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5 13: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三工小学张堆祥

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这两年来,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学习、引进、外校教师的理论和经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景,以故事引入,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

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二十多个学生,我让他们扮演故事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在现代社会里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

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 ○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 ○○○

△ △△△ △△2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多2 个合起来的。

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 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重知识灌输轻过程体验,重表面热闹轻内容落实,重少数学生发展轻全体学生提高,表演多于操作,学习多于领悟。“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问题由教师提出,材料由教师提供,活动由教师设计,操作由教师代替,思维路线由教师设定,评价由教师进行,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思维刻板、兴趣缺乏,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数学素养难以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首先要改变落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下三种教学设计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我在数学教学第一册“同样多”的时候,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境,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例如,引导说:“孩子们,老师左手有5个棒棒糖,右手有3个棒棒糖,怎样使两只手上的棒棒糖一样多?同学们帮帮我吧!”这时孩子们活跃起来了,用自己的学具摆起来,一位同学说:“吃掉左手上多余的2个,就一样多了”。另一位同学说:“给右手上再添2个,就同样

多了。”还有一位同学激动的大声说:“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从左手拿1个到右手,左右两只手上的棒棒糖也是同样多的。”……..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操作兴趣,通过操作学生获得了新的发现、取得了新的认识。又比如,我在教学第7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争辩情境,出示一个判断“把一个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对吗?有的同学说这句话是对的,有的同学说这句话是错的,就在教室里一片争辩声的时候,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同学们分成2个小组,1组说:“把一个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是对的,因为我们知道饼分的份数是两份,取得份数是一份,所以是它的二分之一。”2组说:“我们认为这句话是错的,(拿出一张圆型纸片,随便折,没有对折)这样是不是把这张纸分成了两份?”1组说“是”!2组继续说:“这两份一样大吗?”1组说:“不是”!2组说:“既然这两份不一样大,就不能说是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又怎么能说是二分之一呢?”由于学生刚接触分数,对概念模糊不清,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所以我利用这一点,巧妙的创设了分组争辩情境,在争辩中,意见得到了统一,认识得到了深化。

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也很关键,尽量多提一些趣味性、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少提一些判断性、组织性的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留给学

生充足的提问的时间、激发提问的兴趣。交给提问的方法,多问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如:“我在教学“钟面的认识”时,给学生留出了提问的时间,学生看见钟面提出了以下问题:钟面上为什么有12个数字?钟面上问什么有长针和短针?钟面上的那些格子用了干什么?钟面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有的钟表是圆的,有的是长方形的?其中有些问题没什么价值,但是说明学生们有了提问的意识。又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问:“为什么2+2等于2×2,而3+3不等于3×3呢?”学生能动脑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和平时的培养分不开的。

留给学生的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为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有层次的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开放性就是让作业的内容或形式可供学生选择,可以是教材中的作业,也可以是教材外的作业;可以是调查采访、实验操作,也可以是研究思考性的作业;既可以口头表述,也可以用课件完成。创新性就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独辟蹊径,想别人之不敢想。当然,数学教学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经验和能力来决定。总之,数学教学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能力;要想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数学知识,教师就必须把数学课堂变成科学、合理,快乐学习数学的“梦工厂”。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一(1)班周世福

本人这学期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从开学到现在颇有感受,以下是我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正脱离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游戏”,逐步转向以”学习”为主的主导活动,这种转变不是随着学生跨进小学大门而自然发生的,而是从以游戏为主逐渐过度到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①无意注意占优势;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③观察随意性;④意志自觉性较差;⑤学习习惯未形成;⑥思维非逻辑性,操作能力很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注重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游戏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变。

(一)注重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注重经验唤醒,促进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第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注重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初入学的儿童,往往还没有建立学习的雏型,因此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加强调控,多多开展小组竞赛,定期评价小组表现,宣布比赛结果。可以将老师的要求物化量化,设倾听星,操作星,守纪星,智慧星,作业星等多个奖项。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这间的竞赛。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第四篇:尝试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尝试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 教学体会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尽可能的以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孩子们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5,小山羊的座位号是比4大3。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在现代社会里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一年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 ○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多2 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我也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用数分”的活动中,我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请13位小朋友参加游戏,其余同学观看游戏。一位小朋友当司机,请8位小朋友当车上乘客,司机说:“请乘客们做好,汽车开始开动了,轰隆隆……。迎宾桥车站到了!” 这时,车上的乘客下车3人,4位小朋友当要上车的乘客上车。这时老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人?在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我如何注重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和反思中的有效性

大垭中心校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参加论坛的题目是《我如何注重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和反思中的有效性》。

很荣幸今天我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教数学仅一年半的时间,时间虽短,但感慨良多。去年接手新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于他们而言,刚从轻松自由的幼儿班到比较正规并有一定约束力的班集体,环境有所改变,知识要求有所增加,他们扮演的角色也改变了,由随心所欲的幼儿转变为真正的小学生,是他们成长中的第一次转变。其实,当时的我对于教学他们是那样的茫然,束手无策。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对于这些小朋友,我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能让他们有效的学习数学,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那么,怎样使小朋友较有效的学习数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首先,要有明确的情景创设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拔萝卜”一课时,学生在拔萝卜情景图中发现了这样的数学信息:灰兔拔了6个萝卜,白兔拔了3个萝卜,我及时引导学生用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白兔和灰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在问题情境中,我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其次,情境创设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选择了小朋友所感兴趣的喜洋洋与灰太狼情景图,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小朋友们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他的答案。

最后,情境创设要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数学基础和认知世界。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参与的激情 由于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为此,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的《观察物体》时,我创设了“照相”的游戏情境:首先我选了两个小朋友,一个当模特,一个当摄影师,来表演照相。第一次,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正面,我让小朋友们说说他应该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侧面和背面,我让小朋友们再想想这时摄影师又该怎么站位置。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第三次,我拿着相机给所有的小朋友照正面、侧面、背面。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站对了位置。对于这个情境的设计,我不但了解了学生贪玩的天性,并把握了教学的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其次,要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其他意见或者想法?”“谁还能补充一下?”“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么做啊?”之类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在试一试部分,我给出学生充足的时间,利用操作材料七巧板摆一摆,结果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书中图形,还利用不同的板摆出相同的图形,利用相同的板子摆出了相同图形的不同样子。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我觉得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就能轻易找到答案的。比如说: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的规定,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只需要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获得,并没有探究的必要性。而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我学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如:在教学“量长度”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为了能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小朋友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在课堂中,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总是很感兴趣,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对于他们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我都及时做出评价,答对的小朋友,我会带着全班小朋友对他竖起大拇指,说道:棒棒棒,你真棒!而做错的小朋友,我不会批评他,相反,我会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摸着他的小脑袋,说道:没关系,这次没答对,下次继续鼓励,肯定会答对的,你是最棒的!我觉得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在作业方面,每隔一个月,我会让小朋友们数数自己练习册中有多少个五角星,然后给前三名的小朋友每人奖励一支铅笔。使得到奖品的小朋友感到光荣,继续保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有所向往,有所期待,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得到他。我觉得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统计”一节教学中,我综合利用了这几种评价方式,用表情及时给学生以信心,课堂中我始终保持微笑和小朋友们交谈;我把班上30名小朋友分成了6个小组,用量化表格奖小红花评定小组成员在课上举手发言的次数,课结束后对发言次数多的小组,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我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及时给学生表现的信心,还增强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又能让全班同学为以后的上课表现争取更优秀。

五、重视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首先,是在备案中的反思,以前我总是模仿参考书上的教学反思来作为自己的,故而教学成果不见起色。现在,每上完一堂课,我都会查看教案看看遗漏了哪个部分,再通过教学查漏补缺。

其次,是在教学中的反思,每上完一堂课,我总是好好的反思自己到底哪一个环节做的不到位,再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知道学生对哪一部分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待下堂课,再与学生交流,将那一部分知识分解细讲,尽量做到人人都能学懂。

再次,是在作业中的反思,譬如,在我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自认为自己讲的很详细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做到位了,他们知道了笔算的规则,应该是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可没想到的是作业做出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我静下心来仔细回想自己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失误了。最终被我找到,原来我只注意让小朋友们记住规则,并没有关注他们是否会用。然后上课时我请几位做的最差的小朋友将自己的做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全班小朋友一起找找他们的错误,我再将正确笔算方法书写出来,提示小朋友们记住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课后效果很好,几乎全班小朋友都能准确的做出任意一道《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事后想想,如果我没有反思教学,小朋友们错了就错了,我把答案写黑板上,让他们抄下来,这样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做这些题目。最后,是在测验中的反思,平时小朋友的作业做的很好,可测验下来的成绩不理想,我将低分段的试卷抽出来仔细分析,总结错题多的部分,看看属于哪部分知识,然后再拿出来指导学生自己改正,加深记忆,避免再次犯错。可见,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学反思,补充自己上课的不足处,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时光匆匆流逝。回忆起我读书时对数学的印象,似乎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整天沉浸在题海之中。于是很小时候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以后我要是成为数学老师,绝对不会布置这么多的作业,而是让学生们能天天玩。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回过头来想想,我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实在是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更是一种高耗低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应该是 “以人为本”的课堂;是 “人文关怀”的课堂;是“高效低耗”的课堂。要让数学教学课堂真正做到有效,的确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更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玩中。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略显不足,我希望今天能分享在座的各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吸收一点你们的教学经验。回到学校,也会经常与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相信我以后会做的更好,能将有效教学很好的运用到课堂中。

谢谢大家!

下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后体会 2011年5月24—25日教研室组织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盛翠香 (八面通林业局中学,黑龙江穆棱 157500)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以“亲其师,才能信......

    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体会

    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体会 我曾认为一年级是最好教的,只要“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孩子就会学得很棒的,可是自从担任了一年的一年级教学工作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地愚......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年级数学生本课堂 -----------有效性探究 时光飞逝,转眼间和可爱的孩子们已经相处了将近一年,回想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苦也有甜,有无奈、有无助,当然累也并快乐着。 常说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古县小学 刘秀英 《圆的认识》导学案 (学生用)班级姓名学习内容:《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学习目标: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要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