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营造氛围入手塑班子团结形象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党组织应善于从强化学习、发扬民主和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营造领导班子团结的思想氛围、政治氛围和制度氛围,才能树立起领导班子良好的整体形象。
一、如何营造领导班子团结的思想氛围
首先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理论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领导干部的思想一旦庸俗化,班子的团结就到了危险的边缘。因此,党组织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升华思想,把改造主观世界摆在重要位置。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增强领导班子团结的党性基础。因此,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每个班子成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一切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维护职工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班子才会形成合力,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班子成员如何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是影响班子团结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组织应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监督班子成员摆正领导者与领导权的关系,摆正自己与职工的关系,从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企业发展和改制中去,落实到广大职工身上。
第四要形成正确的团结观。当前,在班子建设方面有几种不正确的现象:一是以表面上的无风无浪作为团结;二是以义气的感情相投来维护团结;三是以回避矛盾或迁就问题追求团结;四是以实权者个人的感觉来评判团结。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使一些领导班子的团结变得很脆弱很虚假。因此,上级党组织必须转变“基层班子不允许有杂音”的偏见观点,赋予党务干部理直气壮的说话权和有效的监督权。基层党组织必须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形成正确的团结观,要把团结建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建立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建立在纪律约束和制度规范上,从工作大局出发搞好班子团结,从供水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去搞好团结。
二、怎样营造领导班子团结的政治氛围
首先班子内部必须讲民主。充分发扬民主,是增强班子团结的重要途径和政治手段。因此,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必须在坚持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发扬民主作风。
其次班子成员必须讲大局。讲大局,就是思考问题、决定问题、处理问题,都要从大局出发,用大局来检验,在大局下行动,为大局作贡献。
第三领导班子必须讲正气。正气是增强班子团结和凝聚力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素。因此,党组织应想方设法在领导班子中树起讲正气的氛围,要敢于碰硬斗硬,班子成员不能搞亲亲疏疏,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片面处理问题,更不能将班子研究问题的情况故意泄漏以拉拢职工。这样不但不能增强班子的团结,反而会扼杀班子的团结。
第四领导班子必须讲纪律。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纪律意识,是维护班子团结、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因此,党组织必须监督每个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经济纪律,学会用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积极营造班子团结的制度氛围
一是坚持和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要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明确议事范围、规定决策方式;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二要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作为基层党组织一定要注意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探索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高度重视民主生活会在解决班子内部矛盾方面的作用。
三是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在一个班子里,由于阅历不同,各成员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难免有差异,这是符合辩证法的。这就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学会辩证地认识和处理相互间的关系,这样,关系就一定能处理得很和谐、很融洽。领导干部要做增强团结的模范,党组织还要特别注意在团结的时候讲团结、抓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的局面。(王战江)
第二篇:浅谈基层管理层如何营造团结氛围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我们都非常清楚,团结是基层管理的大事,是实现基层有序管理的关键之一,是打造先进基层团队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基层人员来说,到底该如何来打造团结氛围呢?笔者觉得,要营造团结氛围,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的团结氛围,一是整个单位团结协作的氛围。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后者是目标,是结果。在这里笔者只就前一层次即管理层的团结氛围的营造与大家进行探讨。也就是如何打造团结的基层管理层,解决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离心离德、不团结的问题?
按理说,基层单位工作简单,人员少,结构也简单,管理人员又少,管理层的团结应该是极其简单的。但笔者在一个基层单位体验时。发现现实情况并不像我们想像的哪么简单,基层因其自身各自不同的特点及环境,真正团结的少,不团结反而占多数,尤其是在国有事业单位。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各单位有自已不同的情况,很复杂,也很微妙,这里就不说了,只就如何来营造基层管理层的团结氛围进行探讨。
第一,依靠制度来解决基层管理层的团结问题,也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限制、制裁不团结的事情。使基层管理工作在团结的轨道上进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在制度上对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而具体的细化,对管理人员具有什么权利和责任,不具有什么权利和责任进行制度化,减少争权夺利,产生严重分歧的机会和现象,达到团结管理层的目的。二是对基层管理、决策在实行程序化。对基层来说,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争议的程序,从而使管理过程有序进行,减少争议、不团结的事情发生。三是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对闹不团结的人、拉帮结派的人、立山头的人进行严惩。从制度上就抑制这种现象的产生。从而确保团结共事,团结管理。
第二,从用人上解决团结问题,也就是在人事安排上把能否实现管理层团结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主要是解决三件事:一是要选用哪些有责任心、事业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把哪种想混日子的人清除出管理队伍,哪怕他学历很高、很有能力。二是要选用思想意识、管理思维相似的人组织一个基层单位的管理层,也就是能相互包容、志同道合的人聚到一起来管理基层单位。说大点就是政见相同或相似的人组成管理层。这群人因想法接近,比较容易形成一个团结的有效率的管理团队。三是把小人清除出基层管理层,小人为了一已私利会不顾单位利益,会想方设法来搅乱基层单位管理秩序,会向上级管理者进馋言陷害有能力有原则想干点事业的人,从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
第三,培养党性意识、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一个集体意识强顾大局的人是不会闹不团结的事情的。所以在基层管理层中应把这项教育做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并把它真正落到实处,不走形势,不走过场,讲求实效。至于具体怎么做好,各单位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在这里就是班门弄斧了。
其实,对基层管理团队来说,要确保其团结共事,有很多好的方法。成功的基层管理层也都有各自好的办法。在这里,笔者只是谈谈自已的几点想法,算是抛砖引玉,欢迎有志于基层管理的人来共同探讨。
第三篇: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党派形象
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党派形象
——区“庆‘七一’暨支部达标创优表彰会”交流发言
民进卢教院支部具有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2004年,被民进中央评为优秀基层组织,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基层组织,历年来都获得区“达标创优”优秀支部的荣誉称号。身为支部的一份子,我们的会员都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一年来,我们支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加强内外合作、发挥党派作用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一定实效。今天,趁一年一度的区“庆‘七一’暨支部达标创优表彰会”,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党总支对支部工作的支持
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自觉服从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和现实的选择。作为基层党派组织,理应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我们在开展支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主动向学院党总支及时汇报支部工作计划、活动动态、工作小结等情况,以便听取党总支对支部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加以调整、改进和完善。这样,既有利于支部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又有利于发展学院党总支与民进支部的和谐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也赢得了党总支的更多支持和重视。本学期开学初,党总支书记毕思荣主动提出参加我们的第一次组织生活,他向民进会员介绍新学期党内的主要工作,并希望取得党派监督。毕书记对党派工作的重视和对党派成员的尊重,令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一年来,学院党总支多次召开党派成员座谈会,听取党派同志对学院改革和发展、学院奖金分配制度等重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邀请支部负责人列席参加教代会;组织召开“中共与民主党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学院党总支在组建评优监督小组时,还保留了党派名额。经党派推荐,会员吴勇作为学院中2个民主党派中的唯一代表,成为学院评优监督小组成员;此外,学院党总支对于民进有关同志外出培训,在经费和时间上都给予大力支持。这些都充分体现学院对更好发挥党派作用的重视。
二、不断加强内外合作,努力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我们努力加强班子建设,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我们现有支部班子成员8位。大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的支委会和不定期的电话、邮件的联系相结合,使每位委员对支部工作心中有数,便于工作开展时,相互配合,相互补台。我们以有效开展工作为目标,委员之间努力做到多理解,多包容,多支持,少埋怨,少误解,少扯皮,大家分工不分家,做到彼此尊重,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共同为支部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尽可能保证各项工作都得到很好的落实。
我们还积极做好与学院其他党派的合作。我们学院主要有民盟、民进两个党派,还有一位民革的同志。民进在开展一些活动时,民革的同志也非常乐意加入。民盟、民进的负责人之间也经常就有关工作加强联系,进行讨论,相互借鉴,谋求合作。最近,我们已与民盟支部进行多次沟通,正在共同策划组织庆祝建党88周年的传统活动。
三、充分发挥党派作用,进一步提升民进支部的良好形象
首先,我们认为,民进会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专业发展,岗位奉献是体现支部良好形象的根本途径。我支部现有在职会员12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0名,院中层干部2名,市双名工程学员2名,市德育骨干教师基地学员1名。在工作中,每一位会员都是尽心做好本职,岗位奉献,得到大家的好评。有的会员被评为考核优秀,有的会员获得市、区级的各类表彰,这既是会员的光荣,也是组织的光荣。
我们支部还有27名退休会员,他们对组织都有很深厚的感情。在支部工作和社区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友恭老师虽然已经88岁了,依然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并在社区中发挥作用。精神实在可嘉!
其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会员们还积极围绕学院的中心,发挥各自优势,为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全心投入学院50周年院庆的各项工作,魏玉梅、马英慧做好全国教育学院院长高峰论坛相关工作,退休会员邵兴昌、董昭仪担任院庆主持,出色的主持,被大家誉为“黄金搭档”。区委委员平智炜、支部委员吴勇、蔡金香以及每一个会员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为学院50大庆的成功举办都留下了辛勤的汗水,贡献了聪明才智。每一位委员和会员的出色表现也为民进支部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
最后,我们认为,一个组织的生命力离不开经常性的、富有意义的活动。一年来,支部组织会员学习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会史、会知识、搜集交流世博建言献策,我们还组织大家参观世博展示中心、开展世博知识学习、观摩电影节优秀影片、赴锦溪考察休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会员的理论水平,提升了会员的人文素养,也增进了会员之间的友情,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我们将继续在民进区委、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以会员为本,加强班子建设,积极参与民进区委的有关工作,为学院发展和卢湾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进卢教院支部
2009.6.18
第四篇:善于团结共事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善于团结共事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读《公务员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第五项注意有感 今天读完《公务员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书中的第五项注意,团结共事、谦和待人,回顾自己在单位工作的经历,心中颇多感慨。团结,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命线,是基层干部克服困难、克敌制胜的法宝,一个基层干部,和家人搞不好团结,就不可能有幸福的主活;和同事搞不好团结,就不可能有舒心的环境;和部属搞不好团结,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威望,许多基层单位建设的实践证明,能力不足,知识不够,团结可以弥补。我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但团结搞不好,反而会造成内讧,产生内耗,出现1+1<l的不正常局面,所以说,团结对我们每个基层干部,尤其是担任部门领导职务的基层干部,是相当重要的。
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有搞好团结的良好愿望,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却常常做不好,这里面有个方法问题,有些领导同志讲,团结是一门功夫,善于团结是一种能力,这话很有道理。要想练好这门功夫,提高这种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六点:
一是要让。让,是搞好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人有句话,叫做“善与而不争,堂中有太平”。‘不争”,即不争个人高低,不争权力,不争核心,不计个人得失,不闹个人意气,不树个人权威;“善与”,就是在非原则问题上善于作出必要的牺牲和让步,“若争小事,便失大道”,如在小事上争来争去,威信就会越争越低,单位建设会越争越差。而让能让出感情、让出友谊,只要按职责行使权利,按职权履
行职责,就能和周围的同志一道,干好自己的工作。
二是要容。容,就是要有宽阔的胸怀,要容得下难容之事,做到肚里能撑船,额上能跑马。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班子,干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性。处事方法都会存在差异。如果你不敞开胸怀去接受别人,那么你容不下别人的同时,实际上已经被别人拒之于“门外”,再就是,大家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磕磕绊绊甚至误会在所难免,相互多体谅一点,多理解一点,允许别人有缺点,允许别人有过失,允许别人有意见,久而久之,大家相互间就能感到心情舒畅。
三是要诚。诚实是团结之本。毛主席旱就教导我们,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大家与你相处就会有踏实感,有依赖感,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否则,今天耍个小聪明、明天弄个小花招,欺上瞒下,哄左骗右,时间长了,就没人愿意与你共事,更不会有人与你交心。
四是要谦。与人相处,“谦以持身,恕以接物,谦则和,和则不竞;恕则平,平则寡怨。只有谦虚、宽恕,才能赢得平和;才不会引起争端。谦虚,就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谦虚,就能放下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谦虚,就容易居高临下,目中无人,就会和同志们形成隔阂,拉开距离。所以,基层干部要经常告诫自己,时时谦虚,处处谨慎,在谦恭中和大家团结共事,融为一体。
五是要爱。要与人为善,对别人充满爱心。对别人的缺点,要诚恳指出,帮助纠正,对他人的困难,要主动伸出温暖的手;热心地去
帮。当别人工作中有了闪失,要主动拉拉袖子提个醒。无论是和上级,还是与同事、与下级共事,都要施之以敬,施之以爱。
六是要正。要搞好团结,融洽关系,要让、容、诚。谦、爱,必须事业为基础,以原则作保证。不能交酒肉朋友,“拉庸俗关系,讲无原则的团结。实践证明,酒肉朋友靠不庄,庸俗关系长不了。只有以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作纽带,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精诚团结,并肩奋斗。
只有做到以上六点,我们才能出现书中所讲协作共赢的局面,工作中才能保持团结协作,才能出战斗力。
第五篇:打造村级班子形象从提高制度执行力做起
打造村级班子形象从提高制度执行力做起
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刻阐述了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这一重要思想,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高制度执行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村级班子形象建设的新课题和新要求,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在农村的长远发展。
村级班子要树立良好形象,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执行力。我们都熟悉无土栽培,如果没有养分溶液的滋养,植物就会枯萎。同样,得不到执行的制度形同虚实。制度和执行的关系正像植物和养分溶液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在村里,制度大多整齐地躺在柜子里或挂在墙上以应付检查用,村级班子成员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开展工作,常常出现制度有序、执行无序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形象。纵观村级班子制度执行现状,笔者将存在问题及原因总结如下:
一、村级班子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
(三)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和谐,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撂担子”现象普遍。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有的支书与主任思想难统一,各唱各的调,班子不协调,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了,群众自然无所适从,严重影响村级班子的领导作用,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置百姓利益于不顾。
(四)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农村青壮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村级班子成员制度执行力缺乏的问题
(一)党性修养不强。有的村级班子成员党性修养不强,自己在制度执行上不能作表率,对他人则奉行老好人主义,在监督制度执行上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少数村干部甚至习惯于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常为感情、面子等不重视制度规定,导致违反制度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执行缺乏监督。监督执行人缺位,是很多企业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制度监督执行人的挑选和任用支持,是制度能否得到贯彻的关键和保证。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
新型管理模式,并且在企业内部营造好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搞好内部监督、制度执行力的考核,同时将事后责任追究、奖惩实施到位,才能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三)干部例外原则。如果干部有例外,那么就等于架空制度,制度也就没有了执行的土壤。有的地方、部门及村级班子成员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不敢动真碰硬,回避矛盾、掩盖问题,使制度变得灵活有余、刚性不足;涉及利益调整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走样变味。这些地方村级班子成员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通,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助长歪风邪气。长期以来,在这些地方,制度形同虚设,现状堪忧。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制度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调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排除制度执行中的难点和障碍。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解决上面的所提出的问题:
一、积极建设“学习型”村级班子。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加强学习,才能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抓住中央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精髓,保证在抓落实中不出现偏差;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和部署;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在学习内容上,既应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应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二、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党的制度是党的意志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执行制度自觉与否,从根本上反映着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体现着党员的党性修养。实践证明,一个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的党员,必然是党的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因此,提高制度执行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新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应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党的领导的信赖。
三、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石。不论抓哪项工作,首先都要强化政治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村级班子成员是抓落实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增强责任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做到尽职尽责。同时,还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政治意识强,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政治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则是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表现与拓展。
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村级班子既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村级班子成员能否发挥示范作用,对于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至关重要。首先,要带头学习制度。把制度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村级班子成员个人自学和集中轮训内容,使村级班子成员熟悉制度、掌握制度,明明白白地执行制度。其次,要带头执行制度。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模范执行制度。工作中始终坚持“两个坚持”的作风:坚持雷厉风行,防止拖拖拉拉;坚持狠抓实干,杜绝形式主义。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度是管全局、管根本的,有的可能比较原则、笼统,只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能。应坚持从实际出
发,把制度中的原则方针具体化、笼统要求明晰化,从而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相互支撑、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加强监督管理。没有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就谈不上执行力。因此,应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村级班子成员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做到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关键性和突出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同时,坚持群众路线,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让广大党员群众来监督制度的执行。
七、讲团结、惜荣誉。这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把个体执行力凝聚成集体执行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保障。村级班子成员应努力营造团结合作、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性,加强自我教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提倡讲真话、办实事,积极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环境;及时化解不团结的因素,在认识矛盾、解决问题中求进步、求统一;发扬协作精神,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抓发展、抓落实。
八、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这是提高执行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村级班子成员要自觉做到廉洁勤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党纪国法和组织、群众的监督约束之下,“三管齐下”,即管好自己、管好部门、管好家属;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做到严格自律,重操守、慎交友、淡名利、高追求,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正派、工作上清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提高执行力,更好地落实农村各项工作。
提高制度执行力,树立村级班子良好形象,重点是识村情实际,抓制度落实。制度的规定是立足全局的,只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和效能。一是要在细化中结合,就是要把制度中的原则方针具体化、笼统要求明晰化、弹性规定刚性化,增强执行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在延伸中结合,就是要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现有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在适用范围上向基层延伸,在内容上进行丰富拓展,努力构建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相互支撑、齐全配套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在创新中结合,就是对工作亟须、上级暂时又没有的制度规定进行探索创新,及时将实践中形成的认识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上升到制度层面,固化下来指导工作。总之,打造村级班子形象从提高制度执行力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