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以人为本”(范文模版)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以人为本”
李海峰
(西安外事学院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团队精神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势在必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要坚持用正确的观念认识、正确的态度对待、正确的机制激励、正确的方法管理、正确的途径培养,以团队精神为载体,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 大学生团队精神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
41On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during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Team
Spirit
Li Hai-feng
(Dept.of Management of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Xi’an 710077
Abstract: The team spirit is one of essential qualities for the tal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it is imperative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team spirit.People-oriented is the principle must be insist on during cultivating the undergraduate’s team spirit, that is, we should apply correct sense to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people, adopt a right attitude towards masses, make use of correct mechanism to inspirit people, put appropriate methods into management, through correct ways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team spirit.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team spirit;people-oriented
对未来人才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与他人协调能力的培养,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7个标准,其中就包括具有和他人协调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个标准的提出,确定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在未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大学是社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基本素质的培养。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就指出:“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要训练 1
学生与人共事,要讲究团队精神。只会孤军作战的人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1]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过程中,要做到用正确的观念认识人、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正确的机制激励人、正确的方法管理人、正确的途径培养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用正确的观点认识人
从某种角度讲,团队精神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形式,也是就是说,团队精神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挥出来。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用正确的观点认识人,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人的本质,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分析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变化原因,有针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教育,而不再是单纯地用“好学生”或“坏(差)学生”来评价学生。这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具有其特殊的规律,即人的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客观外界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制约。人的思想就是在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人的思想又支配着人的行为。因此,人的行为归根到底也为这两种因素所左右。[2]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3] 而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并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4]这就告诉我们,培育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在一定的清净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考察大学生的思想的变化,以及大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
二、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
团队精神在团队中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处理团队事务时公平民主。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就是要用民主、平等、尊重大学生的态度对待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要将大学生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通过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大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但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自主性,对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许多规章制度,都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制定出来并要求学生遵守的,学生在这一过程完全是处于被动的、与我们不平等的位置。还有,为了执行上级任务,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就强制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许多事情,我们和学生商量的少,更谈不上学生参与教育、参与管理。
正确的态度对待人,还包括教育者要注重并正视大学生在个性和个性潜能上的差异,在普遍关心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把发展个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一个缺乏自主意识、毫无个性的人,必然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与爱好,也无从引起创造的需求和培养创造的能力。所以,在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中,要尊重、激发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就必须了解个性差异,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造意识,开发创造能力。
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对待大学生,还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体现和实现。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个性的发挥,就无所谓合作,无所谓优势互补,也就无所谓团队。
三、用正确的机制激励人
在各类组织中,为了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
一。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样离不开激励。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机制激励人,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决定激励方式、频度、程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形成整体激励效果。
激励是为了符合人的行为活动规律的需要。人的思想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动机的形成要有两方面的条件,即内在需要和能满足需要的外部刺激。因此,通过奖、惩两种基本方式满足激励对象的心理需要,把激励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对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团队、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动机和行为进行奖励表扬,用成就感和荣誉感调动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不利于集体、不利于团队、不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动机和行为进行批评惩罚,从反面起到
警示、制止人的错误行为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在激励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导,必要物质激励为补充,逐步提高需要层次,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因为物质需要是人的整个需求的基础,而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更持久,如果过分重视物质激励,容易导致物欲横流,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要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养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激励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团队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要提倡以正面为主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工作激励、机会激励,少使用处分、罚款等反面的负激励;在激励的过程中,要将奖惩、表扬与批评制度化、经常化,形成持续的激励程序。
四、用正确的方法管理人
研究发现[5]:不同的群体的领导或管理方式对团队精神有着不同的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1939年做了一次实验,比较了“专制、民主、自由放任”三种管理方式下各实验小组的效率与群体氛围。结果表明,实行民主管理方式的班组比实行专制和放任领导方式的班组,成员间更友爱、更活跃、更能团结协作,群体成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而群体凝聚力更强;而专制型和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往往会降低群体凝聚力。
因此,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民主的方法。因为民主才能体现平等、才能体现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维护,才能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民主的方法首先必须是具有权变性也就是灵活性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严格的、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教育者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进行教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千篇一律,不具有权变性,那就不能称为民主;民主的方法必须是把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事实和道理去影响人的意识与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即人们所说的“软”要求,不带有强制性。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规章制度、条例、守则、规范等而实现的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纪律甚至法律的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是一
种“硬”措施,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人总是不可避免具有惰性,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惰性的增长较为容易。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制度管理。但人有自觉性的一面,而且教师的天职又是育人,管理只不过是为了让教育更有效,其目的还是育人,如果以管理为中心,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所以,民主的方法还必须是体现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方法,即以教育为中心,同时加强管理,两者相互结合。
五、用正确的途径培养人
用正确的途径培养人,就是说团队精神的培养,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包括心理、身体、经济等多方面)和各个高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团队精神的教育融于校风、班风、学风、教风等的建设之中。
(1)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大力弘扬大学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向大学生展示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形象,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育人作用;(2)加强团队精神的理论灌输,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两课”、报告会、讲座、党团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利用校内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舆论手段,请学者、企业家、成功人士向大学生讲述、讲解、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为什么社会如此需要团队精神、大学生应该如何实践弘扬团队精神等。通过讲授讲解,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思想道德情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实践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干部队伍以及学生班级和宿舍等各种学生组织的建设。通过加强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参与管理,通过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强化集体感受、争取成员对集体目标的赞同、发展集体友谊和信赖,使成员获得学习生活的满意感等方式来培养积极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团队的形式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文体、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引导,吸引大学生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将大学生头脑中关于团队精神的意识形成动机,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德。(4)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既能体现集体的温暖,激发大学生
对集体的依赖,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增强团队观念,同时也是全面提高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需要。另外,还可利用大学生喜爱上网的特点,将团队精神的培养进“网络”。
参考文献:
[1]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http://.cn/2_zhuanti/jinian/2000/vista/rw16.htm
[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0
[5] 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第四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60
第二篇:论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意义
论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意义 李海峰,张铭钟
文:李海峰,张铭钟 来源:《民办教育研究》——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点击:147(西安外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西安科技大学 社会科学系,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那些属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又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团体精神的教育,可以殊途同归地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团队精神;集体主义;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9-30 作者简介:李海峰(1975-),男,江西九江人,法学硕士,原西安科技大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现为西安外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张铭钟(1974-),男,甘肃民勤人,西安科技大学在读法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获2003年陕西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在国家授奖大会、北京大学奖励大会及中央电视台国家科技奖论坛等许多场合的讲话中都谈到了团队精神。我国教育界最先积极关注和明确倡导“知识经济”新观念的知名人士———杨福家院士也提出: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要训练学生与人共事,要讲究团队精神。只会孤军作战的人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2]进入互联网,随意打开一个人才招聘广告,都会发现,团队精神已被列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中甚至是首要要求。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以自己的方式高度重视团队精神:[3]联邦快递亚太区副总裁陈嘉良先生说:“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只有握紧的拳头出手才有力”。惠普总裁卡莉说:“没有团队精神,我们将无法创新和前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大学生,类似的报道更是不胜枚举。一些同学为了专心考研而外出租房,全部的心思都在考研上,很少甚至根本就不管集体生活;2003年3月,作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乌市的大学生做考研经验交流汇报时,提到“一个宿舍的同学可以买不同的复习资料,然后轮流看,既可以节约资金,还可以强迫自己抓紧时间学习”,结果引发全堂哄笑,大学生们都觉得这种做法不可思议———每本资料上都记有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是秘密武器,不能共享。
现实与要求之间的差距告诉我们,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二、什么是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社会学实验表明,[4]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
2.团队精神的境界———奉献精神
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这在日益提倡个性化、讲究个人能力的今天,决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事。这需要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3.团队精神的两个重要组成———忠诚感与民主意识
日本社会在强调忠诚、社会责任的东方群体本位文化的底蕴上,吸收西方民主管理思想形成了日本经营成功的奇迹———团队精神。而欧美国家缺乏东方文化的传统,但他们在个体本位文化的传统上,强调民主,通过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收东方文化中强调忠诚与社会责任的做法,也培育出了有他们文化特色的团队精神。可见,不管是东方的团队精神,还是西方的团队精神,它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忠诚与民主。
4.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团队总是有着其明确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总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充满活力和热情,为了确保完成团队赋予的使命,和同事一起,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创造性地工作。
5.团队精神的基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难做到相互宽容、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因此,在团队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团队精神的教育与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三、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国家,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是近几年来的事。因此,从劳动生活习惯的角度来看,要求人们具备现代工业社会那种相互间高度依存和协作的习惯意识,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现代社会,其潮头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分工更为细密,同时,“信息和知识资源只有通过人们之间的合作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人们之间也只有通过相互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快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5]因而对相互协作的要求也就更高。因而,相互协作的要求也就具有更高的层次。因此,我们说,实践团队精神,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就我国而言,社会的发展迫
使我们不得不进行一次对自己的习惯和文化的革命,所谓“提高国民素质”,就包含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内涵。正因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具有跳跃性特点,同时我国社会的发展所存在着的现实情况———先进的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并存,先进的都市与落后而又广袤的农村并存———决定了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工作异常的艰巨和急迫。就社会职业化的要求而言,国民相互协作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或者说是大学教育,在此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意义是无庸讳言的。
2.对那些属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当今来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我们说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换言之,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其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从这个特殊意义上说,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3.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在团队内部开展良性竞争。而且,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的要求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倘若说素质教育的理论具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要求,那么,团队精神的培养,则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有效措施。
(2)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前文对团队精神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3)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使人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在这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既有利于个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利于人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创新和发展。
4.有利于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
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团队精神具有很强的伦理学意义。就对个人要求而言,除个人的智能标准外,团队对成员的要求基本上就是道德要求,而且是较高水准的道德要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伦理道德强化教育。例如,通过团队精神的教育,可以产生出关心集体利益的效果。换言之,通过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殊途同归地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现今使用团队精神的场合越来越多,提倡团队精神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说明,团队精神是个迎合人们心理的新名词,更易让人接受。因此,以团队精神作为新时期集体主义道德建设的载体,是可以行得通的。用列宁的话说就是用“另一种方法,用和父辈不同的方法、形式,在另一种情况下”,引导人们“接近社会主义”。
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首先,从团队精神的表现来看,团队精神是有层次之分的。比如,有的人的确是具有与人真诚合作,对集体忠诚的品德;而有的人却是为了通过集体来达到自己的某个目标,暂时表现出团队精神。因此,在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坚持集体主义,意味着要通过集体主义教育来升华团队精神。
其次,西方国家在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不仅利用集体主义价值观缓和了人际关系,而且还建设出了具有西方各国自己特色的团队精神。中国历来具有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因此,更应该在培养 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坚持集体主义。
最后,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能脱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一主旋律,也就是说,必须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坚持把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结 语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要尊重而不能回避大学生对其自身利益和个人能力的关心,要注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尊重和注重体现在要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或提供集体的“温暖”,通过他们的自我体验得到一种需要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自觉要求和激励着自己把个人能力与利益置于集体之中,于是我们的教育也更加走向深入。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什么是团队?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 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 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 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 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
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 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呢?
引
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大学校园中,一
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当代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 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
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 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增强团队凝聚力,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营造和谐的环境。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
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团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这样就会减略企业成员的亲和力,损伤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篇:论体育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试论体育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高美华
摘 要:体育团队精神,是一个运动团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作风和战斗士气、凝聚力和纪律性等内容的综合反映,它标志全队成员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具有整合与凝聚作用。同时,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定团体以一定文化价值观念为底蕴,从文化中吸取养料。关键词:团队精神;运动团队;团队的精神培养
团队精神是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定团体以一定文化价值观念为底蕴,以利益或事业目标为牵引,以效率为核心,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为主要途径梭镖笑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风貌。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面对一个团队来说,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其结果就会变得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团结不一定有力量。团队精神的含义及其概述
马克思说:“人首先是社会的,是属于社会这个大团体的一部分。”时代发展到今天,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明显和重要。1.1 团队精神的含义
团队是人的个体社会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各个社会团体内的重要体现。团队是个舶来词,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及团队、队伍。在1989年版的《辞海》中,团的释义是组织而成的集体,团体就是志趣相同的人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与团队对应惯用的词即为集体,团队精神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集体主义、集体精神。在我国特定的人文环境中,团队精神的含义是:以国家利益和团队成员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表现为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同个人主义根本对立,并与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根本不同,它体现了大公无私的品质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本文所说的团队精神主要是指在运动团队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取向。1.2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
1.2.1 爱国主义精神是团队精神的灵魂
团队精神中始终强调爱国主义和精神力量。人们常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更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我国各个层次的社会团体中都是必需的课程,往往是从小刚进入团体开始就接受的教育,运动团队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氛围下,培养出他们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使大多数运动员具有服从大局观念和牺牲奉献精神。例如中国优秀的女排团队,女足团队,以及乒乓兵团等等,都体现了中国运动健儿的爱国主义精神。1.2.1 集体荣誉是团队精神的动力
团队精神强调集体的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必要时候,个人必须做出牺牲。牺牲精神,是个人实践集体主体原则的一种道德行为,是个人价值的社会实现,是在两种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为了整体,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道德品质。在运动团队中,集体勇于是团队成员的行动指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要求每个团队成员珍惜集体荣誉,视集体荣誉为生命。在每一次大型的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的齐心协力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为国争光。1.3 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基石
团队精神强调合作。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只有做到团结协调,协同一致,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团队精神》一书告诉了我们人多如何变得力量大,团结怎样才会有力量。有一则小故事:战国时,秦王问一个大臣:“秦国人比齐国人怎么样?”大臣说:“一个人和一个人比,秦人不如齐国人;一国人比一国人,齐国人不如秦国人。”最后,秦王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齐国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小到一个队伍,大到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都需要协作精神。协同合作是现代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完成任务的保证是一支优秀运动团队的需要素质。团队成员在才能上一般具有互补性,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在战术上配合,使之产生协同效应。2 团队精神的作用
团队精神是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定团体以一定文化价值观念为底蕴,以利益或事业目标为牵引,以效率为核心,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为主要途径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风貌。
团队精神,是一个运动团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作风和战斗士气、凝聚力和纪律性等内容的综合反映,是一支队伍成长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标志全队成员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因此,团队精神是一个运动队良性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可靠保证。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必须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同样,作为一个运动团队要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也必须要有一种团队精神作为支撑。
团队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忠诚于团队、并以团队利益为重。二是体现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彼此间相互尊重、宽容、信任、帮助、礼让、欣赏。三是体现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全心投入。四是体现在团队成员个人身上,表现为团队成员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与技能、挖掘潜能、积极创新。3 团队精神的培养
长久以来,以传统权力思想为本的中国社会,更注重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样的价值取向发展到极致,集体主义的独特表象就显露出来了,它代表了团队。而团队精神的培养,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进而带动整个团队的兴趣爱好,以达到共同目标,将团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团队成员对于所在团队有高度的认同感;二是从利益与需要为纽带;三是高度的合作意识;四是以追求集体成功为目的。它不仅表现出巨大的凝聚作用,强烈的激励作用及有效的整合作用,而且对团队成员的个人心理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团队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从文化中吸取养料,包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第二,要把干事业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第三,要把提高合作能力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重点;第四,要把强化团队领导的凝聚力作为团队精神的关键。
至此,我们要问,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全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团队的每个成员的力量应是越大越好,但对于一个优秀的团队则更要强调团队成员的互补性与整体一致性。参考文献:
[1]汪全友.人民论证:时代需要“团队”精神[N].人民日报,2002,05 [2]孙海法.团队与国企管理[J].学术研究.1998,(6)
[3]扈新华.优秀团队的精神培养[N].西安体育学报,1999,06
第五篇:论团队精神
一个团队要进步,一个企业要发展,塑造凝聚力和培养团队精神是重中之重。只有全体员工把力使到一起,把劲用到一块,整个团队整个企业才能像一股拧紧的绳子一样劲道十足。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共同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它的大小高低决定着企业员工的士气,影响着员工工作状态,也决定着员工是否能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工作,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
发扬团队精神和提升凝聚力要求团队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乐意积极承担团队的任务,并时刻秉持着尊重个性、彼此信任、遵守信诺,同舟共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团结精神,每个成员都要从自我做起。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宗旨,但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到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同进退,必须使公司的每个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整个高楼大厦中的一块砖、一块瓦,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砖与砖之间、瓦与瓦之间的紧密结合是建立大厦的基础,这种紧密结合就是凝聚力,就是向心力。凝聚力是企业发展源泉和创造源泉,而只有所有人保持步调一致,凝聚力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企业内部要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为准则,各级领导要通过自身的举止言行对规章制度、纪律执行,逐步建立起威信,从而保证团队的执行力。使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的默认规则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团队风气和氛围。
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专业化职业化团队,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要尽可能使我们的团队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以至于最终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进而团结共进,这需要全公司甚至全集团的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