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

时间:2019-05-15 13: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

第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阶段计划

白城市洮北区明仁小学刘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更好的实施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决定按以下的内容进行:

一、课前有效策划

(一)备教材

备课为上课服务。备课,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编写科学课堂活动预案时,要理解教材,要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才能构勒出一条清晰的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如果教师在没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就动脑设计预案,那么设计的预案将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人为造成课堂教学的“高能低效”。

(二)备学生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于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实施有意的影响;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

(三)备材料

课前的材料准备如何促进有效教学?最简单一句话:材料要有结构性。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哪些材料,准备多少数量的材料;是必须的还是可有可无的;是指向概念的还是容易引起学生无关注意的,何时呈现,以何种方式呈现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思考。如果材料太多,一下子呈现,虽然学生的思维广度扩散了,但思维的深度就大打折扣了;如果材料太少,太简单,那么思维上就会有定势。因此,建构有结构的材料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二、课中有效实施

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案,也不一定等于课堂有效。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使用不当,即便是教师教得再辛苦,可学生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

(一)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情景

生动的学习情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谐的学习情景使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轻松,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景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能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能有效的为教学目的服务;所创设的情景应贴进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生活,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是常说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具有挑战性、思维性、有时还能产生认知冲突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

(二)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

1.学习方式要有效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进行恰当地选择,并不是要把各种学习方式全都用在每堂课上。中低段的学生主要容易接受感性知识,所以以开展趣味性、游戏性、动手操作为重要学习

方式;中高段的学生有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开放地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重要学习方式。

2.教学方式要有效

语文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设计的教学内容,练习量完不成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结构,复习、新课、练习各基本环节时间尺度掌握好;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灵活机智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

(三)有效的课堂评价

一节课中对学生的评价仿佛是这节课的指南针,它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有效性。有效的评价首先来自倾听,教师与学生共同认真而有耐心地倾听同学的回答,顺着学生的思路去理解,从他的视角去思考,发现学生回答中的亮点。

三、课后有效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同时寄寓了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这堂课里,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样?孩子们学得快乐吗?教学预设合适吗?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机智?孩子们有哪些闪光点?

相信经过不断的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能够成为有效课堂,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理想的教学效益。

第二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阶段研究计划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材料之研究计划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计划

洮北区明仁小学 王梅

课题组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的研究将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以“减轻学生负担,增加课堂效益”为重心,以教研课为托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力求全面提高教科研水平,在此就本课题研究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推进课题的实施工作

1.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课题成员将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课题实验始终处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2.扎实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进程。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向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实现本课题的教学与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零距离”;向学生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成绩。

3.加强课题设计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力求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促使课改形成由“全面推进”转化为“由面 带点,由点带面”的跟进模式。及时总结经验,精心培植典型,提升研究品质和影响力。

二、改变教研形式,激活教师研究热情

教研活动要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要改变过去接受式的教研模式,实行探索参与式,体验式教研活动形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习相关理念,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2.制定“30+ 10”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有效内容。

组员在自己平时开展的工作中,思考“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有效内容,集众人的智慧,不断丰富和发展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开展不同年级段的研究工作。我们要根据制定的计划,在中高年级实行“30+10”,我们先用外显的时间划分来约束我们的课堂,定期召开课题会议,交流自己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困难,在众人智慧的基础上,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本学期达到都能按这一时间比上好每节课。

4.适时召开课题指导成员会议,交流汇总不同年级段的研究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研究建议。

四、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收集

1.课题组长⑴分别撰写一份研究阶段计划和小结,其中小结内容包括本学期研究内容、做法、经验、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设想;⑵一本课题会议记录;⑶收集组员的过程性资料。

2.组员⑴体现课题意识的教案一份;⑵表现学生成长过程的资料若干份;⑶关于课题的个人论文一份;⑷围绕课题,自学笔记一本。

第三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黑山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我校承担了科研课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后,经过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加强学习,加强课题研究意识

由于广泛宣传,我校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共识。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科研处主任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组织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领导小组成员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掌握和提高科研能力。

1、校领导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经研究决定,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主要由闫树彪主任全面负责实施。

2、校领导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沈政副校长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何华琼主任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思品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教学各年段的具体任务。

3、课题组全体成员再次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召集学校骨干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让教师们了解今期的课题主研内容,参与课题,实践课题,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意识。

通过课题研究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和本学期的研究计划,使全体教师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重视骨干,加强领头示范作用。

我校首先从青年骨干教师抓起,着力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并对全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发挥示范作用。为了让教师们开眼界、长见识,我们还派骨干教师到巴彦地学习培训,并要求回到学校开展系列汇报活动,将学习经验向全体教师传达,真正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1、县级骨干教师王国军、王春英教师老师上了语文、数学示范课。

2、我校县级骨干教师孙海燕举办了《谈新课标下如何评课》的讲座,老师们更加明确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评课标准、要求;听课、评课的方法,应注意的事项。县级骨干教师姚慧举办了《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讲座。

3、我校县级骨干教师、课题主研教师徐占龙在学校会议室里举办 “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专题理论讲座。

4、县级骨干教师举办了专题讲座“谈小学古诗教学”。几位骨干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感悟,深刻地分析、阐述了教与学的因果关系,给在座的每位教师上了一堂堂深刻地“教学”反思课,引起了全场的共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对照计划,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1、2013年3月10日课题组成员王国军、王春英、程秀杰、李岩四位教师举行了观摩课教学汇报活动,上了习作和口语交际示范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四位老师都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在“习作教学中能让学生不居形势的自由表达”,在口语交际课上创造了许多适合的生活情景,利用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辩论,辩论会上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而培养了学生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给全校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4月7日到4月25日,我校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的赛课推优活动,教师们一共上课31节,优质课有16节,占全部课的42.1%;一共听课382节,平均每节课有10名教师参加听课。各学科教师听课积极,多数教师带着虚心学习,认真参与的态度调课参加听课,使每节课都有较多人参与听课。教师们在听课中有所感受,课后听者教者积极交流,畅谈改进意见,达到相互提高目的。3、5月15日课题组成员杨军副校长作了低年级课外阅读训练指导专题讲座,参会教师听后受益非浅。通过学习,我校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自信心。

四、反思总结,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为了增加研究实效,需要不断反思总结。2013年6月17日,我们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了“怎样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经验交流会;6月24日召开了“课题研究总结表彰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加强,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来,我校教师获县级名次奖15人次;教师经验文章发表5篇,参与教学论文评比及各项获奖共40人次,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回顾总结过去的研究过程,我们基本感到满意。为了获得更大的研究成果,我们正信心百倍,投入更大的智慧和汗水。

五、研究效果: 在学习研究中,我们逐步认识到:

1、有效课堂教学首先要深入解读教材,有效的教学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既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又要在细节上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得心应手。

2、认真把握学生的学情。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把握学生主要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认知风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以“教学日记”“师生对话”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明确树立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还必须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教师只有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才能做到教学前心中有数。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教师对每节课的目标有了自己独特的把握与准确的理解,才能不断引导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4、细化练习设计。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习题训练的机械、简单、重复与随意性。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留足五分钟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决不允许拖到课后;精心设计练习题,备课中必须写清楚当天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内容和题型;练习方式也作了调整,变集中大量的训练为“小剂量多循环”的作业,巩固加深了练习效果。

5、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时我们注意到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的强项,主备的某单元或章节,并在组内先说课,分析自己的备课思路,讲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然后,在统一基本思路的情况下,全组教师均以此教案为蓝本,进行教学活动,并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馈交流,对此教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课例,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形成精品课,我们将这些优质典型的精品课例设计上传至学校网站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四、反思总结,全面推进,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为了增加研究实效,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我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实验计划、召开了课题开题会,全体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初有成效的实践工作。在这一研究阶段中,有关课题研究的教研课活动,开展了十多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高的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加强,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县、市、省、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奖,姚会、李善锦市县竞教大赛中获奖。

回顾总结过去的研究过程,我们基本感到满意。为了获得更大的研究成果,我们正信心百倍,投入更大的智慧和汗水。

六、存在的问题

我们教师文化底蕴不够,领悟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投入的程度还不够深入;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可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在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落花生》中,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在课堂上随机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辩论你是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从学生精彩的辩论中感到,学生对做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着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充满着朝气。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创造。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 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众,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拘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得到心灵的慰籍。

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到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的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的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四、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创出辉煌。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的低效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学校的领导及大多数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此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一学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多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效、培养学生能力的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注重教学的有效生成;更加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改变还不够显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和行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学,是注定不能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是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他们善于将课标中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小目标,使之的操作性更强,指导性更明确。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他们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环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而他们知道在课堂中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深讲,哪些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有效性自然就高。

相反,我们有些老师对什么是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楚,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也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的课就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的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同虚设,与课堂教学脱节。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确保目标不虚设、过程不落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课总免不了设问和提问。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著名教授肖川老师就主张在课堂中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课:“肖川老师上课之时,常常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发问,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可见提问的艺术和功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常常是问题很随意或很生硬,不能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还有的是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思维构不成挑战。这样的问题与其问,不如不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即时教学活动和学生思维状况,从不同的角度以相应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活动状态,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课堂趋于正常化。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且信息量大,课堂容量高,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在我们学校,上课使用课件的老师也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正确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而他们能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体课件中。虽然老师有时会提醒学生要记些笔记,但多数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而且,人的记忆需要多重刺激才会牢固,一晃而过的刺激远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就曾严厉批评过此现象,并形象地比喻这种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的关系,该板书时还是要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不能一个U盘、一台电脑就完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实现有效教学值得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五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4〕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H2SO4、稀HNO3等),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等],盐溶液(如CaCl2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和稀HNO3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2: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 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

2CO2,2C+O2

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

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3: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讨

【问题提出】 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重庆市2005年中考成绩实验班人平81.6分,有效分占68.2%,比对照班分别低1.8分和3.1%。这表明运用上述策略与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http://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3]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OL].www.xiexiebang.com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化学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化学重要性。()

3、化学实验很神奇,但由于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有污染的物质,因此做实验有一定危险性。()

4、学化学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

7、化学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化学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化学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化学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下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3-08-28 10:37:37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崇礼一中:田龙 摘要:新课标物理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教育改革多年,颇有成效,教师们的教学理念逐渐更新。但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虽然教师耳濡......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阶段研究总结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阶段研究总结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实施计划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实施计划 (2011年10月-2013年12月)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乡于2003年9月进入了课改实验,我们认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小结 总结人:朱文益 赵成柱 课程改革使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广州天河中学地理科 林卫丹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