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5 13: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第一篇: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内容提要:案例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法宝。本文反思了讲述、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的三个低效案例,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针对学生特点来讲课、提问、选择教学方式,从教师行为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讲述法、问题情境、教学方式

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看不到周围同伴的努力,也看不到来路旖旎的风光;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忽视脚下的路,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所以,我们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低头走路,多抬头看方向。在教学中,反思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更需要反思。好在我们不是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险道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安稳,环境也鼓励着我们“边走边看”。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三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一例:我讲故我在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也很不愿意坦白,但我不得不从实招来: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我的高中历史课比较闷,不喜欢学历史。为了增加“人气指数”,我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要么走极端,要么摸不着方向。我曾找了很多帮手来充实我的课堂:音乐、电影、表演、图片、朗诵、写板书、讲故事、竞赛、奖励……但是,热闹是课堂的,脑瓜是空白的,心灵是空虚的,热闹之余深入不够。我也曾坚定地信仰“我讲故我在”,我以为,我讲给学生了,学生能否听懂或者是否在听,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不听拉倒,反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不会考不上大学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讲了就算是尽职了。现在才幡然醒悟并羞愧着:这就是无效教学!确实,历史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讲述法,但是,课不能乱讲!特别是试卷评讲课。

2007年的第一场冬雨,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一些,我拿着月考成绩单,步伐沉重地迈向高二(19)班,历史班。这是早晨的第一节课:7:30-8:10。历史班有65个学生,拥有“五金刚”。金刚者,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只想混过日子也。

扭开教室的后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康师傅花旗参方便面的味道。空气湿冷,紧闭的窗户外下着大雨,我从后门走向讲台,“花旗参”分子弥漫到每一个角落。有两三个女生匆忙地从书桌下抽出课本,其他人置我于不理。

我用点名册敲敲讲台,示意他们坐回座位并安静。“今天我们要评讲月考的试卷。这次考试,我们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好的好,差的差。希望通过评讲,同学们能够明确:对和错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拿到试卷后,对分数有了一阵骚动,之后我开始评讲:“请看选择题第一道题,答案是*,因为……”

“第二题,答案是*,因为……”“第三题,答案是*,因为……”一个金刚睡了。

“第四题,答案是*,因为……”“第五题,答案是*,因为……”二个金刚睡了。

“第六题,答案是*,因为……”这一回,不仅五金刚睡了,不是金刚的学生神情也有些恍惚了。我决定提问。

“下面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黄X,你选什么?”黄X站起来说:“选A。”我赞赏地说:“很好,选对了。为什么选A呢?”黄X假装认真地说:“我感觉A是对的。”我追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A是答案。”黄X脱口而出。一些同学笑了起来,黄X也狡猾地笑了。唉!他是存心捉弄我,我故作严肃地瞪着他。黄X有些愧疚,说:“其实,我是„点纸兵兵‟猜出来的。”我一阵晕眩,只得让他坐下去。好在经过这一番舌战,学生都有了点精神。我继续评讲试卷。

时间过去了20分钟,金刚们又困了。我停下来叫他们睁开眼睛,严肃地说:“想睡觉就不要选择三年高中!读高中是为了高考升大学的,你们这种状态,怎么跟人家争啊?我们起点低,但我们勤奋,我们认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给鸟吃”我正想说下去,詹明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全班哄堂大笑,睡觉的同学终于睁开了眼睛……

我回想起这一段,都无法设计自己当时的表情:该尴尬,该生气,该欣赏地笑,还是该严肃地斥责并把道理讲下去。表情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反思我课堂语言的单

一、沉闷和乏味。当考试压力遭遇学生厌学、课时不够、教学任务重的时候,我们如何避免低效,讲出精彩,引领学生学到该学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呢?

聂幼犁教授曾在网上探讨“历史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说:“讲述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关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情感地讲,讲得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我所教的班级有三个层次,这要求我的讲课必须“因材施教”,在考虑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把最基本最简单的“讲述法”做到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第二例:问比答傻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变成“满堂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能没有“问”这一环节。老师通过问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学生通过问来反映疑难杂症,得到释疑解答。但是,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对待答的结果,却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

在讲授必修二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服装,同时加深对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理解,我先展示了清朝官员服装的图案,后列出表格说明图案上的飞禽走兽,同时问:“这些清朝的官服,反映出中国古代官服有何特点?”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又引导说:“文官们的服装是飞禽,武官们的服装是走兽,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服装,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望向班里的“历史1号人物”许X,眼神里装满了期待。诈X也低下了头,我尴尬地绝望了,自报家门,按动鼠标,点出答案——反映了清朝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学生们有点恍然大悟。

反思这一幕,我犯了几大错误,直接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古代服装只做为背景资料存在,目的是为了引出近代中山装、洋服、旗袍,在这个地方可以展示图片,直接说明特点,不必设问。设问有点喧宾夺主,浪费时间。第二,问题抛出来时过于简单、生硬、抽象,问“官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图案来思考,不一定能够由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跳不到那么高,也跳不了那么快。第三,我的急躁和对个别学生的偏爱,扼杀了课堂探讨时应该有的民主、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使好学生不敢说,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

高中历史的教学所要求的知识面更广、问题分析更深刻、看问题所站的角度更高。考虑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专家为我指出了三条路:

一、层层设疑,二、结合史料,三、联系现实。

“层层设疑”,我的理解是分成小步子来走。而怎么分,分多少步呢?这需要我们先摸清学生的学情。有些学生初中没学过历史,或者学得不认真,忘得七七八八。有些学生爱好历史,课外书读得多,知识积累丰富,一步就跨到终点。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数,因材施教。第二个要求是史料。我们是做为课堂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阅读中积累更创新、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包括图片、论述、表格、数字、实物、诗词、信件……然后抓住史料与课标要求相契合的地方,巧妙设疑,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这一过去的事实。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所以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例:玩玩新把戏

自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在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转为文科基础的复习备考。根据考纲的要求,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文理基做为一个全新的科目,2009年的高考只考选择题,学生是有可能拿到高分的。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岳麓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生

复习课本,抓住主干知识。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答案板书出来。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5)班——政治班。我每周在政治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比较劳累。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王X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你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到别的班借来的,加完分就还回去了。”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么办?”王X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能做出来,一样达到教学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政治生很快就睡着了。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X,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我现在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

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同时,我也陷入了反思:确确实实,这段时间我的上课方式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学生不喜欢听,我是推卸不了责任的。面对高考升学的强大压力,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科任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复习的连贯,采取某一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学生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偶尔玩玩新把戏,搞搞新意思,多更新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我是文基的历史老师,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采用更新鲜、更有趣、更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学得更积极一点。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无为态度,让学生来适应我的方式。所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该是针对学生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

小结

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考政策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信息科学技术的改进等,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烦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反思中提高;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谢爱光)

参考书目: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赵亚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 黄牧航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历史》林中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美)荷克斯著,杨希洁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首都师范大学

第二篇: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晓娜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67055/archives/2007/070730.shtml 内容提要:案例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法宝。本文反思了讲述、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的三个低效案例,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针对学生特点来讲课、提问、选择教学方式,从教师行为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讲述法、问题情境、教学方式

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看不到周围同伴的努力,也看不到来路旖旎的风光;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忽视脚下的路,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所以,我们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低头走路,多抬头看方向。在教学中,反思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更需要反思。好在我们不是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险道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安稳,环境也鼓励着我们“边走边看”。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三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一例:我讲故我在

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也很不愿意坦白,但我不得不从实招来: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我的高中历史课比较闷,不喜欢学历史。为了增加“人气指数”,我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要么走极端,要么摸不着方向。我曾找了很多帮手来充实我的课堂:音乐、电影、表演、图片、朗诵、写板书、讲故事、竞赛、奖励„„但是,热闹是课堂的,脑瓜是空白的,心灵是空虚的,热闹之余深入不够。我也曾坚定地信仰“我讲故我在”,我以为,我讲给学生了,学生能否听懂或者是否在听,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不听拉倒,反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不会考不上大学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讲了就算是尽职了。现在才幡然醒悟并羞愧着:这就是无效教学!确实,历史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讲述法,但是,课不能乱讲!特别是试卷评讲课。2006年的第一场冬雨,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一些,我拿着月考成绩单,步伐沉重地迈向高二(5)班,地理班。这是早晨的第一节课:7:40-8:20。地理班有55个学生,拥有“十五金刚”。金刚者,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只想混过日子也。

扭开教室的后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康师傅花旗参方便面的味道。空气湿冷,紧闭的窗户外下着大雨,我从后门走向讲台,“花旗参”分子弥漫到每一个角落。有两三个女生匆忙地从书桌下抽出课本,其他人置我于不理。

我用点名册敲敲讲台,示意他们坐回座位并安静。“今天我们要评讲月考的试卷。这次考试,我们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好的好,差的差。希望通过评讲,同学们能够明确:对和错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拿到试卷后,对分数有了一阵骚动,之后我开始评讲:“请看选择题第一道题,答案是*,因为„„”

“第二题,答案是*,因为„„”“第三题,答案是*,因为„„”五个金刚睡了。“第四题,答案是*,因为„„”“第五题,答案是*,因为„„”十个金刚睡了。“第六题,答案是*,因为„„”这一回,不仅十五金刚睡了,不是金刚的学生神情也有些恍惚了。我决定提问。“下面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黄冠,你选什么?”黄冠站起来说:“选A。”我赞赏地说:“很好,选对了。为什么选A呢?”黄冠假装认真地说:“我感觉A是对的。”我追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A是答案。”黄冠脱口而出。一些同学笑了起来,黄冠也狡猾地笑了。唉!他是存心捉弄我,我故作严肃地瞪着他。黄冠有些愧疚,说:“其实,我是‘点纸兵兵’猜出来的。”我一阵晕眩,只得让他坐下去。好在经过这一番舌战,学生都有了点精神。我继续评讲试卷。

时间过去了20分钟,金刚们又困了。我停下来叫他们睁开眼睛,严肃地说:“想睡觉就不要选择三年高中!读高中是为了高考升大学的,你们这种状态,怎么跟人家争啊?我们起点低,但我们勤奋,我们认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虫儿给鸟吃”我正想说下去,詹明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全班哄堂大笑,睡觉的同学终于睁开了眼睛„„

我回想起这一段,都无法设计自己当时的表情:该尴尬,该生气,该欣赏地笑,还是该严肃地斥责并把道理讲下去。表情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反思我课堂语言的单

一、沉闷和乏味。当考试压力遭遇学生厌学、课时不够、教学任务重的时候,我们如何避免低效,讲出精彩,引领学生学到该学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呢?

聂幼犁教授曾在网上探讨“历史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说:“讲述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关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情感地讲,讲得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我所教的班级有三个层次,这要求我的讲课必须“因材施教”,在考虑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把最基本最简单的“讲述法”做到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第二例:问比答傻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变成“满堂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能没有“问”这一环节。老师通过问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学生通过问来反映疑难杂症,得到释疑解答。但是,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对待答的结果,却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

在讲授必修二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服装,同时加深对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理解,我先展示了清朝官员服装的图案,后列出表格说明图案上的飞禽走兽,同时问:“这些清朝的官服,反映出中国古代官服有何特点?”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又引导说:“文官们的服装是飞禽,武官们的服装是走兽,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服装,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望向班里的“历史1号人物”潘强,眼神里装满了期待。潘强也低下了头,我尴尬地绝望了,自报家门,按动鼠标,点出答案——反映了清朝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学生们有点恍然大悟。

反思这一幕,我犯了几大错误,直接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古代服装只做为背景资料存在,目的是为了引出近代中山装、洋服、旗袍,在这个地方可以展示图片,直接说明特点,不必设问。设问有点喧宾夺主,浪费时间。第二,问题抛出来时过于简单、生硬、抽象,问“官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图案来思考,不一定能够由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跳不到那么高,也跳不了那么快。第三,我得急躁和对个别学生的偏爱,扼杀了课堂探讨时应该有的民主、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使好学生不敢说,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

高中历史的教学所要求的知识面更广、问题分析更深刻、看问题所站的角度更高。考虑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专家为我指出了三条路:

一、层层设疑,二、结合史料,三、联系现实。“层层设疑”,我的理解是分成小步子来走。而怎么分,分多少步呢?这需要我们先摸清学生的学情。有些学生初中没学过历史,或者学得不认真,忘得七七八八。有些学生爱好历史,课外书读得多,知识积累丰富,一步就跨到终点。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数,因材施教。第二个要求是史料。我们是做为课堂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阅读中积累更创新、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包括图片、论述、表格、数字、实物、诗词、信件„„然后抓住史料与课标要求相契合的地方,巧妙设疑,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这一过去的事实。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所以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例:玩玩新把戏

自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在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转为文科基础的复习备考。根据考纲的要求,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文理基做为一个全新的科目,2007年的高考只考选择题,学生是有可能拿到高分的。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岳麓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生复习课本,抓住主干知识。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答案板书出来。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3)班——体育班。我每周在体育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比较劳累。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王崇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你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到别的班借来的,加完分就还回去了。”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么办?”王崇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能做出来,一样达到教学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体育生很快就睡着了。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锦,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我现在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

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同时,我也陷入了反思:确确实实,这段时间我的上课方式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学生不喜欢听,我是推卸不了责任的。面对高考升学的强大压力,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科任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复习的连贯,采取某一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学生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偶尔玩玩新把戏,搞搞新意思,多更新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我是文基的历史老师,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采用更新鲜、更有趣、更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学得更积极一点。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无为态度,让学生来适应我的方式。所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该是针对学生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

小结

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考政策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信息科学技术的改进等,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烦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反思中提高;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

参考书目: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赵亚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

黄牧航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历史》 林中泽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美)荷克斯著,杨希洁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第三篇:反思我的一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反思我的一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看不到周围同伴的努力,也看不到来路旖旎的风光;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忽视脚下的路,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所以,我们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低头走路,多抬头看方向。在教学中,反思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更需要反思。好在我们不是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险道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安稳,环境也鼓励着我们“边走边看”。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与分析。

在福安街上有一个红颜色的二层小楼,那里是六中新租来的(由于六中旧的主教学楼已经拆除,要盖新楼)两个高中艺术班的学生在此上课,他们也是刚成立的。我是被借来给他们上历史课的老师。今天第一节是我的课,迈着轻盈的步伐,兴致昂扬的进了课堂,教师里黑压压都是人,班里80名学生。我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说明最后这十天,我的使命是要带领他们全部胜利通过历史会考。我说:“由于历史是开卷,考验你们的是对书本的熟练掌握程度,所以同学们第一要整理三本必修书的目录,使它清晰化,全面化,做到找起来一目了然,第二要动手查书亲自作出八套题的答案做到熟练教材”同学们都非常重视,拿出历史专门笔记本作了要求的记录,然后我重点讲了三本书上的目录,把它们重新组合,目的是让他们理解并且背下来,以便会考时查的快,接下来给他们留的作业是背下来三本书的目录,同学们都行动起来,有苦思冥想的,有探索记忆方法的忙的不亦说乎!我则在班级走动起来,随时解答学生们的提问,这时我发现我家邻居的孩子在这个班,他也认出了我,我们彼此都心有灵犀,最后到了提问环节,我依次用“这位同学背诵必修一目录”“第一排靠窗子同学背诵必修二目录”“刘航背诵必修三目录”这时一名同学站了起来问道“老师,难道只有刘航有名字吗,我们都是无名小辈吗”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同学们不悦的表情一下子向我袭来,我想解释但我没有,我只说了一句话“老师心理装着每一位同学,给老师5天时间好吗”下课铃响了,我逃离了教室。我去他们班主任处,抄来学生名单,然后让他给我介绍每位学生突出特点;再通过每节课上三分钟内讲演历史上的今天以及课上观察,五天后再上课时,我叫他们名字时轻松自如,同学们都说“老师不愧是学文的,记忆力真好”我开心的笑了。通过这件事,我深刻明白了 我是教师,教师是与人交流的职业,我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准确迅速地记住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觉到被老师重视,这样他们才能喜欢上我的课。如果我连自己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那么我就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因为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我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如果一个老师能记住学生们的名字,而且是不假思索就能自然叫出来,这就等于给予学生们一个巧妙而有效的深层赞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深入学生精神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特别是尊重。而尊重学生的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请记住:学生是“人”,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人”,而学生的名字则是对这种生命力的最好诠释!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提倡“素质教育”是当今最时髦的教育术语,什么是素质教育?具体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一直是困扰我们一线教师最大的难题。而且有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还要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所以感觉到很难。但最近的一次上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部分知识历来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这部分知识里,涉及面很广,特别是涉及到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地主阶级中的两大派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两大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两大性质的企业封建性官僚企业和具有民族资本主义的性质的企业,有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所产生影响的两大评价等等。所以内容很多,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块比较难处理的部分。为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比如针对评价洋务运动,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讨论赛: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么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错了呢?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进一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假如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清朝官员,为了达到自救目的,你将会怎样做?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到教室,我按照预定的教学模式开始讲课。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共同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比较复杂,经济术语多,专业性强,大家先大致浏览全文,找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表现,进一步思考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变动对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等。

学生开始认真的看书,归纳学生的思维也在跟着老师的思路有序的运转着。前两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到最后谈影响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争先恐后的谈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时,我建议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我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课堂气氛很活跃在总结时,我说:“不错,归纳的很好。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啊。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破产,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正要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个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话:“老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哗的也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都在小声嘀咕:就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有点突然,因为这个知识点涉及到必修一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也不是今天讲课的重点,怎么办?说实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做充分的备课和思考,但看到学生的热情很高,好像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继续下面的问题了。我呢,当然不能扫了学生的兴,而且掌握了这一点,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特别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而且联系现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学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学,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等。想到这儿,我的思路也打开了,于是我对学生说:“那我们先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大家手头的资料是有限的,只能先从书本中找到甲午战争这一节的内容,找到了清政府的强大的海军力量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失败,特别是威海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但看了之后,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不过他们最起码懂了两点:知道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海军力量覆没了,知道了李鸿章在战争中的妥协退让,学生的表情是义愤填膺的,大骂李鸿章妥协卖国,看到学生的激动情绪,我也深受感染,我说:“同学们,这就是大清的水师,这就是大清的腐败,更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和悲哀,即使我们进行了奋力的抵抗,最终也无法阻挡资本主义国家铁蹄的践踏,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不变革中国的落后体制,而是单纯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不能让国家富强的,不实现民族的独立,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强国梦。”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90以后出生的孩子已经不懂得民族的屈辱了,他们想的,做的,都是一种新思维,他们是和平年代中的宠儿,他们根本不懂的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百年前的国家是如何被列强蹂躏和瓜分的,不懂得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更不屑一顾,这同样也是民族的悲哀。学生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看到这种巨大的收获,我趁热打铁,和同学们共同在网上查阅了资料:“从根本上来说,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指它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也就是说,它不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途径,不能实现它的目的.甲午战争前洋务派的政策、战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多方面问题以及战争后洋务派对时代潮流的负面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到,属于封建势力洋务派,并不能完成引导中国近代化的任务,而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又逐渐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力量,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看成是洋务运动破产的重要标志。洋务运动的众多局限性,已经在甲午战争中暴露无遗,经过了甲午战争,洋务派已经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步代表,洋务运动也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主流。”下课铃在热烈而又有点严肃中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还在沉思之中,但我知道这节课是成功的。

【反思】

一个小小的问题,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于备大纲,备教材,而在备学生方面略显欠缺。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应该是育人为首的。高一的学生处在一个由初中到高中心理的过渡阶段,处在一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从高一我们老师就能正确的教导的话,我觉得三年甚至三十年甚至终身他都是受益匪浅的,好好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一味的只是高呼优生率,达线率,只会适得其反,只会扭曲教育的真正内涵,只会摧残学生幼小的心灵。。这方面的教训是数不胜数的。学生们了解了历史,我也觉得我真正懂得了历史,历史是一部书,更是一部育人题材的书。

误区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能力培养

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3. 德育目标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之际,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通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利用电脑制作动态鸦片战争示意图,虎门硝烟电影录像片段、鸦片战争相关历史图片。学生: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或“导学式”教学法,课前可将预习提纲和课上重点讨论的问题印发给学生,适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与 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 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

2.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从起始年级抓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4.在教学媒体手段上,本节教学设计适时播放影视录像片段、鸦片战争演示战争进程示意图、介绍相应历史资料,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适度增加信息量。

【课堂实录】

(多媒体课件画外音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

在那时,千年的中华帝国,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被

一场外来的血与火打败了,中华民族开始沦落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中英两国远隔万里,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叶

发生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

发生在200多年前的一个小故事。(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

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

访华的原因,略)

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

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那么,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

生: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

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

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

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的一些情况吗?

生: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开始衰落了。当时社会秩序

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 敝;吏治十分

腐败;国库亏空。

师:很好!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等其他方

面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接着分析材料三:

学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

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

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

洋行,俾得日用有资。(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之国书,1793年)

师: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中国人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师:很好。那么,你认为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师:基于上面内容的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生:英国侵略中国是必然的,并且从双方综合国力的比较看,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师:很好!十九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差

异决定了中英之战必然爆发,并且也正是中英两国这种

社会状况的差异构成了中国战败的必然性。马戛尔尼对

中国社会的描述无疑是对的。但是,大清帝国这一艘破

旧的战船它并没有马上沉没,而是在这之后摇摇晃晃了

一个多世纪后才宣告寿终正寝。屈辱和苦难伴随着清政

府,也伴随着中国。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鸦片战

争,战争的导火线是鸦片问题

师: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呈现出什么态势?

生:迅猛增长。

师:是什么驱使着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而且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进行武装走私?

生:巨额的利润。

师:对。问题是,对于万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

没有加以制止,而是采取了鼓励政策。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

师:这就怪了。英国是工业国,我国是农业国。为

什么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还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多媒体显示《天仙配》画面和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

苦也甜。”)

师: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个唱段。从这四

句唱词中你能看到什么?

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状况。

生:说明当时中国很穷,老百姓没钱买东西;而且

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愿望。

师:你们觉得当时中国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和中英贸

易状况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生: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

生:连想都没想到去买。

生:中国人穷,买不起。

师: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英国的商品,主要是棉布等

工业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而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等

却在英国人中很受欢迎。这样,就形成了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反而处于出超地位的状况。为了扭转这种贸易状,英国人找到了鸦片。

(屏幕呈现介绍鸦片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传阅罂粟

果实标本;师生探讨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屏幕

呈现鸦片输入相关的图片、文字及数据)师: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灾难,请大家

描述一下鸦片的大量输入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生:鸦片的输入会引起银荒兵弱,使国家的财政陷

入困境,军队丧失战斗力,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安全。

生:吸食鸦片会使人丧使劳动能力,甚至威胁到生命。

生:吸食鸦片会使家庭日益贫困,一些人为了为有

足够的钱去买鸦片,不惜去偷、抢、做坏事。

生:在封建社会,一些人为了为有足够的钱去买鸦片,不惜出卖自己的妻子、儿女,搞的许多家庭妻离人散。

师:应该说,鸦片的危害,当时的大多数人并都意

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吸食鸦片的人却越来越多?

生:(没有人吱声)

师:许多人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吸食鸦片的行为?

生:应该说由于吸食鸦片容易上瘾,人对它有依赖

性,个人很难摆脱它。

师:对,大家讲的很好,正是由于鸦片有巨大的危

害性,人对它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清政府最终决定禁

烟,并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屏幕呈现虎门销烟视频画面,并讲述禁烟运动简况,略)。

师: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侵略气焰,损

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英国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

贸易,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年6月,英国政府悍然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屏幕呈现讲述战争过程的多媒体地图并讲解,此略)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投影板书要点)

爆发(1840年6月)──扩大(1841年)──结束(18

42年8月)

(投影板书)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清军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师:中英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握有正义、抵抗侵

略者失败,野蛮侵略、残暴劫掠者获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呢?

(启发引导学生对比战前中英双方发展状况,围绕客观原

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思考、讨论,穿插林则徐的命运,得出相应原因和历史教训。在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后,教师进行归纳、补充、概括,并投影板书。)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

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

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

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

展的资本主义。

师:(课堂总结,略)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中我们

应该得出哪些认识呢?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后的作业留

给大家。最后我们以林则徐的话来激励自己:苟利国家

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由于自己是新面孔,学生对我还有一定的新鲜感。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我的身上转移到课文中来,也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上课时,我通过设计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回答,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随后,让学生带者问题来阅读课文,学生的思路很快转到课本上,课堂教学也顺利地进行。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内容丰富,重点、难点多,可以展开、补充的知识点也很多。在保证教学进度,充分利用课文中文字、图片、小字部分等书本资料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把握。

在讲课过程中,通过采用设置问题、展开讨论、举例、对比等方法,逐

一、分曾剖析、讲本文重点;通过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变化,由浅入深,化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难点。

高一我带的班级比较多,各班学生配合不尽一致。在最初的两个班,对时间的控制不是太好,时间有点吃紧,但在课后随即进行总结和调整。随着对教材的不断熟悉,对时间的控制越来越好,在其余班基本都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当中,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我都及时的同组里的老师共同讨论,在取得一致意见后,随即调整,也使我认识到了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各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上课表现都不错,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讨论也很热烈。但是,有些班相对有点沉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别的班级稍有逊色,需要再好好调动一下。

一轮课上完后,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充分准备,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进去,认真备课;课堂语言还要适当简练,减少罗嗦、重复的话;语言的组织和逻辑性还需加强;同时,要和组里老师多讨论、多听课、多学习。

下载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被打断所引发的思考 【案例背景】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符合新课程和高考要求的教学范式。其目的是既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还要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篇一: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走近舞蹈 篇二: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洋务运动与师生的......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中方一中 蒋松桃 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回顾一年来我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充实。虽然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在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经过一年的摸索,我也开始掌握一些教学方法,比较实......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贺丽媛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确立模块教学和专题型体系。新课程设置九个模块课程,教学单元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的,因此......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2)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何庆云 有反思,失败才能够成为成功的基石,逆境才能成为人前进的动力,好的环境才会为人的成长提供营养。没有反思,失败会把人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XXXXXX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反思 教 师:XXXX 所任学科:历史 所任班级:高二5班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XXX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我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