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复习重点提纲
高一政治复习重点提纲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商品与商品经济、货币及其职能、通货膨胀、价值规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形式、共同富裕、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及其手段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企业、公司与股份公司、股票、国有大中型
企业与国民经济、企业经济效益、竞争与优胜劣汰、企业经营
者、厂长(经理)负责制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及其意义、经济结构调整、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赤字、财政的作用、税收与税种、依法纳税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注意】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银行及其职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银行业务与作用、利率、储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债券及其种类、商业保险
高一上复习提纲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含义(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关系)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根本原因。P6-P7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含义P8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物美价廉)。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重视产品质量)
5.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当时某个生产部门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几个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2)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3)(社会,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7.商品交换的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8.一般等价物定义P14,货币的定义P15。
9.“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开始和其它商品一样,也不是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才成为货币。金银具有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保存,便于携带)。
10.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是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以货币作为媒介交换)是实实在在的货币。(3)贮藏手段,(货币是财富的代表)是实实在在的足值的货币。(4)支付手段,是现金。(5)世界货币,是黄金白银。
11.纸币含义P20。(货币和纸币: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故本身有价值;纸币是货币符号,没有价值。货币有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职能,纸币只有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13.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4.正确对待货币: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反对拜金主义。
1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格相符。
16.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原因: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启示:树立市场意识。(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启示:树立科技意识。(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启示:树立竞争意识。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还要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3.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以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前提下,承包土地使用权,集体家庭结合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生活水平。
4.混合所有制,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
握在谁手里。如果是国家和集体控股,那么就是公有制性质,可以扩大公有资产的控制范围。
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式样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6.我国现阶段几种非公制经济成分:(1)个体经济,生产资料归个人或家庭所有。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2)私营经济,生产资料私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3)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7.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保护。
8.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首先,其次,第三 P42-P44
9.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0.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11.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私营和外企经济),按资本要素(私营企业主利润,利息债券、股票收入),按土地要素(出租),按技术和信息要素,按管理要素。
1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首先,其次,最后,实践证明。P46
13.资源,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 P47
14.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价值规律调节,通过价格和供求)
15.广义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无形市场,买卖或交换的实现过程。市场经济的含义: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6.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和商品交换同时产生,先于市场经济产生。只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的经济才是市场经济。
17.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商品经济强调的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18.市场经济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9.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20.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1.国家的宏观调控P54 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是主要手段;法律手段(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是重要手段;行政手段(依靠行政措施),是辅助手段。三个手段各有所长,各个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3.我国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为主,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为辅,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弥补。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第一,第二,第三。P59-P61
第二篇: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复习重点及要求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复习重点及要求(考试日期2012-4-1)
一、考试范围
1、重要时政
2、前言~第四课,重点第五、第六课
二、试题类型
(一)选择题(20×2分,共40分,识记、理解)
(二)综合题(共60分)
1、填空题(识记、理解)
2、配对题(识记、理解)
3、选择题(识记、理解)
4、是非题(识记、理解)
5、简答题(识记、理解、运用)
6、分析题(多问、识记、理解、运用)
三、知识重点
(一)识记
1、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债券和股票的含义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5、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二)理解
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2、企业和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
4、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5、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6、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7、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三)运用
1、单利和复利的利率公式进行计算
2、中央银行性质、地位、职责和主要任务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3、保险及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5、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四、备注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分值:100分
第三篇:高一政治期中复习
2011---2012学年 高 一第二学期 期中政治试卷
一、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B.国家是否实行“多数人的统治”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国家是否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
2.如果说民主是指一种与个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形式,那么,这个“多数人”是指
A.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B.全体国民中的多数人
C.国家政权机关中的多数人D.包括被统治阶级在内的多数人
3.在下列选项中,对民主与专政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②民主的性质和专政的性质总是一致的③对一定阶级总是既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④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通信自由③出版自由④宗教信仰自由
成绩密封线
线
封
密
线
封
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继承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甲、乙为同胞兄弟,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被甲独占,乙状告到法院。法院判决甲、乙各得一半遗产,这表明我国公民A.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B.权利和义务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C.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对的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6.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l: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 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完善体现了 A.民主监督,有序参与B.民主实践,亲力亲为 C.民主管理,建言献策D.民主决策,科学规划 8.国家提出,政府机关要实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 A.执行权B.监督权C.表决权D.知情权 9.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网站开通不久,不少青少年学生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对国家科技规划的意见。几名大学生提交的《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的建议》被送到了国务院总理的办公桌上。在这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主要是通过。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社会听证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10.青少年学生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意见的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者
A.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
B.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消除腐败现象
C.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强执行决策的能力
D.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
①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表现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③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某村在网上开办的“村民博客”不仅方便了村民直接参与村务管理,而且创新了农村基层管理模式。“村民博客”有助于村民
A.行使国家权力B.行使民主权利C.行使选举权D.履行政治性义务
13.某小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①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②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④居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推动基层政权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中,署名举报率逐渐提高。举报人之所以大胆署名举报是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有案必查,取信于民,对举报线索统一受理,严格保密,从严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违法行为,维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上题材料中检察机关采取的措施表明
A.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于主人翁地位B.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监督权班级姓名学号
C.国家工作人员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D.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5.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社会公示制度B.信访举报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D.专家咨询制度
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完善政府职能。
16.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③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
④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某夜,北京京广中心附近道路塌陷,许多人次日一早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前,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成绩密封线
线
封
密
线
封
密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18.2008年雪灾发生后,我国政府紧急调拨赈灾物资,拨发专项资金,疏导交通堵塞,修复倒塌设施,支持灾后重建。这些事实直接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履行 ①扩大和完善人民民主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政府公开信息 ①有利于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②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 ③能够有效地防止公权私用的腐败现象 ④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有了依据 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 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依法行使,接受人民监督:政府权威的树立要得到人民的认可。20.政府权威是指 A.政府拥有权力的大小 B.政府是否严格执法,是否具有权威 C.政府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D.政府是否具有威慑力,人民是否畏惧政府 21.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就容易走向腐败。如何实现权力制约是各国政治实践的重大课题。在某市2005年3月召开的人大会议上,代表就政府预算提出质疑:某部门电脑预算平均每台为何高达25000元?政府有关部门对质疑作出详细解释,说明电脑预算包含软件等费用。该解释得到代表认可后,预算草案才得以表决通过。对该案例中人大制约政府权力的准确解释是 A.通过制定政府预算控制政府采购B.通过审批政府预算约束性质开支
C.通过行使立法权规范政府行为D.通过行使质询权监督政府预算执行
22.至2006年底,国务院74个部门、31个省(区、市)已建立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A.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说明政府自觉增强群众意识、服务意识
C.能使社会公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D.能保证政府成为全能政府
23.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的监督形式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以及
①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监督②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③国际组织和人民团体的监督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民能够通过政府信息公告栏获取相关政务信息,这体现了
A.监督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B.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C.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D.政府必须依法公开全部信息
25. 某市政府在网上开通“百姓论坛”,规定各职能部门安排专人每天浏览网页,对涉及自己部门的帖子必须在3天内给予回复,对“投诉帖”则要尽快纳入调查处理程序。最近,有14个单位因没有及时回帖而被通报批评。“百姓论坛”的开通
①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②改变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提供了公民利益诉求的新渠道④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6.北京市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限行措施于2008年l0月13日正式启动。北京市交管部门透露,在第一周,对于违禁上路车辆只提示、教育、警告,但不罚款:单位、个人、家庭如拥有2辆以上机动车,车牌尾数相同,可申请更改车牌。此外本次限行还采取了包括以上规定在内的10项便民措施。对上述事件最合适的概括是
A.转变职能,加强监管B.以人为本,合理行政
C.合法行政,廉沽高效D.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27.北京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在各县区政府网站上相继开设了行业服务咨询、举报投诉信箱、网上评议等专栏,有效地推动了政务的公开、公平、公正。推行电子政务
A.加强了政府的行政干预B.方便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C.扩大了政府的管理权限D.改变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28.某市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民心连线”栏目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生活困难和思想问题。政府与市民对话 2 班级姓名学号
“民心连线”,有利于
①政府做到对人民负责②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建部和科技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在网上“晒账本”,公布本部门预算。这表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依靠
A.民主和法制B.监察和审计C.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D.简化政府办事程序
30.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某市政府通过设立陈列馆展示城建方案,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和评价等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探索出“以民主促民生”的路子,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这说明
A.政府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B.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C.鼓励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政府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D.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1.某市领导干部通过媒体进行公开述职,把办公室搬到群众眼皮底下,由群众参与评议打分,这一举措
①是公民积极行使基本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
成绩密封线
线
封
密
线
封
密②有利于发扬民主,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③表明我国公民具有自觉履行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 ④表明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监督权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32.这幅漫画中某些干部的做法 ① 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 滥用了权力机关的决定权 ③ 使公民的监督权形同虚设 ④ 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3.公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要确保它成为维护公众权力的工具,而不异化为伤害人民的利器,就必 须使国家公职人员对权力心怀敬畏,这种敬畏 《有意见尽管提》
①实质上就是对人民和法纪的敬畏②根本目的在于限制公共权力的行使 ③依赖于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④要求国家公职人员的加强道德自律 A.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34.社区内的“片儿警”早已为北京市民所熟悉,如今又出现了“社区法官”,通过多走访、多宣传、多参与、多指导的司法服务,力图成为化解社
区纠纷的“灭火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优化公共服务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B.服务人民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C.司法服务逐渐渗透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D.调解社区纠纷有利于降低民事案件起诉率
35.2012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公布,对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从基本理念上升为国家实践。为此,我国政府
①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必须让公共服务市场化
③保障每个公民享有相同的公共服务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2年武汉市从普通市民中聘任三名市民为政府参事,改变了参事多为政府单位推荐的遴选模式,为全国首创。回答
36.政府参事的职责包括参政议政、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等。该市公开选拔“布衣参事”
①为公民提供了政治参与权②让对人民负责成为政府的责任
③利于政府借助各方政治智慧④激发广大公民更加关心权利实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37.某中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布衣参事”的小论文,为了说明这种制度设计的必要性,他最适宜借用的古语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8.人口老龄化是困扰世界的一个难题。说到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未富先老”问题,有人认为,政府只要是为了维护公民权益,并且严格执行专家讨论等程序,那么出台的化解老龄化危机的决策结果,就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想法的片面性在于,没有认识到
A.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设置公民参与的途径
B.政府必须倾注服务的热情和善意
C.政府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D.公众可以在参与中增强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信任
39.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并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表明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
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班级姓名学号
40.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公众意见对车船税法草案进行重大修改后,审议通过车船税法,对不同排量乘用车的税额进行了大幅调整,更加符合公众期待。这一过程说明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已建立C.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府决策
B.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愿的体现D.我国立法机关坚持民主立法
41.第十届全国人大2900多名代表中,工人农民占18.89%,国家公务人员占33.17%,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代表占15.44纬,妇女代表占21.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已达到完善的程度④公民的选举权有法律和物质保障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42.我国人大代表的分布状况,有利于
①将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到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④巩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3. 2007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民代表在互联网上利用QQ、E-mail、Blog(博客)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并及时予以反馈,深受网民欢迎。这表明:
成绩密封线
线
封
密
线
封
密①人民代表由人民选择产生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 ③人民代表的发言不受追究④人民代表受人民监督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4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在谈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A.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B.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 C.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 45.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本次改革既做了“加法”,比如整合加强了海洋、能源等部门的职能,同时也做了“减法”,比如撤消了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等。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是 A.树立政府权威B.接受人大监督 C.实现简政放权D.更好履行职责 46.某社区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根据右侧列举的居民发言,我们可以判断 ①甲发现了政府没有合理行政 ②乙依法直接行使了民主权利 ③丙参与的是基层的民主管理 ④丁参与政府的民主决策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7.2005年9月,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共同组织举行了个人所得税工薪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其中有20名公众听证陈述
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另有18名出席听证会的旁听人提交了书面意见。以上事实说明
①广大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②公民的建议权等政治权利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法律的保护
③国家机关善于倾听人民的呼声,采纳人民的意愿,为人民办实事
④全国人大正在行使其最高决定权、最高立法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①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②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简答题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共7分)班级姓名学号
成绩密封线
线
封
密
线
封
密22013年3月17日闭幕。据此填写下表。
3、在我国,农村___________和城市__________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和的有机统一。
三、问答题(共19分)1.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正确处理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社会的基本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政治生活》角度,请你评价北京市政府的做法。(5分)参考答案:①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原则。北京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②政府具有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北京市政府积极履行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目前,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中央政府的重要信息;全国80%的县级以上政府和政府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74个国务院部门、单位和31个省(区、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生活现象?(1分)
(2)说明这一政治现象的重要意义。(5分)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行政权力的运行更加透明。
(2)①推行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更符合人民的意愿;能够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防止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②推行政务公开,方便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③推行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以下是北京市政府2012年为群众办的几件重要实事。
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专家、媒体、公众纷纷发表看法,半个月就收到意见近20万条,公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的记录。
结合《政治生活》的知识,说说公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有何意义?(4分)
既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2分)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对决策的理解和实施。(2分)
4.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 5 班级姓名学号
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图中的政府应该怎样履行经济职能。(4分)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成绩答题纸密封线
二、简答题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共7分)
1、(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2、(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线
封
密
线
封
密
4、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共19分)1、2、(1)(2)
3、4、班级姓名学号
第四篇:高一政治前六课重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货币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2、结算与信用工具
3、外汇与汇率
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货币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C、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D、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5、其它职能:
①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②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产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3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4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结算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货币 ①含义: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被利为信用货币。
②职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A、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A、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B、种类:近期和远期支票,记名或不记名支票,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外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价格
考点: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与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4、供给与需求
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值与价格
(1)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2)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
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供给与需求: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2)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A: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B: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调节生产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促使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消费
考点: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类型
3、消费结构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2、消费行为
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居民的收入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②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A、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B、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比奢侈品低。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此外,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
消费类型:(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我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消费心理面面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A: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B: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C: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D: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
消费。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③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3、发展生产的意义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
(1)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2)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发展生产的意义-----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实现形式】
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②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股份制企业中,如果国家或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通过股份制,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⑵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①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地位:起主导作用。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②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③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地位:它当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将进一步发展。
【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①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作用: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②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作用:增加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③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地位: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政策: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类型
3、公司的组织形式
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劳动者
1、劳动与就业
2、劳动光荣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维护劳动者权益
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的类别
①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划分),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②其它企业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公司制与公司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②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
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组织机构
①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
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②:职责A: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B: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C: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
公司制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公司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公司的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① 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劳动与劳动者
①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技术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光荣属于劳动者
1. 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3.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关于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严峻的就业形势 ①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同时,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⑴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⑵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⑶树立平等就业观。
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⑷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⑴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⑵内容: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⑶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⑷:劳动合同制度①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③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 投资与融资
考点:商业银行
1、利息、利率与本金
2、储蓄存款
3、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4、商业银行的业务
投资
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2、股票
3、债券
4、商业保险 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储蓄存款的分类及其比较① 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② 比较分析A: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B: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C: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⑵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③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④外资银行。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主要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⑵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①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如果公司破
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②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债券⑴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⑵债券的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注: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商业保险⑴购买保险的原因: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购买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商业保险
① 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②保险程序要求: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③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④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的新险种。随着保险品种的日益多样化,保险的功能会越来越多。
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第五篇:成考政治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6.“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辩证法是三种历史形态依次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1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二、物质和意识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朴素唯物主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5.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7.辩证唯物主义任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8.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9.规律是指事物、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0.“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
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的世界。
18.哲学上的二元论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19.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20.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21.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2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24.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5.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分歧。26.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7.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6.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矛盾具有特殊性。
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8.系统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整体性。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12.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3.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16.系统是指诸要素相互联结的统一整体。
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8.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19.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促进或延缓作用。20.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21.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2.抽象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2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5.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26.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矛盾同一性决定的。27.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对抗和非对抗。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是指人们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从物的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社会实践。
13.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14.客观真理是指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15.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16.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9.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21.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实践。22.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
2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2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27.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28.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3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32.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3.“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34.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历史观就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
5.列宁认为,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7.马克思两大理论贡献是剩余价值论和历史唯物主义。8.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0.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要素是劳动者。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物质关系。12.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13.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将历史上的生产关系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基本类型。14.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5.社会经济结构亦即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16.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17.社会政治结构亦即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政权。1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9.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20.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是意识形态。
2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6.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8.阶级斗争即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9.阶级斗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
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12.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13.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历史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14.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5.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课题,历史证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其最根本的依据是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
7.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8.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0.2002年11月1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与时俱进。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14.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5.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协调发展。
16.“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战略思想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1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20.面向21世纪,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的思想是与时俱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6.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7.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8.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11.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1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14.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15.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农民。
1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7.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1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0.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定息。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0.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3.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1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实际,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6.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7.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18.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政治保证。20.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21.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23.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小康。24.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25.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26.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27.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8.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利益。29.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0.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改革。2.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4.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5.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6.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7.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我国现阶段处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划分,可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是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7.集体经济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8.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9.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司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11.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2.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17.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1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19.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2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23.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24.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2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由之路。26.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27.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28.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5.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6.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7.民主的含义首先是指,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9.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0.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11.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2.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5.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7.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在对得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发扬。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0.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1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1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核心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是哲学社会科学。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的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3.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民主法治。13.民主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6.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8.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我国经济特区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1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2.邓小平提出的和平和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13.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1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15.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17.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1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20.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1.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中英联合声明》。4.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6.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10.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1.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2.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题是和平发展。13.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反对和遏制“台独”。
1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共产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7.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8.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0.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12.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13.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14.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1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7.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三个代表”。18.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1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