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风貌读后感(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8:0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诗风貌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诗风貌读后感》。

第一篇:唐诗风貌读后感

唐诗的美感读《唐诗风貌》

3100102486陈雍医学试验班类

《唐诗风貌》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很广。这本书不仅包括了对“初盛中晚”四唐诗歌的分期介绍,同时对山水田园、边塞、叙事等题材进行单独讨论。其中末章的不同诗体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堪称一绝。

文章最令人佩服的,该是第一章中唐诗时代反映和生活表现的介绍——虽然这种对唐诗整体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叙述经常流于泛泛而谈,但《唐诗风貌》第一章中可谓是臻于完备的阐述。而对于文章中四唐气象的内容,则都是在我自己所知层面的一定拓展,与曾经阅读过的其他唐诗论著类似,可以说《唐诗风貌》只是从一个与其他不同的角度去阐释与别人相同的话题。这里并不是贬低余恕诚先生在这些内容的不足,而是由于四唐诗歌的各自特征已经较为明了,自己阅读时也较难读出新意来。

当然,对于文章中第七章写到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影响,个人表示对余恕诚先生景仰——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发现的从政治上系统地对李杜诗歌创作进行阐述的文章。因为个人对唐朝的历史了解不够,更别说是当时的高层政治环境对李杜创作影响。就目前自己能力而言,个人只能做到就时论诗,也只能够综观一个短时期内的社会环境、再寻些个这一时期诗人所写的诗歌进行分析,但也不能达到余恕诚先生的那种系统化得结合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展开。而且,在这章中第一节讲到唐朝前期政治和李杜理想,也是一个溯源的角度。

本文对于四唐分期的那几个章节的内容就不做评论,而主要谈谈唐诗对时代和生活的反映以及不同诗体的艺术风貌的看法,即讲一下对第一、十一章的所思所想。另外再在整本书之外谈谈自己对唐诗诗原质的一些见解。

书中说到“唐代是一个健康、富有活力的时代”。这种活力来源于开放的社会环境,来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来源于文人们绚烂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都不是孤立隔开的,它们互相融合,创造出唐朝绚烂文化。唐朝是个诗歌的时代,唐帝国是诗歌的国度——不论是初唐时候唐诗的发展、盛唐之诗盛极,抑或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唐之流变、晚唐之遗响,都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体现一种时代的强音。这就是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它从人们的生活出发,反映文人诗客的精神世界,体现一种特有的时代精神。不论是社会生活、还是精神世界,我们都能够从唐诗上体会出来。正如书中所述,唐诗反映的唐人精神生活是受历史脚步影响而产生的空前丰富的精神生活内容。这种影响来源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互相影响,来自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来源于汉魏以来历史车轮对上述两者的影响。正如唐音初始的初唐时期,正是在经过太宗至武后的治理下国力已极为强盛的唐朝,正是经过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之绮媚与北朝之高爽)的继承与流变,也正是这种政治清明下的唐人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创造,才诞生了刚健雄浑的唐音。而盛唐气象、中唐流变、晚唐遗响,又何尝不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再对先辈的诗歌进行继承和发展,才形成唐诗非凡的风采。贞观以来,标格渐高,此时陈子昂等诗人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力主文章朗练有金石声;而至开元,声律风骨则备,则是对武周朝沈宋之声律继承上结合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大方面拓展而形成的;中唐则是在盛唐巅峰之后欲求新变而诞生的新一个高峰;而至于晚唐,李义山之深婉绮丽、杜牧之怀古咏史,等等晚唐之风,也正是在政治环境日趋黑暗之下不同诗人寻求不同解脱途径所形成的特有风貌。

诗由人作,诗写人事,在平常中不平常中发现美。有春江之静谧,有摩诘之画意,有工部之乱离,有徽之乐天之情致,或有长江之佛事,亦有李贺之鬼事,李白之仙事,杜甫之人事,义山之情事,高岑之战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其书中最为人道者,盖

凄美矣。盛世之后诗的生活之美,是属于在苦难中、在亮丽之后所挖掘出的悲壮,在冰冷的悲戚中,激荡着温暖的回流。

诗歌反映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唐朝如日之方中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青春的旋律、少年人的精神,一种生活的信念、一种高瞻远瞩的气概,都朝气蓬勃地尽情展现。

对于十一章关于不同诗体的艺术风貌,上文已经讲过,是“令人耳目一新,堪称一绝”的篇章。其中能让我对之一叹者,盖古体之论述。曾经读过关于诗体的文章或者章节,概不能或少有从艺术角度分析的,有者亦浅涉而不能深入;而余恕诚先生对诗体的解释以及对诗歌的诗体所反映出的而其他诗体并不能或者不适合体现的美感。其中,对律绝等近体诗的审美平时因阅读较多感觉也较为深刻,在这部分倒也没多少想法,而至于古体部分,余先生的叙述则很有见地。或许是自己平时对古体诗读得不多,对诗歌感觉也不够深刻,见到余老的叙述才会感觉到对知识面的很大的拓展。

十一章第一部分讲唐诗分体,在此就不做评论了,因为这已经是明确地让人提不起讲几句的兴致了。在第二部分介绍古体诗,其中五古、七古的发展,特别是七古发展的过程,给这块内容还近似空白的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在此就略谈对七古的认识。七古概曰歌行,胡应麟的这种观点我比较认同。正如我们阅读高岑的七言边塞歌行体诗歌,总是有一种大步向前昂首之势,而读杜甫之三吏三别五百字,就有小心翼翼稳步前进之感。或许是青春的豪气,个人更为欣赏七言的那种步调,即使是像义山韩碑、韦庄秦妇,亦不觉难、不觉长。七古固然是精神奔放的展示,但求其法度,又不失规矩。这种规矩体现在“凭借浩气的鼓荡,忽疾忽徐,忽收忽放,忽停忽转,但即使在最散漫处,也应该如老将用兵漫山弥谷,结率然之阵,中击不断”,这是内容上的连贯性,也体现在音节格调的讲究——两句换韵,三句换韵,四句换韵,平仄相用,甚至是三、四、五、六、七言等杂言诗句的点缀,都能够很好体现诗歌风貌。至于七古易于扬长难以避短,这则是受诗人个体影响所致吧。毕竟如王维这般禅意之人,或者中晚唐诗人诗风转变,也比较难以写出盛唐歌行的豪气。

另外,再略叹一下自己对近体诗格律的认识。文章中有些诗歌评论家的引言对五七律绝进行分等,如元稹的“律体卑下,格力不扬”,个人并不赞同这些意见。律绝是诗歌发展到唐朝艺术上、音律上臻于完备的产物。与古体相比,律绝固然受到格律的限制,平仄与用韵的规则势必会影响诗人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但这不正如同棋艺中的规则一般?试想如果象棋去掉那种看似繁琐的规则,那该失去多少味道!粘对之道,拗扭之妙,也正是对诗人的一种考验;在对偶中避免合掌等问题,在平仄中尽情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审美享受。律绝之间相比,绝句短小精悍甚至没有对偶要求,所以诗歌写起来会较律诗容易,但事实上写出一首好的绝句或许比写一首引人的律诗更难。要在短短二十八个字、抑或是二十个字里,要将心意表达清楚,已经是有一定难度了,更别说留给读者的自然的思路和点金般的启发了。所以绝句就好似丢入水中的一颗石子,所见或许是丢石子的过程,但还有浪花,浪花之后还有涟漪,这短短的二十多字,盖是石子,而背后给人的感觉往往有着启发式的意味深长。至于律诗,则字斟句酌,也可以出现杰作。创作律诗,至少在篇幅上少了想像发挥的限制,可以稳扎稳打步步莲花,而其艺术特色概与绝句类似,只是中间两联的对偶更见其是否精巧。当然个人对于排律是不见得好的,因为那已经过度流于斟酌,常有失意之弊。

在附录中有对唐朝不同题材的诗歌数量的统计,差不多也能够看出时代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初唐七言诗很少,概受初唐五言的继承发展有关,而七律七绝在近体诗中的比重也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大,这是唐朝七言诗歌发展的一个表现,在晚唐古诗创作急剧减少,是文中提到的政治影响使然,等等,都能够看出一个时代之所流行是受到古的继

承创新、今的社会影响所形成的。当然这又是题外话了。

最后再谈谈自己对唐诗诗原质的见解。“诗原质”的内容并不能从《唐诗风貌》书中系统地章节地反映,首先接触到“诗原质”也不是这本书而是曾经度过的另一本关于唐诗的著作《唐诗综论》。其实诗原质也正是来源于生活,或者是生活给人带来的感受而产生。从易取之处入手,取完了,后来的人如果不屑于重拾旧物,就会从比较难见的地方取材。我所认为,诗歌之中所取之材,就是诗原质。

诗的内容,原是取之生活中的敏感的事物,如四季之变,风花雪月,因此这些在诗歌中也往往是最早感触到的。大抵这种诗歌在诗经时代已经比较完美了,又经过魏晋知道南朝,就成了一种滥调,因为没有创新,没有对新原质的挖掘。试想如果南朝的诗歌出现在诗经时代,不也是一部历史性的杰作。新的诗风最直接的,就是新事物以及新事物所蕴含的新感情。纵观唐诗之风格,也略能窥见一二。事物上,唐诗从初唐较多的咏物应制与古奥之体的诗歌中,更进一步对音乐、对边塞等新鲜事物的诗化,对山水民俗等旧事物的新角度挖掘,遂有了唐之盛状。“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对征战事情从征夫的角度寄托感情,仿佛芦笛声正在耳畔。这是唐对前朝的改变,其实就唐而言,也是在一步步对诗原质的挖掘中前进的——盛唐之所以为盛,就是因为在前朝基础上盛唐所挖掘的诗原质发现得很多了,烟雨酒柳、关山大漠、箫笛舞乐、楼阁道桥等等,都已经入了盛唐之诗。遂至中唐,长江则愁思苦吟,昌黎则凡不入诗者皆诗之,长吉之瑰丽奇诡,乐天之妇孺能诵,这些所反映的也是诗人们对盛唐高峰之后的挑战。

历史车轮滚滚,诗歌也总是如此前进。从原始到文字诞生,从诗经到唐诗直至宋元明清的诗歌,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凭借这一代代诗人对生活的挖掘,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剖析,使许多新的诗原质华丽地展现,或给许多旧事物旧感情新的精神享受。正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夕阳是消逝的;至于“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夕阳又是静谧的;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多了那么一层伤惋的哲理。亦如:“微云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好的,“人们拒绝了这种悲哀/向天空举起彩色的盾牌”也是好的。

第二篇:唐诗风貌模拟试题(DOC)

唐诗风貌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在唐诗分期上明确使用四分法的明初学者及其所编的大型选本是(高木秉《唐诗品汇》)。

2、在唐诗发展过程中,伤春离别,身世浮沉,饮食眠坐,琴棋书画,幽窗红烛,风花美人等类题材成为热门的时期是(晚唐)。

3、杨炯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高适诗:“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李白嘲笑鲁儒:“问以经济策,茫如堕烟雾”,这些诗句反映了唐人(事功精神)。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所表现的人们的思索、追求、期待、召唤,论其由来(由春天的良辰美景而起,同时跟社会物质生活有强烈的内在关系)。

5、盛唐前期和后期诗歌在内容情调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前期诗歌在不同程度上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后期诗歌沉痛地面向现实的描写,代替了浪漫情绪的抒发)。

6、盛唐怨怼之作,冲突往往以宏大的气势在广阔的背景上展开,中唐多抒发躁郁、局促不安的情绪,晚唐则有一种无法把握命运的飘忽不定之感,据此以确定以下诗句创作的时间。(a.d盛唐,b中唐,c晚唐)a.大道如青天,我独不能出。b.出门即有碍,谁言天地宽。c.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d.白鸥没浩渺,万里谁能驯。

7、在盛唐以下几种题材的诗歌中,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是(边塞诗)。

8、在唐代众多山水诗人中,传统上被作为正宗看待并构成一定承继关系的代表性人物是(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

9、唐代经常被配乐演唱的声律主要是(绝句)。

10、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岑参《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鋋歌》,李欣《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房给事》,以上这些唐代诗人的优秀作品,反映出(西域风习乐舞与唐诗刚健解放气质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填空题。

11、“_江左__宫商发越,贵于清绮; 河朔 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这段话,概括了唐朝灭隋之前,南北文学发展在风貌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客观现实。同时从隋初大一统的形势出发,展望未来,希望南北文学“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达到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境界。

12、岑参 和 高适 的边塞诗写出了 军幕文士 亲历边塞的实际见闻和感受,与前阶段的边塞诗相比,有着更多的 具体性 和

真切感。

13、盛唐之后,经过诗歌创作相对薄弱的 大历、建中 时期,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唐诗又掀起了第 二 次高潮。

14、高木秉《唐诗品汇》、沈德潜《唐诗别裁》两个重要唐诗选本,将唐诗划分为七大类,分别是 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长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15、以诗歌体裁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属于 七古,李白《蜀道难》属于 七古,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属于 五古,王维《鸟鸣涧》属于 五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属于 五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属于 七绝,李商隐《锦瑟》属于 七律。

16、唐代叙事诗取得进展的背景是:一,唐代文化对中国文化较 内向 的特点有所突破;二,社会生活的 复杂化、都市 的繁荣;三,民间文学特别是 乐府叙事诗 的积极影响。

三、名词解释

17、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是初唐诗坛除宫体诗外最有影响的诗人。

18、边塞诗:从创作主体看,应该具有边塞意识,所谓边塞意识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置身边塞所获得的体验与认识,或虽非置身边塞,但具有与边塞军民及其生活息息相通的情思与感受。

19、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诗:律诗的字数、对仗、声律都有定格,具有均衡、整齐、圆润、和谐的特点,由字数的多少又可分为五律、七律。

20、韩孟诗派:韩愈、孟郊结交始于贞元七年赴京应进士试时,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韩孟集团已初步形成,该派创作以奇险著称。

21、辋川集:是王维的一本山水田园诗集,在描写辋川自然景物的同时,抒发对辋川生活的感受。四

简答题:

22、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盛唐两种不同类型的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美各有一些什么样突出的方面?p22 答:李白一派诗人,基于庶族地主对门阀世族的抗争和不满,表现出对传统束缚的蔑视和对自由的向往。

以杜甫为代表的另一批诗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出身教养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更多地吸取了儒家思想中某些积极成份,并发展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极度关怀。

23、简述杜甫创作夔州诗的政治心理。P166 答:杜甫的夔州诗达400多首。诗人在这些政治诗中,不是用为旁观者,而是有一种身份的介入,以及愈是主观上介入,愈觉实际上无能为力,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愤郁情绪。政治性之强和郁结之深,常常被明确地写出。既不能置身于朝廷,又不能置国事于度外,又有实际上处于非当事人的地位和闾阎下层的清醒和明彻。正是在这样一种独特处境和心态基础上,完成了他夔州时期一系列情思浩茫的优秀诗篇。

24、王昌龄、李白等人在边塞诗的思想上、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答:王昌龄、李白等人的边塞诗都属于战士之歌。

他们的边塞诗在思想上的特点有:1.表现的是报效国家的精神以及争取边疆安定和平的愿望。2.由士兵眼里去看边塞,特点是有下层人民对问题的深入体察和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艺术上的特点有:作品的现实性和人民性增强了;这些边塞诗多少都带有“拟”“代”的倾向;表达上的含蓄蕴藉,思想感觉的丰富性、多重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注意向民歌学习,多采用乐府诗题,富于音乐性。

25、晚唐诗人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大的群体?

答:晚唐诗人可以划分为绮艳诗歌和穷士诗歌两个大的群体。绮艳派的代表作家有:温庭钧、李商隐、杜牧等;穷士诗歌的代表作家有:孟郊、贾岛、皮日休、陆龟蒙等。五

论述题

26、王维如何以禅法入诗?p211 答: 禅法的介入使一些境界范围似乎不大的诗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效果,读王维的诗常常能感觉到那种意中之静、意中之远。《鸟鸣涧》所写的对象是一个山涧,但一轮明月照亮了幽谷,引起谷中鸟鸣,这无疑是由于鸟久久处在幽暗宁静中对月出感到新鲜和刺激,而鸟鸣之后,更是无边的寂静和月色。幽暗中来了一种光照,寂静中生出一种声音,而宇宙是那样深遂、空远,好像一切都融化在永恒的静谧和广漠之中,因而诗境似能给人从此岸世界通向彼岸世界、从刹那通向永恒、从有限通向无限的感觉。

诗人的禅悟常常把精神境界升华了,使认识得到了飞跃,同时也使他所描写的客观景物给人以更高的美感。“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清溪》),由清川之澹中对人生获得一种感悟。《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描绘了自开自落的辛夷花,似乎感悟到人生亦正如此。辛夷在山中寂寞地开,寂寞地落。无人观赏,也无须要人观赏;无人惋惜,也无须要人惋惜。因为生命本身就是这样,自自在在,自圆自足。甚至无所谓开,无所谓落,无所谓生,无所谓死。这是看破了荣落生死的达观,虽然有几分落漠,但禅的无生观念在落漠中却注入一种超脱乃至崇高的意味。

27、谈谈地域和民族因素给予边塞诗的影响。模拟试题二

选择题(将不符合题意的一项选出来)

1、唐代诗歌中,取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和有代表性的专职作家的诗歌题材类型是(哲理诗)。

2、从探索唐诗发展分期,到明确使用四分法,这一过程中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是诗学家是(司空图)。

3、韩愈奇崛险怪诗风产生的根源是(有意纠正大历以后的平庸诗风)。

4、说盛唐诗歌具有“笔力健壮,气象浑厚”风貌指的是(“雄壮浑厚”与题材、体裁直接关联,表现为题材重大,诗体宏肆)。

5、晚唐绮艳诗的题材包括(在色彩和构图上很精美的山水诗)。

6、在七言律诗定型和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李贺)。

7、盛唐时期最著名的绝句作者是(杜牧)。

8、唐代从事过五言古诗创作的诗人中,在基本上保持五古主要物质的同时,最有拓新的意识与才力的作家是(王昌龄)。

9、以下诗句出自盛唐诗人之手的是(D)。A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 归燕识旧巢,旧人看新历

C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李白的《蜀道难》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都是七言古诗,但体式有很多不同,表现在(《春》专用平声,《蜀》专用仄声)。二

填空题

11、在盛唐几种主要题材的诗歌中,最能表现唐人豪情壮志,带有浪漫和传奇生活色彩的是 边塞 诗。

12、中国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是 谢灵运,而在显示中国山水诗独特风貌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 王维。

13、唐诗所表现的精神美,在不同诗人身上,各有其突出的方面,以杜甫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突出之点是 对国家、对人民命运极度关怀。

14、从民族和文化之间交汇的角度看,隋唐之世是一个新的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时期,胡汉诸民族 之间精神文化的激荡和融合,是唐诗滋长发展的土壤。

15、以下是明代高(木秉)的一段话,阅读后在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诗人姓名。“ 李白之飘逸,杜甫 之沉郁,孟浩然 之清雅,王维 之精致,储光羲 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岑参、高适 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

16、岑参、高适边塞诗中对战争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再是出于虚泛的想象,而是具有更多的 具体性和直切感 在文学作品中,他们是第一次大量地把 西北 地区山川景物乃至某些风习人情介绍给了中原地区的读者。

17、中国叙事诗不发达的原因是 中国文化比较内向的特点、中国史官文化发展较早、中国艺术不重具象重抽象、传统诗论强调比兴、唐以后近体诗发达,文人喜爱写近体诗,而近体诗不便叙事。

18、唐代叙事诗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元稹,他们的叙事诗表现出以下一些艺术特征:

一、故事情节 完整曲折,二、人物描写 细致传神,三、抒情气氛 浓郁,四、写景状物 与抒情叙事紧相配合。

19、按照唐诗分期通告的四分法,填出以下几个皇帝统治时期属于四唐的哪一个阶段(例:唐宣宗大中时期:晚唐),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 盛唐 ;唐太宗贞观时期: 初唐 ;唐德宗贞元时期: 中唐 ;唐文宗大和时期: 晚唐。

20、孟浩然的山水诗,一部分写故乡 襄阳 的山水,一部分写漫游期间所写的 吴越 山水,前者 隐逸 味较浓,后者动态感强一些。

三、名词解释

21、叙情长篇:籍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塑造的是诗人自我形象,是诗歌在叙事、抒情两大因素在协调统一过程中产生的,在思想、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22、山水诗:诗人要有山水意识,诗人感情要进入山水田园,要表现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要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23、无题诗: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最为有名。

24、古体诗: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25、元白诗派:中唐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诗派,二人订交始于贞元十八年左右,起于贞元末期,盛于元和中期至长庆年间,诗风平易。四

简答题

26、简述盛唐后期诗歌在内容情调上的变化及其根源。

答:盛唐前期和后期诗歌在内容情调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前期诗歌在不同程度上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后期诗歌沉痛地面向现实的描写,代替了浪漫情绪的抒发。

盛唐后期诗歌内容变化主要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而非诗歌本身在素质上发生变化。

27、举例简述唐诗对唐人豪壮开阔精神的反映。P2 答:唐诗反映了唐人热情豪迈、心胸开阔的总体风貌。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事功精神,“济苍生,安黎元”的崇高理想,“登高丘,望远海”的广阔胸襟,“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需醉倒”的豪气和热情。这些都反映了唐人豪壮开阔精神的主调。

28、绝句和其它几种诗体比较,风貌上有哪些特点?

答:绝句和其它几种诗体比较,显得更为精练、委曲、含蓄、自然,更容易上口。由于篇幅限制,在材料选择的典型化方面,要求更为严格。抒情写事,往往不能全面或正面展开,需要小中见在,借端托寓。

29、简述盛唐时期文人的隐逸和漫游对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答:盛唐时期文人的隐逸使得诗人得以长期在自然界观察并体验生活。长期静观使得诗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情感得以淡化,使对景物真实而细致的描写成为可能,并使诗人的感觉得到丰富和发展。凝视观察可以脱离种种思想累赘,仿佛获得另一种视觉和听觉,感受到平时未能察觉的种种情景。与山水相契合,与天地自然相通,使“万物归怀”。

唐代的物质和交通条件,给诗人的漫游提供了方便。漫游帮助诗人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同时对各地的山水有所比较,有可能把山水更富有地域色彩地表现出来。五

论述题

30、晚唐绮艳诗与梁陈宫体诗有什么不同?p144 答:晚唐绮艳诗与梁陈宫体诗之间差距很大:

(1)齐梁绮艳诗题材狭窄,主要写女子的体态、男女的欢爱以及歌舞、陈设之类;晚唐绮艳诗则扩展至多个方面:爱情,宫怨、闺怨,带有爱情和脂粉气息的写景和咏物,香草美人式的托寓之作。

(2)从思想感情上看,齐梁绮艳诗多数格调低下,缺乏真挚情感,陷于轻佻淫靡;晚唐绮艳诗往往写得纯净、真挚、优美,格调远远高于齐梁。更重要的是晚唐绮艳诗相当一部分和抒写人生感慨结合在一起,有的还较自觉地把传统的香草美人、比兴寄托手法引入绮艳题材中来,寄托某些政治感受,使人感到包含深厚,不敢目为单纯的艳情之作。

31、韩诗在意象、结构、声韵方面有哪些特点?它跟韩诗深层中的矛盾、突然、躁动不安有什么关系?p104 答:

1、韩诗的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意象之间往往突起突结、撑拄突兀。

意象瑰奇,源于处在矛盾冲突、斗进躁郁中的心灵,艺术上需要有这样的对应物。他的南贬诗中的山水,常以蛮荒、阴晦的面貌出现,正是跟作者道之不行,且陷身蛮夷的躁郁感受相对应,是内心矛盾冲突凭附山川风物,化成了光怪陆离的意象。如其《初南食》中写放走供食用的毒蛇,情景竟然令人毛骨悚然,实及韩愈心中躁郁和对南荒山川风物的恐怖感受,得到了蛇的形象作为对应物。韩诗意象的组合的生硬,包括“狠重奇险”的笔法,也常常是内在情绪冲突躁动的反映。“肠胃绕万象,精神驱五兵”,那些使劲用力地造就和组合起来的 意象,完全出于表达情感发展的需要,而未遑多考虑造就和组装得是否自然天成。

2、韩愈要表达身心承受各种矛盾冲突的错综复杂感受,而本人又恰好是散文大师,“言之长短,气之高下”,皆能得心应手,遂促成了诗歌结构语言方面的散文化。韩诗的结构一种是起落转换拗折矫变的。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若论心理基因,则是迁谪之苦郁积于内,中秋美景动之于外,情感上是躁动的、冲突的,而由于诗人在冲突面前不肯示弱,把迁谪量移之基置于宾位,用力推开,遂造成了章法上的虚实变化,陡转突接。

韩愈另有不少诗,顺起顺接。如果有意在形式上追求,未始不能抟控腾挪。但韩愈在多种矛盾冲突中急于进取,劲气直达是他的内心要求:“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追求诗境时取之以“勇”,往往不免是直前而无迂回的。故韩愈的一些长篇,诗思较李杜业得快而直,有文之恣肆而较少诗之回荡停蓄。

3、“情激则调变”,韩诗在语言上常有不能吐为舒缓泰贴、珠圆玉润的情况。从造语到音节韵律,往往打破传统,不循常度。韩诗“工于用韵”。韩愈押强韵处极多,身心为矛盾所困,而又烦躁地要在矛盾中奋力前进,就需要在相应的噪音中用强韵押住阵脚,故这种强韵也是深层的冲突在辞气中的反映。模拟试题三 一

选择题

1、贞元、元和年间,唐诗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韩愈说:“

荦变风操”;白居易说:“诗到元和体变新”;刘禹锡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这些诗人的言论反映了(中唐诗人追求新变形成强大潮流)。

2、梁陈艳诗与晚唐绮艳诗两相比较,(晚唐绮艳诗远远高出齐梁)。

3、唐代(胡)乐风靡一世。

4、唐诗中“千秋”、“万世”、“日月”、“万国”、“八方”等词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些术语在唐诗中多数表现出(阔大的意象和境界)。

5、杜甫《江汉》:“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所表现的思想精神是(逆境中焕发出来的用世精神)。

6、李商隐的《梦泽》(“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虽然对某些社会现象有所讽刺,但与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抒发的社会感慨是有区别的,表现在(李杜韩白侧重于从社会利病方面看问题,诗人的感慨中包含着社会大众的感慨,李商隐侧重从人情世态方面看总是,所慨叹的往往是升沉得失)。

7、关于唐诗发展的分期,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自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一种分法是(初盛中晚四段的四分法)。

8、唐诗解放的气质,发越的精神状态,与(西域乐舞)带来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9、“盛唐气象”这一术语用于评价盛唐诗歌时,它的确切含义应该是指(具有“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时代岁月特征)。

10、以下四首诗词,体裁为五言绝句的是(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二

填空题

11、唐代的物质和交通条件,给诗人的漫游提供了方便。漫游帮助诗人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同时对各地的山水有所比较,有可能把山水更富有地域色彩地表现出来。象孟浩然笔下的 襄阳 山水、吴越 山水,王维笔下的 辋川 山水,李白笔下的 蜀道 山水,杜甫笔下的 秦川 与 夔州 山水,都呈现了地域的特有风貌。

12、唐中叶以后,北方衰弊,南方 经济文化逐渐超过黄河流域,文人出身北方籍者减少,南方籍增多。与创作方面南方因素增长相对应,晚唐诗歌气质发生了 由刚向柔 的转化。

13、《长恨歌》的故事如果写到 马嵬 事变杨贵妃死为止,不免平淡无奇,白居易突破了现实生活,着重写 马嵬事变 以后的情节,使故事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这些地方很能体现白居易叙事诗在创作 故事情节 方面的成就。

14、在文辞的工拙、篇章的多寡方面,南北朝时期 北 朝文学比不上 南 朝文学。但 南 朝文学缺少 北 朝文学的贞刚之气。唐初魏征等人主张双方“各去所短,合其两长”,达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境界。

15、唐代边塞诗以雄健粗犷的面貌出现于诗坛,究其原因,既有 民族 融合、交往的大背景,又往往与一些诗人亲受 少数民族风习的濡染有关。

16、王昌龄、李白的边塞诗多写于天宝中期以前,较岑参、高适的西北边塞之作为时稍 早 一些。边塞诗对于王昌龄、李白来说,只是其创作内容的 一部分,而岑参、高适在西北军幕时,边塞诗则是其创作的 主要 内容。

17、山水诗中人与山水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关系的发展变化,在谢灵运诗中的表现是 人和自然相对独立,在孟浩然诗中的表现是 人和自然和谐融洽,在王维诗中的表现是 自我融化在山水形象中。

18、元和年间,青年诗人 李贺 以奇艳的语言,描写美人、歌舞和文人被扭曲的心态,成为中唐后期最先表露 晚 唐诗歌征兆的作家。

19、绝句按 每句字数 可以划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唐代所演唱的声诗主要是七言。20、在唐诗的七种主要诗体中,格律最严的诗体是 七律,字数最少的诗体是 五绝。三

简答题

21、战争的性质和边塞诗人所持的态度二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关于边塞诗人对战争所持的态度问题向来有不同意见。

不少涉及战争的边塞诗,我们很难把它和某次具体的战役联系起来,一般只能根据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情绪加以认识。至于一些写到了具体战役的作品,作战争的正义性与否来给作品定性,也未必妥当。因为诗歌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写了战争的诗,不一定代表对战争 的全面政治评价。它反映的往往是某种特定环境条件下对该战争的情绪和态度。而是应该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如歌颂杀戮血腥味太重,则不可以过多肯定它。

另外战争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牵涉到多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因素与背景。如天宝八年,哥舒翰以数万士卒的代价攻下了吐蕃据守的石堡城,李白则在诗中加以谴责,但边疆的民歌却歌颂了哥舒翰。因此,战争的性质与有关边塞诗的评价,二者之间不存在机械的对应关系。

22、简要介绍孟浩然的山水诗。

答:孟浩然的山水诗一部分写他故乡襄阳的自然风光,一部分是漫游期间所写的吴越山水,后者数量较多。写于襄阳的山水田园诗,隐逸意味较浓。吴越山水诗,写旅游中所见山水,动态感强一些,常常带有孤寂的客愁。

23、简述唐诗对唐人精神生活反映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的言行较少伪饰和拘束。。。

24、跟李白、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相比,岑参、高适笔下的战争场面和边塞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

答:岑参、高适边塞诗中对战争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再是出于虚泛的想象,而是具有更多的具体性和真切感。在文学作品中,他们是第一次大量地把西北地区山川景物乃至某些风习人情介绍给了中原地区的读者。四

论述题

25、李白许多诗歌强烈抨击现实,抒写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懑情绪,但这些诗仍然突出地表现了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为什么?

答: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李白的怨怼,不是那种“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的哀怨,不是低沉软弱,而是带有巨大的气势和力量,不是和空虚无聊结合在一起,而是和有才力得不到发挥密切相关。李白的《将进酒》《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类诗篇,那种雷霆般的愤怒情绪,在衰颓糜烂的社会中是很难出现的。它的产生首先要有一个宏大的社会培养起人的信心和理想。而由于封建制度的根本弱点和时代的急遽转折,使他深感黑暗势力强大,前途障碍重重,因而愤怒地发出巨大的吼声。

盛唐诗人的怨怼之作,诗人的自我形象或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突出表现了一种强有力的意气。《将进酒》中诗人的情感象“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奔腾激荡,爆发的时候要烹羊宰牛,典裘卖马,“一饮三百杯”,“同销万古愁“,这类诗虽表现理想不能实现以及生活不能自由称意的怨怼,却格力遒劲,意气喷涌。

盛唐诗人的怨怼,包含着对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李白要求的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他告辞翰林院就说明只要接受上层统治者的笼络,一官半职还是可以得到 的。问题是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往往不愿局促阶下,而要做姜尚、管仲一类人物,要成就“济苍生,安黎元”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后期只好落空。冲突的内容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仍然带有理想色彩和非同一般的气魄和力度。

26、简述中晚唐边塞诗创作的一般情况。P217 答:随着唐帝国国防力量的下降,版图缩小,国内各种矛盾进一步复杂化、激烈化,诗人们的注意力由外向更多转向内部,边塞诗创作的热潮逐渐减退。退潮也有一个过程,大历至贞元初,李益、卢纶等的边塞诗,笔力和气象还比较接近盛唐。李益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作者之一,不过感伤的情调已经较浓了。其后,边塞诗中浪漫豪情进一步让位给现实主义精神。好一点的边塞诗是追随时代变迁,从边塞这个侧面反映唐帝国的没落。让人看到外患凭陵、领土丧失、边民沦落为奴隶的现实。因为北方藩镇割据,唐朝廷较多地经营包括岭南在内的南方地区,在滇、蜀交界处,需要多方面应付南诏。由此而来,反映西南边疆的诗,在中晚唐数量增加。南疆诗就其所体现的边塞意识看,不如北疆诗强烈。

27、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晚唐诗人的人生感慨之作?P143 答:晚唐诗人的人生感慨之作从表达的思想内容看,可以分为世情感慨和命运感慨两种。世情感慨与李杜韩白的针砭时弊、抒发社会感慨的诗不一样,世情感慨是侧重从人情世态方面看问题。诗所揭示的人情世态,是作者在其人生体验中发现的,跟他自己的升沉得失有关系。如李商隐的《宫妓》、《梦泽》,一是讽刺善于弄巧的人,一是讽刺趋时的人。如果说,李杜韩白的视野所及,关系到政治学、经济学范畴的问题,而李商隐所嗟叹的则是“社会学”“关系学”的问题,感慨的是世风人情,故可以说有社会感慨与世情感慨之别。

命运感慨包含着对人生遭际的种种乖舛及至整个悲剧命运的感叹。罗隐《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睹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把已之未及第与妓女之未脱风尘联系起来,表现命运的乖舛,以幽默调侃的语调,抒发处处“不如人”的人生叹息与愤懑不平的情绪。

第三篇: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直到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最好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至鬓鬓老者,下到黄发孩提,基本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内容都是包罗万象,尽涵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诗,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浩瀚无边的天地,不断领略着人生的真谛,我们本一贫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断接受着冲击,在洗礼中得到充实。

读《唐诗三百首》里的每一首诗,彷佛都是在阅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从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里我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朋友情、母子情、思乡情、爱国情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亦或是豪情壮志的抒怀。下面摘录一些人们朗朗上口的语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每每读到李白的《赠汪伦》,我的内心都会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种天真自然,全无矫饰的朋友情谊所触及,朋友间的离别虽苦,但有了你依依不舍的送别,有了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我一定会怀揣着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虽有丝丝不舍,但内心不在茫然。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自己触手可及朋友是多么值得珍惜。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都会为伟大的母爱所触及心灵,在妈妈给你打点的行装里,在妈妈给你的电话中,充满着妈妈多少揪心的泪、多少美好的祝福。回想一下,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茁壮成长到成家立业,哪一刻哪一时都离不开母亲的`哺育、照料和叮嘱。当我们生病时,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医问药,忧心如焚;当我们犯错时,她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深怕我们受到一丁点委屈。随着我们不食不语,母亲也懒言少饭。而我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母亲眉舒目展、喜形于色。再想一想,就算不懂事的我们顶撞过她、伤害过她,而母亲对我们的爱始终不变。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母亲和所有亲人的大爱。

——思乡情。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昏君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国,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诗集,在我们小的时候老师都要求背过,尤其是白居易和李白,杜甫的诗词更是让人们回味无穷,这一作为中华传统优秀经典文学作品,有这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我读后有感而发,想要分享一下读后之感。

在唐朝近三百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在唐代诗歌最多可以达到5万余首,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导致许多文学作品大量丢失,最后保留下来的唐诗不过300余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这311首作品中代表作家主要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等文学大家为主,如果我们谈到李白,这位人人皆知的伟大诗人,仙道,意气凌然,尤其在读了他写的诗后,更是有一种苍穹豪迈之感,他的诗作格主要是浪漫主义,清新脱俗,大气豪迈为主,这与他的历史背景有这很重要的关系,比如“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体现作者豪迈之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不舍留念之感,总之对于爱好旅游,喜欢当官来完成自己一生所愿,却只能在后期颠沛流离的李白来说,她的文学情感诗复杂的,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这很重要的关系,谈到李白就不得不提到杜甫,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杜甫这一生更是悲惨,仕途不得志,在后期的安史之乱中也备受折磨,所以说杜甫它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最后在饥寒交迫中颠沛流离,病死饿死,下场比较悲惨,比如像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乡和忧国之感,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伤感与哀叹之情。也有“何时眼前突先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可怜天下和他一样的世人也能住上好的屋子,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他的一生写满了悲伤,但却一直忧国忧,和岳阳楼记中表达的情感有些许相似,最后再来说说白居易,他给我的感觉是写的.大部分诗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一定的批判,就比如观刈中看到一位老妇人抱这孩子在田中捡穗吃,而自己不需要劳累就可以获得粮,令他自己感到惭愧,并且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人劳动不过所交的税,可他也是位为人着想的伟大诗人,并且他的诗作很通俗易懂,也给人看,也容易和百姓形成共鸣。

唐代的诗人有很多,但是以上三人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诗人之所以写诗,其一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为一些抑郁不得志的情感,其二为了替天下百姓表达生活困苦,对朝廷制度的不满,唐诗三百首中正是表达的这些情感正如以上举例,其实不仅仅是唐诗,任何朝代的诗歌都可以表达出这些情感,我们应该去阅读这些传统经典文学去体会去感受古代人的情感以前人之鉴不断完善自己。

第四篇:《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这是一本比我的.年龄还要大的书,是哥哥小时候妈妈给买的,是儿童版带注音,书中个诗配有彩图,特别容易记住。每篇诗的下面都有解说,告诉你这首诗的意思。

妈妈说一个人从小读一些唐诗,对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很有好处。我一定好好读这本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一阵阵秋风吹去,如同岁月,一去不返。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给我们就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诵读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诉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那是我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我们中国的成长足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我们从小念到大。小时候我们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说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启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古诗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出它万丈光芒。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发的精神力量。《唐诗三百首》中,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如海上的`照明灯,照亮了我们,如风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哲理。古诗,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和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文明。每一首诗都很简朴,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却很优美,富有一种让人用多优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美好情感。

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己的`光彩、风格。虽然诗人不在了,但是唐诗却永远存在!

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文明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一定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己。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它,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她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她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闻名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她们在干些什么呢?原来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描写风景的古诗,比如:李白写的《望天门山》、王维写的'《山居秋暝》、张九龄写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韩愈写的《晚春》等。每首古诗都给我们讲解了不同季节的风景。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李白用“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了早早赶回家乡的急切心情。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课文中没有学过的古诗,我非常喜欢《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内涵十分丰富。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

看了《唐诗三百首》,我真是觉得受益匪浅。

读了《江南春》这首诗,我好像来到了春天的江南:千里江南,莺歌燕舞,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空气里弥漫着酒香花香……美极了!

读了《池上》这首诗,我眼前又仿佛浮现出小孩子不懂事,撑着一只小船偷偷采白莲的情景,那快乐的.心情、被发现后的害羞的神情,全部涌入我的脑海里,好像我就是那个小孩!

啊!古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我爱古诗!

第五篇: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让我们走进唐诗天地,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对于中国人来讲,唐诗陪伴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从咿呀学语开始,直至步履蹒跚我们都可以与唐诗结缘,在唐诗的天地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

从李白、杜甫,到王维、孟浩然,再到高适、岑参……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征服了我们后人,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传诵至今。

《唐诗三百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本书,是由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在其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搜集整理编撰的。他们为什么要编这本书呢?因为他们想为小朋友们编一本好的唐诗启蒙读物。那个时候社会上流行的诗词启蒙读本是《千家诗》,收录了唐宋时期的223首律诗和绝句,没有收录同样佳作频出的古诗和乐府诗。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对唐诗有一个整体认识,他们夫妇编写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中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孟浩然等77位文学大师的310首经典代表诗作,所选唐诗作品特点鲜明,老少咸宜。

《唐诗三百首》就是这样一部久经考验的经典作品。它结合了唐代诗歌精华,所选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唐王朝的兴衰交替。

翻开《唐诗三百首》,无论我们是悲是喜,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情感共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下一个人,一杯酒,伴着明月举杯对饮,这就是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明明心中是郁郁不得志,却依然可以活的如此逍遥。杜甫则与李白不同,他作品中透露的更多的是写实主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轻狂的杜甫,意气风发,在老来阅尽人世后,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家大事。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上的最高峰,所以一本高质量的`唐诗选集,就很值得我们拥有。作家榜的这本《唐诗三百首》,全本全彩全注,精校精编精排,有利于我们高效阅读,而且书中还收录了唐代至近现代80余位艺术大师共245幅珍品画作,可供我们欣赏。

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清醒,杜甫的孤傲,王维的世故……在那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其中,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离现在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仍为我们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是闻名中外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的诗人,像满天星斗一样。这些诗人所作的诗保存在全唐诗中。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俗,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眼睛,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比如锄禾就写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诗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呢!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呢!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发,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典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以后还要漫漫品味这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

薛瑄曾在《读书录》中提及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使我们了解身外之物产生的味道,长此以往便会觉得厌烦,仅有读书所领略到的味道,時间越长才会越觉得浓厚。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里,是在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代,云蒸霞蔚,知名人士人才济济,在这其中《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广为人知很广的唐诗宋词总统大选。

唐代诗人都有各的设计风格派别,有的人生境界宽阔,大气磅礴;有的喻理刻骨铭心,回味无穷;有的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有的素雅当然,清雅俏丽……不管怎样,唐诗是中华文化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璨灿的明珠,诗大家简洁明了明洁将作家的观念引进一个高些的人生境界。

在《唐诗三百首》中,我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火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一遍一遍地念完这首诗,眼下渐渐地闪过了这一幕:清幽的森林中,轻风一阵阵,鸟语花香。在通往黄鹤楼的小路上,慢慢地走着两人,并肩而行。这两人就是李白和孟浩然,今日,孟浩然就需要与难分难舍的老朋友辞别了,要到那远处的扬州市去。她们一起走上黄鹤楼,看见这滔滔长江滚滚东流,她们深深地对望,看见她们那情深脉脉的目光,我感受到她们的浓厚情义:从初春的赏花、吟诗,到中秋节的花前月下赏月,再到大雪竞相下的谈古论今。李白斟满了一杯酒,拿给了孟浩然,孟浩然一饮而尽,她们的.离情别语都化为了一杯酒。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在船夫的督促下,走上了小船,他立在船头,向李白轻轻地挥手,她们的道别声都被汹涌的长江水逐渐吞没了。孤零零的白帆身影,渐渐地消退在这里晴朗的蓝天白云里……

这一首诗表达了作家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最终那目送老朋友渐行渐远的潜心的目光,它是蕴涵了多么的诚挚的友情与祝愿啊!

想到那一次我和老朋友送别时,老朋友她都是将我送至地铁站去,当我上了车,我又通过窗子看见老朋友一件事挥挥手,还说着一路顺风、祝福的话语,我将那很多想说的话都化为了挥手的道别,即便再不舍得的老朋友的离开,大家还要了解,自己做得仅有笑着祝愿。

大家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针对我来说,读书如同饮茶,比照手机游戏与饮食搭配等层面得到 的愉快而言,读书的快乐取决于它所产生的开心并不限于一会儿的滞留,只是会伴随着時间的变化发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

今年,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都读了很多有用的书,正是这些书把我们山区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来,把我们带进浩瀚的天地,领略了人世的真谛,让一贫如洗的我们得到一笔精神的财富。

我就是这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为此教师还准备让我去参加全县小学生“读诗、背诗、吟诗”比赛呢这本书中的资料可谓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态,尽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个花园,今日我摘取其中一些描述情感方面的诗句来说说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诗人将一位慈母的形象展此刻我们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我的母亲:早晨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每一天变着花样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说我读书累,要让我跟上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的爱。

——朋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许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所以我们要在这小学阶段仅剩的一点点的时光中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快欢乐乐地度过这仅剩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我们一生中完美的回忆吧!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明白朋友虽然分别了,可是再遥远的距离也阻不断朋友之间的感情。

——思乡情。无论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让我明白了故乡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源地,游子无论生在何地,都不能遗忘这份亲情。台湾虽然没有归母亲的怀抱,但同胞们那份眷念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这份情永远都会印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上。无论怎样洗刷都不会消迹,就如莲藕一样,藕虽然断了,可是丝未断......

《唐诗三百首》中同类型出色的诗作还有很多,这本书不仅仅把我引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还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走进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

时常抚摸着《唐诗三百首》的扉页,恰似细语呢喃,仿佛一位知己——只需看见他、碰着他,便心满意足了。在我的心里,每一首诗,就像一幅充满诗情意趣的画,又像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更像一片飘逸的云,将我带人快乐的世界。

我的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七岁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作为生日礼物。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和唐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妈妈经常教我背诗。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只是觉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上学后,唐诗成了我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翻开《唐诗三百首》读读背背,当别人忙着玩耍的时候,我徜徉在诗海之中,其乐无穷。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共读《唐诗三百首》。爸爸告诉我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或美丽,或动人,或悲壮的故事,这更引发了我读诗的兴趣,诵读过程中我还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我品悟到诗中有“史”,从诗中我似乎看到唐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历程;诗中有“情”,透过一首首诗,我仿佛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深深的思友之情;诗中有“忧”,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在诗歌的海洋里,我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我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畅游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领略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长江;欣赏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黄河……诵读《唐诗三百首》,深感唐诗是文学领域中的瑰宝,它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英国的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我不敢奢望自己会变得多聪慧,但是,我还会去品读,因为唐诗的深意是读不尽、品不完的。长大后,我要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和诗歌爱好者共同创造出中国诗歌的新高峰!这是我的梦想,我坚信,只要努力,定然能梦想成真!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随岁月淘洗而愈发光芒璀璨,但因其表现形式的时代特征,终究与现实有了一定的隔阂。小作者却痴迷地徜徉于诗海之中,流连忘返,因为她从诗中读到了故事、历史和爱恨情仇,以及喜忧笑泪,饱览了大江南北、壮丽河山。这份对唐诗的挚爱之情和传承之志,是新一代人难得的文化自觉。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向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述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此刻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我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就应用事实说话,比如透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能够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

在中国历史上,总有这么一些文字经久不衰,经历千年时空,依旧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唐诗三百首》。可以这么说,《唐诗三百首》是中国辉煌灿烂文明的见证,更是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校园里总会回荡着各种朗朗读书声,读书内容一般都是各种古诗,从“床前明月光”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从“春江水暖鸭先知”到”疑是银河落九天”……可以说,唐诗三百首,在每个孩子的童年里都占据了重要一席。而很多人对于诗意的最初步感知,对于很多人生哲理的感知,也是从唐诗中来的。比如我,就是这样。唐诗,告诉了我许多。

小的时候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自己就跟着读、跟着背。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小时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些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令小时候的我向往不已。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见过的人、景物也慢慢多了,这时再拿起桌上那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对这世间万物有了更为独特、更为深刻的感受。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历史淹没;但它们又是那样的光芒万丈,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唐诗更是告诉我许许多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首诗就是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奋斗,只有熬得住苦寒,才能迎来满园花香。“劝君莫惜金缕衣”告诉我们要珍惜光阴,认真读书、努力奋斗,美好的生活终究会在奋斗中实现。“纸上得来终觉浅”告诉我们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总之,唐诗宋词里的人生百味不能一一道来,不妨趁有闲暇,遨游书海,穿越时空,与文人骚客们促膝长谈,与浩瀚历史亲切会晤!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1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直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2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几行,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简洁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告诉我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本,近两百年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和流行已久。作为唐诗的代表作,它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选的诗风全面。五言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古诗、律诗、绝句、乐府,都在不同的类别中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第二,选诗作者太多。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族”,也有王子、和尚、歌手甚至无名氏等许多“小家族”。

第三,选诗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唱唱和谐。从暮光老人到黄毛小子,他们张口就能背出几首这样永恒的天鹅之歌。

第四,选诗取材广泛,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比如杜甫的《望岳》;还有田园的,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不仅向民众暴露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诗人送别友人的表达,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者都描写回国时的复杂心情,如何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本书包罗万象,从市井风情到边疆风光,从生活琐事到民族仇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每首诗都来自不同诗人的作品。就像海上的泛光灯,风雪中的煤炭,时刻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像老师一样,它总是教我们,激励我们学习和工作。每一首诗都那么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那么深刻。我拿起《唐诗三百首》又看了一遍。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寓言,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古诗可以帮助一个迷失的人找到光明的道路,帮助流浪的灵魂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总之,我认为这本书《唐诗三百首》将会把唐诗的精华永远留在中国几代人的心中。我非常感谢这本书的编辑给了我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读好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就唱”。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3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诗人所作的事,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是蘅塘退士。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西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生主要担任知县、官等。当时通过的《千家诗》“工拙莫辫”,次定编辑音了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另有《蘅塘漫稿》《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一些诗人的称号,如:陈子昂是诗骨、王勃是诗杰、贺知章是诗狂、王昌龄是诗家天子,另一种说法是诗家夫子或七绝圣手、孟郊是诗囚、贾岛是诗奴、刘长卿是七言长城、芩参是诗雄;还有我们以前熟悉的,如: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刘禹锡是诗豪、王维是诗佛、李贺是诗鬼、苏轼是诗神、陆游是小李白、李商隐是七律圣手;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趣事逸闻——酒鬼和骗子的故事。说起桃花潭,确实很美,可是李白游历山川,什么绝美的风景没见过啊?汪伦邀请他去,李白去的话可没那么急切,可是汪伦一定要尽早见见李白。到底怎么才能让他尽快过来呢?汪伦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李白一看汪伦住的'地方有十里桃花,有万家酒店,顿时欣然前往,可是到了桃花潭就傻了眼,说好的十里桃花呢,说好的万家酒店呢?见了汪伦,汪伦盛情款待,又拿出桃花酿造的美酒,郁闷也就一扫而光,也没有质问汪伦。

二人把酒言欢,汪伦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自听后开怀大笑,没有认为自己被愚弄,而是被汪伦的盛情感动,适逢桃花盛开时节,李白居留数日,赏花饮酒,别时汪伦送李自名马八匹、官锦十缎,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式因为这首诗,汪伦名留千古,妇孺千知。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许多唐诗宋词。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4

薛瑄曾在《读书录》中提到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让我们知道身外之物带来的滋味,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厌倦,只有读书所领略的滋味,时间越久才会越感觉深厚。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其中《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举。

唐代诗人各有各的风格派别,有的境界开阔,气势磅礴;有的喻理深刻,耐人寻味;有的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有的淡雅自然,清丽可人……无论如何,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璨灿的明珠,诗人们简短明洁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唐诗三百首》中,我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一遍一遍地读完这首诗,眼前渐渐地浮现了这一幕:幽静的森林里,轻风阵阵,鸟语花香。在通向黄鹤楼的小路上,缓缓地走着两个人,并肩而行。这两个人便是李白和孟浩然,今天,孟浩然就要与难分难舍的老朋友辞别了,要到那远方的扬州去。他们一起登上黄鹤楼,看着这滔滔长江滚滚东流,他们深深对望,看着他们那深情脉脉的眼神,我感受到他们的深厚情谊:从春天的赏花、吟诗,到中秋的花前月下赏月,再到大雪纷纷下的谈古论今。李白斟满了一杯酒,递给了孟浩然,孟浩然一饮而尽,他们的离情别语都化为了一杯酒。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在船夫的催促下,登上了小船,他站在船头,向李白轻轻挥手,他们的告别声都被汹涌的长江水渐渐淹没了。孤零零的白帆影子,渐渐地消失在这晴朗的蓝天里……

这一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那目送老朋友远去的专注的眼神,这是蕴含了多么真挚的友谊与祝福啊!

想起那次我与老朋友送别时,老朋友她都会把我送到车站去,当我上了车,我又透过窗户看见了老朋友对我挥挥手,还说着一路顺风、祝福的话语,我把那许多想说的话都化为了挥手的告别,即使再舍不得的老朋友的离去,我们也要知道,自己做得只有笑着祝福。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我来说,读书就像品茶,对比游戏与饮食等方面获得的愉悦来说,读书的乐趣在于它所带来的愉快并不限于片刻的停留,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5

我小时候住在我爷爷家,他是一个诗歌迷。我的藏书中有许多诗歌和书籍。于是,我轻松地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的第一首古诗是白居易的《告别古草》和《我醉了,知酒浓》。我无法停止阅读它。从那时起,我就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

读诗之初,我读朗朗上口的句子;读诗结束时,我仔细地读诗中的词句;然后,在爷爷的指导下,我读了诗中的悲伤或快乐的故事。我喜欢读唐诗晚上在柳树下微风轻吹,或者阅读李白的激情,喝酒和唱歌在现实中,或读杜甫的英雄主义,这样我会更担心这个国家和人民,或读白居易的庆阳昌黎、添加一个优雅,我的心,或阅读孟浩然的宁静,品尝李商隐的委婉语…每当此时,总是风起雨落,仿佛自我里充满了儒生,稍有疏忽就能吐出永恒的绝句。

我一直很重视思想丰富的诗歌,因为它们陪伴着我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人生难免失望,当我不擅长考试的时候,那句话“有时,风浪长了就会被打破,直接挂起云帆助沧海。”鼓励我突破“路难”的困境;当我和朋友们告别时,“海有朋友,天涯有邻居。”它成为我心中的安慰。诗歌,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是失意还是快乐,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诗歌一直是我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国文化被取代,甚至被抛弃。对外国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唐诗。他们更喜欢生活在虚拟世界,追求一些无聊的事情。有新闻报道,近60%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拜外国的东西。对于这个结果,我不禁感到震惊。中国文化的.内涵不比外国文化的内涵差吗?不是这样的。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提倡外国文化,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多读一首唐诗,多爱诗,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今天的唐诗已不再只是诗歌,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国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你智慧;读唐诗可以激励你,鞭策你,让你前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你不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一首唐代的诗像水一样静下来,欣赏它的意境。

下载唐诗风貌读后感(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诗风貌读后感(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古诗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出它万丈光芒。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发的精神力量。《唐诗三百首》中,那简......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学前班时,好奇怪,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全校同学跳舞,跳的舞蹈歌曲歌词是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几遍跳下来,老师为了让我们跳得更好,便解释歌词给我......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诗,可提升人的智慧与培养情操。唐诗乃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1 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

    经典唐诗读后感

    在灿如星海的唐宋词中,有一颗星星时时照亮着我,经典唐诗读后感。那是文天祥在临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今天的“诵千古华章做少年君子”诗词吟诵会让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起自己那本读了千万次的书——《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