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开放性考察的感想
对开放性考察的感想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学习生物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必须在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系统的改革,开放性考试适应生物课改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全面普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不小的阻力,其中之一就是陈旧的考试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特点在于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考试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手段之一,开放性考试的实施,可以较好地体现这一特点。一些施行课程改革的地区正在尝试这一考试形式。传统的考试制度所带来的弊端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应付考试,只重考试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传统的考试制度下的评价方式会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哪些影响呢?
1、教师、学生陷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2、教师的教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生活实际脱节;与学生的需要脱节。
3、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学习能力发展不成正比,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4、学生的智力与心理、人格发展不协调。
5、学生厌学的情绪浓,爱读书,不爱上学。
6、考分定终生贻害一部分学生;学生成绩的好坏成为个人评定优劣的标准。
7、对教师的评价过分看重学生成绩的结果。
诸如以上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学生在不堪重负的学习中,对课外知识的涉猎处于“可望不可及”的地步,即使稍稍涉及,也是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遭到家长、老师的强烈反对。这大大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产生厌恶之情。生物学习的提高必须以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为前提,它要求我们应该是博览群书,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生物。
第二篇:考察感想
一、参访医院概况
(一)、台北中山医院
台北中山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地区教学医院,始创始於西元1976年。有二百位国内一流医学专家参与工作,服务遍括三十一种不同医学专科,是扬名国内外之中型医院,由二百 一十七床,是追求高品质医疗服务病患的保健中心。透过现代化的管理,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依归,因此不论在医学上或服务上均愿向最新最好的领域改进。国内医疗资源并不充沛,根据国民总收入及医疗消费计算仅达美国之五分之一,但大部分的病例(约80%)中山医院能做到与美国相同甚至更佳的医疗标准。
(二)、秀传医院
位於台湾鹿港鹿工路上,此园区占地约八点多公顷,分为地下一楼及地上六楼的建筑,他的特色是以现代时尚感为主、传统为辅,一入内是以西方科技融入了中国的传统特色,为了让民众跳脱传统纪念医院的严肃感,园区从外头的绿色环保设计,到里头的时尚感空间,让来此的民众可以摆脱那沉重的压力,让彰滨秀传纪念医院不再有严肃感,而是五星级般的礼遇及享受。一走入内,没有其浓厚的药水味与沉重感,反而像在百货公司一样的心情,而且所到之处不管其摆设或者空间都有设计过,每一处都很优美,让人想坐下来喝杯咖啡,享受彰滨秀传环境所带给你的休闲感。
(三)、佛教慈济综合医院
“佛教慈济综合医院”是佛教人士证严上人于1979年发起筹建的,至1986年8月落成启业,2002年成为医学中心。医院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秉持“尊重生命”的理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照顾。在骨科、神经医学、儿童复健、心内科、胸心外科、泌尿科及肿瘤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成立于1993年“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迄今已累积超过28万份资料,十几年为全球超过23个国家一千多位病患配对成功。
其中“心莲志工”为一大特色,经过适当的护理训练给予病人生活的陪伴,协
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需要,倾听病人及家属的心声,给予心理的支持和肢体的抚慰。担任病人、家属、医疗团队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近二小时的参观考察,这家以“佛教慈善”为精神,“人本医疗、尊重生命”为宗旨,“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为任务的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长庚纪念医院
长庚医院设立之主旨在使一般民众在病痛时能得到良好的医疗及照顾,在医院团队的合作下,不断追求经营合理化,使机构达永续经营的目标,透过盈余转投入方式不断提升医疗设备及病患服务,使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致力于保存发扬中国固有文化,达到中西医结合。开设了急诊科、心脏内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脏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肿瘤科、皮肤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复科等3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
二、本次考察感触和收获
(一)、注重医院文化氛围建设
台湾地区的一些医院力求打破医院在民众中惯有的阴沉、昏暗、弥漫药水味的刻板印象,改变民众认为医院是个不好的地方、非不得已决不去的想法,开始把医院变成“超市”和“艺术馆”,并与社区民众互动,融入社区文化,回馈社区。考察团所参访的几家医院都各具鲜明的特色。各医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是,突出人文关怀,把候诊区和展示区变成艺术空间,让病人来医院除了就诊之外,也能通过欣赏人文艺术而缓解病痛的感受,降低等候中的不安与焦躁。在人文艺术与医疗服务结合上,医院特别注重一些细微之处。例如:考虑到患者在院内其他位置参观时可能错过就诊的叫号,而在就诊区外设置了叫号灯装置,病人即使位于就诊区外也可以从容地观赏作品而不至于错过就诊;为避免患者因迷失方向而造成就医不便,标明就诊路线导引寻找路径与空间位置等等。医院功能分区的区分标识大多采用主调色彩和多种清晰路标相结合,除了平面图和指示牌以外,还在走廊地面标识路径而且这些标识十分详细和人性
化。医院还引进社会有品牌的餐饮、快餐、便利店、鲜花店、超市等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周全、方便的生活服务。医院有许多来自社区的义工为病人或家属提供咨询、引导、生活护理、陪伴活动等服务。
(二)、医院注重人性化服务
台湾各家医院都非常注重人性化服务,细节管理十分到位。每一个转角、每一个楼层、每一个科室、甚至每一个厕位都有显眼的标识物,或者是方向指示,或者是温馨提示,清楚明了,让进出的人员可以轻松到达想去之处。各类标识虽然数量较多,但并不显得零乱,由专职美工制作的通知、宣教、介绍都十分精美漂亮,十分养眼,易于接受。医院的环境优美洁净,病区里几乎听不到脚步声、谈话声和手提电话声,医护人员或医患之间的交流几乎也只有当事人可以听到,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私密的空间。病区设置配膳间,可由家属为患者准备饮食,病房卫生间里的洗脸盆旁、沐浴处的呼救铃随手可及。在医院到处可以感受到“礼让”,医务人员决不会与来院人员抢通道,凡有病人处陪同人员都会礼貌的示意不要随意拍照。到医院也不需花太多时间去了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一个流程完成后,负责该流程的医务人员会很主动、很清楚地告诉患者下一步应该去哪里、做什么。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的志工。他(她)们大都上了年纪,每周固定1~2个半天来医院行使导医、问讯、测量血压(机器自动测量)等工作,穿着统一的标有“某某医院志工”字样的背心,流动服务,热情周到,你稍有迟疑他(她)们就会主动上前询问,感觉真的很好,而我们的导医服务质量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护理方面
台湾医院的护理人员相对庞大,床护比均在1:0.8以上,护理制度齐全,一般科室输液很少,护理人员真正把时间还给病人,精力主要集中在帮助患者功能锻炼、科教宣讲、生活护理等方面,工作很细,我们参观医院科室可以看到,其护理的临床路径工作到位,如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重点及细节清晰。同时,同科人员相互检查,保证护理工作到位。护士长真正做好科室管理,凡来访者的科室介绍,工作要点,科室特色及优势都由她完成。科室护理宣教均能做到图文并茂,某些特殊手术甚至可以做到实物及过程的观看,供患者获的充分的知情。
(四)、接待彰显礼仪素养。台湾医院交流活动的基本程序:门口迎接(有的医院保安要为来宾专车铺垫红色下客梯)、大厅照相、会议室就坐(会议室多为椭圆形、每座均设对讲式话筒)、饮品备用、课件备阅、客方个人资料显示(有的已制作成为学员卡)、宾主交换名片、主人PPT介绍或讲授、主人答疑、专人带领参观讲解、允许除病人外的拍录、主方赠送小礼品、门口送别。全过程有备、得体、有情、有内容,其中很多程序是我们没想到或未做到的。礼仪在医院的遵从和贯彻,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次交流考察时间虽然不长,参观医院也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深入,但是由于海峡两岸同文同宗,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医疗形态大致相近,交流互动便利,所 以,收获还是很大的。台湾医院管理方面有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
报告者:徐李香
第三篇:红色考察感想
考察感想
秦明月
今年夏天,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红色考察,参观了许多革命遗址、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8月10日,我们到达重庆,第一站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在车上,导游告诉我们当时国民党为了从共产党员口中获取情报所采用的一种最残酷的刑罚——“披麻戴孝”,就是用皮鞭、烙铁、竹签、老虎凳等刑具将人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往身上泼上盐水、辣椒水,用一种美国特制麻布将人像木乃伊一样裹起来,扔进牢房里十天左右再托出来,一块一块地将麻布从身上撕扯下来。其疼痛可想而知,听得我们不寒而栗。即使遭受如此残酷的折磨,仍然有一些坚强的共产党员未向敌人吐露只言片语,真是令人敬佩啊!
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监狱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办公室和刑讯室。刑讯室里摆放着老虎凳、铁锤、铁钩、铁链等刑具。内院有一排一底的男牢房十六间,女牢房两间。牢房里光线阴暗,只有睡觉用的破席子和旧被子。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韵(江姐)、黄绍辉、邓慧中(“双枪老太婆”)等先后被囚于此。虽然在这里,共产党人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连饮用水都要受限制,但他们的革命意志、理想和信念却没有丝毫减退。在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上,他们成立了“铁窗诗社”。随着三大战役捷报频传,他们热血沸腾、欢心鼓舞,写下了“只为祖国不为家,消灭群凶与爪牙;正气歌声振寰宇,要叫铁树开红花。”“对敌斗争靠大家,酷刑难熬紧咬牙;蒋贼兵败末日近,坐穿牢底戴红花。”等充满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畏主义的诗篇。但令人叹惋的是囚禁在此的200多位革命志士没有迎来“戴红花”的那一天,在重庆解放前夕就惨遭屠杀,仅有15人脱险。
白公馆位于重庆沙坪坝郊区,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狱内有牢房20间。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
曾被囚禁于此。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大喜讯传来,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狱中难友决定:自制一面五星红旗,在重庆解放那天,打着红旗冲出牢门,迎接胜利。他们拿出自己的红色绣花被面作旗面,找黄色布头做成五角星。根据想象,将一颗大星放在中间,四颗小星放在四角,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然而,这面红旗未能如愿打出去。在重庆解放前夕,大部分难友含恨饮弹。在白公馆,我们看到了这面保存下来的沾染着烈士斑斑血迹的红旗,内心感慨万千。重庆解放后,白公馆大屠杀脱险者罗广斌、渣滓洞大屠杀脱险者刘德彬以及曾在渣滓洞关押过的杨益言等人,以难友为原型创作了《圣洁的血花》、《锢禁的世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等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中国青年出版社大力帮助作者进行主题提炼和艺术加工创作,出版了罗广斌、杨益言署名的小说《红岩》,曾经风靡一时,影响、教育了许多青年人。
下午,我们还参观了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同年5月因原办事处被日机炸毁,迁往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也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在国民党“限共”、“防共”政策下,南方局和办事处经费十分困难,办公大楼里的家具都很简陋,只有一部破旧的电话机与外界联系。办公人员连吃饭、穿衣都很紧张,四个人一顿饭只有一个菜,八年中每人仅发过两套衣服。但即便如此,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他们为巩固统一战线,推动南方各地党组织的发展,扩大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做了大量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8月11日,我们到达贵阳。首先,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这里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是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
峨。遵义会议的召开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这里参观,我们也都怀着深深的敬意在这栋楼前照相留念。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室,陈列室的陈列内容有红军长征,进军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之战三个部分,展出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图表资料有236件。红军长征时用过的草鞋、水壶、腰带等破旧不堪,足见当时的艰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城的息烽集中营。它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而设立的关押中共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的儿子,八个月时随母亲被捕入狱,入狱前长的又白又胖,后来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慢慢长成了一个头大、身子细小、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他非常懂事,经常帮大人们传递信息,也被难友们称为“小小邮递员”。可惜的是国民党在溃逃之前,将年仅9岁的他残忍地杀害了。杨虎城将军一家住过的牢房里有杨虎城将军和妻子谢葆贞、儿子杨拯中的照片。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考察。“七七事变”后,他为了投身抗日战争,抗令归国,不幸在南昌被抓,之后被囚禁了长达12年,1938至1939年被囚于此。他的妻子和儿子探监时也被囚禁,在囚禁期间他们还生了个女儿名叫杨拯国。1949年他们一家四口全被国民党杀害,当时杨拯中年仅19岁,杨拯国年仅8岁。可怜的将军一家原本可以过着令人羡慕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为了民族大义,却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想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热泪盈眶。随后,我们还参观了“猫洞”,即原来关老虎,后来用于严刑拷打犯人的刑讯处。这里还保留着铁炉、烙铁等国民党用的刑具。讲解员介绍说里面原来是水牢,就是一个有腐蚀性的大水坑,里面飘着许多腐烂的共产党员的尸体。把人扔到里面十几天,拖出来身上的皮一碰就会往下掉。后来,国民党溃逃时用它活埋了很多被抓的共产党员。我不禁感叹: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幸牺牲的数不尽的优秀的共产党员,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8月14日,我们来到长沙,参观毛主席铜像广场和毛主席故居。毛主席铜像广场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人们来到广场主要是为了瞻仰毛主席铜像,追思、纪念毛主席。听导游介绍说,1993年12月,毛主席铜像运抵韶山纪念广场时,附近山上的杜鹃花竟然在寒冬开放。铜像揭幕的一瞬间,出现了太阳和月亮同时分别出现在铜像后左右上方的奇观。来到广场远远地就能看到高大伟岸的毛主席铜像,来此参观的人还真是不少。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铜像。毛主席铜像高6米、重3.7吨,坐西南、朝东北,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身着中山装,双手握书卷,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周围放着很多人们敬献的花篮。我们也以学院的名义敬献了花篮,并向铜像鞠躬致敬。之后,我们又来到毛主席故居参观了毛主席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毛主席从小就与众不同、气质不俗,曾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诗句。少年时的他就非常有主见,反感封建教育,经常让老师和家长头疼。老师和父亲追打他时,他就跳到学堂或家门前的池塘里,因此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他的父亲毛顺生曾想让他去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他离家外出求学前写了一首《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毛主席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导游还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毛主席年少时的故事,使我更加增进了对主席的情感。
今年夏天的考察真是不虚此行,令我回味无穷,使我深深地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我将带着这次考察的收获和这份热爱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也使他们加深对党的历史的了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第四篇:旅游考察感想
白云山生态旅游考察感想
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既是大自然向人类显示自身无穷奥妙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保护自然的一种积极举措。为此,开展生态旅游,既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观赏质量提高的需要,也是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需要。
一.白云山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1、白云山自然条件优势:
植被种类多,数量大,覆盖率高,优良的气候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宁静的环境,优质的水源。
2、白云山非自然条件优势:
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管理严密,服务周到,庞大的市场,政府支持,政策优势
二.白云山生态旅游的现状
1、以观光休憩为主的生态旅游:
这种旅游方式消费比较低,能充分满足人的安逸感、活力感、舒适感,因此深得中老年人的喜爱。(1)风光旅游
风光旅游是一种欣赏自然风光的观光旅游,这种旅游项目往往设计在一些举世闻名的奇异自然风光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尽显人文生态美之地,利用交通工具或步行,沿指定路线进行旅游活动。白云山既有宽阔的柏油路,又有供人行走的林间小道。沿途风景秀丽,各具特色的凉亭不下十个,使人心旷神怡。(2)观鸟旅游
白云山上的鸣春谷风景区是国内最大、东南亚第二的天然鸟笼。鸣春谷占地5万平方米,分天然式大型鸟笼区、珍稀鸟观赏区、鸟表演区等部分。(3)度假旅游
在空气清新、风光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可辟建度假区。这种度假区在满足旅客度假需求的基础上注重保护,一般选有特色的娱乐项目,让游客在周末和假日能融入自然、休息疗养、消除疲劳。白云山的山庄旅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它以平房为房舍,富有乡村风味。
2、与其它旅游结合而成的生态旅游:
这是一处具有强烈现代感的旅游新亮点,也是第一家在风景区内,将绿色生态旅游、体育休闲旅游、极限运动等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运动中心。来到白云山的游客,既可用蹦极跳考验自己的胆量,也可在绿意融融的草场上滑草。这类活动极受年轻人喜爱。
三.白云山的发展趋势
白云山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高。将成为岭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风景名胜游览区。将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开发设计: 1.野营和行车旅游
有一些旅游开发过度的地段,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设置野营租用地,以供野营者食宿之用,至于行车,可根据交通工具的差异设计为自行车旅游、环保车旅游等,为保护环境,提倡自行车或步行。2.科普旅游
开展白云山的冬夏令营,让广大青少年认识生态的重要性及其自然价值。3.乡村旅游
建立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恬静的乡村,设计吸引城市人前来旅游的项目。如麓湖钓鱼、山上植树等。4.探险旅游
在一些自然环境较为险峻之地,可设计探险旅游项目。如攀岩等。四.白云山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建议
1、存在的问题:(1)植物缺乏观赏性
在游客的眼中,白云山植物仍没有自己的的特色。(2)设施建设不当
在山顶公园上,有一些过时的儿童娱乐设施,既占用绿化用地,也破坏生态旅游的和谐(3)重复建设
食肆太多,污染环境,影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改良方针
2.改良建议:
针对有些人非法占用白云山的用地,破坏了原有的树木的行为,应该依法打击这种非法的行为,完善和执行各种法律法规,把这些土地归还于白云山,并重新种上树木,以保护白云山的生态环境。
针对有些游人任意地践踏草坪,破坏树木,随地扔垃圾的现象,要加强对游人的管理,向他们宣传白云山的作用,增强他们保护白云山的意识。
在每年的春、夏两季定期地组织一些人上山种植树木,重点种植具有XX特色,环境效益大的树木,不要盲目种植过多的灌木和花草。
应该加大管制的力度,保护白云山的水资源。禁止向白云山排放未经净化的污水,污染白云山的水源;也禁止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工厂从白云山取水。至于游人取水,也要适当采取管理措施以保护白云山的生态环境,否则“云山雾绕”的美景将永远消失了。
加快开发白云山的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减少建筑物的比例,如过多的酒楼饭
店,无线电发射台等,还游人一个真正天然的白云山。
尽量减少机动车上山,如私家车、摩托车,不执行公务的政府用车及军车等毕竟白云山是XX市肺,是市民休闲的去处,谁也不想不断地闪避车辆,在废气的包围中放松身心,观赏风景。另外,山上的酒楼茶馆也需减少。
白云山的生态旅游发展至今,已有一定规模。已有如鸣春谷等的参观项目和一些如蹦极跳等的娱乐项目。立足现在,展望将来,白云山的生态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白云山的生态旅游将朝着多样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护白云山的环境,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白云山将以其有利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政策条件,在生态旅游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第五篇:资阳考察感想
噩梦,让伤痛久久未泯
文:温连奎
2012.8 四川.资阳
枯锈色的大门,歪歪斜斜地挂着一把锁,工厂的院子里一个人也看不到,推开铁门,幽幽的一个院子,厂房里面的机器设备散发出机油的味道,建筑大概四五十年了,显得很老旧。这便是资阳机车厂第三铸造厂的机电车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这里还是铁道部最先进的铸造车间之一,当年年轻的郭汝中和他的工友们,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里,那时候他们负责的就是维修设备,其中包括含有PCBs(多氯联苯)的电容器。
那时候为了给车间争得荣誉,也是响应爱护公家财产的号召,郭汝中的工友罗建莲和她的师傅积极工作,争先创优。工厂的设备常常是被擦得一尘不染,每当电容器损坏时便去更换,遇上新的电容器不够用,他们就把损伤得较轻的电容器自己修理一下便再次投入使用。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工人们擦洗、维修设备包括电容器时几乎都是徒手进行,一个月发一个的肥皂连洗工作服都捉襟见肘,就没有用来洗手的了,下班之后双手只是用水和锯末搓洗,难以洗净。而且,有时遇上接触电容器漏油,即使用肥皂洗完也还会有淡淡的苦杏仁味。漏油的电容器也只是简单擦拭干净后用环氧素密封,之后在车间进行烘烤,每每这时,车间都会弥漫着几乎能让人窒息的苦杏仁味。
然而,噩梦就是从这里开始了。1972年进电容器维修处的罗建莲接触电容器维修工作后不久便开始感觉双手和全身一些部位奇痒难忍,有时候还会有剧痛,慢慢演变为突起的疙瘩,看起来十分可怕。这些疙瘩带来的不只是影响外观,还有剧烈的痒痛,用她的话说“有时候都想用磨砂的铁片来把最严重的手磨掉算了”,可想想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也就不忍了。有时为了终止这噬人的痒痛,她干脆把疙瘩弄破,弄破的疙瘩会挤出淡黄色的液体,颜色和性状电容器里的油都很相似。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她退休之前,她身上的疙瘩一直折磨着她,直到近半年才稍有好转。我们知道,多氯联苯一旦进入人体,其排泄非常缓慢,造成人体的伤害也是持久性的,有时甚至会影响其家人。就在这几天我们访谈罗建莲时,她手上依然有很多疙瘩,虽然没有再破溃了,但她不时仍忍不住要抓挠,因为痒痛仍然持续,几十年还没有消退,可以想象,她这么些年来时怎样忍受的。除了皮肤,罗建莲的肝脏也不好,肾脏也受到了一些损伤,另外,据她回忆,当时她睡眠也被影响,并患了被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现在仍然经常卧床,身体很多系统都受到了影响。
悲剧不止发生在罗建莲身上,在设备科维修车间的很多其他工人,从1975年以后也开始纷纷罹患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肝、肾癌症等疾病,甚至有人因患癌症死亡。1990年郭汝中也被诊断出鼻咽癌,到1995年精铸车间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因患癌症等丧失生命,其中有的还很年轻。面对如此多发的皮肤病和其他系统性疾病问题,大家一开始很长时间并未联想到电容器和多氯联苯。一个皮肤出疹,到医院就诊时,曾被医生怀疑是牛皮藓,也有被怀疑是荨麻疹,甚至当同在该车间的郭汝中的老伴出现皮肤瘙痒时,还被怀疑过水土不服。可是,假如真是这样,那怎么这些问题,偏偏集中出现在这个车间的工人身上?
直到1990年,郭汝中被诊断为鼻咽癌,结合那之前发生的台湾油症事件和日本的米糠油事件,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电容器油里含有的多氯联苯。1995年,他作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报告,更使他相信,工友中如此高发的各种疾病肯定和电容里的多氯联苯污染有关,这也使得工厂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并着手处理剩余的含有多氯联苯的电容器。
可是,电容器不在了,工人们身上的伤病还在。二十多年来,郭汝中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性格,一直和病魔作着艰苦的斗争。他的很多同事已经溘然长逝,把伤痛带到了天堂,却把折磨和苦难,留给了仍然在世的老工人们。就像郭汝中,还有我们采访的罗建莲,他们把青春和健康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乐观顽强地生活,苦难没有让他们放弃追寻公平、幸福和希望。
另外,使用该类型电容器的工厂绝不止一家,其他的工厂是否有过类似的事件?这些电容器的处置方式是否合乎规范,电容器里的多氯联苯去向何处了?会不会造成新的污染?多氯联苯如一个魔鬼般存在着,它会不会通过一定途径,再次进入人体,再次导演一场场本可避免的悲剧呢?
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多氯联苯问题,共同为避免多氯联苯悲剧重演而呐喊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