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19-05-13 09: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一篇:《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C】

5.5.【D】

6.6.【A】

7.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纔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升任礼部侍郎。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第二篇:《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 能 忌 贤 以 体 烈 修 国 史 与 己 齐 列 嫉 之 奏 为 国 子 祭 酒权 留 史 馆 修 撰 以 下 之休 烈恬然 自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实词

【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断句

【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试题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试题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考点】翻译

【试题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2)中的“亲”(亲近)“接”(接交)、“崇”(尊崇)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第三篇:于休烈文言文翻译

导语:于休烈,河南人。高祖于志宁,贞观年间任左仆射,为十八学士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于休烈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 能 忌 贤 以 体 烈 修 国 史 与 己 齐 列 嫉 之 奏 为 国 子 祭 酒权 留 史 馆 修 撰 以 下 之休 烈恬然 自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没有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第四篇:旧唐书徐文远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旧唐书徐文远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旧唐书·徐文远传

原文: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鬻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日“观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奥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大业初,授国子博士。文远所讲释,多立断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来,为李密军所执。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密顿首曰。“欲先征化及[注],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文远曰:“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密问计于文远,答曰:“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王公,小人也。”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莫,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徐文远传》)

译文:

徐文远,洛州偃师县人。父亲徐彻,梁朝秘书郎,娶梁元帝女儿安昌公主为妻,生下文远。恰好遇到江陵沦陷,被掳掠到长安,家境贫寒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徐文远的哥哥徐休卖书度日。徐文远每天都到书店去翻阅书籍,广泛阅览《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当时有个大儒生沈重在太学讲经。徐文远到太学去问问题并正其是非。几天后就离开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快就告辞而去了?”他回答:“听他所讲的,都是些书本上的话,我先前已全部记诵知道了。至于文中深奥蕴藉的境界,反倒好像没见到。”有人把他的话告诉沈重,沈重便把他找去讨论问题,对他大为叹服。窦威、杨玄感、李密等人都跟随他接受学业。隋文帝开皇年间。多次升迁后作了太学博士。隋炀帝大业初。被提拔授官国子博士。徐文远讲解阐释经书。大多创立新见解,前代儒者有分歧的观点。他都能判定是非。然后诘难驳斥诸家的学说,又能讲出自己的观点。当时洛阳城发生饥荒,徐文远出城打柴采野菜,被李密的军队所俘虏。李密执弟子礼节向北面拜见他。徐文远说:“老夫在过去的日子里,幸亏把先王的治世之道传授给了将军。如今将军正处风云际会之时,为众望所归.权倾万物,威震四海,还能屈身施礼以弘扬尊礼的道义,这是老夫的幸事啊。”李密叩拜后说:“我想先征讨宇文化及。报仇雪耻。然后胜利而归,入朝拜见天子。”徐文远说:“将军前番被杨玄感引入歧途。使家庭的名声暂时受挫。你回到了正道,以使家庭和国家安宁,天下的人,把实现这些的希望寄托给将军了。”等到征讨字文化及回来,王世充掌握了兵权独断专行。李密又向徐文远询问计谋。徐文远答道:“这个人很残忍,心胸又狭窄,已经达到如此权势。必定有所图谋。这和将军先前的计划已经不相吻合了。”李密失败后,徐文远重又进入东都,王世充供给他官家的粮食,而徐文远对王世充却很恭敬,见到王世充就先行拜礼。有人问他:“听说您见李密时很高傲,却又礼敬王公,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李密,是君子;王公,是小人。”后来王世充自立称帝。又任命他为国子博士。后因出城打,被罗士信抓住。送到京城,又让他做国子博士。武德六年,唐高祖亲临国子监,观看祭奠先师的仪式,命徐文远阐发《春秋》题旨,众儒生设难,质询如蜂起,徐文远随机应对,没人能问倒他。七十四岁时,逝世于任上。

第五篇:旧唐书徐坚传文言文翻译及习题

徐坚。字元固,浙江长兴人。唐玄宗朝重臣,以文行于世。旧唐书徐坚传文言文翻译及习题,我们来看看下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

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日:“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日:“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 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O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答案:

4.B(哀矜:怜悯,同情。)

5.B

6.C(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

7.(1)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到徐坚那里去询问),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

5分;译出大意给2分;“疑滞”(“疑难之处”“疑问”“疑惑不通”等)、“征”(“征引”“引用”“引证”“援引”“用……证明、证验”等)、“善”(“喜欢”“赞许”“赞赏”“认为是好的”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徐坚认为蛮夷桀骜不驯(生性粗陋、顽固不化),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以”(“认为”“以为”)、“同”(“与……相同、一样”“等同”等)、“劳”(“使……疲劳、劳累”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3.“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译文

徐坚,是西台舍人齐聃的儿子。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徐坚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徐坚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徐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徐坚升任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年,徐坚两次升任给事中。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当时正值盛夏,徐坚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善良,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将怎样训导后人?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中宗采纳了徐坚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表。

当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派兵进击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投降归附以后,又请求筑城,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徐坚认为蛮夷生性粗陋,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因此独自建议认为这样做不利。睿宗不听从,令李知古调发剑南军队前往筑城,准备分置州县。李知古因此想要诛杀蛮夷中的豪强,抄没他们的子女作为奴婢。蛮众恐惧,便杀了李知古,相继反叛,服劳役的人奔逃溃散,姚、嶲道路由此多年不通。

徐坚的妻子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与岑羲是近亲,坚决辞去机要职务,便改任太子詹事,他对人说:“我不敢求取高官,是为了躲避灾难。”等到岑羲被诛杀以后,徐坚竟没有被过深连累。徐坚通晓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一共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十七年去世,终年七十余岁,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叫文。

下载《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孙子兵法于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子兵法于......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原创)

    《苏武传》原文及原创翻译 原文: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

    《曹志传》原文及翻译

    翻译准确的基本前提是有好的文言语感与储备,平时多诵读多积累更是上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

    中山狼传原文及翻译

    《中山狼传》是明代马中锡的一篇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山狼传原文及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中山狼传原文......

    《苏武传》原文和翻译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旧唐书封伦传》原文及译文[小编整理]

    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北齐太子太保隆之孙。父子绣,隋通州刺史。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素将营......

    《旧唐书·杜亚传》原文阅读及译文(5篇)

    原文:杜亚,字次公,自云京兆人也。少颇涉学,至德初,于灵武献封章,言政事,授校书郎。其年,杜鸿渐为河西节度,辟为从事、永泰末,剑南叛乱,鸿渐以宰相出领山、剑副元帅,以亚及杨炎并为判官。......

    曹休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5篇]

    曹休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曹休字文烈,太祖从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