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毕业论文小论文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小论文格式要求
(1)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
(2)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
(3)作者及指导教师情况(含中英文)。学生包括所在系部、专业及班级,教师包括所在单位、职称等。
(4)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
(5)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6)正文。章、节、条层次标题序号依次为“1”、“1.1”等,后空一格写标题,第三层次用(1)、(2)等,再后空一格写标题。
(7)公式。叙述中引用的公式另行居中。
(8)计量单位。图表和文字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必须采用最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非法定计量单位应作换算。
(9)图。要精选,且随文出现,绘制时要符合制图规范;坐标的量和单位分别居中置于纵、横坐标轴外侧;照片要清晰、反差适中;图应有图名与图号。
(10)参考文献。文献必须按顺序引用,文献作者只列前两位,外文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名应缩写(不加缩点),标引格式如下(请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① 连续出版物:作者.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首字母应大写),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止号码。
②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译者.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③ 论文集:作者.题名[A].文集[C]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1)论文用纸一律用16K大小。
论文参考格式如下:
中文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
作者:XXX(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居中)宋体四号
指导教师:XXX(西安邮电学院、职称)(居中)宋体四号
摘要:XXXXXXXXX……(居左)楷体小四号
关键字:XXX;XXX;XXX;……(居左)楷体小四号
英文题目(居中)Times New Roman四号
Author:(对照中文作者介绍翻译)(居中)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Instructor:(对照中文指导教师介绍翻译)(居中)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Abstract:XXXXXXXXX……(居左)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Key words:XXX;XXX;XXX;……(居左)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1××××(居左)黑体四号
1.1 ××××黑体小四号
(1)××××宋体小4号…………
第二篇:关于毕业论文的小论文
关于毕业论文的小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作用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
毕业论文就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提交的一份独立完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大学生从事专业研究的初步尝试,是高等院校高等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检阅。
毕业论文,实际上也属于专业论文,或者说,毕业论文是专业论文的“初级阶段”,除了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二)毕业论文的作用
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一次显露,是向母校和社会递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的报到书。它具有不同于一般论文的作用:
1.综合考核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考核,并作为衡量能否毕业、是否授予学位的依据同时也是发现人才的较好方式。
2.锻炼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基本能力训练,是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初步训练。
二、毕业论文的特点、种类
(一)毕业论文的特点
1.专业性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必须在本专业本学科领域内,选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性或实际意义,是有自己独立认知和看法的专业问题。
2.理论性毕业论文要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行文过程即是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所以一篇毕业论文也像其他专业论文一样,自成一个理论体系,是揭示、反映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论认识。
3.综合性毕业论文是作者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但反映了作者的专业水平,还综合反映了作者的总体学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作风、研究方法乃至文字表达水平。
(二)毕业论文的种类
1.理论型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来证明已知的观点和定理或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
2.实验型介绍实验的装置、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客观规律。
3.描述型运用描述说明的方法介绍新发现的具有科学价值的某一客观事物或现象。
4.调查型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或分析其成因、危害、意义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毕业论文的格式写法
毕业论文的结构和一般学术论文大体相同,一般由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目录等部分构成。
1.标题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标题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署名即署上作者的真实姓名。署名是作者拥有著作权和责任感的体现。
3.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全文精当、全面的概括。用于提示研究对象和日的,课题的基本观点、成果及意义等内容。具有提示和检索的功能,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以不超过300为宜。
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文献检索。关键词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5.正文包括引论、本论、结论。
(1)引论。又称引言、前言等,用在论文的开头。引沦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论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本论。又称正论,是正文的主体,也是整个论文的核心。这一部分通常是对研究过程的直接阐述,是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分析、论证、阐述。应包
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其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并列式、递进式、过程式和
综合式。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并能准确地把握内容的层次及其内在联系。
(3)结论。它是本论部分分析、论证问题后得出的结论,是解决问题,是本论部分的自然延伸。有的没有单独的结论部分,而是将结论融人前文(引论或本论)。
6.致谢 对论文选题、实验过程、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
7.注释是论文对正文某些问题的注明和解释。
8.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目录是列出研究和写作论文过程中参考过的专著或文章。其作用一是表示了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二是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情况,为读者研究或查找文献提供线索;三是反映作者对本课题、本领域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程度,便于读者相信论文水平与增进资料的可信度。
毕业论文定稿后还要进行装订,装订顺序是:封面、衬页、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衬页、封底。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1.选题新要写好毕业论文,首先要选好论题,这是决定论文成败的最基本的前提。选题一般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大致反映作者是否具备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最好是选择一些学术热点、学术空白的论题,或是老题新作,或是创新思路
2.材料足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是证明论点的论据,因而材料是决定毕业论文成败的第二个关键。所以,要充分搜集、占有和使用有关材料。做到“古今中外、理论事实、具体新鲜、丰富充足”。
3.结构严可采用并列递进、数码列项、标题作序的结构方法,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4.语言精做到语言精确精炼、流畅易懂,同时注意要富有文采、个性突出,避免干瘪单调、枯燥难懂。
5.格式全格式要符合规范,不能漏缺相关要素。
第三篇:毕业论文感谢信 论文感谢信的
毕业论文感谢信范文 论文感谢信的范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感谢信范文 论文感谢信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最挚爱的学院: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我们也将开启人生新的一页。毕业是首伤感、分别的诗歌,它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这片校园里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此时此刻,校园内鲜花四射,而我们将默默起程。
五年前,我们从五湖四海相聚在这里。人生!梦想!我们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寻找、追求、奋斗!学校的周到关怀,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互敬互爱都是我们青春记忆里永不抹灭的亮点。
回首五年匆匆,我们哭过、笑过、吵过、闹过。感谢那些教育我们的领导、老师,是你们让我们明白知识的重量;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师长、朋友,是你们让我们明白友情的存在;感谢那些关心我们的同窗、知己,是你们让我们明白岁月的珍贵。感谢授课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你们的努力使得我们收获到了知识的果实。感谢学院各职能部门老师的努力,你们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是大家美满的学习、生活环境。感谢所有学工的老师们,是你们的付出,保障了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才能有了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还记得军训开始那晚,嘈杂的操场还回响着教官嘹亮的口号,烈日炎炎的晌午,整齐的队列前是滴滴未干的汗水。还记得实习离校的早晨,宁静的校园还没有上课铃声的打扰,校车也只能在晨雾的远处若隐若现;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满实验室标本时的惊叹;还记得第一次写病历时的忐忑;还记得第一次期考时的紧张;还记得军训的口号声和整齐的步伐声;球场上的英姿飒爽,宿舍里的风雅谐趣……
太多太多的'回忆,我们用了五年去沉淀。当厚厚的书本已经变成知识储存在我们脑海,当满身的稚气已经被岁月悄悄磨光,当五载青春只剩下回忆,此刻,我们只想说,大学生活的精彩灿烂让我们不忍离别,六月的校园仿佛格外的迷人多姿。凝望一草一木,凝望这一片曾属于我们的天空,心底充满了不舍。但是,我们不想有太多的忧伤,因为这五年不断的超越、成长,正是为了今日的扬帆起航!
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脸上显露出来的是骄傲与自信,我们要以昂扬的姿态投身社会、服务社会。不管未来有多少坎坷在等待我们,请坚信,我们会用我们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和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最后,我们要告诉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生活,不要虚度年华,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培养自己的特长,尊敬师长,学会做人。
再一次感谢师大,感谢医学院,感谢老师们,感谢所有为我们大学成长付出过的人们。谢谢你们!祝愿母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合家幸福;祝愿学弟学妹,快乐学习,早日成才!
姓名: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优秀历史小论文
与历史有关的小论文应该进行撰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历史小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优秀历史小论文
1摘要:“史论结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策略。选择多彩的史实,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避免史论的唯一性,加强对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
近年来,各地历史中考对“史论结合”的考查比重不断加大。“史”指“史实”或“史料”,“论”指“结论”或“理论”。史实是史论产生的基础,史论则是后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发表的看法。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史实和史论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还历史教学以本色。
一、选择多彩的史实
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是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的史实越丰富、越全面,学生掌握起来就越容易。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图画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等方式,为学生展现多彩的史实。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也能对此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
一切知识的学习均开始于对概念的理解,历史学科也是如此。不全面准确地对历史概念进行解读,会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浅表层面,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无法找到准确的落脚点,无法在不同的知识概念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更谈不上对历史学科体系的构建。因此,我们应当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例如,讲到中国近代史时,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厘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其中,“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则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是指形式上虽然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已经在不断发展壮大。“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则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这样解释清楚了,学生就能结合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得出其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
如果是灌输,无须呈现史料,更无须费力地进行史论结合;而要探究,则必须有探究的空间,有讨论的余地,有真理与错误的交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探究,而非灌输,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应当呈现多元的视角,要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这样,结论将会越辩越清,而学生也将会越来越聪慧。例如,在教学“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如下4则史料:【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日休《汴河铭》)【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宋史》)【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然后,我提问学生:“上述材料中的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否相同?他们分别持什么观点?”“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细细研读上述4则材料后不难发现,这些材料反映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所产生的影响,写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肯定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它沟通了南北交通,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这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因而对大运河的开通持否定态度;皮日休则在肯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如果隋炀帝不贪图享乐,单凭这项功绩,完全可以和大禹相媲美。我又适时予以了点拨:“同学们在评价某个历史事件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尤其要看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开凿大运河’为例,我们应当从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大运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较为客观的。”经我点拨后,学生又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但是,开凿大运河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遭到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由于开凿大运河所致。
四、避免史论的唯一性
有时,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史料或史实,不同素养、不同立场、不同史观、不同时代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尖锐对立的。历史评论既是历史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处和着眼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论,而不是随意加以限制、强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当鼓励,尽量避免答案唯一。例如,关于“辛亥革命”,既有人说它胜利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其实,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4张图片——《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袁世凯率领百官祭孔大典》《签订“二十一条”》,学生就会形成较为辩证的认识。辛亥革命之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辛亥革命之憾: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没有实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让学生根据材料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就是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辩论会,让学生针锋相对,展开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锻炼,思维层次可以大大提升。
五、加强对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训练
要想训练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其前提是教师精选史料,最好不超过4则。这些史料既可以是教科书上的历史故事、历史图片以及引言、导语等,也可以来自课本外。这就要求我们多钻研、多积累。此外,选择的史料必须真实可信,要有可靠的出处,并且要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选好史料后,教师要围绕史料设计1~2道探究题,最好通过由浅入深的设问层层铺垫,引领学生在适度的新情境中,回顾已学内容,运用已会内容,或识别、判断,或联系、区分,或归纳、分析,进而走向必要的创新生成阶段。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则史料,引导他们在比较的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或者隐藏在背后的内容。教师最好让学生自行讲解,讲解时注意圈出关键词句,从而将对史料的解读规范化、系统化。
六、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尝试体验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每节课上,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某段话或某一章节的主要内容,要求他们先理解文中所讲内容,然后自己组织语言加以表达。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他们试着写写史学小论文,这是教会他们“论从史出”的有效途径。这种写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新见解,甚至是某种新观念。学生只有动手找了、动眼看了、动脑想了、动口讲了、动手写了,才能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才能培养发散性思维,才能提高学习能力,才能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才有可能将此能力由历史学习扩展至其他领域,从而终身受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积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依据正确的历史观,结合史料,自主进行历史评论。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这样,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提升,而这,也才是初中历史教学所应提倡的。
优秀历史小论文
2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学生的基础教育尤为重要。新课标以教学中师生的“双边”理论为核心,指出了教师是“教”而学生是“学”的角色关系。这表明了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是很关键的,这对加强教师和学生教学上的一致性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一起互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说在新课标形势下形成一套创新型的师生互动模式对教学质量来说尤为关键。初中历史教师同样要深刻地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加强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能动性,全方位丰富教学内涵,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质,将互动教学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教师没有肩负起引导者的责任
历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详细的课程计划,尤其是针对课上的互动活动,都要提前做好筹备工作。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许能掌握好互动的规律,但是大多时候只有学生自己在行动,而教师缺乏指导能力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偏离课程中心。所以说教师的主导性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给学生讨论空间的同时更要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保证课程的正常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缺乏活跃的氛围
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却忽略了学生间的交流和互鉴。对于传统的分组式学习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就减少了交流探讨的机会。教师可能觉得学生之间的探讨过于浅显达不到效果,无法抓住课程的重点,会延误课程的进展。但是这样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共享的学习过程着实让人觉得无趣。
(三)课堂互动内容学习价值不够高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单纯地认为互动就是给学生提问题,太多的问题设置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过多地关注课程进展,只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来给不同的学生讲解,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异性,这样会给学生拘束感。目前我们需要的还是更加深入的教学。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共同学习的平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才是关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教师要明白,与学生创造出融洽的关系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改良作用。师生关系处于比较和睦的状态下学生会感觉更加轻松,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和教师互动就像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学生会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有信心和乐趣。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教与学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要做好课前的预备工作
好教师不但要好好上课,更重要的是对于每节课都要提前做好课程计划安排,提前想好互动的形式和方案,对于互动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提前想好应对政策,以免正常上课时节奏被打乱。在教师和学生的互问互答的环节之外增添多一点和历史有关的游戏环节。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步分组地引导,让学生尽快融入历史学习的主题,教师监督学生把握好学习节奏,以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完这节课。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提示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前预习一下,对里面的精彩内容先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可以让有意向的学生现场表演,根据课本情节内容来进行自己的表演,增强大家对历史情节的印象,有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
(三)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
现在的初中生可能处于比较桀骜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教师要用更温和的教学方式指引他们。相对来说他们的思维形式比较独特,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做出有效地应对方案。注意多带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活动,体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乐趣。对于一些浮躁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一味地责问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敏感,走上叛逆的道路。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沟通,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地方,多进行鼓励,多发现学生的讲课时要有历史情节感,将学生带入历史的发展中。
(四)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对历史人物情节的好奇心,针对课本里的故事情节加以扩展,将学生带入情节发展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过程。比如说在学习《春秋》这门课时,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的典故,然后向学生提问,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历史知识渗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活动,还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改正和扩充,学生有哪里不清楚不了解的要及时做出解释。
(五)通过多媒体形式教学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历史课堂学习中,并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学习模式。这样最大形式上优化了历史教学。初中生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好动,比较注重形象问题,历史原始的教材还是不够有吸引力,书本上的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伟大,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情节,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自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历史情感随着教学视频慢慢地发散出来,整个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氛。教师给学生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学生通过幻灯片观察硝烟的壮阔前景,同时思考当时的政治格局,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过程中历史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结语
根据以上论述,在初中历史互动教学不仅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还对学生本身的学习互鉴有莫大的益处。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送同学互相探讨,得到更丰富深刻的知识,同时全方位加强了学生整体素质,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有很大作用。教师要提供更多良好的学习渠道给学生,以互动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兴趣点,活跃课堂气氛。
第五篇: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题目
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学生参考具体题目学生和老师商量拟定!!
1、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2、商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改造模式分析
3、物流企业分类标准问题研究
4、物流企业产权状况及发展特点研究
5、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
6、我国物流发展与国外物流发展的阶段比较
7、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物流发展重点分析
8、现代物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分析
9、跨国企业的物流服务模式分析
10、药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11、物流业技术发展与增加就业兼容问题研究
12、食品配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13、物流发展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14、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效率问题研究
15、运输服务方式创新的对策分析
16、工业布局中物流竞争力问题研究
17、发展多式联运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18、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19、绿色物流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无公害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21、次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22、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23、集装箱与单元化运输的特点与发展对策
24、散货装卸与散货储运的领域与发展对策
25、略论航空快递业在我国的发展
26、推广应用厢式货车的问题研究
27、我国开发使用专用车辆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28、供应链竞争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9、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问题研究
30、如何利用新建设施整合存量物流资源
31、提高内河水运能力问题研究
32、我国仓储设施闲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33、对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的思考
34、物流园区的建设、营运及盈利问题研究
35、企业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条件分析
36、对企业物流定位与战略问题的思考
37、现代物流发展与仓单质押融资问题研究
38、社会物流成本与费用的范围研究
39、保税物流创新模式研究
40、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物流环境分析
41、我国制造业物流改造实证分析
42、我国零售业物流改造实证分析
43、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改造实证分析
44、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
45、企业流程重构的物流模式选择
46、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序及管理要点
47、物流业务外包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48、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实证分析
49、企业流程重构实证分析
50、工程物流的特点与作业组织研究
51、日本物流共同化对我国物流改造的启示
52、美国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启示
53、企业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利益与风险分析
54、企业物流改造的技术基础分析
55、企业物流改造的体制问题研究
56、物流技术发展与物流管理思想的关系研究
57、对我国现行物流体制问题的思考
58、对培育专业化物流需求的思考
59、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分析
60、对借鉴国外物流经验和运作模式的思考
61、现代物流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
62、物流统计核算问题研究
63、物流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
64、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问题研究
65、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和需求问题研究
66、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条件分析
67、略论物流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和运作模式
68、略论武汉城市圈与物流圈的关系和作用
69、物流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问题分析
70、现代物流网络建设实证分析
71、略论物流信息在企业资源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72、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法律环境
73、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诚信体系建设
74、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认证服务体系
75、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保险服务体系
76、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的对策分析
77、略论 “以人为本”的现代物流发展
78、略论现代物流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
79、冷冻(藏)食品的物流作业系统研究
80、略论抵御社会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建设
81、略论现代物流发展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82、略论现代物流发展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贡献
83、对发展逆向物流和回收物流的思考
84、发展流通加工配送的意义与对策
85、实现物流容器标准化的意义与对策
86、关于物流运营中的能耗问题研究
87、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88、对物流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问题的思考
89、对优先发展铁路运输大通道问题的思考
90、对物流领域投融资体制与运价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91、对我国综合运输枢纽的布局与建设的思考
92、略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93、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研究
94、对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的思考
95、略论现代物流发展与改善投资环境
96、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
97、循环经济下物流体系的重构
98、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99、论现代化农业物流系统的构建
100、企业逆向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101、供应链激励机制的研究
102、论政府在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103、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104、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及趋势
105、面向虚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业务重组
106、逆向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107、论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108、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采购管理
109、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110、论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
111、连锁商业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策略分析
112、仓储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13、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应用研究
114、湖北省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115、湖北省物流发展的运行模式研究
116、物流企业MIS平台安全应对策略
117、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
118、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策略研究
119、连锁超市配送策略研究
120、物流运输合理化研究
121、我国物流配送的发展及趋势
122、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探讨
123、我国制造型企业业务外包决策研究
124、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析
125、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研究
126、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系统设计
127、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28、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研究
129、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120、零售业的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131、我国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研究
132、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
133、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模式研究
134、加入WTO后我国物流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135、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136、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优缺点分析及其适用条件研究 137、最佳采购的决策方法研究
138、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研究
139、供应源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140、如何有效实施JIT采购
141、供应商绩效评估研究
142、国际采购对中国企业的挑战和带来的机遇
143、信息技术对采购职能的影响
144、供应源发展趋势研究
145、供应商如何介入产品开发
146、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
147、企业如何提高物流能力
148、企业物流外包研究与探讨
149、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50、影响企业物流能力的要素分析
151、供应链绩效分析
152、基于供需利益最大化的采购合同研究
15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
154、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55、铁路行包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
156、国际电子商务与国际物流业的互利发展
157、**省(市)物流的现状与对策
158、长江集装箱运输经营策略
159、**区域物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60、港口企业现代物流发展战略选择
161、区域物流商的运价研究
162、加快我国国际物流系统建设的战略思考
163、物流标准化现状分析与研究
164、物流企业的跨国并购动机
165、第三方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166、对发展我国多式联运的建议
167、全球供应链条件下港口竞争物流策略
168、港口的功能转变与物流系统构建
169、做好产业集群规划 促进港口经济发展 170、灰关联理论与区域物流
171、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2、论物流成本管理
173、我国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协调问题
174、交通运输行业在加入WTO后经营战略的探讨 17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条码技术
176、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思考177、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与思路
178、CEPA实施与物流业合作:现状及前景 179、现代物流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