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师从业重点
小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要点归总
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要点归总编制1、176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以德国学者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4、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有意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意义识记稳步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5、(来访者中心疗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1940年创立,强调调动患者(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1974年,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6、班主任即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7、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多样性)
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中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9、小学1~2年级的写作称为(写话),3~4年级的称为(习作)
10、小学5-6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13、(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14、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的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15、学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9)个级别。
16、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二级目标中玩演诗婷要求学生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
17、《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
18、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二级语言知识词汇中要求学生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19、(综合课程)是指将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课程内容以一定的方式与一个主题、问题或源于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起来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温故导入)
21、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样品样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直观导入)
2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悬念导入)
23、(全班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24、(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亦叫问答法。
25、(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26、(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7、(调查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有疑问则需要经过调查解决;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需要调查。
28、(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它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
2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说服法)
30、(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
3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讲授法)
研究者通过有意识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以观测个体反应,进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锻炼)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34、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
35、教学评价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6、(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他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37、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近代最早的一步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8、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39、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德语水平之间的矛盾)
40、于1966年编成,是目前最著名,应用广泛的创造力测验是(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41、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几何图形分解为成点、线、面、角、体等这是(思维的分析过程)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智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环境)
43在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中,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明显表现出的意志品质是(果断性的发展)。
44在德育过程中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疏导原则)。
4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
46对品德要素三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上。47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话原则取向阶段)
48、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道德认识)
4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50.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51、“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3、失明者的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展,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4、新生儿与青春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这反映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55、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说明儿童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6、学生成长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对教师教育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反映出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
58.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
59.班主任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的是(观察法、谈话法、个案研究法)
60.在班级管理中,(教导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班级的核心。
61.依据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是(教学设计)
62.小学语文课程总目标
63、教学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64、教学反思按照其时效性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65、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66、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读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多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
67、(横断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来探索发展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68、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因到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民主型)
69、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70、教学反思按照反思的对象和反思者的人数可分为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四个类型。
71、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7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73、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74、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的(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7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76、小学课外活动的作用有(充实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华)
7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78、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的活动属于(群众性活动)
79、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园艺、无线电、航模等待,这都属于(文体活动)
80、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是(观察缺乏顺序性)
81、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是(冯特)
82、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8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84、教育的要素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85、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86、(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87、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倡导和主张(教学做合一)
8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89、《学记》中提出“到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到,”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90、“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91、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明确的共同目标)
92、教学工作环节,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
93、最先提出“学四结合,不耻下问,身体力行,温故知新”等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94、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在环境的各因素的影响,其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校教育)。
95、“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儿童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96、“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
97、小学生学会了加法之后,能够学会减法,学会乘法之后,能够学会除法,这体现了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具有抽象的传递性推理能力)。
98、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99、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据此,他提出了(遗传决定论)。
100、儿童面前的桌子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然后研究者借故离开,并告诉儿童“如果你不吃这些糖果,待会儿我会给你更多的糖果”,看这些儿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忍住不吃糖果。这种研究方法可称之为(观察法)。
101、儿童识别几何图形时主要涉及(形状知觉)。
10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属于感觉(适应现象)。
方位知觉中左右概念的发展最高阶段是(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104、早上起床,发现外面的地是湿的,判断前一天晚上下雨了,这种心理现象属于(思维)。105、在“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圆的东西”的提示下,一学生断断续续地说出“老鼠洞是圆的,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是圆的”,可见该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很好的(独特性)。
106、一个学生考试失败了,他把原因归结为“考试题目太难”,这是一种(外部稳定原因)107、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大、色彩对比鲜明、活动的对象)
108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109在同一时间能清楚的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分配)
110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11视觉的作用时间大概在0.5秒以内,一般认为可以保持在300毫秒左右。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的时间,达到4秒左右,这是(感觉记忆)
112(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
113存储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长时记忆)。
11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应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115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横向迁移也称水平迁移).116、“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移情)
117、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发展关键期)118、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认知内驱力)
119.老师认为某个学生将来能有很好的发展,就会在教学中对他更为关心,要求更多,那么这个学生真的就会发展更好,这种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
120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内在原动力这一基本观点是(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121 通过严密的研究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同时认为智力的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这一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
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12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西蒙)量表。
124.贝利的智力成长年龄曲线中的智力发展高峰为(25)岁。
12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适中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
126.教育学是揭示(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27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28.国家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
129.(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现在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
131.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这是(长善救失原则)
13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知论,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
134我国学校的教学以(班级上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
135.在观察学校中,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这就是(直接强化)
136.弗洛尹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越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完美原则),三者直接的平衡与和谐有利于人格健康。
137.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中央级教育机关)
13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清朝)
139.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14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141.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隐性课程)
14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成立了班委会)
143.班规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制度,主要涉及(学习、纪律、出勤、卫生)
144.班级管理目标中,贯穿班级管理始终的中心和主题是(目标方针)
145.班级管理的中心内容是(班级生活管理)
146.(常规管理目标)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目标。
147.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了解研究学生)
148.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①知识与技能③过程与方法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9.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50.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学科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51.学校组织机构中,负责全校的行政事务的机构是(校长室)
152.性格发展的关键期是(五年级)
153.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
154.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围是(教学模式)155.主要凭借凭借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判断的评价方法是(定性评价)156.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②脱去烫伤处的衣服⑥涂抹烫伤药物)
157.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158.,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9.的年龄、性格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分层抽样)
160.学校文化气氛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激励功能)
第二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重点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重点
浓缩的是精华,因为是机考,最稳妥的是先看一遍书做题,最后一周盯这个。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重点考点)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会计法律制度包括(1)会计法律(2)会计行政法规(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1)会计法律:《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
① 制定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现行会计法:1999年10月31修订通过,2000年7月1日实施
③法律地位:《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会计的基本法,是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④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没有明确列入适用范围。
(2)会计行政法规。
①制定主体: 国务院制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某些方面。。。
②代表法规:《。。。。条例》
(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①制定主体:国务院财政部门
②构成:A、会计规章、B、会计规范性文件
A.会计规章:由财政部制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
如:《。。。。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例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B.规范性文件:(排除上述就是)注意点:会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属于国家统一制度,同时应各自作为多选把握。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领导: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分级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二)财政部门履行的会计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选择)
1.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最基本的职能。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制定军队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2.会计市场管理(培训、准入、运行、退出)3.会计专业人才评价(表彰奖励)4.会计监督检查
(三)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
(四)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三年;
(3)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管理、会计人员评优表彰奖惩,以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
三、会计核算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注意理解)客观(真实)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融资租赁)、重要性、谨慎性(不应高估、低估)、及时性原则
(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伪造——虚假的;变造——涂改、挖补
(三)我国是以“公历”为会计,即以每年公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与我国的纳税、预算等保持一致。
(四)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只能为人民币。
(五)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任何单位的会计记录文字均可以只使用中文,绝不能不使用中文)
民族自治地方(外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文。(不是必须使用民族文字、外文,如果认为没必要,也可只用中文)
(六)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
(1)发生销货退回的,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2)职工公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3)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不得更正,应有原出具单位重开。★★★
(4)原始凭证的审核处理:
★a、对不真实、不合法的——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b、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退回,并要求更正、补充。
(5)原始凭证的保管:
★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或查阅。
2、记账凭证
(1)★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2)将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根据汇总后原始凭证开填制记帐凭证。
(3)一张复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应当将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进行结算。
(七)会计账簿
1、★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
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不得用银行对账单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记账。
4、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5、账目核对: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注意:如在会计基础中考对账应为三方面,不包括账表核对。
(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它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可以不编。
2、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3、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格式、编制要求、报送期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向不同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编制依据编制基础应当一致。
4、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5、半年——半终了后2个月内对外提供;——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6、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
7、单位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九)会计档案
1、会计档案种类
①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②会计档案的种类:A、会计凭证类,B、会计账簿类(固定资产卡片),C、财务会计报告类,D、其他类,包括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2、当年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
3、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定期保管期限分为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五年五种。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永久保管:财务会计报告、保管清册、销毁清册★
4、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会同财务会计部门提出销毁意见,报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销毁;由档案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注意派2、3、4人情形)。销毁后签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5、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建设单位在建设期间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四、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制,—— 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 ;社会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1)监督的主体: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2)监督的对象:单位的经济活动。
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4个明确)★★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不相容职务】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
(1)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2)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10天内作出决定)★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1)监督主体: 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注意:还有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没有工商部门。(2)监督的对象:会计行为。
(3)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范围★★★——【提示】没有对“税”的监督
①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②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③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法律规定。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及任职资格(不是专业技术资格)。⑤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省级以上财政部门)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1、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体:① 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②单位和个人检举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2、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
第三篇:会计从业知识重点第十章
第十章 会计档案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
3年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5年 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
15年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 25年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
永久 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重点定义: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2、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4、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财务状况 的 静态会计报表。
5、利润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 经营成果的 动态报表。
第四篇:经纪人从业资格读本重点
第一讲 经纪人概论
1、经纪人的概念:经纪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使他人脚印而从事居间、行纪或代理服务的中间人。
2、五个社会功能:①提供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②加速商品流通,扩大交易范围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⑤有利
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3、经济活动的三种方式及其概念:①居间,是指经纪人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条件及媒介撮合双方交易成功的商业行为。这是经
纪行为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初级形式。②行纪,是指经纪人收委托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方进行交易,并承担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商业行为。③代理,是指经纪人在受托权限内,以委托人的名义与第三方进行交易,并由委托人直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商业行为。
4、经纪人的种类:①按组织形式,经纪人可以分为个体经纪人、合伙经纪人、经济公司。②按经纪的商品划分,可分为一般商品
经纪人、产权经纪人、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期货经纪人、技术经纪人、劳动力经纪人、文化经纪人、体育经纪人和交通运输经纪人等等。
5、经纪人收入中佣金的种类:佣金可分为法定佣金和自由佣金。
6、经纪活动的规范主要内容:①经纪人经营对象的规范②经纪人行为的规范
7、经纪行为应该遵守的原则:提供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服务;将定约机会和交易情况如实、及时报告当事人各方,妥善保
管当事人交付的样品、保证金、预付款等财物;按照约定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记录经纪业务成交情况,并保存三年以上;收取当事人佣金应当开具发票,并依法缴纳税收和行政管理费。
8、不得从事的行为:超越其核准的经纪业务范围;隐瞒与经纪活动有关的重要事项;签订虚假合同;采取胁迫、欺诈、贿赂和恶
意串通等手段,促成交易;伪造、涂改、买卖各种商业交易文件和凭证;向当事人索取佣金以为的酬劳;参与国家明确规定的违禁物品、专控商品及其他不允许经纪人从事经纪业务的经纪活动;兼职经纪人员接受与所在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当事人委托,促成交易等等。第二讲 民法通则
1、法人的概念和种类:法人是与自然人像对称的另一种民事主体。《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
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在我国,法人种类的主要区分①企业法人②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2、代理的概念及种类: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
担。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制定代理。
3、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有权在委托人的范围内依法履行代理职责;有权向委托人索取其履行代理职责所必须的资料、信息,但同时负有返还或保密义务;在紧急情况下,为委托人的利益需要,有权委托他人代理;有权向委托人追偿其因履行代理职责而支出的额外费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请求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追究委托人违反代理合同的法律责任。义务:代理人应当履行其代理职责;如因过失而使代理人遭受损失时,代理人应对被代理人负赔偿责任;代理人非经被代理人特别许可,不能同时兼为第三方的代理人;代理人不得与第三方串通髓海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必须亲自完成代理工作,非经被代理人同意(除非有紧急情况),不得把代理权转托给他人;代理人应当向被代理人及时报告代理活动的进展情况及记过并提交有观的文件及资料。
4、复代理的概念:是指委托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经被代理人同意,将代理权转托他人的代理。接受转托的人称复代理人。
复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由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
5、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6、财产所有权的类型:①国家财产所有权②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③社会团体财产所有权④公民的个人财产所有权
7、与财产所有权取得有关的财产权:财产继承权、无主财产权
8、与财产所有权分离的财产权:国家自然资源使用收益权、采矿权、集体或国家自然资源承包经营权、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国家财
产的经营权。
9、债的种类和担保方式:种类:①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和债券行为之债。②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③特定之
债和种类之债。担保方式:①保证②抵押③定金④留置。
第三讲 市场主体登记的法律制度
1、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概念: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单位。
2、私营企业的三种类型:①独资企业②合伙企业③有限责任公司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合营企业的董事会
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两种方式及各自最高权力机构:两种方式:①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②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最
高权力机构: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设立的董事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设立的联合管理委员会。
5、公司的分类及概念: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类:有限责任公司、一人
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6、公司的出资方式:公司的股东(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7、公司的组织机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的,股东会议有董事会召开,董事长主持;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议
有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
8、公司登记:
一、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司的登记事项是: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资本;实收资本;
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
二、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司应履行登记注册程序,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三、名称预先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①有限责任公司的拳头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发起人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②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制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四、申请公司设立登记,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证件:①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②全体股东制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③公司章程④依法设立的验资机购出具的验资证明⑤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移交已办理其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⑥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⑦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⑧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⑨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用知识⑩公司住所证明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9、企业法人的注销登记: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企业
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满6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停止经营活动满一年的视同歇业。
10、企业(公司)年检: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实行检验制度,企业应在每年的1月1日至4月30日参加年检。企业法人应当根据
提交年检报告书、财务报表。登记主管机关对其登记注册事项和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并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确认企业继续经营的资格。第四讲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的特征:①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②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③合同时当事人合法的行为④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
2、合同法四项基本原则:①自愿原则②公平原则③诚实信用原则④合法原则
3、合同订立主体与合同主体的关系:合同的订立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及订约人;而合同主体即合同的权利义务主体,则是介意权利义务的承担着。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合同订立主体与合同主体都是合同关系的参加者和当事人,只不过合同订立主体仅在合同订立间断发挥作用,而合同主体则承担合同订立后的法律后果,从而启动了合同的整个动态过程。其次,合同订立主体与合同主体有事是统一的,有时又是分离的。当事人为自己订立合同,亲自为意思表示,并承担合同的法律后果,此时的合同订立主体就是以后的合同主体,二者完全统一。当事人还可以自己不去实际订立合同,而委托他人代为意思表示,并由自己承担合同的法律后果,此时的合同订立主体并非是以后的合同主体,而只是其代理人,表明两者是分离的。
4、代理订立合同的要求:①代理人必须取得委托人的授权②代理人应当根据授权范围并以委托人的名义订立合同③代理人应当
具备合同主体资格或者具有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能力。
5、合同的主要内容:①当事人的基本情况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⑤价款或者报酬⑥履行期限⑦履行地点和方式⑧违约责任⑨解决争
议的方法
6、合同的订立两阶段:要约:指当事人一方面向他方发出的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7、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关系:①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②二者的决定权来源不同③二者作用的阶段不同。合同的生效与合同的成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合同成立时合同生效的前提和基础,合同如果不成立就无所谓合同生效,合同生效时合同成立的积极结果,成立合同的目的因合同生效而得以实现。
8、无效合同的条件:①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9、合同履行的主要原则:按约定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安抗辩权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不安抗辨权,又称保证履行抗辩权,是指依照合同约定,应该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履行
前,发现对方当事人财产状况恶化或者履行资信明显减弱。以致可能影响到合同正常的对等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对
方为履行合同提供必要的担保,否则,先行履行的当事人有拒绝履行自己义务的权利。成立具备的4个条件:①双务合同成立之后,对方财产状况恶化②财产状况恶化到导致履行困难或根本不肯履行合同③必须有财产状况恶化并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确切证据④对方不提供履行合同的担保。代位权的概念及特点: 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害,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在向人民法院请求
后,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特点:①代位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②代位权是债权人的一种权利撤销权的概念:指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合同担保包括:一般担保和特殊担保。特殊担保的基本形式:定金、抵押、质押、留置和保证。
抵押的概念;哪些财产不得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能够用于抵押的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券的担保,想债权人保证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方式。
不得作为抵押的财产:①土地所有权②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③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⑥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资产。质押包括:①动产质押。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担保的一种担保方法。债务人不履
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动产折扣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条款。②权利质押。指找无人或者第三人将其权利凭证交付给债权人占有,将该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的一种担保措施。留置的概念及其使用范围:指债权人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因对方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有权留
置该财产,并以其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的一种担保措施。适用范围:根据《担保法》第84条的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适用前款的规定”。提存的概念: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标的物提交给提存机关而消灭债务,使债权债务关
系终止的制度。
提存的关系人包括:提存人、提存机关及债权人。委托合同、居间合同的概念: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实物的合同。在委托合同关系中,委托他方
处理一定事物的一方为委托人,又称委任人,接受该委托的一方为受托人,又称受任人。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立付报酬的合同。合同的当事人双方为居间人和委托人。
19行纪合同的概念及行纪人的主要权利:行纪合同时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主要
权利:报酬和费用请求权、介入权、提存权、留置权、处置权。
第五讲 消费者权益保护费规定
1、我国消费者权利的九项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知识权、受尊重权、监督权。
第六讲 反不正当竞争法
1、不正当竞争的定义: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2、市场交易的五项基本原则:①自愿原则②平等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原则
3、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同时,该法第二十二条对商业贿赂规定了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一句该法规定,经营者采用财务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4、回扣的法律后果:《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在帐处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个人在帐处暗
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这一规定把对回扣的支出与刑法的规定直接衔接起来,使刑法中关于贿赂罪的规定直接延伸到商业贿赂中,有利于有效地打击利用回扣破坏经济秩序,侵犯国家集体资材的行为。
5、商业秘密的概念及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
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法律责任:①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②侵犯商业秘密的,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篇:统计从业资格证 重点归纳
1.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2.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
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3.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
实际资料的总称。
4.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5.总体,又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6.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体的代表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7.样本的特点:样本单位必须取自总体内部;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种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对样本进行调查是为了对总体进行推断。
8.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9.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称为标志值。
10.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
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11.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汇总、列表等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个体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的过程。
12.统计资料的整理,属于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统计整理介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之间,在统计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它实现从个体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的过渡阶段,是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
13.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
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
14.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一般分为两种: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次级资料的搜集。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次级资料,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是经过加工整理的二手资料
15.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
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16.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
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17.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18.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根据实际调查的目的和情况来确定。如
每个百货商场是调查单位也是报告单位。在某单位台式计算机使用状况的调查中,某单位所有的计算机是调查对象,某单位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调查单位,而每一台计算机的使用者则是报告单位。
19.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组,其中每个组称为一个群,以群为单位进
行简单随机抽样,然后对抽到的群内的每个单位都进行调查,而对未抽中的群不做调查。
20.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
21.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登记误差产生的原因有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算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编码错误,以及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以及统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等。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可测的。
22.统计调查误差的控制途径:控制登记误差,控制代表性误差。
23.统计整理的定义: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按照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根据统计对
象的特点,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24.统计整理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25.统计整理的步骤: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3.对原始
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4.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将整理出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或绘制成统计图,简明扼要的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
26.选择分组标志原则: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选择最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根据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选择。
27.复合分组是指对研究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28.组距式数列还可分为开口式分组和闭口式分组。
29.组中值=(组上限+组下限)÷2
=组下限+(组上限—组下限)÷2
=组上限-(组上限—组下限)÷2
30.祖限 重叠时,包小不包大,只包下限值(上限为大数)
31.首组开口的“虚拟”组下限=首组上限—相邻组距
末组开口的“虚拟”组上限=末组上限+ 相邻组距
32.首组开口的“虚拟”组中值=首组上限—相邻组距÷2
33.末组开口的“虚拟”组中值=末组下限+相邻组距÷2
34.直方图是用来表示统计分布的一种统计图。以直角坐标系的横轴表示变量,各组要连续
排列,纵轴表示次数,也可表示频率。
35.动态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之比。用于反映现象发展速
度,并据以推测现象变化的趋势。
36.比较相对指标,A/B—1为%A比B高百分几。可以用绝对数计算,也可用相对数或
平均数计算。
37.中位数是指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照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38.方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用σ表示,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用σ表示。P81σ=
标准差: 标准差越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大,平均数代表性就越小;反之,标准差越小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小,平均数代表性就越大。
39.时间序列的分类:一)总量指标时间序列1)时期序列,(某一时期总量)2)时点序列
(2001~2001年期间年末人口数数列)瞬间二)相对指标时间序列三)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40.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包括: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41.平均发展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
速度直接求得,但与平均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得数量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由于环比发展速度是根据同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水平对比而得到的动态相对数,因此,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不能采用前述的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通常采用水平法。
水平发又称几何平均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a出发,每期平均发展速度为x,经过n—1期发展,达到最末水平a公式:
4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化指标,同度量因素
43.平均指数,用固定权数编制。
44.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区别: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上,二者方法不同。
综合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总量,然后进行对比,即“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即“先对比后平均”所谓先对比是指先通过对比计算个体指数k=q /q 或k“后平均”则是将个体指数赋予适当的权数pq或pq,加以平均得到的总指数。
45.统计报告是 指采用统计特有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以大量加工整理后的统计数据和相关
文字资料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通过逻辑思维,从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中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书面报告形式)
46.统计报告的作用:反映、指导、和监督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
47.统计报告的特点:科学性(以文字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的)实用性,专业性,时效
性。
48.统计报告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分析方法、数据的推算方法、数据的预测方法等。
49.统计报告的分类:按其所分析的部门来分(一二三产业农工服务业)按其所分析的范围
来分(宏观微观统计报告)按其所分析的深度来分(综合统计报告、专题统计报告)按其所分析的时间来分(月度季度半)
50.搜集资料;基层统计人员在撰写统计报告时应主要以其所填报的统计报表为主要资料来
源,同时结合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51.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实施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
务方案。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为满足地方需要,对其执行的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表式、内容、统计标准、调查范围和调查频率进行补充,形成新的统计调查方案,也属于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52.视同法人单位: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凡视同法人单位独立报送统计数据的分支机构,其上级法人单位(总部)的统计数据不再包括该分支机构的统计数据。
53.统计原则: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
地产开发经营业及重点服务业法人单位按照在地原则进行统计,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按照注册的原则进行统计。
54.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是以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全国
或某一地区工业生产增减变动的相对数,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作用: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可以反映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景气程度,研究经济周期运行状况。
5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编制方法: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分别编制全国、省市县级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国际通行的链式拉氏公式,编制定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序列。对比基期5年调整一次,现行对比基期为2010年。
5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94
年和2002年进行修订,2011年第三次修订。
57.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家统计局于2012年12月,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了《三
次产业划分规定》该规定划分的三次产业的范围是:第一产业是农、林、牧、渔业(不含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指除一二以外的其他行业。
58.集体控股: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所占
企业全部实收资本的比例大于50%的集体绝对控股。2)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集体协议控股。
59.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普查年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在非经济普查年份,未作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
60.企业开业成立时间:改制企业的开业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企业分立、合并分二种情
况:一种是因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其开业的时间按工商部门重新登记的开业时间填写:另一种是合并或分立后继续存在的企业,填写原企业开业时间。
6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基本工资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
2)绩效工资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季度、月度)、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3)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
62.固定资产合计,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
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包括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63.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64.生产活动统计:对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体统计 称为国民经济核算,其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增加值之和。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是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
65.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即从货
物和服务等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总成果价值,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转移(中间投入)价值,而得到的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66.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得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
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67.工业总产值包括三个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
期初差额价值。
68.工业总产值是指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报告期不含应交增值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