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唐诗读后感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 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篇2:唐诗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熟读当时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读唐诗的妙处。我小时后本也读过一些,现年近四十,重读唐诗,不禁别有一番感慨。
三百首唐诗,流传千古,艺术上当然是奇妙无比的了。但与作者的身世对照,却让人唏嘘不已:除极个别外,绝大多数人都是仕途不顺,晚年辞官归隐,有点甚至穷苦潦倒一生。
于是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唐代建功立业的政治家、军事家数不胜数,怎么他们就没有佳作传世?反之,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天才横溢的大诗人,却空有建功立业之心,而一生坎坷,毫无功业可言呢?大诗人无功业,政治家无佳作,难道这是偶然的吗?
其实细细想来,也很正常。政治讲究务实,邓小平三起三落,最为人称道的是一个“忍”字。而艺术超凡脱俗,讲究超越现实的美。如果成天交际应酬,纵横捭阖,又哪来艺术的灵感呢?所以纵使有才,当了大官,忙于政务,也少有佳作问世了。这于是才有了江郎才尽的说法。当然极少数人除外,如曹操,毛泽东。
于是我进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这三百六十行,对人的天赋、气质、知识、才能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在教育培养的时候,也就要分门别类,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刀切。比如现在动不动就要求小学生背唐诗,背经典,好像恨不得人人都能背熟四书五经似的。但是,小学生长大了都去当诗人、都去当学者、都去当隐士吗?显然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教育这个东西,最忌一刀切、最忌一窝蜂。以前批判传统文化时,恨不得一脚踢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非要全盘西化不可。现在又要诵读经典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恨不得让学生把汗牛充栋的古书都要吃进肚子里去似的。其实,即使背得再多,也不大可能超过明清的儒生,因为人家什么都不管,一天专门背古书嘛。但是范进和孔乙己不是已经成了反面教材了吗?可见,不问青红皂白的一味诵经也非万能。
篇3:唐诗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
篇4:唐诗读后感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的一些故事。
妈妈告诉我,今天的我们,能读到唐诗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更没有什么电脑手机百度,想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美的诗句,真的是很难很难,要把它们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阅无数本书,说不定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写记录。就像《春江花月夜》,这么了不起的唐诗,它的作者叫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诗给后人呢?你一定会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让人震惊的,只有两首。还有我们都能脱口而出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涣,而王之涣也仅仅只留下六首诗。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诗灭绝失传。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诗的来之不易,还会不好好读它吗?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唐诗,爱上唐诗,品味每一首诗特有的意境,让我不知觉陶醉其中。我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送别诗,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品质,为后人千古传诵。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则构成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给我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我从唐诗里读到了四季风景,读到了人性光芒,也读到了人间喜怒哀乐,《唐诗三百首》带我领略了大唐精彩绝伦,让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句,一定能够影响我的一生,帮助我一生。
篇5:唐诗读后感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诗,可提升人的智慧与培养情操。唐诗乃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世界文学的璀璨明珠,我初识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之后,我便沉醉于唐诗的世界。
初读诗,读的是易上口的语句;再读诗,才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渐渐的,我在师长地指引下,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情感。我最爱在学校的文化长廊的浓郁书香里,读读唐诗,读李白的豪情,在意境中饮酒放歌;读杜甫的雄浑,让我和他一起忧国忧民;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让自己感染心添一份清雅……每于内心潮澎湃时,仿佛自己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唐诗陪伴我走过人生的种种境遇,当与友人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心中的慰藉。当考试失利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惟有诗,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社会迅速发展,物质充盈却精神匮乏的时代,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和唐诗,去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外来事物。有新闻报道: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的精粹和内涵,其实质是极其肤浅和悲哀的。如果我们还不警惕外国文化入侵,有一天我们必将在世界民族之林迷失自我,到时我泱泱中华安在哉!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热爱之情,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国学氛围迫在眉睫。
我觉得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我们都应该读唐诗爱唐诗,不仅仅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为唐诗的美,因为唐诗的智慧。
篇6:唐诗读后感
如今的我们,我们服从时间,然后一再改变。难得寻觅唐诗的底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对唐诗的一字一句理解得半白半熟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它,很喜欢它。
年少时,当我只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孩,我知道《静夜思》在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与叹不尽的忧愁。它宛如一首凄美的思念诗。
现在,我知道的《静夜思》除了那种凄美的凉,还有剑指江湖的敞亮。李白身着白衣遥望明月,明月入了他的怀却纳凉了他的心。他抚笔,在月光的照射下,抚着他轻长的发丝,那时的他看着他那青中透白的秀发,有些轻浮,有些放荡,他好像行走在江湖上,一边怀念,一边独野的少年。
《唐诗三百首》不看注解,在幻想的构造里解也有一番风韵。
待我言予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我会想象,那是一位身着素衣的女侠客,走过了山涧,朝云川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壮举。那山水无尽的赞叹。
在唐诗里面,可以发现更多。
许多人,一直在寻找与自己世界相处的方式,后来我们懂得了,却输给了青春和时间。比起这种输,我更加宠幸与唐诗中的忧愁。如今的忧愁太过残忍,唐诗里的忧愁却有一种独有的“爱”对友人的关心,对亲人的怀念,他们的诗中,即使怎么凄凉都暗藏暖意。
我发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喜欢掩藏杜鹃的风姿,对于亲人的思念却把明月入怀。即便他的思物再怎样的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意。李白与汪伦是情谊的深刻。高适与董丈对有着他的怀念与另一种祝福。他们的经历不同,情谊不同,用的诗句也有所不同,一样的却是那种怀念的孤独里的暖意。
世有情,待你未曾孤独;世有爱,待你认真解读。这种情爱,一直寻觅;它一直藏在每一首唐诗的身骨上,你可以用心去喜爱它。
我热爱的生命,有着唐诗的底蕴。
篇7: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虽然没有童话故事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来了,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如果曾经大受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篇8:唐诗读后感
清晨,朝出的辉光映出了东方的鱼肚白,在门前那棵榆树下,坐在宽大的树桩上,轻轻翻开膝盖上的那本《唐诗三百首》,心情总会变得宁静与神圣!
树皮厚重,书面墨黄,油纸的香味扑面袭来,夹杂着文字视觉的震撼,让我深深的沉浸其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稚的诗仿佛是一首歌,欢快而明朗,我看后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直接的诗谁不会写,谁不会吟?再往下看,越看越为震惊,原来这是骆宾王还是个娃娃时随口说出的!那时的我,应该还是稚气未脱,光着脚丫子,在田里跑来跑去直至染上一层灰。那想着写诗?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动惭愧,二骆宾王的这一首诗,不正如唐朝初年一样吗?虽跌跌打打,但却透出一丝丝的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里,一股磅礴的气势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望着庐峰在阳光照耀下升起的紫烟,在万丈瀑布前感到自己深深的渺小,觉得这瀑布,好似是银河坠落而形成的。这就是诗仙的诗啊!也只有他,才能领悟瀑布的精髓,感受到银河的气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景,而更是一份情,一份寄情与山水的心啊!其实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那片借风在天空翱翔的枯叶,那多生长在野谷县崖峭壁中的美丽小花,那只盘旋在你脚边的可爱小苗,谁不能说她们不是美呢?都说盛唐的时代造就了李白,但我却认为李白的豪迈造就了盛唐!
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战火纷飞岁月里,杜甫,一代诗圣,却被囚禁在城内,不得外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是何等说不出的苦奈,唐代也逐渐走向了衰亡。而一切的缘由,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不理朝政,谎于正业。这令我一阵羞愧,如不是懒,我何至于成绩下降的那么快?看来是时候反省了!
我关上书本,看了看天色,真有几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了!”
篇9: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篇10:唐诗读后感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齐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仅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篇11:唐诗读后感
我的小抽屉中有非常多的课外书,它们都是近年来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有精致包装的《西游记》,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话》,也有小伙伴们喜爱的漫画书,但在这许多的课外书中,有一本包装朴素,页面发黄的书,它就像丑小鸭一样摆在其它美丽的“白天鹅”中,显得毫无光彩,但它却是我最珍贵的书,我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唐诗三百首》。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诗——《古朗月行》,一学会了,所有的家人一听我那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都竖起大拇指直夸我,那时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就向小朋友们炫耀,看着自己赢得那么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更加激起我学习唐诗的兴趣。
十岁生日时,我什么都不要,就缠着爸爸给我买本古诗书,爸爸听后非常高兴,便到城里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过书时,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书会伴随你成长,书会使你更充实,这本书也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当时也没多想,如获至宝般直往书屋钻。
从那以后,《唐诗三百首》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不断的从书中吸吮着营养,充实着自己。
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之时,迷茫不知所措,它犹如一盏引途的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鸣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失意落魄,戚戚于挫折时,它犹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受伤的心灵,告诉我“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现在,学校开展“好书伴我行”活动,有非常多小朋友都加入到这习唐诗的活动中来,我也一样,不断深入地品读。我要感谢唐诗,因为它已成为我心灵上的一个寄托;也是我生命中的灯塔;更是改变我一生的精神食粮,让我不断的从中成长……
篇12:唐诗读后感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可以被称得上是“国宝”。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现在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同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后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同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篇13:唐诗读后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起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现在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后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现代文章、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古诗则不同,虽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诗,“潜入夜”“细无声”六个字让人感觉到春雨的君子风格,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儒者风范。
为什么这么精简的文字却能深入人心呢?那是因为古人的诗也是源于生活,读诗也就是读生活,诗里有人生、有道理。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惜时;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壮别;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重逢;有“江流石不转,遗恨失东吴”的惋惜……
唐诗的美无以言表,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它是读诗人的心跳与呼吸,也是读诗人行走的步伐。
篇14:唐诗读后感
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许多传统文化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有民间工艺品,有毛笔书法,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唐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知识的体现,还是成千上万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读过的这本《唐诗三百首》,里面记录了几百首唐诗,每一首都凝聚了诗人渊博学识的精华。在这么多首诗中间,我最喜欢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和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
《游子吟》的内容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就像温暖的春天。母爱,是无私的爱,更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爱!在《游子吟》这首唐诗里,作者孟郊写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指一位母亲在孩子临出门前为孩子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的场景。可想而知,这位母亲是多么爱他的孩子啊!现在,我也要即兴创作一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母爱,就像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就像一杯水,口渴时送来清凉。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温暖的!
《昌谷北园新笋》这首七言绝句,我也非常喜欢。他的内容是:箨落长竿剥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我特别喜欢第三、第四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笋一夜之间就长高了好多好多,告别了竹园里的泥土。简短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李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渴望像竹子一样冲破障碍,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我也要像竹子和诗人李贺一样奋发向上!
唐诗只是一首首普通的诗吗?不,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唐诗更好的传承下去,让一首首唐诗中的精神影响我们一代代人!
篇15:唐诗读后感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并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到达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此刻,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华礼貌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篇16:唐诗读后感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
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篇17:唐诗读后感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篇18:唐诗读后感
诗,是十里桃花的繁华,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保家卫国的豪情;诗,是漂泊中的孤独无依,是雨夜里的痛彻心扉,是记忆里的江山如画。人说世事如梦,几度秋凉。昨夜灯火楼台,转眼人去楼空。遥想当年沙场,难料如今铁马冰河只能入梦来。在那些诗词里,我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荣辱兴衰,最终被岁月掩埋。眼见了多少游子的乡愁,丝缕的萦绕心头。望少年气盛,雄心壮志徘徊苍穹。蓦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诗,经久不衰。偶然忆起,璀璨如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油灯下的母亲,安详的坐在那里。她的手微微颤抖,手中的针线穿梭往来,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疲惫,双鬓明晃晃的发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她把无尽的思念与牵挂缝进衣衫的袖口,心中的念念不舍似灯油慢慢融化,落在地上,好像泻了一地的月光。母亲老了,却固执的像个孩子。她担心孩子不能如期归来,一人默默在故乡等待。都说母爱如歌,似水柔情,直至今日,才悟得真谛。前些日子,我与母亲到楼下散步。我总喜欢走在前面,一转头,望见与我齐平的脸,脸上的细纹一如她走过的风花雪月。我放缓步子,直到与母亲并肩。昏黄的路灯下,她稀疏的头发里大把的银丝泛着淡淡的微光。“妈,你有白头发了。”我对她悄声说道。“嗯,我老了啊。”她好像叹了口气,眼里像是弥漫着大雾。我的思绪被拉回很多年前,那时候我的小手还触不到她的臂弯,母亲喜欢弯下腰同我说话。那时候我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挽着她的手,走过每一条街头。我想起儿时总喜欢和母亲挤在同一床被窝里,身上的冰凉贴近她肌肤的滚烫。她总会半真半假地把我推开,推的远远的,直到床边。但每个清晨醒来,睁开双眼,总发现自我小猫
一样蜷伏在她的怀里,感受着她铿锵的心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一阵暖流钻入心底,恍惚间我还是那个咿呀学语的小女孩儿,而她还是青春的模样。“哪有,你才四十嘛,很年轻啦。”我握住母亲的手,沿着街道慢走。只记得我们俩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像留不住的时光。
读诗时,总免不了了解诗人。孟郊被称为“诗囚”,我看完资料,多少有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太多荆棘坎坷,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或许人仅有到了必须阅历的时候,细数过往,才懂情深。原先很多人本是我们生命中的走过,哪怕父母,也只是短暂地陪我们半辈子。总会待到别离时,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我们不该把父母的爱当作挥霍,且行且珍惜。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李白一生诗作无数,我却对这一首情有独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这是前不久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我很羡慕李白,倾倒于他出众的文采,也向往着他的洒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的《将进酒》,字字透着潇洒,句句唱得昂扬。我以为,他本知足常乐之人,饮一杯酒,且忘忧愁。“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的豪情,颠覆了我的看法。但当我读到《行路难》,心中竟生起了敬意。诗人巧借行路的艰难,暗喻仕途的坎坷。官场的你争我夺,阿谀欺诈,给予诗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命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海上汹涌的波涛就要将他击垮。但李白的过人之处,便是没有被无情的命运打倒,仍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愈挫愈勇,直至到达梦想的彼岸。爱我中华者,必当敬我中华之精神文化也。千年之前,我们祖先辈的他们,应对逆境,咬牙切齿却也从不轻言放弃,在悲洪似的逆境前挣扎着寻找一丝光明。而多年后的我们,是否延承了此般精神俄而,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俞教师,从一个寸草不生的穷乡村走出来,走到一个丁点儿大的县城,一步步打
拼,如今来到了省城南京。依稀记得他与我们谈及以往时双眼的朦胧,一次次雨中的挥泪,一夜夜翻来覆去的难眠,一场场惨败的考试,世事如此不顺人心。也曾几度消沉,他告诉我们,那些迷茫的日子,孤苦无依,唯有诗词与书籍作伴,那些苦痛的岁月,是文字陪在他的身边。而如今的他,上课时信手拈来的几句诗词,令人惊叹不已。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读的岂是字句,更是灵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学习古人的精神,迎难而上,为了更加完美的明天而奋斗。终有一日,我们能穿过厚厚的云层,寻觅到期望的光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要说爱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诗人还真是数不胜数,但最令我钦佩的还是诗圣杜甫。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是在小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据说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小小年纪的我,还无法理解国之深,只是同他一齐“喜欲狂”,也是种别样的`欢欣。不一样于诗仙李白的浪漫,现实主义的他倍感深沉。而当我读到这首《春望》,心中沉沉的一击,感觉喘可是气来。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古时诗人词人总喜欢写一字“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城春草木深”,这一字,染上了荒凉,沾满了无奈。沦陷的长安城,昔日的笙歌舞曲早已不见踪影,一城的繁华转眼间成了沙石瓦硕。放眼望去,破败不堪,千里不见人迹,唯有杂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那娇艳的鲜花,思绪被勾起,忆起以往,两行浊泪沾湿了衣裳。许多时日未见家人,思念愈加浓烈,忽闻鸟鸣,心头一颤,乍然惊起。看那火红的战火啊把天空的碧蓝铺成了鲜血的颜色,看那弥漫的硝烟啊不知何日方休。无言的等待啊只期望送来一封家书,告诉我家里安好,告诉我妻小平安。年华易逝,
满头的白发像秋末飘零的枯叶,大把大把的往下掉,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都差不住了。品完诗,心头空荡荡的,却又像被什么堵住。千年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过多少场战争,多少家破人亡。那些岁月里的逃离与漂泊,永远都无法忘怀。我该庆幸,自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整日阳光明媚的年代。能在清早醒来时看见爸爸妈妈的脸,能在睡前道一句“晚安”。读了那些诗,我突然间觉得自我多幸福。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为炎黄子孙,我们该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如今很火的电影《战狼》,“当你在国外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你的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朋友圈里,微博动态里,都是纷纷的好评。那一刻内心的震撼着实难以言表。但在这之后,真正有所行动的又有谁呢口说无用,我们该投身于实际行动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孝亲敬长,努力学习,便是爱国。它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儿时的我,对诗并不感兴趣。还不如童话,看公主几经波折后遇到王子,盼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那个风雪之夜悄然升入天堂。那时候的知识面很单薄,可是停留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般略显肤浅的诗罢了。也只是单纯的记诵,从不试想理解。如今渐渐长大,才发现诗歌不仅仅是诗歌,它能够包含许多许多。诗,能够是一种回忆,就如同默片播放,刻下一寸一寸的旧时光。看前朝,多少风流人物,不尽英雄史诗;论今朝,是否依旧如初诗,能够是千千万万的寄托:羇旅之人借诗词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沙场上英勇拼搏的将军战士,借诗词表现自我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多情之人借诗表达对红颜的断肠爱恋……诗,更多的是一种鼎盛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无人能及的巅峰!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与瑰宝。它的篇幅不长,却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力量。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历史,风吹雨打,我们悲痛过,我们哭泣过,但我们不曾放弃过!我们理应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中国恒久不变的经典,永远地留在中国人心中。
一歌一舞一琵琶,一冬一秋一繁夏,一颦一笑一牵挂,一刀一剑一伤疤,一朝一夕一晚霞,一山一水一人家,一生一世一刹那。待到双鬓成白霜,在诗里感叹人生梦一场;待到双鬓成白霜,回望来路繁华落地落满伤;待到双鬓成白霜,煮一壶清茶,看昨夜灯火楼台,待来世满面红妆。
篇19:唐诗读后感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昏君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国,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篇20:唐诗读后感
我在收拾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两本配套的唐诗三百首,我就拿起来看。
随便一翻就翻到两首古诗而且都是学过的一首是望庐山瀑布,温习一下吧,估计好多人都忘了。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温习一下也不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翻了一页,看了一会,都是没学过的诗。有一首是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于鹄的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我去电脑上查了一些有关赤壁和巴女谣的一些资料。赤壁这首诗的意思是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巴女谣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巴地的女孩骑着一头牛,唱着民歌,沿着处处铺展着荷叶、处处盛开着荷花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记得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我个人觉得能让我们长知识,都了解古诗,所以可以去看一看。
篇21:唐诗读后感
读到第一百零七首诗时,不经意间想到八月十五将近,便忆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总是中秋主题中的经典。
喜欢诗词,所以喜欢诗人。当然,我没说,我更喜欢柳永。
柳永是一个寂寥没落的词人,却更是一个禀赋浪漫的词人。
他的词言近意远,运笔行云流水毫无人工衔接之痕。若飘若离,虽隐却现,情景融合为飘缈之画,字字为珠,句句为玉,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创造了独具深情,久盛不衰的意境,又以“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写尽落魄词人的惨淡人生。
不用豪迈,依然可以用婉丽纤柔,凄美动人写就华章。
每个人都是痛苦的,你尤甚。
就像我们用自己的忧伤读你的'凄婉,读你的断肠。
想你不是一瞬间的事。我的诗人。
篇22:唐诗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描写风景的古诗,比如:李白写的《望天门山》、王维写的《山居秋暝》、张九龄写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韩愈写的《晚春》等。每首古诗都给我们讲解了不同季节的风景。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李白用“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了早早赶回家乡的急切心情。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课文中没有学过的古诗,我非常喜欢《唐诗三百首》。
篇23:唐诗读后感
看了《唐诗三百首》,我真是觉得受益匪浅。
读了《江南春》这首诗,我好像来到了春天的江南:千里江南,莺歌燕舞,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空气里弥漫着酒香花香……美极了!
读了《池上》这首诗,我眼前又仿佛浮现出小孩子不懂事,撑着一只小船偷偷采白莲的情景,那快乐的心情、被发现后的害羞的神情,全部涌入我的脑海里,好像我就是那个小孩!
走在田野里,看见大片大片的油菜田,不禁想起了诗人杨万里的名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仿佛面前出现了那个追黄蝶的小孩,没有追到心爱的蝴蝶,正伤心呢!
春天的小河边,小桥流水,花枝招展,蝴蝶飞舞,蜜蜂歌唱……又让人想起了《春日偶成》的“云淡风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多么美呀!
啊!古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我爱古诗!
篇24:唐诗读后感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因为如此,我借用国庆假期这个机会,细细品读了《唐诗三百首》。书中主要介绍了唐代的各大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有被称为诗仙李白的《将进酒》、被称为诗圣杜甫的《春望》、被称为诗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每品读一首诗就仿佛将走入一个文字构建的朦胧美丽的世界,或悲或喜或动或静都让我留恋往返。我就挑选印象最为深刻的几首诗谈谈自己的感想。
首先是王维的《鹿柴》。开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原意是想突出山中的寂静,但是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不直接写“静”反而大胆采用“响”字。用空无一人的寂静山谷中传来的隐约人声来反衬深山的静谧,突出诗人寂寞的心情。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反衬的写作手法,借景托出人物的心理描写,而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一份趣味与内涵。
接下来是李白的《山中问答》。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从这短小精悍的诗句中我读出了属于诗仙的处世之道。拥有万金的李白不贪恋繁华城区的奢华生活,而是选择隐居山林,在碧山丛林深处积极学习,汲取精神食粮。古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白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诗人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们也应学习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坚持学习和戒骄戒躁的好习惯。
最后是诗佛王维的《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两句写出咸阳城的游侠在路途中相遇,一见如故,便相邀在路旁酒楼酣饮畅聊的场景。诗句中洋溢着热情与豪迈的气息让我这一千年后的小读者也燃气澎湃之情。虽然古时候这种场景也不太会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也应该多敞开心扉,广交朋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唐代诗歌就像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群芳竞艳,姹紫嫣红。唐人在不到三百年创作的诗篇,流传至今的尚有五万余首。虽不能说篇篇都是精华,但是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却有很多很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是应该多学习我国传统国学精髓,传承我国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篇25:唐诗读后感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书里的诗茖茖都非常的好。
比如侑一首诗是這样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意是: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尙,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尙,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來,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侑一些寒意了。还侑一首诗也很好,是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尙,便引诗情碧霄。诗意是:自古以來,人們一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悲伤。
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尙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們的诗情也带蓝天尙。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這本书。
篇26:唐诗读后感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我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我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27:唐诗读后感
今天的“诵千古华章做少年君子”诗词吟诵会让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起自己那本读了千万次的书——《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书,但每回读,总是感觉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诗歌,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许多诗歌的思想却穿越时空,从遥远的古代向我们款款走来,并且将一直走下去,就像一条长河奔流不息滋润它流经的每个生命。在这条浩瀚的文明大河中,有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唐诗的那种大气与苍凉带给我们的心灵许多震撼,让许多人心向往之。古人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古人的人生不可以复制,但可以创造。
读这本书,能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让我们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生活,体验人生。
篇28: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班王子妃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欣赏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篇29:唐诗读后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篇30:唐诗读后感
唐诗被称为“一代之文学”,一向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颠峰之作。
唐时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大量运用夸张手法,音韵和谐而且多变;诗歌各体俱佳,尤以七言绝句,七言歌行最为善长: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与李白齐名,友谊深厚,并称“李杜”。他的诗多为反映贫苦人民的呼声和当时社会的评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一首《春望》写出了当时因为战征,而导致人民背景离乡,亲人分离;也表达出了杜甫当时极其沉重而愤激的心情,心焦的白发越骚越短,越稀少。面对现在的太平天下,自己也可以丰衣足食,我们应该要满足,要好好珍惜这份幸福,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努力来创作更美好的未来,让战征永远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世界永远和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望岳》是杜甫在26岁时写的,他写得情景交融,意境很高,层次井然有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杜甫的雄心壮志,我们也应该同杜甫一样从小就要有雄心壮志,有远大的抱负,我们也会在无形中有了前进的动力,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应该有和杜甫那样失败而不气馁的心。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在失败中总结原因,才会在今后的过程中不犯同样的错误,才会离目标更近一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与你同销万古愁。”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写出了他在离开长安后内心想法的改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悲愤消极,但又乐观自信。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在那时,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些事而意志消沉,对其他事非常烦心,而是应该振作精神,乐观面对,做其他的事也要充满自信。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到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那么就一定会有我们发展的地方,只要我们肯努力,有自信,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的。
篇31:唐诗读后感
这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里的诗句。在唐诗里,李商隐的诗歌以用典多、隐晦而著称。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句。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把我们带入美妙的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其实,通过这两句诗,我们还可以发现晚唐衰败的景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唐玄宗后期,“开元盛世”的历史气象便开始渐渐走向衰落。这我们也可以从很多诗歌中看出来,如杜甫写在“安史之乱”以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写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别,从而透露出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又如杜牧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表面上看,这是在写他自己寻花问柳、风花雪月的日子,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扬州娼妓业的发达,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结果。但是,物极必反,当这种”繁华“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就是一种衰败的前奏或者象征了。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却直截了当地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透露出来唐朝宫室的衰陲。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这句诗中,从”晚“字和”枯“字,我们可以得到前面说的现象。这里,估计会有人说我断章取义。说实话,由于本文没有对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论述,未免会显得有点牵强附会。但是,它确实写出了一种衰败的气象。
手捧一本唐诗,读出来的就是一个唐朝。
篇32:唐诗读后感
诗,是十里桃花的热闹,是望眼欲穿的想念,是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诗,是飘泊中的孤单无依,是雨晚上的心如刀割,是记忆中的江山如画。人说尘事似梦,几度秋凉。昨晚灯火阑珊孤亭,一转眼空无一人。遥想当年战场,难料现如今铁马冰河只有入梦来。在这些古诗词里,我亲眼看到了一个个皇朝的荣辱兴衰,最后被时光埋藏。眼看了是多少漂泊异乡的乡思,丝缕的缭绕心中。望青少年血气方刚,豪情壮志彷徨天穹。暮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儿,这些诗,长盛不衰。不经意想起,灿烂如初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灯油下的妈妈,安祥的坐着那边。她的手略微发抖,手上的针线活穿行来往,脸部铺满了时光的疲倦,双鬓银光闪闪的泛白。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一针一线,一颗颗,她把无尽的思念与挂念缝进衣裳的衣袖,心里的念念不舍似灯油渐渐地溶化,落在地面上,仿佛泻了一地的月色。妈妈年纪大了,却固执己见的像个孩童。她担忧小孩不可以按期回归,一人默默地在家乡等候。
都说母爱如歌,柔情似水,直到今天,才悟得最高境界。前些生活,我与母亲到楼底下散散步。我总喜爱走在前面,一扭头,望到和我平齐的脸,脸部的皱纹一如她踏过的雪月风花。我变缓步伐,直至与妈妈携手并肩。昏暗的路灯下,她稀少的秀发里大把的丝条泛着浅浅的冷光。“妈,你有白头发了。”我对她细声讲到。“嗯,我老了啊。”她仿佛叹了一口气,眼中好像散发出浓雾。我的心绪被拉到好多年前,那时我的小手还触不上她的臂膀,妈妈喜爱弯弯腰同我说话。那时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像爸爸一样挽住她的手,踏过每一条街边。我想到童年总喜爱和妈妈挤在同一床被窝里,的身上的冰冷接近她皮肤的滚热。她都会半真半假地将我拉开,推的远远地的,直至床前。
但每一个早晨醒来时,挣开眼睛,总察觉自己小猫咪一样蜷伏在她的怀中,体会着她铿锵有力的心率。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一阵暧流钻进心里,刹那之间我还是哪个牙牙学语的小小姑娘,而她�是青春年少的样子。“哪里有,你才四十嘛,很年青啦。”我握紧母亲的手,顺着街道社区步行。只还记得我俩的身影被拉的较长较长,像无法留住的岁月。
读诗时,总在所难免掌握作家。孟郊被称作“诗囚”,我看了材料,是多少一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过多�G棘艰辛,经历了是多少的风吹雨打。也许人仅有来到一定经验的情况下,历数往日,才懂深情。原先许多圆桌理论是大家生命中的经过,就算爸爸妈妈,也仅仅短暂性地陪大家一辈子。都会待到分离时,一些路只有一个人走。大家不应该把爸爸妈妈的爱作为放纵,且行且珍惜吧.....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出自诗仙李白的《行路难》。诗仙李白一生诗词作品成千上万,我却对这一首十分偏爱。“如果能重来,我想选诗仙李白。写作也可以到那�N高档,被那�N多的人钦佩。”它是不久前很时兴的一首歌曲。我很羡慕嫉妒诗仙李白,乱倒于他出色的文笔,也憧憬着他的潇洒。“烹羊宰牛并且是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的《将进酒》,字字透着洒脱,句句戳心唱得高昂。原以为,他本知足者常乐的人,饮一杯酒,且忘忧虑。“纵死侠骨香,不惭世界上英。”他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的豪情壮志,颠复了我的观点。但当读了到《行路难》,心里竟升起了尊敬。作家巧借行路的艰辛,隐喻官运的艰辛。
政界的你争我夺,阿谀诈骗,给与作家一次又一次的严厉打击。运势终究不容易一帆风顺,水上汹涌的波涛就需要将他打垮。但诗仙李白的独到之处,就是�]有被绝情的运势击倒,仍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愈挫愈勇,直到抵达理想化的之岸。爱我中华者,必当敬我中华民族之精神文化也。上千年以前,大家先祖辈的她们,应对挫折,龇牙咧嘴却也从来不随意舍弃,在悲洪一样挫折前挣脱着找寻一丝光辉。而多年以后的大家,是不是延承了此般精神实质?俄而,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俞教师,从一个寸草不生的穷农村走出去,来到一个丁点儿大的县里,一步步闯荡,现如今赶到了大城市南京市。
我还记得他与大家谈起以前时眼睛的若隐若现,一次次在雨中的洒泪,一夜夜翻来翻去的难以入睡,一场场大败的考�,尘事这般不如意内心。也曾多少度低落,他告知大家,这些茫然的生活,孤苦无依,只有古诗词与书本为伴,这些痛苦的时光,是文本陪在他的身旁。而现如今的他,上课的时候挥洒自如的一两句古诗词,让人赞叹不已。大家为何要读诗,读的岂是词句,也是生命。恰逢青春年华的大家,更应学习培训古代人的精神实质,不畏艰难,以便更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终得一日,大家能越过很厚云彩,追寻到期待的明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说起热爱祖国,在历史上名垂千古的作家还简直不计其数,但最令我敬佩的�是诗圣杜甫。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是在中小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泣涕满衣服。”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是他平生第一首快诗。年纪轻轻的我,还没法了解国之深,仅仅同他一起“喜欲狂”,也是种不一样的精彩的欢悦。有别于李白的烂漫,现代主义的他深感低沉。而当读了到这首歌《春望》,心里晕晕沉沉一击,觉得喘不过气。国都失守,封地残旧,尽管山河依旧,但乱草满地,树木茫茫。古时候作家诗人总喜爱写一字“深”,“庭院深深深些许”“城春草木深”,这一字,沾染了荒芜,粘满了无可奈何。失陷的紫禁城,往日的笙歌舞曲音乐早就杳无音讯,一城的热闹一眨眼变成料石瓦硕。远远望去,破败不堪,万里看不到人迹,只有破旧不堪。伤感时事热点,见到那娇艳欲滴的花束,心绪被激起,想起以前,二行浊泪浸湿了衣服。
很多日子末见亲人,想念更加浓郁,忽闻鸟鸣声,心中一颤,突然惊起。看那红火的战争啊把天上的碧蓝铺变成血水的色调,看那弥漫的硝烟啊不知道何日方休。默然的等候啊只期待送去一封家书,跟我说家中无恙,跟我说妻小安全。年华易逝,全头的白头发像秋后飘零的枯枝,一大把的掉下来,愈来愈稀缺,真是连发簪都差不了了。品完诗,心中空落落的,却又像被哪些塞住。上千年中华民族,这片农田上经历过是多少场战事,是多少妻离子散。这些时光里的逃出与飘泊,始终都没法忘却。我该幸运,自身出世在那样一个友谊的时代,一个整天艳阳高照的时代。能在清晨醒过来后看到父母的脸,能在临睡前道一句“晚安好梦”。读过这些诗,我突然间感觉自身多幸福快乐。孟子说:“天地之本取决于国,国之本取决于家,家之本取决于身。”作为华夏儿女,大家该尽己所能,为国家奉献绵薄之力。现如今挺火的影片《战狼》,“如果你国外碰到困难时,别忘记,你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盆友圈中,新浪微博动态性里,全是竞相的五星好评。那一刻心里的震撼人心确实无法言喻。但在这里以后,真实有一定的行�拥挠钟兴�呢?口说没用,大家该投身切实行动当中。做为学员的大家,孝亲敬长,认真学习,就是热爱祖国。它不用作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却存有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还记得童年的我,对诗并没什么兴趣。还比不上童话故事,看公主饱经曲折后碰到白马王子,盼卖火柴的小小姑娘在哪个风雪交加盛典悄悄地升上人间天堂。那时的知识层面很薄弱,但是滞留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如此稍显浅薄的诗而已。也仅仅单纯性的记诵,从来不设想了解。现如今逐渐长大了,才发觉诗文不仅是诗文,它能够包括很多很多。诗,能够是一种追忆,就好似无声电影播发,刻上一寸一寸的年少时光。看前朝,是多少风云人物,不绝英雄史诗;论今时,是不是依然如初见?诗,能够是成千上万的寄予:�a旅的人借古诗词表达对家乡的想念与挂念;战场上勇敢努力的大将战土,借古诗词主要表现自身赤忱的热爱祖国的心和报国志之志;痴情的人借诗表述对佳人的肝肠寸断恋情.....诗,大量的是一种兴盛文化艺术的代表,是一个无人能及的顶峰!
假如说中国是诗的国家,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与瑰宝。它的篇幅不长,却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力量。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历史,风吹雨打,我们悲痛过,我们哭泣过,但我们不曾放弃过!我们理应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中国恒久不变的经典,永远地留在中国人心中。
一歌一舞一琵琶,一冬一秋一繁夏,一颦一笑一牵挂,一刀一剑一伤疤,一朝一夕一晚霞,一山一水一人家,一生一世一刹那。待到双鬓成白霜,在诗里感叹人生梦一场;待到双鬓成白霜,回望来路繁华落地落满伤;待到双鬓成白霜,煮一壶清茶,看昨夜灯火楼台,待来世满面红妆。
篇33:唐诗读后感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
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
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
直到2010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
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
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
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
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
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
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
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
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
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篇34:唐诗读后感
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篇35:《唐诗》读后感
让我们走进唐诗天地,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对于中国人来讲,唐诗陪伴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从咿呀学语开始,直至步履蹒跚我们都可以与唐诗结缘,在唐诗的天地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
从李白、杜甫,到王维、孟浩然,再到高适、岑参……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征服了我们后人,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传诵至今。
《唐诗三百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本书,是由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在其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搜集整理编撰的。他们为什么要编这本书呢?因为他们想为小朋友们编一本好的唐诗启蒙读物。那个时候社会上流行的诗词启蒙读本是《千家诗》,收录了唐宋时期的223首律诗和绝句,没有收录同样佳作频出的古诗和乐府诗。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对唐诗有一个整体认识,他们夫妇编写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中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孟浩然等77位文学大师的310首经典代表诗作,所选唐诗作品特点鲜明,老少咸宜。
《唐诗三百首》就是这样一部久经考验的经典作品。它结合了唐代诗歌精华,所选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唐王朝的兴衰交替。
翻开《唐诗三百首》,无论我们是悲是喜,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情感共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下一个人,一杯酒,伴着明月举杯对饮,这就是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明明心中是郁郁不得志,却依然可以活的如此逍遥。杜甫则与李白不同,他作品中透露的更多的是写实主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轻狂的杜甫,意气风发,在老来阅尽人世后,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家大事。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上的最高峰,所以一本高质量的唐诗选集,就很值得我们拥有。作家榜的这本《唐诗三百首》,全本全彩全注,精校精编精排,有利于我们高效阅读,而且书中还收录了唐代至近现代80余位艺术大师共245幅珍品画作,可供我们欣赏。
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清醒,杜甫的孤傲,王维的世故……在那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其中,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
篇36:《唐诗》读后感
今年,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都读了很多有用的书,正是这些书把我们山区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来,把我们带进浩瀚的天地,领略了人世的真谛,让一贫如洗的我们得到一笔精神的财富。
我就是这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为此老师还准备让我去参加全县小学生“读诗、背诗、吟诗”比赛呢?这本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态,尽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个花园,今天我摘取其中一些描写情感方面的诗句来说说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诗人将一位慈母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早晨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每天变着花样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说我读书累,要让我跟上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的爱。
——朋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许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所以我们要在这小学阶段仅剩的一点点的时光中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仅剩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我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吧!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明白朋友虽然分别了,但是再遥远的距离也阻不断朋友之间的感情。
——思乡情。无论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让我明白了故乡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源地,游子无论生在何地,都不能遗忘这份亲情。台湾虽然没有归母亲的怀抱,但同胞们那份眷念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这份情永远都会印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上。无论怎么洗刷都不会消迹,就如莲藕一样,藕虽然断了,但是丝未断......
《唐诗三百首》中同类型出色的诗作还有很多,这本书不仅把我引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还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吧!
篇37:《唐诗》读后感
耳畔传来余音绕梁的稚子的朗朗读书声,伴随着远处乐鸟宛转悠扬的啼鸣,飘着周围自然禅韵优雅的幽香,眼前是一片不见边际的竹林。清风缓缓拂起,竹叶落地,任由风的清扫,在飘荡着的泥土香味用拂起,又落下。竹叶沙沙,钟声从远处飘荡着回响着,如一把木锁,锁住了城市中喧哗的声音,锁住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群,锁住了对于世态名利的渴望,锁住了对于繁华追求的向往,却打开了脱俗自然的对于宁静平凡的本质。
一世戎马,扬鞭回首,挥手飘发,萧萧班马,嘶鸣长啼,啼声远去,不见其影,空余行处。没有一滴泪水,没有一次停留,没有一句告别,转头便是一场离别,没有泪水的离别,没有停留的离别,没有告别的离别,没有期限的离别。家书已达,欣喜若狂,却非家书,乃为亡书,挥泪失声,若是失魂,耳响离歌,终日不觉。
月,缓缓升起,挂在空中,似乎是特地为我而准备的,似乎是特地给我供以欣赏的。月上,满是墨色,不见得一颗繁星,这又似乎是谁心中的颜色,倒映在天上,照影了我。月下,寂寞空城,巷空道清,男怒女哭,犬吠孩啼。独自一人,倚坐窗边,思故念乡,怀亲想友,感极而悲,倏尔涕下,沾湿布衾,泪透薄墙。
这,便是诗韵,脱离世俗,离开喧噪,回归宁静,渴望平凡。唐诗中有喜,有乐,但也有悲,有悔。唐诗中的种种,高雅,而又时尚,同时又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世态的态度。
读诗,不仅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感受其中的风韵,独特,与美好。诗之所以美,之所以雅,便是因为其中的风韵,独特,与美好。感受诗中字与字之间的巧妙,词与词之间的婉转,句与句之间的自然,才能感受到现代语言无法表达出的独特神奇的情调,它如清雨直叩你的心房,它如柔雨温暖你的心灵,它也如烟雨滋润着你。
读诗,读诗韵,读如“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一般的悠扬,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般的豪气,读“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的忧愁,感受着来自真中的宁静,真中的喜怒哀乐。
篇38:《唐诗》读后感
这个寒假由于疫情的关系,假期不断延长。老师经常让我们读读背背《唐诗三百首》里的诗,刚刚开始我觉得很枯燥,难背。但渐渐地,我学会了看诗意背诗,觉得故事读起来很有韵律,郎朗上口,非常有趣。因此,我越来越喜欢读古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诗,它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诗告诉我们看的书多,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读书的作用很大。以前读书时,我总是心安定不下来,眼睛盯着书,心早已飞得无影无踪。现在我看书很认真,每次看得都入了迷,看完一篇还想看一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是无名氏的《金缕衣》,是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年华,花开适宜折时就要抓紧时间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去折空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是学生,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为了将来打好扎实的基础,时间不等人,时间是无价之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诗三百首》里还有许多像这样广为流传的诗,有颜真卿的《劝学诗》,有杜甫的《望岳》,王维的《相思》,李白的《赠汪伦》……这些都诗人们智慧的结晶。他们的聪明是我们难以达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让我们以诗为伴,学习更多知识吧!
篇39:《唐诗》读后感
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篇40:《唐诗》读后感
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篇41:《唐诗》读后感
《唐诗一百首》读后感
学前班时,好奇怪,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全校同学跳舞,跳的舞蹈歌曲歌词是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几遍跳下来,老师为了让我们跳得更好,便解释歌词给我们听,提到想念妈妈时,我们班好多同学放声大哭,只有我“光下雨不打雷”——眼泪夺眶而出,一声不吭。我知道此时此刻我和我的同学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老师为了止住我的泪水,送了一本有拼音和好看图画的小学生《唐诗一百首》给我。并告诉我书里有这首诗,想妈妈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妈妈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善良,勤劳。我最喜欢围在忙碌劳作的妈妈的身边。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妈妈到田里收黄瓜。妈妈忙得汗流浃背,不停地往箩筐里装黄瓜。刚满六岁的只能摘到不高处的黄瓜,也帮妈妈装满了另外那个箩筐。就这样来来回回,终于搬完了田里的黄瓜。开水烫过后,半生熟的黄瓜在楼顶上铺满了一地金黄。妈妈拿来菜刀和砧板,黄瓜在妈妈熟练的刀功下均匀地分成四掰。黄瓜被切成四掰后,敞开肚皮铺在太阳底下曝晒。我给妈妈递黄瓜,每递一个黄瓜,妈妈就对我微笑一下。我顿时觉得妈妈的微笑比这一地太阳底下的金黄还灿烂。
一个慵懒的午后,微风吹起的窗帘打在窗棱上的响声惊醒了在妈妈怀里甜睡着的我。我发现我的身边放着一件蛋黄的体恤衫。奶奶步履蹒跚地走进来说:“小春,你妈妈将你们晒的黄瓜皮挑到圩上卖,货好,有个老板给了个好价钱,你妈妈还给你买了一件新衣服。喏,像黄瓜皮一样的颜色。你妈妈还说,她去广东打工了,叫你乖乖地。去读学前班可不能哭鼻子哟!”
我一头扎进那件蛋黄色的`体恤衫里,越控制不哭,眼泪越刹不住车,心里一阵一阵被刺痛。我真不想长大,长大了妈妈就要远离我,要到远方打工维持生计。我的脑子里清晰地映出妈妈那阳光底下甜甜的微笑!
念到三年级上册时,在语文百花园地的学习内容中我又和这首诗相遇了,还更巧是那位十分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他跟我们讲:熟读唐诗“一”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有描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私奉献的老师,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壮志爱国的将士……其中是《游子吟》这首诗让我爱上阅读这本书。每次念到这首诗时,每一个字让我颤抖呜咽痉挛哽咽。于是,我找来这本《唐诗一百首》和那件蛋黄的体恤衫,用袋子装好,放在我的枕头底下。想念妈妈时便拿衣服出来看一看,把书念一念。
有人说:人总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苦苦地寻找自己精神的乐园。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带来无限的感激与惊喜。
一首诗撩拨我内心深处那根我不愿触碰的心弦,但又偏偏激起那血脉相连的亲情思念——妈妈,你现在在哪里?我愿我快点长大,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永远微笑着陪伴我。从此,我带着对妈妈的微笑的思念,深深把头埋在收集这首诗的《唐诗一百首》中,寻找那无限的感激与惊喜,伴随着我没有妈妈陪伴的童年。
篇42:《唐诗》读后感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的一些故事。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唐诗,爱上唐诗,品味每一首诗特有的意境,让我不知觉陶醉其中。我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送别诗,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品质,为后人千古传诵。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则构成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给我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我从唐诗里读到了四季风景,读到了人性光芒,也读到了人间喜怒哀乐,《唐诗三百首》带我领略了大唐精彩绝伦,让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句,一定能够影响我的一生,帮助我一生。
篇43:《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从小开始读诗,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后来,上了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唐诗三百首》,通过爸爸用白话文的方式给我讲解,我开始自已读这本书,并逐步了解诗中的意思。其中我特别喜爱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的诗。唐诗三百首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知道要感谢解放军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已的理想。
爸爸妈妈说这本书里有我们老祖宗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为我打开一扇扇看世界、看人生、看历史的奇妙窗户,我觉得读唐诗三百首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不仅是为我们自已,也是为祖国。
篇44:《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是的,这样一个神奇的名词,通常能让无数学子浮想联翩。诗是什么?他是杜甫的愁情满怀,也是王维的静心凝气,更是王昌龄的金戈铁马。
是的,诗就是那个盛唐。而将盛唐与诗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青莲居士——李白。
而说起李白,你又会想到什么呢?对,就是那首《将进酒》。《将进酒》可以概括李白的一生,有起有伏,也有失落,也有欢乐。
每每吟诵那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又是那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不尽人间的无奈。李白的一生风流浪漫,透过《将进酒》我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李白。
在多数人的眼中,李白是个天才,殊不知,李白也有与我们相似的一面。
李太白出生于盛唐,他身上带有盛唐时期文人特有的一种自豪与不羁,被后人称为诗仙。在我看来,他更像酒仙,一杯酒下肚,便才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酒仙附体。可是也是因为酒,他身上的不羁显露无疑,那是一种来自大唐——诗的天堂里的才子的骄傲,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为他的仕途增添了阻碍。他曾自比管仲、乐毅,一心想为国家所用,实现抱负,可是当时的唐玄宗认为盛世已成,功成名就,放纵享乐已无心打理朝政。青莲居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勇敢,他选择了逃避,开始游侠的生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道不尽人生的无奈。
谪仙人只需一壶烈酒,一支笔,一轮月,就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仙爱月,床前明月光,我寄君心予明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是李白的代名词,看到明月,他会想到家乡,想到童年,想到老友
李白的一生,都寄托与《将进酒》了。他快乐时,斗酒三千;悲伤时,望月低吟;是怎样的李白,怎样的《将进酒》,怎样的一轮明月,带你走过他浪漫的一生;也是那一壶烈酒,带你品味那一世风流。
篇45:《唐诗》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就是《游子吟》这首诗了。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写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游子吟》这首诗的就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就是:谁说儿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我就会想起一件事。
那天下午放学后,外面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是我没有带伞,就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看见妈妈带着雨伞来接我了。她快速的向我跑过来,根本不顾雨下得有多大。她把伞递给我,说:“快把伞打好了,别被雨淋到了,要不然会感冒的。”当我们回到家后,我倒没什么事,妈妈却感冒了。她只是在床上休息了一下,就又去做家务了。
到了晚上,妈妈忍着头痛去帮我做饭,做完饭后,自己饭都没有吃几口,就去睡觉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由于我睡过头了,走的时候太匆忙了,导致我忘带了英语课本。可那天早上碰巧是英语课。我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过了几分钟,我看见妈妈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给我送英语书,送完又匆匆地去上班了。看着妈妈忙碌而操劳的背影,我不仅热泪盈眶。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这首诗给我了一个启发: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让妈妈过上好的日子,不用这么操劳。
篇46:《唐诗》读后感
在中国历史上,总有这么一些文字经久不衰,经历千年时空,依旧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唐诗三百首》。可以这么说,《唐诗三百首》是中国辉煌灿烂文明的见证,更是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校园里总会回荡着各种朗朗读书声,读书内容一般都是各种古诗,从“床前明月光”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从“春江水暖鸭先知”到”疑是银河落九天”……可以说,唐诗三百首,在每个孩子的童年里都占据了重要一席。而很多人对于诗意的最初步感知,对于很多人生哲理的感知,也是从唐诗中来的。比如我,就是这样。唐诗,告诉了我许多。
小的时候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自己就跟着读、跟着背。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小时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些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令小时候的我向往不已。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见过的人、景物也慢慢多了,这时再拿起桌上那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对这世间万物有了更为独特、更为深刻的感受。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历史淹没;但它们又是那样的光芒万丈,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唐诗更是告诉我许许多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首诗就是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奋斗,只有熬得住苦寒,才能迎来满园花香。“劝君莫惜金缕衣”告诉我们要珍惜光阴,认真读书、努力奋斗,美好的生活终究会在奋斗中实现。“纸上得来终觉浅”告诉我们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总之,唐诗宋词里的人生百味不能一一道来,不妨趁有闲暇,遨游书海,穿越时空,与文人骚客们促膝长谈,与浩瀚历史亲切会晤!
篇47:《唐诗》读后感
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篇48:《唐诗》读后感
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至鬓鬓老者,下到黄发孩提,基本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内容都是包罗万象,尽涵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诗,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浩瀚无边的天地,不断领略着人生的真谛,我们本一贫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断接受着冲击,在洗礼中得到充实。
读《唐诗三百首》里的每一首诗,彷佛都是在阅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从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里我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朋友情、母子情、思乡情、爱国情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亦或是豪情壮志的抒怀。下面摘录一些人们朗朗上口的语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每每读到李白的《赠汪伦》,我的内心都会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种天真自然,全无矫饰的朋友情谊所触及,朋友间的离别虽苦,但有了你依依不舍的送别,有了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我一定会怀揣着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虽有丝丝不舍,但内心不在茫然。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自己触手可及朋友是多么值得珍惜。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都会为伟大的母爱所触及心灵,在妈妈给你打点的行装里,在妈妈给你的电话中,充满着妈妈多少揪心的泪、多少美好的祝福。回想一下,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茁壮成长到成家立业,哪一刻哪一时都离不开母亲的哺育、照料和叮嘱。当我们生病时,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医问药,忧心如焚;当我们犯错时,她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深怕我们受到一丁点委屈。随着我们不食不语,母亲也懒言少饭。而我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母亲眉舒目展、喜形于色。再想一想,就算不懂事的我们顶撞过她、伤害过她,而母亲对我们的爱始终不变。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母亲和所有亲人的大爱。
——思乡情。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