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当前治理商业贿赂存在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多头监督,头头难管。
在我国,有权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等。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机关和部门间为了避免“撞车”而缩手缩脚,就会产生管辖权的脱节,“多头监管、头头难管”。
当一起商业贿赂案件发生时,先要确定管辖机关。公安机关管辖的前提是该商业贿赂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但是,因为定罪标准模糊,公安机关难以对贿赂行为定性,所以不能管辖,结果可能是行贿人被法院判定不构成犯罪;如不管,可能是放纵犯罪。这样,案件往往从侦查阶段就陷入了法律的“两难境地”。为了避免与司法机关管辖权冲突,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可能采取弱化处理,如对行贿人简单地处以行政罚款、通报批评、警告记过等,或是彻底不介入。此外,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因为缺乏对商业活动的日常监督手段,主要依靠知情人的举报方才立案侦查,通常对市场上发生的商业贿赂行为多不知情,所以对行贿人的刑事责任追究比较困难。
(二)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很多情形难以认定。
商业贿赂治理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法律规定还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体现在许多方面。学界认为,商业贿赂应该是指商事活动主体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商品服务过程中,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故意采取各种财产性或非财产性贿赂手段侵害正常的商业秩序的行为。相比之下,我国相关法律所定义的商业贿赂的范围则要小得多。
比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而经营者的董事、经理、控股人、代理人、雇员等在商业贿赂行为中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他们为共同违法行为主体,应承担共谋者的刑事、行政责任和民事侵权连带赔偿责任,但因法律没有规定,这些人便可逍遥法外。
从法律责任的角度看,对商业贿赂的处罚规定不够完善,处罚力度不大。比如,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是l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大的商业贿赂案件来说,比如建筑领域和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动辄数十亿元,行政处罚过于轻微就会失去威慑力。所以,对商业贿赂的处罚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贿赂金额、贿赂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以有效地打击各种商业贿赂行为。
(三)商业贿赂隐藏于人情往来中,灰色地带也给认定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在许多商业贿赂行为中,当事人之间的贿赂手段与过程并不明显,因为完成的商业交易并不能完全和他们之间的财产往来一一对应。
比如,很多交易双方原本就是亲戚或者朋友,在没有商业往来之前就有礼尚往来,这在我国十分普遍。可是当他们之间发生了商业交易之后,他们的礼尚往来在什么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商业贿赂,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很难做出明确的区分。
(四)政府官员权力与商业结合的寻租。
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但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实际上,政府官员如果直接进行以权谋私,发生的商业贿赂比较容易界定和查处,但是许多变相的商业贿赂却难以发现。例如一些官员的家属本身就在经商,官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一些相关企业或者部门进行关照,而那些企业或者部门则向官员的家属提供商业交易的机会。这些交易表面上看都是正常的,政府官员在正常履行职责,他们的家属正常地进行商业交易,很难将这两种行为对应起来。而且只要政府官员没有滥用职权,他们的家属没有牟取不正当的暴利,法律也没有禁止性规定。可是实质上,家属是用官员的权力作为贿赂,获取了商业机会,与其他形式的商业贿赂一样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
(五)集体的商业贿赂。
在有些情况下,商业贿赂并不是直接贿赂个人,而是某一个集体。例如,高校采购教材时,经销商往往会将折扣给教材科,教材科当然优先采购折扣高的教材。这部分折扣往往没有进人学校的账户,而是成为科室的小金库。这些小金库有时候会发生合理的开支,但更多的则是大家分掉。
正是类似于以上情况的许多灰色地带,为商业贿赂的存在提供了相当大的生存空间,也为反商业贿赂带来了相当多的难题,成为执法机构难以进入的沼泽地。反商业贿赂行动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消除商业贿赂中的灰色地带。这一切都有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于:
杭州刑事律师http://
第二篇: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治理商业贿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沪航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陈沪航,男,本科,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员。
【摘要】商业贿赂是指商业活动主体在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过程中,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故意采取各种贿赂手段侵害正常的商业秩序的行为。因为这种现象不仅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商业贿赂是生长在经济社会肌体中的一颗毒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消除,将会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导致腐败盛行,危及社会稳定。治理商业贿赂主要有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尽管商业贿赂无处不在,但真正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①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运用司法惩治手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打击不力。
【关键词】商业贿赂;主要问题;对策
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刑事立法的缺陷造成打击行贿犯罪不力
1.立法视角有失公允
行贿和受贿历来是“孪生兄弟”,而且侵害的客体都存在着妨碍国家正常的管理秩序。但我国目前刑法对二者的刑事追究条件和刑罚轻重,显然是侧重打击受贿犯罪:在受贿行为中只要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收取一定数量的财物,就构成犯罪。而行贿行为则要具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才构成犯罪。②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③我国立法本意是通过严惩享有国家或社会管理权力的群体的受贿犯罪,来遏制贿赂现象。但是我国现有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达到让国家工作人员或公司、企业人员“想贪不敢贪、想贪不能贪”的境界,而且依靠思想和道德的约束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受贿的发生。因此,打击行贿和惩治受贿同等重要,应双管齐下。从司法实践看,从90年代以来,受贿犯罪受到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逐渐增加,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行贿行为的打击不够。
2.行贿犯罪构成在立法上的不统一
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在刑法上的界定不一致:在经济往来(包括商业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数额较大的财物(包括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以行贿论处(刑法第389条第二款)。而给予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数额较大财物的,只有是在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形下,才构成行贿犯罪(刑法第164条第一款)。显然,在商业活动中,同样是行贿行为,但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公司、企业人员实施,在刑法上实行了双重标准。④在现有国家经济体制中,非国有经济比重日益增大,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司、企业人员主体范围也随之日益扩大,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行为在总体上变得更为频发。因此,如果不解决立法不统一的问题,将会造成一些行贿者因得不到打击而有恃无恐。除了刑事立法上的缺陷给打击行贿犯罪带来许多问题外,一些不切实际的司法解释,也造成了不利于打击行贿行为的局面。如个人登记注册法人后,在商业活动中,以法人名义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按相关司法解释,应以单位行贿论,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为10万元。这种法人行为与个人行为实际上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是以法人名义行贿又未达到数额标准而无法追究刑事责任。此类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
(二)案件管辖的司法分工无助于形成打击合力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刑法对不同的贿赂型犯罪作了不同的规定,致使现行刑法有关商业贿赂的规定散见于分则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和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而刑事诉讼法又对上述罪名根据主体不同在管辖上做了分工,具体地说就是把不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划归公安机关管辖。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主体的贿赂犯罪,都属于职务型犯罪,即或是发生在履行国家管理职能过程中,或是发生在履行非公权性管理职能中的,它都侵害了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应有的廉洁性,而且可以说不管何种主体的贿赂犯罪,都是社会腐败的根源,虽然主体各异,但本质属性却相同。因此,司法管辖上的分工,实际上造成了国家对商业贿赂惩治功能的肢解。由于分工,还造成了执法主体不一,导致了政出多门,执法尺度各异,同时也增大了治理成本,难以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虽然说公安机关管辖的商业贿赂的罪名只有刑法第163条、164条、184条所规定的,但其涵盖面远大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此类罪名。由于公安机关查处此类案件的经验“先天”不足,加之其肩负着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安定的艰巨任务,使得公安机关无暇顾及对此类犯罪的打击。据了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占同期所有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的比例始终非常小。可见,商业贿赂犯罪在司法管辖上的分工,虽说本意或许为了形成打击合力,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是弊大于利。
(三)经济领域制度建设滞后,导致查处手段匮乏
由于我国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许多制度尤其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如目前仍允许大量使用现金的货币流通体系,金融机构对储蓄实名制执行不力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之商业贿赂多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行、受贿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商业贿赂越来越隐蔽。在对此类犯罪的刑事调查中,要获取言词证据以外的证据十分不易,为发现和突破此类犯罪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查处手段匮乏,使贿赂犯罪的“安全性”较高,尤其容易导致受贿一方心存侥幸,敢于铤而走险。
此外,治理商业贿赂还面临着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尚未形成、竞争机制存在缺陷、监督制约软弱无力等因素产生的许多问题。
二、遏制商业贿赂高发态势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加大惩治力度
治理商业贿赂,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亟待解决的是以现行刑法为基础,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刑法规定,将所有贿赂犯罪都纳入第八章作专章规定,充分重视非涉及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另外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贪污贿赂工作中积淀的丰富经验,和业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避免因司法管辖分工而造成打击不力的局面。在完善法律的同时,还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尤其是垄断行业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的打击力度,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扎实开展预防工作,筑牢预防体系
检察机关要针对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发挥检察预防的职能作用,结合办案,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工作。
1.加大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社会化宣传。尤其要对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的从业人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之逐渐树立守法诚信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2.加强与有行政治理职责的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通过在这些部门内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帮助其完善制度,促使其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机制,防止这些单位或个人在发现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做“以罚代刑”处理。
3.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的功能。笔者认为,仅将经人民法院裁判构成行贿犯罪的人员名单录入查询系统是不够的,应把经人民法院认定贿赂事实成立的行贿人名单全部录入查询系统,以增强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威慑力。
4.在开展预防活动中,要注意掌握商业贿赂多发行业、系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增强预防对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 释:
①牛纪伟,孟华,王研.反腐败败剑指商业贿赂[EB/OL].http:
//finance.sina.com.cn/g/20060309/***.shtml,2013-5-6.②葛长金.试论索贿、受贿罪的构成及其量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③徐跃飞.对单位犯罪自首有关问题的法律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02).④论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EB/OL].http:
//vip.gocheck.cn/enterprise/document/detailWebHighlight.action?dectResultId=9560729,2013-6-2.参考文献:
[1]牛纪伟,孟华,王研.反腐败败剑指商业贿赂[EB/OL].http:
//finance.sina.com.cn/g/20060309/***.shtml,2013-5-6.[2]葛长金.试论索贿、受贿罪的构成及其量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3]徐跃飞.对单位犯罪自首有关问题的法律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02).[4]论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EB/OL].http:
//vip.gocheck.cn/enterprise/document/detailWebHighlight.action?dectResultId=9560729,2013-6-2.
第三篇:治理商业贿赂
申论热点每周评析(第6期)
治理商业贿赂
作者:长河政府管理和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商业贿赂已成为当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疾。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党和国家在反腐败的统一框架下,把开展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六大领域作为2006年专项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重点,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准确把握现阶段商业贿赂的特点,积极探索反商业贿赂对策,不仅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而且也是将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期,我们对商业贿赂的重点案例及如何治理商业贿赂进行解读和分析。而且,相对其他几年以来一直在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商业贿赂是今年才被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大家需要重点掌握的是解决商业贿赂问题的对策方案即如何治理商业贿赂。
一、商业贿赂的重点案例解读
国家药监局商业贿赂大案
《京华时报》2006年2月7日版报道了一则爆炸性新闻:《国家药监局多名官员涉嫌经济犯罪被刑事拘留》。
该新闻中说:
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涉嫌受贿案发后,与之有相关联系的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卢爱英(药品注册司助理巡视员、注册司化药处原处长)、王国荣(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原副所长)及另外3位药品注册司的处级干部,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
检察院一次便抓走了国家药监局6名重要官员。看来,这绝非国家药监局个别官员的个案,而是一烂烂一窝的商业贿赂大案。
发生在国家药监局的商业贿赂大案,2005年便已初露端倪。
2005年6月22日,中组部宣布,免去国家药监局局长、党组书记郑筱萸的职务,其职务由邵明立接任。
2005年7月,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因涉嫌受贿被检察院刑拘。
此案东窗事发于白云山制药公司举报郝和平收受20万欧元的巨额贿赂。目前此案已经在检察院侦办完毕,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同时,郝和平之妻曾经也在国家药监局工作,后调入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直管的中国医疗器械工业总公司。而郝和平所在的SFDA医疗器械司的工作职责之一,正是负责国产三类和进口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广告和出口证明等各类审批件的受理、形式审查和发证等工作。
郝和平落马之后,中国药学会咨询培训部主任刘玉辉相继“出事”。据知情人士称,刘玉辉持有白云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400万元注册资本中49%的股权,此外他还涉嫌挪用中国药学会资金。
专业从事商业贿赂的新行业
国家药监局的商业贿赂大案东窗事发于2005年11月间,广州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平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
有人透露说,此人交待出了一份在药品注册报批过程中,涉嫌受贿的官员及专家名单。“涉案金额之大、涉嫌人员之多,令人咋舌。”据说,此人在数年内敛财数额超过两亿元。
那么,广州天之骄药物开发公司是家什么公司?
该公司创建于1992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注册、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
仅看看这个公司的业务范围,你就会明白,它与国家药监局的关系何等密切。实际上,它几乎是专为制药企业与国家药监局之间,从事商业贿赂的掮客及职业行贿人。
“天之骄”是广东省新药报批数量最大的企业,近四年来发了大财,它暴发于2002年的“地标”转“国标”。
自2001年开始,药监局开始推进地方药品标准转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工作,并于2002、2003年,完成了所有地方标准品种转国家标准品种工作,所有药品统一使用“国药准字号”,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重新在药监局进行药品注册工作。而“天之骄”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药注射液的报批,在“地标”转“国标”的过程中,主要从事改剂型、改包装的工作。
仅2003年,“天之骄”就累计“自主研发和投资开发”新药100余项,申报专利150项,新药项目技术交易总额达2.8亿元。
医药企业手里的药品没有获得注册批文,就不能上市销售。所以,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负责审批药品批文的注册大权的政府部门,掌握着这些企业的“命根子”。
按照药监局正常的注册收费,一、二类新药从临床试验到生产许可审批,总费用是4.8万元。
正常情况下,一个新药批文从研发到审评通过,并投入市场,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已经是很快很快了。
在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个过程会长达十年,投资会超过十亿美金。而在中国会十分容易,并十分“廉价”。这一过程被商业贿赂压缩了。
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暴利如雨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批文黑市。
这几年,中国的医药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药品报批公司或机构,它明显地是在制药企业与国家药监局之间,从事商业贿赂的掮客。他们把政府官员和业内专家聘为该公司的顾问,按月或按项目给他们巨额提成,甚至参股分红。
在他们那里,搞一个新药批文的速度,竟能快到从一个星期到几个月不等,批文的价格都不一样。价格低则数百万元,高则上千万元。
商业贿赂所导致的腐败,危害的不仅仅是医疗业的上层管理机关,还直接面对老百姓,使老百姓深受其害。
二、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第一,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方面,最重要的是确立严格而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作为这种条件的体现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只有取得了经营资格的主体,才能够在某一核定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建立市场退出制度方面,主要是要做到将那些
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极差,以及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
第二,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体系
(一)加快市场主体信用档案管理立法步伐
(二)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
在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体系后,就可以通过对存在行贿记录等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严格监管,甚至将一些信用极差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减少商业贿赂产生的源头,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发生。
第三、完善举报制度
针对商业贿赂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的特点,要完善举报制度,畅通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
1.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
2.严惩侵害举报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3.改进举报人奖励制度
第四,建立健全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体系
从已经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来看,相关领域行政监管的缺失,是商业贿赂得以肆虐的重要原因。建立健全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治理商业贿赂的当务之急。
1、完善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法律法规;
2、健全监管机构;
3、将监管职责落到实处。
第五,构建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
商业贿赂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况,仅仅依靠某一种或者某一类法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
1.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在目前涉及到商业贿赂的立法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内容比较笼统,而一些部门规章,法律层级太低,法律效力较弱。这些都限制了立法在遏制商业贿赂方面的作用。所以,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整合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
2.完善刑事惩罚法律。要在刑法中明确规定对于商业贿赂罪的刑事责任,增大这类行为的成本,遏制犯罪者从中牟利的现象。
3.制定行政法规并将前述的行政监管法规也纳入统一的体系之中.在颁布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之后,要通过国务院行政法规,细化《反商业贿赂法》中的有关内容,解决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反商业贿赂问题
第四篇:治理商业贿赂
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新项目投资等工作开发,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根据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韶能集团公司《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王雄洲
副组长:陆永贤陈昌镇
成员:仇玉雄罗元月梁志铭周运歧郭石莲 王向东黄韶生聂郁胜曾平刘和平裴文娟 办公室主任:梁志铭
联络员:裴文娟
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党委办。
二、治理商业贿赂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目标要求:一是净化公司生产经营内部环境。通过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促进公开、公平、公正“三公开”的竞争原则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二是维护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良好秩序,通过自查自纠商业贿赂活动,进一
步维护健康发展稳定局面。三是健全制度建设,通过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监控机制,使生产经营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通过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使广大干部、党员、群众普遍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自觉抵制和反对商业贿赂,形成诚信经营、依法管理、廉洁从业的企业文化。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1、要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与集团公司和本公司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纳入日常管理、风险处置和风险防范和监管工作中。
2、着眼长远,要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防止商业贿赂作为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监管制度、综合治理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把治理专项工作引向深入,建立健全防止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3、突出重点,解决实际问题,着力解决生产经营运作中、新项目工程建设中反映较大、与群众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重点治理在生产经营管理、技改、专项工程建设中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的问题。
4、严格把握政策,从大局出发,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维护生产经营稳定发展结合起来,区分正常的生产经营业务交往和不正当的交易行为;区分不正当的交易行为与商业贿赂行
为;既要治理商业贿赂,又要保持正常经营,促进生产经营工作稳定发展。
三、组织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
组织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是使各级管理人员都受到教育,认识、纠正错误观念和行为,促进更加自觉依法依规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公司从7月起开始至10月,对企业生产经营、在建项目工程、技改、专项工程等业务中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认真自查自纠。
在自查自纠工作中,既要严肃认真,坚持原则,不走过场,又要实事求是,把握政策和讲究策略,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对问题的认识态度,予以区别对待。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但对虽有这方面问题,能主动说清并认识错误的,可依据有关规定从轻或减轻或免予处分;对在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自查自纠;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的,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四、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1、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在公司上下营造一种防止商业贿赂的良好内部环境和氛围。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法律、纪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法律宣传和警示教育,增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认真研究商业贿赂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在建项目工程中存在的特点和规律,将有关治理商业贿赂的规定与反商业欺
诈、反腐败等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有效的监管机制,杜绝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活动中商业贿赂现象。
3、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将防止商业贿赂纳入监管工作中,建立健全监管处罚制度,细化监管处罚措施,将有商业贿赂行为的人记入诚信档案,对个人实行职位禁入。
五、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方法、步骤。
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采用个人自查集中检查的方式进行。
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学习教育阶段,时间为7月,主要是通过学xxx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成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为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为8月,主要内容是一查思想认识上是否有商业贿赂是市场交易“潜规则”、是企业发展“润滑剂”等的错误观念,对治理商业贿赂是否有抵触情绪;二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有给予或收受回扣和假借劳务费、赞助费等名义,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三查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有没有账外账、账外物等。
第三阶段是整改落实阶段,时间 为9至10月,主要是对自查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纠,明确整改重点,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进行全面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2006年7月14日
第五篇:治理商业贿赂
全市纠风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在市政府中会议室举行。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央及重庆市有关纠风工作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市今年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市领导李德良、许金钢、周显华出席了会议。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金钢在安排部署了全市今年的纠风工作任务后,对全面启动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加大查案力度,依法查处违反法律、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市工商局、市教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工商联(总商会)、市卫生局等6个重点部门负责人还在会上发了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市政府纠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员、市政府特邀监察员,在津上级管理单位、中渝企业、有关直属学校和几江、德感、先锋等镇(街)有关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其他各镇(街)等单位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