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国库服务促进财税库协调发展经验材料
完善国库服务促进财税库协调发展经验材料
近年来,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主动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强化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财税库协调发展和地方经济稳健运行。
一、营造环境文明服务。一是提高
服务素质。采取专家授课、业务观摩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近年取得了全省国库业务知识测试集体一等奖等20多项优异成绩,10人次被授予总行、湖南省分行先进工作者;二是营造亲情服务氛围。制定“文明服务用语”,执行“文明服务公约”,文明、亲切地接待外来业务人员;三是建设高效服务环境。中支投资20万元改造国库营业大厅、添置办公设施,将营业厅改造成柜员式集中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和零距离服务。在办公楼大厅设置触摸式电子显示屏公布业务流程;向全社会公开服务热线电话。良好的服务环境确保国库在全省各地市实现六个“率先”:率先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程网上运行,率先开通国库内部往来业务,率先开通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率先开展国税电子缴税试点,率先开展地税电子缴税试点,率先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
二、排忧解难热忱服务。一是主动为政府分忧。2003年4月30日,市政府急需向各县市拨付防治“非典”专项资金。中支积极组织全市人行、商业银行建立起了专项资金划拨“绿色通道”,保证了270万元防“非典”资金连夜下拨到各区县用款单位,市委、市政府评价××中支国库部门为“及时雨”;二是贴心为银行解难。2003年7月,中支国库部门主动介入,指导工行防止了一起利用假凭证式国债诈骗银行贷款的事件,避免了1800万元巨额银行资金损失。
三、沟通协调主动服务。一是完善财税沟通协调机制。每年召开5—6次财、税、库及商业银行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掌握需求;二是创造性地开展国库凭证规范化考核活动。按季通报考核结果,促使外来凭证差错率由过去近10下降到了1左右,大大缩短了税款库外滞留时间;三是快速启动沟通机制。今年6月10日,发现鼎城区1笔294万元防洪专用资金拨款书有误,中支国库部门迅速与区财政局联系,确保了资金及时准确划拨到位,充分发挥了国库部门国库资金“守护神”的作用。
四、加强调研优化服务。把深化调研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为领导提供了大量决策信息。在全辖财税部门及重点税源单位聘请31名信息员,建立了国库信息员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全市财税形势分析会议,并适时集中力量对重点课题联合攻关。先后开展了20多个国库课题调研,8篇国库调研报告分别被总行、长沙中支刊物采用。
五、从严监管促进服务。一是把好柜面关。近三年来共堵住不合规业务共计550笔4636万元;二是把好监督检查关。近年来,先后开展现场检查14次,检查机构230家次,下达整改通知书200余份,撤销违规设立的预算收入过渡户60个,实行经济处罚15万元。三是把好人情关。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处理了30多次违规业务行为。
第二篇:谈我国现行促进充分就业的财税政策评价及其完善
谈我国现行促进充分就业的财税政策评价及其完善
论文关键词:财税政策 充分就业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论文摘要: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一直致力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财政的宏观经济职能和税收的杠杠作用决定了财政和税收必然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评价了我国促进充分就业的财税政策,提出财税政策促进就业的宏观思路,并基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财税政策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
就业一直是民生热词,而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的金融风暴更加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全球经济的萧条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业的发展,出口业通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业的萧条必然带来大批失业人员。伴随而来的还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很大作用,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
一、我国现行促进充分就业的财税政策
(一)针对劳动力供给的财税政策
1.在劳动供给总量方面,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近年来虽然并没有征收计划生育调节税,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允许托儿补助费和独生子女费税前扣除,并且对超出计划生育的家庭处以罚金,近年来惩罚力度有加大的趋势。
2.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我国加大对各种教育的财政投入。义务教育方面,新义务教育法规定通过财政投入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提高教师待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展开;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国家财政每年投入20亿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对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二)针对劳动力需求的财税政策
1.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财税政策。我国进行国企改革之后,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为此,2002年颁布《中共
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在2002-2006年间,财政部、国税总局、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下发了一系列补充通知,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也有关于促进再就业的内容,形成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措施体系。包括对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的税费优惠,对招收失业人员企业的税收优惠及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另外,提高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
2.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我国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重点是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以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定服务型企业实行财税优惠;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安排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
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中央预算应当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捐赠;国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享受贷款贴息政策;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
二、对我国现行促进充分就业财税政策的评价
(一)财政对就业投入不够且结构不合理
中央财政安排的就业补助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尤其是地方财政对就业的投入过少。目前,财政对城镇失业人员资金投入的重点仍然在低保和失业保障方面,就业专项资金还未建立,也没有专门的就业培训资金;对低保和失业保障的投入只能在短期内保障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活,对他们就业并没有很大帮助。
(二)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优惠范围过窄
我国促进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多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如对于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给予税收优惠;职业培训方面也更倾向于下
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对于城镇新增劳动力还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注较少,具体措施缺失。
(三)直接优惠措施多而间接优惠措施少
目前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以税率和税额式优惠的直接优惠为主,分散且临时性强,对于税收扣除、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就业的间接优惠使用不多。
对于财税政策促进就业的措施也多为直接扩大就业需求,如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直接税收优惠等,对于间接扩大就业需求,如以产业政策为导向运用财税政策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等能够长期吸纳劳动力的企业则不够重视。
三、我国促进充分就业的财税政策完善建议
(一)我国促进充分就业的财税政策改革思路
1.扩大财政就业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就业有重要作用。据测算,财政支出每增长1%,可使劳动力就业量增长5.5%。扩大财政就业支出,增加对就业的扶持力度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同时,还要注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对就业的支持力度。如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财政补贴,增加对教育培训的财政扶持力度等。
2.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我国就业存在区域性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应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目前我国转移支付主要是税收返还,占转移支付总额比重的1/3以上,而且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是按照来源地规则设计的,不利于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减小,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还未建立。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规范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人口规模和构成、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等因素为评估基准建立转移支付体系,并尽快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3.发挥税收就业导向作用,优化劳动需求结构。近年来,我国学者证明了“奥肯定律”在我国的失灵以及就业增长弹性的下降。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的增长。税收更应该注重发挥就业导向作用,并且配套整个国家的产业政
策,优化劳动需求结构。应该注意的是,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应该以产业政策为导向,避免出现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量发展,日后造成新的就业问题的情况出现。同时实施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重的策略。
4.降低整体宏观税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就业的源泉,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张伦俊(2005)采用1979-1999年统计资料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税收每增加1000元,GDP大约减少2300元的结论。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税收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因此降低宏观税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也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二)我国促进充分就业的财税政策具体建议
1.劳动供给方面的财税政策建议:
(1)控制劳动人口供给总量。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是人口问题。从长远来看,控制劳动人口供给总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措施。我国可以考虑对超生家庭征收计划生育调节税,或对超生家庭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等手段,在长期内能够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缓解就业压力。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降低劳动参与率。我国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并充分利用财政预算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改进人大预算审批监督,规范预算编制;增加预算工作的透明度等,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和“稳定器”的功能,降低劳动参与率。
(3)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且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国200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仅为3.01%,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我国应该加大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他们的竞争力。还应鼓励企业的在职员工培训制度,如在企业所得税的扣减费用项目中,对员工培训支出准予扣除,规定一个最高限度或者比例,或者对实行员工培训制度的企业根据培训员工人数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
2.劳动需求方面的财税政策建议:
(1)实施向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倾斜的财税政策。目前我国十分注重服务业的发展,明确了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体制性障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地方财政对服务业应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国家也可以采取财政贴息贷款
方式解决服务业的融资难问题。应该注意的是,我国服务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在服务业所包括的44项行业中,餐饮、旅游等低端行业发展较快;而金融、物流等现代高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在发展第三产业的时候,必须加大对金融、物流等高科技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财税政策优惠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实行差别税率。这也是为了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后避免带来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2)加大财政投入,减轻税负,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应该考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以及各类配套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利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实施减征营业税的措施,营业税减少收入由财政补贴。税收政策方面,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对部分规范的小规模纳税人允许增值税税额抵扣。降低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实施减免税、再投资退税等。对中小企业RD费用增加的,可以加成扣除;还可以通过减免相关税收促进中小企业以专利形式对外投资,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发展中西部经济,解决就业地域性矛盾。由于经济落后以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我国中西部的失业率普遍偏高。中西部在发展中应该注意经济结构问题,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财政政策方面。首先,我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经济不发达、税收贡献小的中西部地区意义不大,应逐步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其次,逐步完善分税制。我国现行的分税制政策对于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并不合适,可以考虑对中西部地区特殊对待,如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留成增加。
(4)税收优惠方面。我国应逐渐取消区域性优惠,建立起产业导向型优惠制度。实行对中西部地区有利的税收优惠,如减免税、降低税率等直接税收优惠和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间接税收优惠,还可以通过对留在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人才实行个人所得税加成扣除等方法建立人才吸引机制。
参考文献:
1.董再平.税收和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税务研究,2008(2)
2.童大龙,储德银.和谐视角下促进劳动就业的税收政策选择[J].商业时代,2007(24)
3.张伦俊.税收与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数量关系[J].税务研究,2005(7)
第三篇:强化邮政服务领域促进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市委书记朱读稳同志在4月24日市委举办的专题报告会上强调,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我市追赶跨越步伐,并就“能不能加快追赶跨越”、“如何加快追赶跨越”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为
此,我们邮政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如何发挥邮政行业优势为我市加快追赶跨越提供现代邮政服务,以进一步促进我市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我局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研读相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邮政行业优势以及产品特点,就“充分利用和整合邮政企业资源,拓展邮政服务领域,加快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认真开展工作调研。
一、邮政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与条件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邮政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如今已形成邮务类、金融类、速递物流类“三大板块”业务及实物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网合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邮政强大的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逐步得到彰显。近年来,**邮政在认真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网点和人员优势,积极参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等,目前全市已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73个,不断加大邮政服务的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服务“三农”方面已具备了明显优势。
(一)百年邮政所独有的品牌和信誉优势,使邮政部门能够更有效的为中小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快速消费品等商家和农户架起流通平台。特别是通过长期的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工作,邮政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与认可。
(二)邮政部门具有独特的网点、网络优势。目前全区共有邮政服务网点194个,现有邮运二级干线8条,县乡邮路18条,投递邮路426条,服务网络遍布城乡,邮政服务的触角已延伸到千家万户。
(三)邮政履行的通商、通政、通民的职能。邮政部门所独有的集资金、信息、实物“三流合一”优势,通过提供金融服务、物流配送、数据库商函、报刊杂志的订阅、投递服务,为我市中小企业为实现发展壮大提供了物品配送、资金、产品营销等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了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同时为我市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抢抓致富信息、购买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推销农业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邮政部门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将依托现有的运输、投递和营业网络,网络运行和管理更为规范,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可以有效减少农资营销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与个体经营渠道相比,我们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商业信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五)邮政部门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等方面已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运行体系,基础建设主要由邮政部门自己投资,不需要政府部门大量的资金投入,可有效补充现有农村供销社体系、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个体经营等农资流通渠道的不足。
二、当前邮政服务经济经济的主要工作举措
(一)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邮政不断递增城乡营业网点数量,扩大网点服务规模,加大网点软硬件建设,改善居民用邮环境,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使**邮政储蓄经营范围已从简单的储蓄业务拓展到小额质押贷款、代理保险、代销基金、代售国债、代发工资、代收话费等业务种类,涉足于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三大领域。与区域内各中小企业联系,利用邮政储蓄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加大中小企业公司业务的推广力度,推动代发工资业务,同时根据我市广大农村地区企业不同情况制订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使邮储资金反哺农村,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好支撑保障。
(二)利用自身网络和品牌优势着力打造现代物流服务平台。**邮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介入地方的生产、制造和流通加工企业的物流供应链,为**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乘风制约等多家企业提供仓储、配送、货款结算等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帮助地方企业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份额。根据市场和季节需求,备好各类农资,严把进货质量关,将质优价适的种子、农药、化肥,以及洗涤日化、酒水饮料等配送下乡,缩短了流通环节,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针对农民缺乏农业知识的现状,组织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和厂家技术人员为农民开办培训班,熟悉产品特性及使用要求,然后再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定期向农户发放病虫害预防信息,降低农户生产风险。
(三)积极
第四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经验做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中小企业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浙江省政府着力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信息。积极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评价认定了
2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建立了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启动“三年万家”微小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培育1万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同时,与金融机构建立“千家成长万家培育”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业绩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有效地促进了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第二、探索多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机制创新。积极开展“抱团担保”,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组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在全省筛选出一批优质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推荐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并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再由中心统一向开发银行统一申请贷款。在风险控制方面,由中心与担保机构共同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开展“银保合作”,搭建银保合作平台,着力解决银保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和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同时,建立担保行业资信评级制度,开展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工作。推进“互助型担保”,实现互助型与商业型担保机构共同发展。
第三、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建立鼓励银行放贷的激励机制。浙江省于2005年开始实行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由省和市、县财政按1比1配套出资,设立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微小企业贷款的,进行一定比例资金补助。由于实施了鼓励措施,银行对微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热情明显提高,微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微小企业创业发展。
第四、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机构,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建立全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项目库,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入直接融资项目库,通过资金支持、培训辅导、信息服务等扶持措施,加大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培育力度。成立中小企业上市联合培育机构,联合深交所成立“浙江中小版上市企业联合培育中心”,建立了由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中介机构等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的浙江资本市场综合培育体系,为中小企业上市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第五、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加快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基本方向,加大政策支持,加强风险防范,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经营状况显著改善。到2006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贷款余额为2766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96.6亿元,占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1.8%。推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优质民营资本入股,建立地方财政、企业法人、外资金融机构、自然人多元投入的股权结构。通过深化地方商业银行改革,这些中小商业银行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为中小企业,加快了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融资服务。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中小企业的成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总结这几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政策制定上,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差别,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在公共财政的运用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重点扶持目标,致力于“平台”建设,从支持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转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乘数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进融资服务方法创新。近年来,浙江在充分尊重和保障金融企业经营自主权,遵守现代金融规则的前提下,积极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重点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推进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银企对接、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创新推进力度,满足中小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了金融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是在确保金融秩序稳定的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在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重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在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活动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信用担保、典当、风险投资和地方性金
第五篇:三服务一促进排头兵实践活动经验汇报
文章标题:三服务一促进排头兵实践活动经验汇报
定措施重实践讲实效
——市人口计生局开展“三服务一促进”排头兵实践活动
在去年围绕“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当好全市人口计生排头兵的基础上,今年我局继续树立排头兵观念,发扬排头兵精神,培养排头兵作风,出台了以“三服务一促进”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方案,以实践服务,服务出实效为落脚点,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推进和深化排头兵实践活动。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开展调研,把握好服务的重点
深入开展以“关注基层、关注民生”为主要内容的七项调研活动: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机制创新实施情况调研,人口计生层级动态责任制实施情况调研,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情况调研,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情况调研,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情况调研,计生优质技术服务情况调研,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理出服务的思路和重点。
二、开展挂点联系和帮扶活动,落实重点服务对象
(一)加强镇(街道)开展“两无”活动挂钩联系。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挂钩到各镇(街道)的做法,加强对基层开展“两无”活动的监督指导,要求各科室确保所挂钩的镇(街道)政策外多孩率和政策外出生有明显下降,并至少有一个镇(街道)达到无多孩出生。力促各区确保今年无政策外出生的村(居)委会比去年有明显增加,无多孩出生的镇(街道)要实现禅城区、高明区各不少于1个,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各不少于2个的目标。
(二)挂点帮扶三水区西南街道康华社区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根据我市社区建设2006-2010年五年规划要求,协同三水区人口计生局指导康华社区健全各项管理服务制度,落实计生责任制,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优势,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机制。帮助康华社区在2008年前按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要求,创建成为具有人口和计划生育特色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三)抓好第三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落实。通过挂钩领导及驻村干部,帮助驻点村禅城区张槎街道古灶村委会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类档案资料,加强环境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村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及计生宣传环境建设的力度,大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指导张槎街道和古灶村委会强化经费和人员的落实,尽快搭建起街道和村(居)委会两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的架构,切实加强包括计生在内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加大开展创建“两无”活动的力度,提升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指导帮扶三水区力争在2008年成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促全市创优一片红,实现全市五区均成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五)帮扶市计生服务中心、市计生药具管理站解决好业务发展问题,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制定人事改革制度。
三、建设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平台,贴身服务群众
按照“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便民利民”的原则,指导各镇、街道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平台,着力在村(居)委建设一站式办公服务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一站式办公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把服务落实到镇、街道和村、居,直接落实到群众。
四、创新服务机制,保障计生服务落到实处,努力构建和谐计生
(一)切实加快流动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新机制的建立,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暂行办法》和《佛山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加强与市流管办的沟通,抓紧抓好包括计生在内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指导禅城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认真借鉴顺德区的经验,抓紧成立各级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架构,确保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的全面落实,不断提升我市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力度。加大人口计生宣传力度,切实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加强孕情跟踪制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各项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力度,力促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三)加快建立和健全有利于稳定我市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在继续落实各项奖励制度的同时,切实加大“节育奖”制度的推广力度,对育龄群众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后,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更多实惠;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尽快出台我市中考加分的具体实施办法,做好中考加分对象资格审查、登记造册;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好城镇实行独生的退休职工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问题。
(四)继续抓好计生优质服务机制的建立,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强各级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