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19-05-15 13:5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第一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来凤县旧司镇高洞中学:张斯军

电话:***

近两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在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自主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因此,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走“自主探索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指导学生策略性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搞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呢?笔者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就是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创设情境。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营造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喜爱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

趣之火,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比如川教版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课中我先设疑,若天不下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假如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渲染历史情境。总之,问题要落在关键处,要在平淡中激起波澜。

二、探索,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与自学出问题来,进行探索,或学生独立自学探索,或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上充分感受“我能做出来”,“我能讲给别人听”,“我能与别人争论”,“我自己能总结归纳”等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在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一些形式,效果不错:①主题辩论,教材提供的辩题很多,如秦始皇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②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故事或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孙中山的故事,拿破仑的故事等。③知识接龙,如中国古代史出现的成语。④师生相互问难、单元历史知识擂台赛、学生自拟试题。⑤情景复现:指导学生创作排演历史戏剧,如一些成语故事,文成公主入藏等。⑥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城北的琉璃关,县城中的红军遗址。⑦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或让学生就某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办一份小报;模拟记者撰写历史新闻;与历史人物通信。⑧推荐学生阅读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五千

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让学生阅读,并展示自己摘抄的读书笔记。

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一道探讨,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体现“灵”。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掌握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1、以时间为线索,梳理知识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有时间顺序性,也有联系性。如:记住朝代建立的时间,可知道朝代顺序,就会知道秦琼为什么不能战关公。同一朝代事件的联系也可从时间推断,如: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又设西域都护的时间为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前后有顺序有联系,也有因果关系,不要孤立的去记忆。

2、图表法

根据一些历史知识特点采用画简图、列表格的方法效果也很好。如三国鼎立可画简图表示其地理方位,并标出时间、建立者、都城。中国近代列强入侵可列表填出四次侵华战争及条约名称、时间、影响等。讲唐朝全盛时期可用曲线变化表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经济发展情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类比法

可把同一时期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对比,如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与生活的同一时期的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进行比较。中俄《尼步楚条约》的签定的时间可同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间相比较。再如完成中国封建大统一的隋朝和元朝,其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分别为581年、589年和1271年、1279年,尾数都是1和9,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相差都是8年。相当于八年抗日战争。

4、趣味记忆法

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效果也不错。如后金建立的时间为1616年,改国号为清是1636年,谐音为一绺一绺、一绺三绺。八国联军谐音为“因祸得福,美日依靠”等。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自主探索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般教学模式,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性。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课题的内涵,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而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第二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后村中学

李秀叶。

课改不断更新,目前对高效课堂提的很响,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本人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或适当点拨为辅,以构建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课堂关系。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任何教师也无法代替的。所以说:教师要充分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好学生的各种活动,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启迪学生们的智慧,活跃学生们的思维,给以足够的活动和学习时间,引导学生们认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等,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温馨,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之目的。

二、处理好学生“学会”与学生“会学”的关系,以达到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我们说: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激励回忆,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练习作业、课后反思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生的“学会”变成“会学”,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抓好的重要一环。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最后,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的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与教学,以实现高效课堂。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把新课程理论内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创设的有效教学行为中,突显的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中完成了历史的教育教学功能。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挖掘出全新的历史新课程价值取向

2、以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展开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感知入手,在过程中感悟历史,在激情中学以致用,进入历史学习的新境界

3、加强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如何正确处理好高效课堂,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新时期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实施,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的心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所以教学要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来实现高效课。

4、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效课堂的实施,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

总之,有情趣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高效课堂。

第三篇: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高效课堂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对于如何发展这一课改问题,大家都在想办法。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见意:

首先,这一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课堂变得活泼热情起来。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信息的处理在社会生活中变得异常重要。因而,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信息与文本的处理能力及自学能力,已是当务之急,新课改也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历史课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而此教学模式正与之相吻合。在预习课上,学生能通过对导学案、教材、练习册等文本的阅读、分析中得到相关的历史信息。而悠悠岁月与过往的故事也正为学生的课堂展示提供了许多的丰富的素材。在展示课上,他们将预习课上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与信息编成情景剧、历史剧的形式,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表演,许多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点,便在学生绘声绘色的演绎中“活”了起来。

其次,众所周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对史实的准确记忆都是历史课学习的重中之重。而这种教学模式中将预习、展示、反馈这三种课型与展示课中的内容展示、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轻松中达到学习、记忆和练习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但是,此模式在历史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非尽善尽美,依旧存在着一些“硬伤”。这个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模式,严格限制教师讲解的时间,要求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这种不分课程,不分内容的一刀切,搞绝对化是不符合常理而且有悖于唯物辩证法的精神的。对于历史课中内容清晰条理、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较丰富的课,如文化史、经济史等内容,我们鼓励学生的讲解与参予,在基础较好的班上,这样的课可以放心地交给学生处理,教师甚至不需要作任何的讲解,但是,对于一些头绪较乱,史实、史料涉及过多的内容,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是新课改中所诞生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其中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又不得不注意,我们在推广时,不能搞绝对化,还需要在课堂上讲究效率,以便节约时间,由于加上了展示环节,原本一课时的内容,需要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生的展示内容精美而简练,教师的讲述更要一语中的。因此,该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其实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学生基础与师资较差的地区推行,需要考虑到它的长期性与可行性。

对于这一模式的课改过程中所产生的新事物,我们既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也应正视它存在的问题,在推行和学习的同时,做到循序渐进,多多倾听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声音。而不能单靠简单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预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克服简单照抄的风气,让该模式中的优点在实践中得到改进,否则,产生的结果会是可怕的,而这一模式的本身也难以摆脱被“拷贝、粘贴再删除”的命运。

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王丽莉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考情分析

1、题型: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在选择题与材料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读图题、改错题、探究题。题型新颖,问法灵活,考查全面,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同时体现了历史考试要开卷考试的特点,避免大面积的生搬照抄。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4、成绩 :从整个卷面看,特别是在近几年试题题形变化、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少数学生能够适应,这说明学生们适应开卷考试的能力有待加强。有相当部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较小,得满分的学生不多。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2小题、第5小题和第11、15小题。大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理解不清,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第二大题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

从考试实际情况看真正理解到这些内容的同学并不少,但大部分学生在回答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学生们对于问题,更多的是点到为止,不能去认真考虑,不能从总体上去综合分析。这是今后教学中尤其应注意的地方。

4、大部分学生能把握题意,在回答第一问的基础上能较完整的总结概括,但仍有部分学生考完后反映,答题时没有思路,找不出头绪,不知如何下笔。另外还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部分学生在答列举题时,层次不清,没能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分类归纳。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历史是中考开卷考试类学科,因为是开卷,学生在平时学习是不重视,这种教学现状,已经长期存在,可以说,很多老师都很挠头。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又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掌握要点?谈一些我的认识:

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树立终身学习观,在学习---研究---实践----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理论知识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3、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6、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1)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2)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3)加强表达能力训练,用词准确,阐述问题要紧扣要点,条理清楚。(4)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王丽莉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一.提高了自身师德素养。

通过研修,我的思想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同时,通过学习,我还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正,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二.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之实践。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我把自身对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三.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

做一个终生学习的历史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保证。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担当责任,适应改革,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制作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方案,从三方面发展自己:立德、立行、立言。

四.积极参与课例研修,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做一个开放型的、研究型的教师。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开放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优化资源,一定要利用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只有研究才能促使教师从教书匠转化为能师,甚至是名师。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王丽莉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一)2013、9、15

一、本学期新课程基本上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较好创设情境,直观引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三、加强中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应用正确的方法方式,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努力,不断钻研。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二)2013、10、10

一、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三、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三)2013、11、5

一、主体作用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

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去做的,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但结果呢?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刹车”,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虽然在学生身上化了许多心思,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做题时审题还不够仔细、严密,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字迹潦草,尽管我反复教育他们,甚至让他们重写,作业的字迹没多大好转。有些学生的作业还不能按时完成,并且有个别学生会不完成作业,时而会不做或少做作业。我想也许他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才会不完成作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作业能乐此不疲,这是我在下个学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来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报刊杂志,有意多向领导请教,多与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总而言之,现在的学生是很懂事的,也是很理性的,我们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当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和轻松,能够再和谐的情景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此教师也亟待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神奇和乐趣,让我们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能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总之,一句话:提高、提高,再提高。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四)2014、1、2

一、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是联想式教学方法,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三、加强中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王丽莉

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市推开已有一年多了,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一)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在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书后畅想天在 “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二)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如讲辽宋夏金元的关系时,我设计动态示意图形象直观的再现它们之间关系,直观、明了。讲到岳飞抗金时,我播放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渲染气氛,讲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时,我播放北京故宫历史视频,长城四季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生动地再现历史可以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另外教学中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予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时,我让学生做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进行小组竟赛,讲百家争鸣时,我让学生自编小品,扮成儒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舌战,这些活动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不在沉闷,不在缺乏活力。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成语生动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的故事。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例:讲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学生难于理解汉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实质。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实行休养生息是因为汉初的皇帝好,不是为了剥削人民。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汉初统治者暂时减轻对人民负担的用意,我在讲课时举了一个“挤牛奶的启示”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同一头奶牛,用两种方法挤牛奶。A法:一次性榨干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干则死亡);B法:让奶牛吃草养肥,每天只挤5斤,却可连续挤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问:哪种方法挤牛奶多?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也在趣味性的讲课中很轻易地理解到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二、新课程改中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动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三国历史故事会》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很快上完一堂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我在《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中,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在学习《六王毕四海一》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战国时期七雄拼图,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4、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民主、和谐、平等。在这种关系中,师爱的作用是伟大的。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们平等对话。用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对话、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

王丽莉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彰武二中 王丽莉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在少先队的活动中有综合实践的影子;在各学科教学动中有他的影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指导下,半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以学生的兴趣、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实施及理论探讨中,对综合课程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与具体实践中的成果、困惑以“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教师不断地深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正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抓培训学习,促综合实践课研究整体推进。

一学期来,我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让每位教师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发展的前景是好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以走进生活做“学问”。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为此,教师们觉得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调研、开放等形式的研讨活动,资源共享。活动中,一些老师把他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课例,开展实验研究的做法体会进行了详尽、生动地展示,加上实验教师的教学及反思,使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综合课上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因为有了多次的培训交流,教师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热情高涨,理论学习意识增强,自主探究的氛围愈见浓郁

二、课题研究驱动综合实践课开展 为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们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综合实践课程对课程改革的作用产生了认识,教师都能根据各学科和特点上好综合实践课,也意识到上好综合实践课能推动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从此老师们对综合实践课进行了踏踏实实的研究,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较为突出表现在:实践主题明确,注重课内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参观游览式、娱乐竞赛式、主体对话式、信息点击式等各具特色;系列主题活动校本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让师生们自己“作主”;引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把朝阳新村小区、景仰苑小区居委会、朝阳居委、老人福利中心、火车站作为学生的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基地的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融入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受,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在实践活动中各班开展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各班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少先队只规定综合实践的要求,具本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三)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四)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四、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兴趣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考虑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投入在实践活动兴趣浓郁,潜力得到了挖掘,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广大教师以“校本开发,创学校特色”之路,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使学校在课改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师德师风体会

彰武二中 王丽莉

师德师风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凤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Ji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Ji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

一、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崇尚科学、遵守法纪,不参与邪教、封建迷信、反动、色情、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三、爱风敬业、尽职尽责、不擅自停课、缺课。

四、关心爱护学生,不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五、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进步,不敷衍工作、让学生产任自流、自暴自弃。

六、尊敬家长,不训斥家长,向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七、廉洁从教,不强制学生购买上级教育部门规定以外的书籍资料或学具,不得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不酒后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时抽烟及使用通讯工具。

九、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不拉帮结派、搬弄是非、打击报复、挟私诬告。

十、维护教育形象、创文明学校、不损害教育形象和学校的名誉。如果作为教师不能做到以上十条我认为都是应该为之汗颜的。

第四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活动总结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活动总结

一、秋雨绵绵无阻隔

9月28日,伴随着连绵细雨,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前去XX中学学习的路程。此次参加的是XX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听闻渤海中学的历史成绩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更是一流。力求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失,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来到XX中学我们先后听了贾XX老师的《洋务运动》、高XX老师的《蒸汽时代的到来》两节新授课和这两位老师的说课。

二、秋阳高照暖心田

首先是贾老师的《洋务运动》这节课,她的特点主要是精讲。贾老师完全遵循“四不讲”原则,做到了精讲。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局限性是她重点讲的。其它类似洋务派的名称、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等基础知识基本上由学生阅读后并整理。而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中“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只是一带而过,因为这属于讲了学生也不理解的范畴。通过这样的处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给学生留足了背诵的时间,又让学生明确把握了重难点。而我在上课时却不能完全做到精讲,总是瞻前顾后,总是担心万一讲不到再使学生不明白,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越讲越多,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

然后是高老师的《蒸汽时代的到来》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老师的分块记忆法。不同于我们常规处理完教材再让学生背诵的做法,他把工业革命分成了三块:“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和“交通工具的革新”。每学完一个版块的知识点,便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这种边学边记的做法,不仅可以降低记忆难度,便于学生掌握。也有利于课后对整体知识的梳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这两位老师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导学案教学法、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等。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理顺了思路。

三、秋意浓浓引深思

在学习临近结束之际,宋XX老师提到了教学中教师要具备的“四种意识”。即:课标意识、审题意识、史料意识、知识整合意识等。课标意识是指教师要熟知课标,按照要求备课,分清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忆的,哪些只需要了解的。教师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可以减轻学生背诵负担,缩短讲课时间。审题意识和史料意识是指每次做题时都要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做题前要读史料的习惯,以免答非所问,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知识整合意识是指教师要做到课课小结,做好知识归纳,便于学生理清线索,形成整体脉络,更有利于知识的储存和前后联系。这四种意识其实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就我而言,并未真正做到,时常忽略或者遗漏。教书十余年,有遗憾、有疑惑,如何摆脱瓶颈,燃起热情,是我下一步要去反省和考虑的。

总之,此次XX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总结经验后,更要投入到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自己的课堂,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XX-10-7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1、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综合学科的课程要开足上好,综合学科老师不能随意让课,也不随意让主学科教师留学生补课。学校将通过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平常的随机检查等形式全面了解综合学科实施课程计划的情况。

2、综合学科教师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随堂课中不允许出现乱课、差课现象,行政将进行随机听课制度。

3、在功能教室上课的教师要提前组织学生到场,确保40分钟的上课时间。

4、各综合学科组每学期要组织一次本学科内容的活动,既可以是面向全校的,也可以是面向某个年级,要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5、各综合学科组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将在学期过程中,对每个综合学科进行一次随机的质量检测。

6、承担困难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保证及时到岗,确保课堂纪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刘松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刘松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刘松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钱守旺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钱守旺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的讲解法和谈话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化时

代学生的需要,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我主要运用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测一测。课堂大舞台,展示都精彩。先教后学,当堂训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观看历史影片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宏大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学写历史小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环境保护》,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校展出,把其中最优秀的小论文送往市地教育部门参赛,二年来已有多篇学生小论文在市地获奖。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四、历史剧表演

为再现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节,我们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当然这很花时间,事先得准备一段日子,教师拟好主题,学生表演各个角色,故事情节和对白都由学生自编自导,但不能偏离主题,必须体现书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我们表演的历史剧《张骞出使西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如:汉武帝的皇冠,张骞手中的汉节,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服装等。学生自己准备西域的物产,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时,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汉武帝想通西域时的急切心情,张骞的刚毅与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匈奴的强悍与凶猛都通过学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类似上述形式的做法还有许多,如带学生去花洲书院参观,举行历史图片展,展开社会调查,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既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又能开展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课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更多的准备工作放在课余时间去完成。既保证了教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新集中学初一和初三的历史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本人锻炼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技能,并试着通过自己的摸索,掌握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感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感悟 回顾多年来的历史教学经历,领会新课改历史教学下的理念要求,如何搞好历史教学,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也是作为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现、课程标准的落实、新编教科书的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

    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优秀范文五篇)

    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阿旺中学政史地组毕正琼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普遍现状是学校开设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从2012年以来又被纳入了云南省学......

    初中历史高效复习之我见

    初中历史高效复习之我见历史学科课时少,学生学习用时少,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不够,近几年,历史教学质量在我市出现了大幅下滑趋势。要想在初三短时间内把学生历史成绩抓上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