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克和千克的评课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该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中,老师准备了多媒体和大量的生活素材:方便面、矿泉水、橘子、盐等许多学习用具,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另外,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老师出示的练习也能够顺利地解决。
由于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动手环节,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较好的完成了每个教学环节。
这是一堂生动地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学生交流,称千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以“活”的形式 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课中的掂、猜、称、想、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第二篇:《克、千克的认识》评课
《克、千克的认识》评课
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和环节是非常清晰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层层推进,有梯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三个“关注”,使得整节课很高效。
一、关注学生活动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花生、橡皮、铅笔、剪刀、苹果等,通过设计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称一称等一系列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量感,形成了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二、关注知识形成过程
在认识千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媒体出示从100粒花生到1000粒花生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教师还设计了让学生拎一拎5千克的大米和互相抱一抱同桌的体验活动,充分感受几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千克的量感。
学生在这种操作和体验活动中收获活动经验,参与知识的形成,并建立克、千克的量感。
三、关注学生操作规范
课堂上,教师的数学语言也很规范、简练,操作要求很明确,对于学生平时的操作习惯也是非常关注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很及时,采用有效的追问和转问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将鼓励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相结合,评价语文很丰富。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师生互动很热烈,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第三篇:克和千克.说课设计doc
《克和千克》说课设计
应城市蒲阳小学
曾 冬 梅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一、说教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同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的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思考,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①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②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③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难点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估量物体的质量。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采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让调查发现,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小组合作来感悟新知。
三、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包括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体验感悟,建构新知;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过超市吗?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是怎样购买的?(学生可能会说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出它的重量再付钱)
我接着问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朋友到超市调查的情境图和小精灵的话。我随即揭示教学内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英文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英文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体验感悟,建构新知:
1、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我出示袋装1千克的洗衣粉,告诉学生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小组活动感知1千克:①掂一掂,感知1千克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表象。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静静地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脑子里,要求小组里动作轻而有序。
②估一估,找一找,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这样一些物品:1千克的、比1千克重的、比1千克轻的等。让学生从这些物品中找出约重1千克的。同时我给出操作提示(a)将这些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b)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c).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好在桌上坐好。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并说找到的理由。③称一称,调整修正1千克的表象。把每个小组找到的物品拿到盘秤上称一称,验证一下,对找得准的给与表扬和鼓励。
④说一说,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课件随即出示)形成1千克的清晰表象
2、认识感知1克
学生已经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我出示一枚2分的硬币,问它的轻重还能用千克作单位吗?用什么作单位合适?1克又有多重呢?告诉学生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小组活动感知1克:
(1)掂一掂感知1克有多重,请小组长从学具袋里拿出硬币,发给每个组员,请大家仔细掂一掂,静静感受,也把1克的感觉记在脑子里。
(2)小组交流1克和1千克的不同感受感觉?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小结,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3)小组合作找一找,从学具袋里找出约重1克的物品,并提醒同学们像刚才找1千克的物品那样,掂一掂,比一比。
(4)掂一掂10克、100克、500克的物品,感受10克,100克,500克,丰富“克”的感性认识。【因为1克太轻,学生感受起来比较难,因此我将认识感受1千克放在1克的前面。对感知1千克的方法进行指导,为学生自主体会感知1克打下基础。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掂、估、找、称、说等活动,充分体验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1克、1千克的表象,建立质量观念。而且渗透估测物品质量的基本方法】
3.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出示一袋盐,请学生认读,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板书1000克 然后把它放在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上称一称,结果也是1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1千克和1000克又怎样的关系呢?从而得出了1 千克 = 1000克。
4.认识常用的秤
告诉学生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除了盘秤,你还见过哪种秤?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秤的图。
【在本环节中,精心选择学习材料,采用了供料学习,为学生小组学习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1千克、1克的印象,体会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不忘体验方法的指导,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第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课件分别出示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第2题、第4题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反馈思考过程 2,布置课后调查: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常见的物品,看看它们的轻重,先掂一掂,在估一估,然后称一称,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第3题的表格里。
【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的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认读盘秤、台秤上的数值,充实测量经验,巩固质量观念;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是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再巩固,课后调查进一步巩固估测物品质量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第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1、让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怎样获得的?
2、然后出示有趣的课外知识 “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
3、最后出示大象图,如果表示一头大象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合适吗?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指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历程,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方法及有效策略。对大象体重单位的选择为后续学习“吨的认识”埋下伏笔】
设计反思:关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促进自主发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
第四篇: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选择是单的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质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测物体的质量。课前准备:
1、两袋食盐,一些红豆
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苹果和乒乓球),请你告诉老师,谁重谁轻?请同学们一手举起数学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掂一掂有什么感觉?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在生活中,称物体质量的时候都用哪些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认识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估测物体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课本86页内容 学习要求:
1、掂一掂:两粒红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种?
2、用秤称一称两粒红豆的实际质量。
3、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
4、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他的质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两袋这样的食盐有多重?
6、称一称,两袋这样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
7、说一说:通过计算和称你发现了什么?
8、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类比训练】 课本89页第4题 【反思】 说说你是怎样估测出物体质量的?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1 个鸡蛋重约 50()。(2)妈妈的体重约 50()(3)一个乒乓球约重3()(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请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问题。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反思小结
说一说在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六、本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第五篇:《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101页、102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瓶洗衣液,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一)认识克 现在咱们先来认识克:
1.感受1克重的物体
用手掂一掂 口香糖 菊花茶 瓜子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1克有多重呢?
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板书:1克(1g)。
每两个同学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1个2分硬币)
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2.估计1克重的物体
(1)记住1克的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学具: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2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2)全班交流并小结:
小朋友各有各的说法,其实,1克的物体太轻了,靠我们的感觉很难判断准确,想一想,如果要判断准确,可以用哪一种秤来称呢?(天平一般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看看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并掂一掂。
(二)认识感知1千克
课件出示 洗衣液 苹果 像这些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净含量”,它的含义是什么?
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板书)
师:我们知道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实物)
师: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
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袋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 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三)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
用秤称香蕉,这把香蕉有多重?(1千克)
这个秤你认识吗?(电子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介绍体重秤 磅秤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2. 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3、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连一连。
4、在圆里填上“>”“<”或“=”。
5、判断对错。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