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之如何备好公开课
教学反思之如何上备好公开课
回想讲公开课的经历,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看法。下面主要公开课备课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很多老师认为,讲课题目还没定下来呢,没法准备或者说不着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抽题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这时候我们可以先暂定一个课题,有目的的准备一下,算是练兵吧。这时候的准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因为每一个教案、课件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或多、或少的都有它的优点,先浏览一遍,根据所讲的课和自己的讲课特色取其精华,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我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我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这一点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不仅对备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形象的突破难点。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另外可以在课堂活动中采用竞赛、小组讨论、放松活动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备听众。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比如,在要求学生看阅读材料时,你就需将有关的内容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听众,这样就不会让有些听课老师由于不熟悉所讲的内容而跟不上课堂思路。另外,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3.新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力求全面,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课堂检测的选择力求精炼,授课过程力求有亮点。
第二篇:反思教学,浅谈如何备好学生
反思教学,浅谈如何备好学生
今天学习的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的这一专题的学习,使我明白教师的专业素质分为三大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素质,反思自己的教学,我现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中的“如何备好学生”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谈一下自己几点体会:
一.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初中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奇、表现欲望强烈,但独立意识、合作能力差,重感性认知,少理性思考。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活动,活动形式以小品、游戏、自我展示为主。活动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知识的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借助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要多参与引导。如,在备《走自强之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自强”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自强者在现实生活的表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第一步,寻找自强者的足迹,播放视频《飞人归来的历程—刘翔的事迹》,让同学们体会一个强者的表现,第二步请同学们谈古今中外自强者的感人事迹,进一步体会自强者的表现,再者归纳出自强者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这一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初中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奇、表现欲望强烈、偏重感性认知的特点。
初中二年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是: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由关注自我慢慢开始关注周围的人,交往范围逐渐扩大,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能根据自己的观点评价别人,缺乏自信,喜欢结伙,有合作意识。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备课设计课堂活动时,活动形式应多以小组为主,可以是小组讨论、小组竞赛,也可以设计小品、辩论、讲故事等。活动过程要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在备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时,我设计了小组夹棋子活动:第一步,讲清活动规则。第二步,学生自由结合,组织两个五人小组,推选组长,由组长分配角色。第三步,宣布比赛开始,每组的一号选手用竹筷子从盘中夹起棋子传给二号,二号传给三号„„由五号选手放入另一只盘子。三分钟后,统计每组传出的棋子数,多者获胜。第四步,由得胜组组长总结获胜经验,失败组组长总结教训。第五步,由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总结出合作的意义。这一活动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上述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是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初中三年级学生,独立意识更强烈,社会交往范围更广,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比较稳定的伙伴群体,表现欲望没有一、二年级强烈。在备课中,教师要考虑借助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或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备《创新与科技的发展》一课时,我先设计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近几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接着师生共同
回顾清朝末期我国的科技落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发生变化的原因,得出科技的发展靠创新的结论。这样做,正是利用了学生已经具备的抽象概括能力,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找准教学起点备课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准确定位教学起点非常重要。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差别很大,课堂教学起点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的关键。我们要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可从以下方面切入: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第三,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已经具备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如何?哪些方面需要纠正、引导、培养?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需要通过学生活动才能解决,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了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摸底测验、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进行。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既要了解班级的总体情况,又要了解个别差异,以利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双边活动。在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后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应预先考虑到应采取什么办法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发生的某些情况。当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会跟预料的完全相符,我们对此也要有所准备。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教师也可通过批改作业、课堂提问、问卷调查、课下访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心中有数。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具体可采取“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实践活动分层”“设计作业分层”等等。即: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练习、作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初中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才能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才能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第三篇:“主动公开课”之《谈生命》教学反思
“主动公开课”之《谈生命》教学反思
本学期来,学校在《淳教〔2013〕136号关于深化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引领下,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案导学、前置作业等模式探究,并推出了候课、主动公开课等新举措。
前段时间,自己撰写了“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有效对接策略探究”的课题方案,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课题,并积极响应学校主动公开课的落实,12月26日上午第二节课,在九(7)班开设了一堂以“前置作业”研究为主题的主动公开课——《谈生命》。并且邀请了九年级语文组老师和七八年级学科组长前来观摩指导。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蕴的抒情散文,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课前,我让学生自我读文,根据对文章的初步感受,完成课堂前置作业(自己根据课文设计):
1、生命过程像什么?
2、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暗示了人生命历程的哪些境遇?在不同的境遇中作者的态度怎么样?
3、小树成长中历经了哪些阶段?树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4、思考:你觉得生命还像什么?
在学生完成后,自己进行了批改,了解情况,然后让学生带着作业学习情况进入课堂教学。我将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汪峰的歌曲《飞得更高》激趣导入后就介绍作者,再落实字词。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基础,积累。
第二个阶段:学生自主互动,教师点拨。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和理清课文层次。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各层意思,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2、交流作业,体会作者将生命比喻“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妙用。
3、探究了解,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
赏语言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课堂测试。运用“生命像------”的句式进行仿写。仿写训练,是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个人感觉,整堂课贯彻了生本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前、课中合理地进行“前置作业”,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模式。但这节课作为“前置作业”研究课有很多遗憾之处,可能由于时间过紧,或者内容过多,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品读不够细腻,不够充分,教师在这一环节指导不够,学生的交流不够开放。如果在内容上稍微作一些“减负”、品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相应地好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处理的更好些,使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学习有效对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第四篇:公开课《名人传》之《贝多芬传》教学反思
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学生时代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幸运的是,我成为了一名老师,而且还是一名语文老师,注定了我与书之间剪不断的缘分。我不想多年以后,我的学生也遇到我现在的这般境遇,渴望读书,却不知如何下手。所以,从我遇到他们的那一刻起,就想要带领他们走进书的世界。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真的对学生的现在或者将来有一点点影响的话,那就是带领他阅读了
上学期的名著导读课,我选择的作品是鲁迅的《朝花夕拾》,当时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虽然我自己很投入,激情澎湃,但是暴露了我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次教学大比武,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选取了《名人传》这部作品。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好多媒体,扩大其它学科的修养。这次做课,音乐的使用成为了广受好评的一个亮点,也有很多学生在听后感里谈到音乐的部分令他们印象深刻,甚至有学生说因此从一贯地喜欢流行音乐开始对古典音乐有兴趣。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的重要前期工作之一就是在读《贝多芬传》的同时,把能找到的贝多芬的音乐都反复听了无数次,尤其在深夜独自聆听,有许多触动灵魂的感受,这也成为这堂课最初的设计灵感来源。在课堂上,音乐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既是引领,又成为情感的渲染烘托,最后达到高潮。我深深地感觉到,多媒体使用的确能帮助语文课,使它更加立体,更加感人。不过,用好多媒体一定不能为用而用,而是应该建立在教师有充分的前期准备的基础上,不能为了炫耀技术,或是单纯的增添环节,而是要用得到位,“到点儿”,要少而精。
2、为了完成已经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味地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反应,留给学生自由讨论、辩论的时间相对少了点
3、能及时体察到学生的阅读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4、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仍然不够淡定、稳重。如果说,这堂课有一个亮点的话,那就是学生们的精彩表现。
《名人传》这本书对学生来说,阅读有一定的困难,书中没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外国人名还那么长,书中的注释又太多,再加上那让人费解的音乐专业名词,对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认真读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全程陪读,共同完成本书的阅读。读后,应联系实际,利用一节阅读课,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勇敢、坚强。
通过这次做课,我也深刻地体悟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积累,扩大见识,注意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和科学修养,不断地增长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把课程讲美、讲活。
第五篇:公开课教学反思
2012-2013下学期公开课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杨海林
二零一三年四月九日,经历了自己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颇多!
其实,作为刚上任的青年教师,只有多经历这样的场合,多上公开课,多听公开课,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我想,这也是学校倡导“人人上公开课,人人听公开课”的原因吧。而我,从教近一年,还是第一次上公开课。当然之前的公开课和优质课是有事耽搁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之前的公开课没能上,虽然不能说是有遗憾,毕竟留给自己的机会还很多,但是自己还是很期待那种感觉,在台上的感觉„„
接下来的公开课周,老大(科组长)给了我任务,让我接下这一次的公开课,匆忙之间接下了任务,匆忙之间结束了公开课。
上完公开课,才发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是那么大,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体态,亦或者课堂氛围都没达到预期效果。其他优秀青年教师的水平,自己更只能是望其项背,无法企及。学校一直倡导“四环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讲求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开课上,教学过程中虽然贯穿了这一理论,也实施了相应的步骤,然而却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原因一个在于自己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对知识重难点部分的突出作用不明显,导致学生没能在第一时间把握课本的主要内容,课堂气氛不活跃。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又进入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
课后,科研组集体评课,老大(科组长)深刻的指出了自己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怎样去修正,各同事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感谢他们!我想,这些才应该是公开课的意义所在。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去克服它,才会让一个人变得强大,无比的强大!之后负责教学工作、有着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徐校长跟我深刻的讨论了公开课的有关细节,指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并给出了诚恳的建议,同时应该怎样去听取其他青年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收获良多!
我想,公开课或者优质课这个过程,它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炫耀自己的成绩,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当,无限度的放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知道自己需要修正的地方;还有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探讨一种更合理,更适合教师,更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才是学校倡导“人人上公开课,人人听公开开课”精髓。
人的一生,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人生观;或许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或许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做选择,一次次的选择,就是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