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构筑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19-05-13 09:3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构筑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构筑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篇: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构筑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园林行业需求的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为例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张义勇 李艳萍(067000)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园林行业用人需求,结合本院的办学和教学实际,全面总结和提出了以主动适应园林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轴心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技能培养和考核方案,实施顶岗就业实习,提高综合素质”的五位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园林行业需求构建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高职的就业教育就必须主动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职业需求,毕业后尽量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其关键点和切入点无疑是培养人才的职业技能高低,这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与本科教育的亮点和特色所在,也是高职教育近几年逐步被社会和行业所接受,并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之一。我系园林专业从1995年初创办中专学历教育,到2000年开办专科教育,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而真正发展较快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招生由中专40余人发展到现在大专430余人,而且呈现出招生就业两旺的良好势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大多数毕业生在北京、天津等高层次的园林公司就业发展,基本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为今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1.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确定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园林行业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快速形成和壮大的新兴朝阳产业。北京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成功落锤,更加速了园林行业的跨越式高层次快速发展,更促成园林行业相关公司、集团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创造了园林行业巨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进而对园林人才的供求无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许多院校也纷纷开办园林专业。面对园林行业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同行竞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确定园林专业适应园林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可以抓住这一机遇,使人才市场需求和竞争机遇变成办好园林专业的活力。因此,我们以帮助毕业生就业为契机,多次主动深入北京十多家园林公司,例如北京松杉佳卉、三北燕塞、丰顺汇园、启明物业、天宝大森林、实创园林等,登门求教,广交朋友,增进友情,互助互利,同时与毕业生建立畅达的沟通联系,设立了通讯录,并广泛征求毕业生的意见,设立了毕业生反馈意见表,及时收集和整理毕业生对课程设置、能力结构、就业市场等的意见和建议,使毕业生成为了最好的信息源和形象大使,使用人单位成为了最好的广告和宣传员。即打开了园林专业在北京园林公司的就业之门,又掌握了园林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人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等,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定位逐步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和调整依据。同时积极借助承德世界一流的避暑山庄皇家园林“近水楼台” 和承德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地方发展规划的优势,提升园林专业办学实力和活力,提高专业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培植园林特色专业和完善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园林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和毕业生反馈意见分析,经过几年的摸索确定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变化的园林行业需求,培养胜任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和预算,园林工程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苗木培育,花卉栽培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技能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2.适应变化的园林行业职业技能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

园林行业是新兴产业,发展快、变化大,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变化,必须应对变化了的行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适应。同时我系招生的生源也在不断变化,由河北省到二十几个省市,由男生为主到女生占多数,也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就业空间变化。因此,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从2000级学生开始,首先针对园林行业人才需求季节性强,以春季为人才需求旺季的特点,调整了课程设置,变第六学期“五一”实习为第六学期全学期进行就业式顶岗生产实习,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大大提高学生实习效果和就业率。针对园林行业对园林设计要求的提高,由手工制图逐步提升为计算机辅助制图的需求,从2002、2003、2004届开始压缩了《园林制图》学时,逐步增加了PhotoShop、园林CAD、3DMAX等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并于2005年争取学校支持20余万元建立了园林制图专业机房。针对园林行业从事园林工程预算人才的缺乏和女生比例过高的问题,增加了园林工程预算、美术、植物造景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插花等课程,同时为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压缩了《土壤肥料》、《植物与植物生理》、去掉了《气象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园艺设施》、《植物育种》、《高等数学》等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写作能力,基础课中保留了《大学语文》并逐步改为《大学应用文写作》。

在调整好课程结构的同时,对课程内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进行了优化整合尝试,并作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本着“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逐步压缩了理论教学突出技能教学,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并继续针对学生来源、结构和人

才走向调整课程结构。例如针对女生多的特点增加了《园林设计》、《花卉栽培》、《园林工程预算》、《插花》、《美术》等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针对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中增加了树种种类,尤其增加了南方树种,花卉栽培中增加花卉种类和南方花卉等,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就业需求,缩小了学生就业的后熟期。

通过五年的逐步课程调整使得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实践证明较好地适应了行业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技能支撑。

3.依据园林行业需求确立园林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

在确立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和调整优化好课程结构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依据园林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确立好园林专业及每门主干课程的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并提供良好的保证技能培养与考核实施的场地、材料等必备的支持措施的供给,这一点虽有所提高但仍是制约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和瓶颈。做得较好的方面是确立了园林专业的技能型培养目标和课程的专业技能培养大纲,考核方式因课程、季节确定,分类指导,灵活多样,主要课程技能操作实习成绩单列,毕业前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分别进行花卉园艺高级工、植保园艺高级工技能考评,其目标较为清晰。并建立了辽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白草洼国家级森林公园、承德市园林处、承德避暑山庄等多处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园林制图专业机房,美术室、园林设计室、校内小型园林工程实验场,并为开阔学生视野,组织毕业班到北京主要的园林景区进行一周参观实习;在实践教学中又增加了“园林设计方案汇报”和“园林工程预算模拟”实习,以提高学生做、说、总结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了第六学期全学程顶岗就业式毕业生产实习机制,使学生能进行园林行业“零距离”实践,双向选择,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机会,也扩展了就业机会和空间。因此,大部分的专业技能培养实习基本上能完成,但是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建筑设计等场地小、材料缺、层次低,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在确立园林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方案的同时,也应加强高层次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对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考核与提高,使之与园林行业需求接轨,更好加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力度和层次。

4.顶岗实习强化技能,实现学生与行业“零距离”就业

针对园林行业季节性强,大量用人多集中在早春时节,同时每个单位用人少、分散,实习集中安排难度大的特点,也为了毕业班的学生强化技能,更好地与园林行业直接接触,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加以实际应用和验证,增强对园林专业的信心,使学生找到适宜的实习和就业岗位,实现双向选择。园艺系率先从2000级毕业班开始探

索“顶岗”毕业生产实习模式,即利用二年半的时间集中进行理论和实践专业教学,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从第六学期开始进行全学期“顶岗”毕业生产实习,也称就业式生产实习。所谓“就业式”生产实习就是在毕业生产实习前,采用招聘会、外联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毕业生情况和搜集园林行业用人信息,将毕业生直接安排在园林单位的用人岗位,“顶岗”进行毕业生产实习,签订实习协议,并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双向选择,双方如满意就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就业。“顶岗”毕业生产实习既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对园林行业“零距离”接触,进而实现“零距离”就业,又使学生、用人单位双方实现了双向选择,增强了双方的责任感和信任度,提高了选人和就业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层次和就业率,同时学生还可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额的劳动报酬,减轻了学生的生活负担,调动了学生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减轻了学校的实习费用。园林专业连续三届毕业生大多数安排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园林单位实习,如北京松杉佳卉、三北燕塞、天宝大森林、城市之光等公司,天津超群、绿世界、北方等三十余家公司,并最终就业,而且大多数学生已成为技术骨干和部门领导,出现了老毕业生招聘新毕业生,老公司联系新公司,老单位连续用人的可喜局面,实现了良性循环。因此“顶岗”实习可以说一举多得。经过2000级、2001级、2003级三届毕业生的“顶岗”毕业实习探索,可以说是成功的,克服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脱离,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与学校人才培养就业脱轨的“双背离”的不正常现象。主动适应了园林行业的用人需求,体现了园林专业的又一办学特色。当然“顶岗”毕业生产实习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安排实习单位难度大,耗费精力多,学生实习分散,难以有效进行实习指导,有些学生和实习单位不守协议,随意换岗,缺乏诚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等问题,这些还有待今后积极加以解决。

5.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拓展学生就业和发展空间

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技能胜任技术职责外,还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岗位管理职责,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几年来,园艺系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多种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内在潜能的平台和空间。例如组织编辑“绿芽”系刊,设计及美术作品展、举办演讲会、辩论赛、知识竞赛,义务劳动、“环境保护”志愿者组织,学生会、班委竞选,就业指导、诚信教育、学生党员建立了学生党支部、假期社会实践、丰富的体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发现了各种人才和潜质,也找到了学生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有些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就得意于专业技能之外的素质,例如有些同学毕业

后从事产品营销、技术推广、企业管理、办公文秘、部门领导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要使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规划和完成好职业生涯,必须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主动适应行业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园艺系园林专业经过几年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主动适应园林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轴心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技能培养和考核方案,实施顶岗就业实习,提高综合素质”的五位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作者简介:张义勇男,河北省承德职业学院园艺系主任,副教授,研

究方向为果树露地和设施栽培,山区职业教育。地址:承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种子路2号。电话:0314—2053657。E—mail:yuanyixi1950@163.com

注:此文章2006年获第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论文一

等奖。

第二篇: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0904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林业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城镇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林植物、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林美术、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繁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乡绿化、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主要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有宽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

2、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园林设计学、观赏植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各类城市园林绿地、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方法;掌握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技术;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技术。

4、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区规划及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三、专业核心课程

1、园林建筑设计12、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3、园林规划设计14、园林植物栽培管理

5、园林规划设计26、园林工程

7、园林树木学

8、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四、计划学制

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3-6年

五、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60学分

六、授予学位类别

农学学士

七、辅修及第二学位修读要求

八、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见EXCEL表)

九、各学期学分分配汇总表

(见EXCEL表)

十、课程设置总表

(见EXCEL表)

第三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园林植物与生态、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苗木生产、栽培与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与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和适应能力。

(2)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重点掌握从事园林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设计、施工、生产、养护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4)具有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植物学、园林植物分类学、素描、色彩、测量学、园林史、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树木栽培学、花卉学、园林工程预决算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共33学分。

1.军事理论与训练

新生入学第1学期集中安排,2周,计2学分。

2.认知实习

第2学期暑假,计1学分。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园林公司,了解、熟悉园林专业岗位的设置和主要职责,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并提交相应的社会实践报告,合格计学分。

3.课程实习

第2-4学期,3周,计3学分。根据开课计划,将所学课程在期末进行课程的综合实习,提升学生对课程综合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4.课程设计

第5学期,4周,计4学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专业实习的内容,加强专业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园林绿地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行业实践要求,绘制完整的设计图纸,为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做好准备。

5.专业实习

第5学期,4周,计4学分。学生将所学的所有专业课程进行综合,通过现场参观、调查、测绘,熟悉园林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技法,学习园林绿地植物配置的经验,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的一般方法。

6.毕业实习

第5至6学期,26周,计9学分。安排学生到园林相关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写出实习报告或总结,并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提出意见或建议。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 3年

修业年限:3-5年

六、毕业学分230学分

第四篇:东方园林推动景观行业人才培养

东方园林推动景观行业人才培养

由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中国建设报社、北京林业大学教育基金会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培训中心、艾景奖基金联合承办,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艾景奖•2013第三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暨原创作品展”活动,报名阶段已经结束,作品征集将于2013年8月30日结束,整个活动进入评审阶段,9月10日将公布初评结果。据组委会透露,截止目前,已收到学生组及专业组作品共5618幅!

本届大赛以“绿色生态•低碳生活•美丽中国”为主题,作品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并采取专家评选和网络评选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由行业协会的领导及首席专家,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知名设计机构首席专家,大型企业集团首席设计师组成。征稿结束后,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委组进行作品入围评选,入围作品将会在艾景奖官方网站公示;同时,组委会将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高级评委会,根据初评推荐意见,结合网络投票情况,从入围名单中确定最终各奖项名单,届时,希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投票点评,支持您心目中的优秀作品!

评审专家将根据作品能否突显本次竞赛活动的主题、提案创意与构想、环境分析和设计手法、设计理念和思考、设计沟通表现方式、整体设计呈现效果综合考量,设计作品必需具有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具有原创性,参赛资料表达的全面性、系统性、条理性和视觉效果程度,提倡新型材料、低碳环保产品、节能材料的使用。

本届大赛颁奖典礼将于2013年10月18日-20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同时,获奖作品将在大会现场及全国各地高校进行巡回展览,并入选《2013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获奖作品年鉴》,使优秀的设计理念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将给予全程赞助,设立冠名奖金,每个获得艾景奖学生组大奖的作品,将获得东方园林赞助的一万元奖金,东方园林希望通过大赛平台,共同推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唤起更多青年景观设计师的热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推进地域间的文化融合,推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国际交流,配合国家大政方针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五篇:高职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实论文

摘 要:根据园林技术专业目前存在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我们提出实施“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等,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容及实践。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系统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诸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在改善城市环境、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定位,如何通过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学习,结合江苏省对园林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作者简介:杜庆平(1962-),男,江苏扬中人,从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陈卫元(1958-),男,江苏丹阳人,从事教学督导、园林类专业教学及实践。

李成忠(1980-),男,山东兖州人,从事园林植物教学研究。

下载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构筑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动适应园林行业需求构筑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