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时间:2019-05-13 08: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篇: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三农”工作的核心位置,以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性抓手和综合性载体,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川农村经济实现了粮食七连增、农民增收幅度再次超越城镇的良好态势。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

为确保2013年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四川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013年,省财政落实惠农补贴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大县、新农村建设、扶贫解困、农村教育助学、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培训、专合组织扶持、农业保险等各项补贴资金达到612.9亿元,为2013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较好

1、全年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虽然2013年小春粮食生产因受冬干春旱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大春粮食作物栽播、生长及收获期除极少数地区外整体为难得的风调雨顺,大春粮食生产丰收,弥补了小春损失后,四川省2013年粮食生产仍然获得较好收成,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04.9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单产5235公斤/公顷(345公斤/亩),每公顷比上年提高110公斤,增长2.1%;全年粮食产量3387.1万吨(677.5亿斤),比上年增产72.1万吨(14.4亿斤),增长2.2%(见图一),增幅排位全国第13位,比上年上升12位。其中,小春粮食575.5万吨,减产12.1万吨,下降2.1%;大春粮食2811.6万吨,增产84.2万吨,增长3.1%。

图一:2007-2013年粮食产量增幅图(%)

2、特色效益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的同时,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料生产实现七连增。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98.2万亩,比上年增长1.4%;油料产量达到290.4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增长1.4%,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其中,花生65.4万吨,增长3.1%;油菜籽224.0万吨,增长0.9%,实现连续十二年创历史新高。二是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蔬菜种植面积1914.0万亩,比上年增加28.8万亩,增长2.4%;亩产2043公斤,增产29公斤,增长1.4%。在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作用下,四川蔬菜产量达到3910.7万吨,比上年增产146.0万吨,增长3.9%。三是茶叶、水果等发展较快。由于近年来茶叶、水果价格持续走高,加之2013年气候整体风调雨顺,产量稳步增加。据统计,2013年四川茶叶产量22.0万吨,增产1.0万吨,增长4.9%;水果产量840.1万吨,增产31.9万吨,增长4.0%。

(二)林业重点工程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3年,四川林业紧紧围绕省委“两个跨越”目标,突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市场导向,加强政策和典型宣传,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更高。据省林业部门初步统计,2013年四川完成营造林927.3万亩,建设绿色通道8000公里;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78.7万亩,管护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

2.66亿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94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2.37万亩、石漠化土地528平方公里。新增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2个。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35.3%提高到35.5%,提高0.2个百分点,四川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产品供应充足

1、生猪价格回升,生猪生产保持稳定。2013年春节后,各地生猪出栏价格逐月下跌,至4月中旬猪粮比价跌破5:1的红色警戒价位。4至5月,国家先后两次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生猪价格开始止跌回升,生猪养殖重回盈利时代。据生猪预警监测,2013年12月底,69个监测县肥猪收购均价16.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0.7%;而同期饲料用玉米价格则下降1.2%,养殖成本有所下降;肥猪价格的上升和养殖成本的降低,使猪粮比价由上年末的6.4:1上升至6.51:1,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再次被调动出来,生猪生产也得到了稳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出栏肉猪7314.1万头,比上年增加143.4万头,增长1.7%;年末能繁母猪存栏增长1.7%,为四川省明年生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牛、羊价格涨幅均超一成,养殖户养殖积极性较高。由于牛、羊肉的绿色程度较高,群众对其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导致牛、羊肉价格连年攀高。据调查,四川活的牛、羊价格在连续4年涨幅一成的基础上,2013年分别上涨11.1%和10.5%。牛、羊肉价格的不断提高,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也不断得到提升,推动了四川牛、羊生产的稳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出栏牛264.7万头,比上年增长4.2%;出栏羊1583.6万只,增长1.3%。

3、禽、兔发展良好,养殖效益有保障。虽然2013年3-4月受H7N9影响,家禽市场出现短暂低迷,但禽流感后,价格迅速回升,家禽养殖也迅速得到恢复;肉兔养殖则一直风平浪静,价格也处于不断上升中。据调查,2013年四川省活的家禽和肉兔出售价格分别比2012年上升3.7%和8.3%。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也得到了较好保障,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促进了四川禽兔养殖的良好发展。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出栏禽6.4亿只,比上年增长2.9%;出栏兔2.0亿只,增长

3.4%。

4、肉蛋供应充足。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肉类总产量690.0万吨,比上年增加19.9万吨,增长3.0%。其中,猪肉510.8万吨,增长2.9%;牛肉31.1万吨,增长6.2%;羊肉24.5万吨,增长2.2%;禽肉95.6万吨,增长2.9%;兔肉26.5万吨,增长3.7%。禽蛋由于受H7N9影响,全年消费需求有所下降,导致产量略减。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禽蛋产量145.2万吨,比上年下降0.8%。

(四)渔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各地渔业生产管理部门抓住市场利好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渔业生产发展的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了渔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据省水利部门统计,2013年四川省水产养殖基础设施投入5.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3;四川省水产养殖面积296.2万亩,增长2.6%;投放大规格鱼种15万吨,增长8.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6.1万吨,增长6.0%。

三、农林牧渔投资增势强劲

2013年,由于各地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力度,四川省农林牧渔投资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增速居三次产业投资之首;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2.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四、现代农业扎实推进

2013年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62%。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04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居全国第三位。农民合作组织3.7万多个,覆盖四川省56%左右的行政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的“1+4”模式大力推广。60个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建粮经复合基地340万亩。40个现代林业重点县实施规划编制完成,培育现代林业基地149.6万亩。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全面启动,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3608个。

五、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增速减缓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以及小春农业因灾受损、生猪价格波动较大,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同比增速放缓0.6个百分点。四川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2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位居全国第23位,增速放缓0.3个百分点(见图二),比全国平均增速慢0.5个百分点。

图二:2009-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幅图(%)

六、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农业丰收,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水平提高以及“三农”补贴数量增加的推动下,2013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895.3元,比上年增加893.9元,增长12.8%,增速位居全国12位,比城镇居民增收快2.7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平均增速快0.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3542.8元,增长14.7%,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50.8%;家庭经营收入3321.2元,增长10.5%,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35.4%;财产性收入202.3元,增长21.4%,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4.0%;转移性收入829.1元,增长11.9%,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9.8%。

分市州看,21个市州中人均增加额1000元以上的有成都(1484元)、德阳(1141元)、攀枝花(1110元)、眉山(1096元)、资阳(1048元)、绵阳(1044元)、宜宾(1035元)、阿坝(1023元)、广安(1018元)、遂宁(1008元)、自贡(1006元)等11个市州,其余市的增加额也均在750元以上。

七、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产量持续增产难度加大

四川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七年增产,在农作物种植方式、生产技术等没有出现大的突破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的困难较大,加之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制约了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因而,四川省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猪粮比价再度进入黄色区域

每年10月开始,四川进入猪肉消费旺季,生猪价格也随之出现上涨,特别是春节前的猪肉消费高峰期,更是猪肉价格涨幅最快的时期,而今年却出现了反常。据生猪预警监测调查显示,四川生猪价格2014年元旦前后开始下跌,至

2月第一周末,69个监测县的毛猪收购均价已跌至每公斤13.6元,比2013年12月底每公斤下跌3.0元,下降22.1%,猪粮比价也跌至5.42:1,进入国家确定的生猪价格预警黄色区域,生猪养殖再次出现亏损。

(三)农民增收渠道较窄影响农民增收

长期以来,四川省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务工和家庭经营,但工资性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长趋缓明显;家庭经营收入受气候条件、疫病、价格波动影响,呈现较大的不稳定性;转移性收入也走过了快速增长时期,财产性收入的较大潜力在四川省还未充分显现。

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1.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册落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不得改变。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生活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三篇: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在封建时代树立世界大国的地位提供了最为强大的战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经济中不适合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净瓶,也是导致十九世界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现阶段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世界民主之林就必须首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在全面推进,进展迅速,势头良好,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业土地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等。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问题。我国有4.97亿人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65%。如何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从“十五”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及我国农村人口的平均年龄看,近期内农村劳动力供给仍将继续增加,但增势将趋缓,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外出劳动力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对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如农村就业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农村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就业人员劳动年龄偏大,农村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快研究和努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一)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这是因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土地在经营大户手中集中,在客观上也要求土地流转;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在客观上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所有这些都要求加快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最主要的是要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使用权的物权化包括法定化、固定化、长期化、可继承化和市场化。三是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集体土地的合法权益,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与国有土地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四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要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防止耕地总量降低到最低警戒线以下;对征地中的违法行为尤其是对政府在征用土地中的违法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遏止政府谋利的“圈地之风”和集体谋利的“流转之风”;建立合理的土地资产和收益的分配机制,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加大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现状都不乐观。究其原因,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

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已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突出难题。而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则几乎还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一些村级经济不只是零,很多是负数,甚至负债累累。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这个问题亟待破解。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使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很有必要为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对于工商企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应该采取财政补贴、贴息、减免税费等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工商企事业单位对农村的纯公益事业的捐助性投入,应给予税前列支政策激励;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到农村建设工业原料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抵扣应与一般的工业企业一样,享受公平税负,解决增值税高征低扣的不平等待遇问题。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使工商企业与农民群众能够达到“双赢”,防止“工业剥夺农民”现象的发生。

(四)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党实行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加大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投资。国家应该改革目前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民投资建设为主变成以国家财政投资建设为主,让农民在公共产品享用上能够获得“市民待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支持、项目支撑的原则,采取农民出工出力、社会扶智扶资、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相比,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更为突出。促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如果不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但不能解决农村现在的贫困,注定将来还会贫困。加快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除增加对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外,还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增加投入与改革并举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农村建立医疗保障;加快构建最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

(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资金极度稀缺是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资金瓶颈。据调查,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仍是农村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大约只有1/5的农户能够从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获得5000元以上的借款困难较大。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应走出一条着眼长远,着力根本,整体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子。一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二是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三是要增加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四是要鼓励发展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抵押担保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其中信贷资金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应充分挖掘潜力。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可采取提供财政贴息或支持贷款担保,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提供贷款;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向农业贷款;发展民间信贷,鼓励民间信贷资金投入农业;将主要来自农村的邮政储蓄用之于农等具体措施。同时,应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分担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六)加快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

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直接动因,是推动县域经济良性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比较早地出现在浙江。近些年来,浙江经济的强劲发展,县域经济的活跃越来越引人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浙江省一直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管县”的财政体制,而是长期坚持“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因为“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有着明显倾向性,它主要是为市里服务的,县市成为了地级市的“附属行政单位”。一些市的市政府为了在短短任期内搞出政绩,往往集中县市财力建设地级市,从而富了一个地级市,穷了诸多县和乡镇,形成“市压县”、“市卡县”、“市吃县”、“市刮县”的局面,进一步加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欠账太多,老的投入没完成,新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资金难以得到保障,县级政府明显“力不从心”。因此,我国要把实现分税制规范化作为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的关键环节,建立中央、省和地方规范化的三级分税制,加快提高分税制的法制化和体系化水平。而加快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势在必行,已经迫在眉捷了。

上述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办法只是个人对现阶段农村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看法,只供参考而已,但这也不失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一种方法,希望对我挚爱的祖国有所帮助。

注:上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观点来自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曹新教授,部分来自百度网。

第四篇:浅谈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

我是一位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暑假本想在城市里参加社会实践,但因家里正处于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因此回家帮忙干活。在这漫长的暑期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这促使我不断思考:怎样发展农村经济,怎样让农村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怎样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在此,我谈谈我的看法。

正所谓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希望,要想富先修路更是一条深入人心的宣传标语。由此可见交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乃至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几年,农村交通建设发展迅速,路面硬化率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农村交通尚不发达,许多地区之间的交通往来仍十分不便,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还未形成。并且农村的交通方式十分单一,公路占绝对优势,铁路极少,水路利用率很低。在我们江西,湖泊、河流众多,有发展水运的天然优势。水路运费低,运量较大,而且环保无污染,虽然速度较慢,但对于农村中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物品如大宗粮食运输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对天然河道进行疏浚、挖深,必要之处挖水道,使各地河流湖泊连通,形成一张水路网。这不但充分利用了江西丰富的水利资源,也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除了交通,信息也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农村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较为匮乏,农民不了解市场需求,应对市场的灵活性较差。例如今年各地频频报道农民所种蔬菜价格暴跌,几乎血本无归,这就是信息不通畅导致农民盲目跟风种植同一品种蔬菜,从而造成市场上供过于求。为了减少资源浪费,稳定市场价格,基层政府部门有必要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生产。同时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极低,这也造成农民对外界了解不多。

除此之外,农产品的加工、循环利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在农村,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很少。农产品属于初级产品,利润率较低。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乃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就可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农村的加工企业也可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可谓一举三得。这也符合当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主题。

农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例如,江西北部是以鄱阳湖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南部多为丘陵山区地带,适合发展林业、果业、畜牧业、茶业等。然而江西的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所以,不管是从江西的自然资源出发,还是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来看,我们都应该发展大农业,改变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的不平衡局面,形成农、林、牧、副、渔齐头并进的协调发展局面。当然,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江西的生态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都对增收致富构成障碍。但最需解决的恐怕还是发展思路,农村经济发展才会走上坦途,并且越走越好。

第五篇:2013年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继2012年突破1.4万亿元大关之后,2013年再创新高,达15689.88亿元,比上年增加1615.11亿元。在新形势下,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推动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继2012年突破1.4万亿元大关之后,2013年再创新高,达15689.88亿元,比上年增加1615.11亿元,增长12.1%,比GDP增速快2.1个百分点;站GDP比重达到59.8%,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

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2.1%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再创新高

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继2012年突破1.4万亿元大关之后,2013年再创新高,达15689.8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5.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359.07亿元,增加38.79亿元;第二产业达到9706.59亿元,增加984.93亿元;第三产业达到4624.22亿元,增加591.39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3年,各地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各类建设项目成批集中开工,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201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比GDP增速快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3.4%和11.8%。

201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稳步提高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9.8%,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7%,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1.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突出

四川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贡献。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率达1.3%,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率达49.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率达到19.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近年来,四川大力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深入实施七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方案,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四

川造”产品和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实施重点园区培育计划,促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民营工业已经成为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达869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4%,对四川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4%,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

各地非公有制经济竞相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3年,四川省21个市(州)中成都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5393.64亿元,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总量超过600~900亿元之间地区达到10个,分别是绵阳市、德阳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凉山州、泸州市、内江市、乐山市和资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总量在300~600亿元之间的地区达到5个,分别是自贡市、眉山市、广安市、遂宁市和攀枝花市。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持续攀升。21个市(州)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有18个地区。其中,居四川省前8位的地区分别是眉山市(63.5%)、南充市(60.2%)、内江市(60.1%)、遂宁市(59.7%)、成都市(59.2%)、泸州市(59.2%)、达州市(59.1%)、雅安市(58.6%)。

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突出。21个市(州)中,有19个地区增速超过12%;非公有制经济对当地GDP的贡献率超过50%的达到20个地区,其中贡献率超过70%的有11个地区,分别是雅安市、泸州市、眉山市、遂宁市、内江市、宜宾市、广安市、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和德阳市;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良好势头,增速持续回升达到

7.3%。

大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由于四川投资和创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盛会相继在四川成功举办。2013年,四川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2家,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269家。四川工商登记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25.6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5.6%,总户数比上年增长9.4%。其中,个体经营户达到274.87万户,比

上年增加22.24万户,增长8.8%;私营企业50.42万户,增加5.61万户,增长12.5%。

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金大幅增长。201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金规模首次突破1.5万亿元,达到15844.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1%,提高16.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经营户户均注册资本4万元,增长12.4%;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242.52万元, 增长32.3%。

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改善

非公有制经济是具有活力的经济主体,在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作用。2013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税收收入(含国税和地税)达175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受“营改增”等因素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税收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6.8%,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经济实现税收292.38亿元,增长22.0%;私营经济实现税收1116.71亿元,增长

7.7%。四川省工商登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955.02万人,增长8.0%,新增就业人数70.92万人。

把脉问诊:加快改革和转型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自身客观原因而导致的不足。下一步,四川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加快改革和转型。

问诊一:市场

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既有国际知名资历雄厚的世界500强大企业,又有国内外技术先进发展强劲的后起之秀,四川地处西部内陆,在信息、资本、技术等一些方面不及沿海开放地区,许多民营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在这些竞争强敌面前,则显得力不从心。

药方: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要依据本地优势,发挥企业主导产业,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突破本地发展限制,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同

时,引导民营企业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合理开发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问诊二:资金

融资难、融资贵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本市场利用水平较低,与工业化阶段高投入的要求不适应。只有少数发展上规模的企业能够达到金融证券融资的条件,而绝大多数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民营企业通过国有银行融资的比例较低,企业发展资金缺口多数通过民间拆借,融资成本高还款风险大。

药方:改善投资环境,提供融资支持

落实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民营投资的政策措施。设立权威性的为民营企业投资服务的信息中心机构,为民营投资项目提供可行性研究、开发新产品以及社会公共协调等配套服务。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推进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

问诊三:观念

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落后

民营企业缺乏开拓精神,“小富即满”现象比较普遍。民营企业无论是平均资产规模,还是平均销售收入总额,都是比较小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企业家过分担心承担经营风险,不肯放开手脚拼搏市场,宁愿维持企业平稳状态。

药方:强化创新观念,提高发展意识

民营企业家要强化创新观念,提高发展意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民营企业家要克服“小富即满”的落后思想,树立“富而思进”的新观念,增强干大事、创大业、做大贡献的胆识和气魄。民营企业要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敢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在竞争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努力发展自己。

问诊四:管理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较差

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多数民营企业是由个体经营发展起家的,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型企业组织,有的民营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组成,因而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制度约束,决策管理不够科学。

民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模糊。一些民营企业经受不住利益诱惑,在扑朔迷离的市场面前,脱离核心业务盲目扩张,最终把企业拖入困境。

民营企业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由于多数民营企业还不能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而阻碍了专业经营管理人才进入民营企业。

药方: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的发展要遵循科学的管理体制,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要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要逐步摆脱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化管理,做到产权明晰,制度健全,决策科学,管理严谨,构筑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民营企业要有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发挥核心竞争力,经营生产活动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参与市场竞争。

民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民营经济组织务必克服“任人唯亲”的陈旧用人观念,建立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行科学绩效管理。同时,健全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不断夯实企业的人力支撑。民营企业也要为企业各类技术、营销和管理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下载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本站推荐]

    2013年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一、县域经济县多面广,经济总量占比过半2013年,四川省183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过100亿元的有96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200亿元的有43个,比......

    农村经济发展报告(最终定稿)

    一、 前言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两者的收入比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专业:工业设计年级:2012级 姓名:毛豪杰 王林 王兴 谢德浩 崔新宇 范润 胡益川 指导老师:增进中文摘要:关键词:农业经济 农作物 农......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一、村庄现状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大全]

    2020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3 篇 【篇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大全5篇)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至今,中央陆续出台了11个一号文件,从突破僵化体制到实行联产承包制,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进一......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冉庄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8月6日——8月15日 调查地点:西城办冉庄村 调查内容: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利用这个暑假,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状态,农村经济制度变革推动农村生产力极大解放。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其中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