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模块答题思路和要点积累
政治《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要点积累
第一节 解题思路
一、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主体)
分析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力量等因素,解释主权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政策和措施。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分析我国对国际关系问题的立场和举措。
◇ 有关“国际关系” “外交政策”的问题经常涉及的主要观点有: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的大小强弱决定着国家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还是对抗冲突的关系)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⑴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⑵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目标),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 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⑷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⑸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7.中国提出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各国应当做到: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国家机关(政府:依法行政的主体)
运用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等知识进行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决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性质,决定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决定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和对外职能(国家的外交政策)
3.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决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4.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民主意识):
(试题主要三种情况:
① 发扬民主,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接受人民监督;② 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策、表决通过;
③ 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要严格执行中央决定,又有自主管理权利。)
(2)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公仆意识):
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做到: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原则(树立法制意识):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 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严格立法,确保有法可依(——前提);
② 行政机关(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重要环节);
③ 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关键)。
④ 国家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⑤ 还要加强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7.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8.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台湾独立。
9.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0.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打击利用宗教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反对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干涉我国宗教事务。
抵制和反对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坚决取缔邪教,对全体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三、政党——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主体)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执政方式:①科学执政 ②民主执政 ③依法执政
6.党的建设:①执政能力建设;②思想、组织、作风建设;③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
7.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8.执政理念(本质、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9.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10.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
11.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政治上,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地位上平等。
12.所实行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3.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1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民主执政。
15.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执政,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四、公民——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间接行使)。.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3.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
4.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5.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这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6.公民应正确处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7.公民应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
8.公民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
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五、人大代表活动及依据:
1.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人大代表要增强履职意识,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要依法行使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六、各民主党(政协)活动及依据:
1.各民主党是参政党,要行使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参与国家管理,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2.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工作上互相监督、通力合作。
3.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并非国家职能)。4.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第二节 一般经常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国家职能
3.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实行依法治国
5.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三个代表”
6.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特点
8.提高综合国力
9.构建和谐社会
10.树立科学例如: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一般有:
1.行使国家职能(对内和对外)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3.坚持依法治国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坚持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7.提高综合国力
8.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三、有关“政治意义”的答案一般有(有利于):
1.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4.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5.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6.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7.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8.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等等。
【具体要点】
政治意义方面: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
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公民、民主党派等。
对党的政治意义:
(1)(有利于)认真贯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的领导核心。
(3)(有利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有利于)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战斗力,影响力,凝聚力;
(5)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
⑴ 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等。
⑵ 有利于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等。
⑶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
⑷ 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保障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⑸ 台湾问题:
反对“台独势力”及活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对外交往的意义(国际):
1.对我国的意义: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
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
推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求同存异;
有利于构建世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
思想文化意义方面:
(1)(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2)(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
(3)(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以德治国。
第二篇:政治材料题答题要点
为帮助大家在回答材料题中遇到的困难,指明答题方向,使答题语言更规范,更符合政治术语,现在归纳一些材料题的答题要点,供参考。
一、材料大意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修改XX法
参考要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3、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材料大意 依法制裁XX违法犯罪行为(人)
参考要点: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只要违了法犯了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材料大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灾难、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要点: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四、材料大意
人民生活水平(衣食住行)的变化。
参考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毫不动
摇地坚持。
五、材料大意
人民生活水平虽有的变化,但还不满足,还存在教育医疗住房等等问题。
参考要点
1、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3、要解决这一矛盾,根本途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六、材料大意
农民工也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讨论国家大事。
参考要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忠实代表。
3、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
七、材料大意
关注民生,党和政府解决老百姓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切身利益
参考要点
1、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生活
3、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八、材料大意
弱势群体处境艰难
参考要点:
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因素影响,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少弱势群体。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生活,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职责。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帮助他们,我们这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九、材料大意
村委会(居委会)选举 村务公开 村民监督
参考要点:
1、我国基层民主不断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如春风吹拂神州大地。
2、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它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十、材料大意
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向全国人大作报告
参考要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
3、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十一、材料大意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要点:
1、人口的大量增加、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势,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十二、材料大意
民族文化(如京剧 奥运福娃、奥运火炬的设计 等等)参考要点
1、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发展先进文化要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坚持批判的继承,坚决抵制、迷信、愚昧等落后的文化
十三、材料大意
外来文化(如从国外流入我国的舞蹈 节日 演出 等等)参考要点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2、发展先进文化,我们要大胆的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但也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颓废、庸俗的腐朽文化,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第三篇: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
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
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
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
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 • ——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 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 主体 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类型:
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
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
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
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
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
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
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
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
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
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
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典型例题:
(2008年安徽文综卷39题)⑸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制结合起来;有助于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题型
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
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典型例题:
(2008年合肥一模39题)材料五 面对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各地灾区紧急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投入抗旱资金2.46亿元,动用各种抗旱设备84万多套,派出23个工作组深入灾区帮助抗旱救灾。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方方面面紧急行动起来,进行一场让党中央、国务院和山城人民满意的抗旱“战役”,市级各部门共派出25个抗旱救灾工作组,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54亿元。
(8)分析在这场抗旱救灾的“战役”中,四川、重庆两地的党委政府行动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12分)
•答: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分)
• ②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
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各项国家职能。(6分)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
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
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第四篇: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
高考命题改革要求做到“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能力。重点考察学生: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一、高考政治主观题全面探秘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 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4)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句、材料中心思想;
怎么抓——通常可找“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观点、主张、事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做某事产生的影响等等”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每小点的字数控制在40-60字以内,每小问的字数在25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5)除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二、高考政治主观题八大题型分析 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说明)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涵”“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某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考生“运用某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实现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结合,既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答题模板】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或哪一知识范围,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的快速回顾。
第二步,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体现类试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体现或者说明了什么,因此,材料是解答体现类试题的关键。考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分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材料一定要读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大概;第二遍精读细读,将材料中与本题所考查知识(或知识范围)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简明扼要地标明此处体现了哪一子观点,为组织答案做好准备。
第三步,作答。把知识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形成答案要点。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知识点”的格式,也可以采用“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知识点”的格式。题型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现象),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本质)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课本原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题型
三、“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何”“原因”“依据”“理由”“分析……的合理性(或重要性、必要性)”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采取某种措施或对策的依据,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技巧】:一般从必然性(理论原因)和意义(现实原因)两个方面来考虑(1)必然性:包括理论依据(教材中的原理等)和现实依据(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当前形势等)(2)意义:包括对国家、集体或个人的意义等,尽可能全面多角度来分析,如果试题中的做法是错误的,还应该答出后果或危害。思路一 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
原因型的作答顺序如下: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先经济后政治、由文化到哲学、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根据。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思路二 联系四个角度分析原因 ①联系课本分析原因
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②联系材料分析原因
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现状,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③联系主体分析原因
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④联系地位分析原因
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在高考中出现的原因类主观题并不一定只能用一种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问题,全面考虑、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一般思路和步骤:通读全题,逐个认真研读设问和材料,提取关键字、词、句、用关键字词句折射相关知识和理论,筛选所用观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一看:先看设问再看材料
二定:一定设问类型,二定答题切入点 三结合:材料、教材、时政观点相结合 题型四:“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1.解题程序
有效材料信息+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时政精辟观点。2.解题技巧
(1)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社会、集体(企业)、个人(公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
(2)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从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3)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二是区域范围,如对“当地”、对“国家”、对“世界”有何意义。
(4)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5)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强分析、归纳和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6在组织答案时,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的原则
①从小到大:先回答对个人的意义,而后回答对集体的意义,最后回答对国家的意义。②从近到远:先回答目前(眼前)的意义,而后回答长远的意义
③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扩展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扩展到多个层次
意义类试题的答案常采用以下表述方式:这是……的需要,这是……的客观(必然、本质)要求,……有助于(或有利于)……,它关系到……,促进了……等。3.注意事项
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意义还是影响。意义与影响不同,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而意义一般只指积极方面;如果要求回答意义,要明确是某一方面的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还是全部意义。分析A对B具有的意义(作用),就是运用B的观点,分析A的意义。
【经济意义】(1)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这里的个体是指材料中所反映的比如农民、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等。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变消费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等。(3)从国家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4)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拓宽我国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优势互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题型五:“措施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措施类”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议。此类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设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问应该怎么办。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设问本身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例如:你认为该怎么做?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从中有什么启示等等。1.解题程序
抓主体——定范围——找措施——联材料。2.解题策略
(1)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2)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3)找措施。
第一,从所学知识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所学的相关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第二,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第三,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4)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所学知识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题常用语:坚持、完善、加强、健全、制定、创造、保护、贯彻、提高、调整、改善、转变、培养、发挥、调动、按照、处理等。
经济生活中见到如何做时,应想到: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 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与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家的角度出发] 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2.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循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题型六:“评价评析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结合材料,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辨析),这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高频题型之一。评析题要求学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类试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情境材料(某一现象、某一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情境材料所反映的现象、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从设问角度看,一般以“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形式呈现,有时省略“如何”二字;从待分析的对象看,试题或让考生谈对“意义”“积极影响”的认识,或让考生谈对某种“做法”“行为”的认识,或让考生谈对某种“观点”“想法”的看法。1.基本方法
“一分为二”,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其片面性。2.解题程序
教材原理+分析+正确的做法。
3.解题策略(找准辨析点,步步为营,答好评析题)(1)确定辨析点。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辨析点,然后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判断。
(2)分析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即运用有关知识、原理和观点,分析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3)展开讨论点。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该命题不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有正确的成分等。
(4)补充遗漏点。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关系的成立缺少必然性或条件性等,针对辨析题的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启示类试题一般以典型的事件、漫画、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等为背景,要求考生谈谈材料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启示,设问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一事件对你有什么启发”等,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答题模板】
第一步,从设问中明确要回答的启示的知识范围,即看要求回答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哪一方面的启示,明确答题方向,对要求“怎么做”的设问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第二步,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的做法。从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关键词中去感悟材料说明的道理。对材料要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要分析“怎么样”和“怎么办”两个层次。从“怎么样”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怎么办”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应该或不可以这样做。
第三步,作答。解答启示类试题,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思考,但是应略答原理,详答方法论,重点分析“怎么办”。
在解答启示类试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只简单罗列材料知识,没有分析从材料中得出的启示;二是原理与方法论相脱离,要么只写原理性的知识,要么只写方法论的内 容。对于现状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原理性的内容,但在答题过程中不应忽略其方法论要求;对于措施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方法论的内容,但在答题过程中也应指出方法论的原理依据。
题型八“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
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
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第五篇:2016考研政治 关于中国梦分析题答题思路
2016考研学习群【324943679】
考研政治分析题是考研政治中典型的形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成也材料分析,败也材料分析。分析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基本是这么一个考试的套路:它提供若干条现成材料,从材料中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考生按照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回答它所提出的问题,对材料作出正确的理论说明。
下面就从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中抽取一道题,尝试为大家解析其答题思路。
首先,必须全面、认真研读试题所提供的相关材料,真正弄明白、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搞清楚材料所要说明的问题实质。这是分析材料和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
以下是摘录的真题: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读懂了“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摘编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2日,2014年5月20日)
如何让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其次,到了第二步,确定材料所给问题考查的理论范围,即要用什么样的思想和哪方面的知识,去分析试题所提供材料和回答提出的问题。
剖析题目可知,需要用到的是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的理论,结合“中国梦”来论述。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借用拿破仑“睡狮论”生动地诠释了中国梦。这就是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再次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态度和决心。
将材料内容与试题的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紧扣题意,理论(和平发展道路)和材料(中国梦)密切相连,而不要脱离材料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中国梦”将会持续成为考研政治的热点话题。
答案要点: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第一,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
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6考研学习群【324943679】
第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可见,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爱的、文明的狮子”。
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