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初中地理新课程阶段性总结会议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5 13:4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河区初中地理新课程阶段性总结会议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河区初中地理新课程阶段性总结会议汇报材料》。

第一篇:天河区初中地理新课程阶段性总结会议汇报材料

天河区初中地理新课程阶段性总结会议汇报材料

苏 鸿

2003年9月,我区七八年级地理学科开始积极地参与、实施新课程。两年来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实践、教研科研、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转变。现做一些简要的汇报。

一、基本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基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把情感、态度目标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目标,再次是知识目标。这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改革的主旨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每堂课让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强调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的评价,新课程提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质性评价的方法;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要合理解释和利用考试的结果,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

(一)更新观念、层层培训。

观念的更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只有更新观念,认识新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课改的精神、实施课改的目标。我区通过层层培训的方式,(即市级培训——区级培训——科组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四个转变、渗透教学。

1、教师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权威形象,而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在教学中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方法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教学中“满堂灌”,而学生则只能是被动接受,课后我们很少反思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否接受,考试前出好复习提纲,让学生对照知识点死记硬背,学生应付完考试,所学知识也随之抛还老师。现在新课标要求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教学中,老师们积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探究,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除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学具、图片等进行直观教学外,还渗透了谈话式、辩论式、探究式、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游戏式、实践活动式等教学方法,使师生活动积极,交流亲切。

3、学习方式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施新教材中,根据认知心理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动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例如:渗透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乡土地理成果征集活动,出现了一优秀成果(见后面表一)。使学生改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以“死记硬背”方式来应付知识考核的学习状态,而具备一种主动探求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探索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如体验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4、学生评价转变。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尝试将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改变为发展性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并重。过程评价方面如: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活动作品收集与评价(手抄报、资料收集、研究性学习报告、绘制地图、小模型制作等等);终结性评价的纸笔考试分为开卷和闭卷两部分。

(三)科研促教、资源共享。

新型的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既要教好书,还要进行科学研究。我区教师申报的广州市第三阶段发展性评价课题共有20多项,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这些课题的开展促进了我区新课程的改革。

三、对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的评价 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符合新课改精神,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在总体上对我区七、八年级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和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由于新课改的要求比较高、对传统教学的转变比较大,老师们对新课改的理念、工作思路和策略的认识、理解,存在层次上的不同,使得不同的学校在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研究指导。

四、在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科研、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我区通过层层培训的方式,(即市级培训——区级培训——科组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组织老师认真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新课标》及现代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有关理论书籍文章;上网查找有关资料,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特别是对知识观和教学观有了新的认识,强调把“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将“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转移;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法的指导,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使课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开放式地敞开教学的窗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由中心组成员向其他老师介绍某些章节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定期地开展公开课研讨,由中心组成员上课改示范课,出现了一批优秀课例(见后面表二)。

积极推动开展中学地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课题研究,尝试构建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我区地理教师申报的广州市第三阶段发展性评价课题共有20多项,初中有8项(见后面表三)。

全区各年级中心组每个学期组织四次全区地理老师参加的教研活动,在研讨课或理论学习后进行经验交流。

五、学校和教师中出现的一些典型 这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出现了一些比较符合新课程要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新教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活动教学

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

展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有老师在教《气候》这一章时,先不让学生看这一章书,而是让学生放开思路去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与气候有关的问题。结果所提的问题五花八门,其中就有许多与教学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并且提的角度各有不同。然后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再问同学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师生在不断地提问——自学——交流——总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家已不知不觉中参与了知识探究,将许多知识不知不觉地消化了。

又如75中张燕虹老师在上《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时,先出示一组“乡村”和“城市”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了“乡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接着提问“这些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考虑哪些因素?”学生都能回答出“优越的自然条件”,再问“21世纪人们的理想家园有哪些要求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的智慧火花体现在每一个答案里,其中有位学生说到“未来的家园要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马上有位同学反驳“那破坏环境怎么办?”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发展要注意与环境协调发展,还要注重环保。

(二)课前活动、堂上交流

如113中苏伟老师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前活动,课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学亚洲的人文环境时,设计如下活动:⑴让学生课前收集亚洲不同的民族服饰和不同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品或照片),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亚洲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⑵观察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差异图,让学生探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组织学生活动,控制活动时间,有时参与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学生交流,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三)角色扮演、体验学习

如113中苏伟老师在教学“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人类和大气进行辩论,在辩论结果清晰化时,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组织两组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要求学生画一幅环保宣传画。这种角色扮演式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些教学方法都能不同程度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备课要求、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都应比较高。希望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并且不断丰富充实提高。

另外还有一批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等方面热情高、工作积极,取得较好的成果(见下面三个表)。

表一:

广州市“乡土地理成果征集”活动 广州市天河区一等奖(24名)

表二:

广州市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成果征集活动天河 区(县级市)教师作品报送名单

表三:

广州市中学地理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天河区成果(论文或结题报告)

第二篇: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水坪镇洛河中学:方孝奎

2012年8月26—27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认真听取了授课老师的报告,感触颇深。通过这次培训、自主作业、专题研讨、交流互动,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下面就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1、教育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有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要有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注重“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

2、教育资源决定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面对当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最现实问题。这次教师培训给我们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育科研是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让我真正明白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很薄弱。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新课程的分析和理解,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知识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当今的教育对每个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挑战,新形势下就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向前发展。

4、充分利用网络与书籍拓宽知识面,开发思维,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地学习机会,为我们搭建成了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通过这次学习与交流,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也从各位同仁哪里学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获益良多。培训期间结识了许多同一战线上的同仁,能够和他们进行交流、探究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从中得到很多教益。

5、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时代对学习初中地理的基本要求。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初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与人相关的热点问题,例如: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关爱生命,善待环境。

6、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科学性的初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初中地理新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科学性的和谐统一”,“学习生活中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它是初中地理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7、培训让我明白要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改变了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我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意见,进而不断改进自己教学,使自己升华。

第三篇: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间休息,我们只有一个;两天“吃透”两本书;形式多样受欢迎,有专家的解读,又有优秀教学成果的分享点评。所以这次的培训是累而快乐着。经过近十年的课改实践,这一次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是我们课改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一次质的飞跃,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

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之一淡化死记硬背知识点。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突出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突出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二: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区域差异。变化之三:充分发挥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标、新教材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新课标、新教材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1、位置(经纬度、海陆、半球)和范围;

2、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

3、经济与风俗。教师只需要有侧重的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其它的学生可根据这一知识体系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讲清思路,让学生学到研究、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的好儿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初一学生一接触地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会分析地图这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如我们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教师思路一定要清晰。什么是季风?→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冬夏季风差异。→启发学生为什么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看图分析季风和非季风区划分→根据演示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结合海南当地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地理,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有益的。

四、转变课堂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高效的方法,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掌握最多的内容。比如:再讲到七大洲、四大洋位置或者是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时,利用透明的塑料硬板,边画边讲,加强记忆。再者,一定要依据课标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最后各位专家还强调:实现高效课堂给众多老师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现在我们推行的模式,就是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高效课堂就是要摆脱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时间、主动权、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就可以了。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习了解了新课标、新教材的一些变化,更坚定了自己课改的信心。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第四篇: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论文提要: 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对拓宽地理课程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正文: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国家教育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行中考科目改革,设置“综合科目”考试。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

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文理综合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当立足本学科教学,应把好自己的“门”(即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同时也要串串“门”(使政、史、地三学科相互交流、渗透),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时空观的教学模式。立

足本学科教学时,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双基”。考试虽然明显地反映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但是在复习教学中千万不能因此而忽视基础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弄懂、吃透。该拓宽的要拓宽,该加深的要加深。要形成地理知识的系统网络,纲举目张,只有系统了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

二、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

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 立足单科, 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强化综合意识,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范围,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

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中考的万变。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长期受“分科教学,单科考试”的传统习惯影响,一开始时对综合考试不适应,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学科跳跃到另一学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在综合考试中学科知识鉴别时间长,综合思维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单科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来,但三科一综合,成绩就差得多。这些说明了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思维不习惯,习惯于传统的一维纵深思维,而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增大了综合考试的难度,降低了综合考试的成绩。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固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五.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文理综合能力测试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

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因此,在复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对未来的公民,目前的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第五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认真学习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义务段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 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初中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他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现在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案例:地理学科“降水的分布”的教学。

四、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能力。

下载天河区初中地理新课程阶段性总结会议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河区初中地理新课程阶段性总结会议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东阿中学刘秀苓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受最深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老师笑称,学生还有几个课......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小议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小议 目前,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处于“副科”地位。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时积极性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入到八年级,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越来越表现出其......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屯昌县晨星学校 吴育锋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

    初中地理总结

    初中地理 第一章认识大洲§1.1 亚洲及欧洲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5篇

    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14,09,24 2014.09.02-09.03,根据学校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两天中,有两位专家分别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了讲解......

    6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3、通过学习《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你认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有 学校姓名哪些主要体现? 一、 填空题(每空1分,计33分) 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具有、、等五 个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 一、......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泸西县中枢镇中学 李小祥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