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商业贿赂制度是利剑——访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文清
反商业贿赂制度是利剑——访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文清
商业贿赂的防范措施
●我们缺少一部较高立法层级的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反商业贿赂行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消除商业贿赂中的“灰色地带”
●要从根本上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加快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本报记者黄先明商业贿赂
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已成为主要的一种贿赂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商业贿赂,如何从根本上予以治理?4月30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文清。
法律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记者:有专家指出,商业贿赂行为之所以在我国泛滥,成为“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潜规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缺陷,对此,你怎么认为?
陈文清:事实上,对于商业贿赂,我国并不缺禁止性的法律,早在1993年和1996年我国就分别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但这两个法律法规对商业贿赂形式的规定比较简单,已不足以概括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行为。而且,《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立法层级过低,无法满足惩治商业贿赂的现实需要。我们缺少的是一部较高立法层级的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好范文版权所有
记者:鉴于商业贿赂的严重危害性,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运用经济、行政和刑法等多种手段予以综合治理,从加强行政监督管理的角度,我国对商业贿赂行为有哪些规定?
陈文清:行政制裁是治理商业贿赂的常用手段,国外对商业贿赂的行政制裁非常严厉,如德普“回扣门”的主角被处以450万美元的巨额罚金。相比之下,我国对商业贿赂的行政制裁力度不够,不但罚款数额过低,而且单位商业贿赂中的个人以及总公司或母公司对下属单位的商业贿赂应承担何种责任规定也不明确。除《药品管理法》外,我国目前规制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均未规定对不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的资质罚(即取消从事某种职业或业务的资格),这都不利于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行为蔓延。
记者: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运用死刑严惩贿赂罪的少数国家之一,表明了我们对惩治商业贿赂的决心。
陈文清:尽管如此,我们治理商业贿赂的刑事立法也不够完善。当前,法律对受贿犯罪的主体范围规定过窄,致使大量的商业贿赂犯罪难以追究。对商业贿赂的犯罪对象范围规定也有限,仅限于财物,无法满足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现实需要。
让“灰色地带”暴露在阳光下
记者: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有一些商业贿赂难以界定。
陈文清:我们可以把这些难以直接取证或者难以界定的商业贿赂称为“灰色地带”,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将商业贿赂隐藏于人情往来中;二是政府官员权力与商业结合的寻租;三是集体的商业贿赂。正是类似以上情况的许多“灰色地带”,为商业贿赂的存在提供了相当大的生存空间,也给反商业贿赂带来相当多的难题。因此,反商业贿赂行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消除商业贿赂中的“灰色地带”。只有将这些“灰色地带”都暴露在阳光下,才能迎来真正健康的商业环境,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才能得到保障。
记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折扣、佣金、中介费等形式长期存在,甚至被业内人士奉为惯例,如何在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同时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
陈文清:关键是要准确区分正常的市场交易与商业贿赂行为之间的界限。《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可以明示的方式给予对方折扣,给予和接受折扣的双方必须如实入账,因此,如果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给予和接受折扣的,属于合法的经营让利行为;在账外暗中给予或接受回扣的,属于商业贿赂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则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认定。
建立健全防治的长效机制
记者: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从根本上治理商业贿赂,关键在哪里?
陈文清:归根结底,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的产物。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商业贿赂的高发领域经历了日常消费品(如彩电)———生产资料(如木材)———生产要素(如土地)的过程,哪一个领域的竞争不充分、相关制度不完善,哪一个领域的市场交易活动中就容易出现商业贿赂行为。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完善制度,加快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记者:目前我们的着力点在哪儿?好范文版权所有
陈文清:从具体打击手段来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专项行动、突击行动等运动式手段,在某一阶段往往能取得突出效果,但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只能是治标而不能治本。在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过程中,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协调配合,推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才能彻底铲除商
业贿赂这颗“毒瘤”。
第二篇:反商业贿赂制度
南安市丰州镇卫生院治理商业贿赂制度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卫生系统治理商业贿赂成果,推动治理商业贿的深入开展。我院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医院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双重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结合一起抓。
二、建立内外监督网络,在药品采购工作中,要与药商签订医药购销廉洁承诺协议书,实行“阳光采购”。
三、要建立院长“一岗双责”治理商业贿赂追究制,要不断完善廉洁自律制度、廉洁行医措施等治理商业贿赂的规章制度。
四、医务人员在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不得接受患者及其亲友馈赠的红包物品,不得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一次性卫材、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代理推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它不正当利益。
五、不经医务科同意不向院外转诊病员,介绍病人到其它单位检查、治疗、购买药品时,不收取回扣、提成。
六、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检查,合理施治,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不收取开单提成。
七、科主任作为科室治理商业贿赂的第一责任人,要保证科室在自查自纠工作中提供信息真实、有效,不隐报瞒报。
八、在医院内显眼位置悬挂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药品采
购管理制度、药品价格查询制度等等,规定药费收入不能超过总治疗费用的30%。
九、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药品价格查询制度等,对医院药品用量动态要经常监测,对超常预警和医生不当处方进行点评或查处。
十、发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一次,实行待岗处理,发现两次,开除留用,两次以上的,直接开除。
十一、严禁药品推销人员直接与医院科室联系促销,新特药开单由科主任审核;医院对各药品经营公司的单品种实行计划、入库、销售“三限额”,严格按计划配送、定期周转、轮流供药,尽量避免药品供应商采取贿赂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十二、加大社会督促力度,长期公布举报电话86787332、举报信箱,把自查自纠工作与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严肃查处医药购销商业贿赂案件。
十三、健全和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实行药品、器械、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推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制度,并与个人的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收入奖金分配挂钩。
第三篇:反商业贿赂制度
反 商 业 贿 赂 制 度
公司领导及所有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反商业贿赂及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用以指导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领导层应根据本公司实际制度和完善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公司的经营合法、公道、正派。
公司部门设定,职位设定,人员设定等,职责划分明确,合理符合经营需要实际,更要有助于反商业贿赂的管理,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层层落实。
公司要有反商业贿赂的责任,一旦出现商业贿赂问题,根据职责分工承担责任,并要加强动态监督,对公司员工违反有关反商业贿赂的规定自查,检查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公司制度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报请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公司领导在决策制度及公司运行中要自觉抵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商业贿赂行为,并及时反映和举报来自社会各方面进行商业贿赂的人和事。
公司应每年对制定实施反商业贿赂的情况,在检查考评基础上发现不足,并找出漏洞,进一步完善。
反商业贿赂举报管理制度
群众举报是反商业贿赂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公司的检测业务中应面向单位内部和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和网络举报邮箱。
对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举报情况,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及时作出处理。
在受理举报后,要热情接待,并如实记录,认真处理,并向举报人说明情况,反馈处理结果。
对举报人应当予以保密,受理人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调查情况,调查结果要严格保密。
对举报商业贿赂的内容,线索应根据情况分别作出自行处理或上报监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
第四篇:反商业贿赂条款是本合同之必备条款
反商业贿赂条款是本合同之必备条款,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请与甲方签署合同之当事人认真阅读本条款,同意与甲方签订并遵守如下反商业贿赂条款:
1、甲乙双方都清楚并愿意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双方都清楚任何形式的贿赂和贪渎行为都将触犯法律,并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甲方或乙方均不得向对方或对方经办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索要、收受、提供、给予合同约定外的任何利益,包括但不限于明扣、暗扣、现金、购物卡、实物、有价证券、旅游或其他非物质性利益等,但如该等利益属于行业惯例或通常做法,则须在合同中明示。
3、甲方严格禁止甲方经办人员的任何商业贿赂行为。甲方经办人发生本条第二款所列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违反甲方公司制度的,都将受到甲方公司制度和国家法律的惩处。
4、甲方郑重提示:甲方反对乙方或乙方经办人员为了本合同之目的与本合同以外的任何第三方发生本条款第二条所列示的任何一种行为,该等行为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并将受到国家法律的惩处。
5、如因一方或一方经办人违反上述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之规定,给对方造成掼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6、本条所称“其他相关人员’’是指甲乙方经办人以外的与合同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人员,包括但不仅限于合同经办人的亲友。
各企业也可参照南通中远川崎对外签订合同中列明的反商业贿赂条款:
“乙方承诺不以赠送现金、礼品、礼券或其他方式向甲方工作人员行贿或变相行贿以获得违规利益,否则,甲方有权取消乙方业务合作资格,并由乙方承担合同金额5%或相当于乙方所获违规利益数额的违约金。’
第五篇:浅谈反商业贿赂的制度建设
浅谈反商业贿赂的制度建设
一、制定专门统一的法案《反商业贿赂法》。
1、制定专门法典的原因。
在我国虽然商业贿赂方面的立法较多,但大多比较分散,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因而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对商业贿赂的规定就极为简单,而商业贿赂在实践中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所以在认定上有一定困难。在目前涉及到商业贿赂的立法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内容比较笼统,而一些部门规章,法律层级太低,法律效力较弱。这些都限制了立法在遏制商业贿赂方面的作用。我国与商业贿赂相关的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与不合理,势必使大量商业贿赂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曝光、立案和处罚,同时也意味着商业腐败被发现的几率很低。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迫在眉睫,以整合、统领现有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集刑事、民事、行政责任于一体,真正使反商业贿赂有法可依。
2、在该法中明确商业贿赂的主客观构成要件。
以往分散的反商业贿赂法律中,对于商业贿咯的概念比较模糊,对其主客观的构成要件更是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在《反商业贿赂法》中应当明确界定商业贿赂的主客观要件,作为其他法律、法规相关规则的基础。根据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理解和概括,笔者认为:商业贿赂就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 :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第1款前段实质上已经把商业贿赂的内涵描述出来,只是没有以下定义的方式进行规定。《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
第2条第2款也以定义性规范的形式对商业贿赂进行了解释。从上面规定来看,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须符合下列条件:
(1)商业贿赂的主体方面
行贿人和受贿人是商业贿赂的主体。《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第1款前段对于行贿人作出了规定,即“经营者”。而且,经营者的职工或代理人执行职务时实施的行贿行为就是经营者的行为。但对于受贿人《反不正当竞争法》未作规
定,笔者认为,受贿人是指与行贿人行对的另一方经营者的代理人,另一方经营者本身不能成为受贿人。
(2)商业贿赂的主观方面
商业贿赂行为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行贿、受贿和介绍贿赂的经营者或其他主体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受贿者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接受他人财物而为他人提供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行贿者则是为了争取本不应当或不可能,或不一定得到的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而给付财物等等。行为者的主观目的都是为了非法利益而故意所为,行贿、受周而复始都是出于自愿而进行的行为。
(3)商业贿赂的客体方面
商业贿赂行为的客体是进行正常竞争的交易活动。商业贿赂行为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即是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交易。商业贿赂的目的是干扰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则,扰乱市场交易自愿、平等、有偿的基本原则,以此来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经营者进行商业贿赂一般是为了争取交易机会推销其在竞争中不一定能占优势地位的商品;有时经营者进行商业贿赂是为了抢购到在竞争中本不能买到的紧俏商品或原材料。或者进行商业贿赂的经营者为了获得交易上的便利和优惠条件。
(4)商业贿赂的客观方面
受贿人只要收受贿赂,受贿就成立,已经构成主观故意。行贿交付或提供贿赂的时间,不论是受贿人为行为人谋取交易机会和条件在前或在后,不影响行贿的成立。另外,只要向交易相对人行贿,不论行贿的目的是否达到都是行贿行为。
二、建立专门统一的管辖机构
1、当前多头管理的现状与弊端。
有专家指出,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赋予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的执法主体地位,但是目前也面临被支解的现状,也就是说,市场交易过程出现的商业贿赂问题,不仅有工商一家依法查处,法律法规同时赋予其他一些行业监管部门执法的权利。不过,行业监督部门这种“左手监督右手”的模式很难真正起到作用,许多行业内的商业贿赂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客观上助长了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出
现。
而且大量的事实表明,面对商业贿赂花样不断翻新,回扣、账外折让等形式更加隐蔽的现实,工商部门现有的执法手段显得过于单一。据工商部门介绍,对于出现商业贿赂的企业,工商部门只能从其账面上找问题,而且不能把对方的账本带离企业,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企业的涉嫌商业贿赂的证据,确时很困难。另外,由于工商部门没有查封、扣留等执法手段,所以对那些变相以实物相折扣的贿赂行为很难及时取证,导致一些企业成功躲避法律的制裁。
2、外国(瑞典)在反商业贿赂机构上的建设。
瑞典实行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特别强调社会公正,这种理念也体现在了治理商业贿赂问题上。在瑞典人眼中,商业贿赂行为破坏了市场公正,打破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结果会带来“劣胜优汰”,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不利于优秀企业顺利成长。所以,瑞典政府尤为关注腐败和贿赂问题。
从司法机构设置看,除了常规的检察机关、法院等司法机构外,瑞典专门成立了国家反腐败办和经济犯罪署,负责调查、申诉经济领域和反腐败领域的案件。瑞典国家经济犯罪署,是专门治理经济犯罪的政府机构,管辖范围主要是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马尔默等大城市,辖区人口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在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通过与地方检察机关和警局合作实现反经济犯罪的目标。经济犯罪署主要负责的经济案件包括:税务案件、破产案件、金融市场犯罪、经济诈骗案件等。
瑞典国家反腐败办成立于2003年,由5名检察官和5名审计师组成。该机构专门负责调查政府腐败和各种贿赂案件。
3、我国可行的做法:统一于检察院的观点。
《反商业贿赂法》中应该明确规定有权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主管机关。有必要规定由一个统一的司法或市场监管部门作为单一的执法主体,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监管,多头不管的局面。
检察机关应该成为反商业贿赂法的主管机关,公安局、工商局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权力可以并移至检察机关。一方面检察机关法律地位较高,拥有完整的侦察权,同时在查处经济犯罪方面专业性较强,经验丰富,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掩盖真相,逃避制裁。另一方面,由检察机关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
专门查处,也可以提高法律实施的效率。
三、建立全民监督体系和社会信用档案体系
1、充分发挥媒体和民众的监督作用,做到“全民监督”。
反腐败和反贿赂不仅是检察官和法官的事,而且应该是全民关注的事情,媒体和民众都应有很强的监督意识。新闻应该更加自由,报纸、电视等媒体可以触及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有权对各种现象发表言论,并进行揭露和曝光。使得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处于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正是这种“全民监督”的舆论和监督环境,才能更好地扼杀了商业贿赂的产生。
2、建立与完善社会的信用档案体系
(1)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
在建立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后,就可以通过对存在行贿记录等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严格监管,甚至将一些信用极差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减少商业贿赂产生的源头,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发生。
(2)建立个人的信用档案
对于商业贿赂中的个人,我们同样要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档案。将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记录档案,并将该档案与和个人相关的社会活动相联系,比如个人的工作升迁、个人的银行贷款等等。真正做到权利与信用相当,有多少信用的累积就能有多少权利的获得,使不诚信的行为对整个人生都产生影响,从而真正具备其威慑性。
商业贿赂在各个领域都已然成为潜规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反商业贿赂任重而道远。而只有真正建立了相关行之有效的制度,真正使反商业贿赂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依,才能最后取得反商业贿赂的胜利,才能真正拔去商业贿赂这个毒瘤,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健康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