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9:2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

第一篇: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

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

企业如何打造团队精神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个体与集体利益相互统一,促使团队和企业高效运转。它有三层含义:首先,确立共同的目标即建立共同的愿景,使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中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中有着良好间的沟通,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在工作中有安全感和温馨感。第三,团队成员相互帮助,在互助和良性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优势互补。

二、团队精神的作用

一个企业如果有着坚固的团队精神那么职工间、领导与职工之间有着很好的工作默契,可以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团队中的良性竞争机制和沟通机制,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团队的团结、信任高效率的工作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处于不败之地。如果一个企业缺少团队精神那么企业职工间缺乏信任感温馨感,同时也缺乏共同的愿景,那么这个企业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堆散沙,一推就散,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将无法生存。

三、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一)、一个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要有一个卓越的领导。

一个优秀的团队少不了一名出色的领导,统帅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团队的战斗力的强弱,拿破仑曾经说过:“绵羊统帅的狮子军团永远无法战胜狮子统帅的绵羊军团!”

首先,企业领导要有个人魅力,有感召力,巨人集团的总裁史玉柱便是一个这样的领导,在巨人集团面临倒闭的困境下好几个月没给员工发工资了,但是,史玉柱的核心干部竟然没有一个人因此离开。史玉柱在忠诚团队的支持下,终于东山再起。史玉柱靠的就是个人魅力,才使其属下愿意为他卖力。

其次,领导者要有眼光,魄力和胸怀。1989年索尼公司的总裁盛田康夫让索尼斥资48亿美元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及关联公司,最初的人们都不支持,甚至有人反对,但盛田邵夫的这一决策却成为索尼公司日后赖以生存的支柱,盛田邵夫以其超人的眼光和企业家过人的魄力,让索尼五十年后发展顺利。

第三,领导者要有协调能力和凝聚力。唐太宗——古代明君的代表,这位英明的君主便是具有这样的能力,他用他的高超的凝聚力和协调力,让众多能人异士为其效力,并能巧妙的化解群臣间的矛盾,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第四,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决策。数年前,三星集团的主席李健熙在汽车产业投入130亿,最后弄得血本无归不能说他不善于决策,只能说他不善于倾听,因为当时就有人劝过他要慎重,但他没听。

第五,领导要敢于承担。2001年9月11日那个灾难的日子里,美国的总统、副总统由于受到特勤保护不能露面纽约市陷入一片混乱,这是纽约市市长英勇的站了出来,领导大家稳定秩序,使纽约迅速安定下来,事后这个市长受到好评,政界普遍认为它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二)、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的愿景是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导航器,有了共同的愿景才能让团队成员知道他们应干什么,才能让团队成员同心同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努力。

首先,愿景的设置要切实可行,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景不仅不会让员工产生工作的激情,甚至还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自小马列主义教导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最好的印证,这可是血的代价换来的。企业也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中国知名企业海尔,便是张瑞敏从最基础的“十三条制度”上发展起来的,而十三条制度解决的都是海尔当时最现实最基础的问题。

其次,愿景的设置必须依赖大家一致同意和共同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所有的人对愿景持认同和肯定的态度,才能使团队每一个人愿意的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同时,一致的愿景也可以让每一个人都了解该干什么,怎么去干。(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天津女排曾经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冠军,她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她们对中每一个人都有“挑战强队,勇于夺冠,改写历史”的愿景,本着共同的愿景,形成凝聚力,走向胜利的巅峰。

第三,愿景的完成必须团队成员的协力合作,2004年上半年的NBA总决赛豪华的湖人队以1:4输给了平民活塞队。从实力上看,湖人队有四位超级巨星:科比、奥尼尔、马龙、佩顿,还拥有全联盟最优秀的教练迈克.杰克逊,为什么还会失败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一致,不是一只有凝聚力的团队。首先,科比与奥尼尔争论谁是团队的领袖,马龙和佩顿为了争夺总冠军进而你争我夺,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三)、要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沟通的困难使成员间难以达成默契,缺乏共识,没有默契彼此之间产生感情裂痕,感情裂痕使人们无法合作,无法合作又会影响发展,可见沟通是团队发展的润滑剂。

首先,团队内部进行平等的双向的沟通。沟通不仅要停留在纵向或横向,还要注重深入,在沟通中,保证沟通的双方是平等的双向的,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郭士纳在拯救IBM时,广泛从不同渠道征求员工意见,并在保持IBM完整性,聚焦于IBM生存,裁员渡过难关及电子商务等阶段性沟通主题表达了自己的经营思路获得员工支持,最终实现IBM再次飞跃。

其次,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不仅仅是内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结局。海尔在欧洲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证,在与客户充分交流沟通后,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客户想要的产品样板,且让客户满意而归,最终成为欧洲家电市场的大赢家。

第三,沟通中要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在交流碰撞中化解各种误会,使团队成员在沟通中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模式,让团队成员观点在沟通中一致,进而行动一致,最终价值观一致。

(四)、有适当的激励机制。

人是一种情绪化动物,在遇到不顺意的事情时往往出现消极态度,如果这些消极的态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对他们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时最为有利的一剂良药便是激励。

1、对于人事的安排要遵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对每一个人作出最合适的安排。1926年有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准备在金泽开办一家办事处,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年仅19岁的小伙子,他知道小伙子有能力,适合干这个工作,于是他力排众议让小伙子去经营,最终获得成功。

2、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各种合理的愿望,海尔公司在1984年时,几乎面临倒闭,张瑞敏接手后,先进行的并不是大规模的改革,而是到各处奔波借钱,为每一位员工发工资、发福利——五斤刀鱼,这是自工厂亏损以来工人们拿到的第一笔工资且有福利,使海尔的工人过了一个幸福的年,从此工人们愿为张瑞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最终让海尔起死回生,从此开始了发展之路。

3、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要注重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员工心中薪酬不仅仅是一定数目的钞票,他更代表了身份、地位、个人能力的高低、成就的大小,所以适时的给员工一定的奖励以肯定他们的付出是十分必要的,弗洛里达州珊瑚角的东氏健康机构在《先代健康》杂志将其列为全美国100家最完善的医疗网机构后,公司为每一位员工发了一个特制的钥匙链,上面写着“自从…….以来有价值员工”下面刻着这个员工受聘的时间,这个钥匙链价值只有4.5美元,但他却让员工为企业创造了不只4500万美元的价值。

4、建立合适的升迁机制。职位对于员工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于一个合适的升迁机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实干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五)、引入良性竞争机制。

通过良好的团队竞争可以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竞争也可以使团队越来越好,它可以刺激每位成员的进取心,使他们力争上游,发挥最大的潜能。

竞争能激起一个人无尽的智慧.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拼搏取胜的愿望,一种展现自我价值的意愿.据大量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了竞争并获得胜利的重要意义.他们断言:获取胜利(在一场游戏,一项运动中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中)对于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健康具有意义深远的意义.个体通过不断的竞争并获取胜利的过程中,能改变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不断的取得成功会建立一个人的自信心以及鼓起人的高昂的志气.重燃起内心中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一个人的创造力.相对而言,一个害怕竞争,凡事都畏首畏尾的人一生由于没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与热诚,只会浪费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抱憾终生,永远被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

竞争还有能够令一个濒临绝境的团队重获新生的魔

力.古代日本的老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生性活泼的沙丁鱼放入一群被打捞的懒惰的鲇鱼当中.由于好动的沙丁鱼在鲇鱼中乱窜,给鲇鱼带来一种危机感,它们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这便是有名的鲇鱼效应.鲇鱼效应同样适用于社会团体,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面对一毫无活力地团队时,他们便会引进一批充满活力,积极行动的新人,以打乱团体中原来已经形成了的较为稳定的工作人际关系.由与新人们个个如狼似虎,不畏强者,敢于争胜.这让原老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得不解放思想积极行动,以适应激烈的竞争(而且据科学家们研究证表明潜在的危机感会更加地激发人们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团体焕发新的活力与创造力.竞争与合作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竞争要求合作,而合作促进竞争.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团队中,各成员互爱,互勉,互补,互利互惠.有利于竞争本身所需的信息的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传播和互相借鉴.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各自就有两个思想了.那么通过合作团队就拥有了更多的思想了为了将良性竞争引入团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造学习型团队,授人以渔。企业要让内部小团队之间相互交流,使团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现资源的共享。

2、制定员工自己的目标,实现超越自我。有句俗语说人最难做到的就是不但超越自我,这十几年,澳柯玛被一连串的荣誉所笼罩:1995年,澳柯玛被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国家技术进步评价中心认定为“中国电冰柜大王”;1997年,“澳柯玛”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靠的就是制定新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创新无止境”便是澳柯玛最好的证明。

3、开展学、比、赶、帮、超活动,麦当劳一年一度传统的明星大赛(ALLSTAR):所有的麦当劳门店会推出各个项目的参赛人选:比如,谁的薯条炸得最棒;谁的汉堡做得最好;谁的柜台服务让顾客最满意等等。最后让选出的明星讲解他们的心得经验,在日常工作中,让他们帮助能力较弱的员工。这样技能使有成就的员工有了荣誉,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又能帮助弱者进步,鞭策弱者赶超强者,整个企业共同发展。

当然,竞争还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一旦失控便会向盲目、恶性、无序状态发展,这种状态会导致种种弊病甚至罪恶、灾难产生。团队内部一但产生恶性竞争,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员工间相互排斥,甚至可能导致团队乃至整个企业的毁灭。所以我们要防止恶性竞争的产生。这就要靠沟通和交流以及需要一个健全的分配机制和共同的价值观引导。

引入竞争机制有众多的争议,有人说在团队内有竞争就不和谐了。但我要说之所以引入竞争就是为了让每个成员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去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他队员形成优势互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从而避免了“搭便车”和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点要很好的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来用。

(六)、建立企业团队内部的潜规则

1、领导的表帅作用。作为领导要以身作则,中国有句古话叫“上行下效”,可见上级的表帅作用十分重要,领导要带好头做好模范,以便引导下属为企业的整体利益着想,中国的华为老总便是这样一个领导,他带头为了企业的利益拼命工作,甚至节假日都会为了工作而放弃,最终华为所有的员工都这样做了,为企业利益付出一切已经成了华为员工不成文的准则。华为的成功与这一潜规则密不可分。

2、制度规范。一个强有力的企业,一定有一套完善的成功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肯德基的扩展速度迅速,但服务的质量并没有因为扩张而下降,靠的就是那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3、时时提醒,重复是记忆的良师。在海尔有一本20页的小册子,海尔的员工会随时带在身上,那是海尔的文化、海尔的规章制度、海尔的经营哲学和海尔的奖励政策。美国的GE公司也有相同的作法,其公司的经营信条、手册人手一本。韦尔奇说:“一旦你有了一个想法,只要你坚定的不断的重复,终会变成现实的”。这种方法很容易让员工将企业的各项要求变成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的自我要求,这便形成一种潜规则。

总之,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必须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越做越强。

第二篇: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

--读团队精神一书的几点体会

通读《团队精神》一书,感悟颇深,收益颇大。我感到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该书告诉人们一个走向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团队精神是真正核心的竞争力。这是该书最核心的语言,也是最引人深思的一句话。这个命题深刻揭示了团队精神质的内涵和它所蕴藏的思想价值,其现实作用是启发人们: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将一盘散沙,一个民族没有团队精神将难以强大。因此,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就必须从培养团队精神抓起。这既是该书畅销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初衷。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团队精神,从个体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启示之一:要培育团队精神,就必须强化团结共事的观念,大力加强协作力建设。(指头抵不过拳头)共事先共心,合作心先合。马克思在论述分工和协作的时候,提出“协作力”这个概念。这种协作力,就是一种团队精神。通过学习,我感到,团结共事的协作力,是团队精神赖以存在和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协作力就没有团队精神可言。书中大量的事例也说明这一点。无论是大雁结伴翱翔蓝天的事实,还是亿万蚂蚁倾巢出动搬动巨蟒的寓言,都启示人们: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握紧拳头才有力量。任何一个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团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才能无往而不胜。而这种精神,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创造出触动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从大家内心发出“同甘共苦、精神共享”的呐喊。团结协作,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品格,一种能力。团结协作,对党来说是生命,对领导来说是形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本领。团结协作的集体,能形成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巨大力量,什么事情都好办,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也能够克服。讲话办事,要从增强团结协作的愿望出发,而不能从个人恩怨和义气出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胸怀坦荡,谦虚谨慎,相互尊重,相互“补台”,真正做到:任务面前多干一点,不避重;困难面前多帮一点,不袖手;荣誉面前多让一点、不争功;失误面前多担一点、不诿过。

启示之二:要培育团队精神,就必须强化本领恐慌的观念,大力加强学习力建设。作为团队的一个分子,要为团队做些工作,就必须有一定的实力,这个实力就是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习力,否则会成“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实践表明,一个能力强的人,都是善于学习的人,都是学习力强的人。书中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培训是最大福利”。培训是间接投资,虽然不是今天一投万元,明天就能产生巨大利润,但只要坚持下,那些善于学习的个人就一定能成为赢家。要提高学习力,我感到,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树立“无边界学习”的观念。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提出“无边界行动”这个概念,目的是团队里每个人的创意和才智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让其都得到充分发挥。我感到,作为团队,同样,要创建这种无边界的学习型组织,让大家无时无刻都在自觉地精心雕刻自己,从起草文件到说话方式,从画好一张表格到接好一个电话,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中提高,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处处都是课堂,事事皆有学问。二是要倡导挤钻的钉子精神。防止“知识透支”,不能挂在嘴上,扔在脑后,而要付诸行动;避免“本领恐慌”,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两个字,这就是“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在“挤”和“钻”中提高能力。三是要构建“分享学习成果”的机制。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就是团队成员思想不断交流、智慧之火不断碰撞的过程。如果每个人拿出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分享,集体的智慧就会大增,就会产生1+1>2的效果。今天我们进行的学习交流,就是在分享学习成果,变一人的体会成大家的共同财富。

启示之三:要培育团队精神,就必须强化主动有为的观念,大力加强创造力建设。一个团队要发展,必须有一种主动有为、敢为人先、科学求实的创新精神,也必须拥有一帮敢于闯呀、冒呀、试呀的创新人才。这是团队的灵魂,是团队得以发展进步的源动力。没有创新,团队就失去生机和活力。作为团队成员,就必须提高自我创造力。我感到,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给岗位贴上责任标签。有责任才会去创造,有责任心才会有创造力。加强创造力建设,就必须把强化责任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想不劳而获,等待“免费的午餐”,只会造成一种依赖心理,使自己变得被动、消极、失去创造力,乃至失去生命力,最后无情地被团队剔除。要努力做到:对团队要有家庭的感觉,对成员要有亲人的感情;要从团队取得价值,就得给团队增加价值;既要做好份内的事,也要关注份外的事。二是要强化精品意识,给工作盖上免检邮戳。一流的工作标准,是创造力的内驱力。加强创造力建设,就必须把强化精品意识作为重要环节。

第三篇: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单选题 正确

1.简单地说,合作是:

1.2.3.4.A 凝成团队的行动

B 凝成企业的行动

C 凝成组织的行动

D 凝成部门的行动

正确

2.处于怠工的状态的员工特点不包括:

1.2.3.4.A 眼里只有自己

B 恃才傲物

C 自命不凡

D 相信别人

正确

3.“分裂繁殖制度”的提出者是:

1.2.A 丰田

B 联想 3.4.C 微软

D 格兰仕

正确

4.从业状态的员工的特点是:

1.2.3.4.A 没尽全力,薪水却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B 贡献出来的价值只有自身能力的50%~80% C 尽了全力,薪水也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D 没尽全力,薪水却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吃了亏

正确

5.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要基于:

1.2.3.4.A 现代精神

B 组织精神

C 团队精神

D 传统精神

正确

6.一个企业,门槛是最低的时候是:

1.2.3.A 创业阶段

B 成长阶段

C 成熟阶段 4.D 壮大阶段

正确

7.大雁是成人字形飞翔的原因是:

1.2.3.4.A 可以增加阻力

B 使领头雁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C 使每一只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D 使除领头雁以外的每一只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正确

8.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

1.2.3.4.A 合作和分工

B 协从和协作

C 合作和协从

D 合作和协作

正确

9.关于合作重要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1.2.3.4.A 一定程度上说,合作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

B 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主管们关注的事

C 合作精神是一种团队精神

D 有没有团队精神,是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的,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正确

10.不合作的后果由轻到重,依次呈现的,即:

1.A 缺乏成就感——怕担责任,爱发牢骚——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2.B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缺乏成就感——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3.C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缺乏成就感——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怠工的状态——从业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4.D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缺乏成就感——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正确

11.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

1.2.3.4.A 深入每个领导的行动的 B 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 C 深入每个员工的行动的 D 深入每个员工的工作的

正确

12.企业制订企业文化后,真正有智慧的人:

1.2.A 抵触企业的文化建设

B 反对企业的文化建设 3.4.C 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

D 拒绝企业的文化建设

正确

13.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

1.2.3.4.A 建立目标

B 执行目标

C 达成目标

D 预见目标

正确

14.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的创造者:

1.2.3.4.A 企业

B 他人

C 家庭

D 自身

正确

15.潜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前提是:

1.2.A 个人对企业资源的驾驭

B 个人的权力大小 3.4.C 个人的责任大小

D 企业经营的好坏

第四篇:团队精神范文

第一讲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命题,但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团队精神既是一个老命题,更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案例】

爱因斯坦的考题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考试结束后,他的助理赶紧追上他,很小心地问:“今年的这份考题为什么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呢?”爱因斯坦很平静地答道:“答案完全变了。”

点评: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的是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的答案尚且会变,更何况团队精神这个命题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两只鸟的故事

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有没有团队精神,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不合作的后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

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 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 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 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

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

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 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工的状态

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给。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案例】

同学毕业后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毕业后3年左右,其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也许别人有了很多成长和磨练的机会,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这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点评:这足以说明,如果在没有团队精神的意识观念下工作,企业在给团队打分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个人打一个分数,结果自己会发现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精神,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一定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 不合作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和谐。

【案例】

拉绳实验

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

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

点评: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

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

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第二讲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

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

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的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在最开始设计这个制度时,是基于员工背后偷懒的现象。现在来看,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员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当时这个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时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员工只有迎合这个制度,才能够成为当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愿意吃亏,离开先前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要去磨练他、锻炼他。例如在格兰仕,有60岁的老员工,依然可以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且去开拓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市场,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二)建立规章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

【案例】

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

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

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

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在企业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懒的文化。有些企业就是从培育团队精神的角度来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的。

【案例】

公平、光明、团结、自由——追求完美

一家企业以前是生产治疗仪的,现在做橱柜,在它的生产线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把治疗仪的正负级装反了,然后又流到下一个生产线上,最终流向了市场。几个月后,客户发现这治疗仪有问题,就要求退货。产品返回来后,经过检查原来是正负级装反了,就开始追究。

其实这个工人的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是知道的,当时他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正负级这么简单的事都给装反了,但是他就没想到要去告诉那个出错的工人。他觉得,你傻你的,谁管你啊。所以原本可以在这道工序得到纠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在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时,企业开除了这个出错的工人,因为他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他被开除了。但在处理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中没有任何一条说,发现同事的错误而不提出来就要被开除,或怎么样处理。结果企业虽然觉得那个明知道出错却未尽提醒之责的工人有问题,但就是开除不了他。

这家企业1994年开始进入橱柜行业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刚刚进入新的行业,大家不清楚该怎么做。他们曾购臵了一批不锈钢盆,回来之后,发现这些盆跟他们看到的样板不一样,所以把货又重新装箱,拉回去退货。对方一看,说你们是做这种不锈钢橱柜的,怎么连去锈抛光都不会。这说明企业在创立之初,很多小事都在制约着自己的发展,每个细节都要靠自己去突破。在这些过程中,企业无暇去做什么文化,没有什么文化建设,只是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家企业有了新的做法,制订出了“公平、光明、团结、自由”基于团队合作的八字方针。当他们的“公平、光明、团结、自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遇到新的瓶颈时,又不断地修正完善。就这样企业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找到“追求完美”的文化。

点评:有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太管用了,这时就迫使企业的文化变为“追求完美”。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当有这种追求的时候,员工就会觉得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就应该将同事的错误指出来。最终,企业文化会帮助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企业要基于团队精神的考虑来制订企业文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要抵触。企业中有很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太虚了,老总制订企业文化只是在玩虚的。所以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抵触,慢慢地,就会跟企业越来越格格不入,导致一个员工由敬业员工中变成一个从业员工,最终会演变成一个怠工员工,最后连自己也觉得待着不舒服了,可能就离开了。

一个企业,创业阶段的门槛是最低的,员工这时可能很容易就进去了。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可能业绩就翻番了,到那时,员工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前提是员工要迎合它的制度,尊重它的制度,然后融入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当这个企业继续往前稳定发展的时候,员工才可能是最终的受益者。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

有些事情当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说制度和文化能约束人的行动,却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绳实验”的背后是人心在作祟,导致没有用尽全力去拉绳子。所以对人心的训练,不是别人能训练的,而是要靠自己训练。

一个人要给自己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观念很重要,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行动。

【案例】

生孩子的观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一个行动,那就是生了女孩相当于白生,所以要继续生,直到生了男孩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一大堆。

点评:一个人因为秉持一种观念,才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

团队合作的观念深入骨髓时,就会影响行动。否则,只是简单知道或了解,对行动的影响不大。那么,要植入的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到底是什么呢?

(一)合作是一种智慧

1.合作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合作是一种智慧,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不要认为成长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力量的时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借助到别人的力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还不够。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来训练团队。

【案例】

雁 阵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来飞翔的。一字形用于在风和日丽、没有压力的时候。但天气越来越凉,要飞到南方去,就要讲究效率,要人字形飞。当人字形飞时,领头雁在前面飞翔,它猛烈地煽动翅膀,在翅膀下边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这样跟在它后边的一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臵,飞行的阻力就小了。跟在后边的大雁,相继都会借助到同样的力量。

这样一来,前面的大雁给后面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环境,使得它们在飞翔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来单飞的时候要小得多。每只大雁都借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独领头雁没有。但是在雁阵中,领头雁是交换的。那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团队中,每一只大雁都借助到了前一只大雁的力量。科学家的风动实验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1倍。

点评: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在大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合作的好处

 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合作很重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案例】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狱里,有同样的一桶粥,同样长的一个勺子。在地狱里,每个人争前恐后地去拿这个勺子取粥给自己吃。可这勺柄太长了,无论如何也吃不上自己喂的粥,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里,一个人拿勺子取到粥喂给另一个人,这样大家互相喂对方,结果是每个人都有粥吃。

点评:相同的资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着双赢或多赢。能够把一个人的赢,变成双赢或多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赢也就是一个人赢,不可能双赢,更不可能多赢。

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案例】

蚂蚁的故事

蚂蚁个头比较小,但腿比较多,所以很多人以为蚂蚁爬得比较快,但事实上不快。当森林大火来临的时候,蚂蚁再怎么快,也快不过大火的蔓延。但是一场大火过后,人们会发现还有蚂蚁活着,为什么呢?

因为当森林大火蔓延过来的时候,这些蚂蚁会迅速地抱团,滚成一个球,滚出火场。当发大水时,蚂蚁也是这样迅速地抱团,然后就跟着洪水随波逐流。有可能碰到一颗大树的树墩,爬上去了,也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点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生活中为什么要加入到团队中呢?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一个公司呢?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打工,每个人也都可以创业,但是不一定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

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两年多。这意味着有很多企业,创业初期成功后,还可能再面临死亡。创业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怎么获得生存呢?要加入团队,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

当一个人意识到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开始加入到一个企业中去了,当认识更清楚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现实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在公司干都是给老总干,这样想的时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了。千万不要忘了,贡献出100%,回报给自己的价值就是100%。

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案例】

马的故事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这样一个数据,一匹马拉重物的极限就是3000磅。给马吃得再饱一些,喝得再足一些,换一个更优秀的马种,极限还是3000磅。但是当把两匹马捆到一块时,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却超过了6000磅。

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两匹马待在一块儿后,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就会超出它原本单干的总和。但它们确实做到了1+1>2,这就是验证。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 援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上万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总会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哪怕有伤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时分到达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国民党是不是这样呢?让他们去增援已陷入包围圈、腹背受敌的部队,他们想的是这会牵制自己的力量,会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会有伤亡,所以他们总是慢吞吞地去,尽量拖延时间。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结果自然是共产党赢了。

点评: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兄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兄弟部队现在很弱,已经差不多完了,还救他们干什么呢!可见,国民党部队不善于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这就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案例2】

旁观者心态

一个工人把产品的正负级装反了,如果下一个工序的工人善于合作的话,就不会是以一个看热闹、瞧不起的心态来对待。相反,他就会告诉出错员工,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旁笑话别人:还有笨成这样的人,也配在这企业工作,让他错去吧。

点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的观念。一个团队重要的是整体的竞争力。不要以高姿态来对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员工,应该提携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长。同时,在提携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成长。领导人就是领导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合作更需要勇气。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雁阵理论解读

(一)雁阵理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 要认清团队的目标不可动摇,对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 合作和协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狭义上的区分,合作就是分工,协作就是协助。一件事情从制度上或者是从工作职责的角度上来讲,这不是该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协助别人做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协作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在工作中,目标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合作,通过分工,各自干各自的;另一个是有需要磨合、协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样通过协作最终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协作,是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两种手段。

 对团队承诺

对团队的承诺其实是对自身的承诺,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会觉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会获取既得利益。

(一)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 建立目标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 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二)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种西瓜老伯的故事

有一个老伯,春播的时候种西瓜,他得到了一批很好的种子。他心里想,尽量不告诉别人。但是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又不强,让大家知道了。大家都来问他,老伯您的种子这么好,告诉我们您在哪买的,我们也去买,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老伯不想让别人都好,就说卖种子的早走了,买不着了。所以别人都没有买着老伯那样的好种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伯以为地里结出来的西瓜应该是皮薄、又大又甜的,但事实上地里结出来的西瓜还不如他过去种的。他非常气愤,千方百计要找卖他西瓜种子的人,最终还真找着了。那个卖种子的人就说了:“老伯,您怪不得我,我卖给您这么好的种子,种到地里发芽,开花,授的粉是谁家瓜地里的粉啊?是您那么多邻居家瓜地里的,那些劣质种子开的花,这么一杂交,会怎么样?就不是我卖给您那种子应该结的果。所以您不能怪我。”最终,老伯因为不想让别人受益,自己也没有受益。

【案例3】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4】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

 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三)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案例】

格兰仕的空调市场

格兰仕初期的“分裂繁殖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愿意奉献,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所以就被分裂出去了;有的人不愿意,觉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不愿意走。

那么,公司给愿意走的人是什么?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是更新的市场。然后是企业表示对他高度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那么攻占下一个市场的机会就会再给他。

格兰仕开始进军空调市场时,重庆是很大的市场,因为那里夏天很热,所以一到旺季,每家企业都一定要争这个市场。通常来说,很多企业会把这个市场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做。格兰仕交给什么人来做呢?就是那些愿意做,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当听说要把重庆市场交给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市场都给我做了,我一定要好好去做。

可有的企业的员工不是这种状态:这么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本来应该交给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做,现在交给年轻人去做,估计是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也有的员工会这么想,那么难打的一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现在让我去做,一定是瞅我不顺眼了。而格兰仕的人雄心勃勃地去了,他们想的是自己一定要经受住磨练和挑战。

点评:可见,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是企业创造的。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

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第五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雁阵理论解读

(二)3.爱与被爱

两情相悦的大雁在飞行过程中彼此照顾,共同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在企业中,理解爱与被爱,是指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

创新方式

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如果没有能力,事情还要不要做?不做的话企业可能面临倒闭。

所以一定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于是这家企业就想,我需要钱的目的无非就是需要生产线,要是有生产线,也就回避了有钱没钱的矛盾。那么怎么才能够有生产线呢?有没有解决生产线的办法呢?从潜力层面上,有了解决办法。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外肯定有生产线。于是跟美国人谈生产线的事,告诉对方生产线不能在美国生产了,因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太高。在美国生产1台,可能成本是2000元,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1台的成本要远低于2000元,可能是1600元。于是美国企业决定,将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

在美国,法律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超出就属于违法。生产线搬到中国后,可以24小时运作,三班倒,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给外方1600元,剩下的那十几个小时的产量,就属于自己了。这样产量大了,成本降了,价钱就低了,产品在中国就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点评: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员工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了,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需要员工积极地在潜力层面上去做事。

今天提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都是钱的事,只有钱到位了,才能够做成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事。如果能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可能贡献的价值就超过100%了。个人的效率,事实上也就提升了1.71倍。

【案例】

皮鞋的发明

从前有个国家,大家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一天国王到乡间游玩,被石子硌到了脚,于是他很生气,下令把全城的牛都杀了,牛皮铺到路上,这样再走上去就不会硌脚了。

这时,有个小孩说,您既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脚不被硌,那您就取一小块牛皮,然后把它包到您脚上就好了。今天穿的皮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点评:国王的想法在能力层面上能不能实现?能。就是把牛给杀了,把牛皮扯下来,用来铺路,这个动作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能不能达到他的目标呢?牛的数量是有限的,路却是无限延伸的,即使能把大路铺上,乡间小路可能还不行。而小孩出的主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4.忠诚 一只大雁被猎人打死,另一只大雁通常就会在不胜其悲的情形下,从高空直冲而下,一头撞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气绝身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形,因为大雁是终身配偶,所以能够牺牲到这种程度。同样,如何来忠诚于团队,如何来忠诚于企业呢?这就是远离诱惑。

现在的诱惑确实越来越多了。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中,尤其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时候,可能来找他的人会很多,这就要做到远离诱惑。当远离诱惑的时候,事实上得到的是更多的机会。

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磨练的机会

一般来讲,企业真正信任一个人,要用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企业会交给这个人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他工作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他也就得到了被磨练的机会。

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培养的机会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培训员工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培训讲师,或者是有常年的培训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甚至有自己的培训大学。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其培训机制和流程。

事实上,一些发展成熟的企业,已经计划好了员工在什么样的阶段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培训课程,但是这个课程不是员工一进入到企业就会有的,而是慢慢地、有步骤地得到的。

 经受住了诱惑,还会得到驾驭资源的机会

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的资源也不是某个人的,做事情时有人会起推动作用,也有人会起阻碍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信任。只有在一个企业中沉淀下来,企业里的资源才有可能被自己运用和驾驭。

5.坚忍

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一只大雁带头搏击茫茫苍穹,领头雁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这给团队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承担责任,竭尽全力。

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勇敢、乐观和坚持是不容易的,但这种坚忍的情绪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案例】

在加拿大有这样一个地方,中间隔着一条山谷,两边的景观却是截然不同。很多人慕名去参观,很多自然科学家也在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发现原因的是一对夫妻。这对夫妻的感情生活遭遇了压力,于是他们就通过旅游的方式浪漫一下,希望能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到达山谷后就搭起帐篷,这时天下起了雪。

妻子比丈夫观察得仔细。她说,由于风向的原因,这边的雪比较厚,雪落到松树上,松树的枝叶受力承重到一定程度,雪就掉地上了。雪继续下,枝叶继续承重然后雪又掉到地上。因为其他的树没有松树这种韧性,所以被淘汰了,因此与山谷那边的景观有了差别。丈夫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他想,原来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就像这里的松树承受的雪的重量一样。当有这种坚忍的情绪来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化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化解了。丈夫理解了妻子真正的用意的时候,两个人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点评:在工作中有没有坚忍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做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

坚忍的情绪是可以修炼的,例如,一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坚忍的情绪,饿了、渴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有的人能扛得住,有的人却扛不住;同样面临3个月的试用期,有的人在最后一刻扛不住走了,有的人却能经受住一些考验,可能就得到了这个机会。这些证明,坚忍的情绪是后天才有的,是经过训练才有的。

第六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雁阵理论解读

(三)6.沟通

飞行中的大雁会利用叫声,鼓励飞行在前面的同伴,这提升了它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样,在团队中,也需要正面积极的沟通,不要说消极的话。

【案例1】

拿破仑跟他士兵的沟通

拿破仑的士兵们在前线打仗,有一个士兵从前线给他送来一份战报,等拿破仑批示后还得再带回前线去。不巧的是,士兵骑来的那匹马死了。

拿破仑写好回信就跟士兵说,你赶紧骑上我的马,快送到前线去。士兵说:“我不敢骑您的马,您的马品种优良,只有您这种身份才能配得上。”拿破仑反过来对士兵说:“没有什么配不上给我们送信的战士。”

【案例2】

不善言辞的广东老板

广东有个老板,为人很低调,甚至可以说不善言辞,但是他经常对销售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他的员工就觉得,我确实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好,心里就有了一个暗示。

广东老板不善讲话的背后,是他会说积极的话。哪怕员工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挫败其实现目标的欲望。

【案例3】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后果

两个孩子考试同样得了80分。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离100分还差20分!”孩子一听,20分确实挺多的,他可能就会有畏难情绪,也就不追或不敢追了。

而另一个小孩的父母沟通的方法就不一样。他们对孩子说:“真不错,你的同桌才考了83分,你跟他只差3分,肯定能追上。”这个孩子一想,3分好像是没多少,追上没问题。这样,他的行动就完全不一样了。等得到了83分,父母就会说,孩子真努力,要是得了90分,就更优秀了。孩子一想,就差7分,问题也不大。所以,这个孩子就不会有抵触的情绪。

点评:在团队当中,沟通的前提是不要让团队的成员抵触自己。要让自己说的话不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抵触,就要进行换位思考。这种沟通不仅仅是体现在说话上,还体现在做事情的方式上。

 有些企业在年末时发一些福利,发三百元、五百元,员工不会觉得多,也就是说发钱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激励效果并不大。

 有些企业会发日常生活所需的米、油等,员工在往家运的过程中会有感触,认为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

 有些企业会准备一些礼物等送给员工的家人,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员工的家人在得到这个礼物的时候,会非常感动,继而愿意帮助企业去督促这个员工好好干。

7.学习

年幼的大雁在迁徙的漫漫征程中受到互相协助、团队合作、坚忍、忠诚等大雁精神的熏陶,从而逐渐成长、成熟。大雁的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理,在团队中,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使得团队里的成员进步,并得以成长和成熟的能力,反之则谓之为衰老。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不知道学什么。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未知的领域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要学,所以一定要找到该学的东西、学以致用的东西。今天学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明天的结果。所以,学习的时机要把握好。

【案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很有智慧,很富有,犹太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是从观念上进行教育的。小孩子出生后,没有认知和识字的能力,看不了书。犹太人会在书本上抹上蜂蜜,然后让小孩子去舔。这样小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他就慢慢地越来越爱书,长大后就会越来越爱读书,所以就越来越有智慧,然后就越来越富有。

点评:由此可见,学习的时机很重要。看过哪本书后,当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很顺利地解决了。如果说一个企业,明知道自己沟通环节上有问题,又不去看这方面的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话,那谁也帮不上忙。

【案例】

大师也帮上忙

有一个企业的老总,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咨询大师。他也不知道这位大师的水平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听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位大师是很难得一见的。

这个老总觉得,既然是这样,那我应该向他请教请教。他就上前跟这位大师握手,说:“您威望这么高,我非常尊重您,您能不能到我们企业来给我们做咨询?”大师说:“那你把你们这个行业中相关的政策、书、资料等准备一下,我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老总说:“我们企业这么大,没有时间看书,天天都在忙。”大师就说了一句话:“你根本就没搞清楚你在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自己连书都不看的话,大师也帮不了你。

把握好学习时机的同时,还要懂得分享。企业如果有一个分享的环境,就会营造一个团队学习的氛围。也就是说不要只顾自己学习,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分享。

第五篇: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第一讲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命题,但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团队精神既是一个老命题,更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案例】

爱因斯坦的考题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考试结束后,他的助理赶紧追上他,很小心地问:“今年的这份考题为什么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呢?”爱因斯坦很平静地答道:“答案完全变了。”

点评: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的是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的答案尚且会变,更何况团队精神这个命题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两只鸟的故事

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有没有团队精神,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不合作的后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

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 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 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 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

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

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 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工的状态

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给。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案例】

同学毕业后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毕业后3年左右,其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也许别人有了很多成长和磨练的机会,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这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点评:这足以说明,如果在没有团队精神的意识观念下工作,企业在给团队打分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个人打一个分数,结果自己会发现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精神,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一定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 不合作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和谐。

【案例】

拉绳实验

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

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

点评: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

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

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第二讲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

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

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的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在最开始设计这个制度时,是基于员工背后偷懒的现象。现在来看,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员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当时这个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时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员工只有迎合这个制度,才能够成为当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愿意吃亏,离开先前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要去磨练他、锻炼他。例如在格兰仕,有60岁的老员工,依然可以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且去开拓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市场,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案例】

旁观者心态

一个工人把产品的正负级装反了,如果下一个工序的工人善于合作的话,就不会是以一个看热闹、瞧不起的心态来对待。相反,他就会告诉出错员工,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旁笑话别人:还有笨成这样的人,也配在这企业工作,让他错去吧。

点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的观念。一个团队重要的是整体的竞争力。不要以高姿态来对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员工,应该提携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长。同时,在提携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成长。领导人就是领导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合作更需要勇气。

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在企业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懒的文化。有些企业就是从培育团队精神的角度来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的。

【案例】

公平、光明、团结、自由——追求完美

一家企业以前是生产治疗仪的,现在做橱柜,在它的生产线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把治疗仪的正负级装反了,然后又流到下一个生产线上,最终流向了市场。几个月后,客户发现这治疗仪有问题,就要求退货。产品返回来后,经过检查原来是正负级装反了,就开始追究。

其实这个工人的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是知道的,当时他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正负级这么简单的事都给装反了,但是他就没想到要去告诉那个出错的工人。他觉得,你傻你的,谁管你啊。所以原本可以在这道工序得到纠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在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时,企业开除了这个出错的工人,因为他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他被开除了。但在处理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中没有任何一条说,发现同事的错误而不提出来就要被开除,或怎么样处理。结果企业虽然觉得那个明知道出错却未尽提醒之责的工人有问题,但就是开除不了他。

这家企业1994年开始进入橱柜行业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刚刚进入新的行业,大家不清楚该怎么做。他们曾购置了一批不锈钢盆,回来之后,发现这些盆跟他们看到的样板不一样,所以把货又重新装箱,拉回去退货。对方一看,说你们是做这种不锈钢橱柜的,怎么连去锈抛光都不会。这说明企业在创立之初,很多小事都在制约着自己的发展,每个细节都要靠自己去突破。在这些过程中,企业无暇去做什么文化,没有什么文化建设,只是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家企业有了新的做法,制订出了“公平、光明、团结、自由”基于团队合作的八字方针。当他们的“公平、光明、团结、自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遇到新的瓶颈时,又不断地修正完善。就这样企业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找到“追求完美”的文化。

点评:有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太管用了,这时就迫使企业的文化变为“追求完美”。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当有这种追求的时候,员工就会觉得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就应该将同事的错误指出来。最终,企业文化会帮助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企业要基于团队精神的考虑来制订企业文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要抵触。企业中有很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太虚了,老总制订企业文化只是在玩虚的。所以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抵触,慢慢地,就会跟企业越来越格格不入,导致一个员工由敬业员工中变成一个从业员工,最终会演变成一个怠工员工,最后连自己也觉得待着不舒服了,可能就离开了。

一个企业,创业阶段的门槛是最低的,员工这时可能很容易就进去了。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可能业绩就翻番了,到那时,员工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前提是员工要迎合它的制度,尊重它的制度,然后融入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当这个企业继续往前稳定发展的时候,员工才可能是最终的受益者。

(一)合作是一种智慧

【案例】

雁 阵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来飞翔的。一字形用于在风和日丽、没有压力的时候。但天气越来越凉,要飞到南方去,就要讲究效率,要人字形飞。当人字形飞时,领头雁在前面飞翔,它猛烈地煽动翅膀,在翅膀下边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这样跟在它后边的一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置,飞行的阻力就小了。跟在后边的大雁,相继都会借助到同样的力量。

这样一来,前面的大雁给后面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环境,使得它们在飞翔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来单飞的时候要小得多。每只大雁都借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独领头雁没有。但是在雁阵中,领头雁是交换的。那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团队中,每一只大雁都借助到了前一只大雁的力量。科学家的风动实验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1倍。

点评: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在大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案例】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狱里,有同样的一桶粥,同样长的一个勺子。在地狱里,每个人争前恐后地去拿这个勺子取粥给自己吃。可这勺柄太长了,无论如何也吃不上自己喂的粥,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里,一个人拿勺子取到粥喂给另一个人,这样大家互相喂对方,结果是每个人都有粥吃。

点评:相同的资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着双赢或多赢。能够把一个人的赢,变成双赢或多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赢也就是一个人赢,不可能双赢,更不可能多赢。

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1.合作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合作是一种智慧,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不要认为成长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力量的时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借助到别人的力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还不够。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来训练团队。

2.合作的好处

 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合作很重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案例】

蚂蚁的故事

蚂蚁个头比较小,但腿比较多,所以很多人以为蚂蚁爬得比较快,但事实上不快。当森林大火来临的时候,蚂蚁再怎么快,也快不过大火的蔓延。但是一场大火过后,人们会发现还有蚂蚁活着,为什么呢?

因为当森林大火蔓延过来的时候,这些蚂蚁会迅速地抱团,滚成一个球,滚出火场。当发大水时,蚂蚁也是这样迅速地抱团,然后就跟着洪水随波逐流。有可能碰到一颗大树的树墩,爬上去了,也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点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生活中为什么要加入到团队中呢?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一个公司呢?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打工,每个人也都可以创业,但是不一定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

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两年多。这意味着有很多企业,创业初期成功后,还可能再面临死亡。创业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怎么获得生存呢?要加入团队,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

当一个人意识到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开始加入到一个企业中去了,当认识更清楚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现实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在公司干都是给老总干,这样想的时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了。千万不要忘了,贡献出100%,回报给自己的价值就是100%。

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案例】

马的故事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这样一个数据,一匹马拉重物的极限就是3000磅。给马吃得再饱一些,喝得再足一些,换一个更优秀的马种,极限还是3000磅。但是当把两匹马捆到一块时,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却超过了6000磅。

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两匹马待在一块儿后,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就会超出它原本单干的总和。但它们确实做到了1+1>2,这就是验证。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案例】

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

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

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

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

有些事情当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说制度和文化能约束人的行动,却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绳实验”的背后是人心在作祟,导致没有用尽全力去拉绳子。所以对人心的训练,不是别人能训练的,而是要靠自己训练。

一个人要给自己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观念很重要,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行动。

【案例】

生孩子的观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一个行动,那就是生了女孩相当于白生,所以要继续生,直到生了男孩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一大堆。

点评:一个人因为秉持一种观念,才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

团队合作的观念深入骨髓时,就会影响行动。否则,只是简单知道或了解,对行动的影响不大。那么,要植入的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到底是什么呢?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 援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上万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总会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哪怕有伤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时分到达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国民党是不是这样呢?让他们去增援已陷入包围圈、腹背受敌的部队,他们想的是这会牵制自己的力量,会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会有伤亡,所以他们总是慢吞吞地去,尽量拖延时间。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结果自然是共产党赢了。

点评: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兄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兄弟部队现在很弱,已经差不多完了,还救他们干什么呢!可见,国民党部队不善于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这就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雁阵理论解读

(一)雁阵理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 要认清团队的目标不可动摇,对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 合作和协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狭义上的区分,合作就是分工,协作就是协助。一件事情从制度上或者是从工作职责的角度上来讲,这不是该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协助别人做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协作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在工作中,目标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合作,通过分工,各自干各自的;另一个是有需要磨合、协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样通过协作最终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协作,是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两种手段。

 对团队承诺

对团队的承诺其实是对自身的承诺,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会觉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会获取既得利益。

(一)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 建立目标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 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二)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种西瓜老伯的故事

有一个老伯,春播的时候种西瓜,他得到了一批很好的种子。他心里想,尽量不告诉别人。但是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又不强,让大家知道了。大家都来问他,老伯您的种子这么好,告诉我们您在哪买的,我们也去买,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老伯不想让别人都好,就说卖种子的早走了,买不着了。所以别人都没有买着老伯那样的好种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伯以为地里结出来的西瓜应该是皮薄、又大又甜的,但事实上地里结出来的西瓜还不如他过去种的。他非常气愤,千方百计要找卖他西瓜种子的人,最终还真找着了。那个卖种子的人就说了:“老伯,您怪不得我,我卖给您这么好的种子,种到地里发芽,开花,授的粉是谁家瓜地里的粉啊?是您那么多邻居家瓜地里的,那些劣质种子开的花,这么一杂交,会怎么样?就不是我卖给您那种子应该结的果。所以您不能怪我。”最终,老伯因为不想让别人受益,自己也没有受益。

【案例3】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4】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

 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三)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案例】

格兰仕的空调市场

格兰仕初期的“分裂繁殖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愿意奉献,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所以就被分裂出去了;有的人不愿意,觉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不愿意走。

那么,公司给愿意走的人是什么?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是更新的市场。然后是企业表示对他高度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那么攻占下一个市场的机会就会再给他。

格兰仕开始进军空调市场时,重庆是很大的 市场,因为那里夏天很热,所以一到旺季,每家企业都一定要争这个市场。通常来说,很多企业会把这个市场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做。格兰仕交给什么人来做呢?就是那些愿意做,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当听说要把重庆市场交给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市场都给我做了,我一定要好好去做。

可有的企业的员工不是这种状态:这么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本来应该交给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做,现在交给年轻人去做,估计是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也有的员工会这么想,那么难打的一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现在让我去做,一定是瞅我不顺眼了。而格兰仕的人雄心勃勃地去了,他们想的是自己一定要经受住磨练和挑战。

点评:可见,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是企业创造的。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第五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雁阵理论解读

(二)3.爱与被爱

两情相悦的大雁在飞行过程中彼此照顾,共同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在企业中,理解爱与被爱,是指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

创新方式

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如果没有能力,事情还要不要做?不做的话企业可能面临倒闭。

所以一定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于是这家企业就想,我需要钱的目的无非就是需要生产线,要是有生产线,也就回避了有钱没钱的矛盾。那么怎么才能够有生产线呢?有没有解决生产线的办法呢?从潜力层面上,有了解决办法。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外肯定有生产线。于是跟美国人谈生产线的事,告诉对方生产线不能在美国生产了,因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太高。在美国生产1台,可能成本是2000元,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1台的成本要远低于2000元,可能是1600元。于是美国企业决定,将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

在美国,法律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超出就属于违法。生产线搬到中国后,可以24小时运作,三班倒,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给外方1600元,剩下的那十几个小时的产量,就属于自己了。这样产量大了,成本降了,价钱就低了,产品在中国就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点评: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员工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了,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需要员工积极地在潜力层面上去做事。

今天提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都是钱的事,只有钱到位了,才能够做成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事。如果能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可能贡献的价值就超过100%了。个人的效率,事实上也就提升了1.71倍。

【案例】

皮鞋的发明

从前有个国家,大家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一天国王到乡间游玩,被石子硌到了脚,于是他很生气,下令把全城的牛都杀了,牛皮铺到路上,这样再走上去就不会硌脚了。

这时,有个小孩说,您既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脚不被硌,那您就取一小块牛皮,然后把它包到您脚上就好了。今天穿的皮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点评:国王的想法在能力层面上能不能实现?能。就是把牛给杀了,把牛皮扯下来,用来铺路,这个动作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能不能达到他的目标呢?牛的数量是有限的,路却是无限延伸的,即使能把大路铺上,乡间小路可能还不行。而小孩出的主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4.忠诚

一只大雁被猎人打死,另一只大雁通常就会在不胜其悲的情形下,从高空直冲而下,一头撞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气绝身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形,因为大雁是终身配偶,所以能够牺牲到这种程度。同样,如何来忠诚于团队,如何来忠诚于企业呢?这就是远离诱惑。

现在的诱惑确实越来越多了。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中,尤其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时候,可能来找他的人会很多,这就要做到远离诱惑。当远离诱惑的时候,事实上得到的是更多的机会。

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磨练的机会

一般来讲,企业真正信任一个人,要用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企业会交给这个人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他工作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他也就得到了被磨练的机会。

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培养的机会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培训员工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培训讲师,或者是有常年的培训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甚至有自己的培训大学。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其培训机制和流程。

事实上,一些发展成熟的企业,已经计划好了员工在什么样的阶段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培训课程,但是这个课程不是员工一进入到企业就会有的,而是慢慢地、有步骤地得到的。

 经受住了诱惑,还会得到驾驭资源的机会

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的资源也不是某个人的,做事情时有人会起推动作用,也有人会起阻碍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信任。只有在一个企业中沉淀下来,企业里的资源才有可能被自己运用和驾驭。

5.坚忍

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一只大雁带头搏击茫茫苍穹,领头雁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这给团队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承担责任,竭尽全力。

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勇敢、乐观和坚持是不容易的,但这种坚忍的情绪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案例】

在加拿大有这样一个地方,中间隔着一条山谷,两边的景观却是截然不同。很多人慕名去参观,很多自然科学家也在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发现原因的是一对夫妻。这对夫妻的感情生活遭遇了压力,于是他们就通过旅游的方式浪漫一下,希望能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到达山谷后就搭起帐篷,这时天下起了雪。

妻子比丈夫观察得仔细。她说,由于风向的原因,这边的雪比较厚,雪落到松树上,松树的枝叶受力承重到一定程度,雪就掉地上了。雪继续下,枝叶继续承重然后雪又掉到地上。因为其他的树没有松树这种韧性,所以被淘汰了,因此与山谷那边的景观有了差别。丈夫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他想,原来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就像这里的松树承受的雪的重量一样。当有这种坚忍的情绪来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化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化解了。丈夫理解了妻子真正的用意的时候,两个人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点评:在工作中有没有坚忍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做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

坚忍的情绪是可以修炼的,例如,一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坚忍的情绪,饿了、渴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有的人能扛得住,有的人却扛不住;同样面临3个月的试用期,有的人在最后一刻扛不住走了,有的人却能经受住一些考验,可能就得到了这个机会。这些证明,坚忍的情绪是后天才有的,是经过训练才有的。

第六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雁阵理论解读:沟通

飞行中的大雁会利用叫声,鼓励飞行在前面的同伴,这提升了它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样,在团队中,也需要正面积极的沟通,不要说消极的话。

【案例1】

拿破仑跟他士兵的沟通

拿破仑的士兵们在前线打仗,有一个士兵从前线给他送来一份战报,等拿破仑批示后还得再带回前线去。不巧的是,士兵骑来的那匹马死了。

拿破仑写好回信就跟士兵说,你赶紧骑上我的马,快送到前线去。士兵说:“我不敢骑您的马,您的马品种优良,只有您这种身份才能配得上。”拿破仑反过来对士兵说:“没有什么配不上给我们送信的战士。”

【案例2】

不善言辞的广东老板

广东有个老板,为人很低调,甚至可以说不善言辞,但是他经常对销售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他的员工就觉得,我确实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好,心里就有了一个暗示。

广东老板不善讲话的背后,是他会说积极的话。哪怕员工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挫败其实现目标的欲望。

【案例3】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后果

两个孩子考试同样得了80分。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离100分还差20分!”孩子一听,20分确实挺多的,他可能就会有畏难情绪,也就不追或不敢追了。

而另一个小孩的父母沟通的方法就不一样。他们对孩子说:“真不错,你的同桌才考了83分,你跟他只差3分,肯定能追上。”这个孩子一想,3分好像是没多少,追上没问题。这样,他的行动就完全不一样了。等得到了83分,父母就会说,孩子真努力,要是得了90分,就更优秀了。孩子一想,就差7分,问题也不大。所以,这个孩子就不会有抵触的情绪。

点评:在团队当中,沟通的前提是不要让团队的成员抵触自己。要让自己说的话不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抵触,就要进行换位思考。这种沟通不仅仅是体现在说话上,还体现在做事情的方式上。

 有些企业在年末时发一些福利,发三百元、五百元,员工不会觉得多,也就是说发钱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激励效果并不大。

 有些企业会发日常生活所需的米、油等,员工在往家运的过程中会有感触,认为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

 有些企业会准备一些礼物等送给员工的家人,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员工的家人在得到这个礼物的时候,会非常感动,继而愿意帮助企业去督促这个员工好好干。

雁阵理论解读:学习

年幼的大雁在迁徙的漫漫征程中受到互相协助、团队合作、坚忍、忠诚等大雁精神的熏陶,从而逐渐成长、成熟。大雁的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理,在团队中,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使得团队里的成员进步,并得以成长和成熟的能力,反之则谓之为衰老。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不知道学什么。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未知的领域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要学,所以一定要找到该学的东西、学以致用的东西。今天学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明天的结果。所以,学习的时机要把握好。

【案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很有智慧,很富有,犹太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是从观念上进行教育的。小孩子出生后,没有认知和识字的能力,看不了书。犹太人会在书本上抹上蜂蜜,然后让小孩子去舔。这样小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他就慢慢地越来越爱书,长大后就会越来越爱读书,所以就越来越有智慧,然后就越来越富有。

点评:由此可见,学习的时机很重要。看过哪本书后,当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很顺利地解决了。

如果说一个企业,明知道自己沟通环节上有问题,又不去看这方面的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话,那谁也帮不上忙。

【案例】

大师也帮不上忙

有一个企业的老总,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咨询大师。他也不知道这位大师的水平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听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位大师是很难得一见的。

这个老总觉得,既然是这样,那我应该向他请教请教。他就上前跟这位大师握手,说:“您威望这么高,我非常尊重您,您能不能到我们企业来给我们做咨询?”大师说:“那你把你们这个行业中相关的政策、书、资料等准备一下,我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老总说:“我们企业这么大,没有时间看书,天天都在忙。”大师就说了一句话:“你根本就没搞清楚你在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自己连书都不看的话,大师也帮不了你。

把握好学习时机的同时,还要懂得分享。企业如果有一个分享的环境,就会营造一个团队学习的氛围。也就是说不要只顾自己学习,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分享。

下载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团队精神(大全)

    新形势下,允许人才流动,提倡双向选择,但并不意味着爱岗敬业精神已经过时,相反,在讲求效率和效益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录取那些没有敬业精神和只为金钱而活着的人。相反,发扬爱......

    团队精神(本站推荐)

    团结就是力量。对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培养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如篮球、足球等需要多人配合及协作进行的体育活动就不失为一种好渠道。班主任可以让他学生在自己乐于从事的体......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演讲稿--1+1大于2 众所周知,1+1是等于2的。那么,我为什么说1+1大于2呢?因为这其中的每个1都是充满团队精神的1,如果一个集体、一个机关、一个团队,我们中的每一个分子都......

    团队精神

    关于团队协作的培训资料 【余先成整理】 串名字 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

    团队精神大全

    团队精神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精神反映的就是一个人与......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xxxx开园以来,经过不断摸索、学习、探索,逐步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今年,在xxxx的起步阶段,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结合“素质提升年”,在这样的大......

    团队精神

    企业文化 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理念,企业人才观念,企业风尚(团队精神),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团队精神 含义:简单来说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