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教育产业发展浅论&国学教育理论体系简述
生命的成长---国学教育理论体系简述
所谓“文不尽言,言不尽意”,以下内容只是彼此了解的一个简述,如果有疑问,希望进一步沟通和交流。
《大学》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事业,所以其根本在于对生命的解读。对生命的认知越深刻,其相应的教育方法就越合理,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好的教育理论体系必然是【以人为本】的。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首先需要正确的理解生命,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然后是具体的教育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规划。
国学教育理论体系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一:生命的基本结构及其存在的意义。
1.生命结构:生命 = 思想 + 身体;
简述: 在《道德经》中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易经*系辞下》有言:“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根据这些国学经典思维模式,我们把人的生命主要分为两大体系:
人体生命=【思想】+【身体】
其中【思想】对应《道德经》中“无”的部分,在生命中处于主动地位,《易经》中属于“乾卦”,为尊;【身体】则对应《道德经》中“有”的部分,在生命中受到【思想】的支配,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易经》中属于“坤卦”,为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是先有思想和相应规划,然后身体开始行动,最终完成目标,达到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事无大小,莫不如此。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大人有大人的思想和行动,虽然小孩和大人所谋划的事情大小轻重不同,而本质上都是生命两大部分【思想】和【身体】的互动与配合,人类生命就在“有无相生”“阴阳合德”的机理下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生命轨迹。
2.生命存在的意义:生命的成长 = 思想成长 + 身体成长;
简述:教育的本质,就是辅助生命的成长,是引导而非主导。所以儒家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需要根据每个生命的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而非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这一点在《论语》中就有明确体现,当然,其中思想成长和身体成长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就涉及到了古代生命科学体系,尤其是中医的生命科学典籍《黄帝内经》,进而不断完善和补充。简单的讲,我们的思想观念会左右我们的情绪状态,而情绪又会牵扯气血的运行,气血的运行状态进而对脏腑,筋骨等身体部分的健康产生影响。
第二:教育 = 道德教育 + 技能教育;
简述:其中【道德教育】主要是对是非善恶判断体系的教育,让人们学习正确的是非善恶判断的标准和方法,从而保证生命成长过程中不会有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建立人们在生活中和谐相处的心理基础,避免相互伤害;【技能教育】则是培养和增强适合生命自身天赋和特性的技能,建立人们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和交往的物质基础。
第三:教育培养目标:
理性的思想+健康的身体=具有反省能力的不断自我完善的人格
【道德教育】最终是要培养人们具备【理性的思想】;【技能教育】则为身体提供
了物质保障。当然,根据国学中的生命科学典籍《黄帝内经》对生命的认知,【道德修养】和【身体健康】之间又有联系,这是我们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之后所要探讨的问题,其中会涉及到思想道德与气血,脏腑乃至筋骨皮肉的健康之间的关系问题。
附:
国学教育产业发展浅论
目前国内教育产业面临非常大的机遇,当然,大的机遇必然对应大的挑战。整个教育体系面临整体的调整,从教育理论体系的创新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改进,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从事教育产业的公司需要面对的。
我们追本溯源,浅论一下相关问题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教育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传播任务,而当前国内面临着两种人类文明体系的选择,一个就是正统学校所教授的西方科学的文明体系,另一个就是目前正在复兴的国学文明体系。这两种文明之间的差异甚至冲突,表现在教育领域,首先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内容选择的迷惑,选择哪一个文明体系,这是很多家长所迷惑的问题,而这种迷惑传导到教育领域,尤其是国学私塾教育,就面临科学文化课程设置和国学课程设置的比例和内容取舍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国学与西方科学的关系。
如果关注一下科学体系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一些东西方文明结合的科研体系,也就是国学和科学的融合。当国学和科学之间融合之后,以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方文明不断融合的过程,也会促进人类更深入的理解生命和自身所生存的环境。
所以,要深入推进教育产业,需要建立国学的思维体系研究和国学科学体系的研究,进而建立国学与科学相融合的研究课题,这些是保证公司深入长远发展的基础。当然,这个需要雄厚的人才资源和资金实力。然后是建立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理念培训课程,乃至和科研课题相关的特色课程培训,比如国学交流,国学与科学,国学典籍具体内容解读交流等类似课程,国学典籍讲解交流包括成人和小孩两大部分。目前而言,成人国学培训课程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更明显,如果课程体系成熟,经济效益也会比较显著。因为国学是以道德修养的提升为核心的文明体系,而道德提升之后,对社会的正能量就具有增强作用。
第二篇:浅谈国学教育
教学方法——浅谈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园,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
第三篇: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
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走:
(一)从孩童四五岁诵读〈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背诵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读古典名著。主要分为一下六个等级资格:一级(启蒙班)学习科目:《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少儿唐诗?上》。选修体验:《少儿书法?上》、唐诗吟诵、《笠翁对韵》、《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少儿武术?上》二级学习科目:《大学》、《中庸》、《孟子》、《孝经》、《少儿唐诗》、《诗经·节选》、《说文》选修体验:《少儿书法》、《国画基础》、《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少儿武术》、《六艺》、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三级主要针对的年龄段:11岁至15岁学习科目:《道德经》、《论语》、《韩非子》、《唐诗》、《列子》、《墨子》、《楚辞》、《尚书》、《说文》等选修体验:《少儿书法》、《国画基础》、《少儿武术》、《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六艺》、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四级学习科目:《诗经》、《尚书》、《春秋》、《吕氏春秋》、《管子》、《荀子》、宋词、《古文观止》、《说文》、元曲、明清文学作品选、史学与史学大家选修体验:《青
少年书法》、《国画基础》、《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六艺》、《中国传统武术》、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五级(国学与创业高级研修班)学习科目:《易经》、《周礼》、《仪礼》、《文心雕龙》、《尚书》、《春秋》、《吕氏春秋》、《管子》、《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名家、实学、纵横家。选修体验:《中国传统武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国学与管理原理》、《中西方比较美学》、《创业管理学》、《国学与团队原理》、《虚拟创业与实践》、《国学与创业投融资方略》。六级(国学EDP高级研修班)主要针对年龄段:25岁至55岁学习科目:《庄子》、《鬼谷子》、《礼记》、《尔雅》、《孟子》、《世说新语》、《乐府诗集》、《孙子兵法》、《全唐诗》、《西方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前沿管理理论》、《企业进化与组织基因理论》等。选修体验:《中国传统武术》、《禅修》、《养生气功》、《东西方比较哲学》、《东方管理哲学》、《现代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与商业伦理》。
03
第四篇:浅谈幼儿国学经典教育发展
浅谈幼儿国学经典教育发展
经典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历史传承。作为一个缺乏文化的中国人,我对国学关注不多。2003年读《小窗幽记》和《围炉夜话》才发现其中的智慧。后来看到《论语》后悔悟,如果小时看过《论语》,那么我的今生将全部改写。人生智慧已早早写入经典放在我们的书架上,只是我们不知珍惜。后来读《黄帝内经》、《史记》更是对传统文化到了了鼎礼膜拜的地步。
我开始关注幼儿国学教育,并终于给儿子找了一个学习国学的地方。古朴院落、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孩子对国学的喜爱,我们一度认为这里是学习国学很好的殿堂。很快我们就发现严竣的管理问题,主要是现任办学人的文化素质和办学思路局限了教学水平。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研究经典教学的长远规划,而只在设想如何利用圣贤的先人为自己的产业化运作增添炒作资本。为此我查阅了许多关于国学热以及国学教育方面的文章,发现一个令人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现在的国学已经被炒作成为一门文化产业。儿子曾经学习的地方正是如此。
为了延续儿子的国学教育,我上网四处寻找一些关于国学入门方面的知识以理清经典学习的脉落,这时我又发现了一个更让人惊异的事实,就是当今的中国社会很难找到介绍学习国学经典著作。现今人类关于国学方面的种种文章大多因底蕴不足或是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究其因缘是中国的国学教育大约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风雨飘摇。目前现在可以找到的比较好的国学入门书籍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国学入门》专
辑,可惜已经买不全了。这些都是上个世纪初的文坛名人如朱自清、章太炎等为被当时就几经中断的国学教育所作的推介文章,再往上还有一些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著作(如钱穆)也十分可读。而真正的经典只能是更早以前的作品了。
再回到幼儿国学教育上来,国学热好象就像开水上的热油,有的只是表面风光。现在“国学”两字已经成了幼儿园、小学等主流教育体系用来贴金的招牌,但真正对国学下的功夫并不够,因为还有五大领域和升学率等指标在考核。而社会培训机构创办国学学能成功的又是极少。一方面是办学机构招生困难,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对国学知识的渴求。那么一定是办学人的办学思路和方法存在问题。主流教育体系的排斥、培训机构文化底蕴不足、急功近利使幼儿国学教育发展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后来又看了一些关于当今国学热中一些推广文章,如王财贵、沈立等,结合我和儿子这一年来学习经典的体会。经典学习的方式不外乎在家自学、报班培训两种。自学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实现的,因为我们家长很多都没有读过经典,自己读不懂经典,给孩子讲讲不清楚,再加上家长精力上难以坚持以及在教自己孩子的情绪难以控制。外出报班又存在金钱、时间、质量等方面的问题。选择报学学习的家长自然对国学教育苛求,希望老师都能像于丹那样把大家都讲明白,因此对教师不够宽容,都希望老师该把书上的道理把孩子讲清楚,而幼儿时期的经典教育的实质是背诵而不是理解,背诵没有家长伴随往往很难实现。
对国学的热爱首先应来自家长,如果家长对国学没有热忱孩子也很难坚持下来,国学教育在十三岁前的坚持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的。对国学教育缺乏宽容、热爱和坚持,是目前国学热只在表面而没有深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家长自己没精力陪着孩子学,外出报班不理想、舍不得、没必要、难坚持是影响当前幼儿国学教育发展的潜在因素,外在因素就是学习国学短期效益不明显,办学机构要效益,家长为孩子的升学也讲效果,国学这种慢热型的间接效益也让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选择了放弃。
另一种值得探讨的方式是在家长之间建立国学经典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坚持、共同热爱以期给孩子的人生发展的敏感期内,用经典教育给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但这种学习型组织由于组织松散往往很难形成长期的凝聚力往往难以坚持。综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方式进行总结,我认为以下三种学习方式的作用是,家庭式学习是幼儿国学教育的基础,互助型国学教育学习组织有助于共同坚持,而培训班式的国学教育应该向精品教育发展。
在幼儿国学教育的过程中,除家长自身的宽容、热爱和坚持外,幼儿国学教育还需要社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有社会团体赞助的方式而不是产业化运营模式来保持幼儿经典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举办国学教育方面的社会活动、演出、比赛、演讲、交流等方式来激励和维系各个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组织的存在的发展,形成国学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样国学热才会慢慢浸润至每个家庭、每个社会组织乃至于整个社会。
第五篇:浅谈幼儿国学教育
浅谈幼儿国学教育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