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洲家访故事演讲稿
爱源自沟通
杨洲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源自沟通》。
西单女孩的一曲《那就是爱》唱出了“空巢孩子”的思恋,唱出了在外务工父母放不下的爱。而教师的爱,对于工作“蜡炬成灰”;对于学生则是“润物无声”。面对各样的学生,表达爱的方式也不一样。
家访,是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间心与心的沟通;家访,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温情,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家访,让老师更全面地认识了学生,理解了家长。
这次走访的有罗森谊家,多方打听后才知道他家在半山腰,我们沿着黄泥小路,摸索攀行。由于山陡路滑,半小时后都不胜脚力,我们只得稍作调整。在休息之余,才有心看了下周围的风景,左邻深涧,右面绝壁,心不禁为之一颤:孩子上学确实不易啊。同时也揪紧了我们的心: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家庭?翻过几个梁子后,这里参天茂木、叮咚流水、孤舍独处。小白狗听到我们的声响,开始叫唤,罗森谊一家也闻声出了屋门。当我们走近时,小白狗估计是很久没见过陌生人,越发显得狂躁一个劲儿往我们身上扑。罗森谊认出是家访的老师,家长得知是学校老师,又惊又喜,一时间不知所措,看着疯狂的小白狗才意识到要为我们赶狗。
进屋坐下,定了定神,环顾四周:烟熏的漆黑墙壁、拥挤的简陋房屋、歪扭的木质门窗、零落的陈旧家具诉说着生活的艰辛。由于下雨加上住在山上,气温很低,他们把柴架在地上烧了起来。在看看他父母:父亲皮肤黝黑,满脸皱纹,名副其实的庄稼汉子。母亲蓬着头发,一脸慈祥。罗森谊呆在一边,惊喜中藏着几分胆怯。我们跟家长聊起了他们的日常起居、聊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孩子的母亲见到老师显得格外健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其父亲因在矿上打工,落了一身病。母亲也是体弱多病,靠几亩薄田,产点儿土特产补贴家用。由于没文化平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罗森谊虽然幼小但很懂事,很能替家里着想,从不乱花钱,有时候病了也是能熬过去就熬过去。虽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但很努力,态度也好,每次放星期回家都是做完作业才帮家里干活。谈到学生的成绩孩子的父亲眼里噙着泪跟我们说:“我是一个文盲,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们现在完全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奔头。”此情此景,我们心里酸酸的。孩子的懂事和坚强,父母似渴的期望,深深的震撼着我们。我们把学生叫到身边,告诉他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对学习多投入点儿,要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
其间小白狗又冲进屋数次,看来这地方确也很少来人,对学生充分了解后,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说了些宽慰的话道别离开时,全家出门相送。从他们闪光的眼神可以看出,这次家校面对面的沟通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当我们离开很远时,回头望去,他们依旧站在屋外,看得出他们的那份不舍,那份对孩子教育的渴望,山间叮咚的溪水像是凑起的欢送曲,又好像是一首迎宾曲。
我们轻松下了山,但心情却跟这天气一样凝重,狭小的房子、剥落的土坯、挤压变形的门框,似乎已经印在了我们心里。虽然这只是我们了解的某一个角度,但我相信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了解,尤其是在这个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比较普遍的山村里,更值得我们去付出一份爱心。正是由于这次家访,让我们心灵得到了触碰,让我深深的知道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重要。换种相处的角度,让我们一起走近学生用爱架起沟通的桥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杨善洲演讲稿
为人民服务贵在“一辈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说说我们的老书记,说说他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说起老书记,相信在坐的各位都不会感到陌生,他的名字已经响彻大江南北,他的故事在保山更是家喻户晓。再过几天就是我们建党90周年了,在过去,老一辈共产党人曾经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在如今在将来,我们当代共产党员的一生又该怎样度过呢?老书记用他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共产党员一时的克己奉公、自觉奉献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追求奉献、不求索取。老书记做到了,而且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用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高尚情操,诠释了什么叫做党性纯洁、信念坚定,为我们筑起了一座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丰碑。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是老书记情为民系的政治品格。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他很少待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头戴草帽在乡下忙碌,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参加劳动、发展生产的串串足迹,农舍庭院回荡着他访贫问苦、促膝谈心的亲切话语。年过六旬,本可在城里颐养天年的他,却信守着“退休后要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重返家乡钻进了山沟,绿化荒山、植树造林,这一干又是20多年,直到他生命的最终点。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是老书记利为民谋的价值取向。他曾经说过:“我们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这
极其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老书记一生坚守的价值取向,也是他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从“草帽书记”到“种树书记”,他这辈子都奔波在为人民谋利益的道路上,群众的冷暖他感同身受,群众的困难他系挂心头,不断坚定着他一辈子做人民公仆的理想信念。
老书记走了,他带着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走了;老书记走了,他带着对家乡人民的满腔热情恋恋不舍的走了。曾经的荒山披上葱绿的新装,他那深情抚摸树木的眼神在无声的告诉我们:他舍不得走,舍不得保山的80万人民,舍不得他养育了20多年的绿色儿女。可是老书记,您知道吗,我们也舍不得您啊。您看到了吗,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为您送行,我们饱含泪水;您听到了吗,那林场深处传来的沙沙树叶声,树木们在低声哭泣、他们在悲情呼唤:别走,您别走,我们需要您。
您,还是走了,您什么也没给自己的家人留下,就这么两袖清风的走了。但您却留下了护育家乡人民的万亩林地,留下了保山人民世代传颂的深情眷恋,留下了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之魂。
您在自己一生的坚守中淬炼了人格党性,在坚守中升华了人生境界,您一辈子维护党的纯洁,这样的追求才是真正的执着坚定,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杨善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最伟大的人生;无私奉献,育人成才是最壮丽的事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布朗娃,我心目中的“大亮山”》。
与其说大亮山是大地的恩赐,不如说大亮山是杨善洲的杰作。杨善洲老书记在自己构建的60年精神家园里,把博爱、大爱完完全全洒在自己深爱着的土地上。是爱让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是爱让杨善洲使5.6万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袍,是爱使杨善洲与大亮山谈了一次感天动地的恋情,啊,朴朴实实的杨善洲,郁郁苍苍的大亮山!
杨善洲让大亮山绿了,杨善洲让大亮山笑了!这是一种兑现承诺、坚守信念、穷尽一生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杨善洲培植了千千万万棵树苗,为施甸的父老乡亲创造了一个绿色的家园,他是施甸人的优秀代表,是施甸人民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而对我来说,我的学生就是我心目中的“大亮山”,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我要用师爱浇灌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一年前,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我怀着满腔热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布朗山乡,在那美丽的布朗山寨担起了快乐的娃娃王。在布朗山寨这片热土上,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忙碌着,为布朗娃的健康成长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把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当成自己一生追求的人生高标。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友爱、乐教乐学的环境。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和友善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自尊、自强;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就要保持一颗率真的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就要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张弛个性。
木老元中心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一个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好集体。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小,特别是学前班只不过是五、六岁的孩子,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老师们为了让学生适应学校的生活,既当老师,又当医生、保姆。可我们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而是默默地工作着。有几次,一年级的阿小宇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我的同事王菊梅老师不怕脏、不怕累,毫不犹豫地帮她洗干净。我们班的李元周,刚入学时不适应学校生活,又是哭又是闹的,直喊着要“爸爸、妈妈”,我顾不得吃饭时间,陪着他玩儿猫捉老鼠,用泥巴塑小牛,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到了晚上,他不敢到学生宿舍睡,我就在自己的宿舍给他铺了一张小床,为他讲故事,陪着他睡,直到他适应为止。也正因为这样,他开始喜欢上我,以后每一天都要来找我玩儿,星期五他爸爸来接他回家他都不回去。还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阿自富同学,由于刚动手术不久,一天放学集队时突然晕倒,我的同事杨旭国和我急忙把他背到医院治疗,我急得手忙脚乱,一边安慰他,一边用颤抖的手给他喂饭,此时,他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欠欠身子向我说了一声:“谢谢”。我为学生强烈的变化吃惊,在那一声颤抖的“谢谢”中,我为自己人生的选择感到无悔。的确,那等于是一种付出后的褒奖,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认可。向杨善洲学习,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永恒的信仰,也是对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更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杨善州老书记走了,他为官一生清贫去,留下身后青山绿,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将激励着我们永远去追寻!杨善洲林场与大亮山同在!杨善洲精神与大亮山永存!大亮山,是杨善洲的“大亮山” 杨善洲,是施甸人民的“大亮山”!布朗娃,就是我心目中的“大亮山”!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来自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杨善洲,谱写青春华章”!
杨善洲同志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共云南省委两届省委委员,云南省两届人大代表,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的一生荣誉颇多,先后被国家和云南省授予过“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荣誉。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省委书记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去住,好好过一个安逸闲适的晚年,但杨老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杨善洲说选择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就是这么一个老人,他脚穿胶鞋,肩扛锄头,手拄拐杖一干就是二十二个春秋,建成了面积约5.6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多元的林场,杨老一步一镐丈量完了大亮山,在他汗水洒落的地方,树苗茁壮成长。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现在那些树苗已长成了绿色的海洋。
老书记六十年如一日,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他淡薄名利、地位,在担任地方党委领导期间他粗茶淡饭,衣着朴实,有一次,杨善洲下乡,乡秘书看他戴草帽、穿草鞋的模样,还以为是农民,便打发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急不恼,自己进村了解情况,最后才叫来乡干部,安排具体工作。
他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64年,杨老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按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曾经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了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如果是我,我肯定拿去付一套住房的首付,如果是他,他可能会拿给儿子还住房贷款,如果是你,你决不会把这20万全捐出去吧?可是杨老就是这么做了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自己家的房子漏风漏雨不去修,他却把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捐给了大亮山林场。杨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实践兑现了对党的承诺。一位记者在2010年7月上大亮山采访杨老时,他拄着拐杖和记者一起走进林场。那天,精神状态很好的他像踏入游乐场的孩子一样兴奋,一会拍拍路边华山松的树干,一会抚摸一下正在生长的小树苗,一会和记者们讲述发生在他和树之间的有趣故事。见到林场的老职工、老朋友,他像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拉着用他们的手,有聊不完的话题。2010年9月当记者再次来到大亮山时,与上次就不同了,这次杨老没有一起来。当时他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记者说:“在病床边紧握着他苍白粗糙的手,看着他充满叮嘱意味的眼神,能感受的到,他依然牵挂着大亮山上他用生命余晖渲染出的那抹绿色。”
这位奋斗不止、无私奉献、品德高尚的老共产党员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
杨老用一生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我们背负着建设祖国、强大祖国的重任,我们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要培养像杨善洲同志一样的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最艰苦的岗位锻炼意志,勇往直前,承担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加强业务能力。
其实想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岗位、职务、成绩都像一颗颗树苗,只要保持着创新的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就有那么一天会将这颗小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名利、索取和获得,能做到像杨老一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作为青年人,我们不能总是想我的付出能有多少回报或者能为此得到什么,要知道,通过我们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的工作经验就是我们得到的的最大回报。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以饱满的热情,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恪守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用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用我们的青春,谱写出新的华章!
基层党员学习杨善洲事迹演讲稿
曾有这么一座山,山秃水枯,在人的记忆中除了荒芜便是贫瘠;曾有这么一个老人,脚穿胶鞋,肩扛锄头,一步一镐丈量完了这座山,在他汗水洒落的地方,树苗茁壮成长。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那些树苗长成了绿色的海洋。于是人们记住了这个老人的名字——杨善洲,这三个字像刚劲的隶书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老书记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住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实践兑现了对党的承诺。前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今有十里长街接书记。老书记走了,却留下了上亿元的林场,更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精神礼物。他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把生命酿造成一坛醇醇的好酒,为岁月留香,品后让人唇齿芬芳。
走近老书记,阅读老书记,那些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点滴往事像一个神奇的传说。初读时,让人目注神驰,怦然心动;再读时,让人深入其境,浓酣忘我。
回顾老书记走过的道路,那深深浅浅的履迹像无声的文字,悄悄地在身边耳语:想作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别人灵魂的时候,更要用老书记的那种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对生活的从容和淡泊来塑造自己的灵魂。
阅读老书记,我懂得什么叫热爱。作为教师,无论你曾经向往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闲适,或是追求“生当作人杰,死亦如鬼雄”的轰轰烈烈,当你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时,你必须拥有老书记的那份责任心。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而责任心则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热爱是一份不依不饶全力以赴的专注,是一种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从容;生活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工作的酸甜苦辣不诉诸言,永远让浓烈的热爱溢满心间。把它化作云,让学生仰首便能望到一片;把它凝成雨,让学生俯身便能掬到一捧;把它写成诗,让学生一举手一投足便能嗅到愈久弥香的气息。老书记用热爱创造出大亮山上的奇迹,我们也可以用热爱为自己平凡的职业招来祥云喜雨,吹开万紫千红。
基层党员学习杨善洲事迹演讲稿
阅读老书记,最让人动容的是他那份“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善良,如一抹阳光,温暖心房;如一缕春雨,润泽心田,让荒凉的心灵葳蕤着一片青葱。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吧!努力地去遗忘学生的任性和叛逆,而将他们可爱的那些温暖积攒起来。积攒得多了,心中便有了一轮太阳。心中有了太阳,在照亮自己的时候也会照亮学生的胸膛。只要你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还怕学生不走进你的世界吗?
品读老书记,让人欣赏的是他淡如菊逸如梅的淡泊的心境。身居高位却一贫如洗,财产上亿却分文不取,箪瓢屡空却从容淡定,这份豁达着实让人感动。面对艰辛而清贫的育人生涯,我们就要像老书记一样,用一颗淡淡的心慢慢陪着学生走,无需抱怨生活的不公,也不必计较生命中的得失,更不用权衡付出和收获的距离,少一份圆滑世故,就多一份纯情典雅;少一份对功名利禄的执着。便多一份坦然自在。拥有这样一种心态,你就多了一种天地变色我自巍然的坚定,多了一派百欲不生百Du不侵的端庄,多了一份颔首浅笑彬彬有礼的从容。以这种清如水、直如松的姿态与学生共成长,何愁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在学生心灵上描下一道缤纷的彩虹?
仰望高山可以向上攀登,仰望天宇,可以纵观天文,仰望老书记,可以找到行为的典范。老书记用他的言和行提醒着我们:无论你处在任何位置,一定要为别人做点什么,才算真正的活着。
藏克家说“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一个忘我劳动的人,他的形象定能在别人的记忆中鲜活。”这句话似乎成了老书记的写照。老书记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人,如路边的雏菊,虽然默默无闻却能用平淡的生命为岁月增添一缕芳香。让我们像老书记一样用一份责任心,携一颗爱心,多一点善心,持一种淡泊心,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吧,默默地在他们成长的岁月中留一抹余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我演讲的题目是:以杨善洲为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每个人都需要镜子。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共产党人必须对照的镜子。与之对照,先进分子可以发现不足,落后分子可以发现问题,腐化堕落分子会暴露丑恶。
乐于和敢于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的人,无疑是光明磊落的人。而且,必将通过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断发展进步。
不愿意或者不敢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的人,可能是问题严重的人,甚至是病入膏肓的人。这些人若不痛改前非,必然在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自毁前程,甚至断送性命。
☆杨善洲很固执,固执成一头拓荒的牛。他退休不要国家照顾,不进省城享福,而是一头扎进荒山野岭,住在深山里,“白天种树,晚上烤火”,拼了老命办林场。他要履行“退休后为家乡做点事情”的庄严承诺。这一做,就做了整整22年,这一做,就做成了辉煌的事业:他和他带领的林场工人,在大亮山上完成了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的壮举。绿化了荒山,造福了百姓。作为林场承包人,杨善洲拥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留着,他拥有一个绿色银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卖了,他和他的子孙几代人都是富翁。有人因此称他为“施甸第一富翁”。
然而,他不做物质上的富翁。2008年11月11日,82岁的杨善洲把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了施甸县林业局,交给了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给自己留下一草一木。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一次性奖给20万元。他只留下4万元给老伴养老,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将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杨善洲,又回归两袖清风。然而,杨善洲却是更高层次的富翁:他以60年的执着,坚守住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与之相反,那些在退休之前违法乱纪为自己捞好处,退休之后还用尽余威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在“杨善洲”这棵雪松面前,是多么卑微,多么灰暗,多么苍白。
☆杨善洲公私分明,他在公与私之间划定了楚河汉界。他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杨善洲出差和下乡,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一次,他到家乡姚关镇出差,在保山一中读书的女儿想顺便搭车回家,他说:“我是公家的人,办公家的事,坐公家的车。你是杨善洲的囡,凭啥坐车?”杨善洲晚年,省市领导考虑到他往返林场办事不方便,给他配了一辆三菱车,他从不让家人搭车,子女顺道坐车要付钱。
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那些以“专车”炫耀身份的人,显得多么渺小。某杂志曾经刊发过这样一则征婚启事:“某男,副处级,配有专车”。
一位七品芝麻官的驾驶员的夫人,与同事聊天时语出惊人:我家有两辆车,我一辆,自己买的;老公一辆,公家配的!
专车,配给杨善洲,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配给有些官员,却成了一家人甚至两家人享受的福利。
☆杨善洲的“家风”很正。他对家里人很“苛刻”,家里人却从不对他苛求,也没有因他做官而感觉不同。杨善洲的老伴说:“他当官是给老百姓当,不是给我们家人当!”
杨善洲从不在就学、找工作、提干等事关一生前途的事情上照顾家里人。他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按政策,他的母亲和妻子可以“农转非”,他却把组织部门办好的手续压在抽屉里,一直不办。有人问到此事,杨善洲解释说:“我当时想,大多数科、局长,还有地委委员的家属都是农民,我这个‘班长’怎能转?”杨善洲的晚辈们,在工作、提干等等事关个人前途的问题上,全凭个人能力和自力更生,沾不上杨善洲这位大官的一点光泽。
以此相反,有的官员的家风很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官员不该说的话,家属说;官员不该做的事,家属做;官员不能收的礼,家属收。最后,官员下了地狱,家属也上不了天堂。☆杨善洲家里很穷。“穷书记”这个称号,是人民群众对杨善洲的最大的褒奖。在保山地区,杨善洲是有名的“穷人”。杨善洲老家的房子在山坡上,是2006年新起的一栋砖瓦房。大女儿杨慧菊说,之前的房子几乎是全村最差的——漏雨就用土罐接,雨大时水往房里灌。1995年,杨善洲退休到大亮山植树造林去了。家里人借5万多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栋房子。老伴张玉珍特意找他谈:能不能凑点钱帮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了9600元。老伴说:“9600元,能还5万?”杨善洲摆摆手:“你还不知道?我真没钱!”结果,房子没入住就卖了。杨善洲的工资,许多部分都开支去救助特困群众、为贫困村买种子、下乡支付餐费等等。
以之相反,有的官员,他们房产多多,狡兔三窟,不仅房外有房,而且家外有家,包二奶,养小蜜。因为开销巨大,千方百计挖公家的墙角,掏集体的仓库。最终,落得个妻离子散、人财两空。
☆杨善洲是有名的“草帽书记”。他从担任县级领导干部起,到从地委书记岗位卸任,几十年如一日,头戴草帽,脚穿胶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草帽、胶鞋,是杨善洲最爱的“时装”,没有派头,更不是作秀,正是这身“时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走进了群众的心里。杨善洲的事迹说不完。杨善洲的精神道不尽。
“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在机关大院里作盆景,要到群众当中做雪松啊!”这是杨善洲常说的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一生的无私奉献,向世人昭示着共产党人的“雪松”精神。
以杨善洲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正心志,可以心明眼亮,可以前程光明。
我以杨善洲为镜,不断扶正我的心志,脚踏实地,光明磊落,走好我平凡的人生。如果,我只能成为小草,那么,我就紧紧抓住红土地,以谦卑的姿态,为大地增添一点绿色。如果,我能长成大树,那么,我就深深扎根大地,挺直腰杆,做一棵正直挺拔的雪松!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并参加了局党组组织到“善洲”林场的参观教育活动。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多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党的利益就是群众的利益,把心时刻贴在群众的脉搏上,倾听了解群众的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工作的目标是群众的利益,工作不变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而非做给“上级看”,他经常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深入基层,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样的利益观,令人钦佩,是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带头苦干实干,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求实而不图虚,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接济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这样的名利观,催人奋进。他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对人民群众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手中的权力都用来办公事,从来不搞特殊化,行使手中的权力时,始终以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这样的群众观,必定得到群众的拥护。杨善州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他“退而不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为我们伟大的党有这样的好干部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学习杨善洲同志,不是要大家简单的、“形而上学”的退休后去承包荒山、去种树,而是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和信念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地位所累、名利所累、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和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工作,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着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在地委书记的岗位上多年,但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 “农转非”开过“绿灯”,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救助贫困群众和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些正是杨善洲同志人格魅力的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的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地。
总之,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要干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杨善洲演讲稿)
公仆
曾有这么一座山,山秃水枯,在人们的记忆中除了荒芜便是贫瘠;曾有这么一个老人,脚穿胶鞋,肩扛锄头,一步一镐丈量完了这座山,在他汗水洒落的地方,树苗茁壮成长。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那些树苗长成了绿色的海洋。这个老人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住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实践兑现了对党的承诺。他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把生命酿造成一坛醇醇的好酒,为岁月留香,品后让人唇齿芬芳。于是人们记住了这个老人的名字——杨善洲,这三个字像刚劲的隶书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曾有这样一个人,为了城市的繁荣富强,他拼命工作,4天可以跑5个城市,住的却是普通的标间,饿了在小饭馆草草填饱肚子;为了了解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他经常步行或乘出租车到大街小巷、居民小区等地方体察民情。他经常说:“执政为民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享受到成果”。从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到公园的免费开放;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到油盐酱醋米等市场供应,他总是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就是原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一位人民爱戴的好书记。
在我们的镇康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服务于基层20多年,带领几个村子几十个寨子的群众挖公路、修沟渠、架电线„„默默无闻地带领人民群众一步步脱离贫困。后被破格提拔为忙丙乡副乡长,连任三届的他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为更多的人民做更多的实事。种茶树、种甘蔗、种泡核桃、种冬玉米„„他始终站在第一线,不顾劳累,不顾伤口疼痛,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凤尾至帮海弹石路、忙汞桥、乌木桥、新水村饮水工程、帮海新农贸市场„„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费尽了他的心血。最后他却倒在了他为之日夜操劳的土地上。还有3天他就离开镇康整整六年了,而他的人民还时常把他提起,这个人或许大家还记得,他就是我的父亲——张仁民。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还想起了的更多的人民的好公仆,我们的好榜样。他们,活着,是一面旗帜!逝去,是一座丰碑!反复查阅他们的事迹,我发现他们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时刻心系人民群众,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人。我们的好公仆,他们都为人正直,待人亲切,做事踏实,为官廉洁,一生清贫。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也该用公仆的精神去对待我们的学生与工作。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拥有公仆的那份责任心。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而责任心则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热爱是一份不依不饶全力以赴的专注,是一种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从容;生活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工作的酸甜苦辣不诉诸言,永远让浓烈的热爱溢满心间。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拥有公仆的那份善心。让我们用他们的那份“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善良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地去遗忘学生的任性和叛逆,而将他们的可爱积攒起来。积攒得多了,心中便有了一轮太阳。心中有了太阳,在照亮自己的时候也会照亮学生的胸膛。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拥有公仆的那份淡泊心境。面对艰辛而清贫的育人生涯,我们就要像公仆一样,用一颗淡淡的心慢慢陪着学生走,无需抱怨生活的不公,也不必计较生命中的得失,更不用权衡付出和收获的距离,少一份圆滑世故,就多一份纯情典雅;少一份对功名利禄的执着,便多一份坦然自在。以这种清如水、直如松的姿态与学生共成长,何愁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在学生心灵上描下一道缤纷的彩虹?
第五篇:杨善洲小故事
杨善洲小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会从杨善洲的小故事中学习到杨善洲为他人着想,孝顺父母,生活简朴的精神。
教学内容:新房子让技术员先住、孝顺之子、住了9年的窝棚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一些个人事迹。
新房子让技术员先住林场没有钱盖房子,杨善洲就和职工花7000多元钱盖了油毛毡房40多格,他们一住就是8个年头,有3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搬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他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电,每人买一盏马灯。直到1992年,大亮山林场才建成第一间砖瓦房。可杨善洲执意不住。他说:“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么?”硬是把新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
孝顺之子杨善洲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参加工作、特别是担任领导后,大部分时间,杨善洲都在为工作奔忙,但这并不妨碍他惦记母亲、关心母亲。每次回家,他都要带上一点母亲喜欢吃的东西,给母亲买点补品,亲自熬汤给母亲喝。有时候时间紧,来不及侍奉母亲,他就掏出50、100元钱留给家人,叮嘱女儿们奶奶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
住了9年的窝棚建设场部,杨善洲仅仅花了5000元钱,因陋就简地修建了几间油毛毡房,床是用木桩和树枝搭的,门是用荆条编的,办公用的桌子是用树枝架起的一条长木板。油毛毡房里一年四季都要烧火取暖,赶上下雨,床褥经常被淋湿。
同学们,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呢?