维护交通指挥疏导工作。二是各中队要组织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乱点、违法行为高发点、拥堵多发点进行摸排,广泛征求学校和周边群众意见,开展针对性整治。三是各中队要依法从严查处机动车无牌无证、乱停乱放、超速行驶、闯红灯、人行横道不让行人等违法行为和学生无证驾驶机动车、电动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净化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四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上下学时段校门前交通路段的管理,安排值班老师负责上、放学时段学校门前交通秩序的维护,组织学生从斑马线或安全路段过马路,发现学生交通违法行为及时采取管制措施并进行记录,学校将学生交通安全违法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个人德育考核。
(二)完善交通设施,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出行条件。各中队要深入排查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存在的隐患,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提出改善建议,优先完善学校周边道路警示和提示标志、信号灯、人行横道和车辆减速设施等,为学生出行创造安全通行条件。
(三)立足长效机制,加强校园学生交通安全管理。一是各中队要对本辖区校园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落实整改。二是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学校的安全主体责任,严禁未成年或无驾驶证的学生驾驶机动车、电动车。三是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健全安
全教育制度,坚决杜绝学生乘坐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车辆。四是健全工作机制,各中队对学校学生驾驶机动车、电动车上下学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通报教育部门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抓好典型教育,对管理不到位的学校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五是各中队要以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为契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迅速开展走访活动,重点走访老师、学生和家长,广泛征求群众对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一是教育部门要印制“致家长一封公开信”,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告知接送学生家长自觉遵守和维护学生上下学交通秩序。二是各中队要会同教育部门深入本辖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增大宣传教育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周边隐患点的巡逻执法,提高广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三是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位,在校园内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板报、标语,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校讯通、校安平台定期向家长发送交通安全信息,努力营造浓厚的家、校交通安全氛围。
第三篇:最新校园周边整治方案
陈家湾社区学校周边环境重点问题集中
整治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街道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对学校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治安、未成年人进出网 吧、违章占道、食品卫生,交通安全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努力构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
二、领导机构
为加强领导确保地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地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魏 敏 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 杨岺山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陈 可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综治班主任
刘宣学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成 员: 曾洪英 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
记、党政办主任
陈 柳 陈家湾街道司法所副所长 王爱蓉 陈家湾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副主任
刘 红 十五冶社区书记 王汉平太子湾社区书记 张金玉 陈家湾社区书记 李翠娥 月亮山社区书记 王 泽 大智路社区书记 徐晓琴 东风路社区主任 万桂华 磁湖社区书记 李来生 联合村社区书记
三、整治内容
1、取缔辖区内无证“网吧”、“游戏机室”及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网吧”和“游戏机室”;清理整治辖区内网吧的不规范经营行为。
2、整顿学校门口及学校出入主干道上及两侧的乱摆摊设点现象。
3、打击到学校“擂肥”的社会闲杂人员,清理整顿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治安问题。
4、取缔学校门口及校门口两侧无证经营户,清理查处经营户出售“三无”食品问题。
5、消除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隐患。
四、工作要求
1、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这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作为“民心工程”抓好落实。为打造平安和谐陈家湾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2、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要统一组织,协调所辖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第四篇:维护和整治学校周边秩序方案
沙扒镇维护和整治学校周边秩序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成果,净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现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切实加大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力度,巩固综治及平安创建的成果,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教学与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零犯罪、不违纪、周边秩序好、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家长满意”为目标,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处理侵害师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盗窃、破坏学校财物和严重扰乱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取缔非法经营户;教育、督促学校周边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业主依法经营,规范学校周边各类经营场所的日常管理;进一步落实学校内部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学校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综治办、派出所、文化广电、城管、工商等部门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四、工作步骤
治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1、集中治理阶段(3月28日—4月18日):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组织人员根据各自相关职能认真排查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工作方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本部门一时不能解决的突出和疑难问题要及时向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汇报,以便集中会办。
2、巩固提高阶段(4月19日—5月31):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整治行动的实效。5月下旬,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统计、总结工作。
五、工作任务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开展这次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派出所、工商、城管、卫生等部门要深入学校周边,对娱乐场所、网吧经营者,各类摊主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各有关单位和经营业主积极支持、参与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各学校要通过会议、橱窗、板报等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发动,为整治工作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排查,突出重点。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及周边,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排查。重点排查师生员工反应强烈的学校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中小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营业执照不全、执行实名登记及未成年人禁入制度不到位,超时营业,包夜营业等违规经营的网吧;学校周边不洁饮食摊点、违规“小饭桌”和“小食堂”等其他各类违规摊点;出售、出租涉嫌色情,淫秽书籍的书报售亭(点);学校门口交通不畅及交通安全隐患问题;“黑校车”、“黑出租车”非法接送及其他影响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问题等。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各部门要逐条登记,确定整治重点,落实整治措施,限期整治到位。
(三)强化管理,全力整治。
坚持“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证照齐全的经营场所,及时予以引导规范。对证照不全的经营场所,有条件经营的督促其补办手续,无条件经营的责令其限期停止营业或依法吊销已颁发的证照。对无证经营的及时告知其行为违法,令其限期主动纠正,停止营业。对违规经营的限令立即纠正,按规定经营。对违章建筑,及时责令其限期拆除。加大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加强 各类交通设施的建设。规范学校及周边餐饮的经营行为,加强卫生管理。落实学校内部防范措施,提高学校安全防范能力。
(四)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集中整治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健全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主动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此项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成员单位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六、职责分工
派出所: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公安厅“四条意见”,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学校周边出租户、旅馆等公共场所治安管理,配合文化广电、工商部门加强网吧管理,严格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巡逻管控措施,全面组织开展学校内部安全检查,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内部治安防控机制,严格学校及周边消防管理,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标志,规范和严格校车管理,打击和取缔“黑车”。积极做好支持和配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对少数不服从管理,严重干扰行政执法的人,打击处理要及时到位。
工商所:重点整治制假售假等违法问题,依法取缔无证经营户,规范合法经营户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城管大队:重点整治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等问题,特别是学校大门口两侧沿线道路和人行道,严禁摆设各类营业摊点。
卫生防保组:加强对学校内部食堂和校园周边饮食单位的卫生指导及监督管理。重点整治学校周边饭店,小吃店、商店食品的卫生问题,对销售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卫生质量食品的业主,要依法予以查处。
学校: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学校”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在学校重点部门、部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强化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和个人安全知识教育。完善学校内部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优化育人环境,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整治工作,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历来是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本地区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因此,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把这次集中整治行动作为创建平安议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突出重点,抓出实效。
(二)服从大局,明确责任。
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尽心尽职,全力以赴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三)依法行政,文明工作。
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和参加整治的工作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服从行政管理,对少数不予配合的人员,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个别违法人员,要在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坚决予以处理打击。
沙扒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九月二日
第五篇: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关于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工作实施方案
为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工作,营造一个放心消费,和谐稳定的平安校园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开展专项整治与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及诚信意识,进一步改善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的卫生条件和环境,进一步规范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使学校周边食品加工、经营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通过整治,实现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持证率达100%,生产经营台账建立率达100%,“三无”食品清除率达到100%,过期变质食品清除率达到100%。
二、整治重点及主要内容
(一)整治的重点区域: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含托幼机构)内及学校周边200米内的食品经营户、经营摊点、餐饮单位、小作坊(含现做现卖)、小卖部,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及学校周边。学校周边主要指学校校门两侧对面200米以内的范围。
(二)整治的重点环节:一是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校园内食品无证经营户,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和食品流动摊贩等;二是学校商店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门店,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小食品店及流动摊贩等;三是学校及学校周边的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加工点、小作坊和黑窝点等。
(三)整治的重点品种:粮油及米面制品、奶制品、熟肉制品、饮料、儿童食品、酱油、醋、食盐、生鲜肉品、水产品及各种烧烤食品、即食食品、散装食品等。
(四)整治的主要内容:一是全面检查学校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二是所有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台账的建立情况;三是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情况,食堂操作间的基本条件、卫生环境、食品是否按规定留样、安全防范措施、原材料质量把关、进货台账、索证索票、从业人员健康证及量化分级管理情况,特别要检查食品仓库有无“三无”产品及过期、霉变和腐败食品及原料等;四是学校商店及学校周边小商店持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情况,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等制度落实情况,有无销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它不合格食品等;五是学校周边的餐饮企业、饮食摊点有无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原料进货把关等情况,有无使用有毒有害、变质和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加工食品等行为;六是学校及学校周边的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资质情况及生产加工食品是否使用非食品原料和霉烂变质原料等;七是经营食品的流动摊贩、摊点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是否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三、工作措施
(一)坚决查处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县食品稽查局及各乡镇监管所组织对辖区所有校园周边地段进行拉网式排查监管,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或超范围经营餐饮店、小商店等行为。
(二)切实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督促指导力度,确保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等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加大对校园周边食杂店销售商品的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销售“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杜绝“三无”食品、过期及变质食品进入流通环节。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3月20日-3月31日)
县食品稽查局和各乡镇监管所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力量开展调查摸底,查清辖区内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安全情况:一是摸清辖区内学校的数量、分布情况;二是查清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数量;三是清查食品经营户的进货销售登记制度。
(二)集中整治阶段(4月1日-4月30日)
按照方案要求,集中力量,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各监管所集中整治与县局组织人员督查相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
(三)巩固总结阶段(5月1日至5月30日)
专项整治结束后,对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企业将进行严肃查处。同时各乡镇监管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常抓不懈,防止反弹。食品稽查局及各监管所专项整治情况于5月29日前书面报县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并结合实际制定好各自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搞好集中整治行动。县局成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李武涛任组长,宗世财任副组长,食品药品稽查局工作人员为成员。各监管所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组织好专项整治工作。
(二)加强部门配合。食品稽查局和各监管所要主动联系乡镇政府、县教育局、乡镇教委等部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配合,经营者参与的原则,不断推动和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的展开。
(三)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食品经营者和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让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