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2012形考册大题
一、单择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1-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1-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1-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
1-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1-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邦联制)1-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2-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B.国家主席)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的年龄要求是(A.年满45周岁)2-
3、中国的中央行政机关是(D.国务院)2-
4、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是(D.国家主席)2-
5、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B.每月召开一次)
6、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的是(C.国务院)2-
7、目前国务院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A.行业协会)进行 2-
8、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五级)2-
9、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单位一般是(B.乡)
10、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3-
1、我国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有(C.55个)3-
2、目前全国大约有少数民族干部(A 270多万)人 3-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B21个)3-
4、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提出针对的是(C.台湾问题)3-
5、特区行政长官由(B.中央政府)任命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是审判(C正师职以)人员犯罪的法院
7、目前检查机关实行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在(B..10万元以上的)3-
8、我国法官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是(D年满23周岁)
9、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D人民武装部)
10、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可(D连选连任)
4-1.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B每年举行一次)
4-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议案,应经全体委员(A过半数通过)4-3.到目前为止,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已达3000多个,共有委员(C 50余万人)4-4.中国的“国家干部”主要包括(D六类人员)
4-5.中共管理全国干部的核心是(B干部任免权)4-6.现代公务制度的基础是(A职位分类)
4-7.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主权在民)4-8.公民通过其代表进行选举的一种制度是(D间接选举)4-9.中国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B居民委员会)4-10.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应当由(B 工直接选举)
二、多选题
1-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历史性B阶级性C权威性D层次性E稳定性1-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F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1-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司法权C行政权E立法权)。1-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平等权B政治自由E监督权F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任期届满B死亡C丧失国籍D辞职被接受E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F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要件包括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资格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年龄要求
2-2.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包括A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B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D制定其它能够影响全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政策和措施E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的、集中的权威和权力
2-3.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对地方政府的工作享有B全面领导权 C最后决策权D人事提名权F全面负责任
2-4.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机构的主体,它包括A各部B各委员会C中国人民银行D审计署
2-5.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主要有A一般地方政府 B城市地方政府 C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3-1.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B满族E回族
3-2.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A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B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C以一个较大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其中包括级别不同的若干较小规模的其它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D一个民族在多处有聚居区的,建立多个自治地方F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设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
3-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主要有A政务司B财政司C律政司
3-4.目前主要的专门法院有A军事法院B海事法院C铁路运输法院 D森林法院3-5.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有A中国人民解放军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C民兵
4-1.中国的“国家干部”主要包括A国家机关干部B党的工作干部 C军队干部D社会政治团体与群众组织干部 E专业技术干部F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
4-2.公务员考核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考核内容包括A德B廉C勤D绩E能4-3.公务员回避制度规定的回避范围是A夫妻关系B直系血亲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D近姻亲关系
4-4.我国直接选举的环节主要包括A选民登记B候选人的提出E投票F公布结果 4-5.中国的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主要包括A村民委员会制度B居民委员会制度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三、辨析题1-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答:错。阶级社会才有。
1-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答: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指政治制度改革。答:错。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答: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1-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答: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2-1.我国法律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能生效。错。法律未经国家主席公布,不能生效。
2-2.我国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不是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对。在实践上,需要冠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而并非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2-3.我国的地方政府都是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的实体。
错。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基本上是中央政府设置在地方的分治机构 2-4.行政法规的等级和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错。行政法规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
2-5.民族乡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最基层的民族自治地方。
错。民族乡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只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政地方。3-1.目前我国所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都通过民族识别工作得到了正式确认。答:错。还有一些尚需识别的民族,目前我国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3-2.“一国两制”的核心就是一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
答:错。还有一点:首先必须保证国家的统一。3-3.我国的司法机关就是指法院和检察院。
答:错。并不仅仅是指法院和检察院,还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以及其它具有权能的机关。
3-4.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服也无从改变。
答:错。可以向审判监督部门(厅)提出申诉或通过检察院提出抗诉。
3-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就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答:错。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服现役,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二是服预备役,即编入民兵组预备役部队或经过预备役登记的为服预备役。4-1.政治协商指的就是中共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
答:错。还有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4-2.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和具体执行。
答:错。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人事行政部门具体执行。4-3.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就是缺什么人补什么人。
答:对。录用公务员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以职位空缺为前提,并以空缺职位的任职资格条件为依据。
4-4.受到法律惩罚的人不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答:错。那些虽然受到法律惩罚但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4-5.我国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答:错。目前只是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是如此。其他企业,如民营、三资企业则不一定。
四、简答题1-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1-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答: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组织和动员社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2-
1、简述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P166)
答: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有对内职权和对外职权。
⑴ 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⑵ 国
家主席的对外职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2-
2、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些方面?(P171)答: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⑴ 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
⑵ 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国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 ⑶ 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
⑷ 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 ⑸ 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3-
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征。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既不同于脱离一定地方区域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同于没有具体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而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民族自治,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实际上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实行的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的自治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同时实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从民族自治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政治、法律和行政地位的差别上看,民族区域自治能够更好地发挥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便于自治机关根据民族分布的不计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更好地实施管理与统治。从政治角度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会有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其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3-
2、我国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什么? 答: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
⑴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⑵ 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察;
⑶ 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
⑷ 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⑸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 ⑹ 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⑺ 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4-1.村民自治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村民自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从操作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4-2.简述中共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
答:中共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第一、中共组织部门考察,党委讨论决定;第二、上级党委审批;第三、正式任命。
五、论述题
1-1.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2-
1、目前国务院主要使用的行政方式有哪些内容?(P179)
答:宪法和法律没有明确、具体规定国务院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在领导全国行政时可以采取的行政方式和手段。由于国务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在理论上享有广泛、全面的行政权力,因此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任何适当的方式和行政手段。国务院的主要行政方式是:
(1)参与立法;国务院的参与立法,第一,表现为国务院享有法律案的提出权。第二,国务院享有委托立法权。第三,国务院有权要求立法机关对有关立法进行解释。第四,国务院有权裁决某些法律问题。除以上方面国务院所享有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立法参与权外,国务院实际上在国家的立法活动中占有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2)行政立法;国务院的行政立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务院制定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另一类是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由于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所以国务院所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的权威性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是行政机关全面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重要方面。
(4)直接命令;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及时地掌握信息和情报是国务院行政的必要手段之一。国务院收集信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其一是通过国家统计局及其设在全国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其二是地方政府向国务院所作的报告。
(6)审计和行政监察;国务院设立直属于总理领导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行政机构的审计。行政监察是国务院维护行政领导效能的另一种方式。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1998年的机构改革建立了政企分开的体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的“企业”功能弱化。二是企业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政府的各种各样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在形式上和层次上发生了变化。
(8)专项拨款;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是指中央财政为实施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而设立的补助地方专项资金。专项拨款是中央政府实现宏观政策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手段。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是国务院加强对地方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一般运用在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领域。这种方式在近些年有增加的趋势。
(10)垂直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国家事务和地方政府的管理通常采用直接的、控制的和行政命令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机构设置上通常表现为中央政府机构对地方政府机构的垂直管理。
3-1试论述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答:(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国家公务员有哪些义务与权利?
答: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权要求公务员履行其法定的应尽职责,同时也有义务保障公务员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利;公务员有忠实履行其职责的义务,同时也有权依法要求为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权益保障。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定的权利,就无法执行公务;没有一定的义务,就不能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只有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公务员依法行政。(1)公务员的义务
公务员必须履行九项义务:一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是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六是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是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是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未能履行应尽义务的,即视为违纪行为,轻者进行批评教育,重者给与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公务员的权利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有八项:一是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是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是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是参加培训;五是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是提出申诉和控告;七是申请辞职;八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
六、课堂讨论
1-1.主题:联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谈它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民主首先应表现为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但人民掌握国家权力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中国,这种组织形式就是人民通过选举,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中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为了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决定问题,中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了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通过各种形式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许多地方人大建立和实行代表定期走访选民制度,代表接待日、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制度,代表持证视察制度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法律、法规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一些法律、法规草案还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各项议案,畅所欲言,进行充分讨论,全面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这就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作出的决定,集中代表人民的利益,保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监督形式,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公正司法,不断改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了接受原选区选民、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方面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报道人大的工作,另一方面不少地方人大建立和实行了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的制度。
综上,人大与人民的关系是:人民产生人大、监督人大;人大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中国没有人大,人民就无法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力。
2-1主题:你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发生如下变化:
⑴ 一般地方政府:一般地方政府是指设置在普通地方的、兼具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政府。由于中国大部分地方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类型的行政区域在设立之初,其实主要是管辖农村地区的(当然也包括发展程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城镇),但由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一些地方政府的功能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使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同质化倾向(即所有的地方政府基本都兼具管理城市和农村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一般行政地方主要有省、地区、县、乡、民族乡。其中省是中国的一级政区,基本成形于元代。地区是一种特殊类型,它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行政机关派出的地方分治单位,本身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与省制不同的是,地区级别的行政派出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职权也不稳定。地区体制发展的总的趋向是行政公署机构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面,以致尽管没有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法律地位,但实质上与一般的地方政府单位越来越没有差异。
⑵ 城市地方政府:城市地方政府是国家在城市地区设立的地方分治单位。城市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地理概念,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高度关联的、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动中的地点。城市在本质上并不具有一般行政地方的性质:城市主要是作为经济或政治、行政中心而存在的。城市地方政府有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区、镇。其中地级市是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一般为市区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25万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20万以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并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的中心城市。
⑶ 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方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具体的设置规定和层级上,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5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3年。
3-1主题: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理。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因在于:
1、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革命军队能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定性因素。
2、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在长期农村环境中,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保持无产阶级革命性,而不致沦为旧式农民武装。
3、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使军队在十分困难和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忠实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军的指导思想,教育全军,保证党在思想上的领导。
2、依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正确,以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党在政治上的领导。
3、在军队中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小组,保证党在组织上领导。
第二篇:2012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作业
蓝色部分为正确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A.宪法制度
B.国家元首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A.柔性宪法
B.协定宪法
C.语义性宪法
D.成文宪法 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
A.全国人大
B.司法部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A.5个 B.6个 C.7个 D.8个
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 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A.2年
B.3年
C.4年
D.5年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A.17岁以上
B.18周岁以上
C.19岁以上
D.19岁以上
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
A.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乡(镇)三级制
B.单一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D)。
A.4700万
B.5700万
C.6700万
D.7100万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权威性 D.层次性 E.稳定性 F.系统性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工会
D.妇联
E.共青团
F.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
A.司法权 B.舆论权 C.行政权 D.监督权 E.立法权 F.决策权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
A.平等权B.政治自由C.人身自由D.信仰自由E.监督权F.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
A..任期届满B.死亡C.丧失国籍D.辞职被接受E.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F.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制度改革。
错。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宪法制度,3政党制度,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国家元首制度,6国家行政制度,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特别行政区制度,9司法制度,10军事制度,11干部人事制度,1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3选举制度,14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少1项扣1分)1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1.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2分)2.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2分)3.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2分)4.组织和动员社会;(2分)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2分)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4分)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4分)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分)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4分)
(结合实际占4分)
六、课堂讨论
(答案一)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大会是代表的主要职权,也是代表的主要职责。代表法第七条规定:“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这一规定的立法意图,主要是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的性质和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作用来明确代表参加代表大会是一项重要职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在整个国家权力的纵向体系中,它处于最高一级。在中央一级国家权力体系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代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参与决策作用。法律赋予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相当广泛而重要的权力,无论是法律、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对“一府两院”监督或对组成人员的任免,还是对重大问题的决定,都要通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实现。
第二、监督协助作用。人大作为一个整体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力,是通过每一个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工作和最后的决策行为来完成的。如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和表决,对财政预决算的审议、修改,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通过,实现了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权力,反映了代表的监督作用。
第三、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代表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密切联系选民,随时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并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这就起到了连接决策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答案二)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⑶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⑸ 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 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
A.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总理
D.政协主席 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A.25周岁
B.35周岁
C.45周岁
D.55周岁 3.中国的中央行政机关是()。
A.中共中央书记处
B中共中央常委会
C.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4.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是()
A.中共中央
B人大常委会
C.人大主席团
D.国家主席 5.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
A.半月召开一次
B每月召开一次
C.两月召开一次
D每季度召开一次 6.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的是()
A.人大常委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
D外交部 7.目前国务院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进行
A.行业协会
B国家经贸委
C.国家发改委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8.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9.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单位一般是()A.区
B乡
C.村
D县
10.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是()A.镇
B.县级市
C.地级市
D副省级市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要件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资格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年龄要求
D.性别要求
E.工作年限要求
F.学历要求
2.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包括()
A.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B.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C.制定全国各地方的发展规划
D.制定其它能够影响全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政策和措施 E.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的、集中的权威和权力 F.审定地方性法规
3.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对地方政府的工作享有()A.地方立法权 B.全面领导权 C.最后决策权 D.人事提名权 E.行政监督权 F.全面负责任
4.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机构的主体,它包括()
A.各部B.各委员会C.中国人民银行
D.审计署E.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F.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5.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主要有()
A.一般地方政府 B.城市地方政府 C.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D.省政府 E.自治区政府 F.市政府
三、辨析题
1.我国法律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能生效。
错。法律未经国家主席公布,不能生效。
2.我国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不是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对。在实践上,需要冠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而并非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3.我国的地方政府都是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的实体。
错。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基本上是中央政府设置在地方的分治机构 4.行政法规的等级和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
错。行政法规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
5.民族乡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最基层的民族自治地方。
错。民族乡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只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政地方。
四、简答题
1.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包括哪几个方面?
(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荣典权。(5分)
(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5分)
2.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2分)
第二,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其他国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2分)
第三,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2分)
第四,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2分)第五,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2分)
五、论述题
5.国务院有哪些行政方式?
(1)参与立法(2)行政立法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4)直接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6)审计和行政监察;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8)专项拨款;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10)垂直管理
(以上10点,少1点扣2分。须稍作展开论述,否则扣5分)
六、课堂讨论
我国政府职能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实现政府职能重心的位移。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第二、改变政府管理方式。一是改变行政审批方式;二是改变单纯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第三、划分管理的权限,调整政府行政权力结构,包括政府系统内部和外部关系。第四、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把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放在突出位置。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有()
A.53个
B.54个 C.55个
D.56个 2.目前全国大约有少数民族干部()
A.270多万
B.280多万 C.290多万
D.300多万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
A.20个
B.21个 C.22个
D.23个 4.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提出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问题 5.特区行政长官由()任命
A.选举委员会
B.中央政府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是审判()人员犯罪的法院
A.正团职以上
B.副师职以上 C.正师职以上
D.副军职以上 7.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在()A.5万以上
B.10万以上 C.15万以上
D.20万以上 8.我国法官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是()
A.20周岁
B.21周岁 C.22周岁
D.23周岁 9.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A.卫戍区
B.警备区 C.军分区
D.人民武装部
10.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可()A.任一届
B.连任两届 C.连任三届
D.连选连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A.壮族 B.满族 C.羌族 D.苗族 E.回族 F.黎族 2.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
A.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B.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C.以一个较大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其中包括级别不同的若干较小规模的其它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D.一个民族在多处有聚居区的,建立多个自治地方 E.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其中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F.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设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主要有()
A.政务司 B.财政司 C.律政司 D.廉政公署 E.审计署
F.立法会 4.目前主要的专门法院有()
A.军事法院B.海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森林法院 E.土地法院 F.知识产权法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有()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C.民兵
D.预备役部队 E.公安干警 F.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队
三、辨析题
1.目前我国所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都通过民族识别工作得到了正式确认。错。还有一些尚需识别的民族,目前我国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2.“一国两制”的核心就是一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错。还有一点:首先必须保证国家的统一。3.我国的司法机关就是指法院和检察院。
错。并不仅仅是指法院和检察院,还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以及其它具有权能的机关。
4.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服也无从改变。错。可以向审判监督部门(厅)提出申诉或通过检察院提出抗诉。
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就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
错。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服现役,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二是服预备役,即编入民兵组预备役部队或经过预备役登记的为服预备役。
四、简答题
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征
从性质上看,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
从特征上看,民族区域自治既不同于脱离一定地方区域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同于没有具体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实行的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同时实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2.我国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什么?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察;
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 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 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合性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五、论述题
论述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
(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以上10点,少1点扣2分。须稍作展开论述,否则扣5分)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
A.每两年举行一次
B.每年举行一次
C.每半年举行一次
D.每季举行一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议案,应经全体委员()通过 A.过半数通过
B.三分之二通过
C.四分之三通过
D.全体通过 3.到目前为止,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已达3000多个,共有委员()A.30余万人
B.40余万人
C.50余万人
D.60余万人 4.中国的“国家干部”主要包括()
A.三类人员
B.四类人员
C.五类人员
D.六类人员 5.中共管理全国干部的核心是()
A.干部监督
B.干部任免权
C.干部调配
D.干部鉴定考核 6.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是()
A.职位分类
B.录用制度
C.培训制度
D.考核制度 7.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
A.公共权力
B.选举制度
C.主权在民
D.公民权利 8.公民通过其代表进行选举的一种制度是()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差额选举
D.间接选举 9.中国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
A.职工代表大会
B.居民委员会
C.街道办事处
D.人民调解委员会 10.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应当由()
A.职工间接选举
B.职工直接选举
C.职工推选,上级任命
D.上级任命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的“国家干部”主要包括()
A.国家机关干部
B.党的工作干部
C.军队干部
D.社会政治团体与群众组织干部
E.专业技术干部 F.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 2.公务员考核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考核内容包括()A.德 B.廉 C.勤 D.绩 E.能 F.信
3.公务员回避制度规定的回避范围是()
A.夫妻关系 B.直系血亲关系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D.近姻亲关系 E.同学关系
F.同乡关系 4.我国直接选举的环节主要包括()
A.选民登记
B.候选人的提出
C.候选人陈述
D.候选人竞选 E.投票
F.公布结果
5.中国的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主要包括()
A.村民委员会制度
B.居民委员会制度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社区制度 E.街道办事处制度
F.工会制度
三、辨析题
1.政治协商指的就是中共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
错。还有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2.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和具体执行
错。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人事行政部门具体执行。3.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就是缺什么人补什么人。
对。录用公务员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以职位空缺为前提,并以空缺职位的任职资格条件为依据。4.受到法律惩罚的人不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错。那些虽然受到法律惩罚但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我国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错。目前只是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是如此。其他企业,如民营、三资企业则不一定。
四、简答题
1.简述村民自治的实质和内容。
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4分)村民自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
自治的保证。从操作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6分)2.简述中国共产党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考察,党委讨论决定。其次是上级党委审批。再次是正式任命。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权要求公务员履行其法定的应尽职责,同时也有义务保障公务员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利;公务员有忠实履行其职责的义务,同时也有权依法要求为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权益保障。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定的权利,就无法执行公务;没有一定的义务,就不能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只有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公务员依法行政。(6分)
(1)公务员的义务
公务员必须履行九项义务:一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是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六是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是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是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未能履行应尽义务的,即视为违纪行为,轻者进行批评教育,重者给与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分)
(2)公务员的权利
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有八项:一是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是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是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是参加培训;五是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是提出申诉和控告;七是申请辞职;八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7分)
六、课堂交流
中国当代政治学使我建立起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理论和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导论和宪法制度、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等,以阐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为起点,以基层与民主制度的内容为终结。
其一、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都必然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和体现本国的国情,并具有本国的特点,其结果也理所当然与中国的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民族心态等密不可分,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首先应坚持历史的视角。
其二、要注意传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我国有着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古代,长期都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掌握着国家机器以维护本身的统治利益,旧时代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讲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如强调人治,发展个人独裁,突出王权等陋习,也不可避免地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一些影响。
其三、要用比较的方法。中国要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一个要有一个真正的领导核心,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制度,是特别适合我们的国情。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一个十三亿的人口大国,一定要有个清楚的认识,既要认识它的现状,长处,也要了解它的缺点,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与研究,不要盲人摸象,要有一套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体系,要客观地反映事实。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词解释
(一)中央电大文法部 王朝中
1.制度: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3.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它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通常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政治体制”。
4.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直接体现。这是由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决定的。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全部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对全部国家权力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等权力,这些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6.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等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基石。
7.宪政: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制宪:即宪法制定,也称立宪,是指统治阶级依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制宪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并反映到宪法中来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宪指的是新生阶级力量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创造第一部宪法的活动,此后只要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宪法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原则上就不存在重新制定宪法的问题,而只是对原来的宪法进行修改。宪法制定问题主要包括制宪权、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等部分。
9.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0.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即一个国家的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的是一国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反映着政权组织内部结构的状况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反映着人民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职能,按照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
我国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2.国家象征: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要包括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等。它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一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和政治思想。
13.公民:公民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公民的地位即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位置,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予以确定和保障的,并体现为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赋予的各项基本权利、履行各项基本义务。就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来说,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要为公民权利服务,同时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具有制约作用。
14.党组:党的上级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党组的组成不需要经过相应机关、单位内部的党员选举,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委员会指定,设书记、副书记。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其成立的党的委员会的领导。党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本单位实现党的路线和政策,讨论和决定本部门的重大问题,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15.参政议政: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国家重大政治问题和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政议政的实行形式一般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
16.国家元首: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元首之于主权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任何一个完善政治制度所不能或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按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要是礼仪性的机构和职位:国家主席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仅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有关职权;在形式上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作为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行使职权。
17.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央地方关系模式的产物,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以及地方各级行政体制。
18.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包括上级监督,即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的监督;审计监督,即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督国家预算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监察监督,即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查、调查与处理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19.行政立法: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有权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均属于行政立法。在实际的行政立法活动中,行政法规通常以“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名称出现。
20.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通常在中央政府或组成联邦的次级地方政府的统一权威下,将国土或本地方区域加以一定的划分,形成一个个相互区别的区域,并在其上建立相应的政治、行政等国家机关组织,以方便国家或地方的管理,实现国家或次级地方的统治职能。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一定形式、具有层次惟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
21.地区: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行政机关派出的地方分治单位,本身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与省制不同的是,地区级别的行政派出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职权也不稳定。地区体制发展的总的趋向是行政公署机构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面,以致尽管没有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法律地位,但实质上与一般的地方政府单位越来越没有差异。
22.民族乡:民族乡是设置在以一个、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或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并且包括一部分汉族居民区的相当于乡的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设立民族乡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乡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以30%为宜,但也可以低于这一比例。民族乡的名称一般以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民族乡虽然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但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政地方。
23.一般地方政府:一般地方政府是指设置在普通地方的、兼具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政府。由于中国大部分地方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类型的行政区域在设立之初,其实主要是管辖农村地区的(当然也包括发展程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城镇),但由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一些地方政府的功能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使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同质化倾向(即所有的地方政府基本都兼具管理城市和农村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一般行政地方主要有省、地区、县、乡。
24.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方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具体的设置规定上,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25.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中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实行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制度。
26.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民族归属不明的居民团体民族身份的辨认。它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之一。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
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尚未进行识别和得到公认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识别,目前共识别、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1.制度: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3.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它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通常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政治体制”。
4.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直接体现。这是由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决定的。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全部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对全部国家权力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等权力,这些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6.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等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基石。
7.宪政: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制宪:即宪法制定,也称立宪,是指统治阶级依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制宪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并反映到宪法中来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宪指的是新生阶级力量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创造第一部宪法的活动,此后只要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宪法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原则上就不存在重新制定宪法的问题,而只是对原来的宪法进行修改。宪法制定问题主要包括制宪权、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等部分。
9.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0.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即一个国家的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的是一国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反映着政权组织内部结构的状况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反映着人民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职能,按照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
我国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2.国家象征: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要包括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等。它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一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和政治思想。
13.公民:公民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公民的地位即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位置,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予以确定和保障的,并体现为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赋予的各项基本权利、履行各项基本义务。就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来说,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要为公民权利服务,同时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具有制约作用。
14.党组:党的上级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党组的组成不需要经过相应机关、单位内部的党员选举,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委员会指定,设书记、副书记。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其成立的党的委员会的领导。党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本单位实现党的路线和政策,讨论和决定本部门的重大问题,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15.参政议政: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国家重大政治问题和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政议政的实行形式一般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
16.国家元首: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元首之于主权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任何一个完善政治制度所不能或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按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要是礼仪性的机构和职位:国家主席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仅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有关职权;在形式上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作为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行使职权。
17.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央地方关系模式的产物,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以及地方各级行政体制。
18.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包括上级监督,即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的监督;审计监督,即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督国家预算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监察监督,即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查、调查与处理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19.行政立法: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有权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均属于行政立法。在实际的行政立法活动中,行政法规通常以“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名称出现。
20.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通常在中央政府或组成联邦的次级地方政府的统一权威下,将国土或本地方区域加以一定的划分,形成一个个相互区别的区域,并在其上建立相应的政治、行政等国家机关组织,以方便国家或地方的管理,实现国家或次级地方的统治职能。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一定形式、具有层次惟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
21.地区: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行政机关派出的地方分治单位,本身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与省制不同的是,地区级别的行政派出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职权也不稳定。地区体制发展的总的趋向是行政公署机构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面,以致尽管没有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法律地位,但实质上与一般的地方政府单位越来越没有差异。
22.民族乡:民族乡是设置在以一个、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或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并且包括一部分汉族居民区的相当于乡的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设立民族乡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乡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以30%为宜,但也可以低于这一比例。民族乡的名称一般以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民族乡虽然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但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政地方。
23.一般地方政府:一般地方政府是指设置在普通地方的、兼具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政府。由于中国大部分地方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类型的行政区域在设立之初,其实主要是管辖农村地区的(当然也包括发展程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城镇),但由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一些地方政府的功能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使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同质化倾向(即所有的地方政府基本都兼具管理城市和农村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一般行政地方主要有省、地区、县、乡。
24.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方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具体的设置规定上,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25.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中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实行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制度。
26.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民族归属不明的居民团体民族身份的辨认。它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之一。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
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尚未进行识别和得到公认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识别,目前共识别、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第三篇:2012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单项选择题
一、CDADACDBBD
二、1、ABCDE2、ABF3、ACE4、ABEF5、ABCDEF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答:错。阶级社会才有.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答: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指政治制度改革。
答:错。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答: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答: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答: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组织和动员社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 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六、课堂讨论
主题:联系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谈它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作业二
一、BADDBCADBC
二、1、ABC2、ABDE3、BCDF4、ABCD5、ABC
三、辨析题
1.我国法律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能生效。
错。法律未经国家主席公布,不能生效。
2.我国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不是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对。在实践上,需要冠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而并非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3.我国的地方政府都是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的实体。
错。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基本上是中央政府设置在地方的分治机构
4.行政法规的等级和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
错。行政法规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
5.民族乡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最基层的民族自治地方。错。民族乡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只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政地方。
四、简答题
1.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包括哪几个方面?
(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荣典权。(5分)
(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5分)
2.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2分)
第二,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其他国
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2分)
第三,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2分)
第四,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2分)第五,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2分)
五、论述题
5.国务院有哪些行政方式?其内容如何?
(1)参与立法
(2)行政立法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4)直接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6)审计和行政监察;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8)专项拨款;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10)垂直管理
(以上10点,少1点扣2分。须稍作展开论述,否则扣5分)
+
作业三
一、CABDBCBDDD
二、1、BE2、ABCDF3、ABC4、ABC5、ABCF
三、辨析题
1.目前我国所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都通过民族识别工作得到了正式确认。
错。还有一些尚需识别的民族,目前我国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2.“一国两制”的核心就是一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
错。还有一点:首先必须保证国家的统一。
3.我国的司法机关就是指法院和检察院。
错。并不仅仅是指法院和检察院,还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以及其它具有权能的机关。
4.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服也无从改变。
错。可以向审判监督部门(厅)提出申诉或通过检察院提出抗诉。
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就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错。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服现役,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二是服预备役,即编入民兵组预备役部队或经过预备役登记的为服预备役。
四、简答题
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征
从性质上看,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
从特征上看,民族区域自治既不同于脱离一定地方区域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同于没有具体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实行的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同时实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2.我国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什么?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察;
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
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
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合性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五、论述题
论述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
(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以上10点,少1点扣2分。须稍作展开论述,否则扣5分)
作业四
一、BACDBACDBB
二、1、ABCDEF2、ABCDE3、ABCD4、ABEF5、ABC
三、辨析题
1.政治协商指的就是中共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
错。还有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
2.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和具体执行
错。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人事行政部门具体执行。
3.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就是缺什么人补什么人。
对。录用公务员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以职位空缺为前提,并以空缺职位的任
职资格条件为依据。
4.受到法律惩罚的人不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错。那些虽然受到法律惩罚但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5.我国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错。目前只是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是如此。其他企业,如民营、三资企业则不一定。
四、简答题
1.简述村民自治的实质和内容。
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4分)村民自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从操作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6分)
2.简述中国共产党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考察,党委讨论决定。
其次是上级党委审批。
再次是正式任命。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权要求公务员履行其法定的应尽职责,同时也有义务保障公务员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利;公务员有忠实履行其职责的义务,同时也有权依法要求为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权益保障。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定的权利,就无法执行公务;没有一定的义务,就不能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只有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公务员依法行政。(6分)
(1)公务员的义务
公务员必须履行九项义务:一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是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六是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是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是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未能履行应尽义务的,即视为违纪行为,轻者进行批评教育,重者给与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分)
(2)公务员的权利
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有八项:一是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是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是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是参加培训;五是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是提出申诉和控告;七是申请辞职;八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
第四篇: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最新)
五、论述题
论述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答:(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五、论述题
1.国家公务员有哪些义务与权利?
答: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权要求公务员履行其法定的应尽职责,同时也有义务保障公务员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利;公务员有忠实履行其职责的义务,同时也有权依法要求为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权益保障。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定的权利,就无法执行公务;没有一定的义务,就不能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只有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公务员依法行政。(1)公务员的义务;
公务员必须履行九项义务:一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是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六是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是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是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卓越人社区-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交流社区公务员未能履行应尽义务的,即视为违纪行为,轻者进行批评教育,重者给与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公务员的权利
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有八项:一是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是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是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是参加培训;五是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是提出申诉和控告;七是申请辞职;八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电大专科形考作业答案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
六、学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校本课程培训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校本课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尤其是以下几个内容的学习,触动很深: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认识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为基础的课程模式。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管理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关于校本培训的误解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硬性任务,也是建国后首次提出的重大教育举措。它彻底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几十年的局面,使站在课堂第一线的小学教师开始享有课程开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提升课程意识,进一步加强实施国家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
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形成趋势和规模,为了避免走弯路、碰钉子,我们必须理清若干误解。
误解一: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
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错误地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难度很大,甚至非常神秘。其实并非如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手段通常包括选择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和开发全新的课程。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表明,绝大多数学校采用选择已有课程或改编已有课程,极少开发全新的课程。譬如,北京石油学院附小英语教学质量很高,国家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该校英语教师选择万洲编写的《英语随堂阅读》作为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教材,获得成功。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含量不一定很高,否则它在中小学就没有推广的价值和可能。其实,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
有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某些行政部门领导到基层学校检查工作时,首先要求校方出示相关教材。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不等于编写教材,其教材、教师用书、辅导材料、练习册等未必一应俱全。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编写教材,也可以不编写教材,但是必须制定完整的课程方案,包括需求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前一时期,一些学校为了加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教育,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他们并没有编写教材,而是制定完整的课程方案,邀请专家和劳模作报告,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电影,同样取得了很好效果。
误解三: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由本校独自完成
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片面的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可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如上海可以充分利用黄浦江、苏州河、南京路、淮海路、外滩、浦东开发、第一次和第二次党代会会址等资源,浙江绍兴可以充分利用鲁迅先生的资源,井冈山和延安地区可以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的资源。各地还有许多具有共性的教育资源,如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厂矿企业、政府机构、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营地、学者、专家、劳模、家长等。
校际之间也可以共同开发校本课程。香港大学课程学系副教授欧阳汝颖博士曾经介绍过香港地区“同类地区、同类学校共同开发和共同享用”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同类地区要求学校外部环境基本一致,同类学校要求学校内部环境基本一致,共同开发比较经济,共同享用则扩大了受益面。
误解四:校本课程开发会增加课程总量
几十年来,国家课程一统天下,近乎占了课程总量的百分之百。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在百分之百上做加法,而是课程总量的重新分配,校本课程开始占有相应的比例。据统计,世界各国校本课程的比例大都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目前我国还没有达到如此高的程度,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校本课程开发的比例还有扩大的可能。
误解五:校本课程只能是选修课或活动课
有人说,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校本课程是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言下之意是,校本课程不能列为必修课程。这是一种误解。课程分类方法很多,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A等于B、B等于C的关系,而是彼此交叉的关系。校本课程可以列为选修课程或活动课程,也可以列为必修课程。云南边远地区毗邻“金三角”,那里一些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禁毒》就被列为必修课程;青海一些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开发校本课程《了解青海,热爱青海》,也被列为高中毕业班的必修课程。
三、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学校特色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抓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展望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一)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
校本课程开发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校的开发思路定位不准,大部分学校把开发思路确定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创办学校特色的抓手;二是根据教师的特长来考虑学校该开什么样的课程。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就有问题了,即我们把学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喜欢吗?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吗?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大人们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值得反思了。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校本开发的重要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互动体,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一批具备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参与和支持,目前正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支持,而使得校本课程开发举步维艰。在调查中发现,百
分之四十四的教师因为自己在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上的欠缺,拒绝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也是教师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建立有效的机制,使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同步十分重要。从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案例来看,那些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的确在开发中得到了较好发展,他们的成长除了得益于学校矢志不移的培训外,更大的原因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任何校本课程开发,都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促成两者的互动、同步发展是我们要探索的重点问题之一。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作业1
“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一、个人的讨论提纲
“城市病”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各种人为因素导致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城市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实现中国梦,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2、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从源头上治理规划管理失控问题。
3、统筹兼顾,既要保证当前的民生,又要立足长远搞建设。
4、加强污染治理,实施增绿扩绿工程,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切合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本地的城市经济。
(二)联系实际例子
据了解,自2010年,季建业上任南京市长以来,就一直主推全城雨污分流工程。根据当时的计划,从2010年至2014年底投资
人民币180亿元,在南京市全部城区实施这项常见的城市排污排涝工程。其原本目的是让城市污水和雨水,进入不同的管道,最后分流进入污水处理场所。
然而由于着急“上马”,该项工程在没有大面积征集民意的情况下,几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城动工。
“花了上百亿财政资金的全市工程,市长说上马就上马,既没有开市民听证会讨论,也不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到处开挖,处处都是工地、条条道路都堵车。”几年来,南京市到处都听得到市民对雨污分流工程的抱怨和意见。
据该市住建部门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目前实施的工程其实并不科学,“城市污水厂和主管道这些‘大动脉’没建好,小街小巷的‘毛细血管’就全面铺开,就算建好了也没法立刻投入使用。”
该市住建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叫停后,将深入研究雨污分流的部署,保证先建成一片,使用一片。“周围污水管网条件不成熟的不急于上马;项目开工前必须通过市民议事会来研究方案,不仅要让百姓知道,还要公示出去,不仅前期布局要公示,具体到某地今后要有一套制度规范,凡是没有召开市民议事会的、没有聘请市民监督员的,就不得开工。
(三)小组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城市不断变高、变大、变新、变洋,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开膛破肚”、“马路拉链” 的现象随处可见,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浪费大量资金。一些城市不结合本地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制定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结合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内陆城市模仿沿海城市,盲目攀比。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在于:
1、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
瞻性,随意性大。缺乏权威性,长官意识重,来一个新领导,改一次规划。
2、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3、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4、城市管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策划。为根治“城市病”,我们应该:
1、由专业人士和机构制定城市规划,要经过多方论证,要充分征求民意。
2、城市规划一旦制订,不能随意更改。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也要进行充分论证,不能因为领导的一句话而随意变更。
3、城市建设要有发展的眼光,必须顾及百姓当前的民生问题。
4、要用规划来统一协调城市建设各个部门的各项建设工作,防止“开膛破肚”、“马路拉链” 的现象大量、重复发生。
作业2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定位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城市经济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经济管理要具备科学发展的理念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城市要科学发展,城市经济管理必须要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一)城市经济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市经济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的发展和定位要兼顾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不能超过当
地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要防止大城市病的产生和恶化,城市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为市民服务,而不是为了领导的政绩需要。
(二)城市经济管理必须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一座城市要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城市经济管理要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支柱。但发展不是盲目的扩张,城市经济管理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经济目标,也要防止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城市经济管理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由于各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口情况等因素不同,城市管理绝不能照抄照搬,搞一个模式,必须要立足实际,顺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山清水秀的城镇,应该朝着风景旅游城市发展,而不是为了一时的领导政绩,去引进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个劳动力人口大省,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基础,逐步向高新技术发展,而不能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连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都没弄清楚,就盲目建设规模宏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二、要正确理解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
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为中心,解决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问题和上层建筑问题。
(一)要合理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
各地城市的政府部门应该在国家统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市性质、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战略和规划既要关注当前社会,又要放眼长远。战略和规划一经制订,必须坚持执行,要用类似地方法规的形式进行保障,杜绝出现换一任领导换一个发展方向的怪象。
(二)要不断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
城市经济管理体制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革,要以能否促进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为评价标准。要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合理改善城市生产力布局,合理调整和完善城市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建设布局,要改善就业结构,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率。
(三)要有效地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速度和规模。
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超出现实条件的发展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要根据当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和调节城市生产力发展速度和规模,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
城市政府不应该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要为企业提供公平、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要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的服务职能。要依法监督各类企业的经营活动,取缔非法经营,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
(五)要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生活、生产正常运行的保证,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城市政府要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三、要合理运用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
(一)城市经济管理要突出以法治市。要完善在城市经济管理方面的法规 政策,做到凡事有法可依。要强调法治观念,做到有法必依。要杜绝长官意识,减少城市经济管理中的人情关系网。
(二)城市经济管理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城市政府要通过金融、财税等 经济杠杆,来调整城市经济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要尽可能减少直接干预,要利用市场的自身来进行自我纠偏。
(三)城市经济管理要灵活运用行政手段。在一些关系民生的重要经济领域以及市场失灵时,城市政府要及时、有效地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以防止出现严重的经济比例失调,保证国民经济全局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作业3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收获很多。教材中循环经济的内容对我的启发很大。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现在对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属于末端治理,是针对后果的对策,只是治标;循环经济属于治本治理,是针对原因的对策,着眼于环境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循环经济的建立依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行为原则。其中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要求人们学会预防废弃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购买的东西,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处理量,减少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将废弃物制造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当前城市环境问题突出,PM2.5、酸雨、雾霾、沙尘暴等日益严重。一些治标不治本的环境治理手段,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一般。循环经济提出针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对策,是治本性的,其本质是生态经济。用新的“循环经济”代替旧的“单程式经济”,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城市环境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
下面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以本人工作的火力发电厂为例,谈一下自己的体会。火力发电厂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碳资源和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灰渣等废弃物,对大气、土地造成极大的污染。国家已经开始对火电厂进行限制,停批、拆除小火电,提高火电厂的排放标准。各家电厂也已经开始进行积极治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减量化——降低煤耗。供电标准煤耗是衡量一个火电厂发电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更是一个环保指标。煤耗率说明发一度电所需要消耗煤的数量。现在各个电厂都在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流程优化、设备改造等各种手段,降低煤耗。对煤耗率的计算甚至精确到了零点几克。为了减少电厂自身的厂用电消耗,对厂房内的照明设施实行隔行开,在保证亮度的前提下,降低单个电源瓦数,原来灯火通明的厂房一下子暗了许多。为降低电厂煤场里燃煤的自然损耗,各个电厂根据日消耗量、煤运输周期等因素科学确定煤的库存数量,搭建大型的盖煤棚,建设喷淋装置,以减少风吹日晒带来的损耗。
再使用——城市供热。一些大型电厂原来都是将作功完毕的蒸汽通过冷却后再送到锅炉加热,白白浪费了热能,在冷却过程中还要浪费水资源和动力。现在许多大型电厂也开始参与城市供热,将高热高压的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印染厂、造纸厂以及居民家中,降低了城市的整体能耗。
资源化——石膏、粉煤灰。煤碳燃烧后,会产生许多废渣,原来电厂产生的废渣都是就近排放到海边,附近的海边倒不下了,再建造长距离的大型管道排放到更远的海边、湿地,严重的污染了环境,排放了废渣的海涂地里原先的小海鲜踪迹全无。现在许多电厂都已经开始了粉煤灰综合利用,将粉煤灰磨细后用于水泥制造,用于加气混凝土砖的制造,原先的废弃物成了抢手货,减少了原来征地排放及管道建设的费用,减少了排放时的动力费用,减少了征地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国家推动电厂烟气脱硫后,火电厂的废弃物里又增加了大量的工业石膏,最早石膏全部都是通过管道排放到堆场,后来许多电厂建设了石膏板生产线,利用原先的废弃物制造出高品质的建筑材料。
循环经济是对末端治理的历史性超越,但它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只是一种超前性的理念,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人们的思想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变革和升华。我们应该认清末端治理的危害,综合运用循环经济3R原则,在生产、生活中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减慢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减少因线性经济引起的环境退化
五、论述题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战略管理的重点。P121
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
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五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
题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题目2
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
C.《选举法》
题目3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B.中央委员会 题目4 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题目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
B.18岁以上
题目6
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致公党
题目7
我国宪法的解释机关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
题目8
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
C.政治体制
题目9
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
D.人民民主专政
题目10
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
B.公民
题目11 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题目12
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
D.全国人大
题目13
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是()。
D.县级以上代表
题目1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D.民主集中制 题目15
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15题,共60分)
题目16
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A.权威性
C.历史性
D.稳定性
E.阶级性
F.层次性 题目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制定的宪法是:()
A.1975年宪法
B.1978年宪法
C.1954年宪法
E.1982年宪法
题目18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行政监督原则
B.人权保障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法治原则
E.民主政治原则
F.权力制约原则
题目19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
B.司法权
D.立法权
F.行政权
题目20
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A.宪法解释 B.宪法修改
C.宪法制定
题目21
宪法解释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A.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则
B.系统解释原则
C.依法解释原则
F.符合宪法精神和制宪目的原则
题目22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A.扩大解释 B.条理解释
C.统一解释
F.补充解释
题目23
一般说来,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A.主动实施和被动实施
B.单一方式和综合方式实施
C.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
E.行为实施和规范实施
F.事前依照实施和事后追惩实施
题目24 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国旗
B.国歌
C.国徽
E.首都
题目25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平等权
B.监督权 E.政治自由
F.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题目26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群众路线的原则
B.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F.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题目27
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有()选择一项或多项:
A.在人大和政协中参政议政
B.参政议政
D.成员被举荐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定职务
F.民主监督
题目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成年性
C.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
D.精神健全、正常 F.中国公民的资格
题目29
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辞职被接受
B.死亡
C.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D.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
E.丧失国籍
F.任期届满
题目30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
A.视察权
C.列席其他会议权
D.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
F.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
标记题目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题,共10分)
题目31
政治制度的中层指的是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选择一项:
错 题目32
国家形式指的就是“国家结构形式”。
错
题目3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
错
题目34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
题目35
我国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修改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策性修宪”的模式。
对 题目36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是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
错
题目37
党组是党的一级重要组织,其组成需要经过相应机关、单位内部的党员选举产生。
错
题目38
受到法律惩罚的人,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具有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资格。
错
题目39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迄今为止已参予过许多重大问题的调查。错
题目40
任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