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19-05-13 08: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试析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

试析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3-02-23 08:25:45 ]作者:杨芳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任务。2010年10月,中央在全国确定了首批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力图通过试点,总结和发掘社会管理创新的好经验、好办法。嘉峪关市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胆改革创新,着力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

论文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嘉峪关经验 社会治安

一、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做法

近三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城市发展理念,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在加快发展中同步强化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努力创新社会管理,荣誉伴随着汗水而至:先后获得“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亚洲城市建设百强”等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嘉峪关市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市情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破解管理难题,积极构建网格化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和好做法。最具有代表性的亮点有以下四点:

(一)推进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提出的“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公民身份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农业居民在继续享受农村惠农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在其他社会保障保险及政策上城乡并轨,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待遇均等。尤其是对流动暂住人口服务亲情化、待遇市民化,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鼓励吸引人才定居,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二)全面推行以“单位管理法”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嘉峪关市只有30万人口,流动人口就有5万多人,在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方面,充分发挥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职能作用,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单位管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单位管理法”。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把全市所有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企业,与单位职工同等管理,把19个系统的66项管理职责,列入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在各镇、街道、社区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提出了房屋出租人应履行的6项要求和房屋承租人应履行的5项制度,使出租人和承租人在客观上

形成了一个责任共同体,做到租赁房屋有备案、人员往来有登记、租住对象情况明。

在“单位管理法”中,机关、企事业单位招用、聘用或使用流动人口,单位或个人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必须进行登记并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台账,签订治安责任书。流动人口使用单位报辖区派出所备案,同时申领《暂住证》和《房屋租赁证》,单位使用的流动人员发生各类案件或者在其单位或职工出租屋内发生各类案件的,一律纳入该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考核,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自推行“流动人口单位管理法”以来,2011年嘉峪关市登记流动人口58418人,登记出租房屋5251户,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21.6%和42.7%,在登记率上升的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单位管理法”的成效和优势逐步显现。

(三)推行平安“细胞工程”,创新企业平安建设新思路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酒钢(集团)公司的建成发展而兴起的一座新型工业旅游城市。酒钢公司的职工和家属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使酒钢的发展与全市人民群众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安细胞工程”以平安作业区、平安班组、平安家庭为基本元素,以不断繁殖的“小细胞”带动整体“大细胞”的平安和谐。在所有基层单位建立了义务消防员队伍、义务巡逻护厂队伍、值班打更队伍和有吸毒史人员帮教队伍。同时,对进厂施工的民工队伍一律签订《治安承包责任书》,对所有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凭持身份证和暂住证办理智能卡,作为进出厂区的通行证,使厂区内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登记率达到了100%。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持证入厂制度、法制教育制度、治安检查制度和用工单位责任追究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前往相关建设工地、用工单位指导协调民工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2011年办理民工入厂证15492个。同时,劳务人员一旦有违法犯罪行为,追究其用工单位直接领导的责任,扣发当月奖金,取消评优资格。“平安细胞”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了33个平安单位、993个平安班组、33名平安个人。事实上,“平安细胞”工程,就是嘉峪关市积“小平安”为“大平安”的一个缩影,不断衍生的“平安细胞”,使冶金厂区重大交通事故为零,冶金厂区重大火灾事故为零,职工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酒钢公司就曾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四)为非公经济配备“工商秘书”,推动非公经济新发展

为推进非公党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市工商局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四级评价管理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因地制宜实施层级动态管理,全局百余名工商干部由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组成21个走访小组,一名工商干部联系20户企业,对全市2300户企业结对帮扶,向市上确定的25个重点项目派驻14名“工商秘书”,为18个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专项服务,为非公经济组织融资5.07亿元,为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的8户企业奖励资金4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130个涉及生产经营、食品安全、融资贷款、商标广告、非公党建等方面的困难,找准工商业务与非公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细化量化各部门非公党建工作任务和要求,组织召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总结会,形成了“一手抓工商业务,一手抓非公党建”的良好局面。同时,嘉峪关市委还从市属单位选派50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党员干部,到50家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充实党的力量,加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33个,党员1143人。新组建112个,组建率14.3%,组建非公企业团组织51个,有利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和谐发展。

如今,无论是企业、社区还是乡镇农村,健全的治安网络体系,严密防范的治安举措,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坚强有力屏障。

二、对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思考

自2010年10月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以来,在嘉峪关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一致努力,真抓实干,取得了极大成绩,2012年2月,在全国工作座谈上,嘉峪关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9个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作为广大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板”。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从中应该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

第一,准确把握、运用好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勇于争先、创先。近年来,甘肃省的发展日益引起高层关注,西部大开发、国办47条的出台等,可以说,甘肃发展的最大优势目前应该是“政策叠加优势”。运用好各种政策,无疑就是抢占了有力的“天时”。

嘉峪关市可说正是如此,之所以能够被确定为试点城市、样板城市,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嘉峪关市敢于争先、创先。何谓“先”?具体的理解就是“试点”。嘉峪关前几年就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正是在此基础上,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能够、才有条件提出“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试点的意义不言自明,能够享受到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惠条件,反过来,试点的成果又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

嘉峪关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向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推进迈出了新步伐,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2011年,嘉峪关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市人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城乡并轨;城郊型农业取得新的发展,设施蔬菜、花卉、养殖业和都市休闲农业等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讨赖河综合治理和嘉峪关关城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项目建设,城市带动农村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比例、村卫生室达标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率均达到100%,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增长17.5%,城镇化率达到93.5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8.3%。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也可以采取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这主要是指目前比较流行的“项目管理法”。中央综治委、中央政法委在开展试点创新工作之初,曾经下发过《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指南》,给出了43个项目以供选择。嘉峪关市可说是吃透了“发展抓项目”之精神,先后实施了“两所重建”(看守所、拘留所)、“三大中心”(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矛盾纠纷排解)、“扁平化”(撤街道设区)等重点项目,以项目发展来带动社会管理这个原本属于社会领域的创新发展。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做法。嘉峪关市众所周知是因企设市,几十年的发展,在嘉峪关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先进经验。比如“精细管理”,在我国的运用范围主要是企业,“酒钢”的精细管理已经深入人心。在嘉峪关市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很多地方借鉴了“精细管理”的精髓。如在城市建设中,盲道、公交车站台高度的设置、居家养老工程的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并轨等,无一不是“以人为本”,以精细化的管理来开展民生服务,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第三,当然也存在某些不足。其一是实践开展的轰轰烈烈,理论却有滞后之嫌。如前所述,在新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利益范式群体的形成,“单位制”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靠单位管人已经力有所不逮,嘉峪关市推行的却是“单位制管人”,尽管由于嘉峪关市特殊的市情,以单位管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此单位”非“彼单位”,不了解“以单位管人”的具体含义,恐怕会引起不小的误解。

其二,宣传力度仍显不够。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王婆卖瓜,有时也会陷入被动。如苏州市宣传的一条先进经验,其工业园区湖区派出所和苏州市车管所联合推出了全省首家派出所车管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的车管所,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而嘉峪关市车管所早在80年代就有此做法,当时是为企业(酒钢)提供上门车辆年检服务,很遗憾,做的早,做得好,却没有及时宣传出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中发【2004】16号)【Z】2004年8月26日.[2]周静.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解析[J].党史文苑,http:// 2010,(04).[3]王成,朱伦,孙裔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现实意义及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http://,2009,(05).参考文献:

[4]胡德海.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http:// 1998.[6]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几 点 思 考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蒋村乡党委书记武强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繁重艰巨。胡锦涛同志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袁纯清书记指出:“社会管理的创新,说白了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具体到乡镇而言,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最重要的窗口、最敏感的部位、最大的试验区和最险的风口浪尖,历尽了改革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习惯了改革的种种痛苦和困感,承接了改革的多种艰难和试验。

目前,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已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为镇村社会提供适合规模范围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执行从中央到地方布置下来的各项任务。如何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态势,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日益

1增多的群众新期待,探索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模式,是摆在乡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是要整合各方力量,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乡镇党委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社会管理,客观全面分析社会形势,科学合理建立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要从服务群众、转变职能入手,整合乡镇相关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职能,按照“依法合规、责权统一、放权搞活、方便群众”的要求,通过理顺关系、规范制度等措施强化乡镇管理和服务功能,为群众开展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民生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回归,推动乡镇机关更好地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基层党委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加强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改善民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为

群众办实事、释疑解惑,为农民群众送政策、送思路、送科技、送项目、送文化、送温暖,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基层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要注重完善机制,努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努力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为民服务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护、人格受到尊重,使心情更加舒畅,劳动积极性更高,从而自觉地接受管理,主动地配合管理,积极地参与管理。要进一步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完善保障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构建解决民事的平台,疏通民意的渠道,完善惠及民生的抓手,畅通分担民忧的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破解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

四要切实加大投入,努力加强基层基础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基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工作要落实在基层,问题要解决在基层,就要充分发挥农村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下一步要结合第九届村委换届工作,切实选好配强农村两委领导班子,转变工作方式,加强社会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

全力推行“四议两公开”议事机制,促使基层组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有效地规范农村社会行为,解决农村社会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要时刻从服务群众做起,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做起,在机制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让人民群众的事情能够得到及时办理;要充分发挥工、青、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志愿团体的作用,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和监管,形成狠抓社会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五要坚持群众路线,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做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用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耐心做好释疑解惑和矛盾排查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利益诉求,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把利弊讲透,让群众听得进、信得过,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找准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从多个方面服务群众,真正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开展法律服务,安排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下访”,及时疏导思想,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民情服务,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还要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六要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抓好行政效能建设。要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路子,在为民服务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办事项目,制定为民办事服务指南,使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方式由以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以示范引导为主,由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使乡镇干部在服务角色转变中、在为百姓办理实事中切身体会到百姓之苦、办事之难,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民本思想,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乡镇党委、政府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当地乡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更多好地实现十二五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

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多。

中国社会转型的风险:制度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分化心理性风险,现代社会风险。

1)、制度性风险: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人民群众不满和仇富现象,阶层对立;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导致人民不满和仇官现象。

2)、阶层性风险:激化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中间阶层发育缓慢,中间阶层是社会的推进器;三是精英群体的结盟,其他群体很难上升和发展,使社会不公平。

3)、文化心理性风险:

一是平均主义心态;二是社会信任危机,政府、企业、个人不诚信问题严重;社会焦虑加剧,每个人出现焦虑。

4)现代社会风险:核灾难;生物基因;生态;经济金融风

险;

5)、从人口到社会结构:老龄化,城市化,流动人口,社会分化。

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化解各种风险;才能更好的实现民主法治;才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风尚;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秩序;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事关执政能力和地位:我们的党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讲社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一、基本理念: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就是国家由权利部门和授权的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目的是提高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

3、社会管理的内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发展。

4、社会管理方式:不局限于监督和控制,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

综上,社会管理的定义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委促进社会系统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发展,共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社会管理相视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控制、公共服务。

二、传统的社会管理

1、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孔子提出来的德治的思想,用仁爱的方式管理社会;梦之提出来的仁政,主张刚柔相济。二者的结合就是以德治国。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2、道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3、法家的社会法律思想;反对礼制,主张法律的,刚性的管理制度,是站在统治的地

位提出的主张。重法、重势、重术。依法治国。

三、西方的社会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群众观,矛盾观,思想教育,全民动员,社会、经济、政治高度一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法制观;稳定观。

3、1992年到2002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社会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代领导人突出}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和完善

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是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摆上政府更加重要的置......”。

陕西12.5规划,第十篇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陕西。

第三讲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布局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是还处在不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一、党的领导: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层次上看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是坚持依法执政。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是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参与管理。

三、社会协同:

1、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任何政党都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组织,善于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将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之中,并成为执政的资源。

2、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持。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政府必须为社会力量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法律保障,政府必须对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监督。

3、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能激发社会活力,能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2、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的意识:

3、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意识。

4、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5、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

第四讲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1)经济生活领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凸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2)政治生活领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政治权利难以实现;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问题依然存在。

3)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之间的矛盾;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东西文化的对话导致的混乱。

2、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1)根源:社会经济根源;体制结构根源;思想意识根源。

2)解决之道:坚持优先保障生产权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存、吃饭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讲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层关乎成败: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1、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根源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极端化;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政机关压力大。

2、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群体规模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化。

二、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1、社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上,但发生在社区,社区处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称有责无权、管理缺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设施简陋、资源缺乏;服务缺少、参与性差。

3、社区管理的路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走向自治;创新模式搭建平台;

第六讲农村社会管理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乡差距引发农村社会不满:

2、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拆村并庄运动;土地规模经营。征地拆迁。

3、农村教育、文化、信仰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途径。

第七讲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安全感问题凸显

公共安全是指事关社会众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安全感是人内的在街边需要。

1、民意表达的迸发:民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表达他们对于安全的需要。当前民众安全感缺乏,正好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与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个人私欲膨胀,同时,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私欲往往还和公共权力勾结连一起,产生出公权私用的腐败;

3、公共安全事件涌现:现在的安全事件不仅涉及传统的领域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社会 安全、防灾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民众的关注比如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问题几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危害的灾难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关联性演变的隐蔽性等。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主要是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并以人祸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为主。

二、把好食品的入口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所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是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二是确保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八讲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的的本质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00:02:44)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00:03:44)

(1)分割的监管体制导致权力分散。(00:06:12)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00:08:53)

(3)安全惩戒制度不完善。(00:11:18)

(4)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够。(00:13:46)

案例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00:16:57)

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在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及...(00:18:33)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烟花...(00:19:20)

(三)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0:21:12)

(2)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00:22:46)

(3)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00:23:19)

(4)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力量。(00:25:44)

四、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建设(00:29:48)

类型和特征(00:31:25)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00:31:34)

农民的“以法抗争”(00:32:53)

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焦点(00:34:41)

农民土地抗争的当事方发生了变化(00:35:37)

农民土地抗争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00:36:59)

农民土地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00:37:55)

农民土地抗争的冲突程度变得相对激烈(00:38:26)

农民土地抗争的语言发生了变化(00:39:05)

农民土地抗争的外力介入情况不同(00:39:55)

环境污染引发的维权案件值得注意(00:40:58)

第九讲工人的以理维权

工人维权抗争的原因复杂

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方式

工人维权抗争走向联合劳资冲突将是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形式

市民的“理性维权

物业冲突特征:暴力增多

业主维权的特点(房屋折迁问题突

维权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

社会泄愤事件突发性极强

2007年较大的泄愤事件

调整利益关系

社会不满会引发国家合法性危机

提高管治能力(00:22:28)

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00:24:42)信息公开是依法处置的前提(00:

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00:27:49)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00:28:52)

风险社会的特征(00:29:30)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中国(00:33:04)

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00:33:41)危机管理能力创新(00:34:26)

完善管理主体,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管理的氛围。(00:38:01)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00:40:23)

第十讲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发...(00:0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00:0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扫描(00:02:42)

(二)发展的特点与轨迹(00:07:46)

在数量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呈现为在曲折中不断增长到发?..(00:08:17)在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00:10:08)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00:11:27)在社会参与方面,人们社会参与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从有限群体的?..(00:13:41)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00:15:56)

准行政组织。(00:16:30)

二、社会组织的“特异功能”(00:21:21)

(一)社会整合功能(00:22:07)

(二)中介沟通功能(00:27:58)

(三)公共服务功能(00:29:54)

(四)公权力监督功能(00:32:02)

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00:36:00)

首先,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00:36:54)其次,要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主...(00:38:30)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镇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

一、坚持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时期,切实打造一支“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新时期的现实需要。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抓思想建设,树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根本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利观和“公仆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职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和大胆实践,勇于开拓的精神,能够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二)抓素质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不断提升干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针对当前工作的实际,贴近干部岗位需求,本着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感染力和吸引力,广泛开展各类岗位练兵、课题攻关等活动,以考促学,以老带新,以讲传技,使干部职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注重培训效果,强化师资力量,重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要严肃培训结果考核,全面提高干部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科学文化、文明服务和身体心理素质。

(三)抓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风气。

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一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是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弘扬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在工作面监着历史转换的时期,要认清形势,适应变化、刷新职能、振奋精神,要深入开展推先进、树典型活动,切实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一些树得起、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面旗帜。

二、打造社会管理创新新亮点

(一)建立“一站式服务”的新服务模式

为了使政府的管理纳入“服务、责任、法制”的轨道上来,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建立一种新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确定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本机构的管理宗旨,自觉地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降格到为广大群众的“服务员”身份,主动向“服务政府”模式过渡。建立“一站式”服务,不仅仅是简化办事手续,其深刻内涵在于顺应了管理的发展趋势,强调管理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管理部门并不是自己在进行“孤家寡人”式的管理,而是激发众多的群众进行自我管理。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是通过制定繁琐的制度程序去制约群众,群众只能被动地服从管理,甚至有逆反心理。现在观念转变为:政府部门的管理不仅是“对”群众的管理也是“为”群众的管理,是为了群众更好地发展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尽管在形式上政府仍然是管理主体,但决非意味着群众仅仅是管理的客体,它也应具有管理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其实是新管理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成功的一个关

(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镇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立健全社区与部门“共建”制度

组织和协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努力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区事务公管、社区治安共保。

1、建立意见征询、反馈制度。利用社区党建工作会议等机会,听取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对社区党建工作报告的意见,征求对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有关单位限期办理。

2、定期通报制度。把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工作思路及时向驻社区单位通报,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及时向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反馈,促进工作开展。

3、驻社区单位帮扶社区制度。在一社区设点单位和驻一社区单位每年要提供一定物资、资金扶持,主动帮助一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评选表彰制度。每年组织评选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并予以宣传表彰,激发工作热情,推进社区“共建和谐新家园”工作扎实深入进行。

三、创新群众工作新途径,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科学谋划重点工作,深入群众察民情,联系群众解民难,问计群众集民智,引导群众聚民心,亲近群众促民安,服务群众保民生。

(一)“民情联系卡”架起“干群连心桥”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听取民情、了解民情的长效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制度。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片以简洁、通俗的形式,正面详细注明了领导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单位地址,反面附有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使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便于记忆。接到反映的领导要把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详细登记在“听、解、帮、促”民情登记表上,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将问题进行逐条逐项的协调解决,再把结果逐一反馈给群众,直到获得群众满意为止。

(二)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

为了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员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零距离”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了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活动。记“民情日记”要求镇、社区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居民,真正帮助群众破解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民情台帐”要求围绕群众关心和关注的大事难事急事及意见建议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民情台账,进行双向反馈。对需要办理的事项及时反馈给镇分管领导和职能办公室,落实承办人,实行归口办理,并把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为避免流于形式,乡党委还实行动态跟踪,不定期督查,让“民情台账”真正反映民情,彰显民意,赢得民心。

(三)“便民导引图”导引服务理念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精益求精,制作便民图:政务热线、医疗急救、交通旅游、名企名村、公厕指示„„把便民图打造成一张魅力剑南的名片。一张小小便民图,点点滴滴的惠民之举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拉近了群众和党委政府的距离。

四、立足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宜关口前移,着眼于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为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健全社会规范体系。要建立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使各方面行为有所遵循。发挥传统社会规范体系的作用。中国传统上讲“仁”重“礼”,应充分重视传统社会规范的社会管理价值,有效加以利用。

(二)加强道德建设。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明风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三)要紧紧抓住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尤其要注意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保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注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由于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差过大而引发社会矛盾。

(五)建立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状况的好坏。不少社会矛盾就是决策程序不规范、各方面意见反映不够、时机不当、负面影响考虑不周全造成的。因此,今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要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事先都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把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权衡利弊,科学决策、谨慎决策、稳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预先制定防范化解措施,落实责任,把负面因素减到最少。

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务求取得实效。要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要抓住目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契机,明确社会管理服务方面需要抓的重点项目,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要建立健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地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格局。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并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载试析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 让人民群......

    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平安南皮县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检察机关深入......

    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篇,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今年(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

    社会管理创新材料(推荐)

    下山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举措近年来,镇党委提出了“以六个为民为抓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整合力量、完善机制、狠抓落实,社会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全镇社会更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材料

    创新社会管理 化解社会矛盾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指出,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