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与证券第三次作业
《金融与证券》第三次作业
1、名词解释:(每一词6分,共18分)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世界银行 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
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利率风险是寿险公司的主要风险,它包含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对其风险资产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2、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银行体系的组成结构。
中国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和银行
业金融机构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
护金融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管。中国银行业协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
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
(2)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有哪些?
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资本金与风险资产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及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我国银行资本监管遵循《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标准。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1.内部融资可以节省了上市融资所花费的各项成本费用,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防止股东权益被稀释,影响股东控制权。
2.外部融资包括国家注资,公开上市,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3.处理不良资产
3、论述题:(每题52分)
分析论述“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影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为主导的金融行业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一)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小额贷款快速流失。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空间收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来源包括市场销售、资产、新兴市场等。随着商业银行利差不断缩小,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盈利来源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直接挤压银行市场销售收入。第三方支付在线上、线下平台提供了操作便捷、价格低廉的服务,直接挤压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收单、代理等业务。
(三)商业银行客户资源快速流失.互联网金融瓜分商业银行客户资源,影响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积极影响
(一)商业银行被迫快速转变经营理念,加快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将对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构成深刻影响。商业银行应积极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在规避互联网金融三大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加快金融创新,努力构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先行优势。积极推进同业连接和跨业对接,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全能型的服务。
(二)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客户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客户基础。
第二篇: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三次作业
要求:请就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写作思路:
1、首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
2、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分析,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近两年来的情况;
3、最好简要分析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利弊得失。
4、题目自拟(参考题目: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试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5、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取向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2008年7月以后国家实施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目前国家经济下滑趋势有所抑制,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同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2009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注入流动性。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再次,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发展,全球普遍有企业和居民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不足、生产萎缩、就业减少等情况。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走低,经济形势的恶化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
2.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一是外需可能进一步下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外需下降的影响会带来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二是投资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大。尽管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刺激规模。但由于企业利润增幅大幅度下降,银行信贷总量增长存在一定的“虚增”成分,加上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淡,这些都会对投资增长带来影响:三是消费需求可能减缓,虽然国家采取家电下乡、农民增收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从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就业困难、财政收入减少等情况看,居民收入增长逐渐趋缓,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这几年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和汽车消费迅速增长是带来消费加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近期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放缓,消费增长缺乏强有力的带动因素。因此消费需求形势不容乐观。
3.金融风险将会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受损;二是引起在华投资机构的连锁反映;三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相对较少,在华外资机构出现问题的也不多,至今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现象。目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深入,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由于下调存贷款利率,缩小了银行存贷款利差,使银行的经营和利润面临较大困难。
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分析
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信贷高速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市场信心,各项经济数据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的大部分指标开始企稳回暖,也支持了股票市场出现一轮不错的反弹,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所谓“小阳春”:但在国际环境、发展水平、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未来国家经济复苏过程中将会复杂多变,物价在货币供应快速增加及“输入型”通账压力影响下,很可能会快速上涨,从而使我国经济面临的滞账风险大大增加。
1.世界经济下滑态势没有根本好转。此次金融危机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其衰退严重程度可以说是“百年一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于严重衰退的泥坑。尽管目前三大经济体的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但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出衰退,步入稳定的复苏轨道还很遥远。其原因是首先当前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填补金融机构的窟窿,只是短期内防止经济变得更坏,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作用。其次美国经济缺乏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长期以来,美国出口顺差主要来自于它的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则是世界商品进口中心。随着虚拟经济的泡沫化的深入,美国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出现好转。
2.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2009年以来,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致实施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性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担忧,这样,减少货币资产、持有实物资产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2009年初以来,国际铜价已经上涨超过35%,铂金价格累计也上涨了19%。与2009年2月中旬创下的不到34美元的近期低值相比,5月末国际油价已经达到66.64美元,3个多月的时间翻了一番。
3.我国的物价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首先,因为目前同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持续上升的势头,“输入型”通胀压力大增。从粮食价格环比变化看,2009年上半年我国粮食价格环比已连续6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4.9%。其次,2009年大量货币投放并不会马上造成通胀,而是有一个滞后期,等经济回稳,货币乘数效应会很快显现。最后,历史证明,过多的货币供应和通胀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4.新增贷款在金融机构体内循环,对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效果不明显。由于经济衰退,市场风险增大,资信较好的国有大企业以及龙头产业公司,往往也具备发债能力,他们取得的资金往往回到银行,导致没有真正注入实体经济。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基层银行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三、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
1.货币政策在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应对潜在风险作出反映。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明智之举: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物价调控,要加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同时要防止资产价格过度上扬;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结构调整政策等从外围来化解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压力。继续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与财政、反垄断、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推进。
2.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是解决经济复苏的关键。从2009年一季度经济的止稳回升列三季度的经济回升看,其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府投资的快速增长,但民间投资,居民消费有限。政府的力量可以使经济止跌,却无法使其有效增长,因此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是解决经济复苏的关键。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继续运用差别性货币信贷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促进信贷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民生工程、“三农”、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率;适当控制对一般企业的贷款,限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贷款。
3.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密切配合,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利用利率较低、资金宽裕的有利时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企业债券和专项基金等方式,合理引导和改变资金流向,加大对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环境生态和基础公共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重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消费主导型社会建设。
4.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金融风险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更好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
第三篇:金融理论前沿新材料第三次作业
1、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
2、2009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注入流动性。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
3、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分析
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信贷高速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市场信心,各项经济数据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的大部分指标开始企稳回暖,也支持了股票市场出现一轮不错的反弹,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所谓“小阳春”:但在国际环境、发展水平、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未来国家经济复苏过程中将会复杂多变,物价在货币供应快速增加及“输入型”通账压力影响下,很可能会快速上涨,从而使我国经济面临的滞账风险大大增加。
4、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
货币政策在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应对潜在风险作出反映。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明智之举: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物价调控,要加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同时要防止资产价格过度上扬;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结构调整政策等从外围来化解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压力。继续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与财政、反垄断、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推进。
第四篇:作业第三次
1.一般来讲,逻辑命题没有对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作出任何论断,以下命题不属于逻辑命题的是()
A.在进化历史上,先有了猿猴,才有了人 B.朱熹:理先于气 C.杨朱:舍一毛而济天下尤未允 D.道家:有生于无
2.汉字在中国历史上历经沿革,以下有关汉字演变说法不正确的有()
A.“金文”又称“钟鼎文”,指出现在商周时代所铸青铜器上的文字 B.“小篆”盛行于六国统一后的秦帝国 C.“楷书”又称“真书”,定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隋唐帝国时期 D.“隶书”肇始于东汉,至魏晋时期逐渐定型化、成熟化
3.喇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经过本土化的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组织和传教制度。以下关于西藏喇嘛教的说法错误的有()
A.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仰佛教并大力推行,使佛教在西藏获得重大发展 B.在现存的西藏佛教支派中,戴红帽子的僧人应当属于葛当派,即古老的西藏佛教派别。C.由西藏著名的昆氏家族创立的萨迦派,通过家族传承来解决宗教法位问题,其第五代首领罗追坚赞首开西藏政教合一之先例。
D.格鲁派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其教义体系完整,强调严格的戒律和寺院制度,最早受封的**和**都来自于此派
4.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5.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7.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A宣纸
B湖笔
C徽墨
D河砚
8.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地支”共有几个字?()A 8
B 10
C 12
D 14 9.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0.“宰相”的“宰”最早指:()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1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A、士可忍,孰不可忍B、是可忍,孰不可忍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3.在东亚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的不包括哪些地方:
A 日本列岛
B青藏高原
C 越南以及东南亚
D 中亚地区
14.构成历史上的汉字文化圈的主要要素不包括哪个方面:
A、儒学 B 道教
C律令制度 D 中国化的佛教
15.中华文明的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到持续到哪个时代:
A 商 B周C春秋战国 D 汉 16.中国商代已经出现文字,下列哪个文字不是商代出现的:
A、玉石铭文 B、金文 C、陶文
D、青铜铭文
17.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A、秦朝 B、两汉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
18.科举制度出现在哪个时代:
A、汉朝 B、魏晋 C、隋唐
D、宋朝
19.宋代理学的开山人物是指周敦颐和: A、张载 B 程颐 C、朱熹 D、邵雍
20.明世宗年间,耶稣会士中而打开中国传教局面的是:
A 方济各 B 利玛窦
C、南怀仁 D、汤若望
21.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李白
22.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注重线的作用B.注重的光的作用 C.注重色的作用D.重视材料的运用
2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25.“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26.王维擅长的诗体是()
A、咏物诗
B、咏景诗
C、山水田园诗
D、叙事诗
27.地动仪发明于哪个朝代()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8.“文武二圣”指的是()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
29.“小李杜”指()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
30.三冥节指的是()
A鬼节五月节下元节 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 C鬼节端午节中元节 D重阳节冥节下元节
31.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32.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 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
B.康熙帝册封五世** C.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
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 34.古代音律分为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
A.宫、羽、角、商、址 B.宫、商、址、角、羽 C.宫、商、角、址、羽 D.宫、羽、商、角、址
35.《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编年体通史
36.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年代
A.春秋战国
B.宋明
C.先秦
D.近代
37.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 C.融合儒道思想D.自我完善
38.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A、诗经 B、元曲 C、乐府 D、信天游
39.明代抗击倭寇的著名将领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汉武帝
40.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不包括哪个方面:
A、伦理中心 B、尊君重民
C、中庸协和
D、重农轻商
第五篇:第三次作业
一个国家需要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国家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师行业同样需要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教师言行,得以让教师队伍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教师专业化标准》的制定就向教师提出了严格而系统的标准化要求。《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因此,我们要时刻用《教师专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再次,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学能力的高低与否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备课,扎扎实实上课。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抱着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因此,平时我积极地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总之,《教师专业化标准》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将这些先进的思想注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让我们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