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

时间:2019-05-13 09:3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

第一篇: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

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

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了解团队精神首先要了解团队,团队和一般群体不同,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团队成员既要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又要有与其他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所取得的成绩是团队个体成员的贡献的总和,且个人的贡献永远大于团体成员贡献的总和。然,一般群体仅指个体的贡献没有合作工作的要求,也就是说群体的贡献是每个人的贡献之总和。所以以团队为工作方式,可以提高职业水平,组织赢得竞争必须是团队力量的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组织保持战斗力、精神凝聚、积极进取。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它具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的功能。

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

作方式才能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要靠成员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成员看齐。通过成员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而是得到整个团队的认可。用经济学的公式表述即为:1+1>2模式。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只有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与他人协作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最终促成集体利益最大化。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未来的社会分工必然是通过集体协作来完成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全能手,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必然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而现实是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工作异常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切入点来逐步完成。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

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

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凝聚青年来共同实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八十五周年时对青年提出的希望,所以只有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注重凝聚青年,培养青年的团队精神,培育青年的共同理想才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呢?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如讲座、外语角、社团节等,既要从讲座中使学生通过专家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团队精神,又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自发的组成团队从而从实践中去体验团队精神,使大家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班级建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使一个班级的同学凝聚在一起,相互间充分信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体现团队精神;实施鼓励机制,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从多教育学家认为,对受教育者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采取批评和苛责的方式,因此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也应当引进鼓励机制,这样使得本来就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学生获得保持良好态势的动力,而对于团队精神尚有欠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鼓励机制的刺激作用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对于团队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渐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而又需要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的各种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以及检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良好契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带来的不足,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进行良好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与配合,无形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养成。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农村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场所进行实践,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使他们体验不同生活,检验专业知识,更能够在有形的实践中升华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总的来说,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亟待提高的现实状况,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和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使学生们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够亲身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内化团队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完成人生轨迹的顺利衔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大学生自己要积极的主动地参加团体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在实践中将团队精神具体化。

第二篇: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

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了解团队精神首先要了解团队,团队和一般群体不同,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团队成员既要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又要有与其他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所取得的成绩是团队个体成员的贡献的总和,且个人的贡献永远大于团体成员贡献的总和。然,一般群体仅指个体的贡献没有合作工作的要求,也就是说群体的贡献是每个人的贡献之总和。所以以团队为工作方式,可以提高职业水平,组织赢得竞争必须是团队力量的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组织保持战斗力、精神凝聚、积极进取。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它具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的功能。

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才能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要靠成员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成员看齐。通过成员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而是得到整个团队的认可。用经济学的公式表述即为:1+1>2模式。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只有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与他人协作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最终促成集体利益最大化。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未来的社会分工必然是通过集体协作来完成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全能手,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必然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而现实是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工作异常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切入点来逐步完成。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

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凝聚青年来共同实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八十五周年时对青年提出的希望,所以只有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注重凝聚青年,培养青年的团队精神,培育青年的共同理想才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呢?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如讲座、外语角、社团节等,既要从讲座中使学生通过专家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团队精神,又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自发的组成团队从而从实践中去体验团队精神,使大家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班级建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使一个班级的同学凝聚在一起,相互间充分信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体现团队精神;实施鼓励机制,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从多教育学家认为,对受教育者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采取批评和苛责的方式,因此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也应当引进鼓励机制,这样使得本来就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学生获得保持良好态势的动力,而对于团队精神尚有欠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鼓励机制的刺激作用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对于团队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渐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而又需要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的各种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以及检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良好契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带来的不足,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进行良好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与配合,无形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养成。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农村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场所进行实践,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使他们体验不同生活,检验专业知识,更能够在有形的实践中升华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总的来说,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亟待提高的现实状况,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和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使学生们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够亲身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内化团队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完成人生轨迹的顺利衔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大学生自己要积极的主动地参加团体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在实践中将团队精神具体化。

第三篇: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的实践活动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推荐]

“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的实践活动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团队、团队精神以及团队精神的作用

要了解团队精神首先要了解团队,团队和一般群体不同,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团队成员既要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又要有与其他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所取得的成绩是团队个体成员的贡献的总和,且个人的贡献永远大于团体成员贡献的总和。然,一般群体仅指个体的贡献没有合作工作的要求,也就是说群体的贡献是每个人的贡献之总和。

所以以团队为工作方式,可以提高职业水平,组织赢得竞争必须是团队力量的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组织保持战斗力、精神凝聚、积极进取。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

简单地说,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它具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的功能。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实意义

1、对于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只有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与他人协作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最终促成集体利益最大化。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未来的社会分工必然是通过集体协作来完成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全能手,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必然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而现实是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工作异常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切入点来逐步完成。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凝聚青年来共同实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八十五周年时对青年提出的希望,所以只有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注重凝聚青年,培养青年的团队精神,培育青年的共同理想才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如讲座、外语角、社团节等,既要从讲座中使学生通过专家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团队精神,又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自发的组成团队从而从实践中去体验团队精神,使大家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班级建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使一个班级的同学凝聚在一起,相互间充分信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体现团队精神。

2、实施鼓励机制,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

从多教育学家认为,对受教育者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采取批评和苛责的方式,因此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也应当引进鼓励机制,这样使得本来就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学生获得保持良好态势的动力,而对于团队精神尚有欠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鼓励机制的刺激作用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对于团队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渐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而又需要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的各种竞赛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3、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以及检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良好契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带来的不足,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进行良好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与配合,无形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养成。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农村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场所进行实践,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使他们体验不同生活,检验专业知识,更能够在有形的实践中升华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亟待提高的现实状况,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和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使学生们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够亲身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内化团队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完成人生轨迹的顺利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中共为领导,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广泛爱国民主力量的代表组成的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团结和中国多党派大合作的中国人民政协成立;政协会议召开,制定了作为多党合作进入崭新历史时期里程碑的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党与非党的关系时,提出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就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因此,在今后我们应当采取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著作中,进一步阐述和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并认为这个口号并不是突然提出来的,它已经经过好几年的酝酿,长期共存的思想已经存在很久了。但由于后来的反右扩大化,以及“阶级斗争”的升级,这个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民主党派在十年**中也同样受到了冲击。

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正确地分析了国内阶级状况已经发生的根本变化,认为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锻炼和考验,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在政治上同共产党更加趋于一致。鉴于此,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方针在恢复过去正确方针的同时,还需要补充新的内容,以反映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变化。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1982年1月,胡耀邦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同党外朋友建立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同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胡耀邦进一步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爱国人士的合作。”这样,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八个字,而且在“互相监督”的性质上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带有处理阶级矛盾的性质改变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协作和民主协商。1987年10月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又提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重要论点,并把完善这一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提法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受到了民主党派的欢迎。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1986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的报告时指山,各民主党派都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同中共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1989年12月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见》进一步规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建议的宪法修正案,在中国根本大法中庄严地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进一步明确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帮助民主党派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支持他们开展各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活动,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明确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领导等。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下,人民政协工作逐步加强,开始实行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事务以及群众生活、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重要问题上的政治协商,并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民主党派在恢复活动以后,组织建设得以加强,在大部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常设机构。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作出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整党等重大决策前,都事先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协商,听取他们的竟见。各民主党派还在妥善安

排使用原工商业者、扶持振兴中医中药事业、广开门路解决城市就业、恢复和发展传统食品、改进知识分子工作和待遇、改进医院管理、开发建设海南岛等方面,向共产党和政府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95年1月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同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若干问题》的讲话。

第四篇:结合大学生实际谈谈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商务礼仪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学校里老师所传授的书本的知识,而是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若想在步入社会之初就给众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就必须要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商务礼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商务礼仪是现在的社交当中的一种商务礼节的形式,它面对的是大众化的群体,.是一种公众的形象化的代表,是这个社会需要的一种培训的,在每个服务行业必须培训的一种的规模理念,需要具备整个形象素质的气质,它需要从员工的服务礼仪的培训起,来提高整个企业的形象化,合作,互助互爱,团队的精神,感受到有整个企业的融合力量,使之有种让人看起来舒服的感觉呢.商务礼仪应该是重视的,因为的每个细节都很多的,从每个人的服装穿着,在餐厅的吃饭,接电话的形式等等,都需要严格的培训,才不会使一个人缺乏气度不凡,变得很懒散的,它是形象的象征的,是现在每人都可以学习的一种形象化的内容呢,推广到每一人的,所以我们应把这商务礼仪的培训模式当作是新型的学习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交往日益增多。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以期打开国际合作之门。在商务中,商务礼仪起着重要的润滑和促进作用。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商务活动,必须掌握涉外礼仪知识,遵循礼仪规范,注重规避不合礼仪的言行,而交谈礼仪和馈赠礼仪是涉外礼仪的重要方面。娴熟的谈话技巧、适度的礼仪馈赠,有助于商务活动取得成功。

商务礼仪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第一个作用就是提高我们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市场竞争最终是人员素质的竞争,对商务人员来说,商务人员的素质就是商务人员个人的修养和个人的表现。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所谓个人素质就是在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表现,比如吸烟,一般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是不吸烟的;有教养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不高声讲话的;在商务交往中着装中的首饰佩戴,佩戴首饰要讲以下四个原则:戴首饰总的要求要符合身份,以少为佳。第一个原则是数量原则,下限为零,上限不多于三种,不多于两件。第二个原则叫搭配原则,服饰的和谐美是重要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一个白领小姐,去参加晚宴,穿旗袍带着高筒薄沙手套,戒指是戴在手套的里面,还是外面;一个少女,穿高筒袜,脚链是戴在里面还是外面。第三个原则是质色原则,就是质地和色彩要和谐,和谐产生美。第四个原则习俗原则,中国传统习俗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待戒指,一般拇指不戴,食指戴戒指是想找对象,求爱;中指戴戒指已经有对象了;无名指表示已经结婚了;小拇指戴戒指表示是单身主义者。

第二个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中不懂礼貌,不懂规矩有时会把事情搞砸。(比如接电话)。拜访要预约,预约要准时。

第三个作用维护形象。个人、企业和国家形象。商务礼仪就是要维护企业形象。减灾效应,经济学概念。少出问题,少影响人际关系。有时不知怎么做时,有一个保底的做法--紧跟或者模仿,吃西餐一般要看女主人的动作,女主人坐下,你才能坐下,女主人拿起刀叉,你再动刀叉,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意思是宴会结束。所以不知道不要紧,跟着别人学,别认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要错大家一起错,大家全错不算错。了解这一点的话,你就会应对自如,落落大方。

对于大学生来说商务礼仪是很必要的:

第一:提升个人的素养。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在现在这个大学生泛滥的时代,一个毕业生若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细节中体现的素养和气质绝对是成功的关键。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第二: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比如夸奖人也要讲究艺术,不然的话即使是夸人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有助于维护自身形象。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来体现了他的自尊,你自己不自尊自爱,别人是不会看得起你的。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五篇:论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重要性及方法

论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重要性及方法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雅娇 21009

3摘要:大学生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境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几十年后的发展命运,他们的民族观和民族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正是我们重塑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之本!本文力图探究民族精神之本源,重塑传统文化以及传统道德教育对当代学生培养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意识 民族精神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段话我认为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立足于历史,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二是立足于现代,强调民族精神全民培育的时代意义。而作为输送社会人才的载体──大学,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外,培育其民族精神尤为重要。

青年人始终代表一个国家的未来,未来国家昌盛与否,与当代青年人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如今高校扩招,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批的毕业生,他们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多少体现了他们在高校中所受到的各个方面的培养的力度和广度。我们一直强调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强调他们专业以外的素质拓展,目的也是在于尽可能为国家输送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面对相对灵活的教育方式,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源,我们不仅责任重大,而且要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动脑,言传身教。

一、当代大学生传统意识不足引发的问题及表现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人,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事关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事业,但是现在大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礼貌与礼仪

对一个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青少年来说,大学里的生活与其以往的教育模式大为不同,很多学生在尚未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前,面对突然改变的生活方式,感到极为不适应,有的同学埋首于专业学习中,继续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甚至对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礼貌显得一无所知;而有的面对过于宽松的环境,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完全丧失了生活的计划性,散漫、懒惰等习性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明显。这些同学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同学甚至老师都呈现漠然或傲慢的态度。

(二)缺乏自理自立自控的能力

很多学生是头次离开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生活,而一起生活的同学以往的经历和爱好都很不相同,面对这一点,他们的反应往往不是相互适应的态度,而是同化和被同化的过程,睡懒觉、上网、逃课等等几乎都成为大学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可以看出,意志薄弱、自理自控能力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另有一些学生坚持自己以往的“个性化”,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不去为寻求“共生”的平衡而做出努力,他们往往做事自私自利,这与大学集体生活环境格格不入。

(三)缺乏诚信

诚信教育是目前大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诚信,从字面上看,是告诫他人以诚待人,信守承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做到这点,但是恰恰是诚信上,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要求。对个人来讲,迟到、旷课、作弊,都可看作是不诚信的表现。对个人与学校的关系上,每年拖交学费的大有人在。据了解,有些人不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是把学费应用于别处,有些人甚至在毕业后,仍然不交清学费,甚至不及时归还助学贷款,把诚信的问题丢给学校和银行。这种态度是不负责的。因此,在校期间的诚信教育,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四)心理素质薄弱

很多学生经历的是一帆风顺的求学过程,他们缺乏挫折感,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各有不同。加上大多数的学生现在是独生子女,以往依赖的对象──父母、亲戚不在身边,感到十分无助。抑郁、烦躁的精神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五)自大与自卑同时并存

面对现在极大的信息量和宽广的信息来源,有些学生自认为很明白道理,但是往往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就一下跌入低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这种自大自卑一线牵的现象表明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而进入一种自我估价的错误模式,这样继续下去,对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六)盲目向往发达国家的生活,追崇别国的文化

从“西化”到“哈日”、“哈韩”,从思想上的向往发展到行为、穿着上的模仿,弄的不伦不类。我们听到的已经不再是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歌曲,而是一些通俗的流行歌曲。

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对重塑大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性

面对大学生精神的缺乏,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式,要思考怎样重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而最重要的是强调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发扬。而什么是民族精神呢?张岱年教授认为:“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种思想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称为民族精神:一个是具有广泛影响,被许多人所接受,还有一个是它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淀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各异质文明空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个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我国的传统美德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被统治阶级强调,同时也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因此我认为,要在大学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是有优势的,而现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导传统文化及美德的教育。这有两个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历史,以及千年来的精神传承。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长点。

中华民族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现代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鲁迅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蔚为壮观的精神群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我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并且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寻找到本位。此外,面对现今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国内外企图破坏我国发展进程的势力有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

三、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与方法

那么我们要在历史长河中发掘哪些传统文化和美德来充实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呢?有以下几方面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值得我们去传承。

(一)以礼为形式,以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学说

就个人来说,高尚的道德修养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就社会、国家来说,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国家也就得到治理了。道德是立国之本,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道德学说,孔子还提出“孝、悌、忠、恕、信、义、智、勇、温、良、恭、俭、让”等许多伦理道德范畴。直到今天,这种道德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用几个字浓缩了所有中华子孙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的方方面面。可见早在两千年前,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就如此重视修身以及修德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学中曾提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继续丰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把修身治人与治国紧密的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要求,但是要条条做好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现代高校倡导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都已包含在内,如前面所提的“诚信”,古人尚且如此,难道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却要面临道德的后退吗?因此,倡导大学生学习教育伦理道德学说极为必要,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条件。

(二)爱国主义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

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知耻”的道德意识

作为道德意识,耻感更多地与自我尊严的维护相联系,其产生和形成是自我尊严的反映。而这种尊严主要是以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为根据的。儒家学者历来对耻感予以高度的重视。孔子已要求“行己有耻”(《论语·子路》),“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孟子进而将耻感提到了更突出的地位:“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王夫之、顾炎武,也一再强调“知耻”的意义:“世教衰,民不兴行,„见不贤而内自省‟,知耻之功大矣。”(王夫之:《思问录·内篇》)“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亭林文集》卷三)人作为社会存在具有内在的尊严,有耻、知耻是对这种尊严的维护,无耻则表明完全漠视这种尊严。

把个人与社会相连,耻感的缺乏意味着个人将解除所有道德约束,在无耻的心态下,他既不会感受到内在良心的责备,也不会对外界舆论与谴责有所触动,一切丧失尊严、挑战社会、越出秩序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可能的。反之,耻感的确立,则使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时时关注自身的尊严,防范与拒斥一切可能对内在尊严带来负面后果的动机和行为。就社会系统而言,自我尊严的维护,总是引导人们自觉的履行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将自我的行为纳入规范所规定的界域内,并以越轨为耻。大学生面对一些学校,社会道德缺乏的行为显现出来的漠然态度,体现了他们缺乏对此种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缺乏内心“耻”的意识。一个缺乏“耻”的人,更不会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因此加强“知耻”的教育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

(四)朴实无华的“立志”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家十分重视青年的立志教育。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论语·公冶长》)从孔子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道德高尚的思想家的内心修养,看上去平实的志向,却包含了儒家思想精髓的孝、信、仁的理念。

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对于他的成长十分重要。类似于“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铁杵磨成针”、“王勉凿壁借光”等故事代代流传,目的也是激励后人,尽早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我培养成大事的道德素质。简单来说,个人在立志的过程中会主动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成长过程中,有了目标的确立而使做事的精神状态以及方式趋于科学化,内心也不断得到充实和扩充。纵古观今,立志是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继承的中华传统美德还有很多,而以上的几种,是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的精神面貌而谈的。而具备了几种基本的传统美德,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相信对改变校园内这些负面的现象会有帮助,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方式就是利用我国保存下来丰富的经典文籍,尤其是一些曾被称为是“蒙学书籍”的先秦

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等等。第一,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去阅读中文古籍,去思考其中的人生态度,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无裨益。同时作为德育教育者,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必须意识到,在浮躁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阅读文化典籍,使学生的心能沉静下来,对生活,对社会有所思考,面对选择做出正确的抉择。第二,广泛开展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教育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和资源,如党团组织生活,展开讨论。把传统美德的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正是在他们参与文化实践、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熏陶和感染而不断得到培育的。第三,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里,充满着爱国守法的良好氛围、明理诚信的道德情境、团结友善的师表形象、勤俭自强的行为模范、敬业奉献的理想人格以及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这都是一流校园中应该塑造的氛围。

总而言之,我们的民族精神来源于我们民族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积,是传统美德和精神的总结与深化,因此,要真正认识民族的精神,就要去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规范,做中国新时代的大学生。

下载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合党的统一战线策略谈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