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学中发展性教育创新有效教学实施
一、在过程中得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用已有知识同化并整合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发展过程从木质上讲是学生主体认知、情感体验和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发展性教育强调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地为学生营造更多积极而有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思考、判断,去鉴别、选择,并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地自我超越,从而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思维和l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
不答是政治教材木身的编排体系,还是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考虑,政治教学都必须坚持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不但符合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很好地兼顾学生的情感意志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规律的统一。从政治课木身来看,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不但具有科学性,更加突出人文特点,它既能够很好地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认知自然、分析社会,指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和思想境界。因此,高中政治教学必须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力争实现学生知识发展过程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嫦娥卫星、神舟飞船、人宫空间站以及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重要科研项目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了解这此都是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卜,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定的条件,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并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价值,通过实例与理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拼搏,发 展自己,改造I日_界,服务人民。
三、坚持开放性,提高实效性
教学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而且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实施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尽可能发展代写论文学生个性的同时,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学生学习、教育的社会化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自己的课堂模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和学习精力的分配空间都非常有限,这是发展性教育必须面对和立足的一个实际。教师教学要根据学情,尽可能地拓展教学内容的)’度和深度,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又必须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进行去粗取精的鉴别与选择,才能实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四、坚持复合性和协同性的统-
所谓复合性是指教师自觉在教学过程贯彻实施多重教学目标,综合发展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所谓协同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项具体目标的实施不是中一孤立实现,而是彼此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复合的具体过程实现不同教学目标,做到各项目标彼此互动,协调发展。这既是复合性和协同性二者木身的关系所决定,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发展性教育木身的特点和要求使然。只有真正实现了二者的统一,才是真正合理的教学,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高中思政治课教学只要在发展性教育理念的指导卜,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不断发掘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结合学生、学校实际展71=教学就一定能使受教育者帮写论文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实现教学水平质的飞跃。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和学科实际,依据发展性理念,实施主体发展'h'}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小学生的学习较为重视,家长与社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知新科技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小学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还存在较多教学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对教学做出详细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改善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教学评价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有着全新的改革,对新型的教育教学都比较提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评价结果中,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学生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所在,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优秀信息技术人才,使社会得到良好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内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发现小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将独有的个性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使其可以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民主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奖励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的全过程都要实行公开、透明。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信息与知识初步积累的时期,发展性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为合适的,教师可以根据发展性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监控,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授课态度有着较大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身的特性,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性教学就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教师可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作用。
2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评价教学应用策略
2.1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任务,所以,教师在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较为简单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电脑能干什么》一课时,要为学生讲解如何从计算机中获取知识,如何查找学习资料,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操作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习惯,教师并不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加以了解,对操作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82-83.
[4]严佩宜.基于网络的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2(9):57-59.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性阅读的必要性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性阅读的必要性
江池中心小学杜君普
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一项充满快乐的工作,更是一门蕴含着诸多奥秘的艺术。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发展性阅读不仅极为有益,而且尤其必要,因为此举能够对小学生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下面,本论文主要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知识面的拓展以及学习方式的优化等方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的必要性问题逐一展开论列。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发展性阅读材料一般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小学生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引导他们进行发展性阅读,不仅可以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相关知识和内涵,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断掌握新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其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另外,发展性阅读,不仅指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和多角度的分析,还包括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相关杂志和科普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会遇到新问题,这就需要想办法加以解决。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如此以来,进行发展性阅读无疑就能很好的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实际教学中,我就是这样运用的,并且效果非常不错。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较深的语文素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语文”,此言很有道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此相关的发展性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则包罗万象,集知识性、趣味性与生活性于一体。可以说,在语文发展性阅读中,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相关的语文阅读技巧和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对发展性阅读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都能够尽收眼底。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则更是如此,因为任何一项成功的教育模式都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小学,则更是基础之基础。
当然,进行发展性阅读也可以通过对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进而引申到很多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知识,增强其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锻炼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质。我们也认同,语文其实就是生活,语文能力就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生动和有趣,认识到其亲切力和生活性,从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对语文甚至相关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并从中悟出诸多人生和生活哲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很久以来,我们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型”教学模式,其特点为,教师是整个课堂 的主角与核心,整堂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他一个人在苦口婆心地讲,众多学生在下面听和做笔记;课堂上没有互动,只有单项的灌输。与之相较,发展性阅读则能够引发学生的高度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我习惯于设计发展性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不进行互动和发展性阅读而无法解决的。如此,学生们不仅主动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而且会求助老师和同学帮忙解决,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质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有助于形成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在旁指导、点拨的“教师——学生间的双向型”教学模式。
不仅如此,进行发展性阅读,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加工处理信息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处理各项事务时做到灵活性、独立性与计划性相结合,不断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发展性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时代在不断发展,信息、技能与知识也日新月异。此种情况下,有限的课堂教育根本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在其中则显得尤为重要了。毫无疑问,发展性阅读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打破了以往老师千篇一律的进行讲解的模式,使课堂气氛日益发展,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出其自主学习的潜力。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第四篇: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课前、课中及课尾环节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乳山一中
洪俊刚
关键词: 环节、优化、课堂检测、激活学生思维、课前、课中、课尾、紧张、专注
摘要: 课前: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置课堂检测,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前奏;课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落实环节;课尾,做精一堂课的收官阶段。
“闲的是老师,忙的、累的是学生,这样的课才高效。”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切实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他们专注于课堂,真正成为政治课堂学习的主人,值得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深思。
45分钟课堂时间既长又短,如果能够高效利用,你可以将它最大限度延长,并让我们的学生回味无穷;如果你不动脑子,搞无效劳动、大撒手,它可以化为乌有,像湍急流水匆匆而去,也许只留下了片刻的声音。
如何最大限度延长使用课堂45分钟,使之迸发出最大学习效益呢?教师应该重视优化课前、课中以及课尾三个常规环节。
一、课前: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置课堂检测,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前奏。
学生较为看重的是考试效果评价,一来它可以及时清楚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或巩固程度;二是能否得到老师的价值肯定、同学的赞许、褒扬;三是多数学生惧于老师的惩戒。这是人之常情。因此课前设置一个微型课堂检测,目标明确,便可以适当给学生以压力和动力。起码让他们在课前的两三分钟内,迅速专注于检测目标并行动起来。短短几分,利用好了,效益不菲。还为我们看重的是,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大脑迅速预热,思维渐入佳境,这对于提升整节课的课堂效率是一个良好的引领。
课前检测如何设置?首先要短小精致。内容过多,耗时过长,直接影响本节课的主题教学内容,造成主次颠倒,从而影响整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一环节时间一般为7、8分钟为宜。
从内容看,课堂检测应该紧扣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易错易混知识,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同时最好起到 “温故而带新” 作用,力求自然过渡到本课知识,为本课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形式看,鉴于政治学科独特的优势——与时代的同步性,教师尽量以紧扣现实、与教材知识紧密相联的、重要社会生活热点为情景,依据一定的角度,来 设计具体探究问题。这样立即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解读有效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与时俱进开阔视野、丰富社会知识。要知道,社会是一本最好的政治教材,就看教师能否用心挖掘;当然课堂检测宗旨还是落实了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巩固,通晓了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课堂检测也可以偶尔默写重要的填空或简答题,但不可经常,而通过探究形式则更利于抓住学生的“心”。
从处理方式看,课堂检测应该当堂及时讲评处理,教师应该在学生检测过程中,不断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答题信息,发现卷面上暴露的问题,以便在接下来的讲评中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在讲评时教师最好把通过巡视发现的典型问题,找一份典型试卷作为样本,通过投影仪展示,据此讲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课前的恰当处理,能为展开课堂主体教学,顺利带入课中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二:课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的关键落实环节。这段时间的效率对整堂课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究竟如何操作,应该说是一个复杂而灵活的问题,“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师应该依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
这里通过“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简单谈一下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始终抓住学生的“心”。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这一素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效益。
传统教学给学生养成了一个极坏的毛病,那就是懒得动脑。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是造成这一顽疾的直接原因。学生已经习惯于听老师讲课,课堂上思维总处于被动状态。不善于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更不善于独立解决问题。常常是教师讲得精彩,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悠然自得。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怪现象:学生最喜欢的是老师整节课讲授,他们便可以毫无压力,高枕无忧,悠哉游哉,甚至“梦游天姥吟留别”去了。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吸引住学生,怎么会有效率、又如何产生效益呢?
唯师生互动,才能教学相长。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教师牢骚满腹:这个问题我都讲了N遍了,学生还是不会,一错再错。其实原因很简单,教师没有有效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就把自己给讲明白了;况且在不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仅以自己主观意志为转移来讲课,犹如对牛弹琴,更别谈课堂效果了。
《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一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即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三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谈及“影响价格因素”的时候,我在学生预习课本的基础上,适时出示最新“黄金周”热点视频资料(20秒):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带来旅游景区经旅客人数激增——部分景区趁机提价。一下子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及时出示问题探究:部分 景区门票价格为什会趁机上涨?引发学生思考——同桌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课堂气氛热烈,更有实效落实其中:“国家高速免费政策(间接因素)——部分景区门票供不应求(直接因素)——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结果)”。用时仅三、四分钟左右,但效果很好。而后紧跟一个平行性探究式选择题以及时巩固和深化理解该知识点,一分钟不到就搞定。这一环节中,除了“发号施令”,教师几乎不用说话。
在学习“价值决定价格”时,再出示一段视频:受国际油价上涨及钓鱼岛事件影响,汽车市场尤其是日系汽车“跌声一片”,学生由于关注钓鱼岛而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顺水推出探究问题:(1)此情景直接反映了汽车价格为什么会上涨?(巩固前知:间接因素:事件——直接因素:供求——结果:价格下跌)。(2)汽车价格再怎么下跌会低于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吗?为什么?这一探究设计承上启下:及时巩固前面的知识,又顺利引入本节知识。虽有供求影响,然而价格归根结底是由价值决定的。用时仅四五分钟时间。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什么决定呢?对于这一理论性极强抽象问题,我难以找到合适、鲜活的视频资料。怎么办呢?课本的资源往往也是最典型、最实用的。我将课本的一段材料加工成一个思考、合作探究题:商品的价值是由由个别劳动时间还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让学生同桌甲、乙互动讨论:假设你们自己分别是甲、乙商品生产者,甲勤快、技术高、耗时短,乙懒惰、效率低、耗时长。让他们争论到底该由谁的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双方争论的结果是最终达成妥协:如果有个别劳动时间决定,那么越落后效益反而越好,从而把竞争引入一个极不公平的境地,最佳方案是取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均值。教师在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后,顺势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并非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属于本节课的一个结论归结。应该说前面知识若理解通透,则这一问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但教师直接归结未免显得有些平淡,尤其在这一节课后端,在学生极易开始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放松了学生紧张思维的大脑,势必让课堂虎头蛇尾,而不能善始善终。于是我用多媒体演示预先设计好的动画: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曲线图,并预设几个对本堂课带有总结性的思考题:动画中价格为什么会波动?价格为什么不会无限制上涨或无限制下跌,而始终围绕着什么上下波动?观察坐标横轴上面和下面的波动曲线,思考每一次交换价格对于价值的背离是否意味着交换是不等价交换?学生思考后问题解决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就归结出来了。
归结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归结、练习贯穿始终,这样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始终专注于课堂。经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教师讲得极少,仅适时补充、点拨而已,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无遗。第三,课尾,做精一堂课的收官阶段。传统教学通常做法是教师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云云,剩几分钟让学生自己看看。学生本来经过长时间思考,客观地讲,学生整体上大脑已现疲态,教师此时的大撒手,学生会立马放松、泄气。如此每节课的这段时间基本成了“垃圾”时间了。所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每一堂课的尾声,虽然时间有限,但我愈加珍惜。对于每一堂课,课尾处理好了,会善始善终,甚至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处理不好,势必整堂课显得前重后轻、虎头蛇尾,甚至会使我们的整堂课功亏一篑。古语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教学效果的取得,是一个潜移默化、持续积淀的过程,每分每秒都应珍惜。一节课丢三五分钟,一个学期、一年下来浪费又能多少宝贵时间?
通常,我会让学生反思后,以“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为题,让学生自告奋勇积极发言,教师顺势补充,从而在小结阶段再掀课堂的小高潮;有时会以小检测形式让他们即时应用本课知识解题;有时让他们就本课的知识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或社会现实,谈自己的观点理解;有时会出示思考题让他们思考,设置思考悬念,期待下一节课解决等等,根据实际灵活机动。
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分每秒,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把他们始终置于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使每个学生切实感受到每一堂政治课的充实和愉悦,高效课堂何愁不至。记得有人曾这样调侃高效课堂:“闲的是老师,忙的、累的是学生,这样的课才高效。”从某种意义上我很赞同,但若想做到这种效果,那课外忙的、累的应该是老师了。
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课前、课中及课尾环节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
洪俊刚
电话:*** 邮箱:hong12343556@sina.com
第五篇: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及其基本理念,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基本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思想政治可的教学评价问题,力图从理解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方面,从一些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从一些优秀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方面,呈现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及其基本理念
1、如何正确把握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国家教育部制订了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1)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性质是怎样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我们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该如何把握?
我们把握新课程的性质,主要应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胡锦涛总书记对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始终保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坚持把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根本举措,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及其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
我们把握新课程性质,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功能定位,既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进行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都是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学科背景。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是支撑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内容的基础。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而言,本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它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作为德育课程,本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德育工作是个大系统,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的环节,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各年级内容、班主任工作、党团工作、时事政策教育等方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起着基础和导向的作用。
2、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提出了怎样的教学新理念?
(1)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提出了哪五个方面的教学新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特点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高中阶段的学习评价,不能忽视其选拔的功能,但从根本上讲,选拔也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等等。
(2)我们应如何把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我们应了解确立新课程理念的依据与要求。
新课程理念确立的依据: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三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程要求我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要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我们应把握实施新课程理念的现实意义。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必须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所谓“坚持灌输”,就是在坚持给学生提供确定的结论和观点时,要插自己的旗子,论自己的道理,刻画自己的形象,以促使学生趋之,信之,仰之。但这并不等于采用“注入式”、“满堂灌”和“我打你通”的教学方式,也不排斥对“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倡导和运用。
所谓“讲求实效”,就是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只有坚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才能切实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如何”的课题,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努力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要把坚持优良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又要使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深入人心。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丰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要体现“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和把握高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坚持求真务实,针对高中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合适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要适应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生动形象,润物无声,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高中生的接受能力,不要提大而空的口号,不要提做不到的要求。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注意激励他们的内在认知和要求,对他们要多尊重,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包括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把他们当做教学管理的对象。
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现实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学活用知识,新课程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既坚持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兴趣、情趣、志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提倡教学的“实践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使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政治见解得到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就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要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比如,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他们感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高中阶段的学习评价,不能忽视其选拔的功能,但从根本上讲,选拔也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要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等等。
总之,课程理念体现了对课程理想的追求,它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课程框架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建议,都来自课程理念。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是在1996年《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而来。对照新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既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又有很大的差异。
(1)从旧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培养目标中体会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在1996年出台的。
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的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五个如何”,归纳了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当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性要求。1996年6月和1997年4月,《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相继颁发,首次采用课程标准的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有效表达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程度,突出了认知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融合和相互支撑,首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阶段规划,并与高中阶段相衔接。其中,高中的思想政治课采取按经济、哲学、政治学科分类的方式设置课程,强调知识的常识性,把树立观点、形成观念的要求寓于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具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注意同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和配合,把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结合起来,同时也考虑到高校专门进行的理论教学的目标设置与实施,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分清两者的层次。这一课程设置及其课程标准沿用至今,这期间,教育部相继印发《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正式规定:小学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从而对基础教育的德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名称上作出了新的规范。1996年开始实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在以前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的背景下形成的。当时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十分关注人的“社会性”,关注所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
例如: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高中一年级(经济常识)教学目标这样写道: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高中二年级(哲学常识)教学目标这样写道: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高中三年级(政治常识)教学目标这样写道: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我国民族、宗教、外交的基本常识,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从以上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当时的教育和课程目标充分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但是,如果课程目标仅仅强调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那就在无形之中淡忘了它“在学生个性塑造上的价值”,“忽视了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因而,以这种课程目标培养出的人才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往往会被异化为社会发展的工具。
(2)从2004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培养目标中体会新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来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意味着,“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国际大背景看,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由于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某些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环境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从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体的迅速兴起,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信息传播给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新的困难。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原有的课程从总体上讲,仍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问题表现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化、概念化、成人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内容仍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教材内容忽视了关切学生的生活,忽视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环节,学科教学偏重书本知识,偏重知识的传授,偏重课堂教学,形成了学生急功近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单一---分数高低,功能僵化---在升学中唯一的依据等等。总之,中小学德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化倾向,不符合认知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生活相脱节,教学方式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从中央当前对课程改革的指导和推动来看,2004年2月26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阐明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也是当前指导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专门提出要“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的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也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何既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又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充分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如何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既引导未成年人借鉴吸收外国文明进步的有益成果,又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来充实自己,如何既遵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殊规律来规划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等等。
这次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根据时代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调整。它既改变了过去高中教育片面强调服务于政治需要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片面强调“学生本位”以及“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性。它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与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在这次课改的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如(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履行公民的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等等),也有关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等等$,还有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如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等等。4、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什么新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设置了教学的总目标、分目标以及内容目标,三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更加清晰,新课程标准中对目标的陈述分总目标、分目标、内容目标三个层面。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是怎样的?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的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分类目标是怎样的?
知识上: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上: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3)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课课程的内容目标是怎样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课课程的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分别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内容目标
一、生活与消费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投资与创业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收入与分配
3。7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面对市场经济
4。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4。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4。12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4。14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方式。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四、当代国际社会
4。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一、文化与生活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5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文化与民族精神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四、发展先进文化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1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1。3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4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2。5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2。6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3。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3。10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4。1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4。1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1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基本方法
5、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高中课程总体框架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被列入人文与社会这一学习领域,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6、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基本框架及其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必修模块的基本框架包括: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建设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分别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如图所示:
我们应从总体上把握必修课程的框架设计思路,着眼于三个基本点。
从课程性质上看,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
从课程理念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从课程理念上看,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
7、怎样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政治课的全部内容目标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我们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与这四个课程模块内容目标的关系。
首先,就课程性质而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部内容目标,体现了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核心价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的,这是体现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的地位。
总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如图所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将分别在四个模块中展开,从整体上统领必修课程全部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这是新课程首要的、最重要的特点。
8、新课程与原来的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关系是怎样的!
新课程设计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方面,原来思想政治课中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较好地处理了与传统政治课程目标及其经典教学内容的继承关系。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认真贯彻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为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总之,这一框架设计是继承与发展的结合,贯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的群体*原则,充分展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9、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要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以往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范畴,这种缺乏情感内涵的教学,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枯燥、单调,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则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不仅将其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而且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复杂情感的学生,其目标的实施更特殊且复杂于其他学科。它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育人的任务。因此,教学活动要能触动学生的动情点,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共鸣中使情感得到丰富、提升,从而使学生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如:学生相互关爱与尊重的情感、追求真理与高尚的情感、乐于合作与实践的情感..都是思想政治课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关注的。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学习和确立则是本课程教学活动要实现的首要目的。
10、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该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误区: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敢深入地引导,生怕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对教学方向的把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任务的分配、进程的安排、形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结果的评价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实施新课标,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片面地夸大,更不能忽视。同时,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渗透和体现了教师教学思想和个人风格,也体现了教师个人智慧。此外,教学活动也不是游离于教师之外的单纯的学生活动。在学习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讲授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对一些偏离主题的观点、看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辩论中,调节和疏导学生因争辩而产生的矛盾,在活动中,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社会调查中,帮助学生解决具体操作中的困难等等。总之,做理性的组织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协调人,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上,好的结果评价会激发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进入新的学习。如:在评价的态度上,采用鼓励的、欣赏的语言或行为,可以激励学生的再学习和再创造,在评价的导向上,通过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合作情况的评价,可加强评价的针对性,以利于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在评价的方式上,课堂评价、纸笔评价、分层评价、展示性评价等多样的方式,可以改变单一评价的片面性,提高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通过评价发挥教师作为激励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避免两个极端,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研究学生。对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彼此关系、活动收获和结果等方面了解得越具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越到位,越有效,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1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依然是“满堂灌”、“全包办”,不肯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二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徒有气氛热烈、活动充分的形式,却脱离了教学任务,费时且低效。这都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片面理解和把握。
以学生为主体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要以尊重、信任、宽容的情感对待学生。1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尊重学生,主要是指教师对每个学生参与权利与决策权利的尊重。将学生看成活生生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或手段,由此应形成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和谐关系。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主要指师生人格与权利的平等。只有做到师生人格与权利的平等,学生才敢于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成为活动主体创造前提条件。营造师生间宽松和谐的氛围,会使师生心情舒畅,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合作,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师生在教学中互动,则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和谐统一,使教学活动多姿多彩。当然,尊重学生还意味着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凡有人群,必有水平高低之分,有主动被动之分,有特长不同之分,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差异、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尊重学生多样的选择和独特价值,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3、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什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舍得放手,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设计、策划、组织、操作、展示、评价,学生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释放出无可估量的潜能,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在宽松、开放、自主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生长。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14、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诸多能力发展的过程,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参与和组织活动的能力、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力的生长源是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以及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力发展的核心是“问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问题为纽带。既然教学活动不是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不断拓展和加深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
知识是学生增进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丰富情感和发展能力的支撑,因而也是实施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剥离了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的活动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如学生随意阅览、上网聊天,自主制定感兴趣的学习计划,单纯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新课程纠正过于注重孤立、单一地知识传授,并不是不要知识,不依赖知识,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传承、迁移与发展。对于新课程而言,知识传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只不过要服从和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
15、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何做到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活动目标的相统一!
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要让学生有所得。它既不仅仅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也不是单纯为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而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使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价值选择,这是教学活动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一方面,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并不能放弃教育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在预设的框架内、在确定的轨道上展开,但决不能将其变为一种单向的 “灌输”和强迫性的训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找到教师引导、影响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恰当的结合点,实现活动形式丰富性与教学目标明确性的统一。
1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做到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相统一!
教学活动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明确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单一的“满堂灌”不是教学活动,单一的“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也与教学活动的理念相背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课堂内,可以有教师点拨引导的学生思维活动,可以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辩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模拟情景等,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参观访问等活动。
17、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使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面向学生的全体性相统一!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单一的活动形式常常会出现少数活跃学生或尖子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另一些同学游离于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体现面向学生的全体性。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多面性,使不同智力水平和体验经历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发表见解,展现自我。另外,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方式,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中,无论是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主题式还是其他的形式,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小组来实现。在小组内部,可以各有分工,可以互帮互学,可以进行组内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竞赛。这样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促使他们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长与进步。
18、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讲授式教学法。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我们要加以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它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特的价值,因而被广泛采用,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传递信息迅速,教师可控性强等,同时也要看到它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不能很能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活动时间缺乏等缺陷。若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科学地把握,注意讲授的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相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等,都是被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和推动作用。我们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当前主导的活动形式。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时、适地的选择和整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19、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该怎样开展!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展开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正面教育的原则,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致力于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促使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的活动过程,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动的空间来说,既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说,既有学生外在的行为动作,也有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单纯是指课堂中学生的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也不单纯是指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更不单纯是指相对于必修课、选修课而言的活动课。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制订课堂教学计划,还要制订课外活动计划。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时,必须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计划、班级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等,讲求综合效益。
20、为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课前该作哪些准备!
(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能够将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认真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明确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
(2)调查实际
要调查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调查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思想实际,以便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教学和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调查当地社区实际。通过日常观察、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社区实际,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具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经常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途径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接受各种信息,以便理论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进行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
(3)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的多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书写要规范。一般说来,完整的教学目标由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等四个方面组成,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4)优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课堂讨论、活动教学、情感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凡是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都应灵活采用。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走,我们强调激励学生,但不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我们指明学习途径,但不应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5)设计学生学习方法
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6)写好教案
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和难点,(4)课时安排,(5)教学方法与手段,(6)教学过程,(7)课外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要明确,(2)德育功能要发挥,(3)教学重点要突出,(4)教学难点要突破:(5)启发学生要有方,(6)学生参与要充分,(7)板书内容要设计,(8)课堂练习要扎实。
(7)提供学习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多样的和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如拓展视野的各种材料,提供思考的问题情境,学生查阅资料的书目等。
(8)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内部的集体研究
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十分高,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各校教研组、备课组要拧成一股绳,成为团结协作的坚强集体。教研组内部、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唯有这种境界才能真诚合作,共同提高。搞好校本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学内容的拓展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及社会实际的结合上、习题编制和选用等方面多作研究,多作探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进一步设计教学过程。各校备课组成员能够真正做到团结协助,资源共享,就能不断拓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空间,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在更广阔的区域内进行定期的集体备课,资料交流,可在一市内建立学科公共信箱,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广泛的交流平台。21、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中应做到哪些!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
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多样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中,我们对概念要有明确而又确切的表述和解释,要注意讲清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概念,要让学生明确各课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理论性的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的内容要有理论指导的部分。教学内容要含有足够量的新颖信息和难度适当,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处理重点、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明确本课教学的重点,并调动多种手段来突出重要的知识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教学内容较好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体现知识的价值。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能偏重单纯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而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
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进行知识、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观念的灌输。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的教学不能单纯地从概念出发,而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参与,去尝试,去体验。
教态要亲切热情,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节奏鲜明,有幽默感,语言要精练,讲普通话,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课堂评价要恰当,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恰当地运用眼神、手势等非语言交流形式,要紧凑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身教重于言教,要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上下课要准时,要有法规意识。
我们的教学要开放性和活动性相结合。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学生周围的人(如家人、教师、朋友、同伴等)、学生身边的事物(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学习的资源。课堂以外还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德育基地、社区等都是进行学习的好场所。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必须认真刻苦地钻研教学业务,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新授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联系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实际,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生活到课本道理,循循善诱,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上大做文章。使双基得到落实,学生认识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政治教师上课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深入浅出,有情趣,有美感,有深度,有感染力,使学生有感悟,有收获。要认真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及行为。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每次练习的设计和布置都要让学生做到脚实、头清、提升能力,使基础知识更扎实,能力训练更有效,学习自信更增强。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落笔严格,每次练习要求书写整洁,答题规范。只有精选精做题目才能使学生摆脱题海战,真正做到减负增效。22、思想政治课的课后教学活动该如何开展!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不可缺少的补充,是巩固、扩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依靠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和学生会组织,并与其他学科教师紧密配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阅读课外读物、观看电影和录像、开主题班会、参观调查、专题讲座、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知识竞赛、小论文竞赛和演讲比赛等。
社会调查是可以普遍地、经常地开展的一种课后教学活动形式,它是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联系,使课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知识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全面实现教育目标。
上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概述
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问题
23、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什么要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以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的发展。
学校、老师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要注意:
(1)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和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4)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只有在一定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要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是各种考试。
24、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考试是一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并运用教育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的活动。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考试有多种类型:学期考试、结业考试、升学考试等。
思想政治课程考试应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思想政治课程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识记有关的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形成较系统的思想政治认识和思想政治观念。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不过分要求学生对各种经济现象所涉及的具体的经济术语都有专业的、详细的了解,因为这并不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课程内容讲授经济生活,是要求学生在了解了各种经济现象后,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形成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思想政治课程考试不仅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面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学内容涉及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时代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试也应立足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仅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或者是仅能理解现有的现象,仍不是对课程的完整掌握,还应该有能力运用已学知识正确解决有关问题,并且自觉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试题要着眼于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提高能力、接受教育的一次过程。
目前在思想政治试题中出现了许多综合的、开放的试题。综合、开放的题型已成为思想政治课程考试的一个重要命题方向。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能够背诵概念、原理,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掌握了它们,更不等于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在试题的设计中注意增加相对综合、开放的内容,例如,“根据材料或观察漫画回答问题”、“仔细观察漫画,结合有关知识,请你设置问题,并作出回答”等等,用鲜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析,另一方面,在评析标准上,与试题相对应,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5、为什么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我国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人的素质有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虽然思想政治课也承担着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之外的其他素质的任务,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是它的根本任务。因此,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是本课程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记录和描述。如果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想当然”,评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会有失公正、公平。
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其行为,特别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不仅要看其写得如何,说得如何,更要看其做得如何。行为有时也有假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才是内心真正的变化。
26、新课程为什么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新课程强调,评价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手段,这就决定了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考试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一系列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学校、同学对学生的评价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起作用。以往的学习评价,教师往往充当学生发展和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改变这种状况,落实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追求。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让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的有效办法。同样,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是发现教学中优势、问题,改正、调整教学的有效办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要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表述形式,评价可以围绕学生在集体生活或某一特定的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也可以针对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展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例如,可以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老师上课状况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自我反省本,总结考试的得与失,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提出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可以是同学之间对问题的见解、作业情况等进行互相评价..当前,我们许多教师已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教学行为中落实起来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有:我们或者没有提供相应的教学情景,或者事事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本来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苦差事,或者简单地要求学生去评价,而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提供必要的指导。
27、我们为什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给予肯定性评价?
学习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会使相当多的学生不断品尝“失败的痛苦”,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逐步消磨掉内在的学习动机,甚至产生紧张、疑心、冷漠等病态心理。针对学习评价中的这一问题,新课程提出要强化激励功能,如:对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为此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肯定性评价。
强化激励功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强化激励功能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并不是对学生一味的表扬或“藏拙”。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恰当的评价,而是随意地激励、肯定,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产生盲目乐观心理。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并不满足他人简单的评价。例如,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只是一味地“好好好”式的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肯定性的评价,学生会感到空洞和乏味。所以,强化激励功能,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一定要恰如其分,体现老师教学中的智慧。
28、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机和所具有的功能,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以往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变化的过程。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而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建立不但有其自身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符合事物认识和发展的规律。学业的完成,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同时,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即时的,其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要使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事先要构建一套比较完整、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比如,构建评价学生参与某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标要求,构建评价学生进行即席演讲的指标要求等。有了这些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要求,教师才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诊断和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29、怎样采用开放的教学观念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以往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在教师需要监督、管理、激励、惩罚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观念上。评价标准多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的结果往往与提职、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重大利害关系联系在一起。这种面向过去的奖惩性教学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管理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自上而下的,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响应,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影响是有限的,也难以引起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反而可能导致教师心理上的压力、教师间的不正常竞争、教师与领导间的矛盾。这种评价机制应改变为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淡化评比和奖惩,突出发展性评价,着眼于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来说,在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更要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作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所谓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采取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教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机制,是开放式教学评价的关键。这种自我评价要求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析和反思,让教师自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具体的改进策略。在教学评价中之所以要强调教师的自主评价,主要是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只有他本人最了解开展教育教学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清楚所教学生的水平、特点与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中的内心历程。只有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才能作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从另一角度看,也只有教师的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欲望和热情,才能使教师真正从评价过程中获益,激励和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水平。
在实践中,教师仅通过自我评价来全面认识自我,并独善其身,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让他人的评价成为教师积极调整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学科研人员共同参与评价是开放式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们都是教师教学工作共同体中的一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观察和评价教师的表现,为教师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对教师来说,这些观察者的知觉和判断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宝贵财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开放式评价方式使多方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沟通和对话,不但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也使他人受益。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特别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而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培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程是以体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的灵魂,规定着课程的方向,也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所以,对教学的评价,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智育一枝独秀,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了评价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评价结果与教师利益紧密相关,分数的功能被强化,不少教师为取得学生的高分不惜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这种情况应予纠正。
30、对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目标的达成该如何评价?
对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对应该掌握的理论观点和原理的评价,又包括对应该掌握的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评价。知识目标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对知识,不可以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学生要从整体上了解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社会生活现象,理解和把握必要的在生活中发生功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我们评价知识目标要针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应该接受的知识情况作出。例如,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内容的理解情况,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特征的掌握情况等,对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了解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民主生活的法律规范后,对这些要求和规范的自觉遵守的情况,在面对世界和人生的时候,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行为和思想的解释,会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选择和处理社会信息的技能等。例如,在评价学生对“价值观”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次讨论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要求学生收集近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科学发明,列出几种导致这些科学发明的重要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列举,不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观点作出列举。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对“价值观”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列举等对学生掌握“价值观”的情况作出评价。
此外,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要注意学生对有关目标的陈述情况,学生在表述中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就体现了他们对于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程度。
31、对思想政治课能力目标的达成该如何评价?
对能力目标的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我们在评价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运用理论观点、原理的能力的评价,又要强调对学生“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对能力目标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活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观察并体验各种现象,开展讨论和分析,对讨论和分析结果的表述、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侧重地选择某些方面进行评价。
32、对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该如何评价?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例如,在讲授“价值观”时,可以开展一次辩论,澄清一个价值冲突的观点“人人都追求平等,同时又都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在辩论过程中,可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表现、情感表现、态度取向和价值观念,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情感和持有的观点。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程所要求的政治讨论和各类活动,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态度,是否能自觉地总结自己的思想历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关注当今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否正确地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是否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是否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和个性等。
33、教师为什么要以宽容的情感评价学生?
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及要求上,要十分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过程与结果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反映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追求: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更要着力于学生在形成知识过程中的体验,要致力于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结论、背结论、考结论是以知识为中心,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只有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和创设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学生才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才有可能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开始尝试某项活动时常常是生疏的、笨拙的。如:语言表达是不流畅的,组织和表现是稚嫩的,思想政治观点是不成熟的,甚至还可能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一些过失。这些都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去包容,并以满腔的热忱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将错误看做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将错误转化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宽容的情感会使学生的自主之树生长得更加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