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基层团支部建设的调查报告
08级电气信息类8班
建设支部 我为主人
——基层团支部建设主题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今日光荣北洋人,明朝祖国建设者。在一个强调集体意识,强调团体合作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青年都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担当起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我们必须战胜的困难。今日的大学生,应当从生活的点滴中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锻炼自己的主人公能力。而离我们最为接近的莫过于我们的基层团支部,这样的一个集体,虽然很小,但正如“一屋不扫,安能安天下”,唯有把每一个细小的事情办的成功,我们才能担当重任。而此次活动,正关乎于我们的基层团支部。以下几位此项活动及活动情况的一些简单介绍。
一、调查背景
因党校学习及班级基层团支部建设的需要,08级电气信息类8班党校学习成员九人在2009年4月11日——17日间展开了“基层团支建设意见征集”主题活动,以更好的了解支部存在问题并征集支部建设意见,以更好建设团支部。
二、调查目的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内部详细调查,总结上学期工作,并部署本学期团日工作;另一方面,对自动化学院及部分学院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天津大学08级各支部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广泛征集解决建议,希望能对各班有所启示和帮助,同时希望对本班建设有锁帮助。
三、活动流程
4月11日:各成员集中讨论活动内容、形式及成员分工并制作调查
问卷;
4月12日:08级电气信息类8班在14楼二层会议室开展“两会之
我见暨基层团支部建设调查活动启动仪式”的主题班
会,班级内部填写问卷并讨论相关问题。散会后统计内
部调查情况;
4月13日:向班外主要是鹏翔四斋各楼层及部分女生宿舍发放并回
收问卷,第一时间统计调查结果;
4月13—15日:根据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提出解决
方案与建议;
4月16—18日:书写调查报告并制作展示材料。
四、调查方式
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这一普遍有效的方式。其中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我们大家的认真思考和激烈讨论而确定的,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新颖的问题(问卷附后)。在活动中我们会嘱咐每一个人认真填写,而实际上根据问卷回馈情况大家也确实都做到了。
五、活动分工
1、问题讨论、问卷发放及数据统计:全体党校成员及8班女生
2、问卷制作:
3、问卷分析与建议书写:
4、报告书写:
5、幻灯片制作及展示:邱原、王佳蕊
说明:在活动中,各个部分大家都互相帮助,有分工更有合作。同时,也有全体8班同学的帮助与支持。
六、调查报告
活动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回收问卷494份,回收率达99.4%。其中,本班内部问卷26份,自动化学院其他各班174份,其他300份用于其余学院随机发放,使问题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性。
七、调查分析与建议
问卷中共有10道选择题与1道支部建设建议的主观问题,各题均围绕基层团支部建设相关方面展开,涉及活动频率、参与角色、活动时间、活动形式与效果等各方面,极具普遍性和代表性。一下将分别从本班内部调查与班外调查两条主线展开,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剖析我班内部建设问题并指出各班存在共性问题,同时指出其中优点以加以发挥利用。
(1)对团支部活动的认识有待于提高
很多同学对于基层团支部的概念模糊,对于活动也不是特别了解。在问及支部活动频率十大家甚至问道什么是基层团支部的问题。另外,本班中54.5%的同学表示不大清楚,31.8%的同学觉得为一月
一次,其余的为两周一次。班外调查也显示,38.71%的同学不清楚,27。42%的同学认为是每月一次。
同学们对于团支部活动频率不大了解,说民法团支部的活动一般不具规律性,更多的只是针对于某一件事、某一节目而展开的。暴露出团支部主要针对于学校活动的软肋。
当然,活动没有规律性也有其优点。没有规律地约束,可以使活动更加新颖,更具灵活性,以达到“质”的效果而非“量”的堆积。当然,团支部活动集中在一月或半月一次也比较符合同学的时间要求。这点在以下对活动时间长短的问题中会体现出来。
(2)同学参加活动积极性上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均为30%左右的人认为活动很有意义,50%—60%的人认为比较有用。我觉得这说明在大家参加到活动中大家还是有所收获的,但是积极性较高的比例还是较小,也有10%到20%的同学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或者是不愿意参加,可见,大家普遍对于活动的内涵和意义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其认识仍有待于提高。另外,制约大家参加活动的原因中,兴趣问题也是仅次与时间问题的第二大制约因素。我们班级内部,不感兴趣的占11.54%,全校范围为22.91%。综合以上两项数据及其分析可知,同学们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是亟待解决和提高的。这也是制约活动效果的一个重大因素。
(3)活动中分工过于单一,多数同学仅是参与者
在回答自己在团支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时,我班中有51.82%的同学认为自己只是活动的参与者,22.44%的同学人为只是凑数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分别仅占12.82%与13.46%。
在这个数据中暴露出在团支部活动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充当“主人”的角色,多数人没有自己的发挥余地。而在班内数据竟与班外的统计惊人的相似,参与者51.28%,凑数者13.46%,策划者12.82%,组织者13.46%。因此,该问题的普遍性可见一斑。
参与者和凑数者占了大多数,这种现象在支部建设中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团支部是大家都团支部,我们每个人都是其组成的根基,每个人都应该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如果一个支部中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对活动持观望态度,这个支部就很难和谐。尽管大家对班干部
表现较为满意,但毕竟不利于支部整体建设。所以,在开展团支部活动时,应该让更多点人参与策划与组织的环节,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这样也才能更加激发大家的活动热情,同时培养大家的信心,使“建设好支部”这一目标成为每一个成员最真诚的追求,自愿地为之而奋斗。
(4)班干部的表现仍需提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家对班干部的表现褒贬不一。其中我们班内持满意态度者的比例高达89%,可见班委的表现还比较令人满意。但班外除半数满意外,仍有半数认为凑合或者不满,认为是在应付工作。虽说众口难调,但是如果在活动中如果真的尽心尽力,大家都会对工作表示赞同和认可。班干部作为班级工作的带头人,有必要充分理解活动的意义与重要,建议大家在以后工作中切实负起责任,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以班委为代表的班级凝聚力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也才能更加自主地开展自己班级内部的特色活动。
(5)希望活动多元化、丰富化、更有意义,减少开会
在建议一档中多数同学都提到了活动的丰富性问题,同学们都希望能多高一些有意义且丰富的活动,这也与问卷中选择对活动没有兴趣较多的原因之一(其中本班22.91%),同学们提出希望活动做一些类似于公益活动之类的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仅仅大家一起吃喝玩儿或者单纯就是开会。而个人认为我们问卷中的第8题的各选项均是很有意义的活动,而且变换形式也不会太困难,大家的支持也叫均等。其中建议活动如下:外出参观、人文旅游、公益活动、理论学习、作于大学生相关的如模拟招聘介绍最新情况等。但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旅游类希望不要去含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6)组织活动的次数与质量要有保证
从问卷中的主观题可知,有部分班级开会次数很多,团日活动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而不是本着建设好自己所在团支部,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活动没有充足的准备,自然也激不起各成员的兴趣,当然就不会有什么积极性可言。
因此,在准备每一项班级活动前各负责人都应该找到活动的意义所在,在活动的基础上考虑同学的爱好与安排,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
活动的意义。切实保证活动的质量。另外,在保证活动质量的同时,还要尽量多办一些,因为问卷中有近5%的同学(班外数据)不喜欢活动的原因是与别人不熟。大家同班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为有在接触的基础上才能增进了解。
(7)角色轮流化,分工细致化、具体化
这个建议很重要,将职权、角色轮流化,可以使更多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有助于了解活动的台前幕后一系列繁杂的工作,加深对班委成员的理解。至于该建议的的其他具体原因在问题的第三点中已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有同学提出希望将活动分工合作化合具体化。与角色轮换一致,同学不希望活动有一两个人完成,这也于投票中认为班级制度不健全比例较高(25%)一致。因此建议班级团支部及各班能够充分动员每个班级成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分工细化,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也有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
(8)建议活动时间为一天或半天
在第五题中,我班73.91%的同学认为班团活动与自己的学习有冲突但尚能解决,这与我们的专业特点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课程较紧,大家难免会有这种感觉,相比之下,其他专业可能会好点儿,其中能解决的占55.65%,觉得没多大冲突的占了37.9%。的确,班级不同,结果也不同。并且,大家不愿意参加活动的一主要原因就是时间问题,我班比高达80.77%,全校也达49.72%,可见,时间因素已成为制约团日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也直接制约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事先考虑的这个问题,我们也同时问及活动时间长短的解决问题。其中,我班认为一天和半天比例分别是45.45%与50%,外班分别是65.04%和20%甚至更多。鉴于以上数据,我们不建议自动化学院办团活动时间太长,最好是在半天与一天之间。
以上分析与建议是融合了我们反馈数据的综合,而所提出的建议也是针对其经认真思考和总结而提出的,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虽看似小事,但其存在的确使不得不解决的。另外,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反馈到班委组,而且建议也将会在我们以后的班级活动中逐步应用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基层支部。
八、个人心得
在经过这项调查活动后,我们对于大家对这个班级以及班委、班委活动的看法和认识有了更加基础、更加系统和更加全面的认识,不仅在了解大家对上学期基层团支部的意见、团支部存在的问题上取得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大家对班级的期待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我们以后的支部活动和支部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正所谓对症下药,只有在切实了解到集体内部存在的弊端与矛盾,才能在活动中灵活对待,才能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也唯有如此,我们的支部建设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步,也才能使支部活动汇集每一个班级成员。
在写报告的这几天中,作为不是班委的我,在经历了汇总数据、总结建议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一系列繁杂而耗时的程序之后,终于完成最后的报告,在这过程中,作为一名班级成员,对与班委尤其是班长和团支书工作的辛劳有了深切的体会,当然。自己打付出较之于他们只是微之甚微,不过仍有所体会,我想这也正证实了建议中分工细化的意见吧,而且确实有利于班级凝集了的提升,再次对付出辛劳的所有老师同学致谢。
支部的调查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基层建设仍在进行。正所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建议和意见也需要接受时间的挑战和考验,而我们的基层支部建设也在时间的考验中逐步成长,并使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我们支部的建设者和主人翁,使每一个人都为我们身在这样的一个支部而骄傲.2009年4月
08级电气信息类8班
第二篇: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推荐]
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
我国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从黑暗社会中脱身而出,最终建立的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政权,在这个体系里,党是领导者,而团组织正是党的后备军,是未来党内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想延续目前的大好形势,就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其中后备力量的储备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保持党的活力与先进性。高校是党团组织的一片沃土,在这里抓好党团组织的建设对于我党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基层团支部的建设以保证党团组织建设的顺利完成。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建立一支或几支特称团支部,发挥其表率作用
特称团支部一般通常都以学校和学院团支部中的佼佼者,如詹天佑、茅以升、郑振铎等著名人士名称命名。这些个人影响力大、思想先进、受人仰慕。特称团支部的成员必须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思想,时刻以成为他们式的人才而努力;使其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增强。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支或几支特称团支部,发挥起表率作用,使“先进带动后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二、重视高校团务工作者的组成,使其能切实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校区和学院较多的学校,应酌情增加团务工作组织的数量,很多高校的专职团干部的编制都在要求之下;零乱繁多的工作及被忽略的地位,大大增加了团务工作的难度。高校需加强专职团干部的人员和组成,重视其工作的重要性,使众多的专职团干部能够在被认同的宽松环境下切实有效的开展工作。
三、健全基层团支部的组织生活
针对目前许多高校的团支部基本上处于比较凌乱状态的状况,现在的关键任务是重拾基层团组织的信心,使其正常运转并健全基层团组织生活。每个团支部从缴纳团费、调查团员基本情况、奖惩情况、团支部活动记录等做起,基层团总支督促各支部做好基础工作等。每学期至少一次团内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团员有条件充分发表对团干部和团的各项工作的批评和意见,开展平等的讨论和思想交流,在团内形成良好的民主风气,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减少矛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四、增强团员意识,注重团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团支部能不能很好的运行,除了支部成员自身的学习努力之外,更主要的还要看团支部干部的领导管理能力。支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团干部之后,应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全面深刻的了解团的知识,并能组织支部广大的团员学习领会,很好的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支部团员在行使自身团员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增强了团员意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班级成员,更是一名共青团员,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
五、开展团学活动,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丰富多彩的团组织活动是团组织活力的表现,是团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锻炼和考验,也是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先进性的形式。要开展好团日活动、充分运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这两个载体,积极开展团内各项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引导校园文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充分发掘校园文化的教育内涵,发挥教育功能。开展团学活动的同时,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的影响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注重现实,对就业、生存、发展有着更多的压力和担忧,因此只有将开展团学活动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到广大团员的喜欢的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六、稳步推进“党建带团建”,构建党团建设一体化新格局。
广大团干要进一步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而各级党组织增强“带”的主动性,对团建工作做到落实到位。如:直接带领和推动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带动工作发展,不断优化团的工作条件。重点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总体规划,在制定目标管理、检查指导、考核验收、总结工作时,要使党建与团建一并研究、部署、检查的总结;二是按照《党章》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使共青团能及时了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及党建中的重大事项;三是坚持把团干部培训纳入培训规划,至少一年组织一次团干部的培训。
七、改革学校团组织设置,构建新型组织网络。
根据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团组织缺乏工作主体,原有的组织形式已很难发挥作用的现状,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团结凝聚青年和团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利于团的系统管理、有利于扩大团内民主和团员参与”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多种方式建立团组织,构建起新时期基层团组织网络,实现团组织的多重覆盖,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八、创新团干配备方式,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班级团干部的选拔要十分重视,严格按照班级团干部的任用标准,可以采取公开竞选、组织物色等方法,选好选准团干部。尝试运用专职团干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团干部配备。在体制外的其他学生中推行志愿制,并积极吸纳优秀青年在团支部担任志愿者,不断完善班级组织的干部配备方式。
九、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团干综合素质。
要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和一定数量的团员队伍。在团干部建设中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团干部采取不同方法加以培养。对院团干部要注重加强学习培训、素质拓展训练,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总体要求,在团干部中大兴学习之风,鼓励撰写文章,同积极运用新颖的素质拓展训练方式引导团干部自身不断成长和发展,努力提高团干部的实践经验、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在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好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广大团员青年在各种活动中感受组织的温暖,增强团员意识,充分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
十、积极探索团组织有效新载体,服务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当前的形势下,针对高校团员需求多样化,团组织要积极转变管理青年的理念为服务青年的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有效载体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一是要加强培训,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借助各级团校、团领导的职能部门及所组织的活动中为青年开展各种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培训;二是要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及时向青年提供就业、市场、技术信息服务;三是要开展班级,学院青少年文化节,活跃高校文化,通过征文赛、书画赛、理论知识竞赛等形式,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充实高校青年生活。
第三篇:基层武装部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武装部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党政军各级组织的神圣职责,必须下大力抓好贯彻落实。基层人民武装部是我国国防体制和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组织基础。加强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各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职责。近年来,我县在军分区党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武装部的大力推动下,基层武装部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就将我县基层武装部建设情况的检查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下辖XX个基层武装部,以上级下发的《基层武装部达标建设标准》为依据,目前已经有xxx个武装部基本完成达标建设,剩余一个xx办事处武装部,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硬件建设无法实现达标。
二、好的做法
(一)、把关定向,理清抓建思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不清必然导致抓建不实。抓建中,我部党委采取正思想、理思路、教招数的方法,让基层武装部工作有套路、建设有标准、学习有榜样,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使基层武装部能准确把握工作全局,使其成为落实武装工作的明白人,我们指导各基层武装部结合实际制定长远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让基层武装部对长期重点抓什么、阶段突出抓什么、具体工作怎么抓做到了心中有数。为使基层武装部学有榜样、建有标准,我们制定完善了《建设规范》和《考评标准》,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印发到各单位,并结合实际分项目进行细化,让大家逐项对照落实,同时指导xx镇武装部和综合应急连两个标兵单位先行建设,组织专武干部观摩学习武装部建设的样板,基层武装部建设规范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二)、督导检查,解决突出问题
乡镇专武干部兼职多,精力牵扯大,难以专心致武,只有盯紧一些、帮实一些,才能保证武装工作有效的落实。在这个方面,我县人武部党委注重加大督导、解难、严考力度,建立了季度抽检、半年普检、年终联检制度,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的方式,对基层建设、民兵教育、战备工作等进行检查,有效强化了各级干部特别是专武干部抓武装的责任意识。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基层武装部存在场地欠缺、经费不足等问题,仅仅依靠乡镇武装部长协调处理,往往力不从心。针对这个问题,部党委与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面对面协商,使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尤其是今年在解决武装部办公场所、“两室一库”、资料室和民兵之家等的建设中,部长政委亲自走在一线,当场与各乡镇书记、镇长对接协调,极大地推动了该项工作的落实。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与县委协调,将把党管武装作为考评乡镇“一把手”的必考内容,在武装工作会议上讲评通报,有效增强了各级对武装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了各级抓武装、干武装的工作积极性。
(三)、扭住关键,建强专干队伍
专武干部是基层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能力素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基层武装部建设水平的高低。为把这支队伍搞坚强,部党委和县委、县政府一道,在调整配备、教育培养、实践磨炼上下了功夫,始终保持了专干队伍蓬勃向上的动力。在调整任用专武方面,部党委与县委组织部联手考察,按照“每年四分之一、四年一个轮回”的原则,注重把政治坚定、年富力强、有部队工作经验的干部配备到武装部长岗位上。针对新任乡镇武装部长军事素质欠缺的现状,我们采取选送到省军区教导队培训、参加军分区基地轮训、与民兵一道自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人员学政策、练技能,极大提高了专干队伍的能力素质。为调动专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们还建立了月讲评、季通报、年总结工作制度,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县委和乡镇党委,作为县委考核干部的依据,利用议军会对各级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及表彰奖励,专干队伍积极向上的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四)、建用结合,发挥基层作用
建好基层武装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几年来,我县人武部党委注重增强基层武装部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提高其遂行任务、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的发挥。我们引导和组织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节自觉练体能、学技能,民兵的军事素质得以巩固和提高。
积极组织民兵集中训练,并将各单位民兵在训练中的情况以文件形式通报到各乡镇党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针对我县创建国家级文明县城的实际情况,采取营包镇、连包村、骨干包组的办法,积极引导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争做文明市民、参与社会管理、自觉维护稳定,使全县案件、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治安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存在问题
《xxx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建设规范》,从建设标准、机构设置、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经常性工作、设施建设及相关保障、考评与奖惩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细化。总体来说,通过这几年各级的不懈努力,抓基层打基础初见成效。绝大部分基层武装部都有了单独办公场所,设施相对完备,经费基本落实;普遍建立健全了兵员动员、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应急预案和相关保障计划,“软件”建设基本完善配套;几乎所有的基层武装部均建有战备物资库,储备了个人携行物资、抗洪、扑火等装备器材,为遂行多样化任务提供了基本保障;多数基层武装部在参加“急难险重”等任务、扶贫帮困、新农村建设和抢险救灾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好的方面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党管武装制度基本落实、职能作用基本发挥。但不足的是,由于受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国防观念有所淡化,真抓实备的思想确立不够牢固;受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民兵预备役工作“三落实”难度加大;少数基层武装部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彻底解决;存在着民兵难召集、作用不易发挥等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武装部建设的发展。通过调查摸底、检查考评、座谈交流,我部感到当前基层武装部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认识方面,大事大抓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各乡(镇)领导基本都能认识到抓基层武装部建设的意义和要求,但部分同志对武装工作关心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着重抓经济、轻管武装的现象。不能把握好当前任务与长远发展及软硬件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少数基层武装部正规化达标建设进展较缓,不少同志工作被动应付、推推动动、不推不动,讲客观、摆困难的多,得过且过的思想比较严重;还有的认为民兵工作是军事机关的事,与己无关,对民兵工作态度冷淡,行动消极,工作标准不高;在适龄青年中,不愿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讲条件、重实惠现象普遍存在,无形中给征兵工作和民兵整组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是在建设方面,基层武装部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从我们xx个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现状看,绝大部分单位正规化建设标准较高。但也有个别基层武装部推进力度不够大,正规化建设标准相对而言比较低,仅满足于“房间占住了,器材买到了,版面上墙了,资料整理了”,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比如:一些用于执行抗洪和防火等突发任务的民兵器材不会使用;软件资料要素不齐全、内容多雷同、操作性实用性不强;铁路办事处整体用房十分紧张,没有独立办公地点,基层“阵地”建设差距较大。
三是在专武方面,还存在不能专职兼职过多的现象。我县xxx个基层武装部部长均有兼职情况,虽然前期已经做好兼职清理,要求专武干部必须专武。但是基层工作实际状况却是大部分专武干部兼职过多,工作精力过于分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武干部难“专武”,造成了“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责任田”的现象;加之培训机制不完善,业务素质难长进,有的专武干部缺乏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四是在年龄结构和素质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县专武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老的出不去,新的留不住,结构层次不太合理,不利于执行“应急、应战”等急难险重任务。有些武装部长对开展新形势下的民兵工作思路不明,措施不硬,对一些影响制约因素,缺乏深入研究,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影响了工作开展。还有一些专武干部对政策、法规、业务理论掌握不够系统,业务能力素质较弱;有的武装部长没有当过兵,任职前也没有受过正规军训和预备役业务培训,军事素质较差,甚至对基本常识、工作程序及相关法规、制度都不了解,做起工作特别是军事工作有些力不从心。
五是在经费保障方面,还没有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越是向前推进,遇到的压力和困难就越大。基层武装工作经费缺乏有效保障,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和开展工作,只能靠领导“恩惠”和对主要领导感情“勾对”来实施。客观上,由于各单位经济状况发展的不同,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财政压力较大的单位,资金筹措困难确实是基层武装部建设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急切需要研究建立一套保障基层武装工作经费有效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应对方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矛盾问题,我感到当前,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武装工作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上下功夫,努力使基层武装工作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真正做到相互促进,统筹发展。
(一)要从优化抓基层武装部建设的氛围和环境入手,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一个是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创新决定着工作质量的提高。从我们的实际工作看,基层武装工作需要创新。比如,如何加强流动民兵管理,如何开展民兵训练,如何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如何建立健全多样化任务应急预案,如何保证处置突发事件有序高效,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机遇面前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只要有开拓精神,就不愁做不好工作,基层武装工作就会得到加强,民兵质量建设就会有新发展。再一是要在全局上求落实。“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强烈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是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抓好武装工作的首要前提。新的形势下,基层武装部建设面临的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抓工作关键是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矛盾,抓住关系全局大局的大事,大事抓好了,全局就活了。要求广大专武干部必须站在全局上思考问题,始终围绕上级指示定思路和措施,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质量。第三个是要在务实上求突破。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唯有真抓实干,转变工作作风。要求我们广大专武干部真正作一名专心谋事、勇于担事、踏实干事的实干家。在工作上,不要夸夸其谈,将务实贯穿于自身工作,要靠前指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把工作成效体现在推动武装工作大发展上。
(二)要从强化抓基层武装部建设的责任和任务入手,摆正位置、理顺关系。广大专武干部是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提起腰杆抓武装,主动作为,应该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地位与作用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每名专武干部要主动作为,以作为换地位。有什么作为,就有什么地位,就能在领导心目中摆上位、挂上号,才能争取领导的支持。比如,在抢险救灾中,在社会维稳中,组织民兵打头阵、当骨干作表率,以此赢得人民群众赞誉,提高开展武装工作的地位。
二是要处理好队伍与设施的关系。按照《规范》要求,各基层武装部要具备正常办公的基本设施及相关保障。抓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是一项硬性工作任务,要在抓好基本阵地的同时,重点抓好民兵队伍的建设和使用,确保队伍整齐,素质良好,一旦需要,真正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三是要处理好专职和兼职关系。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主次分明,搞好结合”。专职为主就是要牢固树立武装部工作为己任、本职工作是天职的观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都要以主要精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兼职为辅,就是要摆正兼职的位置,不能本末倒置、轻重不分。主次分明,就是在工作中要分清轻重缓急,以武装事业为重,急武装工作之所急,千方百计把武装工作干好。基层武装部长都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搞好结合,就是要把武装工作与兼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抓武装工作的同时,抓好兼职工作,在抓兼职工作中,不忘搞好武装工作,力求做到专职工作与兼职工作一肩挑、两不误、双丰收。
(三)要从提升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层次质量入手,依规抓建、稳步推进。《规范》是加强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是我们抓试点工作的基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只有一以贯之抓学习、不折不扣抓落实,才能做到建有标准、试有模式、做有抓手、评有依据。结合我县人武部抓建实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个是在建设定位上,坚持“合规”抓建。要采取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读、讨论辨析研的方法吃透精神,把握标准。对《规范》非常具体、操作性较强的,拉出清单、逐项对照落实;对《规范》较为原则的,结合单位实际进行细化、量化和必要的拓展。再一个是在建设方法上,坚持特色抓建。依《规范》抓建,并不等于照本宣科、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和拓展,形成当地的特色和亮点。第三个在建设指导上,坚持“捆绑”抓建。乡镇武装部和应急排是基层建设的“一线阵地”和“一线分队”,二者缺一不可,必须捆在一起抓、绑在一起建,同步推进,同步提高。
(四)要从不断提升广大专武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入手,着眼实际、立足长远。一要加强教育培养,着力提升能力素质。要定期开展对专武干部进行素质考评活动,为其搭建成长平台,强化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专武干部的军政素质。二要完善用人机制,着力把好进出关口。要必须按照有利于结构科学化、工作连续性、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完善用人机制,激发队伍活力,努力营造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让能干事的人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对个别确实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素质认证考评不合格的,采取责令辞职、免职的办法,及时调整出专武干部队伍。三要转变工作思路,逐步理顺责权关系。要将专武干部的管理纳入人武部管理范畴之内,建立请示汇报等日常性的管理制度,在专武干部的配备使用上,要坚持向地方主要领导积极推荐,与组织部门共同考评,把优秀后备干部优先放在基层武装部长位置上去锻炼,合理确定专职、兼职工作,对优秀基层武装部长优先提拔使用,使爱武装、干武装的人吃香。同时,要建立专武干部每年述职、每半年述学、每季度考评、每月例会制度,这样上下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联互动。
(五)要从解决影响基层武装部建设的“瓶颈”入手,坚持制度、融合提升。加强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越是向前推进,触及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多,遇到的压力和困难就越大,钱从哪里来、物资怎么保、建设怎么抓等矛盾和问题就会日益突出。我们感到,矛盾和困难客观存在,解决的办法就在于抓军地融合,靠融合解难、靠融合提升。一是围绕经费筹措抓融合。武装系统坚持双重领导,担负双重职责,必须充分发挥党管武装优势,军地合力解决经费筹措难题。二是围绕装备器材保障抓融合。坚持“种类齐全、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的原则,积极向本级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协调资金解决装备器材的“大头”。就那些不易购买的装备器材,可以采取请领、协调、自制等方法保障。一个是,由人武部向上级机关请领部分制式装备器材;另一个是,加强与驻地部队协调,解决部分野战器材;再一个是,靠地方相关局委、行业部门对口支援部分军民通用装备器材。三是围绕职能作用发挥抓融合。专武干部战斗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第一线,是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的核心力量。
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作为国动人要端正工作态度,克服名利思想,敢于揭短亮丑,在揭露矛盾解决问题中推动基层的全面建设,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扎扎实实的工作,促进基层武装部全面建设持续稳步发展。
第四篇:基层法治建设 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法治中国”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目标,法治不仅仅要停留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上、执行上取得的效果。由于我们的国情,乡镇人口总人口占比重较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是社会进行深化改革过程中重中之重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生存的根本,要解决近13亿人的吃饭问题,首先要发展好农业,农业的组成单位是农村,农民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起着生产资料供给的作用,能提供最为公平、公正的环境的只有法治。因为法治是公平正义的,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特别是在农村意识、信息、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法治更能彰显其管理治理作用。(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让农民的生产产生最大效益。通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让让村民更加放心没有后顾之忧。通过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加上智慧,以及靠自己的勤劳来过上富裕的生活。环境是基础,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农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经营土地及生产。
(二)建设法治环境,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落地执行不变样。农村是以村屯为管理单位,村屯的领导是当地最能直接接触与传达政策的人,农民是政策的最直接的受益人,村屯是最基层的执行单位,各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执行,看的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效果与扎实程度。法治能保证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群众的利益才会有所保障。所以,法治的环境可以让农民真正的享受国家的政策,得到实惠。(三)农村的良好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农民的经济收入决定整个国家真正的经济情况。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农村,农村的日子好了,才会安心进行生产,才能保证城市供应。农民经济收入水平高了,全国的经济水平才会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了,才会带动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业真正带来效益,市场经济才会快速发展。
二、我国目前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思想深植,造成畏惧“法律”和“诉讼”解决问题模式。农民的意识因为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对法律的了解不是甚多,从心理上根本畏惧法律和诉讼,一方面畏惧对他们来说繁琐的程度,一方面畏惧是否能得到公正性以及因诉带来的费用。一般个人权力受到侵害的时候选择息事宁人,实在无法忍受的,选择暴力解决。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权的习惯与想法.认为 “打官司”是不普通老百姓的事。(二)“家族式”聚居习惯,有“理大于法的”思维模式。在农村一般家族式的聚居区比较多。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一家当以老为尊.在一个村屯各家都会各种各样排法的亲戚,而农村的村风相对比较淳朴。对亲族比较在意,发生了事情之后.不是选择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是选择威望较高的老人来对事实情况进行评说,对事实进行定论,而且通过调解一般一锤定音。在这种生活模式下,人伦的处理问题,忽视了法律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三)部分干部长期不依法行政,农村极大缺失法律信仰。在有些农村,村民无法依法行使自己手中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而当地家族势力比较庞大的情况下,会有家族来承担当地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隐瞒欺压的情况。
三、如何加强前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农村是我国最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真正从内容上加强新农村建设,形成法治文化氛围。要想在基层农村建立法治文化,形成法治文化氛围。必须从农村的建设上下功夫,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家有所剩人员因年龄、学历对外信息接触的更少,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打破思想的禁锢,通过一些文化站的集体活动,调动大多数人参加,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了解法律、知道法律。
(二)增加司法公信力和政府信任度。乡镇会有相应的司法机构,首先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树立执法人员的威信,要秉公办案,依法行政,不可凌驾于法律范围之上,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响应中央的要求,真正的到群众中去.用适合本地的独特方法管理本,一切行为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不脱离群众。
(三)让农民真正享受公民的权利。在农村中最大的事件就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村干部不可以徇私枉法,剥夺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的人数要符合要求,选举的过程要公开,选举的结果要公示。公民的人身权利要得到保护,政府应真正的为百姓服务。做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意义重大,基层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基础防线,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就是在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是最有讼效的保障。
第五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六项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可以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繁荣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及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前沿阵地,是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
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农村的村民自治,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为有关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暑期我们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我们经过对各份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总结,我想针对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关于村民居委会建设重要性的总体感受问题
村民居委会建设的重要性被普遍认可,10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村民居委会的建设十分重要。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石,是引领人民群众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带领者和实践者,是农村和街道各项工作的依托和落脚点。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群众誉为“一座党和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村委员会领导班子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做好农村、社区工作最根本的保证。通过换届选举,搞好村委会的组织建设,把那些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创新、工作扎实、政绩突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农村、社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南岗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好地领导农村和基层的三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搞好换届选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凝聚村民的向心力,增强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的驾驭力,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服务力,增强村级组织在全体村民中的公信力,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行政能力,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关于村委会工作重点的问题
调查显示,75%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经济,创办村办企业,提高机体经济实力在村委会各项工作中应该放在首要地位,10%认为调解民事纠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应该是村委会的工作重点,其余者表示村委会的工作重心应摆在其他方面。农民的希望是什么?当然是希望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过得和城里人一样或者差不多的生活,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是村民你对现实生活条件并不满意。如今生活用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村民工资增长幅度相对缓慢,所以最近村民生活较为吃紧。我所在的农村虽然依旧保留一部分农田,但务农已经不是村民的主要的生存方式,大部分村民在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内工作,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城镇化速度较快。我认为如今要提高村民收入应按照“布局集中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现代化、产权多元化、污染 集中治理”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工业园区建设,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要想通过工业化来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招商引资项目入园,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三产发展,促进城乡繁荣。二是加快发展乡镇工业,促进乡镇工业集约、集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一支
重要力量,强县要靠招商引资,富民要靠全民创业,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大,要充分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大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活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农民身心素质,从而提高农民对知识、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3关于大学生当村官问题
80%认为大学生当村官对对农村村民自治建设有帮助,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发生大变化。要把战略部署化为现实,离不开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青年人才。选用大学生当村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这样做既拓宽了“村官”的选用渠道,也坚持了依法实现村民自治。帮助农民搞好村民自治,改善农村的干部队伍结构,加快农村发展,前提是村官必须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民的疾苦有相当多的了解,对农村的发展,有足够的构思,能够被所在村庄的农民所信赖。这一切基本条件,不是一张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就能解决的。农民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大学生当村官凭一时激情到农村不难,但干出一番事业不容易。农村基层工作对年轻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绝不能把到农村任职设计成人生历程中的短期行为,绝不能凭着一时的冲动,稍不如意就打退堂鼓,而要做好扎根农村、长期吃苦的准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走村官路只是一时选择,服务农民才应是一生追求。到村里工作,像是人生舞台拉开了大幕,但服务农民的大戏却永不会谢幕。一个大学生“村官”,得到群众的一时称赞不难,难的是得到群众的长久称赞。人心换人心,农民是最朴实的,也是最重感情的。你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农民心中就会装着你、拥护你。
我希望能通过这次小范围的调查,引发大家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希冀对增加大学生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了解和农村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