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建 Mic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和“学”相贯穿,“讲”和“练”相结合,“30分钟”和“10分钟”相区分,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填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创造出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让历史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无限色彩。
实施有效教学方式,是指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创造出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并且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使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教师的引导性、推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表演性得到充分展示;使历史课堂气氛更为融洽,节奏更为明晰,教学效率得到保证和提升。现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首先,实施幽默化教学方式。
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的一味良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必定能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讲,幽默教学的实施也有方法可循。
第一,精心研究教材预设幽默。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识记性的知识,如何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掌握,可以适当的运用幽默的方式,这就能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可谓一箭双雕。比如,在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这八个国家名字不好记,教师可将其顺序打乱变为“英法奥美日德意俄”,谐意为“英法奥每日得一鹅”,如此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八国的名称,而且不容易忘掉。第二,利用课堂情境创设幽默。
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就需要捕捉住各种契机,运用各种方式及时进行情境的幽默化处理,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关系。有一次,我在班上叫一个张超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结果他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并不急于叫他坐下,而是一本正经的说:“张超同学名字超过别人,但问题却回答的并不超过别人,希望以后再加把劲,使回答问题能跟名字一样超过别人。”同学们听我这样超来超去的,都忍不住笑了。
第三,抓住突发事件巧设幽默。
历史课堂往往比其他课堂要生动活泼,历史课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即兴发挥,加以一两句简短的幽默评语,则可带给学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增进教学效果。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还找人讲话,可那位学生不理睬他,他又去找另一位学生讲话。我发现后就把他喊了起来说:“你看外面什么落下来了?”他回答:“树叶。”我马上接着说:“你再不收敛自己的行为,我就会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把你也扫出教室去。”同学们听后都大笑起来,他自己也难为情的低下了头,再不敢吱声,以后上课也老实了许多。
其次,采用问题探究化教学方式。
问题探究是调动思维的有效方式,有效历史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灵活批判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就必须在问题设计上掌握技巧,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来。
第一,设计出发散式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展开思考,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也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历史看做是有时间、空间、人类活动三维度组成的画卷。例如复习英、美、法、俄、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设问: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阐释原因。②从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原理分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各自特点和方式。③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设计出辐射式问题。
这类问题能调动学生的辐射式思维,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思维指向中心点,以达到解决核心问题的目的。例如香港问题从由来到解决涉及到许多知识点,那么可据此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来。①香港、九龙是怎样被英国占领的?②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其意义何在?③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国情分析当时香港为什么被割占?现在为什么又能收回?说明了什么?
第三,设计出变换式问题。
通过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或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使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解答问题。该类问题能为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学会随问题的条件、角度的变化灵活的解答问题。例如,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入超的原因有
A.中国封建生产方式落后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C.大机器生产的商品占优势D.英美商人的鸦片走私。此题如果是多项选择,四个就全选。如果加上“根本原因”这个限定因素,则答案为A;若改为“直接原因”,那答案为D。这样变换问题的限定因素,使学生知道条件不同,结论就不同,从而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再次,创设情境化教学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情景和氛围中感知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情感和思绪的腾飞。同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引起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动手,为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第一,直观展示静态情境。
图片和地图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现在学生面前,会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增强学生的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也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教学中有很高价值。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关于其诞生的标志时,我把自己拥有的中国版《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带到班上来,给同学们相互传阅、浏览,从而得到直观认识:没有它的发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更没有后来的蓬勃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样,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多媒体再现动态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机、电脑、幻灯片、录音、录像、电影被大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慷慨悲壮的历史人物、气势磅礴的历史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让他们在历史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尤其是电脑中的动画设计,把历史中的逻辑性知识通过动态画面展示出来,更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比如我在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时,就设计出一个动画效果,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的过程演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对这个过程有一个最初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分析。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最后,设计学生参与化教学方式。
历史课堂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学生的实践参与无比重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允许下,亲自去参与一项或多项实践活动,不管是独立完成还是分工合作,只要他们用心去摸索、去探究,就一定会品尝到胜利的果实,而且还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无形中又增添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获得了相应的知识,逐渐培养出历史学科思维方法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也是现行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大力提倡的。那么,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哪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探索和总结的。
第一,个人参与大PK式。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设计出适合个人参与、展现个人才智的课堂活动,需要参与的同学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查找相应的信息资料,形成大量的知识积累,到了课堂上才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同时,还能考察同学的实际变通能力,当他的观点受到别人质疑的时候,他该如何辩驳;当他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又该如何反驳。这对于参与同学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教师在实施时应尽量照顾到参与同学的广泛性。具体来讲,有历史知识辩论赛、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知识抢答等方式。比如,在上《洋务运动》前,我曾经安排过一位“洋务派”和一位“顽固派”的辩论赛,结果这场辩论非常成功,引得班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支持洋务派,要参加洋务运动,不知不觉中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第二,分组合作大比拼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围绕重点难点,我事先布置了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形成结论后,在课堂上每小组分别与大家交流。然后,由同学们评选出最突出、最优秀的合作小组,再由教师对当选小组予以精神奖励和简单的物质奖励。例如,我曾经让各组同学们合作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史”,同学们通过对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复习,归纳得都不错,我只需要在同学们所选出来的优秀组的结论中再添加少量内容即可了,这比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要强多了,同学们更乐意接受。
第三,全班响应大讨论式。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一个同学,因为他们都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份子,也有接受教育和受到重视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出让全班同学都有兴趣、都有话说、都愿意参与进来的大讨论活动,让同学们都在历史课堂上动起来。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我让全班同学讨论比较当今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德国总理的产生方式、地位、权力。由于和时事政治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都兴致盎然,热烈讨论,最后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式既有其适用性,又有其局限性,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选择、使用教学方式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注意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式体系的整体功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综合运用,逐渐走向成功教学之路。我们相信,随着有效教学改革的深入,一定会有更多富有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的教学方式出现。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一、教学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说不管多好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时间使用而不变化,学生也会厌烦,就像一首好歌百听不厌,但听千遍可能就没感觉了,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要让学生有兴趣,就一定要不断拿出新东西,让学生对你的课有所期待,渴望着你的到来。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进行教学,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在讲授历史必修—第24课巩固新生政权中的抗美援朝,导课时我采纳了一位学生设计的话剧。该话剧的大意如下:美军进攻朝鲜,势如破竹,很快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麦克阿瑟(学生扮)拿起望远镜观察前方,然后手指着前方说:“我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西点军校校长、常胜将军。看,前面就是鸭绿江,过两天我们就回美国过圣诞节”。说完后表现出高傲的神情,这时跑来一名士兵(另一位学生扮),立正、敬礼并说:“报告总司令,前面发现共军”。麦克阿瑟傲慢地说:“共军,统统消灭”。并做杀头手势。再过一会儿,又跑来一名士兵,立正、敬礼并说:“报告总司令,共军已打到汉城”。麦克阿瑟听完后就像泄气的皮球说:“唉,想不到我一世英名,竟然败在朝鲜”。然后灰溜溜地下场。这一短剧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了解朝鲜战争的兴趣,起了很好的导课作用,同时这一短剧又是学生自导自演的,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有关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文本、声像、网络、报刊等)进行课堂教学 多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其他版本的教材,从中找出有利于自己进行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料,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好的教学方式,如在讲授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我刚好看到南方日报刊登了一篇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王宏维教授发表的有关缠足的评价文章《残忍的小脚“美”》,文章详细介绍中国女性缠足的起源、原因、发展及评价。讲不缠足运动时,我把此文引用进来,加深了学生对缠足这一陋习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参观、考察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上选修课校本教材时,我们充分利用我校离狮子岩风景区(包括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佛教文化—招隐寺)较近的优势,组织学生到狮子岩风景区进行参观,让学生感受古人类—马坝人生活的艰难环境,并了解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人们的生活情况—石峡文化,及有关我国佛教禅宗的知识—招隐寺(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隐居)。让他们认识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风光,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对此学生印象深刻,并反馈说老师讲十遍不如他们来一次,还要求我们今后要更多地组织这样的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可以说这次活动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中要处理好新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进行新教学方式探索的同时,注重利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新课教学。现在,有不少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全盘否定,一提传统就说“填鸭式”、“满堂灌”,都是不可取的,新课标就一定要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使历史教学走进误区。其实,传统教学手段和新课标并不矛盾,现代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各有优点,可以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有些历史知识难度较大,单靠学生是很难理解掌握的,此时教师就必须讲授清楚。常言道:兵无常法,水无常形。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中要善于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主要强调个人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学习,而忽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存离不开团结合作,合作可以让我们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来完成各种任务。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系列飞机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独占鳌头,这与波音公司强调合作、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经验是密不可分的。波音公司生产车间遍布世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界、科技界精英,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同样学生学习也非常需要合作精神,他们需要共同研究,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过程、体验、感受,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促进社会发展。
六、教学中注重集体备课、集体交流
我们非常重视集体备课,同科组教师间经常相互交流、讨论这一节课应该怎样进行教学,用什么方式来教,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集体备课、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教学过程中,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有效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有效教学方法
初二语文组
如何高效开发学习资源,力争预设、生成的和谐统一,最大可能提高素养,提升能力,是亟待反思的问题。现将我们初二语文组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方法一:学考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课本、习题等载体,衔接中考,归纳题型,点拨解题思路及技巧,并举一反三的进行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答题素养。新课改形势下,考题趋于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课堂中要集中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讲精练。
方法二: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将写作指导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写作。文本中小到标点符号、字、词、句的运用,大到材料的选取,层次结构的安排,立意的确立等都是写作的活教材,是学生写作的母板,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方法三:以读促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加强朗读,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语感,最终提升语文能力。
方法四:课前演讲。
每节语文课前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提前准备。可以是美文诵读,也可以趣闻轶事,还可以是时事点评、人生感悟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丰富学生的素材库。方法五:贴近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一切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不架空分析教材,总是千方百计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让学生变身作者、变身主人公,更深层次解读文本,理解文章内涵。
方法六:珍珠入箱。
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做笔记技巧。要求学生预习时将字词积累在课题空白处,学完后将主旨、写法特点分别归纳在课题左右两侧,复习时一目了然。课后还要将该课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的归入自己的百宝箱,梳理知识结构,对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课文“同化”归并,这样将书本由厚变薄,便于应用拓展。
方法七:转换角色。
作文批改由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经历批改实践,不仅亲身感受到病句和错别字的危害,从而能引起足够重视,而且准确记住写作要求,还能扬长避短。学生换位做老师,转换角色思考问题,思维会更缜密,评价语言会更妥帖,提高会更快。
方法八:激趣导入。
课堂中要恰当导入,唤醒学生参与意识。因课型的不同,导语也呈现不同的式样:如“谈话”、“启发”、“歌唱”、“朗诵”、“设悬念”、“讲故事”、“创情境”等。做到“课伊始兴趣生”。
方法九:图文并茂。
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课件,使学生通过图像、色彩、声音去感知事物的变化,去认识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演变过程,开拓视野,培养综合能力。
方法十:每课一得。
每课上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安排多样化的拓展性训练题。如:给文配图、写解说词、学做导游、写读后感、续写情节、改编课本剧等,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方法十一:链接生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教师要注意引进生活中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进他们的积累。诸如参加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激发其积累兴趣。
总之:高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实践空间和处理信息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尽其所能的激发潜能,张扬个性,在各自的人生跑道上,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正如“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也。”
第四篇: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灵活掌握程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度还存在欠缺,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区别,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时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做的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力争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如看书,独立围绕思考题看,寻求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都有待于我们的自主运用。
4、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有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
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
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但要张弛有度。
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我也深有启发: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新旧知识,经验,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
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
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转载自百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五篇: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灵活掌握程度还存在欠缺,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区别,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时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做的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力争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如看书,独立围绕思考题看,寻求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都有待于我们的自主运用。
4、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