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新一中2012届高三政治易错选择题训练(六)
清新一中2012届高三政治易错选择题训练
(六)1.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
下功夫。下列经济观点与这一要求共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①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④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2.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有幸观测了三百年一遇的太阳和月亮演绎的古老、亲密拥抱——日全食。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3.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
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现城乡“同票问权”有利于()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参与国家立法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4.图9为2003-2007年广东城乡居民收人、工资涨幅与GDP涨幅的比较。针对这种情况,广东省应该着力于()
①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大幅度提高本省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④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针对我国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率提高的有效措施是:()
①鼓励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
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确立了2010年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为基本政策取向。
6.下列措施中有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的是()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③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④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堪称“中国第一桥”的港珠澳大桥,将从更深层次上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沿海城
市的经济链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半小时经济圈”将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一体,南北文化、港澳文化将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这体现了()
A.要根据实际需要去建立和创造联系
B.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事物间的联系推动世界的永恒发展
8.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
域性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
界的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④D.①②
9.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以网络为媒介的“政
府一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一民间”互动模式()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②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
③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④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庄子在《吕氏春秋·必己》中说:“成则毁,大则衰,廉则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
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下列选项与题中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④人勇若怯,人智若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②④
11.某手机网站反复弹出广告:“发送短信,告知生辰八字,可洞晓您的姻缘”“大师指点
靓名,让您小孩幸福一生„„”,等等。这些广告()
①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②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是诡辩论的一种具体表现④用想象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
12.2009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 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之所以强调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②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障
④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3.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庆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8 次提到和平一词,凸显我国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因为()
A.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14.“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5.(09届江苏省南京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④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A.①②④B.②⑧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要求,要把领导干部接访的重点定位在“事要解决”上,努力在“案结事了”上狠下功夫。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有利于()
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②改善干群关系,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③公民表达权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④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原意是遭遇劫难的有些国家,其后疆域拓展未遭劫难的国家反而疆土不守。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发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和发展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古为今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C.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抵制西化图谋19、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禁止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公司。这体现了国家在经济活动中()
A.发挥基础作用B.进行宏观调控C.直接干预经济D.实行贸易保护 20.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五次座谈会,就正在编写的《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和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五次座谈会上,公民是()
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国家大政决策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21.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不顾自身减排力度不够的事实,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行
动表示不满,导致大会无法达成预期目标。这说明()
①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利益差别和对立是国家间矛盾的根源 ③国际关系正在由缓和趋向紧张 ④各国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22.潮汕抽纱曾经是潮汕人重要的谋生手段。它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传入的。它融合了
潮汕织绣工艺,在潮汕人独特的审美观、精工细作和耐劳刻苦文化的滋养下,散发着沁人的艺术芳香。这说明,潮汕抽纱的艺术创新是()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借鉴外来文化 ④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23.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
24.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B.规律性C.反复性D.无限性
25.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直线上扬,许多地方的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但人们购房的热情却不减。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拉动房价不断上升的因素是()
①水泥等建筑材料成本上升,房屋建设标准高、面积大、质量好
②商品房供不应求,而消费是生产的最终动力
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上升
④人们“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B2.C3.A4.D5.B6.C7.D8.D9.D10.A
11.B12.C13.B14.A15.D16.B17.A18.B19.B
20.B21.D22.B23.B24.D25.C
第二篇:福州五佳教育高三政治易错易混部分选择题训练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政治生活》易错易混部分选择题训练
第一单元
1.某市公民李某出于好奇,在网上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谣言,李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受到该市公安机
关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这一事实告诫我们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②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和义务
③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④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出修改。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由原来的机动车事故伤害扩大到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这表明我国: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③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我国新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
有权依法取得国家赔偿。对新的《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下列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它进一步保护公民权利,推进政治文明建设②它规范了国家机关行为,全面保障人民利益③它扩大了公民权利,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④它加强了法律保障,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下列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错误的是 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任何公民都有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5.下列国家采取的举措中,可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的有
①组织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②修改选举法,实现同票同权③公民要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积极推进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2009年10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被告人进行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这表明我国: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③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B.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9.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舆论监督制度C.社会听证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10.某村依法定程序对村委会主任进行海选,贯彻村民自治.村官民选.村事民管,从而使干群关系融洽,其经济在稳定中迅速发展。有人认为“这种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步的体现,是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观点
A.正确,对村委会进行海选是基层民主选举 B.错误,将村委会主任选举与人大代表选举混为一谈
C.正确,村委会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进行海选,是国家政权组织的具体形式 D.错误,对村委会主任的海选不是基层民主选举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要求,要把领导干部接访的重点定位在“事要解决”上,努力在“案结事了”上狠下功夫。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有利于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决定国家重大事务②改善干群关系,杜绝腐败现象③公民表达权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利④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13.小廖同学发现当地某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督职责,于是就打电话给该行政部门
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下列对小廖同学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A.运用行政裁决机制向政府投诉B.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C.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D.属于社会与公民对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14.小林同学希望厦门市政府有关部门能增加上下班高峰期部分BRT线路的班次、车辆增大空间,以方便市民出
行。下列可以让他表达这一意愿的方式有
①通过人大代表转达②电话、信函、电子邮件 ③拨打“市民热线” ④社会公示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2010年7月7日起,交通运输部就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十二五”规划)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公众可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及留言、电子邮件、传真和信件等多种方式,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言献策。公众的做法属于
A.BC.D
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B.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c.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D.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第二单元
16.现在北京等一些城市将百姓“幸福感”纳入到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调查中。要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政府应该:
①执政为民,强化政府的权力②求真务实,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着力点③以人为本,尊重老百姓的一切利益④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7.国务院19个部委主要负责人,于2008年先后深入14个省区市的基层单位对“三农”、社保和医改体制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总计45人次。很多部长通过基层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许多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高度关注民生问题②坚持民主执政③坚持群众路线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2009年8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公平可及、合理用药,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最终让群众得到实惠。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④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
19.近日,广州市财政局做了件破冰之举,把全市114个职能部门200亿元的预算全公布在政府网站上,供社会各界浏览和下载。这是国内第一次在网络上将政府“账本”完全“晒”在阳光下。实行政务公开的根本目的是:A.使政府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B.使政府更有效地塑造权威形象 C.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D.使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0.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3月联袂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老百姓活得有尊严!”。这再次说明国家机构坚持
A.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依法治国的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1.2009年8月15日,公安部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公安交通
管理部门对酒后驾驶者,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从严处罚。这体现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①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②坚持公正司法,违法必究③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④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
22.政府公信力,即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
满意度。在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是
①某市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实行全民强制拉闸限电②某市环保局投入巨资治理河流污染,关停多
家高污染企业③某市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④某市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我国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提请县政府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
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三单元
2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优势和功能,这是因为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
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B.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D.立法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的关系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③决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27.2010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分组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由此可看出全国人大常委会:A.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行使表决权C.行使监督权D.行使立法权 28.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它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②两者都是我国体现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 ③前者是国家机关,后者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④两者都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9.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实现城乡“同票问权”有利于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参与国家立法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30.2011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7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②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1.在政治协商会议上,人称“麻辣”委员的蒋洪,尖锐地提出了《阳光财政,我盼得头发已白了》的提案,呼吁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应该加强透明度,而不能让老百姓一头雾水。委员之所以呼吁,是因为 A.政协委员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政协与共产党是亲密友党关系
C.政协委员是人民选举的,代表人民的利益D.政协委员可行使国家权力 32.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时围绕的两大主题是
A.参政和议政B.和谐和发展C.监督和协商D.团结和民主
33.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入阐述了我们党和国家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并明
确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折腾”蕴藏着我们对旗帜、道路问题的深刻理解,包含着我们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体现了我党的高超智慧。要做到“不折腾”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是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坚持立党为公、依法行政 ④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4.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
划的建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②国务院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建议》提交全会审议期间,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意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对文件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B.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C.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6.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①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②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③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④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政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7.2月17日在央视元宵晚会揭晓的“郎酒·红花郎杯我最喜爱的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西藏自治区参选央视春晚的踢踏舞《欢歌起舞》荣获歌舞类特别奖。
《欢歌起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充满激情的舞蹈,使广大观众对新西藏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以及西藏的优秀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西藏的发展表明 A.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B.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C.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D.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8.2010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0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已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
1.74万亿元。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8.5%。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①完善区域自治,促进和谐稳定 ②推动经济繁荣,实现跨越发展③消除民族差距,实现政治平等 ④促
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第四单元
39.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自2008年l2月20日起,中国政府已五次派军舰到海盗活动猖獗的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对过往商船的护航。我国参加护航行动:
①是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职责②是巩固我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战略联盟的需要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④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0.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统文化,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我国
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这一“黄金法则”的是
A.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D.外交政策的宗旨 41.2010年11月在韩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强调,通过“全面、合作和各自政策行动”来推动“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共同目标的实现。这表明
A.各国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B.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C.共同利益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准则 42.中美关系在2009年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2010年伊始,中美关系因美国对台军售、贸易保护、谷歌事件一波
未平一波又起,中美关系陷入低迷。中美关系时而平稳发展时而低迷体现了
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间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③国家根本利益的变化导致了国家间关系的变化④国际社会需要协凋好国家间关系以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3.2011年1月14日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14日在京表示,维护好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利益。中方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恢复六方会谈,使当前半岛问题通过一个适当的机制加以处理。我国做法:①与我国国家利益相符合②是巩固我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战略联盟的需要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④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A.①② 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
第三篇:高三政治易错易混知识汇总
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
《经济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4)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5)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价变不一定引起通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影响。(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5)
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6.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7)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注意:不能笼统地说)
(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7.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
(1)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注意: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
(2)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
(3)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唯一形式。(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
(4)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
(5)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9、投资的选择
(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
(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10、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5)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11、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注意:是小于)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12、税收和纳税人
(1)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应该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6)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注意: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13、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2)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标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14、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易错观点
(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注意: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3)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我国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意: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
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15、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6、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易错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因此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易错知识点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5、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8、“三个代20.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
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9、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即党的政治领导)。
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注意: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24、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
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注意:不对。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0、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31、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33、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34、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5、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3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是基本。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8、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39、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40、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1、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4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受到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
44.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4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注意: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注意: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注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注意: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观点。)
6、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注意:不正确。)
7、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注意: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8、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意: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
9、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意:若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会阻碍或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注意: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1、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1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注意: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注意: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错。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注意:错。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注意: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注意:错。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意:错。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注意:错。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错。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1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注意: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途径和手段不要混淆)
13、九寨沟为世界自然遗产,黄山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庐山为文化景观遗产,昆曲和古琴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注意:错。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5、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错。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6、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错。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17、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8、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注意:错。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9、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错。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0、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错。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错。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错。注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2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注意:错。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5、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26、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注意:错。继承和发展强调的内容、要求和地位不同。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7、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注意:错。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28、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根本途径)
3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错。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错。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3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错。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3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错。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7、“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注意: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40、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注意:错。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强调的方向不同)
42、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4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44、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5、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4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47、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48、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注意:错。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49、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错。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50、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错。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51、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2、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3、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注意:错。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54、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错。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5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错。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四、发展先进文化
56、文化生活出现多样化的原因: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注意:错。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57、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注意:错。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
58、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注意:错。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59、传统习俗属于落后文化(注意:错。二者有区别,但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60、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注意:错。“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61、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开始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程
63、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注意:错。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6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注意: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注意:错。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注意: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培育“四有”公民。)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8、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意:错。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69、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有区别)
70、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7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注意: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而且个人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7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注意: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73、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注意:错。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74、我国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5、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所以,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需要诚实守信(注意: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76、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注意:错。这观点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77、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注意,错。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物质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意识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赖。(物质可以不依赖意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意识要依赖物质,说相互依赖是错的)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即现象)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都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14、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
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辩证的否定)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8、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2、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11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3、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8、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
3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不完整,还有矛盾的主次要方面)
31、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但不等于都有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5、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6、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基础之上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第四篇:高考英语易错单项选择题训练 1
高考英语易错单项选择题训练(2)
1.---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of _______ the match?---I’m not sure.A.our team to winB.our team winningC.our team will winD.our team won
2.–Did all these funny things happen in your club?--No, it was in the class _______I studied English.A.whenB.whereC.thatD.which
3.The exam turned out to be very easy, ____I hadn’t expected.A.asB.whatC.whichD.it
4.The bus rolled into the valley, _______ over 20 deaths.A.causedB.having causedC.causingD.to cause
5.He was glad that his experience in the army finally ________.A.paid backB.paid forC.paid aboutD.paid off
6.Make marks _______ you have questions.A.whichB.in whichC.whereD.in where
7.I won’t give in ________ great difficulties I come across in my life.A.howeverB.whicheverC.whateverD.wherever
8.Please award the prize to _________comes first in the competition.A.whoB.whomC.whoeverD.whomever
9.It is such a difficult problem _______ no one can work out.A.asB.thatC.soD.thus
10.The manager insisted on ________ out the plan at once.A.I carriedB.me carryC.I carryD.my carrying
11.I’d rather you ________ there next week.A.wentB.goC.should goD.had gone
12._______ the production up by 60%, the company has had another excellent year.A.ForB.AsC.BecauseD.With
13.______ to the research, the scientist even forgot to have meals.A.Devoting B.Devoted C.Having devotedD.To devote
14.You were stupid to climb up that big tree.You________ yourself.A.must have killedB.can have killed C.should have killedD.might have killed
15.---Good afternoon, Madam.___________?---No, can you help me please?
---Yes, Madam.What are you looking for?---I’d like to buy a needle.A.Are you waiting for meB.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
C.Have you been waited onD.What can I do for you
16.______ has taken away my notebook?
A.Which of youB.Who of youC.Which youD.Who you
17.By the end of this term, we _______ 6,000 English words in all.A.will learnB.will have learnedC.learntD.had learnt
18.The boy was led _______while crossing the road.A.in the handB.by his handC.by handD.by the hand
19.Can you think of some cases ___ drivers obviously knew the traffic rules but didn’t obey them?
A.whyB.whereC.asD.which
20.I lost my way in complete darkness and, ______ matters worse, it began to rain.A.madeB.makingC.to makeD.having made
21.---Can I help you?---I’d like to buy a present for my father’s birthday, _______ at a proper price but of great use.A.oneB.the oneC.whichD.it
22.Now ______ that it is done properly, or you’ll have to answer ______ it.A.make;forB.notice;ofC.see;forD.get;of
23.Nobody could ___ it when the bull broke into the shop and attacked 2 customers with its horns.A.makeB.helpC.aidD.take
24.I’m examining the composition he has just finished ____ the possible mistakes in it.A.correctingB.to correctC.correctedD.having corrected
25.---Goodbye, Joyce.Please remember me to your parents.---_________.A.Thanks, I willB.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C.My pleasureD.What a good idea
答案:BBCCDCCCADADBDCABDBCACBBA
第五篇:人教版 政治必修一 必修四易错选择题
【题文】现代科技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对自然灭绝式的索取与开发的行为比比皆是。大自然在饱受伤害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报复人类:陆地下沉,草原面积缩减;全球天气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灾害天气成倍增长。上述事实说明()
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③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④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
A.①②
【答案】A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
试题分析:大自然在饱受伤害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报复人类,体现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的,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所以①② 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却不能改变创造规律,所以③观点错误。④ 观点错误,正是因为没有看到规律,没有看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才受到规律的惩罚。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点评:从题干来说,本题想要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选项③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误选,学生一定要注意人们不能改变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类似的说法还有:人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
【题文】“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选项C,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这句话否定了事物发展质变的存在,相对来说只承认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确实是形而上学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选C。考点:本题考查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
点评:本考题考查的内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别。两项内容较为抽象,这也是近年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需引起重视。
【题文】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通过对7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后,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的蛋后有的鸡。据此回答题。
【小题1】12.“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证明物种起源问题。然而,无论是鸡在先,还是蛋在先,“克隆““转基因”等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都一再表明()
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的认识超越了物质存在的范畴
③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
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小题2】“蛋鸡之争”的结论反复多次,争论不休。加拿大阿尔伯塔卡尔加里大学古生物学者达拉.泽冷斯基称,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后,明确的谜题答案浮出水面,这说明()
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
【答案】 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证明物种起源问题体现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①正确。“克隆““转基因”等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物质决定意识,所有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选项②、③观点错误。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不能把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比较,选项④观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点评:本试题题型新颖独特,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考查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理解和掌握。这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方式,由于紧贴实际生活,学生应以其足够的重视。
【小题2】试题分析:“蛋鸡之争”的结论反复多次强调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因此选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所以A观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所以C观点错误。认识的主体是人,所以D观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者掌握人的认识的有关知识。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找出与材料相关的选项,具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上述的知识点,并能排除干扰项。
【题文】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D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B、C的说法是错误的。
【题文】基督教“上帝目击者”派曾在他们的网站上宣布:上帝示谕,2008年3月21日是世界末日。有意思的是,这个预言现在仍挂在其网站上!这一预言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不可知论
【答案】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示谕,2008年3月21日是世界末日预言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选择B。
【题文】一直以来“眼高手低”是不少高校毕业生的通病。近年来,沈阳市推行就业见习制度,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大大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这启示高校毕业生 ①应努力转变就业观念②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
③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④要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理论与实践。沈阳市推行就业见习制度,这启示高校毕业生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③④符合题意。
【题文】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优化资源配置
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A.①②
C.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反映的是贫困地区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材料没有提到统筹城乡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①②与题意无关。
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点评:漫画题是高考常考的一种题型。做题是关键是读懂漫画所揭露的问题。然后与教材知识对接。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题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指出,全面小康须惠及全民,底线是消除绝对贫困。消除绝对贫困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________的新要求。()
A.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B.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建设生态文明
D.率先实现现代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消除绝对贫困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全面改善人民生活,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率先实现现代化问题,排除B、C、D。
考点: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新要求
点评:做好本题关键要掌握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新要求这一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对号入座即可。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题文】为了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①优化资源配置②呼唤诚信,重建信用
③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 ④对公民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需要树立诚信观念,②③④分别从法律、道德方面提出要求,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故选C。
考点:市场秩序 B.①④ D.②③④
点评:该题考查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考生注意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分析。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题文】(2012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模拟)人们常常把保险比喻为“晴天的雨伞”、“生命的防火墙”。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一种合同行为
②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③能把不确定的风险变成确定性的成本
④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A.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商业保险是一种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的合同行为,①正确。在投保人发生风险的时候,可以获得赔偿,减少损失,说明商业保险具有互助、保障的功能,②正确。能把不确定的风险变成确定性的成本,③也正确。通过保险可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④也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考点: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点评:本题考查商业保险的性质与特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基础知识扎实。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题文】股民李某最近在证券市场购买了某个上市公司的股票10手,每手1 000股,每股面值l元,预期每股可获得6%的股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银行年存款利率提高到5%。假设没有其他变化,一年后李某所购买股票的总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和总面值分别是()
A.10 000元 12 000元
B.12 000元 12 000元
C.12 000元 10 000元
D.10 000元 10 000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年后李某所购买股票的总价格是1×6%÷5%×1 000×10=12 000(元),一年后李某所购买股票的总面值是10×1 000×1=10 000(元)。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股票价格
点评:题干要求计算股票总价格和总面值。根据股票价格公式可以计算股票总价格,注意股票的总量。计算股票总面值时容易出错,关键要知道一年后股票面额是不会变的。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题文】“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强调要重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
A.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意味着要考虑各种投资方式的风险,防止风险集中,采取分散投资方式,化解风险。即重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风险性,故选C。而流动性、灵活性与稳定性均不体现,故ABD排除。B.灵活性 C.风险性 D.稳定性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投资理财的选择
点评:凡投资均有风险,居民在投资理财时要注意把握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多元化和分散性等。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题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为5%,则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A.7 392元
【答案】C
【解析】 B.79 464元 C.79 926元 D.86 240元
试题分析:将1万美元以7.70的汇率卖出换得人民币10 000×7.70=77 000(元),存入银行,3年后获利息为:77 000×4%×3×(1-5%)=2 926(元),存款到期应获本息:77 000+2 926=79 926(元),故选C。
考点:外汇和储蓄存款
点评:本题为经济学中常见的计算题。先要把本金1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然后计算利息。计算利息时要注意扣除利息税。题目要求计算本息,本息=本金+利息。题目难易程度为容易。
【题文】甲、乙、丙三人共同开办了一家公司,从事科技开发。甲以土地的使用权折价20万元、乙投资20万元、丙以自己的专利技术折价20万元,三人各占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该公司属于()
A.股份有限公司 B.股份合作制企业
C.国有小型企业 D.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先判断出该企业为公司,然后从甲、乙、丙三人的出资方式判断出该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方式只能是货币,A不选。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属于集体企业,B不选。该公司不属于国企,排除C。故选D
考点:公司的种类
点评:做好本题关键要把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必须是货币。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题文】小张在上海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股票10 000股,每股5元,预期每年每股可以获得6%的股息,而当时银行的存款利息率为5%,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年后,小张所购买的股票的价格和股票票面的总值分别是
A.12 000元和10 000元 B.60 000元和50 000元
C.50 000元和50 000元
【答案】B D.60 000元和60 000元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股票的价格和股票票面。股票单价:5*6%/5%=6元,股票价格6*10000=60000元,票面总额:5*10000=50000元,所以选择B。
【题文】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我国蔗糖业东西部互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没涉及东部帮带西部实现农业产业化,②不符合题意。③夸大了蔗糖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农业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排除②③。
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知识。需要把教材知识与材料有效结合。题目难易程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