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2012备考
(多)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c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D村民自治制度E居民民主自治制度
(多)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包括ade
A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代表会制度B 所有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C民营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居民民主自治制度E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多)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具有过多的cd A强制性 B合法性 C过滤性 D 不完备性 E主观性
(多)为什么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abce A社会的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B 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C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 D 中央政府的组成机构发生了变化E 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多)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我国相继建立的政治制度有abcde
A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 政党制度 C司法制度 D 军事制度 E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多)在根本上决定国家形式的因素是 ecde
A 民族关系 B 国家的阶级本质 C 社会的经济基础 D 实行的政党制度 E 阶级关系
(多)决定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是bce
A 国家利益 B经济发展关系C 统治阶级的意志D 民族关系E文化制度
(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有abd
A 立法权B 决定权 C 任免权 D 监督权E 执行权
(多)国家司法机关包括 abce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审判机关 D 检察机关 E 完全机关
(多)我国必须采用民主共和国政体的原因cd
A我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 B 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C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D 消灭了剥削阶级和阶级压迫 E还存生一些阶级敌对分子
(多)当前在国际上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一般有bcd
A由国家元首任命组成 B由国家权力机关 C由国家立法机关产生D由选民选举产生E由各组成单位选派代表产生
(多)国家机构是 bcd
A决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形式 B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C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
D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E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多)1995年,对我国的第二部选举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标志着我国的选举法在各项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它新增加的内容有 abcde
A重新确定了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 B规定了在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C增加了对人大代表的罢免内容 D规定了在县级人大代表选举时由于候选人过多,可以
进行预选。E县级人大代表的辞职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
(多)当代中国的选举原则有 abcd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B选举的平等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E选举一人一票的原则
(多)中国选举平等原则体现在abcd
A任何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C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等
D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数应当大体相等
E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可以受委托填三个选举人票
(多)秘密投票原则的优点在于bcd
A可以最充分保护选民的民主权利 B真正尊重选民的意愿 C使选民在无顾虑、不拘束的环境中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E能够保证一人一票原则的执行
(多)下列人员要吧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的是 abc
A国务院组成人员 B 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C各省、市人大主任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E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地位是ece
A它只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相当于美国的议院B它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C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由它产生
E中央的其它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举行前做的准备工作ecde
A提出国家主席的候选人名单草案 B提出会议议程草案 C提出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
D决定列席会议人员名单E会议其他准草案
(多)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可以列席会议的有abcde
A国务院负责人 B中央军委负责人 C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D最高人民检察负责人 E各省、市自治区人大
(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质询安的对象是ecd
A本级中国共产党的党委B本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法院D本级人民检察院 E本行政区内驻军
(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内容主要有abce
A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B决定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有关人员的任免
C审议和通过议案D当本级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不能担任职务时选举确定新的人选E受理质询案
(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履行人事任免权时,人民政府领导人的候选人提名可以有 abcde A本级人民代表会议主席团或代表依组织法联合提出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代会代表30人以上书面联名C特区的市和自治州大会代表20人以上书面联名 D县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书面联名 E乡、镇人代会代表10人以上书面联名
(多)以下国家的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的有abcde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E俄罗斯
(多)共和制政体国家的元首产生的办法有ede
A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 B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C由人民通过选举团选举产生
D由混合团体产生E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
(多)建国以来政府机构设置数量的高峰分别出现在aeb
A1954年 B1956年 C 1958年D1964年E 1981年
(多)国务院的领导权表现在ed
A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B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C撤销地方政府不适当的命令 D向全国人大提议撤消行政机构E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立
(多)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时一般会议的是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委员会相关成员C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国务院属机构、办事机构的领导E部分直属企事业单位
(多)国务院可以自行决定撤销、合并的机构有ecd
A国务院的各部委 B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C国务院的办事机构D国务院法制办公室E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多)国务院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ecde
A一般两个月或一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B决定和部署国务院的重要工作
C讨论通过按照法律规定需要由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的事项 D通过国内外形势,协调各部门工作 E是国务院的领导和决策机构
(多)人员分流的基本方法是abcde
A竞争上岗B带职分流 C定向培训 D加强企业 E优化结构
(多)经过改革后国务院机构设置有如下组成bd
A国务院的组成机构 B国务院直属机构C国务院办事机构D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 E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多)以下机构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有acde
A国家邮政局 B国家税务局 C国家文物局D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E国家外汇管理局
(多)以下机构局于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的是acd
A国家国内贸易局 B国家体育总局C国家机械工业局 D国家测绘局 E国家外汇管理局
(多)以下机构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是bce
A中国社会科学院 B国务院研究室 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D国家气象局 E国家海洋局
(多)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的几项原则是abde
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 C法制 D对国家主席负责 E 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多)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主要包括
A聚居区名称B地方名称 C 民族名称 D 行政级别 E 行政地位
(多)自治州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A州长 B 副州长 C 秘书长 D 委员会主任E 局长
(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A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 B 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C可以任命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D可以任命法院的法官 E是一身兼二职的地方官员
(多)香港的律师又叫
A小律师B律师助理 C 事务律师D诉状律师E 法律代办
(多)司法组织包括的机构有
A国家审计机关B公安机关C国家安全机关D 公证机关E 仲裁机关
(多)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是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A民主党B共和党C辉格党D社会党E托利党
(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在实际中反映了哪几方面的关系
A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B 反映了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反映了党的上级组织同下级组织的关系D 反映了了党员与党的整体关系
E反映了党的中央组织同地方组织的关系
(多)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A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B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C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D 修改党的章程E 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多)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主要形式包括
A委员视察某些省份B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
C常务委员会专题座谈会D各专门委员会会议E根据需要召开的各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参加的协商座谈会
(多)人民政协进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A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预算的执行情况
C各民主党派的遵纪守法情况D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行职责、遵纪守法方面的情况
E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的执行决议的情况
(多)可以实行职代代制度的企业有
A中外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私营企业D股份合作制企业E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绪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1、论述:当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14页)
1在党政关系方面,20世纪80年代强调党政分开,90年代以来强调党如何执政 ○2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9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央的权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的经济政策
3在经济走上,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经济走向并不明确,因而经济○制度在激烈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改革和前进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
1、论述: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
1.从文本分析上来说,中国宪法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文本表现,而中共宪章却是作为中国政府制度的文本,继而从合理的逻辑推论上来说,就是有宪章衍伸和裂变成了宪法,那么宪法就常在了宪章中的内涵、制度以及精神生个和使其合法化的大部分功用
2.从其合法化、正当性以及法律效力上来说,中国宪法合法化、正当化了中共县长以及为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增加了对起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认同感
2、简答: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与表现(29页)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下的民主相结合。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有三个层面的表现 A、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B、它是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 C、他是一种具体的决策机制
第二章党的中央组织与领导体制
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内涵(37页)
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事件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建构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制度和运作机构的综合。狭义上的“党的领导体制”就是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继承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机制,以及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2、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基本构成有哪些?38页
1、党委制和党组制
2、党管干部制度
3、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
3、党的核心领导机关有哪些?51页
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府局、书记处
4、归口管理制度的内涵(56页)
按照归口管理的含义和我国的国情,主导中国政治生活的有六大“口”或六大系统,即组织人事、宣传教育、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外事和军事。既然是党的系统,其活动就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执行中共中央的最高决策,虽然本系统在执行中可以发明和创造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5、试述党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的变化。
A、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 B、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 C、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 D、干部管理制度的变化
第三章政党与政党制度
1、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74页)
革命党:就是以某个阶级为基础、以一定信念为指导、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政党。
执政党:就是指通过制度性选举或者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他可能是一个政党,也可能是多个政党的联盟。区别如下
A、任务目标不同。革命党的目标在于夺取政权,执政党的目标是保持已有的政权 B、运用的手段不同。暴力vs制度法律 C、组织方式不同。D、阶级基础不同
E、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不同
2如何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75页
1、从执政的合法性来源看,实现经济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转变
2、从执政的社会基础来看,要实现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3、从执政的技术操作来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从执政的可持续条件来看,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更为根本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 第四章立法体制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是什么?91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在法理上具有权威性
3、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理上具有至上性,高于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92页
“议行合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选举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98页
1、代表候选人提名问题
2、农村与城市所代表人口数比例问题
3、差额选举问题
4、多候选人的宣传介绍问题5、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2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权力 ○3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4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5立法权,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补充法律的权利 ○6监督权,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 ○
5、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4页
(一)坚持与完善党对人大的领导
1、党组织对人大实施政治领导。实行党政分开,坚持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的原则。党组织必须遵守在宪法、法律范围内获得宪章和宪法原则动的宪章和宪法原则,2、党组织不包饭人大工作。
3、的那个组织带头尊重和遵守人大所指定的法律和决议。
(二)强化人大立法与监督职能
1、强化人大的立法。建立并完善立法听证制度;提高立法审议质量,建立审议中的辩论制度。
2、加强监督职能
(三)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减少人大代表的数量,减少人大代表中官员代表,人大代表专职化;(四)密切人大与群众的关系
(1)选举制度(2)代表素质(3)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和组成人员(4)专门委员会
6、什么是质询权?
人大代表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严重不满,或发现这些行政机关有失职行为,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在人民代表大会议上,人大代表可以依法对有关部门提出质询。质询时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权利,可以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程度上要比询问严厉得多。
第五章中央政府
1、什么是议行合一?119页
1、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相对,指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决议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关间工作关系上的体现。
2、“议行合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和总结工人运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在苏联加以实施。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应该集行政权和立法权于一体的工作机关,它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直接受到选民的监督和罢免。马列主义的“议行合一”原则和苏联模式对中国政府体制的建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2、如何认识“议行合一”理论与我国政府体制设置的关系?
指导中国政府设置的“议行合一”原则可以归结为:
无论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的建构还是其立法与执政活动,都需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和审判机关的权力直接来源于人民代表大会;人 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党和国家的各个工作部门,他们在人大开会期间亲自参加法律的制定,闭会后返回各个工作部门贯彻执行法律
3、如何认识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123页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相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的。
国务院作为国家最最高行政机关,其性质是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的机关。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执行机关。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需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表明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从属关系。
4什么是大部制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吸纳牍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5、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什么?124页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负责制表现为:人事提名权、全面领导权、最后决定权、全面责任制。
国务院在实行总理负责制的同时,还实行两种形式的会议制度: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成员组成,一般两个月或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6如何认识我国立法体制中的行政立法?130页
行政法规:特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其基本特征是:
1、立法主体只能是国务院;
2、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作为执行国家权力的手段,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第六章地方各级政府
1、地方政府的类型有哪些?135页
中国:一是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为了一般地域管理的需要)二是民族区域性地方政府(各民族团结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三是城镇型地方政府(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实施专门管理)
按照地方制度划分,可划分为行政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按设置目的划分,可分为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民族区域性地方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 按行政层级划分,可分为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
2、论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及其与同级党委、人大的关系。127页
地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环切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知识、命令和决定。同时,它又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接受上一级国家行政政机关的领导,执行上以及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不同于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作为行政机关。地方与同级党委的关系:
1、“党管干部”原则在各级政府中的运用
2、在政府部门中设立由同级党委统一领导的党组
3、地方政府各级工作部门同时还受到来自职能部门党组织的领导,党委对政府的领导得到双重组织制度的保证 地方与人大的关系: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基于权力授予关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接受同级人民到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
3、县乡关系及存在的问题。149页
关系:第一,县对乡镇领导的核心机制是县委对全县工作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人事领导 第二,县长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 第三,县政府和乡政府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第四,县政府的各部门与乡镇府之间的关系,既有直接隶属于上级部门的条条关系,也有由乡政府和县对口部门双重领导、共同管理的条块关系,还有受县政府有关部门业务指导的隶属于乡政府的块块关系 问题:(1)县各种驻乡机构急剧膨胀,乡镇政权管理权能受到削弱(2)县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权争夺对下属机构的领导权
(3)县各职能部门和乡镇之间围绕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业户的利益争夺加剧
(4)在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先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权分歧严重
4地方人民政府的主要职权及其特点142页(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2)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3)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是适当决定、命令(4)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6)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7)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8)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9)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10)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2)特点:派生性、区域性、法定性、强制性
第七章司法制度
1、政法委的功能158页
1、党内联席会议制度(政法各部门之间存在重大分歧,经协商未能解决,请示党委政法委员会予以协调,或者党委政法委员会认为应当协调的重大疑难案件和其他事项,通过召开政法各部门有关领导联系会议进行研究、协调解决的工作方式)
2、执法检查监督制度(执法活动中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3、协管干部制度(是指各级政法委员会协助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对政法部门领导干部进行考察、任免、管理的一种干部管理制度)
2、法院的职权162页
1、司法审判权
2、法律制定权
3、行政裁判权
4、司法行政权
3、我国法院和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是什么?(166页)
法院:中国的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分为四级,即设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并设军事、铁路、水运等专门人民法院。
检察院:我国检察机关组织体系的设置实行与国家行政区划、权力机关体系、审判机关体系以及检查工作的需要相一致原则。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
4、如何认识我国司法体制设置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系?
第八章国家与社会关系:从全能主义到国家统合主义
1、全能主义与统合主义的概念185页
全能主义:国家权力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而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统合主义:强调政府通过与相关利益者直接对话、谈判和协商来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
4、我国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如何形成的?174页
1、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
2、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
3、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
4、如何评价党—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模式179页
(1)(2)(3)(4)(5)(6)(7)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
社会成员高度依赖具有行政功能的单位
社会的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差,社会组织结构呈现“蜂窝式状态” 社会缺乏中间阶层的作用
社会生活被高度政治化和行政化
身份制度使得社会流动困难,社会结构僵化 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
5、中国民间组织的特征。184页
(1)(2)(3)(4)(5)民间组织的发展,有赖于自上(政府)而下的拉动和自下(民间)而上的推动 民间组织是上下合力的结果
与官民两重性相联系,民间组织不够规范 民间组织的中介性质
民间组织正在走上成熟,民间化色彩不断加深
5、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体制的政治性质与单位功能?180页
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 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分化
经济改革以你了剧烈的利益分化
第九章政治与市场关系
1、利益集团的概念与类型(206页)
概念:是以影响政府政策或行动为目标的组织化社团。类型:第一,机构型利益集团 第二,公司型利益集团 第三,社团型利益集团 第四,无组织型利益集团
2、利益集团如何影响公共政策?如何治理利益集团?209页
1、是部门利益国家化、制度化第一,改革政府体制、立法体制
2、阻碍公平竞争第二,完善市场机制建设
3、制造社会不公 第十章中央——地方关系
1、如何认识中国政府结构中的“条块关系”?
2、如何认识中国中央—地方之间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3、如何认识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二元化结构?
4、什么是经济联邦制?
结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2、国家能力与有限政府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三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简述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和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
1.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选举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是选举各级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它是真正体现平等、普遍原则的选举制度
3.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掩盖其阶级本质,进行各政党争统治权的工具
二.简述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区别
1.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2.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3.政治体制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的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三.简述政治制度的特点
1.稳定性2.强制性3.合法性4.历史性
四.简述议行合一的原则
1.议行合一是我国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这一,在我国人民代表既是为法者又是执行者,体现议行合一的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利
3.各级人民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在人大开会期间,人民代表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变成国家法律和决定,在人大闭会期间,人民代表要带头和监督执行国家法律和决定
五.简述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1.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主要估现在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的方针等方面
2.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向导作用
3.传统也对政治制度也起重要作用
4.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直接
六.简述中国政府目前着手实现职能转变的主要方面
1.依法界定政府的管理职能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七.简述国务院领导权的主要内容
1.经济领域2.社会领域3.国防领域4.外事领域5.行政区划领域
八.简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内容
1.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的重要事项
2.讨论法律草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
3.通报和讨论国务院其它事项
九.简述乡级人大主席和副主席的职责
1.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
2.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十.简述我国国家主席的法律地位
1.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
3.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4.它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的排列中,排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国务院之前
十一.简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权力的法律依据
1.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宪法》、《地方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地方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
3.《地方组织法》从更广阔、细致、具休的方向为地方政府的权力内容和范围作出了更精辟的描述,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法律来源
4.其它一些法律、法规也从有关方面为地方政府授权,这些是其权力的依据
十二.简述目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1.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2.中央和民族区域之间的关系问题
3.不同民族成分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问题
4.民族之间真实上的不平等问题
5.民族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问题
6.国家对少数民族一系列的具体政策问题
7.民族文化差异的问题
十三.简述我国侦查的强制措施
1.拘传2.取保候审3.监视居住4.拘留
十四.简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两审终审制2.公开审判制度3.合议制度
4.回避制度5.陪审员制度6.审判监督制度
十五.简述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
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3.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重要官员
4.对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备案
5.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6.有权解释和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十六.简述现阶段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
1.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政协工作
2.要坚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开展工作,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3.要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团结工作,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5.要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
十七.简述城市社区居民会议的职权
1.讨论和决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
2.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3.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委员
4.讨论制定居民公约,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5.讨论同意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居民委员会成员适当的生活补助
6.讨论决定兴办本社区公益事业所需经费和筹集及监督有关收支账目
十八.简述我国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1.组织部队学习马克思主义,三大纪律八项主意,抵御消极的不良思潮
2.管理军队中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发挥党给织的核心作用
3.进行军事训练和战时政治工作
4.管理干部工作,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
5.加强法制和防特保密教育
十九.简述人大代表必须履行的义务
1.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接受原选区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
3.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原选举单位,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二十.简述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精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着眼于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把人员定岗分流同干部结构的优化结合起来
2.着眼于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岗位交流机制,把人员定岗分流同改革人事制度结合起来
3.着眼于从严治政,把人员定岗分流同加强机关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十一.简述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立法的主要内容
1.根据本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对上级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制定变量和补充的规定
2.根据本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自主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自治条例是关于自治地方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条例,单行条例是自治机关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条例
二十二.简述特别行政区政府机关的职权
1.制定并执行政策
2.管理各项行政事务
3.处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国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
4.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
5.提出议案、法案,草拟行政法规
6.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
二十三.简述直接选举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
1.按选区推荐候选人2.确定代表候选人3.介绍代表候选人
二十四.简述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
1.保证权2.决定权
3.审查、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实施计划
4.选举权、任免权
5.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撤消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6.维护公共利益权
二十五.简述处理好我国中央与地主关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利益原则和法制原则
2.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3.应当明确中央与地方权利的责任原则
二十六.简述世界各国国家元首的基本职权
1.公布法律权2.发布命令权3.召集会议权4.外交权
5.统帅军事力量权 6.任免权7.赦免权8.荣典权
二十七.简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的具体权责
1.全面领导权2.最终决定权3.人事提名权4.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
二十八.简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立法权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3.人事权4.治安管理权5.经济管理权
6.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7.自然资源开发及地方基本建设权
8.对外贸易权9.财政权10.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管理权
11.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管理权12.环境保护权
二十九.简述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
1.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是由人民或人民代表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利机关,享有立法和织组国家机关处理国家重要问题等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自人民,按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进行活动,集中人民的意见和意志对国家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并制定各种制度和法律
三十.简述总理负责制度的具体内容
1.全国领导权3.最终决定权4.人事提名权5.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
三十一.简述我国国家结构的复杂性
1.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机关
2.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
3.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
三十二.简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人以为本,服务居民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第四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考前辅导材料
一、考试所用教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相关概念、知识点、复习题、例题归纳
考试重点内容为平时作业、书本知识等。
导论:
这部分是全书的总括,主要介绍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学生应当首先明确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和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以及学习此课程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剖析,把握我国政治制度在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和创新的内容。是此书的重点章节。
重点1:政体与国体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重点2:政治制度的涵义与内容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从我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的角度,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为何能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重点掌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组成、职权的相关法律规定。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全面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沿革。
重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重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是: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根源、所有者。人民为了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普选,将全部国家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让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去统一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又通过选举或决定,代表人民将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军事领导权、国家元首权分别委托给它选出的政府、法院、检察院、中央军委、国家主席等国家机关,由它们各自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灵魂、基石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来实现的。坚持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三)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的原则。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一种组织原则,又是一种活动原则。作为组织原则主要体现在三组关系上:第一,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与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授权者与受权者的关系,所有国家机关都必须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以保证国家机关的民主基础。第二,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本级的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从属的关系,即其他国家权力机关产生于、从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获得权力的委托,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正是在这个权力关系的意义上,我们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又体现为“议行合一”的原则。同时,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实行必要的分工,以便充分发挥各个国家机关的效能。第三,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按照法律规定,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重要体现在国家机关的决策过程中。
(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原则。重要表现为: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全国人大中个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中,都应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沿革、现状、变更及其审批
掌握: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组成、职权、会议、工作机构;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建立及其意义、地位、组成、职权、会议、所属机构;乡级人大主席团和主席、副主席;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 重点1: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 重点2:人大立法与监督职能的强化。
第三章:选举制度
学习中国的选举制度时,要在深入理解选举制度的有关规定及其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注意联系中国的选举实践,加强对选举工作的了解。重点1:选举与选举制度。重点2: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普遍原则。即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地普遍性。
二、平等原则。即指每个公民,都在平等地基础上参加选举,不允许任何选民有任何地特权,也不允许选民受到任何歧视。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由选民直接通过投票等方式,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地代表。
四、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指选举人采取不公开地方式,在选票上只注明自己选中地人,而不签署自己的姓名,并亲自将选票投入密封的票箱。
五、差额选举原则;是指提供投票的侯选人数多于应选代表数的一种选举方式。
重点3:主持选举的机构。
第四章:中央行政制度
本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我国的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我们对国务院的职权、组织机构和行政方式有了系统的了解。学习本章内容必须与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元首制度结合起来,从国务院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性质的历史沿革来重点掌握目前国务院的性质、地位、职权和行政方式。通过中外制度比较了解、掌握我国中央政府的具体构成,行政与国家行政制度;行政组织体制的设置原则和结构模式;行政领导体制;行政监督体制;国务院及其部、委的行政立法。重点1:国务院的职权与地位
职权:
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向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
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 权利;
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 建置和区域划分;
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
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重点2:行政内部监督
第五章:地方行政制度
本章从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地方行政体制。我国的国家组成形式是典型的单一制,决定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是中央集权的权力配置关系,因此,学习本章要熟悉单一制的有关理论,要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权。地方政府的权力行使关系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各级人大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本章要结合我国的中央行政体制和地方人大制度的相关知识。重点1:单一制国家与邦联制国家 重点2:行政区划审批权限
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和变更;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国务院:审议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审议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地的;审议批准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审议批准凡涉及海岸线、海岛、边疆要地、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审批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批准变更时,报民政部备案);审批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制度
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结合中国干部管理制度的历史与实践,通过比较(包括与西方文官制度、中国传统的干部管理制度的比较)加深对中国公务员各项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人事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1954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曾起过积极作用的中国传统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中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中共“十三大”在总结历次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1993年8月开始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可以预见,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公务员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
重点1:公务员权利与义务 我国公务员暂行条例里在规定了公务员有8条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8条权利(一)非因法定事由和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职或者行政处分;(二)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三)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四)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五)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提出审诉和控告;(七)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辞职;(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如休息、退休的权利。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应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渊源,以及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理解我国设立民族自治地方、赋予其自治权的原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因此对本章内容的把握,要从与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的职能比较的基础上进行。
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及建立的依据。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是:第一,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第二,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第三,中国各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分拣注意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给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第四,中国社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重点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优点:其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地权利。其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与安全。其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其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原则的具体实施,是解决中国历史遗留问题的具体方针。我们要从有关香港、澳门的历史,以及中英、中葡会谈的过程,来理解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要在对比大陆地方政府职权的基础上,重点掌握: 1.特别行政区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及基本涵义。
一国两制
2.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地位与职权。
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基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执行;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局正副司、局长等主要官员;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和公职人员;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代表特别行政区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批准向立法会提出的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根据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和提供证据;赦免或减轻刑事犯罪的刑罚;处理请愿、申诉事项。3.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官。
第九章:多党合作制度
本章介绍我国政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我们要重点掌握: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产生的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一)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两党制或多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苏联实行一党制,除苏联共产党外,不存在其他政党。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8个民主党派存在,并且有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历史和经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党制和多党制,各党派为了本党的特殊利益轮流执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掌握政权上的竞争关系。
中国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具有的特色。表现在:
第一、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不是西方那种在朝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关系,而是友党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不存在西方那种轮流执政的关系。
第三、平等独立,协商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下,各党派的关系是平等独立、协商监督的关系。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和保护,享有赋予的权利与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确立了健全的民主协商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
第四、结构多无、目标一致。我国的正常制度从结构来看具有多元性: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而民主党派代表一些特殊阶层、特殊群体的利益。各民主党派及其所代表的特殊阶层和特殊群体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或爱国者,因此在根本利益上他们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二)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具有诸多优点。
第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党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和向中国共产党提出批评与建议,有利于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第二、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步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民主党派所代表一定阶层和集团拓展了参政渠道,能使国家更好地解决好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利益格局的冲突与失衡,保证社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第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集中各阶层、各不同利益群体的意志和智慧,使党和政府在把握社会脉搏、了解群众呼声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方针政策,从而实现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一制度也有利于民主党派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自觉地社会主义民主、和谐的政治局面。
第四、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民主党派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起到其它组织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容和方式。4.民主党派参政的方式。
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
(一)参政议政。是指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参政议政的方式主要有(1)参加国家政权,(2)民主协商;
(二)民主监督。主要是指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和国家机关的监督。
(三)服务沟通。是指各民主党派为建设物质文明服务,为建设精神文明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沟通它们所联系的一部分人民群众同党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政治协商制度
本章介绍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以及如何继续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等。重点掌握:
1.政治协商制度的涵义与特点
政治协商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民主政治制度创新。作为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政治协商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参与的广泛性。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是不同民主形式共有的价值追求。但是公众的政治参与总会有限。因此,扩大经常性、制度化的民众参与渠道,对发展民主更具实际意义。由各党各派、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经常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重要人事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为民众广泛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
二是民主的包容性。通过政治协商维护多数人的选择,尊重并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使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重大问题上的不同意见都能得到表达和尊重。这种民主的包容性特征既体现了兼容并蓄、和谐共融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顺应了政治文明发展趋势。
三是民主的有序性。历史经验表明,无序的民主意味着统治能力的匮乏和执政危机。政治协商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有组织地扩大民主,是在团结的前提下发扬民主,在民主的过程中增进团结,是一种广泛的有序民主形式。政治协商制度的上述民主特点表明它是一种新型民主形式,是民主制度创新。
2.如何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第五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制度一 一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P2)
2、中共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一种根本的组织制度。
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中共处理党内关系、甚至一切政治关系的最高原则。(P66)
3、人大代表视察权即代表在 人大闭会期间有权参加本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专题调查和视察活动,了解同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情况,收集选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100)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3)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诀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5)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六、课堂讨论
主题:应当如何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
要求:每人都必须准备发言提纲;有一定见解;能够联系社会实际中正面和反面的具体事仍答: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和行宪的基本精神。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卓越人社(1)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i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同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同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H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西方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4)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得到确认和体现,我国现行宪法同样肯定了这一原则。
三、名词解释
1、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包括上级监督,审计监督和监察监督。
(173)
2、民族乡是设置在以一个、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或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并且包括一部分汉族居民区的相当于乡的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我国的民族乡最早设立于1955年。
民族乡的名称一般以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民族乡虽然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但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P198)
3、县级市是在符合国家设 市标准的较小地域内设立的城市,它仍属于县的行政级别,下辖乡、镇、民族乡,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P201)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P166)答: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有对内职权和对外职权。
(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2、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些方面?(P171)答: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2)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国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3)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诀策权;(4)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5)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
五、论述题
1、目前国务院主要使用的行政方式有哪些内容?(P179)答:宪法和法律没有明确、具体规定国务院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在领导全国行政时可以采取的行政方式和手段。由于国务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在理论上享有广泛、全面的行政权力,因此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任何适当的方式和行政手段。国务院的主要行政方式是:参与立法;行政立法;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直接命令;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审计和行政监察;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专项拨款;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垂直管理。
六、课堂讨论
主题:你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会发生什么变化 要求:每人必须有发言提纲;有一定见解;有一定根据。
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发生如下变化:(1)一般地方政府:一般地方政府是指设置在普通地方的、兼具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政府。由于中国大部分地方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类型的行政区域在设立之初,其实主要是管辖农村地区的(当然也包括发展程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城镇),但由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一些地方政府的功能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使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同质化倾向(即所有的地方政府基本都兼具管理城市和农村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一般行政地方主要有省、地区、县、乡、民族乡。其中省是中国的一级政区,基本成形于元代。地区是一种特殊类型,它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行政机关派出的地方分治单位,本身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与省制不同的是,地区级别的行政派出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职权也不稳定。地区体制发展的总的趋向是行政公署机构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面,以致尽管没有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法律地位,但实质上与一般的地方政府单位越来越没有差异。
(2)城市地方政府:城市地方政府是国家在城市地区设立的地方分治单位。城市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地理概念,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高度关联的、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动中的地点。城市在本质上并不具有一般行政地方的性质:城市主要是作为经济或政治、行政中心而存在的。城市地方政府有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区、镇。其中地级市是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一般为市区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25万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20万以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并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的中心城市。
(3)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方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具体的设置规定和层级上,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5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3年。
三、名词解释
1、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一民族区域自治
(政策)是处理中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实行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制度。(P225)
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这些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统一国家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些地区的政府虽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性质仍然是国家的地方政府,不具有主权国家的性质和地位,不能行使国家主权。“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是中共为解诀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而提出的,其后被应用于香港和澳门收回和以后的治理问题上。(P250)
3、军事制度
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权、指挥权的归属,国家武装力量的构成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指挥体制、军官服役与军衔制度,以及兵役制度等的总称。(P306)四
简答题
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征。(P232)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既不同于脱离一定地方区域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同于没有具体小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而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民族自治,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实际上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实行的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的自治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同时实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从民族自治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政治、法律和行政地位的差别上看,民族区域自治能够更好地发挥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便于自治机关根据民族分布的不计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更好地实施管理与统治。从政治角度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会有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其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2、我国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什么?(P284)答: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1)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2)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察;(3)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
(4)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5)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6)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五、论述题
1、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223)答: 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中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六
课堂讨论: 主题: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要求:每人必须有发言提纲;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答: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可以通过原则体现出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主要通过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加以实现。政治上,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军的思 想和行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目前阶段,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邓小平的建军思想和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关于“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等一系列建军思想。思想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指战员的头脑,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组织上,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军队党委制和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二是军队中班有党员,排有党小组,基层连队设立党支部,团以上单位设立党委;三是各级党委是军队统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四是党委对所属部队的一切组织、一切部门]、一切人员、一切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除紧急情况下可以由首长临机处置外,都必须先由党委做出快定;五是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工作;六是未经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插手、过问或处理军队问题,更不允许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七是党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八是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军队,必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九是未经党组织的批准,不允许在军队中建立任何性质和形式的小团体、小组织;十是只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才能委派军队中的各级领导干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向军队委派干部。
二、名词解释
1、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
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
长期存在和发展,人民政协的地位是长期和稳定的。(P332)
2、国家干部--般认为,“国家干部”是指列入干部编制、享受干部待遇,从事各种公务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主要包括如下六类人员:一是国家机关干部;二是党的工作干部;三是军队干部;四是社会政治团体与群众组织干部;五是专业技术干部;六是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P345):
3、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同时也是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P402)
四、简答题
1、村民自治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402)答: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
村民自治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诀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诀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从操作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
2、简述中共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P347)答:中共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第一、中共组织部门]考察,党委讨论诀定;第二、上级党委审批;第三、正式任命。
五、论述题
1、我国公务员有哪些权利与义务?(P351)答:公务员的义务: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共有八项:一是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二是依照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执行公务;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是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六是保守国家秘密和丁作秘密;七是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八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的权利:即国家法律基于公务员的职责和身份,对公务员有资格享受某种权益,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公务员享有的权利也有八项:一是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二是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三是获得劳动报酬和享有保险、福利待遇;四是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五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是提出申诉和控告,七是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辞职;八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六、课堂交流
主题:学习本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要求:每人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在讲台上宣讲要义。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政治哲学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历史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抽象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加入,形成合力。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政治哲学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历史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
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抽象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诀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