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
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
在初一一年的教学当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需在保持中更上一层,现对初一英语的小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回到教室走一趟,看学生是否准备好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由于学生的自控性差一些,所以我采取小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由于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很不积极,即使是老师鼓励也没起多大作用。对此我也比较头疼,但是迟疑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班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大的改观。因为小组的考核与每位同学都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只要听到回答问题有加分,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竞争的小集体。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然老师给予的小组加分也不能少。
3.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在这方面做的不够突出,但是学生在逐渐的适应用自己学会的日常用语与同学交流。在每堂课正式上课之前,都会有一组学生表演一个小对话,用上自己所学的知识,既让学生互相合作也让学生练习说英语。实施轮流制,每天一组,如果哪组没有准备就要扣分,表现好的就相应加分,给予鼓励。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记忆单词和音标。先学会怎么读单词,之后根据音标拼出单词。同时在看着的单词同时,也能根据读音得出字母组合的发音。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入学之初就让学生保持好的书写习惯。开始时,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小篇英文字母练习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写字母就很简单了,所以现在就让学生之间笔书写。把每天的作业给予展评,好的加分,写得不好的不仅减分,还得让同学们知道一天中谁书写最差。
二、在 学法指导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预习上节课的内容或者是对下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预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上坚持让学生多说多做的原则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启发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加强语感的能力。让学生跟磁带朗读单词、句子,模仿读音。通过背诵课本上的短语、对话、短文、阅读文章培养深化语感。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们持之以恒,细致的要求学生。而老师们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同时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当中,二
者缺一不可,并且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总结
杜
集
镇
教
办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课题研究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要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镇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就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总结。
一、制定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镇教办以毕老师为首,召开了各校小课题研究负责人会议,提出
本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要求各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抓好工作的落实,校长要作为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镇教办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镇教研员继续围绕各校申请的小课题,深入各校进行指导,并邀请县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我镇作课题研究知识讲座。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使我镇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在教办的严密组织下,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
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要求各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各校领导多次召开了会议,强调教科研的意义,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镇教办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5、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了青年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学期,我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只要一有机会,学校就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听各种讲座,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教研水平。同时组织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6、加强管理,加大督导力度
本学期是小课题研究进入结题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办成立了专门的小课题研究督导小组,经常进入各校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检查指导工作,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校及时整改。所以,各校小课题研究档案资料入档及时,资料齐全,为结题工作做好了铺垫。
三、取得的成绩
在镇教办及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我镇在小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取得了大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其中共有13项研究成果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学期末,全镇共有7个课题符合结题条件,并向县教育局提出结题申请。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镇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所以多数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教科研意识淡薄。
2、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较低,撰写论文的能力比较差,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成论文进行交流。
回顾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
氛围,提高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消息交流的场所,使我镇的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前进,在今后的教科研方面多出研究成果。
2014、1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总结
2013年秋上新初中
“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我校的小课题研究已进行一学期时间。这一学期我们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以课题理念学习为工作重心,以开展各种活动为契机,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为了能积累经验,使今后工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将此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们课题组从2013年4月底得知课题已经立项后,就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的准备和实施中。学校领导很重视,我校校长亲自指挥,组织成立课题实验研究领导小组,把课题研究立为学校教研最重点工作,并对课题实验研究创设各种条件保障,为课题实验研究铺开一条平坦大道。
二、教师主动,研究有序。
学校教师工作比较紧张,但我校在接受课题研究任务后,立即动员教师教师积极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组织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有序进行课题实验研究。
1、骨干引领,明确研究目标。
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学习,我校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到这次课题的研究中来,从方案的制
定,到计划的制订都献言献策。特别是学校教导处引导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对此次课题研究做了导向性的引领,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理念引领,明确研究方法。
课题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该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和课题实验方案,布置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理论。集中教师进行研讨,制订研究方法。外出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意识。
3、内容引领,明确研究步聚。
通过教师对该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的学习和研讨,教师们明确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树立起研究的理念,践行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题组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如何调动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实践教学,并对课堂中进行的联结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写好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对比小结,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每个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科的特点,本别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三、观念滞后,存在问题
1、认识的模糊化。个别教师认为,不搞研究对我们的智障学生教学活动关系不大,用不着研究。认为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学活动与教师研究本质上是融合为一体的,或
者有时会认为智障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通过学校教学能够改变的,对学生的未来有点迷茫,所以表现就不很积极。
2、过程的形式化。课堂教学中有对课题内容的渗透,但只流于研究的表面,教学过程只看形式不问质量,而忽略研究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这绝不是课题研究的初衷,形式化的研究只能使教师更繁忙,还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理论、业务学习欠佳,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滞后。
4、闭关自守的现象比较重。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互相间的听课,尤其是学科间的听课。教师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对互相研究的方法不了解。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为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实践就是研究,发展就是成果。选择教育科研,就是选择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是寻找一份快乐。相信只有积极投入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更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上新初中2014、2
第四篇:英语课题研究总结(小编推荐)
英语组小课题研究总结
大班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生接受新知识快、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这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良好的资源;但同时,小学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又给大班额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置了一些障碍。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改变学生的这些特性,不能逼着学生学习,怎么办?只有吸引!怎么吸引学生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高效地组织好课堂,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动所有学生互相竞争与监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通过这一学期的教科研活动,在教学方面,我们有了新的思考。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和英语组全体老师的先进经验,总结一下“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组织英语教学”。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的前提。
强化学习常规,让学生在良好的学风中获得发展。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没有良好的规矩是不可能做好的。同样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常规,学习的效果一定是得不到保证的。大班额学生众多,生活环境不同,习惯不同,个性也不一,在七十多人的课堂上,如果学生会听、会说、会想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有了。
1.会听在近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我发现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性格、人生观、工作作风、待人接物的习惯等,都对他的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敬业精神,及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的乐观豁达,及对人对事的热情,也会感染学生。如果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向上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
2.会说.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场所,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发言,因此培养小学生说的常规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思维从片面走向全面的时期,孩子的语言就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说话的不完整常常反映了其思维存在片面性,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说话完整的习惯。
二、良好的开端,创设良好氛围。
发挥合作的功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不在认真听讲,也不思考。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课几乎是浪费时间。他们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合作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究竟该如何运用它,特别是在六、七十人的大班额这样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确实是一件具有相当难度的事情。
首先,应在第一节英语课堂教学中酝酿长期氛围。孩子们对所有的“第一次”都是好奇和期待的。在与学生的“见面课”中,我先用简单的英语作问候和自我介绍,然后把自己搜集的带有英文字母和单词的图片、玩具出示给学生看,然后在小朋友们的衣服、书包、文具等地方寻找身边的英语,让学生觉得英语原来离我们这么近。从而不知不觉地激发起学好英语的动机和兴趣。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合理分组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这是一种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习的效果也较好,通常适合在高年级用。另一种是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学生的不同特点包括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把特点不同的学生编在一组,可以促使不同学生的共同发展,这种分法在低年级比较适用。另外,编组一定要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大组,每个大组一般有8人,在每个学期中,我还组织学生定期竞选大组长,主要负责全组课后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如检查作业、课后帮助老师指导组员改错,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的学习小组一般每组以4人为宜,因为在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在组内分成两对,进行一对一的活动。而且在活动时,通常是前后桌组合,有利于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纪律容易控制。
其次,应在每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如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开展一些动手游戏,如“Say and do”,来一个全体热身,增强英语课堂的活跃气氛。然后用简单的英语进行复习并引入新课,加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让学生怀着轻松的心情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自然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中。2.掌握合作的方法,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我们在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里经常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在对合作的意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这种“别人的发言与我何干”的认识在所难免。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意义,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一边听一边想,特别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学习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设计一些一定要通过分工才能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另外,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当中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自觉地跟着别人的问题走了,竟忘记了自己最初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在合作中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做记录,同时准备自己的发言。要善于动脑筋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和辩论,有时甚至可以跨组谈论。只要对解决问题有益的方式和行为都是允许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不断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调动活跃气氛, 建立评价机制,及时掌控学习活动。
课堂氛围节奏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和趣味教学相互交替。课堂氛围节奏的处理,关键在于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正如一首歌曲,开始要引人入胜,接着渐入佳境,然后进入高潮。一节课也是如此。在上课时前几分钟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就开展适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接下来教师呈现新知识,这是引人入胜;这时学生会转入主动控制的有意注意阶段,此时教师设计活动操练新知识,让其基本接受新知识,这是渐入佳境;然后大部分学生会处于临疲惫状态,这时的最佳选择就是一个能调动学生热情的游戏,使之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来运用新旧知识,而不知疲倦。最后,可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完成,使他们归于理性的平静,从而再次较好的理解、领会新知识。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契机,才能娴熟地调节好课堂氛围节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可以促进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探究活动的。比如合作学习前要提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要担负起管理和调控职责。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比比看,哪个组的问题讨论最好,哪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同时还应重视评价的前瞻性功能,即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些什么?促使学生改变些什么?一旦我们的评价具有了以上的功能,那么活泼、有效的探究氛围就会形成,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师生共同的努力。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如果教师的每节课教学步骤雷同,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对英语就会越来越感到乏味,学习兴趣终将荡然无存,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一定要扣住“兴趣、情景、活动”这三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活动中,我经常用如下方法,他们很好地将兴趣、情景、活动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英语课堂气氛始终活跃。那么,具体有那些方法呢?
(一)通过课堂游戏法活跃课堂气氛。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更是充满好奇心,一堂游戏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激情与欢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学的游戏不是简单的玩,它直接为教学服务,寓知识于游戏中。游戏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游戏可抓住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创造良好的课前气氛。上课伊始,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往往不在与本课程有关的区域。如果教师在这时能巧妙地在Warm up环节中运用游戏,就会使学生情绪逐渐安定下来,把学生的兴奋点慢慢地吸引到英语课堂学习上来。通过英语游戏这座“桥”,不知不觉地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了。学生的思维、心理、情绪都有了准备,新课的进行就顺畅多了。第二,帮助学生闯过“思维低谷”。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小学生的注意集中一次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脑肯对定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疲劳,形成一段“思维低谷”。因而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思维低谷”的问题,教学游戏不失为一条捷径。例如,我在教同学们介词in, behind, under时,发现许多学生很疲劳,精神不够集中。于是便拿出一个装有苹果的袋子,大声问道,“What's in the bag? Can you guess?”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猜,一旦他猜对了就把苹果奖给他。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们纷纷举手,积极参加。接着用类似的方法教What's behind the box? What's under the teacher's desk? 到游戏结束时,我不废吹灰之力将这几个介词的用法讲明白了。学生消除了疲劳,闯过了“思维低谷”,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三,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某种语言结构,就要反复训练。课堂游戏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巩固工作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规定的语言材料,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词汇练习上,我在教学中设计了黑板上板书了已呈现的单词,我在其中一个学生较熟悉的单词下画接下来教读单词,谁读了单词,然后又换一个读的得不太好的单词,最后看哪一组剩下的人多则获胜。这样,把教学游戏巧妙地穿插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既活跃了英语课堂气氛,有提高了英语课堂效率,不失为一种新的课改的好形式。
(二)“包装”作业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爱玩是孩子的本性,利用这一点可将作业变成制作卡片、Find your friend(找朋友)、Draw and color(画一画、涂一涂)、单词迷宫等,在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从而使知识在脑海中的形象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也使课堂充满活力。
五、有效的课堂组织是大班额下真正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桥梁
对于课堂组织,我常用的方法就是设立奖惩措施,利用学生的荣誉感有效组织教学。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能见到了许多奖励措施,如:小组竞赛得花儿、得五角星最先登上“山顶”夺得小红旗。不可否认,学生在课堂上很兴奋,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教学有效组织起来。那么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呢?每节课都用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偶尔用一次,那不用的时候课堂教学又难以得到这么有效地组织,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我们不该仅仅有奖励而没有惩罚。课堂上,将学生按照大组分为四个阵营。整节课中,每次有出色表现的学生将能为自己的阵营夺得一分;在某项活动中整组有出色表现的可以多得一分;在某个环节整组纪律好的,可以夺得一分。但是,若有开小差的,说不相干的话等等违反纪律的情况发生,凡是发现有这样表现的学生,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将这个阵营扣掉一分。一节课结束后给得分最高的小组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发给每位组员一张印有笑脸的彩色小纸片(集够十张笑脸就可以到老师那里换相应的小礼物)。若本节课每个组表现都好,全班就可以看一次英文动画片等等。这样一来,违反纪律的同学势必会遭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批评,在其他同伴的压力下,不努力或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会有所收敛。一段时间后,班上的每个学生都会拥有集体荣誉感,班额大也就不再是教学设计实施的障碍了。
第五篇:初三英语小课题研究
初中英语课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的重点。因此,我县实施了“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作业”三环节教学。由此看来,课前预习是教学三环节的首要环节。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教学亦如此。由此可见,掌握有效“课前预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2、研究价值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宁阳县教育局出台了“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作业”三环节教学模式。由此看来,课前预习是教学三环节的首要环节。“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
对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后,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每一节课的讲解,学起来就会有轻松感,另外,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在预习中所遇到的学习难点和学习疑惑,帮助教师进行第二次备课和“精讲点拨”提供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养成自学习惯,课堂效果也就会有所提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我 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教学中,把课前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许多教育理论以初见成效。比如:中国传统“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校的“任务引领,活动建构”课堂教学理论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3)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对各班学生在英语预习方面表现的调查,了解目前学生英语预习的现状。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和方法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预习能力寻找突破口。
(3)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提高学生英语课前预习的具体有效的方法。(4)寻找提高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拟定为半年,分四个阶段加以实施:
1、第一阶段(2011.3.1---3.31)方案确立、准备阶段
认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到理论先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
2、第二阶段(2011.4.1---4.30)实施阶段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探索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第三阶段(2011.5.1---5.31)深入完善阶段
进行第二阶段课题反思、交流、完善理论及实践的总结,规范实践,提交阶段性实验,并推广教学实验经验,进一步巩固试验成果。
4、第四阶段(2011.6.1---6.30)总结阶段 全面反思、总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制定符合实际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为课题研究积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
2、自然实验法
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提高学生英语课前预习的具体有效的方法,寻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3、经验总结法
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堂研究结束时的小结,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同时运用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七、成果形式:
1、每名成员在小结阶段写一份优秀案例 2、80%的学生掌握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有效地预习方法
3、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并选出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