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承担初三前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在实施初三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力求从教法有效、内容有效、问题有效、复习有效四个环节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法有效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初三历史新课采用目标导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法比较适合初三教学的实际。目标导学法的最大好处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具有很高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问题教学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史的兴趣。这两种教学法都有助于学生当堂课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堂堂清”目的,“减负增效”的效果很不错。而复习课则采用谈话法、图示法等教法比较适合。谈话法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回忆,老师亲切的口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图示法有利于学生缩短认识教材的过程、加强对教材框架体系的理解,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其实每一种教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教法的使用都必须因内容特别是因学生而异,不能生搬硬套,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内容有效
初中历史教科书以“课”为单位编写历史教材,每“课”涉及面广,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要保证教学内容真正有效,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树立课标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教育教学依据。初三历史教师要牢固树立课标意识,充分利用课标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仔细研读课标,紧扣课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由此展开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2)要针对中考命题的改革方向来设计教学内容
从200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考试形式实行开卷以来,考试方面有
了重大的改革,由过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转变为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归纳能力。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方向。这绝不是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走“怎样考就怎样教”的应试教育道路,而是要充分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将中考命题的要求全面渗透、落实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根据中考命题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要突出以下几点:一是适当调整教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立体化;二是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分类处理,突出内在联系;三是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进行多角度立体分析,形成全面认识;四是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深化、拓宽、拔高处理,凸现隐性知识。只有当课堂学习内容有效时,学生的课后负担才可能减轻一些。
(3)要针对教和学的薄弱点来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情和学情,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疑点、盲点、易错知识点等内容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以增强有效性、避免盲目性。如“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尔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这样的问题,教材中要么一语带过,要么含而不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类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取教材所隐含的知识信息,充实学生的认识。
(4)要针对历史教育的目的来组织教学,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现实化
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实现历史与个人的融合,这是搞活历史教学,发挥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关心时事,了解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到历史与现实的恰当结合点,增强学生对现实的感悟能力;二要了解学生的愿望、苦恼和要求,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迫切需要出发去发掘教材内容,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政策联系起来讲解,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改革是强国之路,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历史的启发性和现实感;将世界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与中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
到的各种问题的不恰当做法结合起来讲解,就大大增强了历史的教育意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比如:学习贝多芬的敢于和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不公而勇于抗争的精神、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刻苦成才精神、牛顿的“如果我站的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谦逊精神等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无疑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灵活性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历史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问题有效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西方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看来“,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可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这是教师设计教学问题的心理学依据。可以说“问题”是中学历史课堂的灵魂,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但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科学合理,设计问题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
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心理需要,所以,针对全班学生设计的问题,尽量起点低些,让大家都有话说,争取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机会、都有思维任务和训练,也都有获得表扬的成功机会。
(2)设计问题要科学, 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四点,一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二要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而应由易到难,步步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高度。第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难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如九年级下册第 17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因内容庞杂,学生很难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我用以下四个
问题就可以将整堂课教学内容串联起来:①什么是经济全球化?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现实表现是什么?③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各是什么?④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这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按“识记史实→归纳现象→阐释历史→探讨历史”不同能力要求,由低向高顺序依次提出,符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本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当问题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体系的桥梁时,它才是真正有效的问题。
(3)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出问题不是目的,而在于以问题去启发学生思索。开放式问题,最能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你是否赞成华盛顿激流勇退而拒绝连续担任第三届总统?此类问题一旦提出,无须教师费心引导,立即就能引起学生热烈讨论,有彼此对立形成辩论之势的,有互相补充结成合作关系的,观点不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答案或正或反都不重要,关键是论证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思维。、复习有效
初三历史课堂复习是初三教学的关键,河南省这几年的历史中考已由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所以对临近中考的毕业生来说,寻求适当的复习策略,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因而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找准方向,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克服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力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备考效率。针对下学期的中招备考复习,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学生只有熟悉课文,打好基础以此为前提培养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离开了基础,能力只是空谈。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的阅读,从中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需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不是上新课,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
(2)专题复习,关注热点
第一阶段的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一个过程,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信息,但一时难以消化、吸收。为使学生真正掌握住基础知识,迫切需要将其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将书本由厚变薄。方法是在复习时重新组合教材,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教师进行“纵横”联系,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例如,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归类为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这种把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就是历史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历史的“纵向”联系。
(3)“实战演练”,培养能力
这个阶段教师要精编练习,每周进行“实战演练”,培养能力。然后根据演练结果讲解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探求命题的途径和规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达到巩固深化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和效果。
然而“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内化”,之前的复习中,教师一直把握着复习方向、方式、进程和内容,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进入这个复习阶段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以内化知识,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是一个学生主动消化、真正内化知识的过程,这比教师从头至尾一味的强灌,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梳理、内化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总之,教师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上,要讲究复习策略,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复习效果。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初三历史教学中,每当我看到疲惫不堪的学生,就深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教师想要减轻初三学生负担,最佳途径就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多下功夫,避免做无用功。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在实践中的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第二篇: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陈廷舜
本学年我担任初一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以来,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分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我在在讲授新课时尽量使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讲故事、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考试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考试主要靠背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下学期末,七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我的办法是,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统测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统考试卷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统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市统测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史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历年统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
五、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六、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我平时按时参加我校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能不断了解外面的前沿信息。我主动向同行们学习、请教,对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初三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市统测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二零零七年八月
第三篇:2008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一年来的初三历史教学,面对分值提高、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们历史组的两位老师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目前的结果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初三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的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年,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年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我们两位老师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反思一年教学复习过程,也还有一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11张复习提纲当然包罗万象,但学生却往往无从下手,我们设想要根据学情、考情进一步去粗取精,让复习提纲更便于使用。
2、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初二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3、从初一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第四篇:上学期初二历史工作总结
2013——2014年 上学期 初二历史工作总结
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积极地运用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的模块上用心研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践行、改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这其中,既有值得珍存的经验,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素质教育教材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育水平,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为目的,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主要进行的是八年级历史教学,我教1班、2班、3班、7班四个班,有的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很高,而少数的学生历史基础差,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有的个别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比较懒散,存在认为不是主要学科,可以不学的思想;所以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任务非常重。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扭转个别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历史水平有明显的进步,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共七个单元,1-2单元分别介绍了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性较强;第3单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4—5单元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7单元是近代文化。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但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具体做法
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1、工作态度是工作的关键。态度决定高度,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思想的倦怠陈旧、工作激情的缺失低落、教法的陈旧,课堂容量小、效率低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去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关系了解和尊重;严谨治学;加强对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关注学校地整体工作并积极地相应、落实等。
2、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学生的学业是繁重的,生活忙碌而紧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支润滑剂,能更好的推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每个教师的心愿。我认为专业素养强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崇拜,这也是一个好教师的立身之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其次对学生要有爱心,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有力所能及的帮助,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再次要风趣幽默,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深入浅出,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疲劳时适度调节等。
3、通过备课,查找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 要备学生,同时体现分层教学,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能学到的所有历史知识。利用好学案,学案是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本学期学校进行的学案教学我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使学生对当堂的知识能够得到消化,并能够检查出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哪部分掌握的较差一些。
4、认真研究考点。学校为我们购置了很多教辅资料,通过对一套套题目的筛选、研究来感知考点;结合时政来预测热点;并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总结。认真研究考点,还要用做题的方式训练学生考点的应用形式,同一个事件,同一则材料,同一个画面,问的角度不一样,答法就变了,而有的学生只求相似,不注意审题,所以,对考点的考察形式练不透,对做题要求练不透,就会前功尽弃。抓住考点,还要加强练习。
5、写好教学反思是进步的阶梯。哪节课自己都不满意?事后如何改进?哪节课自己很满意?课后是否总结?备课是否精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灵感闪烁的那一刻,但没及时记录下来,是个遗憾。魏书生、李镇西等大师都讲到写教学反思的重要,尤其针对班容量大,所教人数多的现实情况,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反思总结更加有必要,善于发现与积累,并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扬和改进,把反思延伸至课下。
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好。
2.审题不清。审题能力不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不足,理解偏差问题严重。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差,二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三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差。
七、今后需努力的地方
新的学期,要有新的工作目标,下学期的工作目标是:
积极响应学校的调控措施。增强大局意识,主动配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并在实践中加强落实。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充实头脑;提高工作积极性,从学生中找前进的动力。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我准备从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写,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2、隐形的分层教学。为上课做好准备,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同时体现分层教学,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堂上学到他们能学到的所有历史知识。
3、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在教学中,我要积极听课,查找自身的不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同时我要的图书馆多充实自己,为教好每一位学生而努力。
4、帮扶后进生,通过课上多提问和课下找其谈心的方式,多帮助学生,使后进生能够先从思想上接受自己,然后再从学习上接受历史这门学科,提高学生的成绩扭转他们的思想。
总之,结合实际,讲求实效,注重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 学习基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编制学案、设计课堂,不断创新,进行有效教学,进而追求高效课堂。
历史组 张霞
2014-2-10
第五篇:2016年上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上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
李成莲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对该学期的工作作总结。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 重。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中学化学教学》、《优秀论文集》、《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不断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这学期主要担任初中化学教学任务,经过上学期的摸索,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工作起来还算比较顺利。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
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 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出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我想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是那么好。”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两个班所定的9对“一帮一”小组,“学生”们全班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这学期我还承担了化学优质课比赛的任务。从接到任务的时候开始,我就感到压力是非常重。首先这次优质课是化学开放式的课,是一种新的尝试性的教学模式。还有这次优质课与众不同的是上完课后还要进行答辩,要考的还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我从学习理论知识开始,翻越大量的书籍及从网上搜集有关化学开放式教学的资料。化学科组的老师及校长都非常重视这节课,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一起定内容,一起出谋献策想教案、课件的设计,共修改教案、课件、试教十多次。有时候还得全科组加班加点。像X老师帮我把课件做好,领导主动帮我提建议,其它老师帮我做教具、录音等等。令我感觉到不是我一个人上公开课,而是有一股凝聚力使我感觉到是全校上。而在全体的努力下,这次的公开课终于实现了我校数学优质课连续四年获镇一等奖、并代表镇到区参赛的梦想。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家务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